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概念合成理论解释博喻的认知机制
- 格式:pdf
- 大小:443.33 KB
- 文档页数:5
名词再范畴化的识解操作及其转喻机制
一、名词再范畴化的识解操作研究
名词再范畴化的识解操作是一种以词汇概念为基础的
认知过程,其中识解者以有限的资源(如记忆和理解能力)构建一个概念,并将其转换为另一个概念,从而实现词汇的转喻。
研究表明,名词再范畴化的识解操作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理解能力,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讨论名词再范畴化的识解操作及其转喻机制。
二、名词再范畴化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名词再范畴化是一种概念的转换,它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具体的实例,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概念。
它的操作可以分为三个基本步骤:概念转换、转喻机制和实例转换。
首先,概念转换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具体的实例,以增强人们对概念的理解。
其次,转喻机制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一系列相关的实例,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概念。
最后,实例转换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具体的实例,以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概念。
名词再范畴化的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
三、名词再范畴化的转喻机制研究
名词再范畴化是一种识解操作,它涉及将一个词的概念拓展到另一个概念范畴中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词汇,提高认知能力。
名词再范畴化的转喻机制研究是探索该过程的有效方式。
转喻机制是指将抽象概念转换为具体事物的过程,可以更清晰地表达抽象概念。
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词汇的再范畴化过程,了解其转喻机制的工作原理。
阿伯拉尔的概念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现代哲学和知识领域,阿伯拉尔的概念论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阿伯拉尔的概念论是指德国哲学家乌尔里希·阿伯拉尔(Ulrich Abrahall)提出的论述,他以概念的本质和作用为中心,探讨了概念在知识建构和语言运用中的重要性。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阿伯拉尔的概念论,并分析其在哲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的影响。
首先,我们将探讨阿伯拉尔的概念论的背景。
阿伯拉尔生于20世纪中期,在他的学术探索中,他深受德国哲学家康德和海德格尔的影响。
他对概念的研究是在对海德格尔存在论的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展开的。
阿伯拉尔通过对康德主观理性和客观经验的辩证思考,提出了一种与传统哲学观点不同的概念理论。
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阿伯拉尔的概念论的核心概念。
阿伯拉尔认为,概念不仅仅是主观意识中的一种抽象表达,更是一种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中介。
概念是人类认知和沟通的基础,是将感觉和经验转化为思维和语言的工具。
在阿伯拉尔看来,概念是人类理解世界和构建知识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接下来,我们将对阿伯拉尔的概念论的理解和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根据阿伯拉尔的概念论,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认知的本质和过程,进而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此外,阿伯拉尔的概念论也对教育、语言学和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将对这些领域中与阿伯拉尔的概念论相关的理论和应用进行讨论。
最后,我们将探讨阿伯拉尔的概念论的未来发展。
虽然阿伯拉尔的概念论在哲学和认知科学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争议和未解之处。
我们将回顾相关的讨论和批评,展望阿伯拉尔的概念论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本文将围绕阿伯拉尔的概念论展开详细的探讨。
通过对阿伯拉尔的定义、历史背景和核心概念的介绍,我们将深入理解概念在知识建构和语言运用中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阿伯拉尔的概念论在理论和应用层面的价值,以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对阿伯拉尔的概念论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认知和语言能力的本质,并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概念整合、语用推理与转喻认知[概念整合、语用推理与转喻认知],以中括号内的内容为主题,写一篇3000-6000字文章,一步一步回答概念整合是认知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能力,指的是将不同来源的信息、知识或概念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更加全面、综合的认知结构。
语用推理是指通过对语言表达进行推断和分析,推断出说话者或写作者的意图、态度、观点等。
而转喻认知,则是指通过将某个概念或事物与另一个概念或事物进行比较、类比,从而产生新的认知和理解。
在概念整合、语用推理与转喻认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使用一系列实验方法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来进一步探究这些认知过程的特点、机制和内在规律。
首先,概念整合是基于人类认知系统的运作而展开的一项研究。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考察人们如何在认知任务中进行概念整合。
例如,可以设计一项任务,要求参与者将两个或多个相关概念进行整合并得出一个新的概念。
实验者可以给予参与者一些线索或信息,来帮助他们完成整合的过程。
通过观察参与者的表现和反应时间,可以看出不同条件下概念整合的难易程度和特点。
其次,语用推理是指通过推断对方的意图和目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语言表达。
为了研究语用推理,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的语言材料,使参与者需要根据这些材料进行推理和分析。
例如,可以给予参与者一段对话或文本,然后要求他们根据其中的线索来推断对方的态度、观点或隐含意义。
通过观察参与者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推理过程,可以了解语用推理的认知机制和规律。
最后,转喻认知是指通过比较、类比来产生新的认知和理解。
为了研究转喻认知,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关于转喻的认知任务。
例如,可以给予参与者一些转喻表达,要求他们理解转喻的意义和内部关联。
通过观察参与者在理解转喻过程中的表现和反应,可以揭示转喻认知的特点和机制。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来解释和总结这些认知过程中的规律和机制。
比如,概念整合可以与知觉加工和语义网络理论相结合,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解释概念整合的神经基础和认知机制。
贝勃定律与以下一些定律或原理在某些方面具有概念上的相似性,虽然它们各自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但在描述人类感知、决策或行为对变化的相对反应时,可以找到相通之处:
1.适应水平理论:
o这个理论指出,人们对于环境刺激的感知和满意度会随着时间和习惯而逐渐调整到一个新的基准水平。
类似于贝勃定律,长期接触某种强
度的刺激后,对较小程度的变化可能变得不敏感。
2.阈值效应:
o阈值效应指的是只有当刺激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个体明显反应的现象。
在连续增加刺激的情况下,初期可能会有显著效果,但达到一
定阈值后,即使继续增加刺激量,个体的感受或反应也可能不再增
强。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o在经济学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描述了随着消费同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效用)是递减的。
这在某
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增量刺激价值评价的下降趋势,类似于贝勃定
律描述的心理感受减弱现象。
4.损失厌恶理论:
o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对损失的痛苦感远大于同等收益带来的快乐感。
在这种情况下,初次的大损失可能导致
后续的小损失显得相对较小,体现出对损失感知的相对麻木。
5.对比效应:
o对比效应是指在同一情境下,由于参照物的不同,使得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评价发生变化。
类似地,贝勃定律通过先呈现强烈刺激,使得随
后的小刺激相比之下显得微不足道。
这些定律或原理均涉及到了人类认知、情感或行为对不同大小或顺序刺激的相对应答机制,不过它们分别有着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理论框架。
国外篇章教学中建构博喻连接的认知方法论作者:魏茜茜,魏纪东来源:《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第9期摘要:在篇章教学中要强调,就一个完整的博喻事件来讲,从其根隐喻的建立,到子喻体的持续延伸,直至最终构成一个博喻完形,这一完整过程就是相关的神经系统以神经元之间的联结方式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一系列加工运算的表征形式,同时也是对一个博喻性篇章的衔接和建构过程。
此间,在神经系统的运作上,隐喻是复杂的神经元网络相互作用的产物;在神经系统的作用规律上,隐喻的产生既是对马勃定律的遵守,又是对它的反动,这是由神经系统的联结与反联结的能力决定的;在大脑加工信息的形态结构上,其整体论的特征是进行博喻推理、形成篇章完形的根本前提。
关键词:博喻;篇章;神经学;连接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博喻”在汉语中也称为“联贯比”“联珠比喻”或“复喻”。
[1]45 -51运用一连串喻体对本体进行多维的、多角度的描述,反复设喻,加深印象,提高艺术感染力,这在汉语修辞学中称“博喻”。
[2]3莱可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并相应提出了三个不同的模型,它们分别被表述为三个不同的隐喻:隐喻是数学映射;隐喻是投影仪;隐喻是神经连接。
[3]1-5大脑的神经运作机制是隐喻产生的基础。
但在目前国内高校的篇章教学中.教师仍然习惯于只从表层将博喻作为一种修辞格进行教学阐释,而忽视博喻在深层对篇章的建构作用。
倘若教师能够了解生成博喻的神经基础,则就可以更有效地向学生诠释博喻建构篇章的连接机制。
有鉴于此,本文着重介绍篇章教学中建构博喻连接的主要认知方法和基本路径。
一、神经学是隐喻的生物学基础1.神经系统对语言信息的处理人体大脑的神经系统通过生化反应与物理学重构得以对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解构处理,关于这一点,很多语言认知学家都达成了一种共识,即语言的生物神经组织基础,其机制如下:上层:认知层中间层:神经计算层下层:神经生物层根据这一机制,上层和下层分别运用功能语言和生物学语言来对人类认知与大脑神经的发生机制做出描绘和解释。
博喻的定义和作用一、定义博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于通过比喻或隐喻的方式来传达某种观点、理念或概念。
它通过将一个陌生或抽象的概念与一个熟悉或具体的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信息。
二、相关例子1、“他是一颗闪耀的明星。
”(这个比喻用来形容一个非常出色和受欢迎的人,就像一颗在夜空中闪耀的明星一样。
)2、“她的笑容如同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亮。
”(这个比喻将一个人的笑容与春天的阳光进行比较,突出了她的笑容的温暖和明亮。
)3、“这个问题是一把难以逾越的悬崖。
”(这个隐喻将一个困难的问题比作难以跨越的悬崖,强调了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4、“时间就像一把利剑,能刺破岁月的伪装。
”(这个比喻将时间比作一把利剑,形象地描述了时间的无情和它对岁月的冲击。
)5、“那位演讲者的话语如同一支箭,直中要害。
”(这个比喻用来形容演讲者的话语直接击中核心问题,产生强烈的影响力。
)三、作用博喻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说明抽象概念:博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复杂的抽象概念。
通过将抽象概念比喻成具体的形象或事物,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2、激发情感共鸣:博喻可以触发读者或听众的情感共鸣。
通过使用生动的比喻和隐喻,可以唤起人们的共鸣和情感回应,增强交流的效果。
3、提供视角和观点:博喻可以通过不同的比喻和隐喻提供新的视角和观点。
它可以帮助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拓宽思维的边界,促进创造性思维和灵感的产生。
4、强调重点:博喻可以用于强调某个观点或信息的重要性。
通过将重要的概念比喻成强烈的形象或事物,可以引起听众的注意,并加深对信息的记忆和理解。
概念合成和动物隐喻
概念合成和动物隐喻是基于语言的两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在语言中,往往会通过将不同的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引用动物和它们的行为来表达某种思维和表达方式。
概念合成是指将两个不同的概念合成为一个新的概念,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想法或者概念。
例如,“飞行汽车”这个概念就是将“飞行”和“汽车”这两个概念通过合成而得到的。
这样,我们可以获得一种新的想法,即一种可以在地面和空中行驶的交通工具。
概念合成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在设计和创新领域中也经常被使用。
除了概念合成之外,动物隐喻也是一种常用的思维方式。
动物隐喻是指通过引用动物和它们的行为来表达某种思想和言语。
例如,“这个人像狼一样的凶残”就是一种动物隐喻,用来表达一个人的凶残和暴力行为。
动物隐喻有助于人们理解复杂的概念,并且能够让人们更加直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概念合成和动物隐喻在语言中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生动形象的表达思维。
这些语言的技巧在日常生活和创新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概念合成,我们可以创造出新的想法和概念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并且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事物。
同时,通过动物隐喻,我们能够更好地在言语中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和想法,让人们更加容易理解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加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将使我们在沟通中更加具有说服力,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想法。
无论是在教育、商业还是社交方面,对于概念合成和动物隐喻的运用都可以让我们在沟通中更加成功、更加有影响力。
概念合成和动物隐喻
概念合成是指通过将不同概念或元素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概念或理念的过程。
它可以是思维活动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一种表达方式。
我们常常使用概念合成来理解复杂的概念,通过将它们分解为更简单的元素或概念,然后将它们重新组合来理解。
概念合成在人类语言、艺术和科学等领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概念合成和动物隐喻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概念合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动物隐喻来实现。
通过将不同的动物特征或行为与人类概念相关联,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概念。
用老虎来比喻力量强大,用兔子来比喻温顺,用狐狸来比喻狡猾等等。
这些动物的特点以及它们在人类文化中的象征意义都为概念合成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
动物隐喻在文学、政治、商业等领域中广泛使用。
通过将某个动物与某个特定概念联系起来,我们可以间接地传达出对某种观点或态度的看法。
使用鹰来比喻领导力,使用蚂蚁来比喻团队合作,使用狼来比喻残酷竞争等等。
动物隐喻为概念合成提供了一个直观而具体的比喻形式,使得复杂的概念更易于理解和传达。
概念合成和动物隐喻在人类思维和表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概念合成通过将不同概念或元素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概念,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概念。
而动物隐喻则通过将动物与人类行为或特质相关联,传达深层的含义和观点。
两者相互关联,共同促进了人类思维和表达的发展。
城市空间形态成因机制解释的概念框架建构
栾峰;王忆云
【期刊名称】《城市规划》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城市空间形态应当归因于特定时空范畴内的复杂社会人类活动,既是社会能动者基于不同目的和相互关系并通过社会行动和互动有意无意的作用结果,同时也是社会行动和互动的一种重要参与因素并直接影响着社会和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空间形态成因机制解释的概念框架包括内生限制性因素层面和社会能动者层面.前者包括制序性、经济性、文化性、技术性和环境性五大相对稳定的构成因素;后者需要根据特定时空范畴内的城市予以深入剖析,对于国内大多城市而言,后者大致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初期"政府 --城市居民"的典型二元结构到目前的"上层政府--地方政府--市场资本--城市居民" 的显著变迁.
【总页数】7页(P31-37)
【作者】栾峰;王忆云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概念库经验识解机制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解释力 [J], 张晓婷
2.从形态学研究的角度解释人眼的调节:与《调节机制新概念:基于超焦距-微变焦的
人眼光学系统》作者的商榷 [J], 陈绮;袁一民;冷林;沈梅晓;吕帆
3.从形态学研究的角度解释人眼的调节:与《调节机制新概念:基于超焦距一微变焦的人眼光学系统》作者的商榷 [J], 陈绮;袁一民;冷林;沈梅晓;吕帆;
4.试用概念合成理论解释博喻的认知机制 [J], 张清
5.城市空间形态的句法构成成因机制变迁研究——以株洲市历届总规为例 [J], 付烈山;陈健;黄军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用概念合成理论解释博喻的认知机制本文从概念合成理论角度,以平行式博喻和延伸式博喻为例,分析了博喻的认知机制。
标签:概念合成理论博喻认知机制一、前言中外学者对博喻的研究源远流长。
从最初将博喻定义为一种修辞,到后来将其置于语篇中研究其特性、功能、组篇机制、语义建构、生成基础和实际应用等,使人们对博喻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
Werth是提出“博喻”这一概念的第一人,他指出,先前的隐喻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贯穿于篇章中的博喻。
鉴于此,本文试图从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出发,解释博喻的生成理解过程,以期更好地理解博喻这一篇章层面的隐喻,同时,检验该理论的适用性。
二、理论背景(一)概念合成理论概念合成理论是Fauconnier和Turner在概念隐喻理论和心理空间理论(Fauconnier,1985、1994)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其基本理论框架如下:1.四空间模型Fauconnier(2002:44~49)提出了一个四空间模型。
首先,谈谈心理空间理论。
所谓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进行思考、交谈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之目的而构建的小概念包(conceptual p acket)”(Fauconnier & Turner,1996:113)。
我们在构建实时意义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系列的概念,如时间、信念、假设、位置、虚拟等。
心理空间的建立要受到语法、语境和文化的制约。
心理空间的主要类型如下:A.时间空间:当前空间或移位空间(过去和将来),主要由时间状语、动词的时态和体来表示。
B.空间空间:地理空间,主要由地点状语、动态动词来表示。
C.域空间:某个活动范围,如工作、游戏和就餐等等。
D.假设空间:条件式情景、假设的和不可实现的可能性、建议和推断等等。
(Stockwell,2002:96)图(1)(Fauconnier & Turner,2002: 46)Generic spaceBlend2.跨空间映射如图(1)所示,图中的圆圈代表心理空间,圆圈内的点代表各元素,元素之间的联系用线段来表示。
比喻的认知功能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认知(cognition)是人对客观万象注意、感知、记忆、产生表象、形成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推理以获取知识的信息处理过程。
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心理活动,无论对概念的建构还是规律的理解来说,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比喻作为人类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参与了人类的认知过程,具有认知功能。
比喻的认知功能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开辟认识概念的新途经对比喻的要求是,既凡喻必以非类,又非类必具可比,这就决定了比喻认知的思维方式必然是两个不同语义领域的相互作用或互动。
这种“互动”既有对立性,又有同一性。
对立性是指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分属两个不同领域的对象,同一性是指两个不同领域的对象具有相似性。
使跨领域的“既对立又同一”的对象互动,就能通过乙对象认知甲对象。
物理中许多事物的性质与生活中的性质极其相似,我们可以利用它们作比喻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在学习“比热容”概念时,我就把它比喻成人的“肚量”,有“肚量”的人,遇事不易激动,“宰相肚里能撑船”;“肚量”小的人,遇事容易激动。
同样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易变化——“比热容”小,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易变化——“比热容”大。
“肚量”是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比热容”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以及在讲解功和能的关系时,教材中说:“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反过来说:一个物体没有做功,说明它不具有能量。
这个判断是错误的,学生就很难理解。
我们不妨用人“有钱”和“花钱”的关系来比喻物体“有能量”和“做功”的关系。
结果显而易见:一个人“有钱”只能说明他有购买货物的能力,而不见得他一定就有了“花钱”这一消费行为。
同样,物体“有能”,说明它具有“做功”的本领,并不能肯定非要“做功”不可。
通常为了使学生在感知上得到认识,用打比喻的方法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
可见,它是具有开拓性、独创性、穿透力强的一种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完全不同于常规思维,它是人们所创造的认识世界的新方式,为人类认识世界开辟了新的思维途径。
概念合成和动物隐喻概念合成和动物隐喻在文学和语言表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可以增加文学作品的趣味性和想象力,还可以通过隐喻语言来传达深层的含义和情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概念合成和动物隐喻的概念,分析它们在文学作品和日常语言中的运用,并举例说明它们的作用和影响。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概念合成和动物隐喻的定义。
概念合成是指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概念或事物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概念或意义的过程。
这种合成可以通过比喻、隐喻、拟人等手法来实现,从而增强表达的形象感和感染力。
动物隐喻则是指通过动物的形象和特征来隐喻或象征人类的某种行为、特征或情感。
通过将动物与人类联系起来,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人类的行为和情感,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表现力。
概念合成和动物隐喻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比如在《老人与海》中,作者海明威通过老人与大海的合成,表达了对坚持和勇气的赞美与讴歌,使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和生动。
在《格列佛游记》中,作者通过人鱼的形象隐喻了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进而反映了对人类的批判和讽刺。
动物隐喻在日常语言中也是常见的。
比如我们常说某人“像狼一样凶狠”、“像老鼠一样机灵”等,这些都是通过动物形象来传递对人的评价和描述。
动物隐喻不仅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感,还能够更加直观地传达情感和态度。
除了文学作品和语言表达,概念合成和动物隐喻在艺术创作和思维方式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常常通过合成的手法创造出新的意象和意义,使作品更加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
而在人类的思维方式中,概念合成和动物隐喻也常常用来表达和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概念,同时也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概念合成和动物隐喻概念合成是认知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在思维过程中将不同概念、知识等进行组合和整合,形成新的概念或理解。
动物隐喻则是指用动物来隐喻某种特定的概念、思想或情感。
本文将分别从概念合成和动物隐喻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概念合成是认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思维活动。
人类思维的本质是通过对事物进行概念化,即将事物归类和整合。
概念合成的过程可以简单理解为将不同的概念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或知识。
当我们将“飞行”和“汽车”这两个概念合成在一起,就能够得到新的概念“飞车”。
这种概念合成的过程是通过将已有的概念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关联进行整合和组合而产生的。
概念合成在认知科学研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使得我们能够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整合起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和理解。
概念合成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只有通过将不同的概念和知识进行合成和整合,我们才能够形成新的概念和理解,从而创造出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动物隐喻则是一种通过动物来隐喻某种特定的概念、思想或情感的表达方式。
动物隐喻是人类思维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方式。
通过将动物与某种特定的概念联系在一起,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这种概念。
我们常常用“狼”来隐喻邪恶、狡猾等负面的概念,“鸽子”则常用来隐喻和平、和谐等积极的概念。
动物隐喻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形象地表达和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思想。
动物隐喻在语言和文化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同的文化中,对于动物隐喻的使用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人们对于动物和特定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理解。
动物隐喻也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修辞和艺术创作中,通过动物来隐喻人们的情感、行为和价值观等,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富有想象力。
试论博喻的结构与功能
朱泳燚
【期刊名称】《当代修辞学》
【年(卷),期】1997()3
【摘要】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把比喻当作“诗的语言的基础”。
其实,不仅是诗歌,在各种样式的文学语言里,比喻都得到广泛的运用。
比喻的使用方式多种多样,“博喻”是极富表现力的一种。
博喻,宋代陈騤《文则》定名并作了解
释:“博喻,取以为喻,不一而足。
”这是比喻的铺陈形式,设喻者根据表达需要,连续用几个喻体去说明或描绘本体,使比喻更精密、更形象、更富于表现的力量。
这种修辞手法,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已经采用。
钱钟书先生说:“像《国风》的〈柏舟〉连用镜、石、席三个形象来跟心情参照,《小雅》的〈斯干〉连说“如蚑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来形容建筑物线条的整齐挺耸”。
到了唐宋,博喻已成为韩愈等许多名家惯用的修辞手法。
钱先生特别欣赏宋代散文大家苏轼所写《百步洪》第一首里的一段:“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波,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四句诗中。
【总页数】2页(P27-28)
【关键词】博喻;比喻;结构与功能;修辞手法;设喻;表演风格;瓷器;宋代散文;钱钟书;石头
【作者】朱泳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5
【相关文献】
1.试论博喻型篇章的生成基础 [J], 徐健
2.浅谈博喻之美例析博喻之妙 [J], 张雪锋;陈瑞霞
3.承喻·分喻·博喻 [J], 王栋祥
4.珍珠放异彩博喻传诗情——说博喻在诗歌中的修辞效果 [J], 陈发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概念合成和动物隐喻概念合成是一种认知能力,指的是将不同的概念或概念元素进行组合,形成新的概念或概念结构的过程。
它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语言能力的基础之一。
动物隐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特定动物与某种概念进行类比,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形象性。
动物隐喻广泛应用于文学、修辞、广告等领域,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抽象的概念。
概念合成和动物隐喻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联系。
概念合成是将不同的概念进行组合,而动物隐喻则是通过将动物与特定概念进行类比来增强表达。
概念合成可以为动物隐喻提供新的概念元素,而动物隐喻可以通过对概念的隐喻性解释来拓展概念的意义。
概念合成和动物隐喻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
概念合成和动物隐喻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应用。
汉语中有许多动物的隐喻表达,这些动物往往带有明确的象征意义。
“狼”常常用来表示狡猾和狠毒,“鹰”则常用来表示锐利和高傲,“牛”则常用来表示顽强和坚韧,这些动物的具体特征被赋予了相应的象征意义,从而成为了一种有力的修辞手法。
概念合成也为动物隐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汉语中很多词语是通过将不同的概念进行组合而形成的。
“蝶衣”就是将“蝴蝶”和“衣服”这两个概念进行合成,“蛇口”则是将“蛇”和“口”进行合成。
通过这种概念合成的方式,人们可以创造出富有隐喻意义的词语,来丰富和强化表达的效果。
概念合成和动物隐喻在语言学和认知科学中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研究者通过对概念合成和动物隐喻的分析,可以深入理解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
在跨文化交流和语言教育中,对概念合成和动物隐喻的研究也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隐喻表达方式。
在写作中学会运用博喻篇一在写作中学会运用博喻写作中运用博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
博喻是指对一个抽象的概念或者一个物品的含义进行比喻,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写作中用博喻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那么,在学习写作时,怎样才能运用博喻效果更好呢?首先,要了解博喻的定义和特点。
博喻与比喻、象征等文学手法不同,它主要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使读者理解含义。
博喻往往运用常见事物来代表抽象的概念,以便读者更易于理解。
例如,心灵的勇气可用“一个孤独的森林里一根顽强的大树”来形容。
而要想将博喻运用好,就要掌握其真正表达的含义,避免使用错误、夸张或者混淆的表达方式。
其次,要善于运用具体而富有感觉色彩和情感色彩的事物。
这些事物可以是生活中日常接触的,甚至是常识级别的。
例如,那些具象、有触感、气味、形状的、众所周知的东西,如雪花、河流、海洋、山峰、树木等,这些事物容易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同时能够使文章更加形象、灵动。
最后,要注意运用博喻的适度和恰当性。
博喻不是为了炫耀文字功底而大量使用,而是应该适度使用,以进一步补充和丰富文章表达的内容。
在运用博喻时需要考虑到适当使用的比喻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是否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当然,也需要注意不要使用过于生僻的词汇,这会让文章显得过于高深,反而不容易理解。
总之,在写作中学会运用博喻,可以帮助写作者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同时也更容易让人记住。
掌握博喻的技巧,是写作者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一步。
重点:博喻的定义和特点、具体而富有感觉色彩和情感色彩的事物、适度和恰当性;用词分析:具象、适度、适当性、容易理解、灵动、形象。
篇二在写作中运用博喻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博喻可以有效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记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那么,如何在写作中运用博喻呢?首先,找到合适的博喻对象。
博喻是通过对不同概念之间的比较和类比来表达作者的意思,因此,需要找到与所要表达的概念相对应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