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相关性肾炎共20页
- 格式:ppt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20
老年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护理毕杰,金丽萍(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河北秦皇岛066100)[关键词]老年;乙型肝炎病毒;肾炎;精神护理;卫生护理;生活护理本文通过患有老年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32例医学临床资料,总结出老年HBV-GN的护理,包括精神、心理护理,合理的膳食,卫生护理及生活护理。
同时指出,一些重型病例、难治病例在护理中做到个体化,要因人而异。
我国乙型肝炎(乙肝)发病率较高,乙型肝炎病毒(HBV)除了可感染肝脏外,尚可累及肾脏引起HBV-GN。
在老年肾脏疾病,尤其是继发性肾脏病中,发病率较高,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大,各器官功能较差,且大多数同时患有慢性乙型肝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故与年轻人和一般的肾小球肾炎治疗相比,疗程更长,效果更差。
本文拟对16例老年HBV-GN日常生活中的护理干预,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1资料与方法1.1我科1998年1月 2011年6月共收治行肾活检确诊的老年HBV-GN患者32例,男16例,女16例,年龄60 69〔平均(62.6ʃ2.5)〕岁,平均病程11.8个月(10d 8年)。
于入院后1周内行肾脏穿刺术。
1.2根据我国制定的HBV-GN的诊断标准:①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或者血清中HBV-DNA阳性;②患肾小球肾炎并可排除狼疮性肾炎等其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③肾组织中有HbsAg存在。
本组病例均符合标准。
2护理2.1精神、心理护理:中医讲究调养情志,护士要细致的观察患者,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了解情绪与健康的关系,以及如何释放情绪。
由于肾脏疾病病程绵长,且易于反复,患者思想包袱较重。
需要全面了解患者身心状况,针对老年患者的共性与个性做好心理护理。
与家属交流沟通,告知日常接触不会被传染乙肝,家属要多给予关心和爱护,使其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
鼓励患者思想放松,胸怀开阔。
张振忠教授辨治乙肝相关性肾病的经验发表时间:2016-06-01T16:34:00.17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3期作者:吴健张军军刘宁州赵宏波张振[导读] 人体气血津液的化生均有赖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脾肾功能失调会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故治疗用药尤其强调补肾健脾。
吴健张军军刘宁州赵宏波张振忠(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医医院肾内科北京 100043)基金项目:北京基层中医药学科团队基地建设项目;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 工程”张振忠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摘要】乙肝相关性肾病是难治性疾病,西医治疗存在局限性。
由于乙肝和肾病同时存在及长期的西药干预等导致病机复杂,中医病机认为本病病位在肝肾,而兼及于脾。
湿热疫毒、水肿、血瘀为标,肝、脾、肾虚为本,为正虚邪实证。
张振忠教授在治疗过程中,祛邪和扶正并存、标本兼治,多脏并调,强调滋补肝肾和补肾健脾是治疗根本,灵活把握好活血化瘀的“度”,巧用虫药,剔邪通络,祛瘀生新,对本病治疗疗效确切,解患者之疾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治疗,节省了医疗费用。
【关键词】乙肝相关性肾病; 中医; 辨证论治; 祛邪和扶正并存; 滋补肝肾; 补肾健脾; 活血化瘀; 巧用虫药; 剔邪通络【中图分类号】 R2【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235-02乙肝病毒相关抗原性肾病(HBV-GN)是指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肾小球肾炎,是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1],且治疗方案亦存在争议,目前对于IFN 及核苷类似物、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多采用联合用药,同时给予保肝、利尿、抗凝等对症支持治疗[2];其病程长,病情复杂,在长期服药过程中,干扰素、激素容易出现毒、副作用,患者服药过程比较痛苦,西医治疗本病也遭遇瓶颈,近年认为仅α- 干扰素疗效较肯定,但常规剂量大、价格昂贵,且对已发生于肾脏的免疫炎症反应无影响。
由于激素与细胞毒药物可能导致病毒复制增强与加重肝损伤疾患,故应慎用此类药物,所以现代医学在治疗上存在矛盾[3-5]。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研究进展作者:王春美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第05期[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HBV)可累及机体多个脏器,如肝脏、肾脏、心脏等。
目前HBV 与肝损的相关性研究已日趋成熟,许多国内外学者将研究的焦点转入HBV与肾损害的相关性上,以至以后得名的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本文将从最新研究热点入手,对其流行病学、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乙肝相关性肾炎;HBV感染;肾炎;诊断[中图分类号] R692.3;R512.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5-0026-02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肾小球肾炎之间的联系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全世界大约有4.0亿人口感染有HBV,在这些感染者中约高达16%的人群存在肝外表现,其中肾小球肾炎占3%[1];我国HBV感染伴肾小球肾炎的发生率为6.8%~20%[2]。
近几十年来,HBV-GN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其发病机制、病理类型、临床诊治等方面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现将其要点总结如下。
1 病理类型及临床特点有文献报道,HBV-GN通常表现为由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膜性肾炎(MN)、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MPGN)、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及IgA肾病;也有学者认为还可表现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但出现的概率很小[3]。
成人男性HBV-GN发病率高于女性,其病理类型以不典型膜性肾病和IgA肾病为主,其次为系膜增生性肾炎和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少见,临床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4];儿童HBV-GN多见于学龄期男性患者,病理类型以非典型膜性肾病为主要表现,临床表现亦以肾病综合征为主[5]。
最近有研究显示,东亚地区HBV-GN的临床特点与世界其他区域的有所差异。
2 发病机制目前HBV-GN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对此国内外学者各抒己见。
乙肝相关性肾病实施当归黄芪汤结合替诺福韦治疗的临床效果目的临床分析当归黄芪汤结合替诺福韦在乙肝相关性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实施治疗的80例乙肝相关性肾病患者,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实施替诺福韦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当归黄芪汤结合替诺福韦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乙肝相关性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当归黄芪汤结合替诺福韦治疗,有助于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标签:乙肝相关性肾病;当归黄芪汤;替诺福韦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的高感染和高发区,乙肝相关性肾病在人群中同时有着较高的发病几率,乙肝相关性肾病是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以及相应的抗体反应中出现的符合物沉着在肾小球上引起的,对补体进行了激活,将血管的通透性实现增高,最终形成了免疫复合型的肾小球肾病,该病在临床上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的表现形式为肾病综合征[1]。
中医诊断中属于血尿和水肿范畴。
笔者对本院接收的80例乙肝相关性肾病患者实施当归黄芪汤联合替诺福韦后,取得了较高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接收的8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将以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18~57岁,平均(28.4±8.3)岁;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存在水肿、血尿、尿蛋白症状有25例患者,单纯的尿血症状有5例,出现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有8例,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有18例,存在高血压症状的患者有12例。
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在19~55岁,平均(31.2±10.2)岁,水肿和血尿症状有22例,蛋白尿以及血尿患者10例,肾功能损伤患者9例,肝功能损害患者19例,高血压患者11例。
两组患者在基本情况下无明显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入选标准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同我国在1989年北京座谈会中诊断标准一致: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检测为阳性;排除肾小球肾炎中继发性肾炎因素;对肾切片下的乙型肝炎病毒實施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简称乙肝相关性肾炎,是指HBV感染人体后通过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肾小球损伤的疾病。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HBV相关肾炎主要表现为膜性肾病及膜增生性肾炎。
一般认为膜性肾病是由于小分子的HBe抗原先种植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襻的上皮下,带阳性电荷的抗HBe抗体再与预先种植在上皮下的HBe抗原相结合而引起的原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所致;膜增生性肾炎则是由于大分子的表面抗原(HBsAg)及其免疫复合物经由循环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的机制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内皮下沉积所致。
三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起病多为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居多,临床表现多样。
1.肾脏表现HBV相关性肾炎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肾炎综合征。
起病多隐匿,有不同程度水肿和疲乏无力。
所有病人均可出现镜下血尿或蛋白尿,部分病人以肾病综合征起病,部分病人有大量腹水。
40%有血压升高,20%肾功能不全。
2.肾外表现大多数病人肝功能正常,部分病人可合并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重症肝炎甚至肝硬化而出現相应的临床表现。
几乎所有病人血中HBsAg阳性,60%~80%HBeAg阳性。
部分病人肝功异常和转氨酶升高。
极少数可出现低补体血症和冷球蛋白血症。
3.肾脏病理学特点HBV相关性肾炎的病理类型多样,最常见的为HBV相关性膜性肾病,其次为HBV相关性膜增生性肾炎。
HBV相关的膜性肾病有其特点:光镜下除可见弥漫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钉突外,增厚的基底膜还常呈链环状,并伴有明显的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免疫荧光检查除了IgG及C3呈颗粒样沉积外,也常有IgM、IgA及C1q沉积于毛细血管壁和系膜区;电镜检查可见大块电子致密物呈多部位分布,见于上皮下、基底膜内、内皮下及系膜区。
根据上述表现,有人认为这种HBV相关的膜性肾病在某些方面既具有特发性膜性肾病,又具有系膜增生性肾炎的病理特点,也有作者称之为非典型膜性肾病。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103例临床病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简称乙肝肾炎)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的相关性。
方法:对103例乙肝肾炎的临床表现、病理、治疗及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乙肝肾炎患者男性多于女性;②明确提供乙肝病史的25例(24.27%),知晓率低,查hbv-dna 96例,阳性64例(66.67%);③尿蛋白量与病毒是否复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④肾组织病毒沉积与尿蛋白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⑥病毒是否复制与肾组织中病毒沉积无相关性,p>0.05。
结论:①临床表现主要为肾病综合征;②乙肝病毒感染知晓率低;③尿蛋白量与病毒是否复制、肾组织中病毒沉积类型无关,肾组织中病毒沉积类型与血中病毒是否复制无关;④肾脏损害程度与病毒是否复制无关;⑤肝功正常患者,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同时辅以acei和/或arb、中药,绝大部分治疗有效。
【关键词】乙肝病毒;乙肝肾炎;尿蛋白;肾活检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简称乙肝肾炎。
它是乙肝病毒与机体产生的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内沉积而引起的一系列肾脏疾病。
近年国外研究表明,该病不能除外乙肝病毒直接对肾脏的侵犯[1]。
临床上乙肝肾炎患者在发病前或发病时,常有乙肝病毒感染或乙肝病史。
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血清中可先后出现hbcab、hbeab及hbsab,但这些抗体大都在乙肝病毒感染5个月左右出现,所以乙肝病毒可较长时间处于游离状态,易裂解。
这些小分子裂解成分与相应抗体形成分子量相对较小的免疫复合物,可能会逃脱巨噬细胞的吞噬,反复沉积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进而激活补体,造成免疫损伤而发病。
1971年combes首次报道并论证了hbv抗原对某些肾炎的致病作用,引起了各国学者的重视与研究。
我国为乙肝高发区,目前在我国hbv感染者约占人群9.75—15%[2]。
我国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率为0.49%,远高于国外报道,有研究显示,可能与我国hbv感染有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