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问治国之道阅读训练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0.87 KB
- 文档页数:1
专题31 醉翁亭记(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予家城市,人事丛委①,应酬为劳。
老母在堂,于礼不能远离,日惟避喧南园内。
园去.城二余里,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计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
松柏之间,有一草庐,岁久敝.漏,不蔽风雨,且卑隘②如坐阱中。
不得已改作焉。
撤草而覆之以瓦,左右置牖③,前后为门,疏朗空洞,落日后犹能辨蝇头字。
中设一扁,名以“后知轩”。
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摘选自李开先《后知轩记》)【注释】①丛委:繁杂,堆积。
②卑隘:矮小狭窄。
③牖(yǒu):窗户。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下面是甲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解说其合理性。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4.甲乙两文所写的亭和轩分别用“醉翁”和“后知”来命名,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答案】1.季,季节② 破,破旧,破烂 2.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3.这样标点层次分明。
前两句先整体描写西南诸峰之美,后两句再聚焦其中的琅琊山。
高考文言文文常对照教材新题型(选择题)专项练习及答案\(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
”武侯曰:“善”。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
以其仁而有德也。
”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
”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
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景公曰:“诺。
”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
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
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
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
”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饥者则食之”与“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中的“食”字含义相同。
B.“而汤放之”与“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放”字含义相同。
C.“靡使有余”与“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靡”字含义不同。
文化经典阅读提升训练《墨子》(一)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墨子言曰:“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曰:必务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之人而教之为善。
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
当此之时,世不渝而民不易,上变政而民改俗。
昔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于此乎,不而矫其耳目之欲,而从其心意之辟,外之驱骋田猎毕弋,内湛于酒乐,而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
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听治不强。
’必曰:‘吾命固将失之。
’虽昔也三代罢不肖之民,亦犹此也。
不能善事亲戚君长,甚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是以身有陷乎饥寒冻馁之忧。
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从事不强’,又曰:‘吾命固将穷’。
”倦。
……王公大人怠乎听狱治政,卿大夫怠乎治官府,则我以为天下必乱矣。
农夫怠乎耕稼树艺,妇人怠乎纺绩织纴,则我以为天下衣食之财将必不足矣。
若以为政乎天下,上以事天鬼,天鬼不使;下以持养百姓,百姓不利,必离散不可得用也。
是以入守则不固,出诛则不胜。
故虽昔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之所以暴王所作,穷人所术,非仁者之言也。
今之为仁义者,将不可不察而强非者,此也。
”(节选自《墨子·非命下》,有删改)【小题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 B. 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 C. 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 D. 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小题2】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幽厉,在这里指周幽王与周厉王,而“幽”“厉”是后人为两个国君所设立的庙号。
2018年上海各区中考一模课外文言文汇编【黄浦区】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注释】①刘蓉:清朝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
②浸淫:逐渐蔓延、扩展。
③踬:被东西绊倒。
④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思有弗得()(2)命童子取土平之()..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 .没时间整理自己的屋子,怎会有空闲治理国家呢?B .这件屋子还没整理好,是因为不知如何治理国家?C .连屋子都不能整理好,怎么让天下像家国一样呢?D .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整治,你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1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君子求学,贵在()(4分)A .思学并重的正确方法。
B .勤奋刻苦的端正态度。
C .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D .学习过程的完整参与。
【答案】②③④①11.(4分,各2分)(1)得到,获得(2)填平12.(4分)D(选C得2分)13.(4分)C【嘉定区】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12分)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①于齐营丘②。
东就国,道宿行迟。
逆旅之人③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
客寝甚安,殆④非就国者也。
”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
莱侯⑤来伐,与之争营丘。
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节选自《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注释】①师尚父:即吕尚,又称姜尚。
周武王尊吕尚为师尚父。
②营丘:齐邑名,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说苑政理阅读答案篇一:说苑政理阅读答案篇一:说苑政理阅读答案刘向《说苑·政理》“魏文侯问李克”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及答案【原文】: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①?”对曰:“臣闻为国之道②: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③之士④。
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⑤,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之声,而安⑥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⑦。
——西汉·刘向《说苑·政理》【注释】:①如何:即“何如”,怎么样。
②道:规律、规则;原则,法则。
③四方:泛指地面的四个方向,即:东、南、西、北。
此指各处,天下。
④士:指读书人。
⑤食之:食俸(官吏每月每岁所受的薪俸。
又称“食禄”),享受俸禄。
⑥安:安心,心安定平静。
使平静,使稳定。
【翻译】:魏文侯问李克:“怎样治理国家呢? ”李克回答说:“治理国家的原则就是,给付出劳动的人以衣食,封赏有功劳的人(按劳分配,论功行赏),推行赏罚得当的政策。
”文侯问:“我赏罚都得当,但是国人还是不满意,为什么? ”李克回答到:“国家有不劳而获的蛀虫! 我认为:取消这些人的俸禄,用来招揽国家的有志之士。
祖辈因为有功勋所以国家给他俸禄,他的后辈没有功勋还能(继承)他们的待遇,出门就乘车马、穿着华美的衣衫,算得上荣华富贵;在家则沉迷鼓乐歌舞的享受,正因为这些无功的子女的享受,打乱了地方上的法规(按劳分配,论功行赏)。
【阅读训练】:1.解释:①使:________ ②与:________③其:________ ④衣:________⑤修:________ ⑥乱:________2.翻译:1.为国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之谓夺淫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任用②归附③大概④穿⑤讲究,此指欣赏⑥扰乱2.①怎样治理国家呢②这就是消灭蛀虫3.食(有劳)②禄(有功)③来(四方之士)更多有关的资料篇二:说苑政理阅读答案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多徭役以霸民力,则苦之也;劳而忧之,则怒之也。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治国之道,爱民而已》(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
”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
”(节选自刘向《说苑·政理》)材料二:上念山林川泽,皆与民共,命自居庸以东,与天寿山相接,禁樵采,余俱弛禁。
工部奏修.军器,请征布漆于民,上命给钞市.之,上曰:“古者土赋,随地所产,不强其所无。
比年如丹漆、石青之类,所司不究物产,概下郡县征之。
小民鸩敛金币,博易输纳,而吏胥因以为奸。
其一切禁止。
”超然客公众号遣监察御史分巡天下,考察官吏。
奏曰:进户部尚书郭资太子太师,命致仕。
蹇义、夏原吉言其偏执妨事,且多病。
上间杨士奇,对曰:“资强毅能守廉,人不得干以私。
但性偏执,甚至沮格恩泽,不得下究。
”上问其故。
对曰:“诏书数下蠲免灾伤租税。
不听开除,必令有司依额征纳,此其过之大者。
”上颔之。
青州民刘中等奏:“自永乐中岁歉,流徙畿南枣强县凡二百余户,居二十年,已成家业。
今有司遣还山东,乞附籍枣强。
”上谓夏原古曰:“彼此皆吾土,但得民安即已。
唐宇文融括流民,过期不首者谪边。
州县承风劳扰百姓逃窜尔其申饬有司以此为戒。
”上御文华殿,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
上曰:“户口之盛衰,是以见国家之治忽。
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
汉武承文、景之余,炀帝继隋文之后,开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乱,岂非恃富庶不知儆戒乎?汉武末年乃悔轮台,炀帝遂以亡国,玄宗卒.至播迁,皆足为世大戒。
”车驾巡边,发京师,英国公张辅、阳武侯薛禄帅师从。
驻跸虹桥,谕诸将曰:“朕深居九重,岂不自逸,但朝夕思念保民,故有此行。
今渡河道路所经,皆水潦之后,秋田无获,朕其悯焉。
其将士有扰民者,杀无赦!”(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销笔将答题卡上相定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说苑·政理·水浊则鱼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水浊则鱼困,令苛则民乱,城峭则必崩,岸竦则必弛。
故夫治国,譬若张琴,大弦急则小弦绝矣,故.曰,急辔衔者,非千里御也。
有声之声,不过百里,无声之声,延及四海。
鲁有父子讼者,康子曰:“杀之!”孔子曰:“未可杀也。
夫民不知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上有道,是人亡矣。
”康子曰:“夫治民以孝为本,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孔子曰:“不孝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躬行不从而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夫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陵迟[注]故也!今是仁义之陵迟久矣,能谓民弗逾乎?诗曰:‘俾民不迷!’昔者君子导其百姓不使迷,是以威厉而不至,刑错而不用。
”于是讼者闻之,乃请无讼。
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对曰:“政有使民富且寿。
”哀公曰:“何谓也?”孔子曰:“薄赋敛则民富,无事则远罪,远罪则民寿。
”公曰:“若.是则寡人贫矣。
”孔子曰:“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
”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此治国之道,使民之谊也,爱之而已矣。
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多徭役以罢民力,则苦之也;劳而扰之,则怒之也。
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选自《说苑·政理》,有删改) [注]陵迟,缓延的斜坡。
下文“陵迟”引申为衰落之意。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不孝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B.不孝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C.不孝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D.不孝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故曰,急辔衔者,非千里御也”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两句中“故”字含义相同。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为君治国之道(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衰公问于孔子日:“当今之君,孰为最贤?”孔子对日:“丘未之见也,抑有卫灵公乎?”公日:“其事何如?”孔子对日:“灵公之弟,日公子渠牟,智足治手枣,信足守之,灵公恭而任之。
又有上日林国者,见贤必进之,而退与分其禄,是以灵公无游放之士,灵公贤内尊之。
又有士日庆足者,卫国有大事,则必起而治之;国无事,则退而客贤,灵公悦而敬之。
又有大夫史鳍,以道去卫,而灵公郊舍三日,琴瑟不御,必待史鳍之人而后敢入。
臣以此取之,虽次之贤,不亦可乎?”子贡问于孔子日:“今之人臣,孰为贤乎?”子日:“吾未识也。
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则贤者矣。
”子贡日:“齐无管仲,郑无子产乎?”子日:“赐!汝徒知其一,未知其二也。
汝闻用力为贤乎?进贤为贤乎?“子贡日:“进贤,贤哉!”子日:“然。
吾闻鲍叔达管仲,子皮达子产,未闻二子之达贤己之才者也J一《孔子家语・贤君)文本二:晋平公问于师旷日:“人君之道如何?”对日:“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
”齐宣王谓尹文日:“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对日:“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
夫事寡易从,法省易目,故民不以政获罪也。
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矣。
”伊尹日:“夫王者得贤材以自辅,然后治也。
虽有尧舜之明而股肱不备则主恩不流化泽不行。
故明君在上,慎于择士,务于求贤。
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
尊其爵,重其禄。
贤者进以显荣,罢者退而劳力。
是以主无遗忧,下无邪慝。
百官能治,臣下乐职,恩流群生,润泽草木。
昔者虞年左禹右皋陶,不下堂而天下治,此使能之效也。
”——《说苑・君道)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虽A有B羌C舜D之E明F而G股H肱I不J备K则1主M恩N不0流P化Q 泽R不S行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乘,指千辆兵车。
2022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屠呦呦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了新思路,提取出青蒿素,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古籍的惊人价值。
对于古籍的界定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通行的是:1911年以前、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采用中国传统的著作方式、具有中国传统装帧形式的书籍。
古籍的类型除了大量的汉文古籍,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字古籍。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认识和了解古籍成为一种需求。
古籍的价值是多重的。
古籍的载体材料主要包括纸张、织物和墨。
这三种材料由于产生或制作的年代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元代以前印书主要用麻纸、皮纸,明代以后大量用竹纸,通过载体材料体现出的文物价值显而易见。
浩瀚的古代文献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为了解先人的政治、文化、制度、风俗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这就是古籍的文献价值。
古籍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制版、印刷中所体现出来的工艺都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
人们看到一部古籍,往往还未翻阅,就已为其精美的外观和典雅的色调所征服。
对文献研究者来说,文献价值是古籍的“皮”,其他价值则是古籍的“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据《中国古籍总目》著录,存世古籍总量大约有20万种。
其中一些珍贵的古籍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
这些珍贵古籍不仅包括全本,还包括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残本、散页等。
元代及元代以前版印、抄写的古籍已万不存一,流传至今者是我国现存古籍中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些古籍非常稀有,很多作为文物被珍藏在图书馆,读者很难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取材于李致忠、梁爱民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古籍的传承性保护是一种新兴的古籍保护理念。
以往,古籍保护提倡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为将之道(附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题。
材料一: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闻金声而怒,闻鼓声而喜,为之奈何?”太公曰:“将有三。
”武王曰:“敢问其目.。
”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
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
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
将不身民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
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
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
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
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
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
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节选自《六韬·龙韬·励军》) 材料二:凡为将之道,要在甘苦共众。
如遇危险之地,不可舍众而自全,不可临难而苟免,护卫周旋,同其生死。
如此,则三军之士岂忘己哉?法曰:“见危难,毋忘其众。
”魏曹操征孙权还,使张辽、乐进、李典将七千余人屯合肥。
操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书,题其函曰:“敌至乃发。
”俄而,权率众围合肥,乃发此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护军勿与战。
”诸将皆疑。
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此,破我必矣,是以指教。
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
胜负之机,在此一举,诸君何疑?”李典意与辽同。
平旦,辽披甲.出战,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击突至权麾下..。
权大惊,众不知所以,走登高,权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乃聚兵围辽数重,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呼号曰:“将军岂舍我耶?”辽复还入围,拔出余众,权军无敢当者。
辽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悦服。
(节选自《百战奇略·难战》)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昔者,七十九代之君俱壬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
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故禁末作,止奇巧,而利农事。
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
然则民舍本事而事末作。
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
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
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
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节选自《管子•治国》,有删改)材料二: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夫本不正者末必倚,拒不盛者:“管子称仓廓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
”士女所以姣好,礼义所以行,而人心所以安也。
子贡问为政,孔子曰:“富之,既富乃教之也,:“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观天。
管非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 晋文公见咎季,其庙博于西墙,公曰:“孰处而西?”对曰:“君之老臣也。
”公日:“西益而宅。
”对曰:“臣之忠,不如老臣之力,其墙坏而不筑。
”公曰:“何不筑?”对日:“一日不稼,百日不食。
”公出而告之仆,仆场首于轸曰:“君之明,群臣之福也。
”乃令于国日:“毋淫宫室,以妨人宅,板筑以时,无夺农功。
”(节选自《说苑•建本》,有删改)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今为A 末作奇巧B 者C 一日作而五D 日食E 农夫终岁之F 作G 不足以H 自食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动词,称王,与《鸿门宴》“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相同。
中考语文轮复习:治国谋略类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解析版Word版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轮复习:治国谋略类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解析版Word版含答案中考即将到来,语文考试备考也进行到了紧张时刻。
其中文言文阅读在语文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治国谋略类文言文是文言文中较为重要的一类,涉及到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和政治思想,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以下我们将带领大家进行这类文言文的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解析。
一、文本阅读篇一:墨子曰:“昔者,鲁哀公之年,县社未立,神人以告,闻者皆曰˙不可;莫知所谋,于是乎谔谔焉,不知所出。
鲁人既立县社,七十年,春秋之际,孔子闻祷而宾,试祷而受,故其弟子继嗣相传,至今二千年。
昔者鲁民耕于城下,有告者,公欲杀之;孔子使人拦而不之;公怒,曰:‘吾欲杀之,汝曹何故拦之?’子游笑曰:‘君不能杀,而我不能使;二者等也。
’孔子看而笑曰:‘吾之徒也!’1.阅读以上文言文,回答以下问题:(1)文中“县社”是指什么?(2)孔子闻祷而宾、试祷而受的含义是什么?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3)文中出现的“公”是指哪个人物?(4)文中的“君不能杀,而我不能使;二者等也。
”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二、对比阅读文本1:《孟子•离娄下》离娄问曰:“仲尼之不行仁,非所以无得善民也。
然则以仁之故不行仁,岂不谓大谬乎?”孟子曰:“人皆有所好,吾好仁。
”文本2:《荀子•劝学》荀卿子曰:“人无我而知者,吾之不好学也;人无我而有能者,吾之不好为也。
”1.请对比这两个文本,回答以下问题:(1)这两个文本都表达了什么?(2)这两个文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这两个文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三、综合分析文本1:《孔子家语•叶公子》叶公子问孔子曰:“吾听先生之教,知养生之道,今欲入官,将若何?”孔子曰:“君子不以官为贵,但思可行之迹。
”叶公子曰:“臣不能如是而欲以官宦自进,如之何?”孔子曰:“志坚者金石为开,身正者白刃为裂。
”文本2:《荀子•修身》智是表学,仁是道学,勇是干学,诚是居学。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8~11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8~11题
昔秦满世界,统一夷夏之民,令众服之,然尚不能克其心。
今天子欲以恩引其心,令之止暴臣谋,依天旨戒奸诈,以维国家之宁靖。
素有大略者,不能更复而行之,而彭湃、宋承和池驸马出谋,为天子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抑制叛乱,保护皇权,显著改善人民的生活,立定国家治理的原则。
8.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本文主要讲述了汉高祖利用恩惠来引导群众,抑制叛乱,保护皇权,改善人民生活,建立国家治理原则的历史故事。
9.满世界时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答:秦满世界时,以强制性的方式统一了少数民族,令众服之。
10.湃、宋承和池驸马的贡献是什么?
答:彭湃、宋承和池驸马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为汉高祖制定了抑制叛乱、保护皇权、显著改善人民的生活和立定国家治理原则。
11. 作者想表达什么?
答:作者想表达的是汉高祖利用恩惠来赢得民心,抑制叛乱,显著改善民生,以保护国家安宁的政策是有效的。
- 1 -。
周末培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秦废封建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
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
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
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
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
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
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
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
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
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
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
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
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初中文言文阅读】《武王问治国之道》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武王问治国之道原文武王二氏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
”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连累,成之勿败,后生之勿杀死,与之勿夺下,乐之勿苦,喜之勿怒。
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
”译文周武王问姜太公:“环境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什么?”姜太公提问说道:“环境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怎么回去快乐子民罢了。
”周武王说道:“怎么样快乐子民?”姜太公说道:“给子民利益不谋害他们,使他们顺利而非失利,使他们活下去而不要枪杀他们,给与他们而不是争抢他们的东西,给与他们欢乐而不是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
这就是环境治理国家的方法,使百姓存有购屋的道德、犯罪行为,羡慕他们罢了。
”翻译道:方法。
而已:罢了,就这样。
利:利益,好处。
若何:怎么样,是什么。
义:购屋的道德、犯罪行为。
【阅读训练】1.表述:(1)道(2)而已(3)若何(4)利2.译者:(1)爱民若何?(2)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
3.文中具体体现“治国之道”的内容是什么?【参考答案】1.(1)方法(2)罢了(3)怎么样(4)利益,好处2.怎么样快乐子民?这就是治理国家的方法,让百姓有合宜的道德、行为,怜爱他们罢了。
3.利之而勿连累,成之勿败,后生之勿杀死,与之勿夺下,乐之勿苦,喜之勿怒。
文中“治国之道”的内容具体表现在: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
《吕氏春秋》阅读答案及翻译《吕氏春秋》阅读答案及翻译古之君民①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身已终矣,而后世化之如神,其人事审②也。
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骤战而骤胜。
”武侯曰:“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
其独以亡,何故?”对曰:“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
骄则恣,恣则极物;罢则怨,怨则极虑。
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
此夫差之所以自殁于干隧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有改动)【注释】①君民:统治百姓。
②审:弄明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爱利以安之衣食所安 B.忠信以导之欲信大义于天下C.魏武侯之居中山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吴之所以亡者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0.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3分)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11.吴国为什么会灭亡?本文阐述了怎样的`治国之道?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分)参考答案9.D(A.安定养生 B.诚信通“伸”,伸张 C.居住处于D.……原因)10.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
11.吴国屡战屡胜(1分),导致君骄民疲,国君放纵而百姓怨恨(1分)。
阐述了君王应该仁爱治国、造福百姓的治国之道(1分)。
【参考译文】古代当君主的人,用仁和义治理百姓,用爱和利使百姓安定,用忠和信引导百姓,致力于为民除害,想着为民造福。
这就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于天下的原因。
他们自己虽然去世了,可是后世蒙受他们的教化如同神灵一般,这是因为他们对人世间的各种事情实行的准则经过认真审察。
魏武侯当中山君的时候,向李克问道:“吴国之所以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李克回答说:“是因为屡战屡胜。
”武侯说:“屡战屡胜,这是国家的福分,吴国却偏偏因此灭亡,这是什么原因呢?”李克回答说,“多次作战百姓就疲惫,多次胜利君主就骄傲。
文言文阅读训练:《说苑·治国有二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治国有二机,刑德是也。
王者尚其德而希其刑,霸者刑德并凑,强国先其刑而后德。
夫刑德者,化之所由兴也。
德者,养善而进阙.者也;刑者,惩恶而禁后者也。
故德化之崇者至于赏,刑罚之甚者至于诛。
夫诛赏者,所以别贤不肖,而列有功与无功也,故诛赏不可以缪。
诛赏缪则善恶乱矣。
夫有功而不赏,则善不劝;有过而不诛,则恶不惧。
善不劝,恶不惧,而能以行化乎天下者,未尝闻也。
公叔文子为楚令尹..三年,民无敢入朝。
公叔子见曰:“严矣。
”文子曰:“朝廷之严也,宁云妨国家之治哉?”公叔子曰:“严则下喑,下喑则上聋,聋喑不能相通,何国之治也?盖闻之也:顺针缕者成帷幕,合升斗者实.仓廪,并小流而成江海。
明主者,有所受命而不行,未尝有所不受也。
”子贡问治民于孔子,孔子曰:“懔懔焉.,如以腐索御奔马。
”子贡曰:“何其畏也?”孔子曰:“夫通达之国皆人也,以道导之,则吾畜也;不以道导之,则吾仇也。
若何而毋畏?”鲁有父子讼者,康子曰:“杀之。
”孔子曰:“未可杀也。
夫民不知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上有道是人亡矣。
”康子曰:“夫治民以孝为本,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孔子曰:“不教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
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躬行不从,而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
”武王问于太公曰:“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何也?”太公曰:“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不法法,以其所善为法者也。
故令出而乱,乱则更为法,是以其法令数更也。
”(节选自《说苑·政理》)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夫民不知A子父B讼之C不善者D久矣E是F则上过也G上有道H是人亡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阙,文中指不足,与《烛之武退秦师》“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的“阙”用法不同。
167.★武王问治国之道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
”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
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
”(选自《说苑?政理13》)【译文】武王问姜太公:“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什么?”太公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爱护百姓罢了。
”武王说:“爱护百姓是做什么事?”太公答:“给他们以利益而不要加害于他们,让他们成功不要使他们失败,使他们好好活着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了他们的东西就不要再抢回来,使他们快乐别让他们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
这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使百姓有合宜的道德、行为,怜爱他们罢了。
”【阅读训练】1. 解释:(1)道(2)而已(3)若何(4)利2.翻译:(1)爱民若何?(2)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
3.文中具体体现“治国之道”的内容是什么?【参考答案】1.(1)方法(2)罢了(3)怎么样(4)利益,好处3.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