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检测题
- 格式:doc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5
一选择题(共50分)1.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①从郡县制发展为分封制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③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④逐渐淡化对中央和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④2.唐代凡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及郡县公子孙可入太学,宋代则八品以下官员之子孙及庶人之俊秀者可入太学。
这一变化有助于()A. 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B. 打破门阀对仕途的垄断C. 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D. 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3.《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汉武帝设置中朝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巩固国家统一C.加强专制皇权D.解决王国问题4.根据《孟子》、《管子》的说法,天子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不满五十里的便是附庸。
这说明分封制度()A. 是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B. 是“礼制”的表现形式C. 扩大了商朝的统治疆域D. 便于实行按亩纳税5.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说:“官僚政治是一种特权政治,在特权政治下的政治权力,不是被运用来表达人们的意志,图谋人民的利益,反而是在‘国家的’或‘国民的’名义下被运用于管制人民、奴役人民、以达成权势者自私自利的目的。
”他认为官僚政治的本质是()A. 皇帝享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特权政治B. 中央高度集权的特权政治C. 打着“国民幸福”旗号的特权政治D. 努力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6.著名学者余英时在论及科举时说:无论是东汉“孝廉”还是宋、明、清“进士”,都是在各地区均衡分配的大原则下产生的。
而且地区分配的要求来自“士”阶层的内部,也不能归之于皇权的片面操纵。
东汉“孝廉”与人口成比例出于“公卿会议”;北宋“逐路取人”则经过南北士大夫长期争论而获致;明代分南、北、中卷也起源于洪武时北方落第举人的抗争。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测试题班别_____姓名_____一、选择题:(2×40=80分)1.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A.神权色彩B.血缘色彩C.平等色彩D.民主色彩2.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其中“封建政治”是()A.封邦建国B.宗法世袭制C.礼乐制度D.封建社会3.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敌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4.分封制的主体是()A.殷商旧族B.殷商降族C.古老方国D.同姓亲族5.《礼》曰:“宗人集有事,族人皆侍。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据此可以说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C.“国”与“家”的结合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6.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缶:古代的一种乐器)表演,再现了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
礼乐制度是在西周形成和完备起来的。
《礼记》中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
礼者,天地秩序也。
”从中可以看出( )①礼乐制和分封制、宗法制共同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②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宗旨③礼乐文明仅存于奴隶社会④礼乐制是了解西周社会的窗口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
御史大夫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周昌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原因是()A.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威权B.坚守御史大夫谏议之责C.维护传统宗法继承制度D.根除影响汉政权稳定的隐患8.《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9.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单元检测试卷(共7套有解析)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1、2、3 4、5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6、7、8 9、10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11、13、14 12、15、16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17、18 19、20 综合 21、2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 ) A.建立大宗小宗体系 B.拱卫王室统治 C.明确宗室血缘亲疏 D.扩大统治范围解析:B 由“以亲屏周”可知其目的在于拱卫王室统治。
2.《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 )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解析:B “庶出,不得立”“虽幼,以嫡立”反映的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地位间的关系,体现了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3.《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
”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察举制 D.世袭制解析:B 从材料“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可以看出材料中的问题是权力分配的问题,宗法制的核心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由此解决了权力继承纷争的问题,故选B。
4.(2017•山东潍坊期末)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
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 ) A.浓厚的宗族色彩 B.强烈的等级意识 C.浓重的神权色彩 D.发达的礼乐制度解析:B 周代礼制的“亲亲”和“尊尊”意为要亲近应该亲近的人,尊重应该尊重的人。
翠园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 —3 单元测试题第I卷(60分)1.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
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内外服制2.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内外朝制3. 《荀子•效儒》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从史料看西周分封的主体是A. 王族B. 功臣C. 先代贵族D. 姻亲4.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
”材料中“规范”是指A.分封制度B.世袭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D.宗法制度5. 右图是秦朝琅琊石刻拓本。
记录了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登上了琅琊山(今胶南县)。
内容有:“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功盖五帝,泽及牛马。
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表明秦始皇登山的最主要用意在于A.加强对地方控制 B.炫耀文治武功C.宣示皇权至上 D.祈求国泰民安6.与秦汉丞相制度相比,隋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主要在于A.通过分散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 B.用六部牵制宰相的权力C.通过加强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 D.取消宰相,加强皇帝权力7.为了监察地方官吏,北宋政府设置了A.刺史 B.通判 C.知州 D.三司使8.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9.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实行郡国并行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明朝废除丞相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由于其出身草莽,自小颠沛流离,且又当过和尚,即位后且残杀功臣,其长相如何在民间有多重版本,而大体可分为两类:①宫廷版:方面大脸,慈眉善目②民间版:五官不正,相貌丑陋(见下图),符合朱元璋真相的是A.图① B.图② C.图①图②都是 D.有待考证11.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A.康熙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而设B.最初的职能主要是处理军务和其他政务C.军机大臣由朝中重臣推举任用D.办事效率较高,但决策封闭的特征更明显12.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有一段这样的表述:“……(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模拟题一.选择题(共25题,每个3分,共75分)1.马克斯·韦伯等指出,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其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
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D.军机处2.《古今奇观》第二十一卷《老门生三世报恩》中说:“如今是个科目的世界,假如孔夫子不得科第,谁说他胸中才学?”这反映了当时A.否定科举制的作用B.科举考试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科举考试限制了儒学的发展D.科举考试成为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3.《三国志》记载:曹操的爷爷曹腾是西汉丞相曹参的后代。
2013年11月复旦大学进行的DNA 检测否定了这一说法,证实曹操之父来自家族内部过继,该家族并非曹参本族。
而我国古代也有过继养子“异姓不养”的风俗。
这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内外服制B.郡县制C.分封制D.宗法制4.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
导致宋代“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A.藩镇割据出现B.科举制完善C.分割事权D.理学兴起5.“明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
……至仁宗而后,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
”从材料可以得出A.明太祖没有参照元朝的政治制度B.内阁官员的权力呈加大的趋势C.明朝内阁与汉唐宰相都有决策权D.中书省与内阁均影响皇权加强6.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
其中,兄终弟及3人,次子继位1人,孙子继位2人,不明嫡庶1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2人。
这一现象反映出A.分封制度瓦解B.王位继承混乱C.宗法制度松弛D.中央集权确立7.某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许多方面“大体接近近代社会价值取向”。
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是A.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C.科举制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D.科举制可提高官员文化水平8.“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渝,一种是寄信上谕。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小题2分,共80分)1.《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礼乐制度④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鼎在商周时期是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A.诸侯争霸,胜者为王 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C.尊王攘夷,号令诸侯 D.大国之间争斗,问鼎中原3.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严格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B.这一规定的意图是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C.西周的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区经济发展明显不平衡4.“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
这种习俗源自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 D.郡县制5.假设甲、乙、丙、丁四位是商周时代的人物,请判断哪位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曾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B.乙带兵攻打过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C.丙是西周王族的后代,但智商低下D.丁是商朝末年的平民,德才兼备6.在全国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
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有①宗法制②小农经济③科举制④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7.当代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先生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到:“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8.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
第一单元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1.“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 )A.建立大宗小宗体系B.拱卫王室统治C.明确宗室血缘亲疏D.扩大统治范围解析:B 由“以亲屏周”可知其目的在于拱卫王室统治。
2.《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解析:B “庶出,不得立”“虽幼,以嫡立”反映的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地位间的关系,体现了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3.《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
”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A.分封制B.宗法制C.察举制D.世袭制解析:B 从材料“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可以看出材料中的问题是权力分配的问题,宗法制的核心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由此解决了权力继承纷争的问题,故选B。
4.(2017·山东潍坊期末)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
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 ) A.浓厚的宗族色彩 B.强烈的等级意识C.浓重的神权色彩D.发达的礼乐制度解析:B 周代礼制的“亲亲”和“尊尊”意为要亲近应该亲近的人,尊重应该尊重的人。
“亲亲”要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互相爱护团结,体现出带有浓厚宗族色彩;“尊尊”不仅要求在家庭内部执行,贵族之间、贵族和平民之间,都要讲尊卑关系,讲秩序和等级,故B项正确。
5.“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这表明( )A.周天子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B.周天子掌握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C.西周等级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核心D.西周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解析:C 材料中“贵族色彩”“共主”“地方分权体制”等信息反映了西周形成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分封制,故选C。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同步检测卷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21·三亚高一联考)军机处刚成立,雍正皇帝就规则,不论有多少公文,必需在当天完成。
即使一天的奏折多达几百件,也必需连夜处置终了。
其所反映特点与如下军机处所为相分歧的是()A.不识字小太监任效劳人员B.大臣职务由皇帝暂时交办C.章京年终一也须当差入值D.大臣膝处用圆布中置棉絮为衬答案C2.(2021·寿光一中检测)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那么疑其无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那么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最能表达此治国战略的朝代是()A.唐朝B.北宋C.元朝D.明朝答案B3.胡惟庸之子因在大街上纵马奔车掉下摔死,胡未禀报皇帝就将车夫杀死。
皇帝大怒,让胡做出补偿,胡央求用金钱补偿,遭到贬低。
尔后末尾了一系列的整治胡党举动。
这反映了()A.胡惟庸打压内阁B.胡惟庸家藏万金C.相权阻碍了皇权D.中央集权亟待增强答案C4.(2021·青岛胶南一中竞赛)元代推行行省制,设河南江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阔地域,但在黄河下游那么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将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治所在南昌;将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治所设于武昌。
这一规划和设置()A.表达了〝山河形便〞的习气做法B.有助于增强中央对中央的控制C.保证了蒙古族贵族的统治特权D.是对南宋统治区实施的特殊政策答案B5.(2021·枣庄三中学情调查)据载,长翅帽的发明者是宋太祖。
有一次,在听取大臣奏章时,他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交头接耳,心里十分不直爽。
之后,他传旨在官帽后两侧区分加上长翅(以后越来越长)。
从此大臣上朝,只能面对面交谈了。
这一改动有助于()A.添加决策透明度B.提高议事效率C.紧张大臣间矛盾D.增强民主皇权答案D6.唐代宰相会议在最后决策时,通常采取协商分歧经过的方式,宰相必需在议决后上报皇帝的奏章结合署名,如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那么此状即成为废状。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测试(含解析)【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这说明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A. 血缘B. 地域C. 信仰D. 出身2. 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授土”,司徒“授民”。
对此解读最恰当的是A.周天子器重有望成为全国大宗的诸侯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C.鲁国国君非同姓亲族分封当以礼待之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典型体现3. 西周宗法制的特点是A. 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B. 淡化了“国”与“家”的结合C. 大宗、小宗政治待遇相同D. 废除了“世卿世禄”的特点4. 周王朝的王位明确规定只传长子,而且是“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对这一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其内涵对中国姓氏有着直接的关系B. 可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C. 其核心是长子继承制D. 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准绳的“遗产继承法”5. 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A. 地域关系B. 血缘关系C. 信仰关系D. 财产关系6.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自称“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在通常情况下,一切行政、军事、立法、司法、财政、文教大权,无不由皇帝掌握运用。
这表明皇帝制度的首创①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②皇帝不必遵循一定程序和方式行使权力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逾越④秦朝实行郡国并行制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7. 秦朝开始使用的“皇帝”称号和夏、商、周的“王”称号相比,本质的不同是A. 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B. 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C. 是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D. 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表现8. 下列图片所示的哪位皇帝在位时,丞相的权力受到中朝的严重制约A.B.C.D.9.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
单元检测卷(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
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答案 B解析“与商贵族共掌天下”明显不对,排除A项;周公时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国直到秦朝才建立起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排除C、D两项;在异姓诸侯国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其目的是对异姓诸侯国拉拢并控制,故选B项。
2.周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广建封国,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答案 D解析“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实质也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削弱功臣、排斥异姓诸侯显然与分封制的内容不符,因为当时受封的诸侯不仅有同姓的王族,还有异姓的功臣和先代的贵族。
3.安徽项氏祠规称:“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
其事殊,其理一也。
”上述祠规主要说明()A.祠堂文化大为盛行B.家规对宗族发展至关重要C.宗法制影响深远D.家规与国典形似神异答案 B解析“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这体现了材料的中心是强调家规,故选B项;仅凭一个例子不能说明祠堂文化大为盛行,排除A项;C、D两项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排除。
4.《洪范》说:“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
”这里所说的“诸侯”() ①臣服于商王朝②相对于材料中的武王是小宗③可以拥有军队,可以自己任命官员④普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④答案 A解析由“武王既胜殷,邦诸侯”可判断是西周时期,所以①错误;②③④符合西周时期诸侯的情况,故选A项。
5.观察图片,能从图片中得出的信息有()①皇权至高无上②丞相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③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④太尉掌管军事A.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 C解析秦朝设太尉掌管军事,但是只是虚职,军权实际掌握在皇帝手中。
单元综合检测(一)(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分封制又叫“分土封侯制”,是古代中国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
由此可判断()A.分封制产生于东周B.古代历朝都实行分封制C.分封的核心是土地D.封侯有义务保护周天子解析:本题注意关键信息“分土封侯制”。
它突出了土地的重要性,故C与题意相符。
A、B本身说法错误;D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答案:C2•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每个诸侯的疆域内,必有宗庙,它成为地区上神圣之殿宇,其始祖被全疆域人众供奉,保持着一种准亲属的关系。
”能够维系这种“关系”的是()A -君主制 B.宗法制C •中央集权制 D.郡县制解析:由“宗庙” “始祖”“准亲属”等信息可知,题干强调的是血缘关系,故选B。
答案:B3.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 “认祖归宗” “寻根问祖” “叶落归根”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A.夏王位世袭制B.周分封制C.周宗法制D.唐科举制解析:从“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 “叶落归根”这些词可理解到,它们都与“祖”有关系,即血缘关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古代中国的一项政治制度是西周的宗法制,故C正确;A是政治制度;B 是地方行政制度;D是选官制度。
答案:C4.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其根本目的是()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打破旧有附属国的界限B.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解析:分封制的根本目的就是:“封邦建国,以蕃屏周”。
答案:D5.“秦延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
……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C.有效解决了皇权相权的矛盾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解析:从“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故可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正确;分封制是地方制度,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错误;秦朝设立三公九卿与皇帝集议制度,增加了丞相的权力,不能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C错误;材料认为君臣集议不是强化君主独裁的措施,故D错误。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 制度单 元测试题(有 答案)1 / 10绝密★启用前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中国古语有“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等说法,这些说法本质上反映了A.忠孝观念是统治者治国之本B.儒家思想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C.齐家治国是孝子的最高追求D.家国同构是古代社会显著特征 2.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以后中国古代之封建贵族已全崩溃,于是四民社会遂正式成立。
”这里所说“四民社会”其社会制度应该是 A .分封制 B .共和制 C .宗法制 D .封建制 3.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唐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
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有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 .对科举制的看法基本上是正确的B .科举制不可能令人神经麻木,因而观点有误C .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 .帖子的主要问题是八股取士的时间有错误 4是A .丞相B .太尉C .司隶校尉D .枢密院 5.“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
……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
”这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思想是( )A .分权与制衡B .天人合一C .皇权至上D .大一统 6.学者黄中业指出,“分封”一词源于《左传》,指的是周初“封建亲戚,以屏宗周”。
分封一词的“分”字,是说受封的诸侯国是由西周中央王朝分出去的……。
“封建”一词的“建”,是说由周王室派出的受封者所建立的是国家。
这说明西周分封制 A .否认诸侯国对周王的隶属关系 B .使诸侯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 C .肯定诸侯国是周王室的臣属地 D .主张建立若干独立的诸侯国家 7.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 .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 8.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A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 .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 .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 .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9.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50分)
1.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①枢密院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2.近十多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
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A.记载了某一家族的兴衰荣辱
B.能弥补正史缺载方志粗疏的缺陷
C.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
D.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
3.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
4.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
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立转运使和通判
D.元朝设立中书省
5.《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句话指的是
A.推行分封制
B.设立郡县制
C.废除郡县制
D.废除行省制
7.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反映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8.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A.内阁
B.军机处
C.三司
D.枢密院
9.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三司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商鞅一人多姓。
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
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11.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12.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
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13.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14.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将耿、魏两地分封给异姓大夫赵氏、毕氏,使赵魏两国得以建立。
这种现象反映了①旧有的统治秩序被打乱②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③宗法分封
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④晋国国君已取代周王室成为天下共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16.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是指: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17.秦朝郡县制适应了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是由于:
A.郡县的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的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C.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18. 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
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邪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C.齐郡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烟台是齐郡郡守的封地
19.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
A.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B.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C.四维(礼又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D.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20.《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推恩令
C.夺取诸侯的爵位
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
二、非选择题(共2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政府的组织
材料三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四辽宁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时,意外发现了一份很多学者都未见过的“廷寄”。
“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的密信,系用牛皮纸封制,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书写在信封两侧:“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
”
请回答:
体现的制度或机构制度或机构的主要特点历史影响
材料一
材料二中央:皇帝制;三公
九卿
王权至上,王位世袭;职责明确,互相
牵制
确立了中央集权
制度
地方:
材料三
材料四
(3)根据表格要求和所填内容,为表格设计一个标题。
(要求:标题尽可能简约、准确,反映中心问题)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如下图)
——《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
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三省中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作者对此有何看法?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参考答案
DBABC BCADD ADCBA DDDAB
26. 【解析】本题以图形、表格的形式考查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题要求根据栏目的要求进行填充,要结合教材知识进行概括,注意语言的简练。
第(2)题结合四则材料及第(1)题填充的结果,可归纳其发展趋势。
第(3)题设问灵活开放,要注意所设计标题要简约、准确并突出中心问题。
答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