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趣”字了得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怎一个什么字了得作文怎一个什么字了得作文1让我服气的人很多,而他—“全球通”,竟让我服得一塌糊涂。
他年近六旬,面庞清瘦,既不魁梧帅气,又不挺拔玉立,站在讲台上说一口带河南口音的普通话,笑起来小小的眼睛迷成一条线,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相貌普通的老师,却让我服的不知说什么好。
不必说他漂亮清秀的字迹,不必说他幽默风趣的谈话,也不必说他治班有方,育人有道,但是他“全球通”就让人一个字“服”两个字“真服”!他是语文老师,讲起课起来那是一个“中”;同学们听起课来那是一个爽。
特别让人称道的是,老师朗读课文时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读到神采飞扬处,同学们如赏花开,读到凄婉伤感时,同学们黯然落泪,让人称奇的是,教语文的他竟通晓数学。
一次晚自习课上,数学老师在纠正演板同学的错误,其中有个学生把题抄错了,计算过程也错了,数学老师一时没看出来,语文老师不仅指出了该学生错在哪里,而且说出了简单易记不易错的解决方式,老师刚讲完,同学们都不约而同的后过头来,张大嘴巴的看着语文老师,“哇塞”过后,随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让我服的不止这些。
一天中午放学,路过语文老师门口,听到里面飘出悠扬的琴声,老师还会弹琴?我蹑手蹑脚走到门口,将门推开了一条小缝,一看,啊!真的是语文老师!我轻轻推门进去,站在老师身旁,老师竟没察觉。
只见他瘦瘦的,细细的短短的手指在键盘上左右飞舞,他时而闭目,时而摇头,时而前倾,时而后仰,那优雅的姿态真嗨,那沉醉的神态好萌!后来,听数学老师说,语文老师还会自已填词作曲呢,都写了八九首歌了,我的天哪!怎一个服字了得!数学老师还说,语文老师的女儿两岁生日时,他用了一周时间为女儿写了首名为《礼扬》的歌,当时我羡慕得只用舌头舔嘴唇。
再后来,我又知道,语文老师喜欢运动,乒乓球打遍校园无敌手,邓亚萍,刘国梁,瓦内德内尔,福原爱等顶级人物娓娓道来;篮球打的一个溜,科比,詹姆斯,姚明,诺维茨基,等篮球巨星的绝招说起来滔滔不绝;喜欢绘画,毕加索,梵高,齐白石等艺术家如数家珍。
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史长河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恐怕当数宋代的女词人李清照了。
然而要解读李清照的一腔愁绪,却发现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通览易安之词,充斥了太多太多的爱恨情愁!国愁,家愁,情愁,把一个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给折磨得颜色憔悴,花容渐损。
心灵的寂寞,国家的颓败,爱情的失落,使李清照的身心倍感孤独。
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长夜如磐,风雨如晦,把酒问天,相知有谁?无奈只好「黄花伴西风」!只好「独抱浓愁无好梦」,只好「谁怜憔悴更凋零」。
李清照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名门望族里,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眼界开阔,气质高贵。
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使她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
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外美如花,内秀如竹。
驾驭诗词格律她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品评史实人物,她又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又演绎了一部传颂千古的爱情经典。
李清照的爱情从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在水晶宫里。
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
除了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
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
这个美妙的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生花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且看这首《醉花阴重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夫婿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给他的一首相思词。
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
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为情所感,后为词的艺术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
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寻寻觅觅》选择、简答题及答案【必修上册】【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精品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A.初秋B.深秋C.初春D.暮春2、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集是( )A.《乐章集》B.《漱玉词》C.《花间集》D.《稼轩长短句》3、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一首( )A.婉约词B.豪放词C.抒情词D.清旷词4、李清照的词被誊为( )A.稼轩体B.半山体C.易安体D.漱玉体5、李清照生活的年代是( )A.南唐B.北宋C.南宋D.北宋南宋交替之际6、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A.夸张B.拟人C.叠字D.比喻7、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9、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怎一个(yī ɡè)愁字了得作文(3篇)怎一个(yī ɡè)愁字了得作文(3篇)怎一个(yī ɡè)愁字了得作文1微风徐来,吹开了书架上那本有关记忆的书,纸张泛黄,稍稍折损,不禁使我想起了那些让我烦恼(fánnǎo)的事。
哎,怎一个愁字了得!一次,学校要求每班派代表参加数学演讲,老师让我参加。
荣誉感和紧张感一齐涌上心头,不禁觉得压力山大。
当天晚上连夜赶稿,上床后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我心想:明天可不能闹笑话呀。
接着(jiē zhe)便进入了梦乡。
很快便到了比赛的时候,前面的选手字正腔圆的发音,优良大方的台风,轻松自如的演讲,赢得了一阵阵的掌声,就在我为他们精彩的表演而赞叹的同时,一种无形的紧张也涌上心头。
我可不能输在他们后头呀,我想着。
马上就要到我了,快了,快了,就一位了。
我的心跳无比清晰而又有规律,我按压住那狂跳不已的心,松了一口气,缓缓地走上讲台,每走一步都那么沉重,好似双腿都灌满了铅。
转过身,原本镇定下来的心又狂奔起来,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看着台下那么多双眼睛齐聚在我身上,更像几百支利剑要向我射来,我差点紧张地晕了过去。
学校要求会背,虽说昨晚已背得滚瓜烂熟,但在无形的紧张之下,我感觉每一个字儿还没离开嘴唇就随风飘散,在中途我竟然还忘记了台词,我与台下观众面面相视,台下也雅雀无声,大约这样持续了30秒钟,我是怎么想也接不上来了。
评委似乎看了出来,于是我就这样被淘汰了。
我想走下讲台,而腿似乎有了千斤重,有些虚脱无力了。
额头上豆粒大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滴着,我就身心俱疲的走下了讲台。
第一次演讲就失败而归,这给我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还有一次,我将本是强项的数学考砸了。
我吓得不敢把试卷拿给妈妈看,害怕换来她声声的责骂。
本想将试卷一扔把它忘得烟消云散,就可以瞒天过海,万事大吉了。
但老师的一句要拿回家给家长签字,就像晴天霹雳般把我吓得不轻,慌得我不知所措。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声声慢(寻寻觅觅)》测试题-部编版(含答案)一、基础检测1.下列句中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憔悴..损(枯萎凋零)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3.下列句中无词序倒装现象的一项是()A.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D.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4.李清照属于婉约派词人,但也不乏豪放之作,从下列诗句中,选出属于豪放风格的一句()A.暗淡轻花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鹧鸪天·桂花》)B.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永遇乐》)C.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渔家傲》)D.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菩萨蛮》)5.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过了。
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心理。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声声慢(寻寻觅觅)》中“,!”两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用口语化的词句,异常贴切地将词人那孤凄、无聊、苦闷、激愤、无望的复杂心绪极其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李清照的七字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李清照的七字诗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李清照的七字诗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将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稀稀,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玉楼春红梅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瑞鹧鸪双银杏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二.李清照的诗大全无法全部呈现,呈现下《如梦令》、《声声慢》、《一剪梅》、《醉花阴》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照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落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声声慢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积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学习拼音怎一个“趣”字了得-----浅谈拼音教学的趣味性与实践性赤湖中心学校陈素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耳熟能详,几乎听得耳朵都要长茧了,可这句话确实说出兴趣的重要性。
查查《教育心理学》关于“兴趣”一词的解释是:“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积极心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索真理一种内驱力,是学生学习动力最活跃的因素,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生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积极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
没兴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
学生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成果,因此,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创设充满趣味的拼音学习课堂,将直接影响他们对小学学习生涯的态度。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这些环节来创设拼音学习的趣味性。
1、音图结合,以图激趣。
对学生来说,语文课本的插图不仅仅是一幅画,也是一种思维活动,更是审美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得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年级语文课本的拼音部分的插图也有这一功能。
1.1看图练发音。
如:g 、k、h舌根音,如果按发音要领进行讲解指导,那将是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学生也难于消化的。
在教学时,我先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绘声绘色地说“鸽子、小蝌蚪、两个小朋友在喝水”,我在此基础上说把“鸽”、“蝌”、“喝”读得轻短些就是“g 、k、h”的音。
1.2看图记字形,请学生再看图找一找图上哪些部分跟所学的拼音字母相似,如:鸽子口中叼着草是g ;池中的小蝌蚪与水草组成图形k;两个喝水的小朋友所坐的椅子形状是h。
这样既简洁又形象。
2、复习导入,游戏激趣。
小学生学拼音记得快,忘得更快,因此复习是教学拼音的必要环节,如能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通过找一找,拼一拼,演一演等形式,激活兴趣,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课堂学习氛围。
如复习23个声母时,可采用“手摘苹果”的游戏形式,在一棵苹果树中,贴满了背面写有声母的苹果,如果学生摘下苹果后能准确地读出该声母,就能把苹果放进果篮中,如果读不准音,读错音,就不能放进自己的篮子里,学生在摘苹果的过程中达到复习巩固声母读音的目的,激起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意思|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⑴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译文二作者:佚名我苦苦地寻觅着,在这孤独的世界中,满心悲戚这将要转暖的寒冷天气,最令人难以休息。
三两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这寒风?看到雁飞过,更让我伤心,这大雁是以前的相识呀。
曾经那么繁盛地开在枝头的菊花,如今已憔悴不堪,谁还有兴致把它摘来戴在头上?守着窗户,独自一个人如何熬到天黑?梧桐树上飘下一片片走完生命历程的黄叶,细雨一点一滴打在梧桐叶上,如同苦泪滴在心头。
此情此影,哪是一个愁字概括得了的呀!译文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
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
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赏析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
诗词赏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什么意思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什么意思?这样的情景,怎能用一个“愁”字囊括无遗?《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赏析】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经历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创作的作品再不复当年的清新可人,风格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这首词就是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渲染出一种凄凉伤感的氛围,抒写了词人在漂流境遇中无限伤感、落寞的情怀。
上片以景写情,境界凄凉。
起首开篇起句便不寻常,周济《介存斋词选序论》中评道:“李易安之‘凄凄惨惨戚戚’,三叠韵,六双声,是锻炼出来,非偶然拈得也。
”这七组叠词中,不见一个“愁”字,却让人读来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之感,余味无穷。
“寻寻觅觅”,词人好像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她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
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
十四个字一气而下,笼罩全篇,定下了凄苦的感情基调,使以后逐次出现的景物都染上浓重的感情色彩。
“乍暖”二句,写天气冷暖不定,让人难以调养。
这是从外部的天气以及身体的感觉来暗示词人内心的愁苦。
“三杯”两句紧接上文,写词人以酒驱寒,但这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淡”,怎能抵挡得了黄昏时的阵阵秋风呢?更别提为她排遣心中烦忧了。
这里酒味为何那么淡?是酒淡吗?不是。
酒性依旧是烈的,只因词人心中忧愁太深,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以致酒力难压愁情,因而会觉得酒淡无味。
【导语】《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词⼈李清照的作品。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产⽣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绪,具有浓厚的时代⾊彩。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上册语⽂第九课《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原⽂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独⾃怎⽣得⿊!梧桐更兼细⾬,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 译⽂ 空空荡荡⽆主张,冷冷清清好凄凉,悲悲惨惨好⼼伤。
⼀时觉暖⼀时觉凉,⾝⼦如何得休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向南避寒的⼤雁已飞过去了,伤⼼的是却是原来的旧⽇相识。
不认当年旧同乡。
菊花委地尽枯黄,我引忧伤憔悴⽆⼼赏花惜花、如今花⼉将败还有谁能采摘?守着窗前挨时光,盼不到天⿊好挹怏。
梧桐叶上细⾬淋漓,到黄昏时分、那⾬声还点点滴滴。
此情此景,⽤⼀个愁字⼜怎么能说的够?2.部编版⾼⼀上册语⽂第九课《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 教学⽬标: 1、知⼈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内容。
2、反复诵读,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
3、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化品位。
教学重点及难点: 分析《声声慢》抒情主⼈公形象和所运⽤的表现⼿法。
教学步骤: ⼀、导⼊新课,了解作者 她以平民之⾝,思公卿之责,念国家⼤事;以⼥⼈之⾝,求⼈格平等,爱情之尊。
⽆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法解脱的`悲哀。
她背着沉重的⼗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化、道德、婚姻、⼈格⽅⾯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上。
怎一个“趣”字了得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据有关调查分析,造成一些小学生数学学习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他们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使学习兴趣得到保持乃至高涨,从而形成一种教学需要的“愤悱”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注重根据小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研究他们学习掌握知识的规律,有效创造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故事激趣引门故事对于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不论家庭情况如何,每一个孩子在孩提时一有闲暇总会缠着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给讲个故事,哪怕大人的故事编得破绽百出,他们也会听得津津有味,更有甚者是跃跃欲试地为主人公出谋划策。
如我在教学统计图时,先设计了一个有四个生产车间的工厂,厂长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让四个车间进行比赛,却又不知道用什么方法。
这时就有学生开始为厂长支招了:把每个车间的产量用一张表列在一起,每个车间不都能知道自己车间的生产情况,互相一比不就知道谁先进,谁落后了……在综合他们的意见后我再加以适当的点拨,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统计图的的相关知识。
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积极性也就不用提了,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
二、游戏激趣找门游戏是儿童最熟悉,最乐意参加的活动。
儿童是在游戏中成长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符合儿童的游戏活动,启发学生在喜悦中理解和掌握概念、规律,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这部分知识时这样设计:充分利用教材第10—11页上的插图,将插图展示的游艺机园活动作为学生学习十几减9的活动背景,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喜欢的活动联成一体。
通过解决“还剩几个气球?”“还有几个没套中?”等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
三、操作激趣探门“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于手。
”(皮亚杰语)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还依靠动作思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实践操作,充分运用眼、耳、手、口等各种器官,让儿童感知数学问题,理解数学概念。
《声声慢.寻寻觅觅》习题及答案李清照【部编版必修上册】班级:姓名:【习题】一)翻译: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④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⑤满地黄花堆积。
⑥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⑦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理解性默写:1、李清照《声声慢》中有七组十四个叠字,它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这七组十四个叠字是:“,,。
”2、李清照的《声声慢》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凄凉晚年的凄苦心境的句子是:“,。
”可见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真可谓酒入愁肠愁更愁。
4、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
”词句是说凄苦的哀愁浸满了作者心灵。
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三)选择题:1.《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A.初秋B.深秋C.初春D.暮春2.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4.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C.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怎一个趣字了得每个人的童年都像那络绎不绝的小溪,这溪中流淌着欢乐,悲伤和愤怒……而每当想到那件事,我不禁嘴角上扬,感到怎一个趣字了得!“姐姐,快起床!”一大早妹妹就大声喊,“姐姐,快起床!”我正在与“周公”聊天,局被搅乱了,便使劲睁开惺忪的睡眼,像蜗牛一样,慢慢爬起来,没好气地问道:“这么早,干嘛呀?”“奶奶说让我俩去抓鸡,今天中午要炖鸡汤。
”妹妹兴冲冲地说。
“啥?鸡汤!”我眼睛一亮,睡意全无,屁颠屁颠地跟着妹妹向鸡圈冲去。
我俩踏进鸡圈,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面而来。
“哇,这里也太臭了吧,到处都是鸡屎!”我皱了皱眉头,想打退堂鼓,但又一转念,想到美味可口的鲜鸡汤,就豁出去了!我们的目标是一只“大红冠”公鸡。
它肥嘟嘟的身子,身上的羽毛油光发亮,头上的鸡冠火红火红的,就像顶着一簇小火苗似的。
目标确定,进攻!我吩咐妹妹先把鸡群扰乱。
她二话不说就跳进鸡群左扑右打,把鸡圈闹得沸沸扬扬,鸡毛满天飞舞,好像下了一场小型的鸡毛雪。
不过,我可没工夫欣赏这些。
“大红冠”见来者不善,但也毫不畏惧,一点儿也不失“将军”身份。
它昂着头,伸长脖子,炸开双翅,跳起来,向妹妹扑来,要和打架。
妹妹见状,吓得连连后退。
它哪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我从后面出击,蹑手蹑脚的向“大红冠”逼近,十米、五米、两米……我猛地向它一扑,惨了,我扑了个空。
“大红冠”一见腹背受敌,立刻收招停势,脚下抹油,开溜了。
我和妹妹围追堵截把“大红冠”逼进了旁边的草垛。
“嘿嘿,这次看你怎么跑!”我笑着说。
我和妹妹不约而同地伸出手,抓住了它的翅膀,走出鸡圈。
看着手里挣扎的“大红冠”,我笑着说:“别挣扎了,瞎费力气,做我们的午餐吧。
”再看看我俩的模样,头上落了几根鸡毛,脸上脏兮兮的,活像刚从贫民窟里扒出来似的。
现在,抓鸡已成往事,但回想起来却是:怎一个趣字了得!。
《声声慢》李清照阅读答案《声声慢》李清照阅读答案引导语: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下文就是有关《声声慢》的原文阅读练习题与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一、基础题(共16分,第1—4题每小题各3分)1.《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A.初秋B.深秋C.初春D.暮春2.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4.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C.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D.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阕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5.下列这副对联写的是谁?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扬深处;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二、课内阅读(共14分)阅读李清照《声声慢》一词,回答第6—9题(共16分)6.开头三句字是怎有层次地表现出词人的内心感受的?(4分)7.“过雁”引发了词人哪两件伤心事?(2分)8.“满地黄花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摘?”这句寄寓了作者怎的感情? (4分)9.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句扩写成一个120字左右的想象片断,要求不改变原词的意境和情感。
怎一个火字了得——陕北民歌《挡不住的思念》鉴赏郭有生在陕北民歌群中,时常看到刘小刚老师或发作品,或点赞,或议论,印象中他能作词作曲,还唱得一嗓好歌,是塞上音乐界正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前几天,有幸随他在佳县泥河沟观赏拍村歌mv《神奇就在泥河沟》,看到了他的另一面。
他待人热情大方,虽是初次见面,但和你聊起天来,让人觉得像常在身边的伙伴一样随和温馨。
到了拍摄现场又被近距离的他,美妙的歌声所打动;当时天气很热,而每个镜头又要反复拍多次,他居然面对烈烈炎日,没抱怨一声,他的敬业吃苦精神,让人不由赞叹!我想,璀璨终归会属于这样的年轻人。
因此,也引起了我对他作品的关注。
《挡不住的思念》就是在以他为主的笔下旋律中飞向天南海北。
这首歌怎么会火了呢?歌词自然也是美的,这首先看出刘小刚老师慧眼识珠,认准了其光彩,该配上一个个音符,让其在曲调中飞扬。
这首歌,以女版来看,第一,篇幅短小,便于记忆,长短也符合传唱者心理舒适度;第二,语言通俗度,更接近大众,因为同样是口语风格,文化人的口语和农人樵夫、小贩工匠的口语,还是有鲜明的区别,后者的语言正是民歌应有的语言,更贴近黄土地;第三陕北民歌的比兴手法,用的自然贴切,而又生动形象,“红豆荕荕绕着那玉米杆,妹妹我又在那个硷畔上站,”一下就把我们带到陕北的黄土高原,而面前出现了一幅妹妹思念哥哥的画面;第四对情人思念的主题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所以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而曲调有浓厚的陕北风味,更使其成珠联璧合之势。
从作曲的角度来说,非常值得玩味。
先看起笔的主题旋律句,也即音乐人所说的动机。
好的动机,一定是好听的乐句,是具有新鲜感的乐句,是为全曲确立艺术风格、感情基调的乐句,也为旋律的发展积蓄了力量的乐句。
这些,刘小刚老师都熟练的把握了。
在对此的品味中,当时我有一点感觉始终没看透彻,于是我请教了塞上作曲名家申飞雪老师。
我问:怎样的曲子,才会有浓郁的陕北风味?他很快作了回复:陕北民歌的风格由语言风格、旋律风格和演唱风格组成。
《声声慢.寻寻觅觅》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资料:【原文】【翻译】题型:【选择题】【文言现象】【简答题】【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精品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A.初秋B.深秋C.初春D.暮春2、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集是( )A.《乐章集》B.《漱玉词》C.《花间集》D.《稼轩长短句》3、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一首( )A.婉约词B.豪放词C.抒情词D.清旷词4、李清照的词被誊为( )A.稼轩体B.半山体C.易安体D.漱玉体5、李清照生活的年代是( )A.南唐B.北宋C.南宋D.北宋南宋交替之际6、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A.夸张B.拟人C.叠字D.比喻7、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9、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怎一个“趣”字了得
作者:王菊芳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3年第05期
课程改革一晃已过去几个年头,低年级的识字课在老师精心创设的一个个情境中变得生动起来,但我们也总能看到:一堂课下来,学生们的兴趣很高,但到了复习巩固阶段,他们却错误连连。
我们不免疑惑:识字课在营造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孩子不产生疲劳的同时,还应关注什么?
一、辨析字形,关注“字感”的形成
同样的汉字,同样的课堂,为什么不同的学生掌握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几次照面后,就能牢牢地记住汉字的读音和字形,而有的学生反复读、反复写,在运用时照样糊里糊涂,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张冠李戴。
这涉及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即对汉字字形、字义、字音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敏锐的感知能力,姑且先称这种能力为“字感”。
“字感”强的学生,第一次看到汉字,就能下意识地根据字形揣摩字义,猜测读音,并能自觉地联系已掌握的知识,主动识记。
对“字感”弱的学生而言,眼前的汉字只不过是一个个机械的符号,唤不起任何识记它们的欲望。
因此,“字感”的培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和根本,识字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对汉字的敏感度。
字形是观物取象而成的,字音是依声而定的,字义则是以象示意的。
很显然每个汉字的读音都融于形和义之中,是音、形、义的统一体。
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辨析和探究,将形和义结合起来,发现汉字的造字规律,使学生对汉字产生敏锐的感知能力。
如人教版第三册的“识字三”的“涌”字,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我安排了形近字的拓展比较教学。
师:哪些字和“涌”字长得像?
生1:“通过”的“通”。
生2:“痛苦”的“痛”。
生3:“勇士”的“勇”。
生4:“水桶”的“桶”。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这些汉字一一写在黑板上)
师:仔细看这些字,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5:这些字的右边和“涌”字的右边一样。
师:为什么这些字要分别用上这些偏旁?
生6:力气大的人是勇士,所以“勇”字要用“力”字底。
生7:肚子痛了就表明你生病了,所以要用“疒”字旁。
生8:以前的水桶是用木头做的,所以用了“木”字旁。
师:大多数汉字的部首在告诉我们这个字的意思,所以以后看到一个汉字,我们要想一想这个汉字为什么要这样写,它的意思是什么。
你们能通过三点水旁,说一说“涌”的意思吗?
生9:“涌”指水滚滚往前流。
生10:“涌”指水流得很急。
生11:“涌”表示水快溢出来了。
一个“涌”字带出了一串字的比较和辨析,既复习了旧知识,又给学生们搭建了字形与字义的联系的桥梁,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学生识记形声字的方法。
《说文解字》收录的9353个汉字中,形声字有7697个,占80%。
这些形声字都有一个个字族群。
如果教师经常对某一字族群进行拓展和比较,久而久之,学生对汉字的敏感就会逐渐增强。
二、追溯字理,关注汉字文化的无声浸润
我们的祖先用灵巧的双手绘制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符号,把他们的智慧和灵感熔铸在一个个汉字里。
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使人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
在汉字教学中,我们得关注字理,一方面渗透汉字的发展史,另一方面渗透部首的分化和变异,使学生在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时,牢固、有效地识记汉字。
人教版第三册的“识字三”要求学生会认、会写“川”与“州”字。
这两个字光从字形来看,还真不能很好地使学生建构起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但我们可以从汉字的源头开始教学。
师:(出示“川”与“州”的甲骨文)这两个字有什么不一样?
生1:第二个字的中间多了个小圈圈。
师:第一个字看起来像什么?
生2:像水在流动。
师:不错,这三条弯弯曲曲的线条画的就是奔流不息的河水。
第一个字其实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汉字。
(课件将甲骨文演变成“川”字)有谁认识这个字?
生3:它念“chuān”。
师:“川”字和它的甲骨文比,有什么不同?
生4:那三条弯弯曲曲的线变直了。
师:根据河水流动的样子,人们画这三条线来表示河流。
后来,笔画代替了图画,就演变成了现在的“川”字。
你们能给“川”找个朋友吗?
生5:“川流不息”。
师:好词。
川流不息往往指路上的车辆、人流就像——(教师手指“川”字)
生6:河水一样。
师:对,车辆和人流像河水一样流动,说明来来往往的车辆和人流——
生7:很多。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个甲骨文,河流中间的小圈圈像什么?
生8:像岛。
生9:像陆地。
师:中间的小圈圈代表的是水中的陆地。
(出示“州”,带有拼音)我们的好多地名都带着这个“州”字,如……
教师在教学这两个字的过程中追溯了字的历史,通过比较,帮学生建构起了汉字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三、再创语境,关注识字效果
识了字,学了词,该怎样巩固?古人的做法:一是进行读写训练,二是扩大阅读范围。
大量的阅读可以让学生提前认识一些字,帮助学生巩固一些字,但阅读在识字中的真正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熟悉字,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别一个字,就意味着理解了这个字的意义。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说:一个个字就像一个个活泼的小球,常常可以凭借语义的关联随意滚动、碰撞而构成“鼓点聚焦式”的、流动性很强的词组或句子。
但教材提供的语言环境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在这个有限的语言环境中怎么才能体会到字的多变性和丰富性呢?语境再生是一个巩固字词的有效方法。
我们可以尝试着改编课文,创造新的语境,让汉字在新的语境中获得新的生命,让学生在似曾相识的语境中再次认字,增加有效积累。
在人教版第三册的“识字三”中,我安排了一个语境再生的教学环节。
课件出示:(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师:你们发现了没有?括号中的字就是——
生:我们刚学的生字。
师:对,这些生字尽管出现在了新的句子中,但我们还是能一个个认出它们。
又如,教学人教版第三册的“语文园地四”时,我们可以这样改编:
小孩穿衣(裳),吃饭吃得肚子(胀),出门点火放鞭(炮),烫得差点起水(泡),吓得撒腿他就(跑),伸手还要妈妈(抱)。
人教版第二册的《小伙伴》一文,我们可以将长长的故事改编成短短的四句话:
玛莎午餐丢背包,唯佳一旁喊糟糕,安娜叫他保管好,安东上前分面包。
这一个个再生的文本,既对课文内容进行了简单的复习,又将课文中新学的生字大部分融入其中,可谓一举两得。
课程标准在识字目标中反复强调:要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学的宗旨。
识字教学也一样,识多少字并不是最终目标,识字兴趣的培养和识字能力的提高才是根本目的。
识字课除了要做足“趣”,更应关注学生对汉字的敏感,使学生了解并喜欢汉字文化,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