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并中的盈余管理问题探析_郭思永
- 格式:pdf
- 大小:297.50 KB
- 文档页数:3
对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思考【摘要】企业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影响着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本文从盈余管理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企业的影响、监管与控制以及合法化与道德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企业需要重视盈余管理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监管机制的完善对盈余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严格监管和有效控制,才能防止盈余管理行为的滥用。
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引起企业和监管机构的重视,共同努力促进盈余管理的合法化与道德化,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企业盈余管理、财务报表、影响、问题、企业、监管、控制、合法化、道德化、可持续发展、监管机制、重视、完善。
1. 引言1.1 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重要性企业盈余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
盈余管理包括了对企业盈余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的调节和管理,以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和利益最大化。
对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盈余管理决定了企业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盈余管理不当会导致财务报表失真,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判断,造成信息不对称,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声誉。
盈余管理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发展前景。
合理的盈余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不当的盈余管理则会损害企业的经营利益,甚至导致企业面临破产风险。
企业管理层和监管部门都需高度重视盈余管理问题,加强对盈余管理的监督和控制,确保企业盈余管理合法、规范、透明,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盈余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强化道德约束和责任担当,促进企业盈余管理的合法化和道德化发展。
1.2 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是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采取的一系列手段和策略,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
盈余管理主要是指企业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对财务报表中的盈余数据进行调整,从而影响利润、收入和资产负债表等重要财务指标的表现。
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思考和分析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2一、盈余管理的含义盈余管理是在不违反相关政策法规及会计准则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当局利用会计或非会计手段,凭借一定的职业判断,对财务报告中有关盈余信息的披露或与其相关的辅助信息进行管理,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活动。
通常可以把盈余管理分为应计活动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应计活动盈余管理行为是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准则,以隐瞒或歪曲企业的实际经济状况的表现;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则是管理者通过对企业正常业务活动的操控来实现既定盈利目标的行为。
二、盈余管理的方式及其影响1.灵活运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会计准则虽然对企业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较为细致全面的规定,但准则在制定时为了避免“一刀切”带来的不公平,也赋予了企业在一定范围内根据本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如八大准备的计提、折旧方法的选择、会计估计的确认和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摊销等都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管理层可以利用这种灵活性进行利润的平滑或聚集,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计提各种准备为企业进行“洗大澡”以为来年盈利打下基础。
由于这种灵活性的存在,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信息使用者基于报表信息所做出的的经济决策往往带有偏差,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2.销售操控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改变销售的方式、条件来影响企业的销售量、销售额,进而改变企业当期的盈余。
如果企业面临既定预算销售量的压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算有一定的难度时则会通过打折、低价促销、扩大销售信用额度等手段来完成预算。
这些措施的采取虽然在短期内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不利于企业的长期持续经营。
一方面,企业通过折扣等方式低价出售商品,会使购买方形成一种预期,不愿以高于折扣价的较高价格购买企业产品;另外,由于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产品的市场需要量是基本稳定的,低价出售使当期的销售量增加,会影响未来期间的销售量,长此以往,必然带来企业利润的降低。
对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思考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盈余管理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盈余是企业运转的血液和灵魂,它直接影响到公司未来的发展和利润分配。
因此,正确地管理盈余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企业盈余管理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企业的盈余目标。
企业盈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资本积累,提高股东的收益。
因此,企业需要合理规划盈余以达到这个目标。
在控制成本,提高营收的前提下,要考虑各种财务压力,比如偿还债务,期望利润等。
第二,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企业应该尽可能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以避免造成盈余管理风险。
公司应该根据财务监管的要求和标准,制定透明的财务政策和程序,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和监控。
这不仅是对股东的负责,同时也是公平和规范运作的表现。
第三,如何处理盈余。
企业需要在积极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分配盈余。
如果选择现金分红,需要合理规划股息率和时间表;如果选择再投资,需要投资于有利可图的项目上。
不管是现金分红还是再投资,都需要保证盈余的稳健性,并使股东得到合适的回报。
第四,如何应对不确定性风险。
不可预见的客观因素,如自然灾害,政策变化,金融危机等都会对企业盈余造成重大影响。
在制定盈余管理策略和分配盈余时,企业应该考虑到现实和未来风险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准备。
总之,企业盈余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有挑战的任务。
企业需要在考虑股东利益和公司未来发展之间做出权衡。
因此,只有制定合理的盈余管理策略,加强财务透明度和内部控制,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对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思考引言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企业盈余管理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企业的盈余管理涉及到会计估计、利润分配、税收筹划等方面,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企业盈余管理问题展开一些思考,并探讨其中存在的一些挑战和解决方案。
背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盈余管理是不可避免的。
盈余管理有助于企业提高利润、增加股东权益,同时也有助于企业掩盖亏损、避免税收等。
然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损害股东利益,甚至危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实现合理、可持续的盈余管理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盈余管理的挑战1. 会计估计会计估计是盈余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企业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通过调整会计估计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然而,会计估计的主观性和复杂性往往容易导致误差和操纵。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企业需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会计估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利润分配盈余管理还涉及到企业如何分配利润。
在盈余分配中,企业可能面临的挑战包括合理回报股东、保留盈余用于未来发展、满足各种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等。
合理的利润分配需要企业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并制定适当的政策和程序。
3. 税收筹划盈余管理也与税收筹划密切相关。
企业可能通过合理的税收规划来降低税负,从而提高盈余。
然而,过度的税收筹划可能违反法律法规,导致企业面临风险和处罚。
因此,企业需要在税收筹划中遵循合法、合规的原则,并与税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解决方案1.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为了应对会计估计中的挑战,企业需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这包括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明确审计标准和程序、制定风险管理政策等。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可以提高会计估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操纵的风险。
2. 审慎的盈余分配政策为了合理分配利润,企业需要审慎制定盈余分配政策。
这涉及到考虑股东权益、未来发展需求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企业可以考虑建立分红政策、回购政策、再投资政策等,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并购重组业绩承诺下盈余管理案例研究并购重组业绩承诺下盈余管理案例研究一、引言在并购重组过程中,盈余管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为了达到业绩承诺,很多公司通过操纵会计信息来影响其财报,从而向外界传递出更好的业绩信号。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并购重组案例,剖析并购重组业绩承诺下的盈余管理问题,并从中总结出一些启示。
二、案例分析A公司为了完成一次重大并购,向投资者做出了业绩承诺。
为了满足业绩承诺,公司高层采取了盈余管理手段,通过操纵会计信息来实现财务报表的“美化”。
1. 收入操纵为了增加公司的收入,A公司在并购重组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如提早确认收入、将未来的收入前移等。
通过这些操纵手段,公司成功地将收入数字进行了虚增,给投资者传递了一个收入增长的假象。
2. 成本操纵为了控制成本,公司将一部分应纳税收入视为推迟确认项目,将其计入未来的报表中。
此外,公司还采取了其他手段,如提前计提费用、缩减研发投入等,从而降低了未来的成本支出。
3. 资产操纵为了增加公司的资产规模,提高财务健康指标,公司采取了资产减值拖延、资本化费用等手段。
通过这些操作,公司成功地将资产数字进行了虚增,给投资者传递了一个资产增长的假象。
通过上述盈余管理手段,A公司成功地在并购重组完成后实现了业绩承诺。
然而,这种盈余管理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的信息传递,违背了企业内部控制和道德伦理等基本原则。
三、盈余管理的风险与启示盈余管理虽然在短期内能够为公司带来某些利益,但其风险也难以忽视。
1. 市场信任受损盈余管理行为的出现会使市场对公司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削弱市场对公司的信任。
投资者可能会担心公司利用盈余管理行为来欺骗他们,从而对公司的股票持有更为谨慎的态度。
2. 法律风险加大以虚增盈余为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违反了财务报告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涉及到虚假陈述和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增加了企业面临法律风险的可能性。
3. 长期发展受阻盈余管理行为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对公司的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但却难以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探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盈余管理的涵义何为盈余管理?如今被普遍认可的是Hed、和ahlen 于1999年对盈余管理所作出的解释:当管理者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建经济交易时,运用判断改变财务报告,从而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根本经济收益的理解,或者影响根据报告中会计数据形成的契约结果,盈余管理就产生了。
从盈余管理的涵义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三点: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
企业管理当局,无论是董事会、总经理还是高级管理人员,他们作为企业信息的加工者和披露者,有权利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有权利变更会计估计,有权利安排交易发生的时间和方式等。
而信息的不对称和信息披露的不完全为他们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
第二,在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当局是有目的、有意地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或交易安排,即管理当局是有意图的。
第三,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在于获得自身利益。
虽然盈余管理的直接结果是使得一些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经济收益产生误解,但其最终目的是使得自身利益最大化。
二、盈余管理存在的动因及手段分析(一)终极动因毋庸置疑,企业盈余管理的终极动因是获取私人利益。
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制企业是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基础的,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
这种关系使得高层管理者通过盈余管理获取了巨大的私人利益,而股东、底层雇员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受害者。
企业盈余管理的终极动因是十分明确的,即获取私人利益。
一般认为,通过盈余管理获取私人利益的主体是掌握企业管理权的高级雇员,包括总经理、部门经理和其他高级主管。
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制企业是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基础的,公司的大股东可能并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真正掌握管理权的往往是公司的高级雇员。
由于管理者与股东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他们都有各自的小算盘。
对盈余管理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摘要】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和不断发展,盈余管理逐渐成为资本市场备受重视的问题。
盈余管理是企业在享有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时,选择使其效用最大政策的一种行为,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涵义和特征、新会计准则中有关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变革、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新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限制及可利用的操纵空间,以期为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部门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认识企业的盈余管理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企业盈余管理2006年2月新的会计准则的颁布,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会计有用消息的理念。
新会计制度的在2007年1月在上市公司的开始实施,适应了市场化改革的需要,适应了中国经济国际化的需耍。
同时,企业利用会计制度和准则的相关条款进行盈余管理大量存在。
一、盈余管理的涵义和特征(一)盈余管理的涵义盈余管理是指企业有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时,选择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是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行为。
盈余管理是借助于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变更来实现的,盈余管理的目的是得到一种令企业管理当局满意的财务会计结果,而会计盈余是决定财务成果是否满意的重要参数。
因此,企业管理当局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来多计或少计收益、少计或多计费用与成本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盈余管理不同于会计造假。
会计造假是企业管理当局蓄意的欺诈行为,而盈余管理则是一种合法行为。
正因为如此,盈余管理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已成为世界各大公司财务经理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二)盈余管理的特征盈余管理只是改变会计利润在各会计期间的分布。
盈余管理必然会同时涉及经济收益及会计收益和会计数据的信号作用问题。
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
盈余管理的客体是公认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
盈余管理的目的既明确又复杂。
二、新会计准则中有关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变革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充分考虑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的基础上,在内容上着重修订了若干业务核算准则。
试论企业合并过程中的盈余管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城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和方式日趋多样。
基于各种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同时也加剧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在常见的盈余管理方式中,通过企业合并来进行盈余管理是较为典型且对投资者危害较大的一种。
盈余管理又称利润操纵,其产生主要是由会计准则存在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和会计信息客观存在的不对称性所导致。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当局出于对股价走势、贷款要求等方面的考虑,往往会通过选择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政策等方式来达到操纵企业利润的目的。
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使企业能够借助会计手段调节其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等各类财务信息,从而诱导投资者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投资决策,严重扰乱了整个证券市场的秩序,对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构成了一定威胁。
本文系统分析企业合并过程中的各种盈余管理操作,并从深层次挖掘了存在这种操纵可能性的本质原因,并在此基础是提出规范企业合并过程中盈余管理行为的相关对策和方法,以便规范我国企业合并行为,促进我国证券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企业合并过程中盈余管理的常见方式(一)通过利用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盈余管理目前,我国会计实务操作中对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两种。
购买法将企业合并视为企业主体以购买方式取得其他参与合并企业净资产的一种交易,就是将企业合并视为购买企业用一定的价款把被并企业的机器设备、存货等资产项目购进,同时还承担了被并企业的债务,从而按合并时的公允值计量出被并企业的净资产,将投资成本超过净资产公允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的会计方法。
而权益结合法下认为企业之间的合并是权益相结合而并非是购买,其实质就是参与合并的各个企业的股东共同控制和管理他们的净资产和共同分担合并后企业会出现的一些风险和收益,也就是原企业所有者承担风险和利益的联合。
(2)购买法下的利润操纵。
虽然对比来看权益结合法要比购买法更有操控的空间,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购买法也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利润可操纵空间。
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探讨[01]目录摘要 (4)前言 (5)一、盈余管理的定义 (5)(一)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 (5)1、盈余管理不会增减实际盈余 (5)2、盈余管理必然会同时涉及经济收益和会计数据的信号作用问题 (5)3、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 (6)4、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 (6)5、盈余管理的目的既明确又非常复杂 (6)(二)盈余管理存在的动因 (6)1、企业管理当局需要完成其受托经济责任 (6)2、出于签订债务契约的考虑 (6)3、避免巨额的政治成本 (7)(三)盈余管理的必然性 (7)(四)盈余管理的可行性 (7)二、盈余管理的方法 (8)(一)变更会计政策 (8)(二)改变应计项目金额和虚构交易可虚增资产 (8)(三)改变交易时间 (8)(四)创造特殊交易 (8)1、关联方交易 (8)2、资产重组 (9)(五)资产评估 (9)三、盈余管理的影响 (9)(一)盈余管理的正面效应 (9)1、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维护合同的有效性,减少契约成本 (9)2、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传递内部信息的一种手段 (9)3、适度的盈余管理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 (10)4、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的政治成本 (10)5、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合法避税的政策 (10)(二)盈余管理的负面效应 (10)1、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 (10)2、损害上市公司的长远利益 (10)3、违背会计职业道德 (10)四、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11)(一)建立道德评价标准, 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 (11)(二)推进监管政策的市场化改革, 清除诱发盈余管理的政策因素 (11)(三)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 缩减盈余管理的空间 (11)(四)健全公司的治理结构, 形成抑制盈余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 (12)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摘要盈余管理问题是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
我国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探讨作者:沈兆楠杨守杰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3年第2期沈兆楠,杨守杰(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摘要:在我国特有的经济环境背景下,由于企业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加上相关法规制度的不健全,以及与之配套的监管政策不完善,致使产生的盈余管理的滥用造成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严重损害了投资人、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甚至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阻碍,已经成为我国急需解决、刻不容缓的问题。
鉴于此,通过研究企业的盈余管理现状,分析盈余管理的利弊,提出促进盈余管理健康发展的政策及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职业道德;会计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3-0139-02盈余管理是从早期创造性会计演变而来。
最初表现为利润平滑,后来则是秘密准备。
随着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的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盈余管理的理论和实务。
由于上市公司可以有不同的会计政策可供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以人为确定,因而账面利润产生较大差异。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当局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的调整或操纵当期应计项目等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人为的“加工”,达到经营者自身效用和企业市场价值的最大化,从而在证券市场、银行信贷、税务缴纳、报酬激励等方面获取既定利益的行为。
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
一、我国企业盈余管理的基本形式根据盈余管理的常见的主要手段,可将盈余管理分为以下四种:收益平滑。
企业管理人员不仅仅是存在红利计划的时候可能采取收益平滑的策略,有时候为了树立稳健经营的形象,也可能采取收益平滑的策略,达到利润平稳增长的表象。
巨额冲销损失。
当企业面临退市的危险时,管理者会通过巨额冲销的方式避免连续3年亏损的局面;或者经营者处于红利动机时,会提前确认损失和费用,提高以后期间的利润。
最大化利润。
管理者存在最大化红利动机时,就会采取最大化盈余的方法,以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为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潜在的战略投资者,减少债务成本,或者稳固当前的利益,同样会采取这种策略。
企业盈余管理相关问题研究【摘要】企业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其涉及到企业经营行为中的盈利分配和利润管理问题。
本文从企业盈余管理的概念、影响因素、方法、风险及监管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深入探讨企业盈余管理相关问题,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企业盈余管理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调控盈余分配,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减少经营风险,增强盈利能力。
未来研究可以着重从企业盈余管理与企业绩效、股东价值等方面展开,以及加强对企业盈余管理监管的有效性。
有效的企业盈余管理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还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企业盈余管理、研究、影响因素、方法、风险、监管、总结、未来研究方向、实践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盈余管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盈余管理是企业利用会计政策和估计来调整其经济表现,以影响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业绩的认识。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变化,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企业盈余管理相关问题变得愈发重要。
了解企业盈余管理的概念、影响因素、方法、风险和监管,对于投资者、管理者、监管机构和学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企业盈余管理,可以帮助投资者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制定经营策略,帮助监管机构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对企业盈余管理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运作的规律,为提升企业绩效和推动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企业盈余管理相关问题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企业在利润管理方面的行为和策略,揭示其中的动机和影响因素,为企业管理和监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概念、影响因素、方法、风险和监管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企业在利润管理中的行为特征和规律,探讨企业盈余管理对企业财务状况、市场竞争和社会影响的影响机制,为企业管理者和监管部门提供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建议。
《企业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商誉成为企业资产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经营策略,商誉减值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更准确地理解这一过程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本文对企业在商誉减值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企业商誉减值过程中盈余管理行为的剖析,揭示其影响及管理策略,以供企业更好地处理商誉减值问题。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誉已成为企业资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商誉减值的风险也日益增大。
商誉减值过程中涉及到的盈余管理行为是近年来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研究的热点。
盈余管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经营决策,因此研究其在商誉减值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盈余管理行为的理论基础盈余管理行为是指企业管理者通过调整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在商誉减值过程中,企业常常采用盈余管理行为来影响商誉减值的确认和计量。
因此,本文将详细探讨盈余管理行为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商誉减值中的应用。
四、企业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分析(一)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企业在商誉减值过程中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包括:平滑收益、避免亏损、维持股价等。
这些动机使得企业可能采取各种手段来调整商誉减值的确认和计量,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报告。
(二)盈余管理行为的方式企业在商誉减值过程中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调整商誉减值的确认时间、调整商誉减值的计量方法、利用关联方交易等。
这些方式都可能影响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经营决策。
(三)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企业进行盈余管理行为可能带来一系列影响,包括:降低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误导投资者决策、影响企业的声誉等。
因此,企业应充分认识盈余管理行为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和应对。
五、企业应对商誉减值中盈余管理行为的策略建议(一)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商誉减值的确认和计量符合相关会计准则和规定。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关于盈余管理的探讨与分析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
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本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西南财经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作者专业:作者学号: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论文(设计)类型: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C—软件设计等;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企业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商誉的价值已经成为评估其财务健康和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商誉减值是企业财务报告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对资产价值、经济预期及管理决策的综合评估。
盈余管理行为是企业对商誉减值进行合理处理的一种策略性行为,旨在确保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公正性和真实性。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企业可能会采取不恰当的盈余管理行为,从而对企业的商誉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企业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分析其影响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企业商誉减值与盈余管理行为概述商誉减值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商誉资产价值下降的情况。
盈余管理行为则是指企业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通过调整会计政策、估计和判断等手段,以优化财务报告的过程。
在商誉减值过程中,企业可能采取盈余管理行为来调整商誉减值的确认和计量,以实现其财务目标。
三、企业商誉减值中盈余管理行为的类型与特点(一)类型1. 提前或延迟确认商誉减值:企业可能出于某种目的,提前或延迟确认商誉减值,以影响当期利润。
2. 调整商誉减值比例:企业可能通过调整商誉减值的比例来改变其资产价值,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
3. 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企业可能利用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来调整商誉减值的计量方法和结果。
(二)特点1. 策略性:盈余管理行为是企业为达到特定目标而采取的策略性行为。
2. 隐蔽性:盈余管理行为往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易被外界察觉。
3. 风险性:不恰当的盈余管理行为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和信誉损失。
四、企业商誉减值中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一)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不恰当的盈余管理行为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报表失真,影响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的信任和判断。
同时,这也可能导致企业资产价值和负债的错误计量,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对企业信誉的影响不恰当的盈余管理行为可能损害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降低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企业盈余管理探讨
刘传志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08(000)036
【摘要】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盈余管理行为也大量的存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并对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的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为了不被社会所淘汰,会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以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企业是理性经济人,由于委托代理关系,股东要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而经理层要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想方设法地进行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操纵.因此,盈余管理问题理应引起我国会计学界和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总页数】1页(P183)
【作者】刘传志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财务处,河南,开封,4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企业盈余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2.企业盈余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3.新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的探讨
4.企业盈余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5.基于公允价值与企业盈余管理的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