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与亚健康证治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32.47 KB
- 文档页数:2
治未病门诊跟师心得体会我有幸能够参加治未病门诊并跟师学习,这一段时间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我的心得体会。
治未病门诊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医疗模式,它不仅注重了疾病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关注人体的整体平衡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与传统的西医模式相比,治未病门诊更加关注人体的内在能量和自愈能力。
在治未病门诊的学习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健康是一种全方位的状态。
首先,治未病门诊教会了我如何正确认识和维护健康。
在传统医学中,大多数人对健康的理解仅限于身体的健康状况,而治未病门诊则更加强调身心灵的统一。
在跟师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以维持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同时,我也学到了人体的养生之道,包括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的学习让我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也更加懂得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
其次,治未病门诊教会了我如何自我调理和养生。
在治未病门诊中,师傅们强调了人体自身的调节和自愈能力。
通过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技术,我学到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自我保健方法,如按摩、穴位按压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调节气血流通,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在实践中,我发现这些方法对于改善我的健康状况有了明显的效果,我能够提高精力和抵抗力,减轻疲劳和焦虑等不适感。
最后,治未病门诊给了我一个更加全面的健康观念。
在这里,我学习了如何将中医与西医相结合,以更好地理解和维护自己的健康。
治未病门诊的理念强调了预防胜于治疗,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改善环境条件,使我们能够在未病时就预防和避免疾病的发生。
在与师傅的交流中,我也了解到了一些传统中医的疗效和疗法,这些都给了我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来看待健康和疾病。
总结来说,跟师参加治未病门诊的经历给我带来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我学到了如何正确认识和维护健康,如何自我调理和养生,以及如何以一种更加全面的健康观念来对待自己。
这些知识和经验将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也会将它们传播给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人增强健康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用中医治未病思想,解决亚健康问题·亚健康状态与未病中的潜病未病态和欲病未病态的内涵接近,但未病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广泛。
治未病通过中医理论解释人、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符合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能够对亚健康的防治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治未病思想调理亚健康状态包括两层含义,即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以及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预防。
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亚健康调理是积极的、有效的、预防性的,是对人们的生理、心理进行调节和疏导的过程。
亚健康概念的提出是国际医学界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医学新思维。
由于亚健康人群比例十分庞大,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亚健康相关学科发展迅速,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笔者认为,通过中医治未病思想来指导亚健康调理、解决亚健康难题是很好的切入点。
亚健康是指机体在无器质性病变情况下发生一些功能性改变,作为一种中间状态,既是一种动态过程,又是一个独立的阶段。
主要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虽有症状或体征,但又未达到疾病的诊断标准。
多数情况下,健康、亚健康、疾病状态是一个不间断的连续过程。
亚健康居中,其上游部分与健康重叠,其下游部分又与疾病相重叠,重叠部分则因界限模糊而不易区分。
根据亚健康临床表现可以分为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社会交往亚健康。
实际上,上述3种亚健康表现常常相兼出现。
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前状态。
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内分泌代谢疾病等均与亚健康人群免疫功能低下、多种应激因素综合作用有关。
亚健康还会明显影响工作、生活和学习质量,甚至危及特殊行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司机、飞行员等)。
此外,亚健康还易导致心理、精神疾患,日久可明显影响健康或寿命,甚至造成自杀和家庭、社会伤害。
未病的内涵比亚健康更丰富中医虽然没有亚健康的病名,但追本溯源,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就有阐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治未病门诊心得体会治未病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强调预防和调理,防止疾病的发生。
最近我有幸到一家中医门诊参加了治未病的治疗,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治未病的理念让我重新认识了健康。
在传统西医观念中,我们通常把健康定义为没有疾病的状态。
然而,治未病告诉我们,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没有疾病,更重要的是内外平衡、身心健康。
治未病强调预防疾病的发生,通过调理身体和心理状态,提升自身的免疫力,使身体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状态,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种理念让我认识到,健康是一个全面的概念,不仅仅是生病与否的判断,而是一个身心和谐统一的状态。
其次,中医的治未病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治未病门诊中,医生采用了中医的诊断方法,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了解我的身体状况。
医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细致的观察,可以从我脸色、舌苔、脉象等方面判断出我身体的状况,并提出如何预防疾病的建议。
与西医的疾病治疗不同,中医注重调整身体的整体平衡,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手段来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
这种综合的治疗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也让我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
在治未病门诊中,我还学到了许多有关生活方式的知识。
医生不仅告诉我如何饮食营养搭配,还给我提供了一些中药的建议。
例如,她告诉我一些常见食物的功效和作用,如何根据个人体质来选择食物,以达到保健养生的效果。
此外,医生还教会了我一些自我调理的方法,比如适当的运动、放松心情、保持规律的作息等。
这些方法看似简单,但却极其重要。
通过这些方法,我可以自己进行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发生。
治未病的门诊让我认识到,预防疾病是一个持久战,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调整和养生。
最后,我对治未病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通过治未病的门诊经验,我认识到预防疾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践行。
治未病告诉我,预防胜于治疗,保持身心的健康状态比治疗疾病更为重要。
因此,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免疫力。
从现代亚健康反思中医对“治未病”的认识【摘要】:文章从现代亚健康视角反思了对”治未病”的认识。
【关键词】:治未病;亚健康;中医所谓亚健康,是指机体无明显疾病,却呈现生活能力降低、适应能力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功能低下的状态。
由于人们习惯上把健康称作是第一种状态,患病称为第二种状态,因此把这种非患病、非健康的中间状态又称为第三状态,也称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潜病期等。
事实上,我国是关注亚健康状态最早的国家。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两千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有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虽未提及”亚健康状态”字眼,然其”未病”之概念确为其实,并明确提出应以预防为主,并记载了大量行之有效的防治之法。
注重调理是防治亚健康状态的最重要方法,中医强调的”上工治未病”,就是防患于未然。
《内经》中的”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身体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不平衡状态导致的整体功能的失调表现。
历史上有个非常有名的故事。
扁鹊见了秦桓公,先说桓公有病”在腠理,不治将深”,五日后又说有病”在血脉,不治将深”,再五日说有病”在肠胃间,不治将深”,再五日见了桓侯一言不发就走。
人问其故,扁鹊说桓公病已”在骨髓”,无法可医。
桓公对此始终不屑一顾,并嘲笑医生言过其实。
不想,再过了五日,桓公果然发病,连忙使人去找,扁鹊早已逃之夭夭。
桓公遂死。
这一故事夸的是扁鹊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的水平和能力,也反映了古人对疾病传变的认识和早发现早治疗的医学理念。
《素问》明确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灵枢》认为”上工守神,下工守形”,守神就是治未病。
可见,中医在两千年前就强调疾病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
疾病从发生到传遍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此间,人体自身的康复本能(免疫力)一直与疾病处于斗争之中。
治未病促健康心得体会和感想(四篇)最新治未病促安康心得体会和感想一自我院开展“治未病”工作以来,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院领导的关心和帮忙下,在相关科室的通力协作和全院干部职工帮助下,以“未病先防、小病先治”为重点,深入推动蒙中医药“治未病”,构建预防保健效劳体系,满意了辖区居民对“治未病”的要求,提高了蒙中医药诊疗效劳力量,同时,在我院名老中医和专家及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院的蒙中医“治未病”工作在坚持和发扬中医特色优势,为保障辖区人民身体安康上做出了积极的奉献。
下面,就治未病工作总结如下: “治未病”工作开头之初,我院领导便高度重视,马上召开了全院职工大会,对有关文件精神进展了传达,并对有关政策进展了深入解析、学习,积极筹备成立“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
为我院蒙中医预防保健工作在组织上赐予了保障。
我院蒙中医“治未病”科在业务工作上与专家门诊、检验、传统疗法等科室有机相连,以“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为核心,标准效劳流程和技术方案,建成了蒙中医“治未病”安康工程效劳载体。
同时,在蒙中医传统思想指导下整合为集安康体检、传统疗法保健治疗、安康询问为一体的综合性安康保健体系(由体检科、蒙中医临床科室、安康询问门诊三局部组成),确保了我院蒙中医预防保健工作有效、稳步的开展。
根据工作实施方案总体要求,我院社区效劳部对辖区内社区效劳部门进展业务推广与指导,社区蒙中医预防保健工作能与“六位一体”效劳功能有机的结合,并因地制宜地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效劳。
截止2023年底,全院蒙中医药效劳人次11.2万余人次,其中康复理疗7万余人次,蒙中医传统治疗4万余人次,以中药敷贴“冬病夏治”为例,效劳人次为700余人次,较以往有所提高。
全年“亚安康”效劳人次300余人次,经再次评估,好转率到达75%。
工作中我院完善人才、技术保障,并把加强人才梯队建立、科技兴院、人才培育作为全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与建立健全“治未病”效劳机制有效地连接,确保蒙中医预防保健工作不消失断层现象。
治未病心得体会1500字治未病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味着在人们身体健康状况出现问题之前,通过保养调理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我个人对治未病的体会和心得如下:首先,治未病强调的是预防而非治疗。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与经络运行畅通是健康的基本要素。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相对简单的方法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如良好的饮食、适度的锻炼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这种预防疾病的观念与现代医学中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思想相契合,强调提前干预和关注,以保持健康状态。
其次,治未病注重的是个体的整体调理。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因此,当一个部位或系统出现问题时,它可能是身体其他部分的反应和提示,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治疗症状,而要关注整体调理。
中医通过诸如针灸、按摩、中药等方法,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畅通,来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
另外,治未病对个人的自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中医以及现代医学都认为,健康是个人责任。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主动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持健康。
这包括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的运动、良好的生活作息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关注自己身体的信号,比如体温、脉搏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处理措施。
对我个人而言,治未病的概念启示了我在健康保养方面的改变。
传统中医的观念让我认识到,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加重要,所以我开始更加注重日常的健康习惯,包括规律饮食、定期锻炼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
此外,我也积极学习中医保健知识,通过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和身体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调理。
我发现,这些方法对我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让我感觉更加有活力和平衡。
总而言之,治未病理论提醒我们要重视健康保养,从预防疾病的角度出发,关注整体调理和个体差异,在个人生活中加强自我管理。
它是一种健康观念的转变,让我们认识到个体的自我调整能力和健康自主权,进而更好地保持身心的健康状态。
治未病小结治未病,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指的是在人体健康状态良好时,通过调整自身的体质和心态,预防疾病的发生。
治未病的核心思想是“治本”,即从源头上消除疾病的发生。
首先,治未病要注重调整自身的体质。
中医认为,人体的体质决定了抵抗疾病的能力。
如果体质虚弱,抵抗力就会降低,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要通过改善饮食习惯、增加锻炼、保证充足的休息等方式,提升自身的体质。
饮食方面,要注意饮食均衡,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的摄入。
适当增加锻炼量,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此外,保证充足的休息也是非常重要的,及时放松压力,保证足够的睡眠。
其次,治未病还要注重调整自身的心态。
中医认为,情绪的波动会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
负面的情绪会导致体内气血不畅,从而引起各种疾病。
因此,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效的释放负面情绪。
可以通过心理调节方法,如心理咨询、瑜伽和冥想等,来调整自身的心态。
此外,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亲友交流,也是维持良好心态的一种方式。
最后,治未病还要注意预防保健。
中医认为,预防胜于治疗。
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相应的保健方法,提前预防疾病的发生。
针对不同的体质和病症,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如中药调养、针灸、按摩、拔罐等。
此外,还可以适当服用一些保健品,如补气养血、增强免疫力的草药等。
但是,保健方法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综上所述,治未病是一种很重要的中医理论,可以帮助人们预防疾病的发生。
通过调整体质和心态,以及预防保健的方法,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降低患病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在身体健康的时候,注重自身的调养和保健,提前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也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治未病的认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亚健康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我国中医养生保健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治未病科作为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任务。
我有幸在治未病科进行了一段实习,现将实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习内容1.了解治未病科的基本概念治未病科是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科室,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原则,旨在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实习期间,我了解了治未病科的诊疗方法,包括中医辨证施治、中药调养、针灸推拿、食疗养生等。
2.学习中医诊断技术在治未病科实习期间,我学习了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的基本技巧,掌握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脉象等,结合病史、症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参与临床实践在实习过程中,我跟随带教老师参与临床实践,亲身体验了中医诊疗的全过程。
从患者的接诊、诊断、治疗到康复指导,我都积极参与,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4.学习养生保健知识治未病科除了治疗疾病,还注重养生保健。
实习期间,我学习了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如饮食调养、起居有常、情志调摄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指导。
三、实习心得体会1.中医诊疗的独特魅力在治未病科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中医诊疗的独特魅力。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强调阴阳平衡,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环境,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既安全又有效,深受患者喜爱。
2.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中医养生保健作为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实习,我认识到中医养生保健在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性。
3.医德医风的重要性在治未病科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医德医风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
只有关爱患者,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
4.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治未病科是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
在我国,中医学一直强调“治未病”的理念,即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远大于治疗。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治未病”的讲座,通过这次讲座,我对中医的治未病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治未病的核心理念治未病,顾名思义,就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
这与现代医学的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理念不谋而合。
治未病的核心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预防为主。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根本,外因是诱因。
因此,治未病首先要关注人体的内在平衡,预防疾病的发生。
2. 注重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体质、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治未病要因人而异,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3. 调整生活方式。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因此,治未病要注重调整饮食、运动、作息等生活方式,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4. 重视情志养生。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治未病要注重情志养生,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情绪。
二、讲座内容回顾本次讲座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中医治未病的历史渊源。
讲座介绍了中医治未病的历史发展,从古代的《黄帝内经》到现代的中医实践,都强调了治未病的重要性。
2. 治未病的具体方法。
讲座详细介绍了中医治未病的具体方法,包括饮食调理、运动养生、情志养生、药物预防等。
3. 治未病的实际案例。
讲座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治未病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使我们对治未病的理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4. 治未病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讲座探讨了中医治未病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强调两者在预防疾病方面的互补性。
三、心得体会1. 治未病理念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治未病理念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2. 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
中医治未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如注重个体差异、调整生活方式、重视情志养生等。
中医治未病思想感悟总结中医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强调预防、保健和促进人体健康。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通过学习中医治未病思想,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健康。
中医治未病思想强调的是从整体的视角看待人体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在人体出现疾病时才进行治疗,更加重视预防和保健的工作。
这一理念与西医的“治标不治本”有所不同,强调了病前预防的重要性。
通过中医治未病思想,我们可以了解到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膳食等对健康的积极作用,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习惯,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和生活压力,身心健康也面临着挑战。
通过学习中医治未病思想,我认识到不仅要关注生理的健康,还要注重心理的健康。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可以减轻压力、缓解疲劳,预防疾病的发生。
此外,中医治未病思想还强调了个体的差异性。
每个人的体质和环境都有所不同,要根据个体的特点来进行治疗和保健。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通过辨别身体的症状和表现来确定治疗方法。
通过学习中医治未病思想,我意识到不能盲目跟风,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选择。
只有针对个人的差异性进行治疗和保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中医治未病思想也强调了养生的重要性。
养生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抵御疾病的目的。
养生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良好的作息等方面来提高免疫力。
通过学习中医治未病思想,我认识到养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长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中医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对我们了解健康和预防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中医治未病思想,我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注重身心健康的平衡,关注个体的差异性,以及养生的重要性。
治未病读后感
《治未病》一书,让我对健康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传统的医学
理念中,我们通常是在疾病出现后才去寻求治疗,而《治未病》提
出了预防疾病的理念,强调了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对《治未病》的
阅读,我深刻体会到了预防胜于治疗的道理,也对自己的生活方式
和健康管理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书中提到了“未病先防”的理念,强调了通过调整饮食、锻炼、心理调节等方式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让我意
识到,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应该注重平时的保健工作,而不是等到疾
病发生后才去匆忙应对。
书中还提到了中医养生的理念,强调了人体的整体平衡和调节。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运动方式、作息时间等方面来维持身体的健康
状态。
这让我意识到,中医养生的理念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应该
注重身体的内在调理,而不是只关注外部的疾病治疗。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如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糖尿病等。
这让我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了这些疾病的危害性,
也让我意识到了预防的重要性。
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方式来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比后期的治疗要来得更加重要。
总的来说,通过对《治未病》的阅读,我对健康有了全新的认识。
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我们应该注重平时的保健工作,而不是等到疾病发生后才去匆忙应对。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保持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远离疾病的困扰。
治未病的感想作文
《对“治未病”的感想》
最近啊,我可真是对“治未病”有了特别深的感触。
就说前几天,我家旁边那公园不是新修了个健身区域嘛,我就想着去凑凑热闹。
那天阳光特别好,我溜达着就到了那儿。
哟,好多人在锻炼呢!有跑步的大爷,那步伐,啧啧,可带劲了;还有跳广场舞的大妈们,那欢快的样子,真让人开心。
我就寻思着,我也试试那个脚踏车。
嘿,我刚上去踩了没一会儿,就感觉这腿酸酸的,但我想,这锻炼不就是这样嘛,坚持坚持。
我边踩边看着周围的人,大家都很享受锻炼的时光。
等我踩完下来,感觉自己浑身都热乎乎的,还挺舒服。
从那以后,我时不时就去那锻炼一下。
我忽然就明白了,这不就是“治未病”嘛!在没生病之前,就通过这些锻炼让自己的身体更强壮,抵抗力更强,免得以后生病难受。
你看,与其等生病了去吃药、打针遭罪,还不如现在就行动起来,多锻炼锻炼,注意一下生活中的小细节,让疾病离自己远远的。
就像我去公园锻炼这件小事,虽然看似不起眼,但说不定长期坚持下来,就能让我少生很多
病呢。
所以呀,我们都得重视“治未病”这个理念,让自己保持健康活力。
这样一想,“治未病”还真是挺重要的呢!。
中医治未病思想感悟总结怎么写中医治未病思想感悟总结中医是我国古老的医学体系,其中的“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
在中医看来,人体的健康状况与生活方式、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
因此,中医强调预防和保健意识,提倡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遵循自然规律来维护人体的健康状态。
在我接触并了解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过程中,我深感其中的智慧和价值,对此我有以下的感悟。
首先,中医注重个体全面健康。
在中医的治未病观念中,治疗疾病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调理人的身心健康。
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阴阳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
因此,中医的治疗过程会考虑到个体的体质、性格、饮食习惯等因素,从而综合施治。
这种注重个体全面健康的思想很有启发性,对我们保持身心健康,提高整体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其次,中医强调预防和调理。
中医主张“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已病,下医治不病”。
即提前通过调节饮食、作息、心态等方面保持身体的健康,避免疾病的发生;若出现微弱的疾病信号,中医也会通过调理和草药来达到疾病不发作的目的;若已经发生疾病,中医则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
这种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思想对我们更好地保护健康需要引起重视。
再次,中医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
治未病主张“顺应天人合一、符合人体自然规律”的原则。
中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相关。
因此,中医会根据四时变化来进行生活调理,注重饮食营养的搭配,强调养生要顺应自然规律。
这样的理念告诉我们与自然相互依存,关注环境对人的影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最后,中医强调个体对疾病的自我意识。
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治疗的效果也会因人而异。
治未病也强调个体对疾病早期信号的捕捉和对自身身体状况的了解。
通过积极观察自己的体质和日常生活中的变化,及时发现微弱事件的信号并采取相应的调理措施。
这种注重个体自我觉察和自我调理的观念非常实用,能够帮助每个人了解自己身体的需求,及时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
一、讲座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我国儿童发病率逐年上升,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健康问题束手无策。
为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健康问题,积极推广小儿治未病理念。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我国著名儿科专家主讲的“小儿治未病”讲座,收获颇丰。
二、讲座内容本次讲座主要围绕小儿治未病的核心理念、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
以下是讲座的主要内容:1. 小儿治未病的核心理念小儿治未病,即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健康生活习惯,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膳食:保证孩子摄入充足的营养,避免过量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2)适量运动: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充足睡眠:保证孩子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身体发育和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
(4)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
2. 小儿治未病的方法(1)中医养生:运用中医理论,为孩子制定个性化的养生方案,如推拿、按摩、拔罐等。
(2)营养调理:根据孩子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营养均衡。
(3)运动锻炼:指导家长带领孩子进行适宜的运动,如游泳、跑步、跳绳等。
(4)心理辅导: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3. 小儿治未病的注意事项(1)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2)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饮食规律、卫生习惯等。
(3)加强家庭教育和亲子沟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4)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三、心得体会通过本次讲座,我对小儿治未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在讲座中的心得体会:1. 小儿治未病是一种科学的育儿理念,家长要充分认识到预防为主的重要性。
2.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家长要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关注孩子的饮食、睡眠、运动等方面。
浅谈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
一、亚健康的临床表现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1.身体的亚健康表现(1)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肢体麻、胀、痛,步态不稳等。
(2)有心慌、胸闷、胸口痛,有时是左上肢及背部痛,进一步会出现上楼或劳动出气困难,严重时可能会有绞痛感等。
(3)精神压力大、烦躁、焦虑易激怒、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不愿与外界接触。
(4)免疫力差,浑身乏力、易疲倦,经常性感冒、口腔溃疡等。
(5)性能力下降。
(6)“将军肚”早现。
(7)脱发、斑秃、早秃,每次洗发都有一大堆头发脱落。
2.心理亚健康是指在环境影响下由遗传和先天条件所决定的心理特征造成的健康问题,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
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针对上述亚健康的一些临床表现,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来合理的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使其得到康复。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自《黄帝内经》,历代医家乃至现代医学对“治未病”思想都极为重视。
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综合各家说法,可以将人群的健康状态分为三种:一是健康,未病态,即人体处于没有任何疾病时的健康状态;据调查此类人群仅占15%;二是欲病未病态,即体内病理信息隐匿存在的阶段,或已经具有少数先兆症状或体征的小疾小恙状态,但尚不足以诊断为某种疾病;此类人群占到70%;三是已病未传态,即人体某一脏器出现了明显病变,根据疾病的传变规律及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病邪可能传入其他脏腑,但病邪尚局限在某一脏腑未发生传变的状态。
此类人群占到了15%。
二、笔者遵循古训,结合临床,针对亚健康的表现采用中医的特色治疗,辩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全身疲劳疲劳大致可分为3类:一是生理性的疲劳;二是持续的烦恼不安,欲望得不到满足,压力过大等引起的心理疲劳;三是不明原因的疲劳。
治未病读后感《治未病》读后感。
《治未病》是一本由中医学专家王海鹰教授撰写的中医养生经典之作。
这本书以中医养生的理念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研究,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养生的原理、方法和技巧,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健康养生理念。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医养生的博大精深,也对自己的健康养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在《治未病》这本书中,作者王海鹰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即“治未病”。
这一理念强调预防胜于治疗,提倡在健康的基础上进行养生保健,避免疾病的发生。
这与现代医学的“治疗疾病”理念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健康观念。
通过对中医养生理念的介绍,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也明白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在书中,王海鹰教授还介绍了中医养生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饮食调理、运动锻炼、情志调摄等方面。
其中,我对饮食调理这一部分印象最为深刻。
王海鹰教授指出,中医养生强调“食疗”,即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食物疗法来调理身体,预防疾病。
他详细介绍了不同食材的性味归经,以及它们对身体的功效和作用,让我对食物的选择和搭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饮食的搭配和调理,希望通过合理的饮食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此外,在书中,王海鹰教授还介绍了中医养生的其他方面,包括运动锻炼、情志调摄等。
他指出,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而情志调摄则强调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开始注重运动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希望通过这些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通过阅读《治未病》,我对中医养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我开始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治疗疾病的范畴,而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健康养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我也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饮食的搭配和调理,适当的运动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希望通过这些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关者,两肘两腋,两髀两 ,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行者也。
”这里的四关主要指肘、膝、腋、髋等大关节,亦没有明确穴位。
直至明初徐凤才将“四关”注释为“太冲、合谷是也”。
杨继洲承之,所注《标幽赋》与徐氏同,明确指出“四关四穴,太冲、合谷是也”。
后人袭之,所谓开四关即作用相应手法于合谷、太冲两穴。
2 开四关的理论基础 2.1从经络理论来看,合谷、太冲为手阳明、足厥阴之原穴,是大肠经及肝经之原气所经过和留止的穴位。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察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
提示原穴概括了十二经脉,并且根据经络的标本,气街等理论,合谷、太冲两穴正是经脉的本部所在,通过经气的运行与脏腑及“标”部发生密切联系,因此两穴相配常可达到治疗脏腑、四肢及全身性的疾病的作用。
2.2从脏腑的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来看,合谷为大肠经原穴,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属金,太冲属肝经之原穴,肝属木,肺金得肝木之疏泄则宣降有度,肝木得肺金之布散精微则柔和调达。
故临床有“金得木以宣之,木赖金以养之”的说法。
2.3从解剖生理知识来看,合谷穴区由浅入深布有桡神经浅支,第一骨间背侧肌,斜侧有拇长伸肌腱,拇收肌,支配该部位的神经节段均起自脊髓颈6至胸1。
太冲穴区由浅入深布有足拇长伸肌腱、趾长伸肌腱、足拇短伸肌腱、腓深神经、第一趾背动、静脉、第一骨间背侧肌,支配该部位的神经节均起自腰5至骶2。
两穴区内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并在生理上均担负着繁复、精细的功能活动,因而该部位在大脑皮层的投射区域比其它部位广泛,所以“开四关”能够调整大脑皮质机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3 开四关的临床应用 在历代针灸医籍中有不少运用开四关的记载。
如《杂病穴法歌》中有:“赤眼迎香出血奇,临泣太冲合谷侣;鼻塞鼻痔及鼻渊,合谷太冲随手取”之说。
这是开四关以治五官病的例子。
《席弘赋》曰:“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
这是开四关治四肢病的载述。
《针灸大成》言道:“四关者,太冲、合谷是也,寒热疼痛若能开四关者,两手两足刺之”。
笔者在临床实习中见到数位知名专家均根据四关穴的特性及历代医书记载的经验,采用开四关为主穴并选配一定的局部穴以运用于临床,其中对消化系统疾病,如呃逆、胃炎;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头面部疾病,如顽固性面瘫、面肌痉挛、痤疮、过敏性鼻炎;情志类疾病如脑卒中后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个人体会 开四关的“开”,是开启、开通之意,“四关”位于十二经脉的本部,是不应闭塞的要道,必须开通使之气血流畅,方能达到驱邪痛定的目的。
又合谷、太冲皆为本经之原穴,合谷属阳;太冲属阴,两穴相配,根据了“阴阳互根”和“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的理论,又合谷善调气,阳明经乃多气多血之经;太冲主调血,肝经少气多血,肝藏血,体阴而用阳,两穴相配,在功能上相互协调,可以起到疏导气血,调和营卫,平衡阴阳的作用。
两穴一阳一阴、一腑一脏、一上一下,主气主血,相得益彰,故临床常采用“开四关”,施以相应的手法,激发穴位的特殊性能,从而可以达到快速治愈疾病的目的。
贾玉洁天津中医药大学2006级研究生(天津300193)治未病与亚健康证治体会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防治亚健康状态方面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内容,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1 有关概念 《内经》中广义的“未病”概念,除了包括健康状态,以及机体阴阳、气血、脏腑、营卫失衡但未达到“病”的状态,还包括已病防传阶段。
慢性病的缓解期及病后防复的阶段。
亚健康状态是指机体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下降适应力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由于其表现复杂,主诉不固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对于这种无器质性病变,却既有躯体症状,又有心理症状的“不定陈述综合征”具有明显优势。
2 亚健康状态的表现 W H0提出亚健康状态最典型的表现为疲劳,心理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精神不佳、反应迟钝、失眠多梦或嗜睡困倦、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烦躁、焦虑、易惊等;躯体方面多表现为头晕头重、胸闷、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心悸、自汗、关节肌肉酸楚疼痛、性机能障碍等。
国内学者归纳为“一多”和“三少”。
“一多”指疲劳多,“三少”即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
就中医理论而言,亚健康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现象,但未发展到“已病”状态而已。
可见,亚健康状态中疲劳、精神情志异常和睡眠障碍是其最突出的症状表现,而诸多脏器功能失调与这些症状都有密切联系。
3 相关因素 3.1疲劳:疲劳的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运动能力下降。
中医认为肝与疲劳关系密切,《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说明筋的功能受肝的调节。
肝可通过经络气血等多个途径,影响疲劳感的产生和调节疲劳程度的轻重。
4011陕西中医2008年第29卷第8期4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可保证脏腑气血的运行正常。
肝失疏泄必然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脏腑、筋脉失养,从而产生疲劳。
同时,肝病及他脏可引起疲劳等症状。
肝病及脾: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升降离不开肝的疏泄功能正常。
《血证论》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于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肌肉”、“脾主升清阳,清阳实四肢”等等,说明脾能保证全身能量的补充,参与形体运动,从而与疲劳相关。
肝病及心:心主神志、心主血脉,肝主疏泄,二者关系密切。
《明医杂著医论》曰:“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
”肝气郁滞是肝失疏泄的后果,肝气郁滞可导致心气乏,即肝可对心的功能产生影响。
心主血脉,心是血液运行的动力,一方面,肝藏血有助于心主血;另一方面,肝的疏泄作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也是心主血脉的重要保障,若肝郁气滞,血行瘀阻也可导致心不行血而出现疲劳。
肝病及肾:《临证指南医案》中说:“盖肝主筋,肝伤则四肢不为人用,……肾藏精,精血相生,精虚则不能灌溉四末,血虚不能营养筋骨。
”阐述了肝肾在痿证发病中的重要作用,痿证早期的主要表现也就是疲劳,说明疲劳与肾有关。
肝病及肺:体力的产生亦与肺相关,肺和心的气血旺盛,循环功能正常则精力充沛。
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助心行血。
气的生成要依赖肺的呼吸运动来完成,而肺要保持正常的呼吸,则又依赖气机的调畅。
肝可调畅气机,肝失疏泄无疑会对肺的主气功能产生影响,进而导致疲劳。
3.2精神情绪异常:情志活动虽属于心的功能,但也与肝关系密切,《素问调经论》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说明精神情志的变化与血的盈亏有关,《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又强调了情志与气的密切关系。
说明正常的情志活动,主要依赖精血充足和气机调畅。
肝藏血,主疏泄,可调畅气机,气血的功能受肝的调节。
因此,亚健康的精神情志异常,实质上是肝脏功能失调的具体表现。
3.3睡眠障碍:肝体阴用阳,《类证治裁不寐》谓:“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寐;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
”强调睡眠与阴阳之气的循行有关。
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肝气的调畅是阴阳各循其常的前提条件。
《医林改错》中说“夜不安者,将卧则起……此血府血瘀也”,“血瘀日久,血不行则心失所养,亦致失眠。
”上述医家均认为血是睡眠等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血虚血瘀都可引起失眠,而血虚血瘀均与肝有关。
失眠的发生亦与情志的失常息息相关,《张氏医通》曰:“平人不得卧,多起于劳心思虑,喜怒惊恐”,肝具有疏达气机,调畅情志,藏血舍魂的生理功能。
肝失疏泄,容易影响心神而致不寐。
4 治未病在亚健康状态的干预 中医“治未病”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大体包含两个层面: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和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防治,即所谓“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即在亚健康发生之前通过各种措施,做好预防。
“既病防变”,是指早期诊治亚健康,并掌握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及传变途径,以阻断其发展与传变。
4.1辨证施治:从整体出发,针对出现的异常感觉和特征,分析、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并根据证候有的放矢地进行各种治疗。
这样,在无明确病因的症状出现之初,即可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及时有效地干预,阻止其向疾病转变。
与现代医学针对病原的治疗方法相比,中医的辨证论治,能够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亚健康状态临床常见虚证、虚中夹实之证,根据辨证结果运用疏肝行气、健脾益胃、养心安神、滋补肝肾、养血活血通络等治法,或是使用针灸疗法,以使气血阴阳归于平衡,促进脏腑功能趋于正常,使身体机能达和谐的健康水平。
4.2养心修身:中医历来强调“形神合一”身与心相互影响,即体质与精神、思维、情志的相互影响。
亚健康成因包含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每一方面失调均可成为形成亚健康的原因,并影响其他两方面。
所以防治亚健康状态可以通过调养情志来促进身体健康,也可通过调整身体状况来改善情志状态。
身体上和心理上和谐统一,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
因此强调修养身心,是防治亚健康和疾病的基本方法。
4.3气功、推拿治疗:气功通过条畅气机、疏通经络、培养正气、补益元神、平衡阴阳、协调脏腑等作用使人体精、气、神功能恢复,躯体达到宁静、平和的状态。
经络是人体内脏与体表联系的通路,具有传导感应、调节气血、调节虚实的功能。
推拿是根据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运用一系列特定手法作用于人体相应穴位或部位,刺激经络和腧穴,通过经络系统的调节和腧穴的作用以促进人体气血流通,调整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使人体增强抗病能力以达到防治亚健康状态的目的。
4.4运动干预:健康的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活动肌肉、筋骨、关节,能疏通经络,振奋阳气,畅行气血,增强体质。
邱 全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