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陈涉世家》教案鲁教版五四制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7
《陈涉世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主要内容介绍了陈涉起义的背景、过程以及其后的发展。
具体包括:陈涉、吴广起义的原因,陈胜、吴广的首义精神,陈涉建国的过程及其革命精神,以及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陈涉世家》,使学生了解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史学研究素养。
3. 通过学习陈涉的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陈涉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陈涉起义的背景和历史意义的理解,陈涉事迹的深入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陈涉起义的相关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陈涉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3. 课堂讲解:讲解陈涉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分析陈涉的事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陈涉起义的精神内涵。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陈涉起义的理解和感悟。
5. 练习巩固: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陈涉起义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陈涉世家背景:秦朝暴政、民不聊生过程:陈涉、吴广起义——各地响应——陈涉建国意义:揭示封建统治的腐朽本质;激发爱国情怀;树立反抗精神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概括陈涉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答案:陈涉起义的背景是秦朝暴政、民不聊生。
过程包括陈涉、吴广起义,各地响应,陈涉建国。
历史意义在于揭示封建统治的腐朽本质,激发爱国情怀,树立反抗精神。
2. 请谈谈你对陈涉起义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陈涉起义是人民群众对封建统治的强烈反抗,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陈涉的事迹激励我们要勇敢反抗压迫,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陈涉世家》精品教案2. 教学目标:了解《陈涉世家》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分析陈涉的形象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教学重点:陈涉的形象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4. 教学难点:分析陈涉的形象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5. 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陈涉世家》的作者司马迁以及《史记》的特点。
提问:“陈涉世家”为何被选为《史记》中的重要篇章?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查阅生字词。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解答疑问。
3. 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陈涉的形象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思考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陈涉的形象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学生记录课堂小结。
三、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陈涉的形象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是否有了深入的理解,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掌握了陈涉的形象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六、教学内容分析1. 课文内容:《陈涉世家》讲述了陈涉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 课文分析:通过分析陈涉的形象特点,了解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拓展等教学方法。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八、教学评价设计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陈涉形象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的理解程度。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精选12篇)【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详细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这段历史事件。
2、掌握本文一词多义等文言文词语,学会梳理文言文知识。
3、多方面感知陈胜这一历史人物形象。
4、初步了解有关《史记》的简要文学常识。
【教学重点】课文一词多义等的知识梳理和对陈胜这个人物形象的客观认识。
【教学课时】拟三课时。
【教学过程】一、总体设想古文教学一般注重诵读,本文边幅较长,知识点也多,如果一味全篇诵读下去也很枯燥,不如分段一边诵读正音,一边进行知识点的教授来得简洁。
因此,本文分三段,分段落进行教学,最后完成对陈胜这一历史人物形象的`评价。
二、分析课文1、第一段:⑴诵读正音:夏()辍()怅()鸿鹄()⑵问题分析:文段很短,只描写了陈胜寥寥两句话,有何作用?明确:点出陈胜少有大志,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
⑶知识梳理:①实词解释:之怅为②翻译句子:苟富贵,无相望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③一词多义:之2、第二段:⑴正音解释:闾谪戍屯度数为唱王间帛罾祠篝⑵问题分析:①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②起义前他们做了哪些准备?明确:直接原因其实就是起义的导火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准备:a、诈自称扶苏之兵以号召民心。
b、装神弄鬼以加强造势。
⑶知识梳理:一词多义:或王次书为以词类活用:苦目古今异义:当行往往篝火有种通假字:指──旨以──已唱──倡⑶句子翻译:①天下苦秦久矣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3、第三段:本段加强诵读后在讲解分析,因为有些字比较难读。
⑴正音解释:籍毋乘会计长吏⑵知识梳理:一词多义:故数等通假字:被──披4、概括文章文段大意和总结人物形象。
⑴文段大意:少时佣耕显大志,失期当斩谋大计。
巧施苦肉称为王,乱世时常造英雄。
⑵陈涉的人物形象总结:少有大志,有洞察力,多谋略,有胆有识,敢于反抗的奇异领导者形象。
5、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课文第二段。
《陈涉世家》教案
《陈涉世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能够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习陈胜、吴广在困境中求变革、敢于斗争、敢
于胜利的精神。
3.通过对文章创作背景的了解,认识作者对反抗暴秦的历史先驱的景仰之
情。
二、教学内容
1.掌握生字词:通假字、多音字、形近字等。
2.理解文章内容,了解起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和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陈胜、吴广的精神。
2.难点: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和态度,结合历史背景领会文章的深
层含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朗读法:通过朗读,熟悉课文内容,培养语感。
2.讲解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和文章内容。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领悟文章深层含义。
五、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2.学习生字词:通过朗读、讲解等方式学习生字词。
3.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陈胜、吴广的精神。
4.课堂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领悟文章深层含义。
5.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小组讨论
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情况。
《陈涉世家》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了解陈涉世家的作者司马迁以及其历史背景。
2. 掌握《陈涉世家》的主要内容,理解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1. 《陈涉世家》的作者司马迁及其历史地位。
2. 陈涉起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3. 陈涉起义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起义背景及历史意义。
2. 阅读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陈涉起义的理解和感悟。
2.2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陈涉世家》,回答相关问题。
3. 讲解分析:讲解陈涉起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
5. 分享感悟:邀请学生分享对陈涉起义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作业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环节的积极性。
2. 阅读理解:检查学生对《陈涉世家》内容的掌握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
3.2 作业布置2. 选择其他《史记》中的一个篇目进行阅读,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史记》其他相关篇目,如《项羽本纪》、《吕不韦列传》等,以加深对史记的了解。
2. 组织学生观看关于陈涉起义的历史纪录片或电影,增强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6.2 教学延伸1. 讨论陈涉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它对后世革命运动的启示。
2. 引导学生思考陈涉起义失败的原因,以及如何在当今社会中吸取教训,为实现理想和目标而努力。
七章:教学活动与互动7.1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陈涉起义的场景,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体验。
2. 开展陈涉世家知识问答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解答学生对陈涉世家相关问题的疑惑。
《陈涉世家》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陈涉世家的背景和历史背景。
2. 理解陈涉世家的情节及其中的主要角色。
3. 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的意义,能运用到相关的句子中。
二、教学重点:1. 了解陈涉世家的背景和历史背景。
2. 理解陈涉世家的情节及其中的主要角色。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介绍陈涉世家的背景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节讲解:教师结合教材,讲解并解读陈涉世家的情节。
将重点放在主要角色的行为和言语上,引导学生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3. 学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对陈涉世家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角色之间的关系、故事的起承转合和主题。
4. 语言点讲解:教师讲解关键词汇和短语,并给出相关例句,让学生理解并能运用到相关的句子中。
5. 教学辅助:教师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课外阅读推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陈涉世家的历史背景,拓展自己的知识广度。
6.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要点和难点,确保学生掌握教学重点。
四、教学延伸: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创作活动,如写一篇关于陈涉世家的文章、制作一个小报或漫画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作业: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如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写一篇关于陈涉世家的读后感、收集相关资料等,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教师对本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认真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同时,教师把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陈涉世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家族,与秦朝的兴起密切相关。
陈涉世家的剧情发生在秦朝灭亡之前的战国时期,是一部家族的兴亡史。
通过讲述陈涉世家的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变迁。
陈涉世家的背景和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春秋时期。
当时的中国分裂成许多小国,这些小国之间不断进行争斗和战争。
在这个动荡的时期,陈涉世家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族,经历了许多磨难和变故。
《陈涉世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陈涉世家》的作者、时代背景及历史地位。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3)分析陈涉的形象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陈涉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陈涉敢于反抗、勇于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 陈涉的形象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常识。
2. 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陈涉的历史地位和《陈涉世家》的作者司马迁。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掌握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陈涉的形象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点,如历史背景、文化常识等。
5. 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表达方式,写一篇关于陈涉的短文。
7.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深入阅读《陈涉世家》,了解陈涉起义的始末,思考陈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陈涉形象的分析能力和评价水平。
3. 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的能力。
4. 学生对陈涉精神的认同和传承情况。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陈涉的具体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形象特点。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课堂互动性。
4.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陈涉所处的历史背景。
第19课《陈涉世家》教案(鲁教版初二下)doc初中语文教学目的一、熟悉课文,疏通文意。
二、明白得课文的差不多内容。
三、培养学生自学适应和自学能力。
教学设想一、在熟悉课文的前提下,疏通文意。
二、充分利用课后练习,将其自然融入课堂教学中,减轻学生负担,落实〝训练重点〞。
三、在熟悉课文、疏通文意基础上,通过填空题,达到明白得差不多内容的目的。
四、用复述要紧内容的方法,强化对课文差不多内容的明白得。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一、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二、了解作者和«史记»。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和作者:陈涉世家司马迁1、简介司马迁和«史记»。
2、方法:引导学生看教材注解①。
教师适当补充。
二、初读课文。
1.正音2.试译课文二人小组,结合注解流通大意,并记下看不明白的语句,待全班讨论解决。
[讲明] 学生分小组疏通大意,教师多给一些时刻。
其间教师巡视,随时解答一些学生的疑难咨询题。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只是疏通大意,不需要逐字〝对号入座〞。
指导学生练习在书上做点笔记。
三、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三。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一、明白得课文差不多内容。
二、了解一些词古今的不同意义。
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温习课文。
教师出示卡片,或利用投影〔小黑板〕出示练习一第1题所列的语句,请学生读出句中停顿,并讲讲句意。
〔l〕发间左?戍渔阳900人〔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词中〔4〕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绚蕲以东[讲明]句中的停顿,参看«教师指导用书»。
第2题。
读下边三组句中A、B两句,注意读出语气〔略去句后的标点〕。
A假设为佣耕,何富贵也B.等死,死国可乎A 嗟乎,燕雀安知鸿韵之志哉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A.此教我先威众耳B.且壮土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讲明]从检查作业入手,目的是通过朗读,温习课文内容,也为下边将要进行疏通文意〔集体〕做预备。
听教师范读一遍课文。
《陈涉世家》八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陈涉起义的英雄气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生字词和重点句子的掌握;成语和典故的运用。
2.教学难点:对陈涉起义背景的理解;对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如陈涉起义的背景、原因等;简要介绍陈涉起义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出生字词和重点句子,查找词典或注释理解其含义;思考课文中所描述的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3.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针对课文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4.课堂讲解对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分析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介绍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让学生学会运用。
5.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文填空、翻译等练习;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6.课后作业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四、教学反思1.学生对陈涉起义的理解程度;2.学生对生字词和重点句子的掌握情况;3.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4.教学方法的改进与调整。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原因和经过,感受陈涉起义的英雄气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同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陈涉世家》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陈涉世家》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掌握《陈涉世家》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3.分析《陈涉世家》的主题和思想,并对其进行评价;4.提升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1.《陈涉世家》背景和历史意义的解读;2.对《陈涉世家》主要人物的分析与评价;3.《陈涉世家》主题和思想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陈涉世家》中的复杂历史背景;2.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陈涉世家》的主题和思想。
四、教学方式1.讲授式教学;2.小组讨论;3.翻转课堂。
五、教学内容第一节:《陈涉世家》的背景和历史意义1.1 探讨秦朝末年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民生状况;1.2 解读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的思想和行动;1.3 分析《陈涉世家》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二节:《陈涉世家》主要人物的分析与评价2.1 了解陈胜、吴广、项梁、刘邦等历史人物的身世和经历;2.2 分析其性格、行为和思想特点;2.3 评价其对于中国历史的贡献和局限性。
第三节:《陈涉世家》主题和思想的探讨3.1 探讨《陈涉世家》所反应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3.2 分析《陈涉世家》中的主题和文学特色;3.3 讨论《陈涉世家》对于后世文学与史学的影响。
六、课堂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陈涉世家》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掌握《陈涉世家》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教学内容:1.介绍秦朝末年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民生状况;2.讲述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的思想和行动;3.解读《陈涉世家》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课堂活动:1.讲授式教学;2.小组讨论。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陈涉世家》的主题和思想,并对其进行评价;2.提升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1.推动学生阅读《陈涉世家》;2.分析《陈涉世家》所反应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3.讨论《陈涉世家》对于后世文学与史学的影响。
课堂活动:1.翻转课堂;2.小组讨论。
七、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理解《陈涉世家》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2.学生是否掌握了《陈涉世家》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3.学生是否能够理解《陈涉世家》的主题和思想;4.学生是否能够进行文献阅读和历史研究。
2024年最新初中语文《陈涉世家》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陈涉世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概括和描述陈涉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能够分析并评价陈涉的形象和贡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陈涉世家》。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陈涉的英勇和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认识起义领袖的重要性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担当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陈涉世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陈涉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 陈涉的形象和贡献。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2. 分析陈涉的形象和领导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课文内容、图片、视频等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陈涉世家》。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陈涉起义的原因和过程。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教师分析陈涉的形象和贡献。
5.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历史资料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陈涉起义。
(2)学生分析陈涉的领导能力和历史意义。
6.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陈涉的英勇和智慧。
(2)学生分享对陈涉的敬佩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8.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陈涉世家》的理解和记忆。
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陈涉世家》学案鲁教版目标导学1、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培养文言语感。
2、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句。
3、探究陈胜、吴广起义的准备过程。
感知人物形象。
4、理解本文记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预习检查一、了解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见注释)2、《史记》简介:《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年表12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共 526, 500字。
在史学和文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
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勾画读不准的字词。
2、正音。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闾()左鸿鹄()当行()度已失期()以数谏()烹食()罾()祠()陈胜王()间令()忿恚()()鞭笞()谯()毋()宁()有种乎蕲()怅恨()以应()陈涉篝火()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流畅课文,同桌检查读文。
4、小组内读文,推荐一人准备参加读文展示。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
课堂演习一、检查读文。
1、齐读。
2、读文展示,生评价。
二、疏通课文,积累重点字词。
一)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勾画疑难。
二)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
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
三)、积累重点字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屯大泽乡() 2)会天大雨()3)或以为亡()4)举大计亦死()5)等死()6)扶苏以数谏故()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9)辍耕之垄上()10)怅恨久之()( ) 11)苟富贵()12)吴广素爱人()13)比至陈()14)闾左()15)若为佣耕()16)念鬼()17)陈胜王()18)罾( ) 19)忿恚尉( )20)藉第令毋斩( )()21)身披坚执锐( )()2、一词多义:1)会会天大雨(会:)皆来会计事(会:)2)道道不通(道:)伐无道(道:)3)等等死,死国可乎(等:)公等遇雨(等:)4)数扶苏以数谏故(数:)数言欲亡(数:)5)故扶苏以数谏故(故:)广故数言欲亡(故:)6)将上使外将兵(将:)项燕为楚将(将:)陈胜自立为将军(将军:)7)然吴广以为然(然:)然足下卜之鬼乎(然:)8)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得鱼腹中书(书,)9)所置人所罾鱼腹中(所:)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所:)10)令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令:)令辱之(令:)召令徒属(令,)陈守令皆不在(令:)11)之辍耕之垄上(之:)怅恨久之(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之,)二世杀之(之:)12)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次:)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次:)13)以扶苏以数谏故(以:)或以为死(以:)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以:)以激怒其众(以:)3、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9、陈涉世家教材分析:本课节选白《史记·陈涉世家》的前一部分。
陈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
《陈涉世家》是写陈涉的一篇传记,比较完整地叙述了陈涉起义的全部过程。
本课所选内容,叙述了陈涉、吴广领导大洋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的声势,表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涉、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文学常识,文章字词的含义,能准确把握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体会小说tj史传的异H,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犄点,进而掌握文章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文章,学习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陈涉、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教学重难点:掌握一些词的古今意义及文章句了的含义;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及起义后的主要情况;理解记事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学情分析: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学生认真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达到诵读要求。
2、可以通过上网查资料,或者查阅有关书籍,了解司马迁其人,以及本文的有关知识。
老师准备:录音机、朗读磁带、小黑板教法与学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导语: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这些农民起义为残酷的封建统治所迫,充分说明了官逼民反的道理。
每次农民起义都沉重地打击了黑暗的封建统治,有的甚至推翻了封建王朝,是推动历史前进,促使变革封建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发生存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这次农民起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X楚,给予秦朝的暴政以致命的打击,促使了秦速亡,使由秦始皇开始的而想万tH=统治中国的秦王朝只存在短暂的15年便被X邦的西汉政权所取代。
陈胜、吴广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存什么情况下发动起义的,起义的经过怎样,我们学习了司马迁写的《陈涉世家>就知道了。
2.解题。
学生阅读注释①,教师可作如T补充。
洪泽县新区中学九(上)语文讲学稿课题:陈涉世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初三语文组备课时间:8、30 上课时间:总课时数:教学目的1、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及起义后的主要情况2、理解记事详略得宜的剪裁方法。
3、体会小说与史传的异同。
教学重点:1、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写。
2、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3、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时间安排:四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16、陈涉世家(一)制作人:高卫国审核:初三语文备课组实施时间: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给加粗的斜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词语20分辍耕()谪戍()度已失期()以数谏故()置人所罾鱼腹()丛祠()笞广()车六七百乘()夜gōu火()楚国之社jì( ) 二、文学常识填空20分《陈涉世家》选自《》作者,时期(地位)。
作者创作的这部巨作是我国第一部史书,全书共130篇,包括(帝王传记)12篇,(记诸侯本系)30篇,(序列人臣事迹)70篇,年表10篇,书8篇。
鲁迅称它是“,”。
三、形近字辨析组词18分缀()掇()辍()戍()戊()戎()诛()侏()珠()四、多音字注音组词18分()()数()间()()()()将度()()五、请用\确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仅标一处)24分1、上使外将兵。
2、置人所罾鱼腹中。
3、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5、将军身被坚执锐。
6、广故数言欲亡。
第二课时备课时间:8、30 上课时间:总课时数:板书设计16、陈涉世家(二)制作人:审核:初三语文备课组实施时间: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给加粗的斜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词语谪戍()鸿鹄()怅恨()闾左()烹食()二、默写名句1、,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2、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3、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4、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5、今年四月,浙江一位老人捐献出的眼角膜让两位盲人重见光明。
《陈涉世家》教学目的一、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及起义后的主要情况二、理解记事详略得直的剪裁方法。
三、体会小说与史传的异同。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尤其是对陈涉语言的认识,理解它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其表达作用。
教学设想一、安排三课时二、采用整体入手的方法,每一“循环”都做到完整地阅读、朗读、讲述、分析。
三、重点地突出一些字、词、句,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义地讲解。
凡有注解的,不讲,由学生利用注解读懂课文。
用一个不同断句的例子扩大视野,积累知识。
四、介绍阅读与课文有关的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了解《史记》的一般情况。
二、读通课文,理解词语,明确层次。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结合检查预习中看阅读提示和注解自读课文的效果),教读。
提问:1.《史记》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时代的人?2.《史记》的“世家”部分是记什么人的?作者为什么把陈涉列入“世家”中?3.课文中记述陈涉起义的经过,同时又记了哪些有关的人物?这些人物中与陈涉关系最密切的是谁?要求:学生不看课本能简答,并能板演“吴广”、“葛婴”,字形笔画无误。
随后,引导看阅读提示和题目注解,既加深印象,又从注文“他用毕生精力著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一句引发求知要求,介绍《史记》。
讲述:关于《史记》汉朝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议做过太史令,死后.司马迁继任这个官职。
太史令是管天文、历法、国家典籍、编写史册的官。
司马迁46岁时,因李陵事件牵连(只宜简介,作最低限度的说明,不必多讲),下了大狱,受至惨重的刑罚。
后来,汉武帝因司马迁很有才能,赦了他,任命他为中书今(管皇帝的文书诏令人受刑后的司马迁,决心继续父亲的事业,编写史书。
最后,终于写成立起自传说中的黄帝直至当代为止约三千年左右的中国通史。
全书包括 12纪(记帝王事迹), 30世家(记诸侯世系), 70列传(记个人和少数民族事迹),8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等情况),10表(用表格形式编排史料)。
其中,列传的最后一篇为《太史公自序》,是自传。
《史记》开创了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记载历史这一“纪传体”的体裁。
(联系旧课: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是《左传》)讲述时,学生简要笔记;讲述后,学生(邻座)互对笔记。
指名复述笔记内容,师生共同订正。
朗读:指名(水平属于中等的学生)通读全文,读时如个别字、词有障碍,要及时帮助“过关”,以保持课堂良好气氛。
要求: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再次加深对课文的印象2读后,了解有什么疑难,及时解答,并由此导向课文后的习题,解决“比较·辨析”的第三题(口头)、第五题(书面)。
(可多看《教师教学用书》,此处不重复抄录)两题解决后,即提出新的练习内容。
二、练习提示:词有本身的词义,但要理解还须把它们放在句中、文中。
下边所举的词,在不同组合时有不同的解释。
之1.之垄上:去、往。
2惟恨久之:是虚指的,无实义,在白话中不必译出。
3.鸿鹅之志:相当于“的”。
4二世杀之:格代人或物,他或它。
应说“二世杀了他。
他,指扶苏”,不可说“二世杀了扶苏”,“之”不等于“扶苏”。
提问:“楚人怜之”,“卜之鬼乎”,“杀之以应陈涉”,这三个语句中的“之”的解释与上举1-4例中哪一个相同?(答案:4)这里的练习,作用是:(1)统观全文,前后对照,易于分辨。
(2)全面掌握,突出个别,有助巩固。
作练习时,不仅答案由学生说,举例语句的解释,也可鼓励学生说。
应注意的是,把字放在句中、文中,避免多讲古汉语语法的倾向。
虚词“乃”也可用同样方法。
乃1.乃入据陈:才进入(占有)了陈县2.乃行卜:于是去问卜3.乃公子扶苏:是公子扶苏4 .(家祭毋忘告)乃翁:你的父亲列出“乃谋曰”、“乃诈称公子扶苏”、“乃令符离人慕婴”,“乃”字义与上例中“2”同。
除以上的“之”、“乃”之外,理解文中的“数”也可用这个方式来达到巩固的目的。
比较了“数有功”、“数万人”音义的不同,就可找到“以效谏故”、“数言欲亡”的“数”与“数有功”的“数”同一音义。
三、再次导向课文,教读。
提示:原文不分段,现在,编入课本,分了段,对阅读理解有帮助。
要求:提摄出每段主要内容。
默读,速度可较快,发言,明确本文层次:1.用内心动态、对话、动作写出陈涉情态,表现传主陈涉的大志。
(说明;本篇不是合传,传主只是陈涉一人,因吴广与陈涉起义和后来行事的关系密切,所以也在开头叙及里籍)2.以对话为主,详写起义前的准备,包括所处环境、分析形势、共同谋划、制造舆论等。
3.用对话和叙述的方法,写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后的大好形势。
叙事真切、生动,有条理,是《史记》的特色,所以,人们不仅把它视为不朽的历史著作,而且评价它是有高度文学价值的作品。
分散快速默读,体会层次和叙事生动性,并注意字音。
读后指出:借,是藉(藉,文言文中通用)的简化字,常解释为“假使”,读,不读 ji。
但书籍的“籍”不简化,读ji。
酂,读zan。
度已失期的“度”,读uuo。
適,是“谪”的通假字,读z e,在文中与“适”无关。
适有两音:读 kuo,常作人名;现又作“適”的简化字,应读 sh 。
“适”不能代替“谪”的通假字而该成Zh 。
四、讨论(此内容适用于水平较高的班)。
文中“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据中华版二十四史是这样断句的:“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比较一下,哪一种断句文意更明确?思考、议论、发言、结论:后者较好。
据历史,秦兴德役,发民滴戍,民不堪命,电大泽乡的九百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把“九百人”三字连下读较能明确当时史实。
如果“九百人”三字属上,可以理解为当时只征发九百人到渔阳去而已。
由此可见,读古籍断句,要反复思考斟酌,要结合历史事实。
这是阅读中应当懂得的门径。
质疑提问:本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陈胜的?讨论明确;这一段从籍贯、身世、志向等方面来介绍陈胜。
(1)“与人佣耕”,表明陈胜是个被剥削受压迫的穷苦农民;(2)“怅恨久之”,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3)“苟富贵,毋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
五、布置作业参考课文后第四题,试作填充,并准备讲述课文主要内容。
讲时要注意“序”,即弄清课文段落和段落内部各层次,以体现作者安排材料的恰当。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一、锻炼口述能力。
二、理解选材详略。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结合检查作业)提问:检查课文和填充第四题第1小题情况,明确填充答案(参见《教师教学用书)),在此基础上口头讲述。
二、新课内容1.讲述训练:指名一人以《大泽乡》为题讲“陈涉起义”的故事。
要求:明条理,有重点,合史实,不夸饰,事件发展过程层次分明。
讲后,学生评论,教师总结。
评论标准:过程有序,事实明白,口齿清楚,语言通畅,能把起义的准备、行动作为重点,其他只作略讲。
2朗读训练:分散读全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注意第二段和第三段前半(“吴广亲爱人”至“收而攻蕲”),用语调、语气、语速,吸引听者。
3.小结(讲述与提问结合):(1)写法上;剪裁得当。
详写起义前的商议和舆论准备,起义的具体经过。
其他如佣耕、徇地、战谯门、刑秦吏等等则略写。
这样写,表现出作者的史才,善于剪裁史料,突出了起义的主要内容。
(2)描写生动:文中详写的是人物的心理、说话、动作;其他略写的,只作一般叙述。
这样写,表现出作者善于突出重点,写得生动,有文学才能。
(3)条理分明:“燕雀安知鸿鸽之志哉”一句人物自己表明内心的话,贯串全篇。
起义前,失期,是导火线。
谋划时,从“苦秦”而确定大计,是善于分析形势。
准备时,青火狐鸣和帛书,是善于制造舆论。
起义时,吴广先“忿恙尉”而后陈胜佐其杀尉,立即召令众人听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写出了善于把握时机和胸中之志。
先杀尉而后发号召,行事易成(若先号召,尉未杀则效果不同),可见善于谋划,设计周密。
以下写乘时而作,及时自立为王,便很自然。
总之,这样写,显示了传主的“鸿鸽之志”,同时,也见出条理。
前人评论说司马迁善序事理,称赞他做到“其文直,其事核”,实属至当。
(这里只点一下,下边还要说到)质疑和讨论。
提问: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在段中画出有关句子。
讨论明确: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苛重的劳役和残酷的刑法。
“发闾左適戍渔阳900人,一次征发就达900人,可见当时徭役之重;“失期,法皆斩”,说明秦朝法律的苛酷,从而表明起义是统治者逼迫出来的。
提问:陈胜、吴广是怎样谋划起义的?怎样看待他们所采用的迷信手法?讨论明确:首先,陈胜、吴广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秦王朝的残酷统治及广大平民百姓的怨恨之情;同时,陈胜还分析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提出借扶苏、项燕之名“为天下唱”的主张;最后,他们为起义制造舆论。
采用“丹书鱼腹”、“篝火狐鸣”等迷信的方式,这是根据当时的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的斗争策略,说明陈胜、吴广的足智多谋。
提问:这一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语言、动作、外貌)明确:以记叙人物的对话为主,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能三、作业课后反复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一、自读茅盾短篇小说《大泽乡》。
二、比较小说与史传的异同。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提问:陈胜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作者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试说明理由。
讨论明确:作者对陈胜是肯定和赞扬的。
“世家”是《史记》中为那些对全国政局有影响的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司马迁将陈胜与一般的王侯齐观,可见对他首先发难的功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
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活动,归纳出主题思想: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陈胜起义的过程,刻画了陈胜、吴广的英雄形象,赞扬了他们反抗暴秦专制的历史功绩。
讲述:茅盾在1930年写了短篇小说《大泽乡》。
那时正处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前期,农民的革命意识逐渐觉醒,对反动统治的反抗意识逐渐增强。
现据 1980年人民文学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复印(或誊印),发给阅读。
二、。
新课内容学生阅读《大泽乡人要求:默读2—3遍,把它与《史记·陈涉世家》作比较,看看有什么异同,可从题材、体裁、写法等方面考虑,在文字下边画线(单横线、曲线按各人自己使用习惯),左右空白处也可用文字简记要点。
不必出题限死回答内容,要让学生思路活跃起来,自由驰骋,并由此引发学生兴趣。
读后先小声议论,然后发言。
教师在学生议论时巡回了解情况,以便帮助小结。
小结、归纳,其大端可如下举:1.题材:相同,陈涉在大泽乡起义反秦。
2.组材:课文是从传记节选的,材料比《大泽乡》多。
《大泽乡》是短篇小说,它所选取的是一个“横断面”,集中于大泽乡起义,不像传记还写了起义以外的事(如里籍、佣耕、进军、称王等等。
)3.体裁:《陈涉世家》是传记,必须叙写传主的一生事迹,因而篇幅的长短取决于传主生平事迹的多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