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第2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练习中图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417.00 KB
- 文档页数:6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教学重点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补充内容:有关地球仪的知识1.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在一定时期内可看作是不变的)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比较4.纬度与经度的划分5 .经纬网确定方向在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相互方位时,应注意的问题是:①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
②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判定两点间东西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考试标准】一、地球自转1.概念:地球围绕①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
2.特点:二、昼夜更替地球自转导致⑨昼夜交替现象,其周期为24小时,使各地温度发生⑩昼夜变化,生物形成⑪昼夜节律。
三、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偏向力使地球上⑫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
北半球⑬右偏,南半球⑭左偏,沿⑮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加试) [方法技巧]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方法(1)常规法: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此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2)极点法: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因而,看到地球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为北半球,看到地球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为南半球。
(3)经度法: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也是地球自转方向。
[学以致用]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解析从侧视图来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从俯视图来看,北极逆时针方向旋转,南极顺时针方向旋转;从经度来看,西经度减少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
答案 A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加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如何感受到昼夜交替的?分析昼夜交替形成的主要原因。
提示:太阳东升西落。
昼夜交替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能照亮对着的一半,形成昼半球,背着的一半形成夜半球;二是地球不停自转,使地球上不同地点在昼夜半球来回交替。
[探究归纳]分析昼夜交替现象,要懂得如何确定晨线和昏线1.概念:晨昏线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界线。
2.基本特点:(1)晨昏线(圈)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圈)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3)晨昏线(圈)永远平分赤道。
3.晨昏线的判读方法:(1)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夜进入昼→晨线昼进入夜→昏线(2)时间法:若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则为晨线,若为18时则为昏线。
[学以致用]在下面四幅图的A 、B 、C 、D 四点中,处于黎明的是________,处于黄昏的是________。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课程标准原文】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核心素养定位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地层和化石在确定地质年代和恢复古地理环境中的意义。
(综合思维)2.结合“地质年代表”示意图认识地球历史阶段性时间单位划分。
(区域认知)3.运用地质年代等资料掌握不同地质时期重要的地壳运动、生物演化以及矿产形成。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1.地层与化石(1)地层: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2)化石: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2.地质年代划分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据此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了系统性的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从宙看主要有冥石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其中显生宙又划分三个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1.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一般而言,各个地质时代所形成的沉积岩层,如同历史的“书页”一样,记录着岩层下老、上新顺序排列的地球发展历史。
沉积岩中的化石保存着沉积岩形成的年代和当时的地理环境信息,就好像是写在岩层里的“文字”一样,记录着地球发展的历史。
思考1为什么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提示:(见教材P16)知识点二地球的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1)地球状况前寒武纪是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的这段时间,包括了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
在此期间,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
(2)生命出现生命的出现和演化与大气层中氧气的增多密不可分。
地球形成之初,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动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能说出地轴、黄道面、赤道面之间的相互关系;2.能说出太阳直射点的概念,能在简单的太阳光照图上找到太阳直射点的位置;3.能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上准确标出二分二至日的位置;4.通过模拟地球自转及公转运动,观察并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理解形成过程。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教学难点】黄赤交角对太阳直射点产生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出示图片:“地球绕日公转图”,并说明地球绕日公转的独特姿势。
师: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做公转运动,大家观察图片,说说地球是以什么样的姿势绕日做公转运动的?生:(可能的答案)地球在倾斜着身子绕太阳做公转运动。
师:对,大家回答的很好。
地球同时进行着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他们有什么关系吗?斜着身子自转会出现什么不同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讲授新课】(板书)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第2课时 (板书)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出示图片:黄赤交角示意图师:大家观察图片,找出地球自转的平面和地球绕日公转的平面。
生:(可能的答案)地球自转的平面是赤道平面,是图中橙色的面;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平面,是图中黄色的平面。
师:对,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面有什么关系?生:(可能的答案)它们两个面有一个交角,是23°26′。
师:大家说的很好,黄道面和赤道面的夹角我们叫做黄赤交角,目前为23°26′。
那大家再观察一下,图中地轴和黄道面的夹角是多少度?生:(可能的答案)是66°34′。
师:对。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
(板书)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太阳直射点 展示图片,不同地区的太阳光线图。
北极星23°26′甲乙丁 戊丙1.思考上图中的甲、乙、丙、丁、戊,哪些地方的光线是太阳直射光线;并说明直射光线的特征。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等。
注意:陨石不是天体,但宇宙中的人造卫星、空间站、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属于人造天体。
2、天体系统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地月的平均距离是38.4万千米。
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
银河系:银河系的直径为10万光年,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3万光年。
总星系是我们目前能够观测到的宇宙范围。
但是总星系不等于宇宙。
二、太阳系中一颗即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太阳系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按照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火烧木头灰烬多。
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
2、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特征:①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具有同向性。
②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具有共面性。
③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
3、太阳系中行星的分类: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通常将行星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三类:①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②巨行星:木星、土星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4、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即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性:地球在运动特征和物理性质方面与其他行星大致相同。
特殊性: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5、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②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①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球有适宜的温度。
②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
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引力使地球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1 地球的宇宙环境介绍宇宙的概念、组成和结构讲解银河系、太阳系和地月系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和重要性1.2 地球的运动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和周期阐述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如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地球运动的现象第二章:地球的结构与特征2.1 地球的结构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讲解地球的外部结构(大气层、水圈、生物圈)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结构的探测方法和研究成果2.2 地球的特征阐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质量等基本特征介绍地球的重力、磁场等特殊性质引导学生探讨地球特征对生命存在的影响第三章: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3.1 气候系统讲解气候系统的组成和作用介绍主要的气候类型和分布规律引导学生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3.2 水资源阐述水资源的分布、循环和利用介绍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措施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第四章:地球的人文地理环境4.1 人口与城市讲解人口增长、分布和迁移的规律介绍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地理特征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和城市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2 经济发展与资源阐述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的关系介绍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措施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发展与资源可持续性的矛盾和解决方案第五章:地球环境保护5.1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影响讲解环境问题的种类、产生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认识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5.2 环境保护的措施与责任介绍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国际合作讲解个人和集体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行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培养环保意识第六章:地球自然资源6.1 矿产资源介绍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形成讲解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和保护引导学生了解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6.2 生物资源阐述生物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利用介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生物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第七章:地球灾害与防治7.1 地质灾害讲解地震、火山、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介绍地质灾害的预测、监测和防治措施引导学生了解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应对方法7.2 气象灾害阐述台风、洪水、干旱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影响讲解气象灾害的预警、应对和减轻损失的措施引导学生关注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应对第八章:地球的区域性与全球性地理问题8.1 区域地理问题介绍区域地理差异、特征和问题讲解区域地理问题的成因、影响和解决途径引导学生思考区域地理问题对当地和社会的影响8.2 全球地理问题阐述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等全球性地理问题的成因和影响介绍全球地理问题的应对措施和国际合作引导学生关注全球地理问题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和责任第九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9.1 遥感技术介绍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讲解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获取和监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遥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限制9.2 地理信息系统阐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介绍地理信息系统在规划、管理和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方法第十章:地理实践与探究10.1 地理观测与调查讲解地理观测和调查的方法和技巧介绍地理观测和调查的工具和设备引导学生参与地理观测和调查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10.2 地理探究与研究阐述地理探究和研究的方法和步骤介绍地理探究和研究的选题、资料收集和分析等要点引导学生开展地理探究和研究,提高创新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涵盖了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的主要知识点,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结构与特征、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地球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灾害与防治、区域性与全球性地理问题、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地理实践与探究等内容。
高一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中国地图出版社【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运动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1. 本讲学习目标要求:(1)认识黄赤交角,理解黄赤交角造成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二分二至点的位置。
(2)认识正午太阳高度角、晨昏线、昼弧、夜弧及其季节变化(3)认识季节的涵义及其划分2. 知识结构:二. 重点、难点1. 重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太阳高度变化。
2. 难点:太阳直射概念。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三. 具体内容(一)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自转的同时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运动,地球公转轨道面成为黄道面。
(二)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1.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在正午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叫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而变化。
(23、21或9、2312月22日 6月22日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A. 南北回归线之上,每年各有一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太阳直射或近于直射;B. 北回归线以北,每年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12月22日达最小值;南回3. 四季更替4. 晨昏线的判定(1)侧视图:地球侧视图是最常见的一种日照图,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赤道为一条居中直线。
居中的一条经线也为直线,其余各条经线为弧线。
晨昏线为直线,与太阳光垂直,并平分赤道。
二分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两极,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将任意一条纬线平分为昼弧、夜弧);二至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极圈的各一端,除赤道上昼夜平分处,其它各条纬线的昼弧与夜弧都不相等。
(图示为北半球夏至日,晨线的状况)(2)极投影俯视图图中心为极点,若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中心为北极,若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中心为南极。
二分日时,晨昏线为直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通过极点。
二至日时晨昏线为弧线,且与极圈相切。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 1 -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4 - 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 7 - 第四节地球的演化............................................................................................................ - 12 - 第一章综合实践活动.......................................................................................................... - 14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宇宙:宇宙是所有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总和,是物质世界的整体。
2.可观测宇宙: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观测宇宙”或“已知宇宙”。
其半径约137亿光年。
3.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含义(1)天体:宇宙中的恒星、星云、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通称天体。
(2)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课程标准原文】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核心素养定位1. 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地层和化石在确定地质年代和恢复古地理环境中的意义。
维)2. 结合“地质年代表”示意图认识地球历史阶段性时间单位划分。
( 区域认知 )3. 运用地质年代等资料掌握不同地质时期重要的地壳运动、生物演化以及矿产形成。
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1.地层与化石(1) 地层: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 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2) 化石: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 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 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 综合思(人2.地质年代划分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据此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了系统性的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从宙看主要有冥石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其中显生宙又划分三个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1.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一般而言,各个地质时代所形成的沉积岩层,如同历史的“书页”一样,记录着岩层下老、上新顺序排列的地球发展历史。
沉积岩中的化石保存着沉积岩形成的年代和当时的地理环境信息,就好像是写在岩层里的“文字”一样,记录着地球发展的历史。
思考1为什么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提示:( 见教材P16)知识点二地球的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1)地球状况前寒武纪是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 亿年的这段时间,包括了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
在此期间,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
(2)生命出现生命的出现和演化与大气层中氧气的增多密不可分。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要点梳理】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统称。
天体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正在太空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天空实验室等称人造天体。
天体的类型:卫星:质量小,不发光;彗星:呈云雾状独特的外貌;流星体:数量众多,大小不一;星际物质:极其稀薄。
2.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太阳——中心天体太阳系八大行星及卫星地月系(地球和月球)银河系其它行星、卫星总星系彗星、流星体等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3.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①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②八大行星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类。
③八大行星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征。
4.关于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地球与其他七颗行星有下列共同特点①都是不透明的近似球形的天体;②本身一般不发射可见光;③围绕自身的轴自西向东(除金星外)不停地自转;④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近圆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共面性),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同向性),使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均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2)地球与其他八颗行星相比有下列不同之处: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
5.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物质条件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运行轨道安全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0C(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和地球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表面温度的影响,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表增温、冷却不至于过分剧烈,从而保证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存在与发展。
日珥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 宇宙:时间与空间的结合。
由物质组成,处于运动之中。
2、 可见宇宙:人类可以观测到的宇宙。
半径约140亿光年。
3、 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的距离。
注意: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
4、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5、 天体的判别:天体存在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天体已经克服了地球引力;天体的一部分不是天体。
6、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例如:北斗七星不是天体系统,地月系是天体系统。
7、 天体系统的层次银河系由恒星和星云组成。
8、 太阳系:中心天体为太阳(质量大),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距太阳由近及远)围绕太阳运转。
八大行星公转特点:同向性(自西向东)共面性、近圆性、 分类:(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内行星:水星、金星地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冥王星为矮行星因为其质量不够大;金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9、 地月系:由地球与月球组成。
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
地球与月球的间的相互吸引产生了潮汐。
10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从诞生至今源源不断地提供太阳能 运行轨道安全 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0C有适合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有液态的水地球内能1、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太阳的能量来源于核聚变。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0.15—4微米)紫外线<0.4微米 可见光0.4-0.76微米 红外光>0.76微米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约占总能量的50%。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及主要类型 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包括几种常见的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2、天体系统(1)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八大行星(1)组成:按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1)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②共面性: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倾角都很小,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都很小,都接近正圆。
(2)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
八大行星的质量、体积、距日远近等结构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由此,可以将八大行星划分为三类:①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②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③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1、宇宙环境条件(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2)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2、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 1、日地距离适中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3、液态水的存在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在高温高压下,四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一个氦原子核。
3、对地球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②是地理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
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③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能源。
4、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1、太阳高度角。
一般来说太阳高度角大的地方太阳辐射强,我们一般说纬度低的地方太阳高度角大,因此可以说纬度低的地方太阳辐射强。
2、海拔高度。
海拔越高,大气层薄,云量少,太阳辐射强。
第2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了解昼夜交替的成因及区分晨昏线。
2.理解地方时和区时并进行计算。
3.了解水平运动物体偏移规律。
知识导引一、昼夜交替和时差1.昼夜交替(1)产生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线平行照射,地球不停地在自转。
(2)分界线:面向太阳的昼半球与背向太阳的夜半球之间的界线——晨昏线。
(3)周期及意义: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
昼夜交替影响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太阳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2.地方时(1)成因: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同一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相同。
(2)计算: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区和区时(1)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2)区时: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3)区时的换算:时区相隔1个,区时相差1小时。
(4)国际日界线:“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大致与180°经线相吻合。
地球不自转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转使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个太阳日,即24小时,如果地球不自转只公转,地球上同样存在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周期为一年。
北京时间和北京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在数值上等于120 °E的地方时。
而北京的地方时是指北京所在经度(约116 °E)的时间,比北京时间约晚16分钟。
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
2.表现: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转。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是指顺着物体运动方向而言的,判断时不能逆着物体运动方向。
探究点一昼夜交替[核心归纳]1.昼夜交替现象成因周期意义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地方有昼有夜)是基础;2地球自转是根源1个太阳日(24小时)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气温的日变化不剧烈,保证了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昏线,又叫晨昏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共同组成的。
第2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点拨
教材第20页读图
1.0°经线。
12个时区。
2.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
3.12时。
7时。
[学业达标]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1~2题。
1.图中四点处于黄昏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判断黎明、黄昏的方法是:先确定地球自转方向,然后判断随着地球的自转,判断点将进入昼半球还是夜半球。
从昼半球到夜半球的界线为昏线,处在昏线上的点,将从白天进入黑夜,为黄昏;从夜半球到昼半球的界线为晨线,处在晨线上的点,将从黑夜进入白天,为黎明。
答案:B
2.图中四点所在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所有晨昏线平面都与太阳光线垂直。
答案:D
3.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解析:图A中a是昏线,b是晨线;图C 只有b且是晨线(由黑夜走向白天),图D中a 是昏线。
答案:B
4.一位游客于3月21日清晨到天安门广场参观升旗仪式,天气晴好,当日升旗时间为地方时6时,请问升旗手准备升旗的那一瞬间,游客手表显示的时间是( ) A.6:00 B.6:16
C.5:44 D.6:06
解析: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当地(北京天安门是116°E)地方时都是6时日出,手表是北京时间(120°E)是6:16。
答案:B
北京时间8月19日15时40分,某客机平稳地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
这架客机于纽约时间8月18日14时19分从美国纽约机场起飞,从北极上空直飞而过,抵达北京。
据此回答5~6题。
5.该客机起飞时,北京时间为( )
A.8月18日2时19分 B.8月19日14时19分
C.8月18日23时19分 D.8月19日3时19分
解析:北京时间为东八区,较西五区时间早13个小时,故西五区时间为18日14时19分,则北京时间为19日3时19分。
答案:D
6.这架飞机起飞时纽约时间为8月18日14时19分,到达北京时为北京时间8月19日15时40分,则飞机的飞行时间为( )
A.15小时21分B.14小时21分
C.13小时21分D.12小时21分
解析:由第5题可知,飞机起飞时的北京时间为19日3时19分,到达北京时的北京时间是19日15时40分,所以飞机的飞行时间为12小时21分。
选D。
答案:D
7.下图中甲为河流流向,乙是沿该河AB段的河床剖面图,下列关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河在北半球B.该河在南半球
C.该河段河流由北向南流 D.该河段河流由西向东流
解析:从图中可知,该河B岸沉积,A岸冲刷,再根据流向判断出该河向A岸偏(即向右偏),应当在北半球,再根据所给指向标判断,该河流向为由西北流向东南。
答案:A
8.下图中太阳直射甲点。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旧的一天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共跨的经度是________度。
(2)乙地的时刻为________时。
(3)甲地向东运动的物体会向________(填“南”或“北”)偏转,所以,我国长江下游________(填“南”或“北”)岸的河运港口更容易受泥沙淤塞的影响。
解析:第(1)题,直射点甲(23°26′N,120°E)为当地时间的12点,故0时经线为60°W,所以旧的一天的经度范围是180°向东至60°W 共跨的经度是120°。
第(2)题,120°E经线的时刻为12点,向西递减120°为8个小时,所以乙点所在的经线为4点。
第(3)题,地球自转引起地球物体的偏转,规律为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自西向东运动的物体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其实就是向南偏;我国的长江是自西向东流的,向南偏转时,会冲刷河岸,有利于港口的建设,而在北岸泥沙淤积,不利于港口的建设,需要泥沙船不断的抽沙,上海港就是这样。
答案:(1)180°向东至60°W120 (2)4 (3)南北
[能力提升]
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极地地区为极昼
B .Q 点经线所在的地方时为0时
C.MO ︵为晨线
D.NO ︵为晨线
10.此时北京时间是( )
A .5日4时
B .6日12时
C .6日4时
D .7日12时
解析:第9题,P 、Q 所在经线均为日期界线,其中必然有一条为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所在的经线),从晨昏线分布可断定只有P 所在经线才可能为自然日界线(为夜半球中央经
线),则Q 所在经线为人为日界线(180°经线);此时南极附近发生极夜现象,NO ︵为晨线。
自
然日界线以东到180°为新的一天,即非阴影部分表示7日;P 所在经线经度为60°W,时间为0时,则120°E 为12时。
第10题,根据地球自转规律,0时对应的经线是60°E。
答案:9.D 10.D
11.下图中,实线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虚线表示运动物体的实际方向,正确的是( )
A .1
B .2
C .3
D .4
解析:本题考查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答案:C
12.第30届奥运会于2012年7月27日19时12分(零时区区时)在伦敦开幕。
各国学生若计算在本地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直播的日期、时刻,可依据下图中的( )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零时区时间在2012年7月27日19时12分时,全球两个日期(7月27日与7月28日)的分界线是180°与0时所在经线,即72°E向东至180°之间为7月28日,其余范围为7月27日。
由此可判断B项错误;而此时太阳直射的经度是西经108°(地方时12时),北极点周围有极昼,而C项图中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为150°E,故C项错误;D项图中北极点周围出现极夜,不合乎要求,故D项错误。
只有A项中的图符合上述要求。
答案:A
13.美国哈佛大学(42°N,71°W)举办国际网页制作比赛,收件时间以当地时间2月15日23时截止,直接以网络(E mail)传送。
一位住在悉尼(34°S,151°E)的学生打算报名参加,假设当时网页传输没有任何故障,请问他最迟应在何时将作品发出( ) A.2月15日上午8时B.2月16日下午2时
C.2月16日晚上8时D.2月15日凌晨2时
解析:哈佛大学位于西五区,悉尼位于东十区,因此悉尼的时间比哈佛早15小时,当哈佛大学于2月15日23时截止收件时,悉尼为15日23时+15时=16日14时。
答案:B
14.读6月22日太阳照射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南北半球看,此图所示的是________半球;图中E点的纬度是________。
(2)图中AEC表示______线,图中所示地区是______季。
(3)此刻,图中A、B、C、D四处的地方时是:A________时,B________时,C________时,
D________时。
(4)从D点处向E点方向吹出的风,偏向后变成______风。
解析: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观察时,地球自转方向表现为逆时针的运动方向,在南极上空观察时,地球自转方向表现为顺时针的运动方向。
6月22日为北半球的夏季。
观察图形即可判断此半球为北半球。
AEC区分了昼半球与夜半球,因此AEC是晨昏线。
由图可知,此时为6月22日,晨昏线应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而E点正好位于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圈上,因此,E点的纬度应为66°34′N。
根据图中太阳光线直射B所在的经线,因此,B点所在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时;D点所在经线为夜半球中央经线,为24(0)时;A点所在经线为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6时;B点所在经线为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时;从D点吹向E点的风是南风,在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要向右偏转,因此,偏向后应为西南风。
答案:(1)北66°34′N(2)晨昏夏(3)6121824(0)(4)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