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实效的研究中期报告 28页PPT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1.28 MB
- 文档页数:28
个人课题研究中期工作总结湖北省嘉鱼县簰洲湾镇蓝天抗洪英雄中学张锦云近年来,多媒体设备在小学课堂逐渐得到普及,网络也随即进了课堂。
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式教学?成了我们迫切需要探讨研究问题。
为此,2016年11月开始,我们着手开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应用与研究》课题研究,参加一系列研究活动,现将一年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汇报如下:一、主动学习,注重过程课题研究重在过程,这是我校参与课题研究老师的共识。
而我更是努力经历真正的研究过程,体味研究的酸甜苦辣。
为了了解到最新最切合实际的知识,我经常研读相关的理论书籍,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对当前中小学课程整合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等,学习其中的精华理论,追踪先进的理念思想,努力提高自我的研究修养。
积极吸收。
通过阅读,我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不能主动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那么整个教学都只是教师在演“独脚戏”,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信息技术在课堂的运用,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积极参与,勇于实践我校课题组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制定详细观课、评课、研课计划,平时不管多忙多累,我总能认真及时完成课题组布置的各项研究任务。
尤其是针对其中的问题研究,我总是进行深入地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摸索中找到答案。
一年来,我上了两节研讨课、一节比武课,也参与了课题组组织的每一次学习研讨活动。
通过本人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和学习实践,教学技能取得了一定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课题研究就必须是实实在在的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
三、及时总结经验,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在研究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而网络上多姿多彩大容量的信息,为探究活动提供了丰富资源。
在语文课堂教学可通过网页对教学内容进行发布,通过网络对视频信息进行传递,实现课件的共享。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小课题中期报告1. 引言该报告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小课题的中期报告。
本报告旨在对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讨论已经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2. 研究背景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关键时期。
然而,目前关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因此,本课题旨在探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教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3. 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如下:- 分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探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指标- 提出改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策略和建议4. 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现状和不足之处。
2. 实地调研:通过观察和访谈,收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了解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和反馈。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索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指标,并寻找改进策略。
5. 研究进展与成果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以下工作:- 完成了文献综述,总结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研究现状和不足之处。
- 进行了多个小学的实地调研,收集了大量的教师和学生反馈。
- 开展了初步的数据分析,初步确定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指标。
6. 下一步计划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并完成以下工作:- 进一步分析调研数据,完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 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改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 继续收集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持续改进研究成果。
7. 结论本中期报告总结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小课题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研究结果,并制定了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能够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供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改进策略,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的课堂教学,必定是和某种学科进行有机整合下的一种教学.所以制定好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教学设计方案,是顺利开展课堂学习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前提条件.这种有效教学设计方案,即有一般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程序,但更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学习的有效性、开放性、选择性、自主性、互动性、丰富性、形象性等.如何充分吸收一般学科教学的优势,巧妙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在丰富的教学个案中归纳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应用的学习模式,这是本课题需研究的范畴与重点.一.课题概况(一)课题名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1)研究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结合点、有效措施.(2)研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环境中,从教学目标、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方式等多方面探究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的影响力.(3)通过探索,树立新的教育技术观念,把教育信息技术融入语文学科教学之中,使媒体成为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和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延伸自身潜能的工具.(4)在恰当的时候,找到能合理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措施,达到现代信息技术或校园网络与小学学科的最佳整合.(二)课题周期与实施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5月2013年9月)1.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可行性调查论证,准备有关研究实验材料,申报、立项.2.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确定子课题研究骨干成员名单,形成具体的研究工作网络.3.完成开题报告,组织开题论证,制定课题实施计划(方案).(负责人:张济友)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13年9月——2014年6月)1.根据课题2013-2014学年度实施计划、方案展开研究(1)定期召开实验教师会议,开展研讨活动,交流经验,探索规律.(2)有针对性、递进性地听取专家作专题讲座,提升教育理论水平,以理论为支撑,拓展研究思路.(3)定期(多次)开展多项有层次性的教研活动,展示阶段性研究效果,提高课题研究的影响力与辐射度.(4)学校积极组织课题成员林芸芳、李海星、杨玲花、王凤参加2013在福州举办的海峡两岸教学交流会,及时选派课题组成员参加永安市语文教学研讨会,听取福建省厦门市专家在永安开设的教学讲座.(5)与兄弟学校共同引进“小学教学资源网”,更有效地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效地应用.2.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各种案例,有针对性撰写研究文章,汇总阶段性研究成果.(负责人:张济友、林芸芳、朱丽英)第三阶段——总结汇报阶段(2014年9月2015年6月)1.继续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课题小组提交研究报告,进行实验总结.2.总结本课题研究论文在cn级刊物上发表交流情况,汇总本课题研究论文并汇编成册.3.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汇报.(负责人:张济友)(三)问题的提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供给、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教育信息化担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教育信息化推动着教育现代化,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将面临教育信息化的猛烈冲击和掌握现代技术的巨大挑战.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对本校而言,全面推进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是关于到我们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本实验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目前,随着我市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全面实施,我校校园网已建成,学校联接“信息高速公路”,并实现了“班班通”,基本达到了《福建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实施(示范)学校硬件配置标准》提出的具体要求,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是加强管理、优化手段、提高质量,即落实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深化素质教育上.因此,本实验是学校工作发展的需要,更是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有效渗透的研究,能带动学科教学.(四)问题的背景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同时,一方面,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依赖的技术平台和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成为可能、成为必然.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重新形成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习者的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处理技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即是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各学科知识,还要着力培养、提高学生应用信息工具获取、处理、应用、生成、创造信息的能力.在此意义下,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势必成为最佳途径,使学生在获得具体的学科知识的同时,其学习潜能得到激发.综上所述,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潜能的研究,体现了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五)研究现状信息时代的教学活动应以开发人的潜能为主要目标.为此,人们尝试了许多教育改革的手段和方法,其中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将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工具的信息技术引进课堂教学.国外许多国家在小学阶段开设计算机操作学习,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在小学阶段把计算机学习当成普通文化知识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国还较早开发了适合各种教学或与各科教学相关联的教学软件,它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国外重视把多媒体技术引进小学教育,重视让儿童自主的人机互动学习,制作生动的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教学软件辅助教学等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我国,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教育中,成为为儿童少年开发潜能,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育手段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把各种教育因素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最优组合,可以使课程实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现在人们意识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它与任何教学改革一样,关键在于教师.信息技术的使用者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但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多媒体技术环境、网络环境下学生、教师和多媒体教学软件这三个教学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能的问题,这是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取得成功的难点和关键.此外,学会建立和利用信息资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也是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趋势之一.(六)研究目标与研究策略研究目标:通过实践建立起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为主体的自主性、研究性、协作性学习模式,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整合、设计教育教学过程,达到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有效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应用、开发、管理学校信息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教与学的评价.研究策略: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包括问题情境以及虚拟实验环境,以培养学生观察及思维能力;利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扩展链接等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学习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直观、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与人共处的能力.(七)研究方法(1)调查法:调查本校各班应用现代技术的现状,适当组织问卷调查.(2)分析法:按实验要点、内容,作好科学分析.如:分析现代技术手段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影响,可按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进行.(3)其它:实验中可相机运用观察法、个案法、文献法等.(八)研究对象全校1-6年级全体学生.(九)研究组织机构1.总负责人:张济友2.具体负责:语文学科教育:林芸芳、朱丽英3.理论指导、材料整理:林芸芳、朱丽英4.后勤保障:李海星、刘文花、王凤、杨玲花6.信息技术指导:张济友(十)课题研究工作进展在2013-2014年度中,课题按照预定的开展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主要的研究、实验和实践工作有:(1)2013年9月份,做好《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开题工作,做实验实施计划,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本校实施过程中的优势、缺点及对策研究.(2)2013年10月份,结合教学实验,讨论开展教师有关信息化应用的培训工作.(3)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份,结合教学实验,在全体中青年教师中开展与本课题相关的信息化应用培训.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教学方式的有效改变是开展课题研究的根本.传统的教学结构中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个要素,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甚至是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教师通过口授、板书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用耳朵在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作为辅助教师教、即用于演示重点和难点的直观教具,相关的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就是起这种作用;在这种结构下,教材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来源.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使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学习潜能,就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优势,使之融入到学科教学中,以交互式的方式给教师和学生创造进行探究式教学、主动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环境,从而使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中心地位、知识权威转变成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学习伙伴;学生由原来接受知识的被动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参与者和知识建构者,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媒体不但是学习教材内容的手段更是用来创设情景、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即作为学生自主和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材只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多个途径之一.这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整合而达到有效所追求的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点极主动的学写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见,这些目标通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能够很完美的实现,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并养成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中,信息技术扮演着研究开发工具的角色.所以,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关键在于改变以封闭式教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全方位的课程整合,因为它符合现代教育理论和“人本主义”的育人精神,符合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初步感受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魅力.第一,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有效应用,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应该说是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与建构,有利于知识的存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站台、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品位语言文字,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如教学《走进音响世界》课例时,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把每堂课呈现出来,课前先倾听大自然的音乐,优美的旋律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然后让学生介绍大自然的声音,激发学生语言交流的欲望,我口说我心,教师借机进行作文写作指导,体会小作者语言之精妙,习作的表达很容易就水到渠成.第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那么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所创设的意境是深远的.如何引导学生来学习古诗,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故事之神韵呢?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整合解决了这个难题.上课初,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电子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在具有古风古韵的音乐声中,教师诵读全诗.这一下子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异常紧张而活泼.在理解诗意时,我演示了课件,学生眼神中透露出异彩,对诗意的理解就显而易见.第三,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加学习信息量.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书本)等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交流、讨论、启发等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第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三.阶段成果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为课题组成员在平时的教与学中争光添彩,张济友老师撰写的有关课题研究的论文《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使用的有效策略》2014年1月发表在《新教师》,《课题研究应做到人文与实效相结合》2013年11月发表在《新教师》,国内统一刊号为cn35-1315/g4,《巧用阅读链接,激活阅读教学》2014年3月在《福建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国内统一刊号为cn35-1240/g4级专业刊物发表交流,阶段性成果共有10篇论文,6篇在永安市语文年会汇编,荣获好评.课题组成员王凤老师2013年11月在永安市阅读教学比武获全市一等奖,林芸芳、朱丽英老师的课例教学在永安市语文教学论坛中深受好评,张济友、李海星老师在永安市送教送培下乡中教学课例给区域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刘文花、杨玲花老师把学科的写字教学指导纳入教学常规中,指导的学生在永安市书法比赛和全国“邮储银行.海西杯”全国青少年产主题书画大赛多人荣获一、二、三等奖.本课题从开题以来,共收集博文91篇,其中参考文献7篇,个案研究19篇,活动通知8篇,案例分析10篇,课题申报表1篇,其它资料8篇,实施方案1篇,研究反思16篇,研讨活动10篇,经验总结10编,中期报告1篇.四、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阶段工作设想存在问题:1.信息化程度及共享程度较低.2.学校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的广度及深度还不够.3.学校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不足,有的还有待开发使用.4.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5.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科研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师资培训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充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下阶段工作设想:1.积极配合教育局完成课题运作的科研网站工作平台(专题网站)的建设,实现网上资源共享和交流,方便课题组成员更有效地进行整合研究.2.进一步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虚拟学习环境的实验研究.3.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学习素养和技能,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从而推动课题以良好的态势保持健康的发展.4.要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焦点,把课题研究与实际教学工作有机密切地结合起来,要全面记录教学和学习过程,做好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5.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六.结束语我们相信在课题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实验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互相协作下,通过各实验教师的积极探索和教学实践,我们这一课题必将会硕果累累,必定会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永安市东门小学《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课题组二〇一四年六月十日。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概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教育领域广泛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课题旨在深入探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及其实效性,通过实践与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推动教育教学的现代化进程。
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当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发现虽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普及,但其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包括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丰富教学内容、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教学视野、利用互动平台提高学生参与度等。
在实践环节,我们选取了多个学科进行课堂实践,通过对比实验和数据分析,验证了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
我们还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优化建议。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理论,也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实用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有助于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我们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运用需要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的优势。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贡献更多的力量。
1. 课题背景及意义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教育方式、手段和内容产生了深远影响。
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为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本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的实践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价值。
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如资源丰富、交互性强、更新迅速等,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应用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信息技术的介入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随着互联网、移动设备和智能技术的不断普及,教育领域也逐渐进入数字化时代。
这种数字化趋势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使得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资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更好地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而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教育领域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带来了更多全新的可能性,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教学工具和资源,提升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研究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深入探讨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应用,分析其对教学的影响和作用,探讨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以及挑战和困难。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研究和总结,为今后更好地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也旨在为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和推广,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为构建现代化、智慧化的教育体系做出贡献。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小课题中期报告1901小课题中期报告小课题名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课题主持人:黄镜宏所在单位:惠东县港口第二小学(盖章)日期:2019年1月一、小课题研究基本情况课题名称:主持人:黄镜宏小课题组成员:陈瑞忠、杨燕雅、郑春如二、中期报告(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
一、主要进展本课题我们重点研究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分析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以及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喜好及接受程度,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声光效果较好的信息技术,其中声像材料喜好多于图片材料喜好,图片材料喜好多于文本材料喜好。
基于这些发现,我们接下来进行改变实验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同时进一步反思总结并再次实践,并与对比班级进行详细的对比。
具体为如下五部分:1、搜集国内外本小课题研究现状整理,对我校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现状调查并对调查材料进行研讨分析。
2、教师理论知识更新学习。
2018年惠东县教师全员培训中,也有相关的课程,这让我们的小课题研究如虎添翼,课题组成员们努力探索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3、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寻求教师和学生消耗最小的时间和精力达成目标的有效途径,初步实现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4、调查实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功与否,效果如何,并调查学生能否听好课,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调动学生的感情,提高教学效率。
5、、对比其他班级在没有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情况下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的动力和成果,来印证本课题研究的实用性。
二、阶段性成果本课题把“信息技术和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优势,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研究中初步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高中课题申报\高中物理课题申报“高中物理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课题研究中期报告“高中物理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最强音。
学生的学习已不再局限于书本、课堂和学校,也不再固定在某一个年龄段,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普通高中教育不能仅仅为升入大学作准备,它应该为学生继续学习,参与未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为教学和终身学习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的学校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里的教学活动总是处于“学生服从老师、学服从教、教服从考”的被动状态下,强烈的功利目的和急公近利的教学行为,使很多学校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缺乏积极的应对策略和措施,不少学校只是用信息技术来装点“门面”,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较少,现代教学设备闲置现象较为普遍,从而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更有甚者,信息技术竟成了应试教育的“新式武器”。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推动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课堂教学手段的创新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我校物理教研组与信息技术组积极参加了山西省“13150”工程课题研究工作,确立子课题“高中物理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依托校园网这个信息平台,并借助物质技术层面,对信息技术条件下高中物理教学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策略的优化、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中期研究报告炎方小学数学组一、课题的执行情况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正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肩负有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数学素养的重任。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主渠道,因此探索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模式、途径和方法,必然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
而远程教育资源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优秀资源,使教师从繁重的备课工作中解放出来了,有更多的精力致力于教学研究,必将对教育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
为此,我们适时提出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这个课题。
该课题是我校自2007年9月开始筹备,并于12月提出立项申请,2008年12月进行了开题,到现在已快有1年时间。
在这段时间,我们主要做了这样几项工作:一、详细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我们于2007年9月成立了课题组,负责论证课题,立项申报。
在学校课题探讨中,我们进行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课题方案的拟定,主要有:1、课题范围和概念界定;2、明确课题的研究内容;3、拟定课题研究的目标;4、确定课题研究方法。
二、认真落实课题研究方案1、组织管理正式成立课题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1名,成员10名,明确分工。
每学期根据图形教学的内容进行研讨课、听课、评课。
2008年12月,由于工作需要,课题组进行部分成员的变动。
2、实施研究(1)加强学习,明确方向我们以个人自学和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随着课题的建立,我们逐步把学习的阵地转移到了网上。
要求成员经常关注网上有关课题的信息,及时学习网站上发布的典型性的文章和资源,搜集资料。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中期报告一、研究的意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已有多年,然而一些整合课的有效性不尽如人意。
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给学生提供形象、生动、多角度、多渠道的视听感受,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师用于制作课件、学习专题网站的时间太多,从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前准备费时费力,课堂形象效果不错,但整体效益不高。
且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教学媒体占用课堂太多的时间,学生对丰富的多媒体素材应接不暇,有视觉疲劳的现象,甚至信息技术手段成了课堂教学的独占媒体,挤占了学生思考、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课件过多地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过度形象化教学不利于学生理性思考能力的培养,会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教学综合效益下降。
由于不同的教学媒体有不同的优势、有不同的适用性和局限性,相互间有互补性,因此适时适度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并与其他教学媒体共同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当前教学研究的现实问题。
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论认识、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多种教学媒体素材的有效使用,都还有许多操作层面上的问题需要研究。
因此需要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认真的实践研究,使课堂教学显示出系统的整体效益。
为此,在福建省电教馆的指导下,我们尝试着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以期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研究的内容1、分析学校教学现状。
根据课题研究要求,开展调查,摸清我校目前各学科教学与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现状。
从而制定切合学校实际的研究目标和计划。
2、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特点。
从教学整体上看,信息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教学现代化发展;从教学系统上看,信息技术引起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一系列变化,从而使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甚至教学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
3、系统认识有效教学概念。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第一部分:课题简介《提高信息技术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活动开展已半年多,到了深入实施阶段。
我们在研究中不断探索,探索中反思,反思中总结,有成功,有喜悦,有困惑。
一、研究背景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而作业在这中间担任了重要角色。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作业设计与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学生在练与评价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对后续研究更有信心。
由此可见,在新课改下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地位更加突出,关注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尤为重要。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作业和其他学科的作业有些不同,主要以课堂作业为主,一般需要学生上机完成(包括基础题和操作题),所以如何让学生在充满诱惑的电脑前面能够认真的完成作业,这无疑是把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难点。
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在个性、认知水平、研究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课堂作业设计就更显得重要,它要求教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寻求创新,并设计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作业效率。
教师要重视学生作品,鼓励性地评价学生作品,让学生体会到研究的乐趣。
从而致力于调动学生的研究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促进学生素质的个性化发展。
二、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一)研究目标1.通过实践研究,更师作业设计理念,拓展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现代作业观,以期形成信息技术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2.通过实践研究,探索作业设计的多种有效形式,提高作业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3.初步构建适合信息技术学科有效作业操作的作业形式,形成适合学生特点的信息技术作业有效评价方案。
4.通过作业设计改革,调动学生的研究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促进学生素质的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