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11
最新企业会计规则(完整版)1. 背景随着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为了保持企业会计的准确性和透明度,我们制定了最新的企业会计规则。
本文档将介绍这些规则的详细内容。
2. 会计原则2.1. 公允性原则:企业应按公允价值计量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收益确认和损失计提过程中保持公允价值的准确性。
2.2. 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根据经济实质而不仅仅是法律形式来确定会计处理方法。
2.3. 全面匹配原则:企业应将与同一会计期间相关的收入和费用相配对,以反映其真实的经济效果。
3. 会计记录和报告3.1. 会计记录:企业应进行准确、完整和清晰的会计记录,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的详细信息。
3.2. 财务报表:企业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时间要求,编制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4. 会计估计和变更4.1. 会计估计:企业应根据可靠的和合理的信息,对无法准确确定的事项进行会计估计,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相关披露。
4.2. 会计政策变更:企业应在会计政策变更时进行适当的披露,并按照新的会计政策进行财务报表编制。
5. 会计核算和审计5.1. 会计核算: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2. 审计:企业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定期的财务审计,并接受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
6. 会计准则解释和咨询6.1. 解释准则:企业可以向相关会计机构提出会计准则解释的请求,以确保对规则的正确理解和应用。
6.2. 咨询服务:企业可以寻求专业会计咨询机构的帮助,以提供关于特定会计问题的意见和指导。
以上是最新的企业会计规则的完整内容。
企业应确保遵守这些规则,以保持会计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如有任何问题或疑虑,请随时咨询相关会计专业人士。
企业会计准则—38项具体准则1.账务处理准则:规定了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包括账簿设立、会计账户的划分和命名等。
2.成本核算准则:规定了企业成本的确定方法和核算程序,包括原材料、劳动力、间接费用等成本项目的核算要求。
3.资本公积核算准则:规定了企业资本公积的核算方法和程序,包括股本公积、盈余公积等项目的处理要求。
4.盈余分配核算准则:规定了企业盈余分配的核算方法和程序,包括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等项目的处理要求。
5.投资收益核算准则:规定了企业投资收益的核算方法和程序,包括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项目的核算要求。
6.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准则:规定了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和程序,包括股权投资的获取成本、减值准备等方面的要求。
7.固定资产核算准则:规定了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和程序,包括固定资产的入账、折旧、资产减值等要求。
8.无形资产核算准则:规定了企业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和程序,包括无形资产的获取成本、摊销、减值等方面的要求。
9.商誉核算准则:规定了企业商誉的核算方法和程序,包括商誉的获取成本、减值等方面的要求。
10.债务重组核算准则:规定了企业债务重组的核算方法和程序,包括债务重组的确认、债务减记等要求。
11.金融资产分类和计量准则:规定了企业金融资产的分类方法和计量要求,包括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摊余成本等计量方式。
12.金融资产减值准则:规定了企业金融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计提范围,包括减值损失的计算方法和程序。
13.存货核算准则:规定了企业存货的核算方法和程序,包括存货成本的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等要求。
14.债务减记准则:规定了企业债务减记的方法和程序,包括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债权的减记要求。
15.资产减值准则:规定了企业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计提范围,包括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减值计提要求。
16.利润表项目核算准则:规定了企业利润表项目的核算方法和程序,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等项目的处理要求。
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核算制度是指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记录、分类、计量和汇总的制度。
它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
下面将介绍会计核算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一、会计核算制度的基本内容1.会计核算主体。
会计核算制度规定了企业会计核算的主体范围,包括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体经营者等。
2.会计准则。
会计核算制度制定了一系列会计准则,包括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实体、会计增量和会计期间等,规范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会计核算科目。
会计核算制度规定了企业应当设置哪些会计科目,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
企业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可以适当调整和补充会计科目。
4.会计核算档案。
会计核算制度规定了企业应当建立完整的会计档案,包括原始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和核算记录等。
这些档案是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和证据。
5.会计核算报告。
会计核算制度规定了企业应当编制和报送哪些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这些报表是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重要反映,也是利益相关方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依据。
二、会计核算制度的作用1.提供信息支持。
会计核算制度可以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财务信息,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企业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实现合理配置资源和优化经营管理。
2.保护利益相关方利益。
会计核算制度可以规范企业的财务活动,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同时,会计核算制度要求企业公开披露财务信息,增加信息透明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信任和认同。
3.评估经营绩效。
会计核算制度可以帮助企业评估自身的经营绩效,通过比较不同期间的会计报表和财务指标,分析经营成果和风险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策略,实现可持续经营。
4.合规经营管理。
会计核算制度规范了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包括原始凭证的保存、会计账簿的记载和报表的编制等。
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准确,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全体会计核算工作,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第三条企业应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明确会计核算流程、职责和权限,确保会计核算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第四条企业应配备足够的具有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对其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
第二章会计核算流程第五条企业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第六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原始凭证管理制度,确保原始凭证的真实、完整、准确。
第七条会计人员应按照规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
第八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账务处理程序,明确账务处理流程和权限,确保账务处理的及时、准确。
第九条企业应定期进行会计期末结算,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
第十条企业应建立健全会计报表编制和审查制度,确保会计报表的真实、完整、准确。
第三章会计档案管理第十一条企业应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明确会计档案的归档、保管、查阅、销毁等程序和要求。
第十二条会计档案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期限进行归档,保证会计档案的完整、安全。
第十三条会计档案的查阅和销毁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会计档案的信息不被泄露、损毁。
第四章内部控制与审计第十四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内部控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
第十五条企业应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审计,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
第五章责任与考核第十六条企业应建立健全会计核算责任制度,明确会计核算各环节的责任人和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第十七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企业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公司会计核算制度一、综述公司会计核算制度是指公司为规范自身会计核算活动所制定的一套规章制度,包括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核算科目、核算方法、报表编制和审查程序等方面内容。
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公司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准确性和真实性,为公司管理层提供科学有效的财务决策依据,保证公司的经济效益和财务安全。
二、会计核算基本原则1.货币计量原则公司会计核算必须采用货币计量单位和货币计量原则,即把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经济资源和财务要素都按照货币单位计价,然后进行相关核算。
2.确认原则公司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确认原则,即企业需在经济活动发生时确认相应的财务收入、支出、利润等信息,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减值和计提工作,确保财务信息及时、准确和真实。
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公司会计核算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即根据经济实质和业务实际进行核算处理,而不仅是根据法律形式进行核算。
4.持续经营原则公司会计核算应遵循持续经营原则,即企业在除非存在特殊原因,企业应当被视为能够并愿意持续开展业务活动及继续经营下去的状态。
三、会计核算科目公司会计核算科目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所必须设定的一组科目体系及其相关规则。
科目体系的设置应根据不同的业务特点、财务管理需要、账务处理方便等因素进行设计和制定。
四、会计核算方法1.现金会计核算方法现金会计核算方法,即企业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仅对现金交收事宜进行核算处理。
2.对冲会计核算方法对冲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同时安排一组相反的资产、负债、权益或成本、收入、费用等业务,通过相互抵消影响,从而达到基础核算数据的修正和完善。
3.实际成本核算方法实际成本核算方法,是指采用实际成本原理,对各种资产或负债在经济活动中产生内容进行确切核算的方法,确保企业经营成本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五、报表编制公司会计报表编制是公司会计核算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注信息等方面。
公司报表编制应严格遵循相关的会计核算规定和要求,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要求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是指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分类、核算和报告,以形成真实可信的财务信息的过程。
它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和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要求。
一、合规性要求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应符合相关财务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规定。
合规性要求包括合法性、规范性和完整性。
合法性要求企业在财务会计核算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如国家有关税收政策、会计法、企业所得税法等。
规范性要求指企业需要依照相关会计准则进行核算,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完整性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和程序进行所有经济业务的核算,确保财务信息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准确性要求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应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具体要求包括:准确计量,即企业应按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精确计量,如货币、存货、固定资产等的计量;准确记录,即企业应按照会计科目进行准确记录,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准确处理,即企业应根据会计处理原则和政策,按照规定的方法处理各项经济业务,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三、及时性要求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应具备及时性。
及时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及时记录,即企业应当实时记录、分类和汇总各项经济业务,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二是及时报告,即企业应按规定的时间要求编制和报送财务报告,如月度报表、季度报表、年度报表等。
四、可比性要求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应具备可比性。
可比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即企业的财务报告应按照相同的会计准则进行编制,确保不同时间段的财务报告具备可比性;二是财务指标的可比性,即企业的财务指标应采用相同的计量方法和核算原则,确保不同企业之间的财务指标具备可比性。
五、透明度要求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应具备透明度。
透明度要求企业应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完整、准确的财务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财务报表附注等,以便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作出相应决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都是中国会计系统中的重要规范性文件,用于规定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
以下是它们的简要介绍: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准则是国家财政部颁布的,适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统一规范。
它由一系列准则组成,包括基本准则、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财务报告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按照真实性、公允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的原则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以提供有关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有用信息。
2. 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是财政部颁布的,适用于中小企业和其他特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规范。
企业会计准则主要针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比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准则更加简化,要求企业按照特定规则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目的是为了降低中小企业的会计成本,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总体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准则较为全面适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而企业会计准则则主要适用于中小企业和其他特定企业。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
企业会计核算制度contents •制度概述•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会计分录与记账方法•成本核算与资产管理•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企业内部控制与审计要求目录CHAPTER制度概述定义目的定义与目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及时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相关,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
会计核算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分析。
会计核算应当及时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确保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对象企业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企业所拥有的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要素企业会计核算的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这些要素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核算的对象与要素CHAPTER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与分类账户设置的原则与方法账户设置的原则账户设置应遵循合法性、相关性和完整性原则。
即账户名称必须符合国家会计准则规定,账户内容必须与经济业务相关,且每个账户必须完整反映企业经济业务的各个方面。
账户设置的方法账户设置应采用平行登记法,即每个账户按期分别登记有关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从而使账户记录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账户的用途与使用方法账户的用途账户的使用方法CHAPTER会计分录与记账方法会计分录的基本概念会计分录的概念会计分录的作用会计分录的编制原则记账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记账方法的概念记账方法包括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适用于个体工商户和小规模企业;复式记账法则适用于大中型企业。
记账方法的种类记账方法的优缺点会计凭证的编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的概念01会计凭证的编制02会计凭证的审核03CHAPTER成本核算与资产管理产品成本核算的方法与流程030201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固定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固定资产的确认无形资产与递延资产的核算方法CHAPTER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财务报表的种类与编制要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趋势分析法通过比较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指标的增减变化趋势。
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全面,以支持企业的决策、管理和监督。
2.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企业内部管理要求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1.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全部会计核算工作。
2.本制度的内容包含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核算科目的设置和处理、会计信息的报告和公开等。
第三条基本原则1.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和财务情形。
2.全面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全面地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和财务情形。
3.连续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连续地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和财务情形。
4.分期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依照固定的期间进行,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5.成天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依据历史本钱原则进行。
第二章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和处理第四条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和命名1.会计核算科目依据经济业务的特征和需要进行设置,并依照肯定的规定进行命名。
2.会计核算科目应当以资产、负债、全部者权益、本钱、收入和费用等六大类进行分类。
第五条会计核算科目的处理1.会计核算科目的处理应当遵从会计基本原则,正确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变动。
2.会计核算科目的处理应当及时、准确地进行,确保账务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3.会计核算科目的处理应当依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避开随便调整和窜改。
第三章会计信息的报告和公开第六条会计报表1.企业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和报送财务报表。
2.会计报表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全部者权益更改表。
第七条会计信息的报告和公开1.企业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会计信息进行报告和公开。
2.会计信息的报告和公开应当及时、准确地进行,确保信息的透亮度和可信度。
3.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报告和外部报告的制度,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四章违规处理第八条违规行为的定义1.违规行为指企业内部违反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本制度的行为。
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规定会计核算是企业的基础工作,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精度,制定了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规定,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会计核算必须遵循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包括:真实性、完整性、连续性、相对比较性、谨慎性、收入确认原则、费用确认原则、匹配原则、资产负债表日期原则、现金实质性原则等。
同时,会计核算也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等规定。
第二条:会计制度的建立和遵循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制度的时效性和适用范围,确保其在企业日常活动的各个领域中持续有效的运作。
同时,企业要遵循会计制度,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三条:会计账务的处理企业应该按照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规定的规定,正确处理会计账务,包括确立会计科目、记录各项业务活动、核算各项经济业务、制定各种会计凭证等。
同时,应该按照会计核算原则的要求,正确填写账册,维护账册的完整性、真实性。
第四条:核算各项经济业务的方法和程序企业实施会计核算应该遵循多种方法,如采用现金制、计算机制、辅助账制度等,同时,应该按照一定的程序完成,包括业务单据的处理和运用、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及变动处理、收入和费用的确认等。
第五条:制定会计报表企业应该依照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规定的要求,按照一定格式制定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以及各种附注和解释性内容。
同时,应该严格执行企业法定会计监管的相关规定,并确保报表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第六条:记录和保存会计档案材料企业应该记录和保存会计档案材料,并严格遵守会计档案保存的相关规定。
企业要保护会计档案材料的安全、完整性和真实性。
同时,不得随意提取、更改、销毁,确保档案材料能够长期可靠地存档。
第七条:管理和监督制度建设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当地和国家的会计管理和监督制度,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监督,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合法、规范和正确。
通过制度建设,可以完善企业会计管理机制,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防范企业经济风险。
《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是一套规范企业会计信息处理和报告的规则和原则。
下面是《企业会计准则(完整版)》的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会计信息处理和报告,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规定,制定本准则。
第三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记账、报告、监督和审计,并遵守国家有关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其他规定。
第四条企业应当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并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相关报告,不得虚假记账或隐瞒事实。
第五条企业应当按照会计主体性原则进行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合理性和成本效益原则进行会计处理和报告,确保会计信息的经济性和可比性。
第七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第八条企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会计监督和审计,接受相关审计机构的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会计要素和核算方法第九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会计要素进行会计核算。
第十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核算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和报告。
第十一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按照货币根据原则对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进行计量和确认。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按照现金流量原则对现金流量进行核算和披露。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按照实质责任原则对所有者权益进行核算和披露。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按照成本原则对资产和费用进行核算和披露。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原则确认收入和费用。
第三章会计准则第十七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和报告。
第十八条企业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要素匹配原则编制资产负债表。
第十九条企业应当按照结果匹配原则编制利润表。
第二十条企业应当按照现金流量表原则编制现金流量表。
第二十一条企业应当按照附注要求编制附注。
第二十二条企业应当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编制。
第四章会计估计和错误更正第二十三条企业应当按照合理性和客观性原则进行会计估计。
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相关知识1. 介绍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所遵循的规范和制度。
它包括了企业的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会计制度和会计程序等方面的内容。
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基本原则2.1 实体性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必须以企业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单位,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全部过程和结果。
2.2 会计平等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要求对于同一种经济事项,不论其阶段的不同,都应当进行全面和综合的记录、交易和报告。
2.3 成本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要求在确认资产成本的时候,应当采取公允和合理的方法,确保核算结果真实可靠。
2.4 持续性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要连续不断地进行,确保会计报表的连续性和比较性。
2.5 真实性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要求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确保会计报表的真实性。
2.6 谨慎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要求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应当采取谨慎的态度,做到保守核算。
3. 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分类3.1 根据立法依据的分类根据我国现行的会计法规定,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企业会计制度法规•企业会计准则3.2 根据适用范围的分类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还可以根据适用范围的不同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般企业会计核算制度•金融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保险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证券企业会计核算制度3.3 根据企业性质的分类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还可以根据企业的性质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国有企业会计核算制度•集体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股份制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外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4. 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重要性4.1 为财务管理提供基础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能够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基础,通过合理的会计核算制度,可以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和高效。
4.2 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能够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会计实务的法律法规及合规要求会计实务是指在日常工作中应用会计方法和理论进行会计核算、报表编制和财务管理的实际操作。
在会计实务的过程中,会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合规要求,以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合法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会计实务中的一些主要的法律法规和合规要求。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会计实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律法规,它对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编制、财务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规定。
根据该法,会计人员在会计实务中需遵循以下原则:1. 真实性原则:会计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
2. 连续性原则:企业的会计信息应当连续地记录和报告,便于用户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3. 公允性原则:企业应当以公平的方式记录和计量经济业务,避免虚增或虚减利润。
4. 决策性原则:会计信息应当为经济决策提供有关的信息。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是财政部颁布的对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编制的具体规定。
它包括了核算制度、报表编制、会计准则、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方面的内容。
会计人员在会计实务中需要根据相关的会计准则进行操作,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三、税务法规税务法规是指有关纳税义务和纳税行为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
在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需熟悉并遵守税法的规定,确保纳税申报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此外,还需要注意适用税收优惠政策、优化税务筹划等方面的合规要求。
四、审计要求审计是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查和核实的活动。
审计机构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在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需要配合审计工作,提供相关的会计资料和报表,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其他合规要求除了以上法律法规外,会计实务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合规要求,主要包括:1. 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企业会计制度 - 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
三、会计基本原则1.真实性原则:各项会计核算信息必须真实、完整和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
2.连续性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应该以企业为一个连续不断的整体来进行。
3.一贯性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应该在会计计量和会计方法上保持一贯性。
4.独立性原则:企业财务会计应该与企业其他部门保持独立性。
5.成本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应该以实际发生的成本为计量基础。
1.会计主体核算:要求将企业会计核算分为会计主体核算和会计辅助核算。
2.会计核算基本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基本要素。
3.会计核算方法:以货币计量为基础,采用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等方法。
4.会计凭证:凡是涉及到企业经济活动的资金交易,都必须有会计凭证。
5.账务处理:要求每天准确地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及时录入会计信息,各项内容必须真实、完整和准确。
6.报表编制:将会计发生的经济业务真实和准确地反映在企业的各种财务报表中。
五、会计档案管理1.会计档案的管理:本制度要求建立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2.档案材料和内容:存储管理各类会计材料,包括账簿、会计凭证、财务报表等会计核算信息。
3.档案保管:严格落实保管档案责任制,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完整和保密。
1.会计服务的外包:实际情况需要外包会计工作的,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
2.外包服务的管理:外包服务方必须遵守金融法律法规,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性。
七、会计制度的改变和完善1.会计制度改变:企业管理层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有权对本制度进行变更。
2.会计制度完善:企业管理层要不断完善本制度,保证会计制度的时效性、实效性和符合发展要求。
八、违规处理本制度规定,对于任何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企业将进行相应处理,包括停职、降职、辞退等。
《会计核算管理制度》财政部
《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是由财政部制定的一套规章制度,旨在规范和指导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该制度包含了以下主要内容:
1. 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定:明确了会计核算的目标和原则,包括真实性、公允性、谨慎性、连续性等原则。
2. 会计核算的组织和实施:规定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明确了各级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3. 会计凭证的编制和处理:规定了会计凭证的种类、格式和编制方法,以及凭证的保存和处理方法。
4. 会计账簿的建立和管理:规定了企业应建立的各类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以及账簿的管理和核对方法。
5. 会计核算的核算程序和方法:明确了企业会计核算的核算程序和方法,包括收入核算、成本核算、费用核算、财产和负债核算等。
6. 会计报表的编制和报送:规定了企业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和报送时间,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7. 会计核算的监督和审计: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监督和审计要求,
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等。
通过实施《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规范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同时,该制度也可以加强会计监督和审计,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企业会计具体核算制度-回复企业会计具体核算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企业在核算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规定,是企业会计职能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概念、会计核算的目的和原则、会计核算的程序和方法等方面来详细介绍企业会计具体核算制度。
一、基本概念企业会计核算是指企业通过反映和处理经济交易活动,以形成有关经济交易成果和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会计核算信息,并进行会计报告和决策的过程。
在企业会计核算中,会计核算制度是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具体规定,包括企业会计核算的目的、原则、程序、方法等方面的规定。
二、会计核算的目的和原则1. 会计核算的目的:企业会计核算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准确、真实、完整、及时的信息,为企业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对企业经济交易活动的记录和处理,形成各种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以帮助企业了解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经营决策。
2.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1)货币计量原则: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单位是货币,所有经济交易要按照货币的实际金额进行记录和处理。
(2)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应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交易和财务状况,不得故意掩盖或伪造事实。
(3)完整性原则:会计核算应收集和记录所有与企业经济交易相关的信息,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完备性。
(4)持续性原则:企业的会计核算应持续进行,以保证信息的连续性和比较性。
(5)及时性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应及时进行,以确保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三、会计核算的程序1. 会计凭证的填制:根据企业经济交易的发生情况,按照一定的格式和要求,填制会计凭证,将经济交易的发生情况记录下来。
2. 会计账簿的建立和登记:根据会计凭证的内容,按照一定的会计核算制度,将会计凭证中的经济交易分门别类地登记在相应的会计账簿中,如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账等。
3. 会计报表的编制:根据会计账簿中的登记信息,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编制各种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企业会计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和决策的基础,它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
而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遵循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以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下面将针对企业会计制度所涉及的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基本法律,它于1985年颁布实行,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现已成为我国企业会计活动的总规范。
该法规定了企业会计的基本原则和会计实务规范,并对企业会计核算、会计报告、会计监督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规定。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 制定企业会计制度:企业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企业会计制度,实现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和科学化。
2. 会计核算:企业必须依靠会计核算,按照一定的会计制度和方法,对所有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分类、计量、核对和归纳。
3. 会计报告:企业应当根据会计核算结果,编制财务报表,及时向股东、有关人员和政府有关部门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4. 会计监督:各级政府、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社会机构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合法。
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细则,它由财政部发布,涵盖了企业会计的基本原则、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期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方面的规定。
该准则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作了具体的要求,确保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合法和完整。
三、《证券法》《证券法》是我国最重要的证券市场法律法规,旨在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规范证券市场的运作。
法律规定上市公司必须通过证券交易所公开募集资金,同时对其财务会计信息及时披露、连续披露作出了具体要求。
该法律规定了财务报告的内容、披露时间和方式,要求上市公司每年公布年度报告及中期报告,及时向证券交易所和投资者披露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前景,防范投资者因未能获得准确信息而错误决策。
会计核算遵守
会计核算需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1. 合法性原则: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确保核算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 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3. 一致性原则:企业在不同时期或不同地点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经济业务,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和处理方法,确保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4. 完整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不得遗漏或隐瞒重要的会计信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5. 及时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以保证会计信息的时效性。
6. 明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和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7. 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即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遵守这些原则可以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同时,也有助于维护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
某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一、制度背景为规范某企业的财务管理,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质量,制定本会计核算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某企业所有的财务管理活动,包括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编制、税务筹划等。
三、会计核算基本要求1.账务处理要真实、准确、完整,符合财务法律法规和国家会计准则。
2.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记录所有经济业务活动,不得漏项、错项或重复计算。
3.会计核算处理必须分门别类,分类明细,各业务独立核算,不得混淆。
4.账面余额与核对凭证余额一致。
5.会计处理要及时,明细账、总账、科目余额表等账务档案及时记载,每月末进行期末处理,年底进行年度结转。
6.及时处理财务及税务问题,了解会计业务进程,实现快速、便捷的财务信息化管理。
四、财务报表编制要求1.财务报表编制要按照财务报表分析的格式和方法进行。
2.准确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防止虚假账务的出现。
3.财务报表应具有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财务内容,确保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可比性。
五、税务筹划要求1.税务筹划要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进行,不得违反税务法律法规。
2.税务筹划要有耐心和恒心,摸清政策、审慎方案、寻找机会、把握时机。
3.税务筹划要用好相关金融工具,因地制宜地采用补贴、贷款等金融工具来降低税负。
4.对于优化税务结构的操作,需要严格遵守行业规定和政府政策的支持。
六、总结某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是基于《财务会计制度》之上,根据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适当的完善和补充的。
其适用范围包括公司所有的财务管理活动,规范了公司的财务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对于日后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企业会计制度核算规定一、前言小企业会计制度核算规定是针对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核算基本规则,旨在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保证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得到正确、及时、全面的反映。
二、适用范围小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1.总资产未超过300万元(不包括房地产),营业收入未超过200万元;2.参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的资本市场上市企业以及其他依法需要参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的企业除外。
三、会计核算对象1.资产:小企业应编制固定资产清单和存货清单,对资产进行登记和管理。
2.负债:小企业应编制负债清单,对负债进行登记和管理。
3.所得和成本:小企业应按照实际发生的原则将所得和成本分项列示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
四、会计期间小企业可以选择以下两种会计期间:1.一年一度:年度从1月1日开始,截止到次年12月31日。
2.一年两度:上半年从1月1日开始,截止到6月30日;下半年从7月1日开始,截止到12月31日。
五、会计账簿小企业会计账簿包括以下内容:1.日记账:登记日常业务的收支情况;2.会计分类账:根据会计科目编制的账簿;3.总分类帐:以会计分类账为基础,编制总账,反映企业全年或半年的发生和变化情况;4.辅助分类帐:记录某些重要会计核算项目,反映企业的经营特点。
六、财务报表小企业会计制度应编制以下财务报表:1.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的一张表格;2.损益表:反映企业在财务年度内所发生收入、成本和费用的情况;3.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状况的一张表格。
七、税务处理小企业在缴纳各种税款时,应按照税法规定的时间、方式和程序缴纳,确保纳税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八、结论小企业会计制度核算规定是小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小企业应当认真执行,保证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得到正确、及时、全面的反映,维护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国主席令(第二十四号)《中华人民国会计法》已由中华人民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1999年10月31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国会计法》公布,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国主席1999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国会计法(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根据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国会计法〉的决定》修正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会计核算第三章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第四章会计监督第五章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必须依照本法办理会计事务。
第三条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帐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
第四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五条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
第六条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的或者物质的奖励。
第七条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的会计工作。
第八条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
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依照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批准。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可以依照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军队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
第二章会计核算第九条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第十条下列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四)资本、基金的增减;(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第十一条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十二条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帐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十三条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第十四条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
办理本法第十条所列的经济业务事项,必须填制或者取得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更正、补充。
原始凭证记载的各项容均不得涂改;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者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
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记帐凭证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编制。
第十五条会计帐簿登记,必须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并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会计帐簿包括总帐、明细帐、日记帐和其他辅助性帐簿。
会计帐簿应当按照连续编号的页码顺序登记。
会计帐簿记录发生错误或者隔页、缺号、跳行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更正,并由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在更正处盖章。
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会计帐簿的登记、更正,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第十六条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帐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帐簿登记、核算。
第十七条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帐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会计帐簿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会计帐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有关容相符、会计帐簿之间相对应的记录相符、会计帐簿记录与会计报表的有关容相符。
第十八条各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有必要变更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变更,并将变更的原因、情况及影响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说明。
第十九条单位提供的担保、未决诉讼等或有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
第二十条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帐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并符合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关于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提供对象和提供期限的规定;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
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其编制依据应当一致。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随同财务会计报告一并提供。
第二十一条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第二十二条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在中华人民国境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二十三条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和销毁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三章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第二十四条公司、企业进行会计核算,除应当遵守本法第二章的规定外,还应当遵守本章规定。
第二十五条公司、企业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
第二十六条公司、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有下列行为:(一)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二)虚列或者隐瞒收入,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三)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费用、成本;(四)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分配方法,编造虚假利润或者隐瞒利润;(五)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四章会计监督第二十七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部会计监督制度。
单位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记帐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二)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三)财产清查的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四)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第二十八条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项。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第二十九条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发现会计帐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有权自行处理的,应当及时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第三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行为,有权检举。
收到检举的部门有权处理的,应当依法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处理。
收到检举的部门、负责处理的部门应当为检举人,不得将检举人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
第三十一条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单位,应当向受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或者示意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不实或者不当的审计报告。
财政部门有权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容进行监督。
第三十二条财政部门对各单位的下列情况实施监督:(一)是否依法设置会计帐簿;(二)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三)会计核算是否符合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四)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
在对前款第(二)项所列事项实施监督,发现重大嫌疑时,国务院财政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可以向与被监督单位有经济业务往来的单位和被监督单位开立的金融机构查询有关情况,有关单位和金融机构应当给予支持。
第三十三条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
前款所列监督检查部门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依法实施监督检查后,应当出具检查结论。
有关监督检查部门已经作出的检查结论能够满足其他监督检查部门履行本部门职责需要的,其他监督检查部门应当加以利用,避免重复查帐。
第三十四条依法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在监督检查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负有义务。
第三十五条各单位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接受有关监督检查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不得拒绝、隐匿、谎报。
第五章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第三十六条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帐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帐。
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
总会计师的任职资格、任免程序、职责权限由国务院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