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身份标识eID及其互联网应用eID是什么
- 格式:docx
- 大小:818.08 KB
- 文档页数:13
电子身份标识eID真的要来了,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
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6年通过不同渠道泄露的个人信息达65亿条次,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人的个人信息被至少泄露了5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如何在日益复杂的网络中保障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如何在日益多元化的网络中进行有效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近日,公安部终于放出了大招,电子身份标识载入手机卡的时代即将来临!不法之徒的好日子即将一去不复返!
电子身份标识有何作用?
电子身份标识,简称eID,是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的网络身份标识,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
。
一、E ID是什么?
eID是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由“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签发给公民的网络电子身份标识,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
解读:
权威性:公安部认可,全国、全行业、全网络覆盖。
安全性:高强度密码算法,无法破解、篡改、逆推。
隐私性:不包含任何个人身份信息,不泄露任何个人信息。
普适性:任何具备安全智能芯片卡的设备均可使用。
二、E ID有什么价值
满足政府网络监管需求
解读:国家要干这件事,公安三所是发起方,只要政策不变,这事就一直能干
勾兑各类场景应用特点
解读:三所想干这件事仅凭自己玩不转,所以要合纵联合,和大的一起玩,比如银行、比如牛B的互联网公司,总知是和各种有国计民生强关联的大佬们捆绑着玩,让你们大佬帮我推,事成之后,三所就可以躺着赚钱。
三、我们的想法
成为eid网络身份服务机构(IDP)
解读:三所成为网络公安部,IDP成为各行业或区域的省级公安,IDP可以把身份业务开展到任何一个角落里,并且按使用次数收费,成为身份运营商。
四、我们的做法
成立独立公司
解读:5000万注册资本金,并引入机构投资,机构占比不超过50%
目标:服务互联网,提供安全、便捷、权威的行业解决方案。
解读:利用EID构建的网络实名生态圈,可以联合更多的资源,比如银行、运营商、工商、社保等等行业,一旦加入EID后可相互借力,根据不同行业订制权威解决方案,利用解决方案所涉及的链条,可设计的盈利点会更多。
jd eid参数JD EID参数是指京东电商平台在EID系统中使用的参数,EID是京东的一种用户识别系统,用于标识用户身份和行为特征。
本文将从EID参数的定义、作用、应用场景和优势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EID参数的定义EID是京东电商平台的一个用户识别系统,全称为E-commerce Identification,即电子商务识别系统。
EID参数是该系统中使用的一种标识用户身份和行为特征的参数。
通过EID参数,京东可以精准地识别每个用户,了解其购买偏好、浏览行为等信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推荐。
二、EID参数的作用1. 用户识别:EID参数可以唯一标识每个用户,确保用户身份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无论用户在京东平台的哪个页面或终端进行操作,只要携带了EID参数,系统就能准确地识别出该用户。
2. 行为分析:通过分析用户的EID参数,京东可以了解用户的浏览和购买行为特征。
比如,可以分析用户的浏览历史,了解用户感兴趣的商品类别和品牌,从而为用户提供相关的推荐和促销活动。
3. 个性化推荐:基于用户的EID参数,京东可以为每个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
通过分析用户的购买历史和行为特征,系统可以智能地推荐用户感兴趣的商品,提高用户购买的满意度和体验。
4. 安全保障:EID参数可以用于身份验证和安全保障。
通过验证用户的EID参数,可以避免恶意用户的非法操作和欺诈行为,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和个人信息的保密性。
三、EID参数的应用场景EID参数在京东平台的各个环节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登录认证:用户登录京东平台时,系统会生成一个对应用户身份的EID参数,用于识别用户身份和验证用户的登录状态。
只有携带有效的EID参数,用户才能正常登录和使用京东的各项服务。
2. 商品推荐:京东根据用户的EID参数,分析用户的购买偏好和行为特征,为用户推荐个性化的商品。
比如,用户在京东平台搜索某个品牌的商品,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EID参数,向用户推荐该品牌的其他相关商品。
电子身份标识eID及其互联网应用1.eID是什么?eID (Electronic IDentity)是由公安部设计并研发,以国家级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安全芯片(如银行卡、手机SIM卡、第三代身份证)为载体,通过国家“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认证后签发给公民的网络电子身份标识。
该标识对个人而言,就是一串随机编码,任何人无法根据eID编码解读出个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等信息,但在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中,通过特殊加、解密运算处理,该编码与公安部“公民身份信息库”的二代身份证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目前eID载体支持银行卡、SIM卡、SIM 贴膜等载体。
2.eID的作用eID为用户和应用发行方提供了三大基础服务:●匿名认证服务eID用户注册或登录应用时,仅需要输入eID 使用pin码即可轻松完成注册与登录,且第三方应用无法获取eID用户的身份信息,由eID认证服务中心证实此用户为真实身份;●实名验证服务根据《国家网络安全法》规定,用户在获取第三方服务(如电子政务、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等)时,第三方应用需要验证用户的的真实身份。
eID用户只需要输入身份信息并输入pin码,由eID中心验证用户输入的身份信息的真实性;●数字签名服务在用户与第三方达成某项协议或远程支付时,用户可以使用eID对协议或支付信息进行签名,由eID中心验证协议或支付信息签名的真实性,从而使协议或支付信息接收具有不可抵赖性。
●身份识别服务根据应用系统中的已有的身份信息,要求客户使用eID进行识别是否为给的的人员。
●身份证云解码服务通过手机APP读取二代身份证加密数据,发送给云端的解码服务器,对身份证信息进行解码,将解码后的身份证号码、姓名、户籍地址、图像、有效日期等发送给应用系统。
●身份证密码验证服务通过APP对本人的身份证信息在云端服务器中设置密码,当用户在某应用系统中使用身份证信息时,先验证密码是否正确,防止身份证信息被冒用。
网络电子身份证eID发展与应用12月12日,全球首个探讨产业互联网的大型会议,2014 CVW﹒产业互联网大会在北京亦庄召开,并通过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同步呈现。
大会由亚信集团、云基地和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举办,汇聚超过5000名关注互联网和传统产业发展的全球IT和传统行业领袖和精英,探讨“互联网进入传统行业”、“传统行业互联网化”的演进以及产业互联网的技术模式和业务创新。
在下午的产业互联网大会“网络安全@互联网”主题论坛上,公安部三所的汪志鹏带来《网络电子身份证eID发展与应用》主题演讲。
他表示:在标准体系方面,由三所制订了网络格式规范,eID的体系架构以及相关的接口国标、行标,去年年底成立了由三所主导的工作组,相关的标准已经具备雏形,对于eID相关产业的推广以及整个eID的生态圈的维护,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汪志鹏:各种网络欺诈行为威胁到国家的信息安全,之前提到各种隐私暴露的事件,还有2011年韩国的公司被黑客攻击。
2013年两千万条开房记录暴露,2014年携程用户信用卡记录遭到泄露。
大规模的电子政务的建设没有办法真正的做到便民、利民。
看一下我们国家现在在网络方面的做法,我们目前需要上网进行一些网上应用的时候,需要用户出示自己的身份信息,需要填身份证有时候填身份证照片,这种线下身份识别和线上身份识别的方式,一来就导致用户的信息暴露。
韩国现在打算重建它的线下ID体系,因为他们线上身份管理不当,已经导致全国公民信息遭到了暴露,直接影响现实社会。
我们看一下欧盟的做法,欧盟在2005民制订了关于发展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战略,其中关于身份相关的内容由欧盟各个成员国自己决定,各个国家的安全部门、主导推行各自eID,但是必须符合欧盟的要求,执行欧盟的认证。
欧盟已经有18个国家发行了eID,包括奥地利、英国。
公安三所做eID主要工作就是研究,我国网络生成管理的落地手段。
正如现在的社会中,eID 是虚拟管理的基础措施,是现实社会管理机制向网络空间的延伸,实现一个统一管理。
eID介绍一、e ID的定义eID是英文“Electronic Identity”的英文简称,中文名为“电子身份证”或“网络电子身份证”。
eID是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由“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签发给公民的网络电子身份标识,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
国际上对eID的定义是:“由政府颁发给公民的用于线上和线下识别身份的证件”。
在我国,eID有别于第二代身份证用于线下身份识别而用于线上身份识别。
EID系统依托公安部覆盖13亿人口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库,利用用户主动提交的各种身份信息建立不同的信用等级,生成了一组唯一的网络标识符和数字证书。
与传统居民身份证不同,电子身份证使用于网络。
从设计原则上,电子身份证只是一段网络标识符,其本身不含任何用户身份信息;从管理思路上,电子身份证相关身份的建立和管理由统一的机构进行。
这样既确保了个人身份的真实性,又可有效避免用户身份信息被保留到各种网络运营商处的曝光和泄露风险。
使用eID相关产品和服务时,请认准eID标志标识。
二、e ID产生的背景目前国内的网络远程身份验证普遍使用“关联比对”方法,即将用户输入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传到后台对个人信息的正确性进行比对来认定其身份。
"关联比对"方法在大规模应用的场景下主要存在几个问题:•个人信息比对正确并不能代表本人真实意愿,无法防范个人身份被冒用或盗用的风险;•容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采集个人信息的网络应用服务机构安全水平不一,个人信息大规模泄露的风险越来越高。
面对以上问题,eID在权威性、安全性、普适性、私密性方面具有其他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可满足公民在个人隐私、网络交易及虚拟财产等多方面的安全保障需求:•权威性:eID基于公安部人口库的审核,由“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统一签发,可进行跨地域、跨行业的网络身份服务;•安全性:eID含有一对由智能安全芯片内部产生的非对称密钥,通过高强度安全机制确保其无法被非法读取、复制、篡改或使用;•普适性:eID不受载体物理形态的限制,只要载体中的安全智能芯片符合eID载体相关标准即可;•隐私性:eID的唯一性标识采用国家商用密码算法生成,不含任何个人身份信息,有效保护了公民身份信息。
eid身份证的使用范围1 什么是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号码(eID)是一种具有唯一标识性的个人身份信息,有利于各类人员和组织提供信息和服务。
根据中国内政部规定,身份证号码由17位数字组成,其中第1-6位是出生地,第7-14位是出生日期,第15-17位是个人编号,最后一位是校验位。
2 身份证的使用范围从身份证上的信息来看,它主要用于识别持有者的身份。
它广泛用于识别在行政权力事务中的个人信息。
身份证用作购物、入园等行为时,可以作为证明身份的凭证。
身份证也是参加教育、就业以及社会保障注册时必备的证件。
此外,身份证号还用于报考高等院校、申请执行公务、办理银行账户、外出旅游、购买烟草类物品、申领国家专项金融支持项目等。
3 身份证使用中的要求为了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在使用身份证号码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要求:一是对持有者身份信息的保护与使用。
在此过程中,持有者的信息不能被任意披露,使用者也不能被要求提供私人信息或隐私。
二是遵守各类管理规章制度,做到正确使用身份证号码,强化信息资源的安全防护,把非法获取的信息传播行为阻止在萌芽状态发展。
4 身份证的管理制度身份证号码受到保密管理,要建立健全的管理系统,采取严格的措施,以防止资料的泄露、损失和盗用。
首先,明确相关法律法规。
身份证号码属于个人隐私,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定,明确管理权限,做到身份证号码使用的合法、有效。
其次,严格管理制度。
对身份证号码的使用要加强管理,实行外部限制制度,采取例行抽查等措施,强化管理制度,把获取和使用身份证作为敏感行为,一旦发现违规行为要严加处罚。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
要加强对广大公民的宣传教育,让更多公民知晓身份证号码的作用和重要性,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通过学习法律法规,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正确管理身份证号码,让身份证号码在正确的使用环境中发展壮大。
现代社会,信息的安全性是各个领域都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特别是在企业、政府等机构中,保护机密文件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保护机密文件,许多机构开始采用电子身份识别技术。
本文将会探讨如何使用电子身份识别技术来保护机密文件。
一、电子身份识别技术简介电子身份识别技术(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简称eID)是一种通过电子方式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与确认的技术手段。
它通过加密、数字签名等手段,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二、电子身份识别技术在保护机密文件中的重要性在保护机密文件方面,电子身份识别技术具有以下重要性。
1. 确保身份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使用电子身份识别技术可以避免身份冒充的问题。
通过电子身份识别技术,可以通过验证用户的身份证件、数字证书等来确保用户的真实身份。
这可以防止潜在的信息泄露和盗取。
2. 建立高效的访问控制机制电子身份识别技术可以实现精细的访问控制,对不同身份的用户进行不同的授权。
只有经过身份验证的用户才能访问机密文件,从而提高文件的安全性。
同时,系统管理员也可以通过电子身份识别技术来监控用户的行为,及时发现异常操作。
3. 增加文件的防篡改能力通过电子身份识别技术,可以对机密文件进行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可以确保文件在传输、存储过程中没有被篡改过,保护了机密文件的完整性。
一旦文件被篡改,数字签名将会失效,从而可以发现并防范潜在的危险。
三、使用电子身份识别技术保护机密文件的实践1. 引入双因素身份认证在电子身份识别技术中,双因素身份认证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它要求用户提供两种以上的身份凭证才能通过身份验证。
例如,可以结合密码与指纹、刷脸等多种方式进行身份验证,提高验证的准确性。
2. 设置访问权限管理为了保护机密文件,可以通过设置严格的访问权限来限制用户的操作。
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分配不同级别的访问权限,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机密文件。
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非授权人员的访问和操作。
eid身份认证标准-回复eid身份认证标准是指电子身份认证标准,它是一种用于验证个人身份和授权访问信息系统的技术标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共享的需求增加,电子身份认证成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本文中,将重点介绍eid身份认证标准的定义、分类、应用和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eid身份认证标准的定义eid,即电子身份认证(Electronic Identity Authentication),它是指通过使用电子方式进行个人身份认证的过程。
具体来说,电子身份认证是通过使用特定的电子设备、技术和算法来验证和识别个体身份,并授予相应的访问权限。
它可以用于各种场景,如登录电子银行、进行网上购物、访问社交媒体和云存储等。
第二部分:eid身份认证标准的分类eid身份认证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技术和协议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以下几种:1. 证书型标准:这种标准主要基于公钥基础设施(PKI)技术,通过证书来实现身份认证和授权。
常见的证书型标准包括X.509证书和公钥密码学算法等。
2. 生物特征型标准:这种标准基于个体的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如指纹、虹膜、声纹和人脸等。
生物特征型标准通常需要使用专门的生物识别设备进行采集和识别。
3. 密码型标准:这种标准主要基于密码技术,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进行身份认证。
密码型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互联网服务,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等。
第三部分:eid身份认证标准的应用eid身份认证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和行业,例如金融、电子政务、医疗保健和物流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电子银行和支付:用户可以使用eid身份认证标准登录银行网站,进行账户查询、转账和支付等操作,以确保资金安全和交易合法性。
2. 电子政务:政府机构可以使用eid身份认证标准验证公民身份,确保在线申请、办理业务和获取政府服务的安全和可靠性。
3. 医疗保健:患者可以使用eid身份认证标准访问电子病历和健康信息,同时医疗机构可以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敏感信息。
网络身份识别(eID)是什么作者:来源:《人民论坛》2016年第04期eID将现实社会中的人口管理制度延伸到了网络社会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所长胡传平:人口管理制度是建立在户籍制度和身份证制度基础上的最基本的社会管理制度,是构建国家安全、社会管理、公民权利保护、社会诚信体系的最有效的措施,也是我党执政六十多年来治理社会、取得经济成就和维持长治久安局面的重要成功经验,是我国政权建设和巩固的基础。
我们的思路正是充分借鉴这一成功经验,从网络社会的主体——“人”着手,将现实社会中的人口管理制度延伸到网络社会。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在公安部的重视、发改委和科技部的支持下,于2009年底启动网络身份管理的研究工作,并于“十二五”期间牵头了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关于“网络身份管理”的全部科研项目,主导了我国eID 标准体系的制定。
经过5年攻关,攻克了我国自主研发网络身份识别技术所面临的难题,目前,已经进入成果转化和试点推广阶段。
这标志着我国对网络身份管理的自主掌控能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标志着我国的互联网治理思维、治理方法有了技术保障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标志着我国传统的居民身份证制度可以延伸到网络,对信息化人口实施可靠和有效的服务和管理,从而有了建设一个崭新的、更加科学、更加先进和安全的网络治理生态环境的可能。
当然,eID取得今天的成果,只是一个开始。
从网络信息安全的事业全局来看,思路的明确、技术的成熟、方案的完善仅仅打下了一个基础。
如何能够从国家安全、政权巩固的战略高度,对网络身份管理基础设施进行更为宏观的统筹和部署,同时从技术、产品、服务、产业以及政策和法律等方面促进整个生态圈的发展与完善,还需要各界共同贡献智慧和力量。
eID:以网络身份制取代网络实名制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网络身份技术事业部书记严则明:网络身份管理要遵从两个原则:一是网络对抗原则,必须明确责任主体;二是身份信息保护原则。
如果做不到这两点,就没有必要进行身份识别。
EID的交互应用本文摘要:介绍EID的需求分析及意义,阐述EID技术是什么。
了解EID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机交互的影响与分析以及EID的功能模块和数据详细设计。
最后,通过EID的主要交互设计分析图来说明EID应用实例及总结。
关键词:EID;交互设计;应用实例在互联网上,除非你告诉别人,否则没人知道你是一个画家、医生、教授、运动员还是一位街边摆地摊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以自由的选择相信或者不信,反正没有什么工具能证明你的可信度而且更多时候无此必要。
即使在现实世界里,要求他出示身份证照来确认对方的身份仍属不易。
而互联网世界所固有的匿名的特点使身份识别愈加困难。
但网络的身份问题真的重要吗?自然,网络身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且其重要性还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而日益提升。
因为现在要从网上大量不实信息中甄别筛选出真实有用的信息已变的无比艰难。
而诚实的信息发布者需要有更好的方式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身份并建立信誉度,从而使别人相信自己所发布的信息是真实可靠的。
这样的系统能帮助更多诚信的互联网民相互信任彼此的身份。
如果你使用过互联网,那你一定体会过反复填写申请表格的烦琐。
无论你申请BBS或是SNS的ID,或是注册成为B2C网站的用户,当你把相同的资料一次次的敲入电脑,一定会为这些重复多余的流程却无法避免而感到厌倦。
而且你必需面临管理这些帐户的烦恼。
也许你会这样考虑,不同网站注册的帐号信息都用同一个用户名与密码,但经常由于ID 已被注册而不得不再作选择。
试想,如果在现实世界中,我们进入各种商场或是公园时必须填写个人资料会是什么样的景象,为解决这些问题EID应运而生。
EID是英文“Electronic Identity”的英文简称,中文名为“电子身份证”或“网络电子身份证”,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建设和开发,并由“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签发给公民的网络电子身份标识,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用于在网络远程证实个人真实身份。
eID网络身份证的长与短能扛起保护个人信息大旗?近几年,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频发生,国家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出台应对措施。
比如,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就研发了独立于公民身份信息系统之外的“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并通过了国家密码管理局的安全审查,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开始向公民签发eID(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
此举的用意在于推广公民的虚拟身份,避免公民个人信息泄露。
目前,eID 技术的应用试点已经广泛开展,eID的一些优势也在逐步体现。
然而,要想大规模普及这门技术,道路还很漫长。
网络实名与隐私的对立在现实社会中,一人对应一个专属的身份信息,这是全世界的通用做法,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础都是身份。
在我国,早期是以户籍制度进行人口管理。
改革开放之后,人口流动规模的加剧,“户口本”已经难以管理和服务于人口的流动。
1984年,我国依托公安的户籍管理体系发行了居民身份证。
作为一级证件,公民在定契约、购房购车、就业、申领社会保障、登记结婚、银行开户、机场登记、入住酒店等各种场合都需要身份证,申领出国护照、驾驶执照等二级证件时也离不开身份证。
没有身份证,个人在现实社会几乎寸步难行,而对于整个社会活动的运行、管理,也难以想象。
携程网信息泄密事件,充分说明了现行的网站验证机制很不靠谱eID网络身份证的长与短能扛起保护个人信息大旗?一代和二代身份证均定位于现场身份核实,在互联网时代出现诸多不便进入21世纪,伴随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早已形成一个庞大、活跃的网络虚拟社会。
据CNNIC的报告,截止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1亿,我们的生活、工作已经离不开网络。
有人的地方即是江湖,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黑客、病毒、木马、钓鱼网站导致网民帐号丢失、信息资料被窃、资金被盗、电脑瘫痪等频繁发生。
怎样管理网络这个虚拟社会,我国一直在探索行之有效的办法。
早在2003年,网吧管理部门就要求客户必须提供身份证实名登记,以及办理一卡通、IC卡等;2004年中国互联网协会提出邮件帐号实名制登记;2009年5月,杭州市人大颁布的《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要求发帖、写博客、注册网游要提供有效身份证明;2010年7月至9月,国家工商总局、文化部、工信部及财政部相继密集出台“网店实名”、“网游实名”、“手机实名”及“彩票实名”等法规。
我国启动虚拟身份管理体系————————————————————————————————作者:————————————————————————————————日期:我国启动虚拟身份管理-法律我国启动虚拟身份管理我国已经启动网上虚拟身份管理,目前已经发放700万张网络身份证EID。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所长、首席科学家胡传平在2014年10月25日结束的中国计算机大会上主题演讲时谈到:“今后网民注册只需要向网络服务商提供姓名和EID,不必再填写电话、住址等个人隐私信息。
”我国的EID定义为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是对现有第二代身份证体系在网络应用上的补充,EID由“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统一签发,并提交全国人口库进行严格的身份审核,确保EID的真实性、有效性,并且每个公民只能有一个与其真实身份对应的EID。
EID的芯片信息采用密码算法生成,不含任何个人身份信息,有效保护了公民个人身份信息。
据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启动建立网络空间身份管理服务平台,并将在社会上建立一系列认证平台。
需要认证时,上传EID信息,到后台比对发放密钥。
目前与工商银行、中行、建行等银行合作,搭载银行卡免费发放。
今后可用于电子商务、政务民生、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等应用。
胡传平介绍了网络虚拟身份管理的实施步骤,先是个人虚拟身份,再是组织、软件、硬件、服务等,今后可以推广到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空间虚拟身份的统一管理,把人、组织、机构、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物品、车辆等互联互通。
当然这涉及芯片安全、操作系统环境安全、大数据安全、云平台安全等多个方面。
胡传平认为,要在技术、产品、服务、产业等方面促进整个生态圈的发展与完善,达到推动网络诚信、改善网络社会治理环境的目标。
2014年在郑州举行的2014中国计算机大会主题为“信息安全,数据为先”。
(中国青年报)网络身份证EID国密SM2加密算法工商银行业务试点开始现在查一个身份证要花五块钱,请问这五块钱是给谁了?如果有网络身份识别系统,请问是不是还要花钱?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人们能拥有一张像“居民身份证”那样权威、统一、普适性的“网络身份证”,互联网上的身份认证和个人隐私保护将会变得更简单、更安全。
作为科技部重大应用技术项目的子课题,“eID电子身份证”的推广使用是我校试点工作的重要部分。
现将eID的概念及使用简介如下,希望对大家的体验起到帮助作用。
由我校专业老师指导、学生自主创意和制作的系列视频资料, 可在校园网内下载。
eID的概念:eID是英文“Electronic Identity”的英文简称,中文名为“电子身份证”或“网络电子身份证”。
eID是指可以在网络空间唯一标识一个用户身份的一串电子信息,依托公安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库保证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唯一性。
eID的技术特点:与传统身份证件不同,eID使用于网络。
eID系统依托公安部覆盖13亿人口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库,生成了一组唯一的网络标识符和数字证书,其本身不含任何用户身份信息。
eID相关身份的建立和管理由统一的机构进行。
这样既确保了个人身份的真实性,又可有效避免用户身份信息被保留到各种网络运营商处时曝光和泄露的风险。
eID的优点:一、隐私保护没有eID:很多需要实名的网站,在注册时需要用户填写一些个人隐私信息,例如身份证号、学号、家庭住址等。
但是网站可能并不可靠,或许被黑客攻破获取,或许被网站非法出售,造成隐私的泄露。
有了eID:只凭姓名和eID,不需要其他个人隐私信息,就可以在实名的网站完成注册,而真实的个人信息保存在公安数据库中或是其托管的数据库中,网站是看不到的。
网站将eID提交给公安数据库进行查询,返回结果仅是状态信息,即此人是否真实存在,以及eID是否有效,结果中并不带有任何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隐私信息。
这样既达到了实名的真实性要求,又达到了保护个人隐私的目的。
假如携程网、12306、旅店业等都采用eID模式,那就不需要出示身份证复印件、不需要提供个人身份隐私,其他人也不可能因为知道身份证号码而去查询其航班行程、所住旅店等。
做到真正的隐私保护。
由于eID是通过密码技术来将个人的身份与后台数据库关联,身份会被唯一认定,理论上很难被假冒。
eid是什么意思
eid是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由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签发给公民的网络身份标识,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
eid主要用于解决隐私保护下的线上身份识别问题,它不是明文的身份信息,也不是像居民身份证那样的证件,而是搭载在一张银行卡安全智能芯片上的密码信息,看上去与普通的银行卡没什么区别。
未来的线上身份识别,用户只需将搭载了eid的银行卡插入通用智能卡读卡器并输入密码、或贴近带有NFC近场通信功能手机的背面后,网站在后台可在线辨别eid的真伪和有效性,但并不掌握eid持有人的身份信息,也没必要存储用户的身份信息。
网络电子身份标识(eID)eID是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由“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签发给公民的网络电子身份标识,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
国际上对eID的定义是:“由政府颁发给公民的用于线上和线下识别身份的证件”。
在我国,eID内含有基于eIDcode生成的数字证书和一对非对称公私钥对,主要用于线上远程身份识别。
使用eID相关产品和服务时,请认准如下标志:eID在权威性、安全性、普适性、私密性方面具有其他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可满足公民在个人隐私、网络交易及虚拟财产等多方面的安全保障需求:⚫权威性:eID基于面对面的身份核验,由“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统一签发,可进行跨地域、跨行业的网络身份服务;⚫安全性:eID含有一对由智能安全芯片内部产生的非对称密钥,通过高强度安全机制确保其无法被非法读取、复制、篡改或使用;⚫普适性:eID不受载体物理形态的限制,只要载体中的安全智能芯片符合eID载体相关标准即可;⚫隐私性:eID的唯一性标识采用国家商用密码算法生成,不含任何个人身份信息,有效保护了公民身份信息。
SIMeIDSIMeID是以移动设备内置的、支持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IM)-移动设备(ME)接口和SIM卡应用工具箱(STK)功能的安全芯片(SE)为载体的eID,其载体形态包括但不限于不可移除式的eSE芯片和可移除式的SIM卡芯片及贴附于SIM卡上的智能安全芯片。
通用eIDSIMeID以外的eID统称为通用eID。
通用eID的载体形态主要包括金融IC卡和USB-key等。
SIMeID与通用eID区别区分点SIMeID通用eID载体eSE芯片、SIM卡芯片、贴膜卡等金融IC卡、USB-key等主要登记发行机构运营商、银行、政府、企业等银行、政府等主要载体发行方式柜面、自助终端、邮寄等柜面、自助终端发行身份核验方式综合多种身份核验方式面对面身份核验硬件要求所有手机需读卡设备或NFC手机eID网络身份服务介绍eID网络身份基础服务分为三种方式:基于PKI数字证书的eID网络身份基础服务、基于eID载体识别功能的eID网络身份基础服务、eID网络身份信息保护服务。
电子身份标识eID及其互联网应用1.eID是什么?eID (Electronic IDentity)是由公安部设计并研发,以国家级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安全芯片(如银行卡、手机SIM卡、第三代身份证)为载体,通过国家“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认证后签发给公民的网络电子身份标识。
该标识对个人而言,就是一串随机编码,任何人无法根据eID编码解读出个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等信息,但在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中,通过特殊加、解密运算处理,该编码与公安部“公民身份信息库”的二代身份证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目前eID载体支持银行卡、SIM卡、SIM 贴膜等载体。
2.eID的作用eID为用户和应用发行方提供了三大基础服务:●匿名认证服务eID用户注册或登录应用时,仅需要输入eID 使用pin码即可轻松完成注册与登录,且第三方应用无法获取eID用户的身份信息,由eID认证服务中心证实此用户为真实身份;●实名验证服务根据《国家网络安全法》规定,用户在获取第三方服务(如电子政务、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等)时,第三方应用需要验证用户的的真实身份。
eID用户只需要输入身份信息并输入pin码,由eID中心验证用户输入的身份信息的真实性;●数字签名服务在用户与第三方达成某项协议或远程支付时,用户可以使用eID对协议或支付信息进行签名,由eID中心验证协议或支付信息签名的真实性,从而使协议或支付信息接收具有不可抵赖性。
●身份识别服务根据应用系统中的已有的身份信息,要求客户使用eID进行识别是否为给的的人员。
●身份证云解码服务通过手机APP读取二代身份证加密数据,发送给云端的解码服务器,对身份证信息进行解码,将解码后的身份证号码、姓名、户籍地址、图像、有效日期等发送给应用系统。
●身份证密码验证服务通过APP对本人的身份证信息在云端服务器中设置密码,当用户在某应用系统中使用身份证信息时,先验证密码是否正确,防止身份证信息被冒用。
●企业客户隐私信息保护服务为了防止企业已收集的客户隐私泄露给企业和客户带来灾难性后果,针对企业已收集的客户身份信息,采用eID编码技术进行编码保护。
3.eID的技术原理(1)用户拥有唯一的eID编码“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向用户签发eID时,会以用户个人身份信息和随机数计算出一个唯一代表用户身份的编码——即用户的网络身份标识编码(eIDcode)。
该编码不含任何个人身份信息(与二代身份证不同),且不可逆推出个人身份信息。
(2)身份权威认证用户使用eID通过网络向应用方自证身份时,应用方会通过连接“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的运营和服务机构,请求验证核实用户网络身份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避免隐私泄露一旦用户的身份通过验证,应用方会得到一个与该应用唯一相对应的、用户在该应用中的网络身份应用标识编码(appeIDcode)。
因此,虽然用户拥有唯一的网络身份标识编码(eIDcode),但在不同的应用机构只能得到不同的网络身份应用标识编码(appeIDcode),从而避免用户在不同网络应用中的行为数据被汇聚、分析和追踪,最大程度的保护个人身份和隐私信息。
4.eID的特点●权威性eID作为“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统一签发的个人电子身份标识,数据源于“全国公民身份信息库”,所发出的电子证书和电子签署与书面文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可进行跨地域、跨行业的网络身份服务。
●安全性eID含有一对由智能安全芯片内部产生的非对称密钥,通过高强度安全机制确保其无法被非法读取、复制、篡改或使用;●普适性eID不受载体物理形态的限制,只要载体中的安全智能芯片符合eID载体相关标准即可。
eID技术可用于所有互联网应用系统中身份认证的场景。
eID无地域限制,eID覆盖全国公民信息,不受地域限制,一处签发,各处使用。
●隐私性eID的唯一性标识采用国家商用密码算法生成,不含任何个人身份信息,有效保护了公民身份信息。
用户利用eID自证身份,无需上传身份证等隐私资料,有效实现了用户数据安全;所有流程均可在线上完成,免除了事前预约和到线下服务网点办理手续的繁琐流程。
●便捷性通过eID进行网络身份验证,精确验证,实时响应并返回验证结果,避免人工审核二代身份照片的等待,和可能出现的失误。
大大节省了时间和开支,同时提高了工商服务工作效率,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投入。
5.eID的发放和第三方应用接入根据公安部要求,目前签发eID卡需要具有以下条件:•具有众多的办公网点;•具有当面验证用户身份的能力;•愿意承担一定的eID卡制作成本;•具有良好的公众信任度;•具有7*24小时服务能力;•通过公安部授权。
根据上述条件,各大银行、三大通信运营商等机构适合申请成为eID卡的签发单位(eID证书信息中包含发卡的机构代码)。
目前已授权的签发单位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北京银行、北京农商银行、上海银行、中国联通等单位。
据统计,目前已免费为发放了超过1亿张具有eID 功能的银行卡或SIM卡。
(1)申请人eID生成和发放流程用户到公安部授权的eID签发机构免费申请领取eID卡或具有eID功能的银行卡或手机SIM卡。
申领流程(以在工商银行具有eID功能的银行卡申领为例)如下:•用户向银行工作人员提交公民身份证;•银行工作人员当面验证身份证和本人是否相符;•银行工作人员要求用户在摄像头前拍照存档;•银行工作人员在预先制作的具有eID芯片的银行卡上写入银行的相关信息;•用户自主设置银行卡使用密码(密码自动保存到银行的服务器中);•银行工作人员在预先制作的具有eID芯片的银行卡上,根据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的指令,将“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生成的eID证书信息写入eID芯片中;•用户自主设置eID卡使用密码(密码自动保存在eID芯片中);•用户自主在工商银行的业务系统的“便民服务”栏目中激活eID功能;•申领完成。
至此,用户就申请到一张加载eID功能的银行卡或SIM卡,除具有银行卡或SIM卡功能外,还具有eID功能。
(2)第三方网络应用接入流程●网络应用发行方提供相关资质文件,在eID云认证平台()审核;●网络应用发行方与eID云认证平台签署合作协议;●网络应用发行方提交网络应用接入申请;●eID云认证平台向网络应用发送方下发应用标识和通信秘钥AP_ID/AP_KEY和APP_ID/APP_KEY;●网络应用发行方采用SDK接入eID认证服务。
6.eID与网络应用(1)eID卡的使用●NFC贴卡方式适合于eID用户在移动端应用的认证。
移动端应用发行方在其应用中集成SDK 工具组件,在发起认证时唤起SDK组件,调用手机NFC功能,并引导用户贴卡、输入pin码等操作,将eID信息加密传输至eID云认证平台进行身份认证。
●读卡器方式适用于PC端应用。
个人电脑通过eID中心授权的eID读卡器设备读取eID卡信息进行身份认证。
●扫码方式如果用户没有eID读卡器,可借助eID云平台开发的eID助手APP软件,通过其扫码登录功能,读取eID信息进行身份认证。
(2)eID与网络游戏文化部2016年12月5日在官网发布《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虚拟道具不能兑换法定货币。
与此同时还明确了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要求网络游戏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注册,不得为使用游客模式登录的网络游戏用户提供游戏内充值或者消费服务。
网络游戏身份认证eID解决方案:●在玩家首次进入游戏时,进行实名验证,要求玩家贴卡并输入身份信息,由eID中心完成身份认证,证明玩家身份信息真实有效;并为玩家产生一个appeidcode做为玩家在游戏中的唯一标识;●玩家再次登录游戏,无需再次输入身份信息,贴卡验证即可,由eID中心返回与第一次同样的appeidcode即可登录游戏,可免入输帐号和密码,提高账号安全保障。
●游戏厂商不再为无法执行实名制,无法保证玩家实名而烦恼;●玩家不再为被盗号、虚拟财产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而痛心。
eID网络身份认证服务真正做到了一次开卡,解决所有在线身份认证的难题。
eID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云计算、社交网络、互联网娱乐等领域的应用流程与上述过程类似。
(3)eID在网络应用中的优势●匿名身份认证与登录、注册eID卡的匿名认证功能完美地保护eID用户在普通应用中的登录与注册过程的隐私泄漏。
●实名验证完美解决在线身份认证问题在需要验证用户真实身份的场景下(如电子政务、社交网络、金融、电子商务等),由用户输入身份信息与pin码,由eID中心比对身份信息与eID信息是否一致,从而完成权威的实名验证过程,相较于身份证拍照上传、在线视频认证等手续繁琐、认证不可靠的传统过程,极大的提高了操作的简便性和认证的可靠性。
●身份签名数字证书可用于发送访问网上证券交易、网上招标采购、网上支付、网上办公、网上保险、网上税务、网上签约和网上银行等安全电子事务处理、安全电子交易活动。
eID做为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研制和发行的数字证书载体,相较于商业CA(数字证书中心)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同时eID芯片卡基于NFC近场通信技术在移动网络时代比U盾等类型数字证书载体使用起来适应性更强,更为便捷。
传统U盘类证书载体无法在移动设备上使用同时普通基于CA的数字证书下发,验证使用者真实身份难度较高,基本不对使用者的身份有效性做保证,而eID数字证书同时满了信息的不可更改,不可抵赖,明确了信息收发双方的主体,具有更高的信息安全与保障性。
●身份证云解码服务通过手机APP读取二代身份证加密数据,发送给云端的解码服务器,对身份证信息进行解码,将解码后的身份证号码、姓名、户籍地址、图像、有效日期等发送给应用系统。
●身份证密码验证服务通过APP对本人的身份证信息在云端服务器中设置密码,当用户在某应用系统中使用身份证信息时,先验证密码是否正确,防止身份证信息被冒用。
●企业客户隐私信息保护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12条、22条、24条、42条、61条规定,企业如果收集了用户的隐私数据,则必须起到保护责任,否则一旦泄露,将承担法律责任。
为了防止企业已收集的客户隐私泄露给企业和客户带来灾难性后果,针对企业已收集的客户身份信息,采用eID编码技术进行编码保护。
eID与第二代身份证以及银行卡不同之处在于:•eID编码中不包含个人隐私信息;二代身份证明码标识个人隐私信息。
•eID具有身份识别、身份认证、身份签名功能;二代身份证只有身份识别功能。
•通过手机读取eID信息时必须输入只有本人知道的密码,所以不会被盗用冒用;二代身份证没有使用密码,任何人都可以盗用或假冒。
•eID密码是加密存储在eID卡中,验证密码是在eID卡内完成的,不会在网络中传输;银行卡的密码是存储在银行的服务器中,验证密码是在通过网络在服务器上进行的,所以完全可以避免eID密码通过网络泄露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