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也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宁夏从2004年秋季开学开始在高一年级推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教改实验。高中信息技术课纳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系之中,成为普通高中阶段一个独立的科目。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中,有一个亮点就是教学起点从“零起点”向“非零起点”的转变。信息技术课是利用现代技术最广泛的一门学科,对于偏远的农村中学来说,很多学生来自农村地区,他们在来高中之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这就给我们实施新课程改革具体目标和任务带来许多困难。如何上课才能既保证起点水平较低的学生能够适应,又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体现教育的平等性呢?下面我就这种情况谈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做的。
一、实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新课改后的信息技术来说,它不同于原来的侧重工具软件的学习,既与九年
义务教育阶段互相衔接,又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强调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理论建构相结合的过程,感受并认识当前社会无处不在的信息文化形态及内涵。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效率往往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前提。我遵循的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个原则。只有注重贴近生活,才能使学生有浓厚的兴趣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与人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喜悦。比如我们在上新教材的《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第一章的第一节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用书上的问题,而是用学生都比较熟悉的问题“比较三个数的大小”说明计算机机解决问题的步骤,并且给学生演示我自己做的“比较三个数的大小”VB程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模式。
在传统计算机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对教学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后,通过语言、计算机呈现给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主动性、创造力性受到极大的压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
神。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不断自我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结合新课的目标和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线,同时兼顾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我尝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基于问题解决的主题活动教学法,注意教与学的创造性,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尽量呵护学生的创造灵性。比如我在上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给学生设计探究任务,把学生以两人为一组,引导学生上网查有关资料了解“信息”的定义,并进行讨论,通过分析信息的传播过程最终得出信息的基本特征,最后选几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对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持,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与他人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喜悦。
三、采取小组协作、第二课堂、个别辅导缩短学生之间的知识结构差别。
由于信息技术新教材,是“非零起点”的。对于处于偏远中学的学生来说,在升入高中前的信息技术教育正处于萌芽状态,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学生对电脑的基本操作驾轻就熟,有的学生则可能连电脑都没用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呈现出一种两极分化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我采取小组协作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差异分成若干小组,使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取长补短,缩短差距,实现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平衡。还利用第二课堂,对那些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每当他们取得一点成绩时,都应给予不同程度的鼓励,逐渐缩短这些同学和其他同学的差距。
四、加强知识储备,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技能。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应该是作为老师的充要条件。新课程的出现,使教学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要求老师的知识储备十分丰富。信息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很快,新知识、新产品、新术语几乎天天出现。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故步自封,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认真研究信息技术新课标,领会新课程思想,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才能将信息知识更流畅地、轻松地、完整地讲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始终走在信息技
术知识的前端,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的步伐。
新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已经向我们提出挑战,同时也给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组织教材,灵活应用教材,包括内容的更换,进度的调整,重组教学单元,整合教学内容等,注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及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只有让学生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具备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师生关系平等、融洽,逐步把新课程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生机的景象。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2003.2.
[2]王生华,著.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探索与创新.宁夏教育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