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逆向文化冲击对留学教师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03.25 KB
- 文档页数:2
留学路上遇到的文化冲击在留学过程中,遇到文化上的冲击是常见的问题。
留学生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习惯和新的文化。
这种适应期可能会相当漫长,而且还会给留学生带来情感压力和个人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留学路上遇到的文化冲击,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一、文化差异造成的压力在留学国家的文化差异往往是留学生最先面临的冲击。
从饮食习惯到语言表达,从宗教信仰到社会礼仪,都可能与自己熟悉的文化不同,这种不同往往会让留学生感到迷茫和不安。
例如,在中国,礼节要求在见面、交谈和享用食物时保持谦逊和彬彬有礼。
但是在其他文化中,这种礼仪行为可能显得过于拘束或者不必要。
因此,留学生在新环境中需要学会适应和理解不同的文化方式和行为准则。
二、语言和交流方面的挑战在留学期间,面对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交流难题可能会成为留学生最大的挑战之一。
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和当地人交流中,使用不熟悉的语言都会使留学生感到难以应对和尴尬。
例如,在德语中“颜色(Farbe)”和“马车(Fahrbe)”的发音相似。
一些华语母语者可能会将这两个单词混淆,影响他们在德国国内的交流。
”为了克服这些障碍,留学生需要积极学习当地语言和文化,并尝试融入当地社区和文化生活。
参加社交活动或文化团体,加入学生俱乐部或志愿者组织,都是很好的方式。
三、情感方面的挑战在文化上不同和语言不同都会导致留学生情感压力。
例如,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内,留学生可能会感到思乡的情绪和一种情感上的隔离感。
此外,如果留学生并没有找到自己特定的社交群体或者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支持,他们很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沮丧。
为了克服这些情感挑战,留学生需要积极参加校外活动或参加当地社区的文化活动,结交新朋友和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
与同龄人交流学习和分享经验感受,帮助留学生逐渐适应当地环境。
四、文化适应的策略虽然留学路上会遇到文化冲击,但我们有很多方法来克服这些挑战和适应新的文化。
以下提供一些相关策略:1. 接触和了解新文化了解当地文化和社会结构是适应新环境的关键,可以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或者参加文化活动。
浅析文化休克对留学生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引言对于初次进入一个新的文化氛围、语言环境或地理区域的人,通常都会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工作或生活后,经历不同程度心理上的变化。
这种现象在1960 年首次被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Oberg)以文化学的角度提出,并命名为“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
自奥伯格首次提出“文化休克”这一概念,人类便在如何克服这一现象的问题上展开了不断探索与研究。
首先,布朗认为,文化休克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 [1] ( P131)。
每个旅居者( sojourner )①在进入一个新的文化时,心理及生理上可能经受的疑惑、不满、打击,甚至痛苦都是不可避免的。
留学生作为受文化休克现象影响最主要的旅居群体之一,长久以来一直备受关注。
除了要面对与其他旅居者相似的处境外,与其他旅居者不同的是,留学生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时,常常带着明确的与学术相关的目标和任务。
所以,本着这一出发点,留学生在达成个人学术目标的过程中,能否具有良好的学术表现就显得极为重要。
由此可知,留学生在异国他乡生活的期间会面临生活与学业的双重压力。
假设这些问题发生在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学生往往会使用自己熟悉的语言、以自己熟悉的方式、向自己熟悉的人寻求帮助。
而对于一个身处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来说,处理问题时,情况就不会显得如此简单。
一来,在寻求帮助时,本来已经熟悉的方法和途径会被语言、文化或生活习惯、民风民俗上的差异所限制、约束;二来,在遇到困难时,个人对目的地国的了解程度、个体心理上的承受能力也因人而异。
所以,在解决留学生可能要面对的文化休克时,就应该从社会差异和个体差异角度上双重分析 [2] (P424-425)。
文化休克产生的根源近年来,学术界文化休克产生根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居者因为被“曝露”在一个不熟悉的文化环境中,随之产生由跨文化接触( intercultural contact )②而引起的负面情绪上。
强调了若从旅居者的性格、旅居目的、旅居地社会环境的差异着手,就可有效降低因跨文化接触而产生的文化休克的负面影响[3](P43-44)。
留学生如何处理留学归国后的逆文化冲击随着留学的普及化和国际交流的加深,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在国外深造,开拓视野。
然而,当他们在留学归国后,往往面临着一种被称为“逆文化冲击”的现象。
在新的文化环境下,留学生在接受了多样化的经验和观念后,回到家乡可能会遇到种种挑战。
本文将探讨留学生如何处理留学归国后的逆文化冲击,并为留学生提供一些建议。
一、接受和理解文化冲击在处理逆文化冲击的问题前,留学生首先需要接受这个现象的存在,并理解其中的原因。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核心,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
留学生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习惯了异国文化的影响,和国外的人们交流,习惯了独立生活。
回到自己的家乡,可能会面临与周围环境不同的观念、习俗和语言,这种差异会引起逆文化冲击。
留学生需要接受这种冲击,并努力理解家乡文化的特点和背景,才能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
二、与家人和朋友进行交流在处理逆文化冲击时,留学生可以利用交流的方式来消解因不同文化带来的隔阂。
与家人和朋友进行真诚的沟通,分享自己在国外的经历和所学到的新知识。
通过交流,留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家庭和朋友对自己的期望和价值观,并且向他们展示自己在国外获得的成果和改变。
这种沟通可以消除误解和困惑,帮助留学生在家乡找到更好的归属感。
三、寻找共同点和相似之处对于留学生来说,寻找共同点和相似之处是适应逆文化冲击的重要方法之一。
留学生可以在回国后主动寻找和自己有相似经历的人群,例如其他留学生或国际交流组织。
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互相支持和鼓励,寻找归属感。
此外,留学生也可以在家乡寻找与国外文化相关的活动和组织,积极参与其中,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并找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四、在回国后建立新的目标和规划回国后的留学生往往会面临就业和事业规划的问题。
对于他们来说,建立新的目标和规划是处理逆文化冲击的一种有效方式。
留学生可以回顾自己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思考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制定个人发展的目标和计划。
浅析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冲击作者:徐彬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10期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
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正在缩小,地球也已浓缩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
跨文化交流已成为各国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及主要手段。
因此,文化冲击在外语教学中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从外语教学课堂角度出发,尝试分析造成文化冲击的原因,并探讨其解决方式。
关键词:外语教学;文化冲击;外语习得一、引言当两种文化相遇时,总会有文化冲突的火花碰撞。
文化冲击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障碍。
学习外语的学生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谈或学习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文化冲突。
这些冲突造成了学生和外籍教师在英语学习及教学中的困惑。
因此,如何消除文化冲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描述了外语教学实践中的文化冲击现象,进而分析了文化沖击的原因:如中国的集体主义、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权力距离和价值取向。
在下一部分,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若干策略。
最后,本文指出外籍教师和学生应尊重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注重教育教学中的文化适应。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和外籍教师减轻文化影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文化冲击”的定义文化冲击概念的产生仅有短短50年的历史。
1951年人类学家Cora DuBois首先使用了“文化冲击”来形容人类学家在深入不同文化时所面对的令人困惑的经历。
后来,著名人类学家Oberg(1960)阐述了“文化冲击”并推广了这个概念。
他将其定义为:“在社会交往中失去所熟悉的标志和社会符号时产生的焦虑”(Oberg,1960:177)。
三、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冲击现象语言和文化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并互相渗透。
学习外语也是学习其文化的过程。
因此,缺乏外语和文化知识会使学习者遭遇文化冲击。
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会遇到像“boy scouts”,“hippies”,“yuppies”等英语文化特有的词汇。
如果他们不知道这些词汇隐含的文化意义,就无法习得这些词语的内在含义。
高校归国教师在逆向文化冲击中的职业价值回归逆向文化冲击对留学归国教师的影响体现在心理、生活、工作等方面。
本文首先阐述了留学归国教师受到的本土文化冲击及原因,然后从内部心理因素、外部工作环境、教学理念等方面论述了归国教师的职业价值回归,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归国后的生活,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标签:高校;归国教师;逆向文化冲击;职业价值;回归一、引言随着全球一体化的高速发展,国家之间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密切,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本领域的前沿知识。
跨文化接触的增多带给出国教师全新的体验和经历,对于大多数出国教师而言,他们在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及思维模式等多方面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在跨文化交往活动中,他们体会到了不同文化的接触、碰撞和融合。
二、理论背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适应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和阶段性特征,国外学者Oberg(1960)提出了文化冲击理论,即“旅居者由于失去了自己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和符号,对于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在心理上产生的深度焦虑症状”,Oberg为代表的学者们同时提出了U型曲线适应模型,把跨文化适应过程分为蜜月期、沮丧期、调整期和适应期四个阶段,接触到新的文化模式的人会由最初蜜月期的兴奋状态,慢慢转为沮丧期的不适应,经过调整直至适应。
在文化冲击理论的基础上,Gullahorn(1963)将U型曲线适应模型拓展为W型曲线适应模型,增加了返回母文化环境的适应阶段。
他们指出旅居者在离开本土一段时间内,经历了不同文化的冲击、适应过程后,回到母国时对于曾经熟悉、现在却可能是陌生的母文化环境产生的类似于进入新文化后的不熟悉及重新适应等现象,这种对母文化重新适应的现象被称为逆向文化冲击。
Sussman从文化认同,自我等社会认知的观点出发,针对逆向文化冲击,审视归国者对母文化的适应问题,研究并提出了归国文化适应问题的文化认同模型。
文化认同模型根据归国者对母文化的认同程度和文化认同改变的程度,将归国者分为四类,分别是:对母文化认同增加者,他们在国外的适应能力会较差,但归国后会更好;对母文化认同减少者,他们由于对母文化的疏离和陌生,归国后适应能力较差;对异文化认同增加者,归国后面临较大的适应困难则是母文化和异文化发生冲突导致;文化全球化的认同者。
文化冲击对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教育体系。
然而,留学生在异国他乡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文化冲击。
文化冲击是指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而产生的心理和情感上的压力。
本文将分析文化冲击对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文化冲击对留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当留学生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焦虑和失落。
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语言和社交规则,这可能导致他们感到无助和沮丧。
此外,留学生可能会面临身份认同的困惑。
他们处于两种文化之间,既要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又要适应新的文化。
这种身份认同的冲突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
然而,文化冲击也可以对留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留学生通过与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互动,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跨文化的理解和能力。
他们可以学习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这对他们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此外,适应新的文化环境也可以培养留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宝贵的财富。
在应对文化冲击方面,留学生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保持心理健康。
首先,他们可以寻求社交支持。
与同样面临文化冲击的留学生建立联系,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新的友谊和支持网络。
此外,留学生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情绪管理和适应新环境的建议,帮助留学生调整心态和应对挑战。
另外,留学生还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当地社会和文化活动来适应新的文化环境。
参加当地的节日庆祝活动、加入学生组织或志愿者工作,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融入当地文化。
此外,学习当地语言也是适应新文化的重要一步。
通过学习当地语言,留学生可以更好地与当地人交流,增加自信心和归属感。
总之,文化冲击对留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留学生需要面对文化冲击带来的挑战,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留学生活中的文化冲击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国外留学,接受多元文化的洗礼。
然而,对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来说,面对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他们必须适应和融入当地的文化环境。
在留学生活中,文化冲击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留学生活中的文化冲击以及如何应对。
一、语言冲击语言是交流的媒介,不同的语言背景会造成沟通障碍,给留学生活带来很大的困难。
毕竟,即使是最基本的日常交际,不同的语言也会导致误解和尴尬的局面。
另外,若想要在学习、生活和社交等方面全面融入新的文化中,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无疑是成功的关键。
因此,对于来自不同语言背景的留学生来说,学习和掌握当地的语言,是最重要的应对手段。
二、社交冲击社交是人类自古以来的必需品,而文化差异也会影响到社交活动的方方面面。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被强调,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独立和自主的意识更为重要。
这些文化差异会给留学生的交际带来挑战,需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的规范和习惯。
同时,参加一些学生社团、志愿者组织以及当地的活动,也是扩大留学生社交圈子的好方法。
三、饮食冲击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各有不同,这也是留学生活中常见的文化冲击。
在学生食堂或是自己煮饭时,发现自己不熟悉的餐点和材料会让留学生感到疑惑和挑战。
更有甚者,可能会因为对当地食物过敏或不喜欢而面临食品问题。
对此,应该及时向同学或当地居民请教,了解当地饮食文化,多尝试、多沟通,以逐渐适应和接受新饮食文化。
四、价值观冲击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会影响到个人在思想和价值观方面的认知差异。
例如,在东方文化中,强调礼貌和秩序,而西方文化注重的则是个人权利和自由。
这些文化差异对于留学生来说,不仅需要适应当地的规范和习惯,更需要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的价值观念。
同时,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对于理解和体验新文化都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留学生活中,文化冲击是正常现象,但是成功的留学体验需要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主动适应和融入当地生活。
教师的教育观念传统文化与国际化的冲突教师的教育观念:传统文化与国际化的冲突教育观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育目标、方式和手段的理解和认识。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发展。
然而,在当今日益全球化的社会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常常面临传统文化与国际化的冲突。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与国际化对教师教育观念的影响,并提出应对之策。
传统文化的影响面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倾向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价值取向。
传统文化强调孝道、礼仪、尊老爱幼等价值观念,教师容易将这些传统价值融入到教育教学中。
传统教育注重知识传授、灌输式教学,强调师道尊严和学生的听从。
这种观念的背后是对稳定秩序和传统价值观的维护。
然而,传统教育观念在面对当下社会的挑战时显现出了一些问题。
首先,传统教育注重内容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其次,传统教育的权威性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发展。
国际化的冲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国际化的冲击使得教师教育观念必须适应变化的需求。
国际化的教育观念强调终身学习、跨文化交流、全球意识等新的教育取向。
教师需要关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动态,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国际化的教育观念也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不再侧重知识的灌输,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对于传统教育观念较为固化的教师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应对传统文化与国际化的冲突在传统文化与国际化的冲突中,教师应该如何调整和发展自己的教育观念呢?首先,教师应该保持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留。
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对于塑造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传统文化经典、组织传统节日活动等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
探究文化冲击对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对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追求更广阔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机会。
然而,留学生在新的文化环境中往往面临着巨大的文化冲击,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文化冲击对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文化冲击对留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第一,语言障碍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新的文化环境中,留学生可能会面临语言不通的困境,这使得他们难以与当地人有效地交流和融入。
这种语言障碍不仅增加了学习和生活的困难,还可能导致孤独感和自卑感的增加。
第二,文化差异也会对留学生的心理产生冲击。
不同的价值观、习俗和行为规范可能与留学生原来的文化背景存在差异,这使得他们感到困惑、焦虑和不安。
第三,社交障碍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留学生可能面临着与当地人建立友谊和社交网络的困难,这会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失落。
为了应对这些负面影响,留学生需要采取一些积极的对策。
首先,语言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留学生可以参加语言课程或找到语言交换伙伴,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此外,积极参与当地社区活动也是一个好的选择,这有助于留学生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
他们可以参加俱乐部、组织或志愿者活动,与当地人建立联系。
此外,留学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以减轻文化冲击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情绪支持和应对策略,帮助留学生适应新的文化环境。
除了个人努力外,学校和社会也应该提供支持和帮助。
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文化适应课程,帮助留学生了解当地文化和社会习俗,提供实用的生活技能培训。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留学生互助组织,为他们提供社交支持和心理咨询服务。
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也可以提供资源和支持,例如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和提供留学生奖学金。
这些举措有助于留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文化环境,减轻文化冲击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总之,文化冲击对留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留学生面临着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社交困难等问题,这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压力和困扰。
留学中的文化冲击与适应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留学,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人生经历和视野,也可以拓宽人际交往和学术领域。
但是,留学生活中会面临许多文化冲击和适应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学习和生活,还会影响到个人的心理和情感。
一、文化冲击文化冲击是指因文化差异导致的心理震荡和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可能来自食品、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多方面,而留学中的文化冲击更是涉及到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1.1 学习方面的文化冲击留学国家的学习环境可能与本国有着巨大的不同,比如教学方式、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考试制度等。
刚开始适应起来,对于很多留学生来说都是有难度的。
例如,在美国、英国等国家,教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同学们多进行思考和讨论,这对于习惯于记忆、死记硬背的留学生来说,难度也会大一些。
1.2 生活方面的文化冲击生活方面的文化冲击也常常让留学生备感不适应,这些问题包括食品、住房、气候、人际关系等方面。
比如,在中国,人们一般会在公共场合面带微笑、热情和耐心,而在法国或瑞典等欧洲国家,人们的语气可能更为冷漠。
尤其是对于那些远离家乡的外国留学生来说,独自面对生活中的文化和环境的差异,对内心的情感冲击也是非常大的。
二、适应适应是指留学生在面对文化冲击的同时,逐渐适应并融入留学国家的文化和环境。
适应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留学生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真正做到融入当地的文化。
以下是一些融入文化的方法:2.1 与当地学生交往与当地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文化,可以帮助留学生更快地适应和融入当地社会。
通过与当地学生深入交往,学习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方法,并以此帮助自己融入当地的生活和文化。
2.2 参加当地的社交活动留学生可以参加当地的社交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社交圈子。
这样不仅可以结交新朋友,还可以学习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
同时,通过参加当地的社交活动,留学生也可以加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言水平。
文化冲突视角下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导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籍教师来到中国从事教学工作。
在这种跨文化的环境下,外籍教师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文化冲突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如何在文化冲突视角下进行教学管理研究,对于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文化冲突的角度出发,探讨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的相关问题,并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的挑战在跨文化的教学环境下,外籍教师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文化冲突。
由于外籍教师往往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的价值观、教育理念和行为习惯与中国学生和家长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了文化冲突的产生。
在这种情况下,外籍教师在教学管理方面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外籍教师可能无法理解中国学生和家长的文化背景和习惯。
由于文化差异,外籍教师可能会对学生和家长的行为和言行产生误解,从而影响教学管理的效果。
外籍教师可能无法适应中国的教育环境和体制。
在中国,教育制度和管理体系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外籍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适应这种环境,这就给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外籍教师可能无法有效地与中国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和合作,这也会影响教学管理的效果。
针对外籍教师在文化冲突方面面临的挑战,需要从文化冲突的视角出发进行教学管理研究。
在这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教师的跨文化培训和教育为了帮助外籍教师更好地适应中国的教育环境,可以针对外籍教师的跨文化培训和教育进行研究。
跨文化培训可以帮助外籍教师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和教育制度,从而更好地融入中国的教育体制,提高教学管理的效果。
2. 文化冲突下的教学管理策略在文化冲突的环境下,需要研究和探讨针对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可以研究如何更好地与中国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中国学生和家长的文化习惯等。
这些研究可以为外籍教师在文化冲突环境下的教学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化冲突视角下的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对于教学管理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文化冲突视角下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籍教师来到中国从事教学工作。
他们不仅为学生带来了新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
在这种情况下,文化冲突成为了外籍教师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从文化冲突的视角下,探讨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一、外籍教师教学管理中的文化冲突1. 文化差异外籍教师往往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他们所处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影响到他们在中国的教学管理。
一些西方国家的教师可能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而中国传统教育注重学生的纪律和规范。
2. 语言障碍大部分外籍教师的母语并非中文,因此在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中可能会存在语言障碍。
这不仅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同时也会给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3. 价值观念的冲突外籍教师可能持有与中国不同的价值观念,例如对教育的理念、学生的行为规范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也可能引发文化冲突。
二、文化冲突视角下的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策略1. 提供跨文化培训学校可以为外籍教师提供跨文化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教育制度和学生的特点,进而更好地适应中国的教学管理环境。
2. 加强沟通学校可以加强外籍教师与中国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促进彼此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尊重,避免由于语言障碍所导致的误解和冲突。
3. 配备翻译或助教在外籍教师的教学中,学校可以为其提供翻译或助教的支持,帮助其解决在语言交流上的困难。
4. 促进融合学校可以鼓励外籍教师与中国教师开展教学合作,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相互学习,从而实现文化融合。
5. 建立文化敏感性学校可以帮助外籍教师建立文化敏感性,提高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从而更好地融入到中国的教学管理中。
结论文化冲突是外籍教师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有效的管理策略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提供跨文化培训、加强沟通、配备翻译或助教、促进融合和建立文化敏感性等策略,可以促成外籍教师更好地适应中国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管理的效果。
留学过程中的文化冲击留学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经历,不仅让人拓宽视野,增长知识,还能够锻炼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
然而,与新的环境和文化相适应也会带来一些文化冲击。
本文将探讨留学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文化冲击以及如何应对。
文化差异是留学生常常遇到的最直接的问题之一。
在国外留学,你会发现许多事情和习惯都与你熟悉的文化不同。
例如,在中国,我们通常会选择给朋友送一些礼物来表示友谊和感激之情。
而在西方国家,这种做法可能会被视为贿赂或者讨好。
因此,在西方国家,我们应该用更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像是写信或者亲口说出来。
另一个常见的文化冲击是语言障碍。
无论你在国内学过多么优秀的英语,来到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时,你仍然会遇到沟通困难的问题。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结构、发音和习惯用法,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参加语言学校或者进行语言交流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此外,多与当地人交流和实践也是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方法。
文化习俗的不同也是留学过程中的一大挑战。
在国外,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礼仪和习俗。
例如,在许多西方国家,人们经常在公共场合互相问好和微笑;而在某些东方国家,人们可能更喜欢保持短暂的寒暄和不显露过多的情感。
当我们适应新的文化时,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差异,并尊重并遵守当地的文化习俗。
社交方面的差异也可能成为文化冲击的原因。
不同的文化对待社交活动的态度和方式是不同的。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与朋友或同事一起出去喝酒是比较常见的社交活动;而在另一些文化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参加大型派对或者举办家庭聚会。
这些差异对于我们来说是新的,我们需要适应并享受这些不同的社交方式。
然而,即使面临文化冲击,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来应对并适应新的环境。
首先,我们应该持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尊重不同的文化。
通过学习和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新的环境。
其次,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与当地人交流有助于我们融入新的文化。
英语专业大学生留学归国态度与逆文化冲突问题研究在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留学来实现自己的学术、职业和个人发展目标。
特别是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语言的优势,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留学的机会,并在国外积累跨文化的经验。
然而,随着留学生们毕业归国,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在与逆文化冲突问题上。
对于许多英语专业的留学生来说,他们在海外经历了与家乡不同的文化,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了新的认知。
这种新的认知可能导致他们对本土文化产生怀疑甚至抵触的态度。
他们可能对国内的价值观、社会习俗、道德观念等产生质疑,认为自己的留学经历让他们更加开放和理性,对本土文化提出挑战。
这样的态度往往被称为逆文化,即与传统文化相冲突的一种反叛心态。
然而,英语专业的留学生们在回国后可能面临逆文化冲突问题。
他们在国外接受的教育和知识可能与国内的教育体系存在不同之处,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可能与国内的社会环境产生碰撞。
例如,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个人主义、自由和平等的价值观,而这些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家庭观念和等级观念存在冲突。
这种冲突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包括就业压力、适应新环境的困难以及与家庭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变化。
英语专业的留学生在面对逆文化冲突问题时,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和行动。
首先,他们应该更加了解和尊重本土文化,尽可能地融入当地社会,接受并适应国内的社会环境。
其次,他们应该从留学经历中汲取营养,将自己在国外学到的知识和体验应用到国内的工作和生活中。
例如,他们可以运用自己在国外学到的语言和交际技巧,在与人沟通时更加得心应手。
最重要的是,他们应该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与本地人合作和交流,促进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小明是一名英语专业的留学生,他在美国留学期间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与美国的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然而,当他回到中国后,他发现自己与周围的人产生了隔阂。
他的朋友不理解他在美国的经历,甚至对他的逆文化态度感到困惑。
留学生活中的文化冲击留学生活是一件充满挑战,但也非常充实和有意义的事情。
从适应新的环境到拥抱新的文化,留学生活会带给你许多难忘的经历。
不过,即使你已经做好了出国留学的准备,也不要低估文化冲击的影响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留学生活中的文化冲击,并详细介绍如何更好地应对它们。
1.看待文化的不同文化冲击通常指当一个人从一个文化环境转移到另一个文化环境时,所面临的挑战。
例如,当一个中国学生来到美国留学时,他们将面临不同的社交规则、价值观、风俗习惯和日常礼节等方面的差异。
通常这种文化差异会对个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包括情感、心理、社交以及学术生活等方面。
在面对文化差异时,我们必须学会拥抱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我们要看到一种文化的特点是其所属时代和地域的反映,并且不同文化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只有不同之处。
总体而言,理解并尊重并接受不同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个方式才能予以适应生活环境以及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否则,我们可能会因为过度强调自己的文化观点,而丧失了机会去学习更多的文化。
2.适应新的社交规则不同的文化对社交规则和行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应用方式。
在美国,人们通常会主动问候和称呼陌生人。
而在日本,则是强调以面子、谦让和礼仪为生活着重点,以至于严格的社交礼节成为了该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留学生来说,最大的文化冲击之一就是适应新的社交规则。
我们要理解和接受不同的社交规则,并尽可能地融入到当地的生活,去了解别人的文化和习惯。
这将使留学体验更加愉快和丰富,并且有助于建立新的社交关系。
3.动态的利用语言语言也是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词汇、语法、发音和意义。
由于语言的复杂性,即使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语言,也可能会在沟通中产生误解。
在留学生活中,语言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冲击因素。
如果我们的母语不是当地的语言,那么如果我们想在新文化环境下获得好的学习和生活体验,我们必须要学会利用语言。
学习一定的口语表达和听力能力,尝试与人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观点,以及共享个人的经验,都是提高语言技巧和社交能力的非常好的方法。
留学生活中遭遇的文化冲击及对策一、引言自1958 年K.Oberg 提出“文化冲击”一词以来,它一直是跨文化研究的重点之一。
随着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文化冲击现象变得更为普遍。
对于出国留学的人来讲,能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当然是一种美好的经历,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但同时也必须要面对因文化背景差异引起的诸多问题和困难,也就是所谓的文化冲击。
近年来,从留学生活中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相当部分究其原因是文化冲击所致,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二、文化冲击的四个阶段文化冲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一特定的现象,其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根据Winkelman 的理论,文化冲击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蜜月阶段、冲击阶段、重新定位阶段、最后的适应阶段。
出国留学意味着远离自己熟悉的祖国和家乡,置身一个陌生的环境,周围一切都变得陌生、不确定,甚至难以理解。
他们会觉得难以应付,不知该如何购物,不知该接受还是拒绝一项邀请,交通、住房也伤透脑筋,与人的交往也因文化背景的不同变得困惑,更有甚者会变得焦虑。
这时候他们很难静下心来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文化的差异,更多的是把这一切迁怒于周围的环境。
对同乡的过分依赖,懒于或排斥当地语言的学习,对偶尔的失败耿耿于怀,担心被欺骗、抢劫或受到伤害,这些也都是文化冲击的普遍表现。
在经历了第二阶段的冲击之后,大部分留学生,只要采取积极正确的生活态度,尤其是那些乐观向上、豁达开朗、有恒心有毅力的人总能在经历了暂时的不适应后成功地进入第三阶段,也就是重新定位阶段。
在此阶段,他们生活基本步入正轨,周围的一切都开始令人满意了,会经常有不经意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并能主动与当地人自由地交谈。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三阶段里,虽然身体状态能够令人满意,但心理上还是会出现反复,因为心理上的适应总是滞后于生理上的适应。
孤独感、不确定感仍然很难克服,偶尔还会影响到日常生活。
这一现象可能只是进入下一阶段之前的过渡现象,但也有人一直停留在这一阶段而无法做到真正的心理适应。
浅谈中外文化差异对在华留学生教育的影响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在国际的地位逐渐升高,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大,来华留学生日益增多,中外文化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在中国的学习效果。
因此,中国的教育工作者要准确把握留学生的心理状况、发展动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调动留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适时、实时地加强中国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留学生跨文化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由于全球政Z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高等教育形成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中国教育工作者在对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实践过程中,发现影响外国留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比如国与国之间文化的差异,学习者本身的各种因素:年龄、心理素质、受教育程度和成长环境等等,其中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是对外国留学生产生影响的最主要因素。
由于本国内在的文化积累与中国外在的文化移入,引起了急剧的文化变迁,对留学生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冲击、震动。
如在中国学生不能上课要向老师请假,如果外出长途去旅行时,要把所去的时间、地点告诉老师,养宠物受限制、随时抽查公寓的卫生等等,当我们要求外国留学生这样做的时候,他们却会认为这些涉及到他们的隐私,无法理解。
到达异国他乡的第三个月——第八个月,文化差异对心理的负面影响便会显现出来,这是由于异国文化刺激所带来的兴奋在逐渐减弱,留学生的情绪便降到最低点。
首先,在异国他们的很多物质要求无法得到满足。
这和他们在本国的生活水平、生活习惯有关,如外国留学生认为24小时热水供应是最基本的条件,而我们中国的教育机构大多数无法满足这一条件。
教室有没有舒适的桌椅,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有没有空调系统等等。
在饮食方面,是否有可以动手供自己做饭的厨房、食品等。
第二,由于在异国他乡,缺少朋友,短时间里又无法找到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朋友,没有人听自己倾诉苦恼和烦心事,容易产生孤独感,从而思念朋友和亲人。
第三,由于原有的价值观、世界观与异国的不同,得不到认可,自身的价值没有人赞赏,从而产生失落和挫败感。
中国留学生所经历的文化冲击研究及反思1 文化冲击的产生及影响当人们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他们都会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低落。
这是由于他们本身新环境之间的互动所决定的。
以下的这段描述反映出文化冲击的一个重要特点。
“如果将文化冲击比喻成一个病症,那么它可能就是我们熟知的感冒。
它就像普通的感冒一样,没有办法预防,而且每个人都可能会反复地得感冒。
每一次人们适应了一种文化或者重新适应了他们原本的文化,他们都会经历文化冲击。
”虽然英国在教育方面做出了各种努力,但是文化冲击仍然存在于每个国际学生的生活中。
学者Hall就将文化冲击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过程形象地概括为,“人们将自己所熟悉的文化符号用东道主国家的新文化符号一一加以替换”[1]。
这个定义揭露出当人们在面临新文化中的众多变化时,他们可能会感觉到迷失了方向,并且在新环境中他们需要去遵循新文化中的新风俗和新规则。
在新环境中,围绕在他们周遭的事物已经完成改变,比如天气、景色、食物或者人。
这些可能造成他们强烈的想家情绪。
如果他们很难用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会让他们觉得沮丧。
因为在无形之间,这种困难卡在他们与他人之间,形成了一道阻碍。
2 文化冲击的阶段与原因文化冲击基本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着迷于新的文化,但仍然不与当地人有社交上的互动和交流;第二阶段,对于新文化的种种方面,表现出敌对和沮丧的情绪,还可能过分强调原文化的优越性;第三阶段,情绪有所改善和调整,表现为更加幽默和紧张情绪的缓解;第四阶段,在双文化现象中,旅居者对于所居住的地方文化有了全面的理解。
由Weaver提出,造成文化冲击的原因分为以下的三点:(1)接触到新文化的人们感觉到他们与原文化中丧失了那些熟悉的文化符号;(2)他们需要使用新语言来建立起与当地人之间的新联系,与此同时他们还要将新文化加进他们的交流过程中;(3)作为新文化的局外人,他们需要时间来找到他们自己的新身份,在此期间由于原文化和新文化的差异他们将体会到不适应的感觉[2]。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o.5,2011General.No.1232011年第5期(总第123期)Journ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 ’College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变得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到国外进修学习更先进的文化教育知识及管理观念。
异国文化也逐渐影响着出国人员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这导致了留学人员归国后面对本土文化的不适应。
文化冲突与反文化冲突都是由于文化间的差异导致的,然而两者有着不同之处。
研究者对于留学人员收到的文化冲击影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也给予了相关的建议去帮助出国人员克服文化休克带来的不适性。
国外已研究反文化冲击带来的影响及不适性,在中国这样独特的环境下,归国人员回国后会产生什么的情况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这对于帮助归国人员快速融入国内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逆向文化休克逆向文化冲击与文化冲击相似,然而各自又有其独特的特点。
逆向文化冲击是以文化冲击为前提,在异国受到了文化影响后,思想行为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种改变进而影响到归国后初期的生活。
Cora Dubois 最先使用了文化冲击这个概念。
美国著名的人类文化学家Kalervo Obergo 于1960年在他的学术论文“应用人类学”上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
他认为文化休克是一种焦躁心理,它是由于人们失去了自己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或符号而对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导致的(Oberg,1960)。
人们在出国初期面对陌生的文化生活,心理和生理上都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陌生的环境,不同的生活习惯,交友方式,制度及风俗都对人们的心理有一定的冲击,进而影响着人们的生理行为。
Zwingmann 和Gunn (1983)用了诸如思乡,适应困难等词来指代文化休克的现象。
经过研究,学者们发现文化休克主要经历四个阶段:蜜月阶段,沮丧阶段,恢复调整阶段和适应阶段。
这四个阶段的走势如同Lysgarrd(1955)的观点:旅居者对一种新的文化的适应模式沿袭一种英文字母“U ”的曲线走势。
逆向文化冲击Scheuts 于1994年在研究归国士兵回国初期遇到的困难问题中首次提出逆向文化冲击这一术语。
对于留学人员来讲,在经历过文化休克后,思想和行为都有了一定的改变,心里和生理上已经接受了新的文化风俗,交友方式,生活和工作。
当他们回到祖国或母文化环境后的初期阶段,重新面对自己曾经熟悉现在陌生的母文化生活时,他们需要一定的时间重新适应自己的本土文化。
许多报道都反映了海归归国后的不适应情况,同时国外学者已对逆向文化冲击做了大量的研究:Uehara(1983)将归国文化冲击形容为归国者最初回国经历得心理困难。
Gaw(2000)认为逆向文化冲击是归国者回到祖国或母文化是重新适应本土文化的一种过程。
庄怡川在《国外有关归国人员文化再适应研究综述》浅析逆向文化冲击对留学教师的影响郭丽茹(云南师范大学,昆明650031)摘要:对于归国人员来讲,归国前受到的异国文化与母文化的碰撞与冲击使得归国者在归国初期面对母环境时需要一定的时间重新适应本土文化。
逆向文化冲击对留学教师及访问学者的生活,科研,教学等有着巨大的影响。
本文试从社会学,跨文化研究的角度分析归国教师受到的逆向文化冲击及影响,适应性及其导致原因,借此希望引起对归国教师广泛的关注。
关键词:文化冲击,逆向文化冲击,适应性中图分类号:G1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958(2011)05-0091-02收稿日期:2011-08-14作者简介:郭丽茹(1985———),女,黑龙江省双鸭山人,云南师范大学英语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跨文化研究。
Reverse Culture Shock on Chinese Teacher-Returnees from OverseasGUO Li-ru(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031,China)Abstract:As for returnees,after getting through culture shock in foreign countries,they have to get over the shock resulted from the im-pact between foreign culture and native cutlure and need a certain time to re-adapt to native environment when they go back to their home country.Teachers abroad for further studying and visiting scholars suffer from the unexpected influence of reverse culture shock in their lives,work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field.The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and adaptability,and find out the underlying factors to get wide social attention to our teacher-returnees.Key words :culture shock;reverse culture shock;adaptability 91——□编辑/赵忠军中提出加强我国归国人员文化再适应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黄远卿(2008)在文章中对逆向文化冲击中的文化冲击及产生原因作出了探讨。
三、逆向文化适应在异国文化冲击的影响下,留学人员归国后对母文化的认同情况又是如何呢?Stelling 对134个归国者的调查中发现归国者可能经历着祖国或是母文化的认同缺失。
Ward&Rana-Deudba 认为更强烈的母文化可能会导致在跨文化适应更好的心理适应,也可能导致更糟糕的社会适应。
Sussman(200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独创一格研究归国文化适应问题的模型-文化认同模型。
根据归国者对母文化的认同程度和文化认同的程度,将归国者分为四类:对母文化认同增加者,对母文化认同减少者,对异文化认同增加者,对文化全球化的认同者。
四、逆向文化冲击对教师的影响有资料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的81%,中国工程学院院士中的51%,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中的72%均有留学经历,都可以称之为“海归”人士,全国大部分高校都不断引进高学历海归,同时又公派教师出国学习。
如此看来,高校“海归”确实是中国科技发展中不过或缺的重要力量。
尽管一些高校不断采取措施保障高校海归的生活,科研和工作,然而仍有一些海归教师在感叹生活的不如意,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状况呢?海归在归国后对母文化的认同情况又是如何?海归在归国后首先不适应的通常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各方面,如交通状况,城市公共建设,生活服务等方面。
比方说,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城市交通及公共建设做得比较出色,人们在出行购物等公车时或买票时都很自觉的排队,然而,尽管我国不断在公共建设方面上作出努力,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才能达到的美好结果。
因而我国海归包括留学教师在归国后仍需要重新适应国内的交通等日常生活环境。
由于教师担任着教书育人这一重要的职责,因而他们回国后在工作上的适应情况更引人注意。
已有学者证明归国人员旅居时间越长,归国后受到的冲击越大,影响程度越深。
对于出国留学深造的教师来讲,留学时间不定,地点不定,尤其是作为访谈学者到异地交流学习的时间不是很长。
然而,当留学教师刚到达异地时,异国风情,异域文化产生的冲击与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随着留学时间的深入,异国文化对本土文化理念的冲击逐渐加深,且对留学人员的影响也随之加大。
留学教师对异国文化的接受度也随着生活的深入不断提高从而本土文化对其的影响逐渐淡化,甚至一些留学教师脱离了脱离的本土文化对其的影响。
而对于那些留学时间相对较短的留学生来讲,他们没有时间去细细体会其表层下面的文化实质就回到了祖国,这种微小的异国冲击在本土文化的压制下使得留学人员感受不到逆向的文化冲击。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一部分出国留学教师来讲,他们在归国后没有感受到任何文化冲击。
而对于那些留学时间相对较长的教师来讲,这种逆向文化冲击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对于在异国接受学习的留学教师来讲,除了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冲击,在学习工作中感触颇深的应该是教学理念。
理念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在人文历史的沉淀下产生的不同的传统文化产生了不同的教学理念,在文化的长期渲染下,各国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理念进并且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育学生。
留学教师在为出国前在中国特有的大文化影响下,有着带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念。
这种教学理念与中国的国情息息相关,并基于中国的教育体制而形成的。
当留学教师出国后,面对新的教学体制,接触不同的教学理念,体验不同的教学方法,这种经历对于他们来讲是一次新的教学与学习过程。
同时,这对他们自身的教学理念也是一次冲击,随着学习生活的深入,留学教师逐渐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同时也在不断的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
而当他们回到祖国后,这种改变的了的教学理念要重新适应国内的教学。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理念是在文化环境下形成的,制约于特定的文化制度,教学体系。
新的教学理念要融入到一定的文化教育中是需要的一定的过程,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发展前进。
这也意味着留学教师带着新的教学理念回国后需要一定的时间重新适应国内的教学环境。
教学理念的改变影响着他们的教学方法进而影响教学结果。
国外的学习生活中,教师的理念随着生活学习的深入不断改变,人们逐渐接受国外的教育理念。
新的教学理念使教师在原有的教学方法上做了改变,新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的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也使得学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这种方法,而对于归国留学教师来讲,根据学生的反应来逐步设计教案,调整教学方法。
这是一个双向适应的过程。
传统的中国教育注重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听。
我国已大力提倡改变传统式教学,更多的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然而只需要一定的实践过程,对于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磨合。
尤其对于留学归国教师来讲,需要一定的时间使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法,而相对于留学教师,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学生的反应。
另外,归国留学教师在工作上的不适应也包括在硬件的设施方面。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一些高校的教学硬件设施仍需要改进。
这不光是为了更好的保障我国留学教师的教学生活工作,也相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五、结语逆向文化冲击对留学教师的影响体现在生活工作上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从教学理念,工作方面来阐述他们受到的本土文化冲击及分析这种文化冲击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