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最新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例5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导学案(3页)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2.能够通过图形和文字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2.能够用图形和文字描述问题解决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1.学生如何将图形和文字结合来解决问题。
2.学生如何遵循正确的解题思路。
四、教学准备
1.板书: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2.教具:有关解决问题的图片、习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一个简单有趣的故事引入问题解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
•讲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总结检查。
•通过具体例题向学生展示以上步骤的应用。
3. 练习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辅导他们如何将图形和文字结合来描述解题过程。
4. 深化
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5. 巩固
布置一些相关习题作业,巩固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并能够运用在实
际生活中。
七、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思考并写下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并尝试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来解答。
以上就是本节课《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提高自
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5”。
教学目标:1.学生能灵活应用乘加,乘减的运算解决“坐得下吗?”这个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交流呈现多样化的解决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题中信息;展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当座位数大于或等于乘车人数时,车可以坐得下,当座位数小于人数时车坐不下。
2.加强安全乘车知识教育。
(2)探究新知(3)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出示“例5”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齐读一遍题目,读完以后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例5:二(1)班准备租车参加科技馆,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的下吗?】师:从题目中你发现了什么?用横线把知道的画出来,用波浪线把问题画出来!师:问题出来了,你能解答吗?(1.要知道有多少人乘车?2+30=32(人);2.客车有多少个座位?)师:客车究竟有多少个座位呢?我们一起进车里看看吧!【教师出示客车座位示意图】观察平面示意图,你有什么发现?【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座位示意图】师:你们手中有一张和老师一样的座位示意图。
请同学们拿出来,和其他同学仔细研究一下,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座位示意图上画一画,最后根据你所画的,列出算式把座位数求出来。
(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巡回辅导)2、学生汇报①谁愿意上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②你算出的座位数是多少个?【学生充分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进行讲解,评价,及肯定,并进行分类,板书算式。
】3、知识小结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发现?师:同学们真棒,总结出了这么多经验和方法。
但在解决问题时,只需要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法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让学生初步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契合乘法意义,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最新资料推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例5》名师教学设计第第 5 5 课时解决问题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 84 页例 5 及做一做。
在学习例 5 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 2~9 的乘法口诀及其意义,同时也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然而例 5 对学生来说有难度,也更具有挑战性。
但是通过例 5 的学习,学生不但可以对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有比较清晰地认识,而且能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角度的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也不同,进而培养学生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还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乘法和除法奠定基础。
(二)核心能力本节课属于数与代数中数的运算中的内容,《课标(2019)》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因此学生在掌握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要灵活运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鼓励学生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1/ 6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应用意识和运算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乘加、乘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过程,理解解决同一个问题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学习重点经历用乘加、乘减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五)学习难点能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解决问题》名师教学课件、《解决问题》课时作业等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1)先说口诀再计算。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乘加乘减)》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多种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乘法、加法和减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灵活运用多种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包含相关实际问题的习题讲解PPT。
2.教具:数字卡片、计算器、实物道具等。
3.材料:准备练习册或习题纸。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可通过一个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理解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概念讲解1.复习乘法、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讲解解决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
三、示范演练1.通过PPT展示一个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讨论解决思路。
2.请几名学生上台做题,展示不同的解题思路。
四、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讨论解题方法。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出来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五、课堂讨论1.整合各组的解题思路,让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哪种方法更快速、更准确。
六、练习1.发放练习册或习题纸,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老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
七、总结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课堂延伸1.邀请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类似的问题,并与同学分享。
2.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动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习题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按时交回。
七、课堂反思老师可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可以改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乘法、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他们的综合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5解决问题》教案201葛萍教学内容:教材第84-85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突破: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一份,主题图复印纸若干;学生:练习纸教学设计:课前:集体背诵1-9的乘法口诀。
一、游戏导入:“做相反”小游戏,(提高学生兴趣,训练学生反应速度,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出示课件客车图片,让学生从观察物体的角度思考客车的座位示意图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出示教材例5: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引导:(1)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观察会知道: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坐车;看到客车示意图上有座位信息,也明确了题中要求什么。
(2)要解决“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学生通过仔细思考明确:要知道“一共有多少人坐车”和“客车能做多少人”(3)“一共有多少人坐车”我们很容易知道,30+2=32(人)。
那“客车能做多少人”该怎么计算呢?先独立思考,试着在主题图上画一画。
2.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和其他同学画一画,说一说。
3 . 成果展示,派小组代表把自己小组的方法说给大家听(这个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法,可以让学生多说多练4. 从不同方面肯定学生的表现,谈话同学们的方法真不错,多算出了客车座位有多少个,这说明只要我们肯开动脑筋,就能找到很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的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启发-讨论-引导-巩固”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
–结合生活实际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乐于分享和探索问题解决路径。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运用加法和减法算法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克服对问题解决的恐惧和挑战。
三、教学准备1.教学内容:《第6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课文、教案、教具等。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学生桌椅整齐排列。
3.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4.学生准备:学生数学书、笔、纸等。
四、教学步骤1.复习导入: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2.新知讲解:讲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加法和减法算法的应用。
3.示范演练:老师示范解决一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
4.分组探究:学生分成小组,解决一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5.展示讨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解题过程,全班讨论优缺点,总结解题经验。
6.操练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运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善于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分组探究和展示讨论环节,学生的表现还有待提高,需要引导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培养团队意识。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仍需持续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表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问题的提出2. 解决问题的步骤3. 解决问题的策略4. 实际问题的解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
2. 新课讲解(1)问题的提出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问题,以及问题的来源。
(2)解决问题的步骤a. 阅读题目,理解题意b. 分析题目,找出关键信息c. 根据关键信息,确定解题方法d. 按照解题方法,进行计算或推理e. 检验结果,确认答案是否正确(3)解决问题的策略a. 画图法b. 列表法c. 猜测与尝试法d. 逆向思维法e. 类比法(4)实际问题的解决a. 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b. 各小组选取一个问题,按照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进行解决c. 各小组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强调。
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中,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信勇敢的品质;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聪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巩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熟练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处理的重要性。
2. 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1.做好问题分析,理清问题的难点;2.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3.针对方案进行实际操作,检验解决结果。
3. 案例分析老师通过几个案例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按照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引导讨论答案的可行性。
4. 小组合作安排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合作解决一个复杂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 总结讨论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课堂练习1.张三有一只小狗,已经吃了1/2斤狗粮,还剩下多少斤?2.小明有三个苹果,吃了1个,还剩下多少个?3.大象要去参加聚会,穿戴完整需要多长时间?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用解决问题的方法解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勇敢地面对各种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之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于加减法的计算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对于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一个情境,如小动物们要过河,河边有石头,需要学生用石头搭桥。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石头搭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加减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加减法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
3.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案解决问题【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5 【课程标准描述】1.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2.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3.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学习目标】1.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多角度观察、对比、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会列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会说出解题的思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熟练解题方法,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通过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会说出解题的思路。
【评价活动方案】1.在观察座位示意图、小组合作讨论中,计算师生人数的过程,以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师生讨论租的车是否坐得下,以评价学习目标2。
3、在练习中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以评价学习目标3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7=3×4=9×6=5×6=4×8=5×9=2×8=3×7=7×6=5×4=6×8=9×3=2.二年级(1)班有45个小朋友,老师准备了42本笔记本,每人发一本,够吗?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
(评价目标1)教师:二年(1)班的同学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
在租车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解决好吗?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
出示例题数学信息: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能坐下吗?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教师指出:现在能直接求“坐得下吗?”缺什么条件?(要知道车上有多少个座位)教师说明:对了,只要知道客车有多少个座位,和总人数进行比较,就知道能不能坐得下,那么,客车有多少个座位,可以怎样求呢?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解决问题》主要讲述了简单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还不够熟练。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学具:练习本、铅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加减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多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用加减法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同伴之间互相检查,教师进行点评。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加减法解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回家后独立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6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加减法的实际应用,二是加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索,从而发现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缺乏条理性和策略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探索,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掌握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掌握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数学卡片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新知:讲解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84页例6教学目标:1、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能灵活运用加、减、乘法各种运算,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2、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筛选有用的信息进而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导1、口算8×3= 5×7= 6×6= 4×9=5×6= 4×8= 2×8= 7×6=2、口算,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9+5= 7×5-12= 3×5-15=8+7-6= 9×9-3= 8×7+6=3、看图列式。
二、探究新知出示第84页例6的情境图,并出示题目: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
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1、仔细读题,说一说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租这辆客车坐得下吗?)2、想一想(1)什么情况下坐得下,什么情况下坐不下。
引导学生说出“座位比人多时,坐得下”,“座位比人少时,坐不下”。
(2)要解决“坐不坐得下”这个问题,应该知道什么条件?引导学生说出“座位有多少?人有多少?“3、解决“座位有多少”(1)怎样解决?同桌讨论。
(2)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思考:信息相同,问题相同,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算法?4、解决“人有多少”5、比较讨论汇报结果6、小结解决这类问题的一搬步骤。
三、巩固练习1、书本P84做一做幼儿园35个小朋友每人吃一个鸡蛋,这些鸡蛋够吗?2、练习二十一第3题学生自己说说解决这一题的方法,教师评讲。
3、第6题小亮一共有40节车轮,他能组装出一列有6节车箱的小火车吗?车头用了8节车轮。
为什么?(1)引导学生说出一节车厢6个车轮,6节一共多少车轮?再加上车头8节。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要内容是解决问题。
本课时将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问题理解不透,找不清数量关系,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会出现困难。
本课时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找出数量关系,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找出数量关系,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问题和情境。
2.学具:准备学生用的练习纸和笔。
3.教学资源:收集与问题相关的图片和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问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问题。
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解决类似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组问题,让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讲解解题思路。
其他学生听讲,理解并吸收解题方法。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加法和减法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动物、水果等,用于创设情境。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例如:小华有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虹桥第一小学教学设计设计者:孙亮亮审核者:赵阳单元第六单元课题解决问题(例题5)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道解决问题步骤,会筛选与问题有关的数学信息,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中各数量的关系,能选择合适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观察、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学会灵活运用所学过的加、减、乘法解决乘车时座位不够的问题,落实勇于探究、乐学善学的核心素养。
3.在学习活动中提升分析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选择合适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运用学过的算法进行检验解答。
课前准备希沃课件、班级优化大师、手机终端。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人集体备课二次梳理时间一、导入定标(一)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2.p85第1题一共有54瓶矿泉水,有3名老师和50名学生,每人一瓶矿泉水,够吗?【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授作铺垫】(二)确立学习目标开火车完成指名汇报会选择合适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3分2分(三)自主学习1.了解题意:自学P84的例题5,(五)总结提升回顾一下我们刚刚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分几步?1)知道了什么:收集数学信息和问题2)怎样解答?理清数量关系,列式、比较。
3)检查是否正确。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加深巩固了“求够不够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学生归纳、概括解题步骤1)知道了什么2)怎样解答?3)检查是否正确生:观察角度不同,解决同一道题的策略也不同。
2分三、巩固练习(六)课堂练习1、p84做一做2、p85第6、7题【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3分课堂检测一、计算6×9+5= 7×5-12= 3×5-15= 8+7-6= 9×9-3= 8×7+6=24=□╳□=□╳□ 16=□╳□=□╳□二、解决问题1. 每辆车限坐乘客8人,现在有26位乘客,3辆车能坐得下吗?4.商场里有一种袜子每双3元钱,妈妈有20元,想买6双这样的袜子,她带的钱够吗?5分。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乘加乘减)》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乘加乘减)》主要讲述了如何通过乘加乘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加减法和乘法的知识基础,对于乘加乘减的概念和方法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乘加乘减的应用场景和运算顺序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乘加乘减的应用场景和运算顺序。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实物道具等。
2.教学环境:教室、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3个篮子,每个篮子里有5个苹果,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尝试用已学的加法和乘法知识来解决问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方式汇报班级人数,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从横向和纵向两个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从而初步感知多种解题方法,为新课奠定基础。
一、课件出示情境图相关信息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每组有多少人呢?你是怎么想的?2.学生一一汇报的过程中,注意引导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几个几,把几个看成一组,有这样的几组。
3.揭示课题:二(1)班的同学们要去科技馆参观了,在参观科技馆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哪些数学问题呢?我们跟随他们一起去看一看。
板书:解决问题学习任务一:数形结合,理清数量关系寻找解题策略【设计意图】:本活动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搜集、解读信息和示意图、分析解题思路以及语言表达等,明确解决此类问题需要通过比较两个量来判断。
通过用画图的形式表征思考过程,数形结合从多角度寻求不同的解决策略,头脑风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初步渗透化归思想。
一、合作探究,明确关系。
1.出示题目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
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2.问题驱动问题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什么?问题2:怎么理解“坐得下”?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问题3:你有什么疑问?明确:已知“2名教师和30名学生一共32人”,只要将人数和客车座位数进行比较即可。
如果人数<座位数,即坐得下,如果人数>座位数,即坐不下。
关键:求出客车座位数。
3.学生交流汇报;二、数形结合,寻找策略。
1.看图懂意:提问:你能想办法求出客车座位数吗?2.自主尝试出示小组合作要求:①画一画:独立思考后,把你的想法在图中圈一圈、画一画,并用算式表达出来。
②说一说:结合图示,在小组内完整地说出你的想法。
③想一想:你还有其他方法吗?怎样汇报才能让其他同学听懂你的想法?3.反馈交流:引导学生结合图说说算式的含义,便于学生对乘法意义及算式含义的理解。
第六单元第0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上好课】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方案的设计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 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4. 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形成解决方案,并能够有效地实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回顾已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新课讲解: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结合实例进行演示和讲解。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生活实例,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了解学生对解决问题基本步骤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3. 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数学学习兴趣。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表内乘法(二)例5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多角度观察的过程,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如何分析、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方法。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教师:二年一班的同学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
在租车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解决好吗?
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
出示例题
师:指名读题。
你知道了什么?
数学信息: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
问题:租这辆车是能不能坐下?
设疑:知道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你能求“租这辆车能不能坐下”这个问题吗?
根据题目里的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你能求出什么?
你能口算吗?
教师指出:现在能直接求“坐得下吗?”缺什么条件?
教师说明:对了,只要知道客车有多少个座位,和总人数进行比较,就知道能不能坐得下,那么,客车有多少个座位。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出示座位图
(1)仔细观察座位示意图,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请你自己试着做一做,并把想法在图中表示出来。
再到小组中去交流自己的想法。
出示学习提示:
自己试着解决问题,并把想法在图中表示出来。
完成后到小组中去交流自己的想法。
每一小组选一名同学进行汇报,说清解题思路。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应板书。
(让学生结合图形说出解题的思路)
预设1: 4x7+5=33(个)
预设2: 2x7=14(个)2x7=14(个)14+14+5=33(个)
预设3:: 2x8=16(个)2x8=16(个)16+16+1=33(个)
预设4:4x8+1=33(个)
预设5:8x4+1=33(个)
预设6:7x4+5=33(个)
预设7:5×8-7=33(个)
(3)看到这么多的解答方法,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老师把大家的解答方法分成两类,一个是横向观察,一个是纵向观察。
正是因为我们的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
3、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知道学生和老师一共有32个人,客车有33个座位,现在你知道客车能坐得下吗?
引导学生比较32个<33个,能坐得下吗?
4、回顾检验。
(1)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先找数学信息,求出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需要多少座位,再求出客车有多少座位。
(2)用到了哪些方法?
运用到了画图的方法帮助我们分析题意。
(3)怎么知道是否能坐得下?
用一共的人数和客车的座位数进行比较。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2、数学书85页第3题。
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3、数学书85页第6题。
指名读题,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数学信息(每节车厢需要6个轮子)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4、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