血细胞分析仪临床意义共39页
- 格式:ppt
- 大小:3.17 MB
- 文档页数:39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影响因素与各参考值的临床意义摘要】血细胞分析仪是医学检验最常用的仪器,血细胞分析仪结果的质量直接影响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血小板的检测是临床止血与凝血疾病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文就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影响因素及各值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血液分析仪血小板影响因素1 概述随着血细胞分析仪的不断发展,血小板分析项目已趋多样化,如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已广泛应用。
血小板分析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指标之一,对血栓与止血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是MPV,PLT,PDW等指标的可靠基础。
由于血细胞分析仪的发展,血小板计数对仪器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因血小板离体后易聚集,粘附,破裂。
血液分析法测定血小板受干扰因数很多,就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影响因数进行讨论分析。
2 影响因数2.1操作技术误差及放置时间及室内温度的影响:血小板易于粘附,聚集和破坏,因此由于采血不顺利或抗凝剂使用不规范,都可影响血小板的结果。
有资料表明[3],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小板计数也有很大的影响,在10分钟,30分钟时测定无显著性,但超过60分钟时开始出现差异性。
放置时间越长,细胞破坏越多。
分析仪误将破碎的细胞碎片计数为血小板,从而使结果增高。
检测血小板的最适宜温度为11-25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温度在对用稀释方法做全血细胞测定中更为显著。
2.2抗凝剂的影响:根据KSH推荐,在血常规检测中EDTA-K2作为抗凝剂。
[1]但EDTA-K2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堆积和发生卫星现象,致使血细胞分析仪不能自认血小板,而使检测结果偏低。
由于血小板可逆聚集不被溶血素溶解,其体积一般和淋巴细胞大小相似,被计入白细胞小细胞群而干扰白细胞计数结果,从而使白细胞结果假性升高。
2.3仪器的影响:血细胞分析仪是靠电阻法以细胞为基础的“分群来计数的。
血小板的数量变化与体积有相关性,当标本放置时间过长或被测标本存在小红细胞或红细胞碎片。
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结果的诊断意义迟艳【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9(025)022【总页数】2页(P17-18)【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 检验结果; 诊断意义【作者】迟艳【作者单位】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平安医院检验科辽宁阜新 1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血常规检验是对疾病症状表现予以诊断,并分析选择何种治疗方法的检验手段,对疾病的正常治疗与护理具有积极影响[1]。
但现阶段多数研究表明:常规血常规检验效果不明显,还可能对患者的具体症状不能准确判定,所以,对患者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有不利影响。
伴随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完善,不同血常规检验仪器在临床上被运用[2]。
血细胞分析仪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血常规检验仪器,可对患者进行较好的血常规检验,检验效果显著;但也有部分检验科医师对此检验仪器的认识不深,或者认为传统血常规检验方法对患者的检验效果更好。
所以,对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深入分析十分必要[3]。
为了探究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结果在临床上的诊断价值,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这一期间治的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32例患者,全部患者都进行常规检验,检验结束后予以血细胞分析仪检验。
并对不同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这一期间,选取本院收治的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自愿参与此次研究,研究经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其中有男性患者68例,所占比例51.52%,女性患者64例,所占比例48.48%;年龄26~66岁,平均(46.26±20.53)岁;科室来源:内科、外科、妇科、骨科、五官科、感染科分别有55例、26例、14例、20例、13例、4例,所占比例分别为41.66%、19.70%、10.61%、15.15%、9.85%、3.03%。
1.2 方法全部患者都进行常规检验,检验结束后予以血细胞分析仪检验。
试析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结果在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诊断中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验,通过循证医学原理对诊断影响和意义进行分析。
方法:收集我院现有的800例血常规检验,将血细胞分析仪经过检验所得的参考值跟诊断标准进行对比。
结果:800例血常规检验中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都发生程度不一的改变。
结论:血常规变化可用循证医学得到正确判断。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结果诊断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63-01 随着血液分析仪器的不断发展,血常规检测水平也不断提高。
尤其是检验的质量和效率,也随着仪器设备的进步而大大提高。
在各个医疗单位血常规检验中,广泛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但因为仪器参考值设定存在差异[1],因此在每份检验报告中结果都出现异常。
本研究利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对血常规变化进行分析,并提高临床医师阅读血常规报告的能力,以对结果进行正确分析,及时诊断患者病情。
现将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现有的800例血常规检验,其中有男性患者432例,女性患者368例,患者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为65岁。
科别包括:感染科、骨科、妇科、内外科以及五官科、儿科、急诊科等。
1.2 检验的方法。
采用日本生产的sysmex xs-1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液分析,收集五十微升以上静脉血,将其置于抗凝管之中,计数方式为电阻法,其中,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参考值的设定参考文献[2],白细胞计数为(4-10)×109/l,红细胞计数为(4-5)×1012/l,血小板计数为(100.0-300.0)×109/l。
2 结果根据参考值范围,如果检验结果超出上限,则为升高,如果比下限低,则为降低。
检验结果变化如下表所示:3 讨论在临床上,血常规检验是一种很常见的检验手段。
目前,我国的医疗分析仪器发展越来越快,因此,各种临床检查的质量也不断提高。
血液细胞分析仪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HF-3800血液细胞分析仪是临床用于血常规检查的仪器,血常规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
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
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常用符号是:RBC 代表红细胞,WBC代表白细胞,Hb代表血红蛋白(血色素),PLT 代表血小板。
血液细胞分析仪的作用就是用于血常规检测,通过检测我们可以:
1、判断是否有其他细菌感染。
如果乙肝患者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应注意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2、判断有无脾功能亢进。
重度乙肝、肝硬化患者通常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如果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明显降低,应考虑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应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肝硬化。
3、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作用,其中干扰素
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及抗病毒治疗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
4、判断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
乙肝病毒感染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全血象降低,应考虑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
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电脑报告结果,此项目已成为检查病人的一个惯例,所以称之为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山东海力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血细胞仪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特点及临床意义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互联网点击数: 2214 更新时间:2009-10-22 热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科乐家新王成彬丛玉隆(北京 100853)传统的血细胞检查完全采用手工方法,不仅操作繁琐费时,而且由于多种原因,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难以保证。
1958 年,库尔特采用电阻率变化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发明了性能比较稳定的电阻抗法血细胞计数仪,开创了血细胞分析的新纪元。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在血细胞分析仪中的应用,使其检测原理不断完善,检测水平不断提高,测量参数不断增加,各种类型的血细胞分析仪已在国内外各医院广泛使用。
但从根本上讲,其检测原理大致分为两部分,即电阻抗法与光散射法。
电阻抗法血细胞计数原理是根据血细胞非传导性的性质,以对电解质溶液中悬浮颗粒在通过计数小孔时引起的电阻变化进行检测为基础,进行血细胞计数和体积测定。
光散射法主要应用于白细胞分析,其检测原理就是利用多项技术(如射频、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 联同时检测一个白细胞,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得出较为准确的白细胞计数和五分类结果。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标本时,除给出细胞数量外,还提供相应的细胞体积分布图。
根据仪器检测的原理不同,可将血细胞分布图形分为直方图和散点图。
直方图是血细胞分析仪用电阻抗原理对血细胞进行检测,以细胞体积为横坐标,细胞的相对数量为纵坐标,表示某一种细胞数量分布情况,可反映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
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三种直方图。
散点图是血细胞分析仪用多项技术(激光、射频及化学染色)联合使用对白细胞进行检测后得到的各类白细胞的散点状分布图。
由于目前使用的血细胞分析仪绝大部分采用电阻抗原理,下面主要介绍血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由于电阻抗法计数细胞的原理是基于细胞在测试系统中产生的脉冲大小与仪器内设定的阈值比较而得出的数据,每个细胞检测时显示的脉冲大小除与细胞本身的大小有关外,还与溶血剂的种类、浓度、用量、溶血时间,稀释液的渗透压、离子强度、pH值、电导率,仪器出厂时仪器内固定的孔电流和脉冲增益等因素有关。
血细胞分析仪参数的临床意义
杨文才
【期刊名称】《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年(卷),期】1998(000)002
【摘要】血细胞分析仪,又称血液自动分析仪,已成为临床一般检验的重要检测仪器。
1956年,第一台血细胞分析仪问世;60年代,检测项目只涉及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等;70年代增加了血小板计数;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开发了白细胞分类计数(3
分类及5分类);90年代初,全血细胞分析仪实现了网织红细胞有关参数的自动检测。
目前,血液自动分析仪检测的有关参数已达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杨文才
【作者单位】铜仁地区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
【相关文献】
1.血细胞计数分析仪有关参数的临床意义 [J], 马金霞;徐以南;童明庆
2.ADVIA 120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五个参数及临床意义探讨 [J], 张晟春;杨宇琴
3.血细胞计数分析仪有关参数的临床意义 [J], 李早荣;姚森苗
4.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系统测定参数的临床意义及检测结果分析 [J], 曲帆
5.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所得的新细胞参数的临床意义 [J], 叶又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