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毕业论文题目
- 格式:doc
- 大小:170.00 KB
- 文档页数:4
应用化学毕业论文课题
题目:利用油脂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
摘要:本文旨在利用油脂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通过实验室研究,优化生物柴油的产率和质量。本文提供了油脂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明确了反应条件和操作步骤,探讨了影响催化反应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油脂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具有较高的产率和较好的质量,且具有经济、环保、可持续等优势,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油脂催化剂、生物柴油、产率、质量、环保
一、绪论
随着全球性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对化石燃料发展的限制和对新能源发展的推动,生物柴油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可持续的能源,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生物柴油是采用从生物质中提取的油脂为原料,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与醇类进行催化反应,制备出的一种可替代石油柴油、环保、绿色能源。油脂催化剂是生物柴油制备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高效催化、易于操作、能耗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柴油制备中。
本文旨在探讨利用油脂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和工艺,主要内容有:油脂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反应条件、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生物柴油的产率和质量等。
二、实验部分
1. 食用油脂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将食用油脂与氢氧化钾、乙醇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反应物。在适当的温度下反应,使油脂与氢氧化钾发生水解,生成钾油酸盐作为催化剂,同时生成甘油作为副产物。反应完成后,用酸性水洗涤产物,使钾离子和剩余的氢氧化物完全被去除,得到纯净的油脂催化剂。
2. 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
将食用油、甲醇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催化剂,将反应体系加热至适当温度,反应一定时间后,倒出产物。再用蒸馏或其他方法进行提取、纯化、干燥处理,得到生物柴油。
沈阳化工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新型葡萄糖型离子液体合成及性能研究院系:应用化学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应用化学专业应化0902班学生:
内容摘要
离子液体(room-temperature ionic liquids,简写为RTILs)是在室温或近于室温下呈液态的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又称室温熔融盐。在这种液体中只存在阴、阳离子,没有中性分子。我们通常所知的离子化合物在室温下一般都是固体,强大的离子键使阴、阳离子在晶格上只能作振动,不能转动或平动,阴阳离子之间的作用(即离子键)较强,一般具有较高的熔、沸点和硬度如:NaCl,阴阳离子半径相似,在晶体中做最有效的紧密堆积,每个离子只能在晶格点阵中做振动或有限的摆动,熔点为801℃,由此看来离子化合物通常只能在高温下成为液态。然而,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液态离子化合物可在室温下形成,即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离子液体(或者室温熔融盐)。离子液体以其良好的导电性、宽的电化学窗口、可忽略的蒸汽压和特殊的溶解性等优点成为传统有机溶剂的理想替代品,被称为“绿色溶剂”。开展离子液体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符合绿色化学发展的需要,也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传统的离子液体,阳离子原料大多为工业化学产物,例如咪唑、吡啶。此类阳离子的合成原料具有一定的毒性和污染性,与“绿色溶剂”、“绿色化学”等理念冲突。而传统阴离子大多为含氟阴离子,是离子液体合成成本较高,不宜大量合成。为了寻找新的无毒无污染原料,并降低合成成本,本文设计一种新型离子液体。
而本文制备的目标离子液体是以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一种可以从虾壳蟹壳中直接提取的化合物,英文D-Glucosamine Hydrochloride,缩写GAH)为原料。通过其与硝酸银在合适的溶剂中进行离子交换,生成氯化银沉淀(副产物)析出,合成新型的葡萄糖型离子液体―氨基葡萄糖硝酸盐。同时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方法对其结构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学院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毕业
二〇一五毕业年三月毕业二十日
化学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
二、论文参考题目
卫生职业学校化学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中学化学综合实验设计研究
基于Web的化学综合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中日现行高中化学教科书比较研究
新时期化学课程观的发展
聚氨酯海绵基体低磷化学镀镍工艺及机理研究
关于初、高中化学教科书内容衔接的研究
在化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
促进高中生“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素养”发展的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与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学的衔接
酸性化学镀锡工艺及应用研究
基于信息技术的化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应用研究
初中化学“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的勘查与教学策略研究
化学教学中教师角色转换研究
CPUP模型在高中化学优质课评价中的应用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功能因子”分析
农村初三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调查与研究
化学镀镍废液回收处理、再生技术研究
利用化学史进行化学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基本观念培养的实践研究
中学化学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问题驱动下的时事性化学知识的探究与学习
原始化学问题的初步研究
新版高中化学教材化学史内容要素分析
Ni-P合金化学镀溶液的稳定性研究
化学问题解决中的顺应的研究与实践
培养中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实践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研究
建国后中学化学课程中化学实验内容的演变研究
应用化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应用化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通过研究化学原理与技术在实际应用
中的运用,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支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
的进步,应用化学的研究领域变得越来越广泛,涉及到诸多领域,如
材料科学、环境保护、医药领域等。因此,本文拟研究应用化学在xxx 领域的应用,旨在深入探究其在该领域中的应用效果和潜在问题,从
而为今后的应用化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文旨在研究应用化学在xxx领域的应用效果,并探索其中存在的
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具体研究目标和内容包括:
1. 充分调研xxx领域的应用化学研究现状,了解已有的理论基础和
实践经验;
2. 利用应用化学原理和技术,开展xxx领域的实验研究,测试和验
证应用结果;
3. 分析实验数据,评估应用效果,并探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4. 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以优化应用化学在xxx领域中的应用效果。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为了达到上述研究目标,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与技术:
1. 文献调研与综述: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全面了解xxx领域应用化学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2. 实验设计与操作:根据实际问题建立适当的实验模型,设计合理的实验流程和操作步骤,运用应用化学的原理和技术进行实验。
3. 数据分析与评估: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比较和评估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应用效果,探索实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
4. 问题解决与改进措施: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综合运用应用化学和相关领域的知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改进措施,以优化应用效果。
论文题目:二氯甲烷-甲醇-丙酮-水体系
的萃取剂筛选研究
作者: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X年 X月 X 日
目录
摘要---------------------------------------------------------------------------------------------------------------2第一章概述---------------------------------------------------------------------------------------------------3 1.1二氯甲烷的性质及用途---------------------------------------------------------------------------------3 1.1.1二氯甲烷的性质----------------------------------------------------------------------------------------3 1.1.2二氯甲烷的用途----------------------------------------------------------------------------------------4 1.2二氯甲烷的制备方法------------------------------------------------------------------------------------4 1.2.1天然气氯化法- ----------------------------------------------------------------------------------------4 1.2.2氯甲烷氯化法-------------------------------------------------------------------------------------------5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5 1.3.1一步法----------------------------------------------------------------------------------------------------5 1.3.2两步法----------------------------------------------------------------------------------------------------6 1.3.3多步法----------------------------------------------------------------------------------------------------7 第二章萃取溶剂的筛选------------------------------------------------------------------------------------8 2.1萃取剂的筛选原则-------------------------------------------------------------------------------------8 2.1.1定量估算--------------------------------------------------------------------------------------------8 2.1.2定性选择--------------------------------------------------------------------------------------------8 2.1.2.1极性判断---------------------------------------------------------------------------------------8 2.1.2.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8 第三章萃取剂的筛选实验-------------------------------------------------------------------------------12 3.1实验原料与仪器--------------------------------------------------------------------------------------12 3.2 装置可靠性验证-------------------------------------------------------------------------------------13 3.3实验步骤------------------------------------------------------------------------------------------------13第四章数据处理--------------------------------------------------------------------------------------------14 4.1数据处理------------------------------------------------------------------------------------------------14结论-------------------------------------------------------------------------------------------------------------17 参考文献-------------------------------------------------------------------------------------------------------18 致谢-------------------------------------------------------------------------------------------------------------19
应用化学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程能林编著.溶剂手册[4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11.
[2] 毛润琦, 文咏祥. 我国甲烷氯化物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 现代化工, 2019, 25(10): 62-65.
[3] 李伟,李晓燕,杨健. 二氯甲烷的生产及消费[J]. 河北化工, 1997,4:36-37.
[4] 孟祥凤. 国内外甲烷氯化物工业状况及其差距[J]. 中国氯碱, 2019,(1):4-9.
[5] 柯凌进, 黄燕等. 从三元混合溶剂中回收二氯甲烷的试验[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9, 33(8): 372-373.
[6] 刘玉平, 辛永民. 分子筛吸附除水在二氯甲烷回收中的应用[J]. 医药工程设计, 2019, 22(6): 12-15.
[7] 王利学, 付海龙. 4A型分子筛在二氯甲烷回收生产中的应用[J]. 黑龙江医药, 2019, 14(3): 190-191.
[8] 刘建峰, 张彦玲, 齐永斌. 固碱吸附除水在二氯甲烷回收中的应用[J]. 医药工程设计, 2019, 37(4): 59-61.
[9] 田庆来, 谢全安等. 丙酮、四氢峡喃、三乙胺和水混合物分离的研究[J]. 现代化工, 2019, 22: 117-119.
[10] Timofeev,V.S. Regeneration of methylene chloride and methanol formed during antibiotic production[J]. Khim.-Farm.Zh., 1983, 17(11): 1343-1348.
理工大学
本科毕业生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CTAB/正丙醇/环己烷/水微乳液体系参数的测定以及相行为的研究
学院名称:
专业:应用化学
班级:
:
学号:
指导老师:
填表时间:年月号
摘要:采用稀释法计算了CTAB/正丙醇/环己烷/水的微乳体系的结构参数和醇由连续相转移到界面层的自由能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随ω的增大,水核半径Rw、界面层厚L度,以及表面活性剂和醇在微乳粒子表面的平均聚集数n增加,而醇转移自由能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GθC→i、分散相所占总界面面积Ad 和颗粒总数Nd减小,测定CTAB/正丙醇/环己烷/水三相微乳液体系的“鱼状”相图和单相微乳液体系拟三元相图从“鱼状”相图的位置考察CTAB形成单相微乳液的效能。用电导法确定单相微乳液体系的结构(W/O、B.C.、和o/w)。考察微乳液结构和温度对微乳液电导率的影响。
关键词:微乳液;结构参数;稀释法;CTAB;相行为的研究
文献概述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掌握国外文献查阅的一般方法
2.学习有关文献综述及实验工作报告的写作方法
3.初步了解微乳液的结构与性质及研究方法
4.了解并掌握微乳液的结构参数的测定
二,文献综述(国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1.1微乳液的类型、结构和性质
微乳液是由水(或盐水),油,表面活性剂和主表面活性剂等组成,在适当比例下,自发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稳定体
系[1],由于它有很强的增容能力和超低界面力的特性,由舒尔
曼(Schulman)在1943年首先制得,并在1959年正式命名为“微乳液”。微乳液可分为单项微乳液和多相微乳液。前者是一个均匀的相体系,它们有三种结构之分,O/W型微乳液型,双连续型微乳液和W/O型微乳液。后者指微乳液存在二相平衡或者三相平衡中。在某些条件下,将发生winsorI型 ,winsor Ⅲ型,winsorrⅡ型,及下相微乳液(O/W型),中相微乳液(双连续性),上相微乳液(W/O型)的变化。单相微乳液,微乳液体系经常用三元相图或三元相图表表示。影响单相微乳液的因素:Bansol碳原子数目相关性,电介质对单相微乳液影响,温度对单相微乳液的影响。单相微乳液组成,除油和水以外,对于单烃链尾巴的离子表面活性剂,还需要加上中碳链长的助表面活性剂(醇,胺,有机酸等),对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双烃尾巴的表面活性剂,往往不需要助表面活性剂。多相微乳液,winsor分类:在水(或盐水)—油—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体系中可能存在许多平衡。winsor将下相微乳液和剩余水,上相微乳液和剩余油,中相微乳液和剩余水,剩余油等三类平衡体系,分别称做winsorⅠ型,winsorⅢ型和winsorⅡ型。 Lindman等人用NMR方法测定了WinsorⅠ,Ⅲ和Ⅱ型中各个组成(油,水,表面活性剂,醇等)的自扩散系数,证明中间微乳液具有双连续结构[2]。
应用化学毕业论文选题
【篇一:化学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学院学院
专业
学生
学号年级级
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表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日
化学毕业论文题目
本团队专业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仿真编程、数据统计、图表绘制以及相关理论分析等。
化学毕业论文题目:
稀土掺杂类普鲁士蓝化学修饰电极在ce-ecl分析技术中的应用研究中学化学知识结构化策略的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记忆策略的探索与应用
gamma;-tial无铬化学处理及其高温氧化行为
代谢网络的化学信息学分析及在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药物靶点筛选中的应用 beta;-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化学发光性质研究及分析应用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课外延伸现状及策略研究
增强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分析应用研究
鲁米诺-ag〔Ⅲ〕化学发光新体系和毛细管电泳在卫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初中化学概念学习分化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高中化学新手型教师与经验型教师pck比较的个案研究
化学师范生实验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初中生化学符号学习的调查及评测研究
水红花子治疗肝脏肿瘤化学物质组学及作用机理研究
基于化学学科能力的mce与ncho研究
活性氧的化学发光研究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中学生化学课程内容学习取向的调查研究
中国东部假设干入海河流水化学特征与入海通量研究
《化学与生活》教科书的价值取向与教学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
基于工作单的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评价研究
基于学习理论分析英国《高级化学》教材设计特点
构建化学概念图的高三化学复习策略的实践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化学模糊观念的探查与成因分析
应用化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应用化学方法研究其中一种新型功能材料的合成和性
质表征,为该材料在能源存储和传输方面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对该
材料的制备过程进行改进,成功合成了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材料,并通
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其进行了性能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化学稳定性和储能性能,可作为新型
电极材料用于超级电容器等能源存储装置中。
关键词:应用化学;功能材料;合成;性能表征;能源存储
1.引言
能源存储和转换技术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开发新型功能材料
用于能量存储和转化,已成为应用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研究通过
应用化学方法合成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并对其进行性能表征,为其在能源
存储和传输方面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2.实验方法
2.1材料合成
根据已有文献报道的方法进行了其中一种新型功能材料的合成,并对
其制备过程进行了改进。合成过程中,采用溶剂热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
和添加剂的使用,获得了具有良好结晶性和纯度的材料。
2.2性能表征
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合成的材料进行了表征。XRD分析结果显示,该材料具
有良好的晶体结构和结晶度。SEM和TEM结果表明,该材料呈现出均匀的形貌和纳米级的颗粒尺寸。
3.结果与讨论
3.1XRD分析
XRD分析结果显示,合成的材料具有标准的晶体结构,其衍射峰与已知标准晶相吻合。同时,峰形尖锐且无杂散峰,表明样品的结晶度较高。
3.2SEM和TEM观察
SEM和TEM观察结果显示,合成的材料具有较为均匀的形貌和纳米级的颗粒尺寸。颗粒形态规整,没有明显的聚集现象。这些特点为该材料在能源存储和传输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毕业论文氧化钙/氧化锌催化剂的制备
学生姓名:学号:
系部:化学与化工系
专业:应用化学
指导教师:
二〇一二年六月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设计(论文)题目系:氧化钙/氧化锌催化剂的制备
系部:化学与化工系专业:应用化学学号:
学生:指导教师(含职称):专业负责人:
设计(论文)的主要任务及目标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支柱,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也飞速增加。,按照目前的开采量计算,全世界石油储量只能开采40年,天然气为65年,煤炭为165年。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寻求可再生能源倍受世界各国关注。生物质能源作为可再生能源,是目前世界能源消耗总量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生物质能源最重要的可再生液体燃料之一,生物柴油具有能量密度高、润滑性能好、储运安全、抗爆性好、燃烧充分等优良使用性能,还具有可再生性、环境友好性及良好的替代性等优点,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大宗生物基液体燃料,合理开发利用生物柴油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护环境都将产生深远意义。
主要任务:通过过量浸渍法,即用醋酸钙溶液来浸渍氧化锌,制备新型固体碱催化剂
控制条件:主要考虑浸渍浓度、焙烧时间、焙烧温度这些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将制备好的催化剂用于制备生物柴油。通过生物柴油的折射率来判断最佳催化剂。
目标:制备出最好的催化剂及最好的生物柴油。
1.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1)绪论: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本研究的内容以及要达到的目标;最后落脚于自己的工作。
应用化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欣赏(共8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化学化工类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随着化学化工新知识的不断扩展与涌现,社会对工科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的要求不断升高,要求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和技能。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对人才的输出提出了更加复合型化的发展战略要求。因此,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大学必须适应新形式,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地为社会输送最高规格的建设人才。
由于应用化学专业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领域十分庞杂,特别是工科应用化学专业具有更强的适用性,使得化工类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呈现出复杂性、广泛性、综合性和特殊性的特点。淮南师范学院作为一个地方院校,有义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众多优秀的应用型高级建设人才。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我们在应用化学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中进行了初步探索,得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启示。
一、科学定位培养模式
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化学专业合格人才输出的重要前提。培养应用化学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化学类工科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是学生储备渊博的专业知识、掌握多项能力和技能、具备良好专业素质和意志品质,以及学生成为高级复合型人才的实现的途径,为学生提供综合交叉应用知识、能动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觉关心科研并赋予实践,关注学科前沿与学科交叉,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营造开放式教学环境,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互助合作精神,对学生进行多重引导,让其自主探索和进行创新思考,大力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经过4年本科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综合素质以及扎实的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应用化学毕业论文
我是一位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利用化学控制水体中微小藻类的生长》。
水体中的微小藻类是水体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仅能提供氧气,还能吸收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生态平衡。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微小藻类的过度生长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的发生,对水体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论文旨在探究一种利用化学方法控制水体中微小藻类生长的途径。首先,通过对不同浓度的化学药剂对微小藻类生长的抑制效果进行实验,筛选出最佳的抑制剂浓度。接着,对不同种类的化学药剂进行比较实验,分析不同药剂对微小藻类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某一种具有抑制微小藻类生长效果的化学药剂在最佳浓度下能有效抑制微小藻类的生长,降低水体中的微小藻类浓度。此外,不同种类的化学药剂在抑制微小藻类生长方面存在差异,其中某些化学药剂比其他药剂效果更好。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断出利用化学方法能够有效控制水体中微小藻类的生长。然而,由于每种水体环境的不同,化学控制方法的适用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应用化学方法控制水体中微小藻类生长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化学药剂和浓度。
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对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为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本论文的研究也为应用化学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即利用化学控制微小生物的生长。
通过本次毕业论文的研究,我不仅对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对应用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有了更广泛的认识。在今后的研究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为实现水清土绿的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嘉应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016届)
题目: 维生素C的稳定性研究
*名:***
学号:*********
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
指导教师:**
申请学位:工学学士
嘉应学院教务处
维生素C的稳定性研究
摘要:维生素C(Vitamin C)又叫L-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A),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广泛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运用于饮料,乳制品,快餐食品,肉制品。常态下不稳定,受光照容易被氧化,也非常容易受温度,pH值,以及氧化剂的影响。这几种因素也常常存在于日常的含抗坏血酸的制品中。
本实验运用紫外光吸收光谱仪(UV absorbance spectrometry),利用抗坏血酸在265nm处有最大吸收峰,测量不同条件下维生素C标准溶液(10mg/ml),包括光照条件,温度条件,pH,氧化剂,抗氧化剂,糖类,模拟出日常食品制品中维生素C的变化,通过其吸光度残留率,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
结果:1.在持续日光照射10小时下,抗坏血酸标准溶液的的残留率仅为14.1%,说明光照会破坏维生素C。
2.在不同恒温水浴25°C,40°C,60°C,80°C,100°C中放置180min,吸光度残留率随之温度的升高与时间的增加而下降。
3.抗坏血酸标准溶液在不同的pH下,10小时内的残留率变化:环境越偏向碱性,维生素C残留率也随之下降,强碱环境中维生素C被迅速破坏。
4.抗坏血酸标准溶液在加入不同浓度氧化剂(H2O2)下,30min后的残留率变化(扣除氧化剂本身的吸光度):氧化剂浓度越高,维生素C残留率越低,说明氧化剂会破坏维生素C。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纳米钼酸盐的制备及应用
系(部):材料与化学工程专业:应用化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对文中所引用他人的成果,均已进行了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论文中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已申请学位或其他用途使用过的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如有不实之处,由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池州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允许论文被学校图书馆收藏并被查阅。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以非赢利的方式使用,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进行汇编。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纳米钼酸盐的制备及应用
摘要
纳米微粒因为具有其特殊的结构,从而使得它们在光、电、磁、敏感各个领域具有一般的材料不具备的特性,所以纳米材料有着很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陶瓷、微电子、光电磁、化工、生物医学和军事等领域的应用。在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金属钼酸盐在工业催化剂、发光材料、光催化材料、缓蚀材料以及颜填料等方面有着一定性能的应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于纳米钼酸盐的合成制备方法主要有水热法和模版法以及其他方法,本文采用水热法来制备水合钼酸镍或水合钼酸钴纳米材料。通过控制不同的反应条件对纳米材料的形貌和尺寸进行研究,并对产物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紫外和荧光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和表征,并探讨了影响产物形貌的主要因素。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三芳胺类空穴传输材料研究新进展
学院: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日期: 年月日
三芳胺类空穴传输材料研究新进展
摘要:随着有机光导体日益广泛地受到应用,有机光电材料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电荷传输材料是有机光导体中影响性能的关键因素,对它的研究是目前有机光导体行业中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广泛应用于有机光电器件的三芳胺类空穴传输材料的研究新进展,分析了这类材料研究工作的发展趋势。探讨了该类材料的分子设计思想,并对其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作了概述,结果表明三芳胺化合物具有优异的空穴传输性能。
关键词:三芳胺;空穴传输材料;分子设计
目录
1引言 (1)
2 三芳胺类空穴传输材料的分类 (2)
2.1 低分子三芳胺衍生物 (2)
2.2 复合型三芳胺衍生物 (4)
3 三芳胺类空穴传输材料的分子设计 (5)
3.1 提高空穴迁移率 (6)
3.2 改善热稳定性 (7)
4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1 引言
光导体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功能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静电复印、全息照相、计算机终端仪器的激光打印、轻印刷制版等。自1938年美国人Calson等发明了利用感光导电现象的复写方式-电子照相以来,用于光导体的材料开发非常活跃。有机光导体(OPC)与无机光导体相比,不但无毒,易制作,而且具有电位高,承受能力低的暗衰特性及价格低廉等优点,已在各类复印机、激光打印机上获得了广泛应用,且对它的实用化研究工作非常活跃,受到世人的瞩目。
电荷传输材料是有机光导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位于光导体的表面,使用时与纸张直接接触,而且要经历频繁的充放电,因此电荷传输材料的性能好坏直接决定了有机光导体的使用寿命。
应用化学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申请学士学位)
论文题目3,4-二氢嘧啶-2-酮衍生物的合成作者姓名赵先中
专业名称应用化学
指导教师李永红
2013年5月29日
滁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滁州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设计(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1 前言 (3)
1.13,4-二氢嘧啶-2-酮衍生物研究综述 (3)
1.1.1 催化剂方面的研究 (4)
1.1.2 合成方法方面的研究 (5)
1.1.3 Biginelli反应的应用 (6)
1.2反应机理 (7)
1.3实验内容介绍 (4)
2 实验部分 (4)
2.1实验仪器与试剂 (4)
2.1.1 实验仪器 (10)
2.1.2 实验试剂 (11)
2.2实验方案与操作步骤 (12)
2.2.1实验方案 (12)
2.2.2实验探索 (5)
2.2.3操作步骤 (13)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
3.1合成条件对产率的影响 (6)
3.1.1 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 (6)
3.1.2 微波功率对产率的影响 (6)
3.1.3 反应物配比对产率的影响 (7)
3.1.4 催化剂用量对产率的影响 (7)
3.1.5 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8)
3.2优化合成条件下的平行实验 (8)
3.3常规加热法合成目标产物 (9)
3.4产物的表征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