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47讲病理脉象:结脉脉象鉴别
- 格式:txt
- 大小:21.07 KB
- 文档页数:11
朱⽂锋《中医诊断学》教学⽚(1—75全集)
朱⽂锋《中医诊断学》教学⽚(1—75全集)
视频数:75
总播放:605万
创建时间:2009-04-26
更新时间:2011-03-29
简介:本专辑由湖南中医学院——朱⽂锋教授主讲,他是国家“⼆⼗⼀世纪中医四⼤基础课程”系列之《中医诊断学》教程的主编者,被列为精品课程,⽤于本科教师培训和远程⽹络教学,⼴受好评。教材:七版《中医诊断学》详细讲解了中医学中的望诊、⾆诊、闻诊、问诊、脉诊、按诊等常⽤疾病诊断⽅法,并突出了中医学中所特有的⼋纲辨证、病因与⽓⾎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及其它辨证⽅法、疾病诊断诊法与辨证运⽤等内容,最后介绍了中医病案的书写⽅法。让我们以敬缅之⼼学习朱⽂峰教授的《中医诊断学》课程吧!(病逝于2009年5⽉)。⽴即播放
视频列表
默认排列
倒序排列
37:00
01《中医诊断学》绪论
上传者:春风微拂
41.6万次播放
51:45
02《中医诊断学》病、症、证的关系,发展状况、学习⽅法、参考书籍
上传者:春风微拂
23.3万次播放
41:25
03《中医诊断学》第⼀章:诊法、问诊第⼀节:问诊的意义和⽅法
上传者:春风微拂
25.0万次播放
38:22
04《中医诊断学》第⼆节:问诊的内容
上传者:春风微拂
15.4万次播放
32:26
05《中医诊断学》第三节:问主诉(现在症和既往病史),⼗问歌
上传者:春风微拂
11.6万次播放
45:31
06《中医诊断学》⼀问寒热(⼀)
上传者:春风微拂
16.2万次播放
54:53
07《中医诊断学》问寒热(⼆)
上传者:春风微拂
13.2万次播放
45:46
第五章 脉诊Chapter 5 Pulse Examination ●脉诊的历史沿革:《内经》、《难经》→《伤寒论》→《脉经》 →《脉诀》 →《景岳全书脉神章》→《濒湖脉学》→《诊家正眼》等(略)。第一节 诊脉概述一 脉诊原理(一) 心脏搏动是形成脉象的动和(二) 气血运行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三) 五脏协同是脉象正常的保证二 诊脉的部位(一)遍诊法(三部九候诊法)(二)仲景三部诊法:人迎、寸口、趺阳(三)寸口诊法:1寸口部位 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为桡骨茎突内侧一段桡A搏动处。通常以桡骨胫突为标记,其内侧部位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每关三候,亦称“三部九候”。 2“独取寸口”的原理: 寸口脉象可以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 ⑴ “肺朝百脉”而肺会太渊 。⑵ 肺经起于中焦脾胃。 “气口亦太阴也” 3寸口分部候脏腑 左 右 寸 : 心 肺 关 : 肝胆 脾胃 尺 : 肾 肾 三 诊脉方法(一)诊脉时间:“诊法常以平旦” (二)体位:与心平齐(三)指法:指目 举、按、寻、总按、单按等(四)平息:一息四至;静心专注四 构成脉象的八个要素 1脉位 2脉次 3脉长 4脉力 5脉紧张度 6脉宽 7流利度 8均匀度 (脉位、脉次、脉形、脉势)第二节 正常脉象一 正常脉象的特点正常脉象:一息四~五至,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节律一致;流利柔和有力;寸、关、尺三部均可触及,沉取不绝。即有胃、有神、有根。 有胃:从容,和缓,流利有神:柔和有力,节律整齐 有胃即有神有根:尺脉有力,沉取不绝(二)脉象的生理变异1与年龄、性别、形体等因素有关2与生理起居、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3与季节气候、昼夜、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 春弦,夏洪(钩), 秋浮(毛),冬沉(石) 4桡动脉解剖位置变异:不属病脉斜飞脉─寸口不见脉搏,而由尺部斜向手背反关脉─脉象出现于寸口的背侧第三节 病理脉象一 脉位分类(一)浮脉1 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2 临床意义:表证,虚证(虚阳外越证) 有力与无力;浮紧与浮数3相类脉⑴散脉:“散似杨花无定踪” 元气耗散,脏腑精气将绝
中医诊断学3(脉诊)
第六单元脉诊
左右手分别侯寸关尺,左手寸关尺主心肝肾,右手寸关尺主肺脾命门。左主督脉,右主任脉。
医生用左手把患者右手脉,用右手把患者左手脉,手尽量与心脏平行,把脉前先静十分钟。
重点一,常见的脉象特征、意义以及它的鉴别。
脉共有28种: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洪脉、细脉、滑脉、涩脉、弦脉、紧脉、缓脉、濡脉、弱脉、微脉、结脉、促脉、代脉、散脉、芤脉、革脉、伏脉、牢脉、疾脉、长脉、短脉、动脉。
这28种脉象又分为6类
1.浮脉类:
浮脉__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轻触有力,但稍用力能感觉到脉力后劲不足或手下虚弱)、主虚阳外浮的表证。
洪脉__脉体阔大实而有力,来盛去衰主热盛。(如洪水来得猛去得快,把脉想像有浪水击岸的感觉)
濡脉__濡脉浮细软无力,主虚证与水湿困脾之证。(脉位在表,轻触即得,脉体细而柔软)
散脉__浮取散漫而无根,脉力不均,至数不齐,主脏气将绝元气已散(轻取脉体体宽大无边,重压无脉应指,应指力道大小不均衡,至数错乱,危重病人,碰到要格外小心,)
芤脉__浮大中空如葱管,伤明之像,营血亏损。(指下如摸小葱之状,边柔中虚空,多指失血证)
革脉__中空边坚浮搏指,亡血失精半产崩。(浮取即得,但脉边坚硬,中间虚空,多见史失血与手淫过多之人)
2.沉脉类: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里证。(邪在里或里虚证,多为久病之脉)
伏脉:重按推至筋骨方有应,邪闭厥病与病极(脉位在靠骨之处,病邪郁闭于里痛极)
牢脉:__重按实大而弦长,疝气积阴积寒证。(疝气多见此脉,阴寒聚积又见牢)
弱脉:弱脉沉细无力软,阳气虚衰气血虚(此脉为纯虚脉,气血皆虚证)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 17 授课类型理论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末页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 18 授课类型理论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末页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 19 授课类型理论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末页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 20 授课类型实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末页
第页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目录
第01讲绪论: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3)
第02讲绪论: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学习方法 (9)
第03讲问诊的方法和意义 (17)
第04讲问诊的内容 (24)
第05讲问现在症:问寒热(一) (30)
第06讲问现在症:问寒热(二) (35)
第07讲问现在症:问寒热(三) (42)
第08讲问现在症:问汗(一) (50)
第09讲问现在症:问汗(二)、问疼痛 (57)
第10讲问现在症:问头身胸腹、问耳目、问睡眠 (64)
第11讲问现在症:问饮食口味(一) (72)
第12讲问现在症:问饮食口味(二) (78)
第13讲问现在症:问二便 (83)
第14讲问现在症:问经带 (90)
第15讲望诊概述全身望诊:望神(一) (96)
第16讲全身望诊:望神(二) (102)
第17讲全身望诊:望色(一) (107)
第18讲全身望诊:望色(二) (113)
第19讲全身望诊:望色(三) (120)
第20讲全身望诊:望形体 (125)
第21讲全身望诊:望姿态 (130)
第22讲局部望诊:望头面 (136)
第23讲局部望诊:望五官(一) (143)
第24讲局部望诊:望五官(二) (148)
第25讲局部望诊:望五官(三)、望躯体(一) (153)
第26讲局部望诊:望躯体(二)、望四肢 (160)
第27讲局部望诊:望二阴 (165)
第28讲局部望诊:望皮肤 (168)
第29讲局部望诊小结 (176)
第30讲望排出物 (184)
第31讲望小儿指纹舌诊概述(一) (188)
中医诊断学——正常脉象
1.濡脉的主病是A.厥证B.阴寒症C.气滞血瘀D.湿证E.表证
2.以脉位表浅为特征的脉是A.浮脉、洪脉、革脉B.浮脉、濡脉、细脉C.浮脉、散脉、动脉D.浮脉、芤脉、促脉
答案:D A
正常脉象要点一正常脉象的表现
正常脉象的主要特点是:寸关尺三部有脉,一息四~五至,相当于72~9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节律一致,尺部沉取有一定力量,并随生理活动、气候、季节和环境不同而有相应变化。这些特征在脉学中称为有胃、有神、有根。要点二正常脉象的特点(胃、神、根)
(一)胃胃也称胃气。脉之胃气主要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和营养状况的优劣。脉有胃气的特点是徐和、从容、软滑的感觉。
(二)神脉搏有力是有神的标志,故有胃即有神。脉之有神是指有力柔和、节律整齐。
(三)根脉之有根关系到肾。脉之有根主要表现在尺脉有力、沉取不绝两个方面。总之,胃、神、根是从不同侧面强调了正常脉象所必备的条件,三者相互补充而不能截然分开。常见脉象的特征与临床意义要点一常见脉象的脉象特征及鉴别
浮脉、沉脉、迟脉、散脉、虚脉、实脉、洪脉、细脉、滑脉、湿脉、弦脉、紧脉、级脉、潘脉、羽脉、微脉、结脉、促脉、代脉、做
脉、北脉、苹脉、伏脉、牢脉、疾脉、长脉、短脉、动脉(一)常见脉象的脉象特征
1.浮脉
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其脉象特征是脉管的搏动在皮下较浅表的部位,即位于皮下浅层。因此,轻取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
2.沉脉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其脉象特征是脉管搏动的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之处,因此用轻指力按触不能察觉,用中等指力按触搏动也不明显,只有用重指力按到筋骨间才能感觉到脉搏明显的跳动。
2021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诊断学》
第六单元脉诊
脉诊概述
脉象形成原理
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管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及各脏腑的协调作用直接有关。
(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二)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三)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脉象的形成不仅与心、脉、气、血有关,同时与脏腑的整体功能活动亦有密切关系。
诊脉部位
(一)寸口
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是指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一段桡动脉的搏动,根据其脉动形象,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诊察方法。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通常以腕后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的部位关前(腕侧)为寸,关后(肘侧)为尺。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寸关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候。
其他诊脉部位
1.三部九候诊法
三部九候诊法,又称为遍诊法,出自《素问·三部九候论》。是遍诊上、中、下三部有关的动脉,以判断病情的一种诊脉方法。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三三合而为九,故称为三部九候诊法。
2.人迎寸口诊法
人迎寸口诊法,是对人迎和寸口脉象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寸口主要反映内脏的情况,人迎(颈总动脉)主要反映体表情况,这二处脉象是相应的,来去大小亦相一致。在正常情况下,春夏季人迎脉稍大于寸口脉;秋冬季寸口脉稍大于人迎脉。如果人迎脉大于寸口脉一倍、二倍、三倍时,疾病由表入里,并说明表邪盛为主,如果人迎脉大于寸口脉四倍者名为“外格”,大而数者是危重的证候。反之,寸口脉大于人迎脉一倍、二倍、三倍时,为寒邪在里,或内脏阳虚,寸口脉四倍于人迎脉者名为“内关”,大而数者亦力危重征象。
下面讲第四个真脏脉。真脏脉,也叫作败脉、死脉、怪脉、绝脉,有这种说法,后来总结为真脏脉。真脏脉是讲的病情危重的时候,我们讲正常脉象是有胃、有神、有根,真脏脉就是没有胃或者没有神、没有根的一种表现,病情很严重,正气衰败,也是脉象的一种表现,这种情况下,叫作真脏脉。见于什么地方,最早是见于《素问·玉机真脏论》,《玉机真脏论》里面就有真心脉至怎么样、真肝脉至怎么样、真肺脉至怎么样,并且还提到了弹石等等这些名称,这是最早,《内经》里面就有这种真脏脉的提法。后人把它总结提炼出来,就提炼成为七怪脉或者十怪脉,怪脉就是真脏脉,病情危重处于一种衰竭状态的这种脉象。哪十种怪脉呢?有雀啄、屋漏、弹石、解索、鱼翔、虾游、釜沸、转豆、偃刀、麻促,前面是七怪加上转豆、偃刀、麻促,这就是十怪。这十怪,它的表现在什么地方?这都是后人对十怪脉的描述,可以分成为三类,这十怪脉分成三类。一种是无胃气的脉。我们讲胃气,曾经讲过脉有胃、有神、有根,脉有胃的表现是什么?是讲的主要是“从容和缓”这四个字,现在失掉了和缓的特性,一点和缓的意思都没有了,哪几种呢?偃刀脉如循刀刃,好象脉搏切在刀刃上,就是已经硬到了极点,弦脉硬一点,可能一般的好象只描到弦1、弦2、弦3、弦4,可能到刀刃已经到弦7、弦8了,硬到了极点,并且象刀刃那样地硬,这都是一种形容,偃刀也是形容,如循刀刃也是形容,就是反正脉管很硬,一点柔和的特性都没有了;转豆,象一颗豆子一样的转豆,如循薏苡子,我们讲动脉也是如转豆,实际上这个动脉力量很硬、很硬,动脉本来就是短数、有力,那么这个短,又数、有力,特别有力了,不是一般地有力,偃刀脉,我们讲它硬,就是弦脉弦到了极点,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那么这个转豆脉,就是那个动脉到了极点,特别特别硬了;还有弹石脉,象石头一样的坚硬、弹在石头一样,那个牢脉,沉、迟、大、弦、长,牢到了极点。这几种脉,都是没有一点柔和的特性,实际上、临床上要不要这样(提)?如果说要,很精炼,要认真去考察,是应该这样的考察,甚至要这样地描述,我们实际上、临床上现在恐怕没有这样的描述了,这个脉是一个转豆脉、是一个偃刀脉、是一个弹石脉,而我们知道古人讲的这几个脉,是这个意思,很硬、很硬来理解它。无神的脉。第二类是无神脉,我们讲神,没神,没有神气,是讲的柔和有力,那么这种无神的脉,重点是什么东西呢?雀啄脉,麻雀吃东西,肯定是三五不调,止而复作,如雀啄食,
中医诊断学六种脉象
一、浮脉类
轻取即得浮脉主,浮洪濡散芤革全
1.浮脉:举之有余按不足,表证为主虚阳浮。
2.洪脉:脉体阔大实有力,来盛去衰热盛主。
3.濡脉:濡脉浮细软无力,虚证湿困二类主。
4.散脉:浮取散漫而无根,脉力不匀伴至数,脏气将绝元气散。
5.芤脉:浮大中空如葱管,伤阴之际如失血。
6.革脉:中空边坚浮搏指,亡血失精半产崩。
二、沉脉类
重按始得沉脉类,沉脉伏脉弱与牢
1.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得,沉脉主里是唯一。
2.伏脉:重按推至筋骨得,邪闭厥病与痛极。
3.弱脉:弱脉沉细无力软,阳气虚衰气血虚。
4.牢脉:沉按实大而弦长,疝气癥积阴寒积。
三、迟脉类
一息不足四至迟,迟缓涩脉与结脉
1.迟脉:迟脉一息不足四,寒证亦见邪热聚。
2.缓脉:脉来怠缓息四至,平人脾虚与湿病。
3.涩脉:迟滞不畅往来艰,精伤血少为虚证,气滞血瘀痰食阻。
4.结脉:迟而时止无定数,寒痰瘀血气血虚,阴盛气结症候全。
四、数脉类
五至以上数脉征,数疾促动4类分
1.数脉:五至以上不足七,热证亦主里虚证。
2.疾脉:脉来急疾七八至,热证亦主里虚证。
3.促脉:数而时止无定数,阳亢脏衰痰瘀食。
4.动脉:脉短如豆是动脉,滑数有力痛惊恐。
五、虚脉类
应指无力虚脉类,虚脉细脉微代短
1.虚脉:举按无力指松软,虚脉虚证一对一。
2.细脉:脉细如线指明显,气血俱虚与湿证。
3.微脉:似有似无极细软,气血大虚阳气衰。
4.代脉:迟而中止有定数,跌仆痛惊脏气衰。
5.短脉:不及本部首尾短,无力气损有力郁。
六、实脉类
应指有力实脉类,实滑弦紧长大6
1.实脉:举按充实而有力,实证平人两类全。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病理脉象
一、常见脉象
(一)浮脉
1.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2.临床意义:主表证。瘦人见浮脉、夏秋季节脉偏浮,不属病脉。
3.相类脉
(1)散脉
脉象特征:浮大无根、节律不齐。
临床意义:元气耗散,脏腑精气欲绝。
(2)芤脉
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临床意义:多见于失血、伤阴。
(3)革脉
脉象特征:浮而博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临床意义:主亡血、失精、半产、漏下。
(二)沉脉
1.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2临床意义:主里证。此外肥胖者、冬季脉亦偏沉。
此外,两手六部脉象能沉细,但无病候,为六阴脉,属正常脉象。
3.相类脉
(1)伏脉
脉象待征:重按推筋着骨始得。
临床意义:主邪闭、厥病和痛极。
(2)牢脉
脉象特征:沉而实大弦长。
临床意义:阴寒内盛、疝气症瘕之实证。
(三)迟脉
1.脉象特征:脉动一息不足四至(一分钟不满60次)。
2.临床意义:主寒证,亦见于邪热结聚之里实热证。
3.相类脉
缓脉
脉象特征:缓脉的特征有二,一是脉来和缓、一息四至,属常脉。二是指脉势纵缓、缓怠无力,属病脉。
临床意义:正常之缓脉,见于正常人,是脉有胃气的表现。病理之缓脉,主脾胃虚弱,也主湿病。
(四)数脉
1.脉象特征:脉来一息五至以上而不满七至(约每分钟脉跳90-130次)。
2.临床意义:主热证、里虚证。此外,儿童脉较数,属正常脉。
3.相类脉
疾脉
脉象特征:脉跳一息七八至(140-160)。
临床意义:主阳极阴竭,元气欲脱。
(五)虚脉
1.脉象特征: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