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黄山松》导学案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3
《黄山松》导学案编制:李俊杰【学习目标】(一)、认读本课“摹、髓、蔓”三个生字,理解“臆测、谛视、描摹、囫囵、窈窕、不可思议”等词语的意思。
(二)、了解黄山松的三个特点,重点语句的含义和写作方法。
(三)、树立积极的黄山松精神。
【学习重难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课时安排】1课时【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导入新课]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那里的松树更是一道绝世的风景,黄山“七十二峰”高耸入云,在浮动的云海中,一棵棵黄山松昂首挺立,像一面面“昂首的战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松》。
【教材助读】1、我能给词语标上正确的读音。
()( ) ()()()描摹囫囵骨髓窈窕须蔓2、词语解释我会连。
臆测仔细地看。
谛视文静而美好。
窈窕用语言文字对人或物进行描述。
不可思议主观的推测。
囫囵不可想象,不可理解。
描摹完整,整个儿。
3、给课文二、三、四段个写一个小标题(二)讨论下列问题1、读第二自然段课文,找出描写黄山松的生存环境,和生长情况的词句抄写下来,体会黄山松的特点。
2、读第三自然段课文,找出描写黄山松枝条生长特点的词句抄写下来,体会黄山松的特点。
3、读第四自然段课文,体会文章依次写了哪几种松树?从中体会黄山松的特点。
4、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黄山松的特点?【我的疑惑】【预习自测】1、我能归纳出黄山松的三个特点。
(1)黄山的松树大都生在()。
似乎呼吸空气,呼吸雨露和阳光,也会长大,说明黄山松()。
(2)黄山松的枝条大都()生长,即使靠近岩壁,也向空中伸展,不肯面壁,这说明黄山松()。
(3)“团结松”的五六根枝条从近根的地方生出来,紧密地()着向上生长,说明黄山松为了生存具有()。
2、我知道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我们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表达的内容更生动、具体、形象,更有说服力。
)(1)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的吧?长得那么苍翠,那么窈窕,那么坚劲,真是不可思议啊!()(2)显然,它不肯面壁,而一心倾向着阳光。
《黄山奇松》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自学,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3、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4、通过学习,能模仿文章会写有关植物的作文。
二、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之前要充分的自学,将课文读通、读顺,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展开学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上问号,在小组内讨论。
三、知识链接:黄山奇松,是植物学上一个独立的品种,是以黄山命名的两针叶松树,广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诸省及河南南部、湖北东部,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峰山顶、陡坡、山脊、裸岩等地段。
黄山松针叶短硬,树冠扁平,颈干粗韧,叶色浓绿,盘根于石,傲然挺拔,生态适应性极强,在悬崖陡壁上形成树冠平展的旗形树,在平缓的山坡或山脊上形成不同年龄级的黄山松林,姿态各异,构成景区独特的景色。
黄山松的外形与华北、西北的油松极为相似,故过去很长时间里人们一直把黄山松当作油松。
1936年,中国植物学家来黄山进行实地考察,经鉴定认为黄山松针叶短,微细,树脂的数量、位置与油松截然不同,是一种新树种,因为这一科学现象是在黄山首次发现,所以就以黄山来命名这一树种。
1961年,著名林学家郑万均等通过考察和鉴定又发现黄山松与台湾松其实是同一树种,于是将黄山松与台湾树合并为一种,改学名为PINUS TAIWANENSIS,但仍保留“黄山松”这一中文学名。
自主学习:(第一课时)一、读通课文1、读书要求:读三遍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具体要求见学生课本)二、自我检测(一)疏通字词1、课文我读了()遍,我能(不能)做到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1)我会读这些词:潇洒挺秀盆景陪客松送客松饱经风霜充满生机郁郁苍苍情有独钟枝干遒劲依依不舍枝干蟠曲千姿百态姿态优美(2)我懂的这些词的意思:(文中指什么)屹立情有独钟饱经风霜(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读了课文,我知道这篇课文写了黄山四绝,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黄山松主备人:蒋全明授课人:审核人:李小霞班级:姓名:教材:西师版六年级下导学目标:1、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和新词。
2、熟读课文,品味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3、体会课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4、体会作者豪迈乐观的生活态度。
导学重难点:1、品味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2、体会课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导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背景链接:黄山,在安徽省,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黄山的景色以“奇”著称。
,那里的松树更是一道绝世的风景,黄山七十二峰高耸入云,在浮动的云海中,一颗颗黄山松昂首挺立,像一面面战旗。
今天,我们就通过一篇课文来认识黄山松,相信大家一定能从中感受到黄山的无穷魅力,能从黄山松身上获得无穷的力量!作者:丰子恺(kǎi)(1898----1975):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描摹.()石罅.()囫.()囵.()臆.()测窈.()窕.()摇曳.()娉娉.()婷婷坚劲.()丘壑.()偎.()傍谛.()视铁铸.()蒲.()团松小阜.()耽.()搁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描摹:臆测:窈窕:摇曳:娉娉婷婷:坚劲:丘壑:谛视:小阜:耽搁:直观感知,读题解意:1、介绍黄山的景色,回忆从前学过的写黄山风景的课文。
2、读课题,看看黄山松的图片,谈谈自己对黄山松的印象。
二:自主学习(提示:10分钟完成)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完成课后第一题,说说黄山松有哪些特点。
找出各自然段中最能表现黄山松特点的词语或句子。
3、给课文的二、三、四段分别加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细读课文,体会想象:1、黄山松为什么有顽强的生命力?读课文,勾画出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写写读完这篇文章之后的感受。
3、黄山松有何深层的象征意义。
三、问题交流(要求:当一个组员回答,其余的专心听、思考、评价、纠正、补充、建议)1、组长安排组员分别回答自主学习的问题。
2、组员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讨论解决。
如组内不能解决的,在展示提升时由组长提出来请其他同学解决。
《黄山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读”、“说”的过程,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帮助学生体会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黄山松奇与美的特点展示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松的三个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讲授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查阅有关黄山松的资料,使用“手机”拍照,和同学共享。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引入情境。
这首诗发表在1963年《诗刊》第一期,是张万舒的代表作品,影响很广。
当时普遍认为这首诗歌颂了三年困难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但是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一个时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出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我们还知道,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
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
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夏邑县济阳初中六年级语文教学案课题:4、黄山松班级:学生姓名:自学——质疑——解疑自学目标:1.认识19个生字。
2.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黄山松的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自学方法:1初步感知黄山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有条理地介绍自己对黄山、黄山松的认识和了解。
2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介绍黄山松。
自测——互查——互教1. 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缝横模强2.解释词语。
不得要领:摇曳:郁郁苍苍:依偎:谛视:耽搁:展示——反馈——导学1.读课文,思考:黄山松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注意结合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概括谈自己的感受。
2.文中具体写了黄山松的哪三个特点?举出文中概括这三个特点的句子。
3作者对黄山松是怎样一种感情,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作者这种感情的?(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具体的朗读指导)。
自测——反馈——点拨理解句子:1.即使十二级台风,漫天大雪,也动弹他不了。
2.我的黄山诗中有一句:“苍松石上生”巩固——测试——扩展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啊!(改为反问句)2.松树有特色。
(扩句)3.积雪压弯了光秃秃的树枝。
改为“把”字句为:改为“被“字句为:4.将下句改写成拟人句:小河在哗啦啦地流淌。
小河()回顾——总结——反思说一说:你认为作者在写作这篇文章时哪些地方精彩?(引导学生从内容、表达方式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进一步认识作者写作文章的特点)。
《黄山松》教学设计(1)读课题,看黄山松的图片,谈谈本人对黄山松的印象。
(2)教师小结。
3、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号子恺,字仁。
浙江省崇德县人。
我国著名的漫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次要作品:《缘缘堂随笔》《画中有诗》《白鹅》《缘缘堂再笔》等。
二、自主学习1、借助字词典,掌握生字的认读。
2、借助字词典,理解重要词语并释义臆测:主观地揣测。
石罅:石头裂缝。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缘由。
娉娉婷婷:描述女子的姿势美。
3、学习多音字4、听录音,边听边考虑以下成绩。
(1)听朗读,说一说本文是甚么结构?让先生自主学习,合作探求。
经过自学来获取知(2)找一找:黄山松有哪些特点?。
(3)给三个段加上小标题。
三、细读课文,领会想象1.黄山松为甚么有顽强的生命力?读课文,勾画出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交流感受,美读课文。
考虑:黄山松的三种特点分别写出了它的哪些特点?四、先生合作学习1、先生小组讨论:用高度凝练的言语描绘黄山的抽象。
2、诗中写“谷里的阴风,高山雪冷,紫色的岩”等抽象的目的是甚么?3、黄山松具有怎样的品格?4、结合第2段说一说:黄山松生长在怎样的环境里?这类环境下的松树形状是怎样的?突出了它怎样的点?5、自在读第3段,找一找:顽强坚韧的黄山松是以怎样的姿势生长在石缝中的呢?写出了它样的特点?五、回顾与反思:识,使先生育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气;在汇报交流中,尊重先生的主体性,及时帮助先生处理成绩。
理解课文内容。
无认识地培养先生的合作精神。
巩固知识。
黄山奇松教案第一课时教案标题:黄山奇松教案第一课时教案目标:1. 了解黄山奇松的地理背景和特点。
2. 学习黄山奇松的形成原因。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黄山奇松的地理背景和特点。
2. 黄山奇松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1. 黄山奇松的形成原因的理解和解释。
2. 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 黄山奇松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黄山奇松的地理背景和形成原因的相关资料。
3. 学生绘制自然景观的素描或照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黄山奇松的话题,与学生分享一张黄山奇松的图片,并询问学生对于黄山奇松的了解程度。
2. 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黄山奇松是如何形成的吗?”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给学生简要介绍黄山奇松的地理背景和特点,如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被誉为“中国的五岳之首”,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自然景观而闻名。
2. 讲解黄山奇松的形成原因,如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土壤特点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3. 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黄山奇松的地理背景和形成原因。
步骤三:思考与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黄山奇松的形成原因,并列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你们认为黄山奇松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3.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理由,并进行讨论和辩论。
步骤四:综合展示(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自然景观素描或照片,分享自己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维护自然景观,提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黄山奇松这样的自然景观?”3.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步骤五:小结与延伸(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黄山奇松的地理背景、形成原因和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2.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或网站链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黄山奇松以及其他自然景观的知识。
4 黄山松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美,了解它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积累好词好句,体会作者对黄山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号子恺,字仁。
浙江省崇德县人。
我国著名的漫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主要作品:《缘缘堂随笔》《画中有诗》《白鹅》《缘缘堂再笔》等。
2、关于黄山松黄山松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
由于要抗暴风、御冰霜,黄山松的针叶短粗,冠平如削,色绿深沉,树干和树枝也极坚韧,极富弹性。
黄山松的另一特点是,由于风吹日晒,许多松树只在一边长出树枝。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学习新课前自读课文,勾画生字、新词并开始词语解释:(小老师叫同学展示)1、生字:描摹( ) 石罅( ) 囫囵( ) 臆测( ) 窈窕( )丘壑( )偎傍( ) 谛视( ) 铁铸( ) 蒲团松( )小阜( ) 耽搁( ) 娉娉婷婷( )2、词语解释臆测: 石罅:谛视:郁郁苍苍:不可思议:娉娉婷婷:(二)分组朗读课文后,说说黄山松有哪些特点?(三)根据课文意思,将课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
二、【合作探究】(一)小组讨论:(一般讨论两分钟,举手或叫号回答。
)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1、说一说:黄山松生长在怎样的环境里?这种环境下的松树状态是怎样的?突出了它怎样的特点?2、第二段中以文殊院窗前松树的例子,说明了什么?(二)自由读第3段,找一找:顽强坚韧的黄山松是以怎样的姿态生长在石缝中的呢?写出了它样的特点?(三)第4段细写了哪几种松树?写出了黄山松哪种特点?(四)重难点突破1、大声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思考:文章主要写黄山松的特点,为什么还要写作者接下来的行程?2、结合课文内容,给课文的二、三、四段各写一个小标题。
三、【个人展示】近义词:描摹——明确——偎傍——摇曳——坚劲——耽搁——反义词:模糊——明确——密切——顽强——臆测——分散——。
西师大版《黄山松》导学案时间:姓名:导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美,了解它的特点。
2积累好词句,体会作者对黄山松的赞美之情。
导学准备学生:了解丰子恺其人,反复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解读与提示第1段:课文开头,开门见山地告诉读者,这篇文章是围绕黄山松树的特点来写的。
从听人说黄山松有特色,到自己的概念变得明确,这里有两个层次,这样的描写,如说话一般娓娓道来,引起读者的思索。
第2段:这一部分写的是黄山松的第一个特点:有顽强的生命力。
作者首先注意了黄松的生存环境:松树在石头缝隙里生长,它的生存环境简直太糟糕了。
“石罅”、“石缝”、“石上生”,作者反复强调,写出黄山松生存环境之奇特,生存之艰难。
以至于引起了作者的好奇:这松树生长靠的是什么呢?石头缝里有养料吗?作者引用了《本草纲目》的内容,猜想松树的养料大概是一种叫做“石髓”的东西。
这里,作者没有用赞美的语言,没有用让人激情澎湃的诗一般的文字去赞美黄山松的生命力,而是通过作者的看,作者随意的思索,作者对那棵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的松树的描写,慢慢地把这个意思透露出来。
请同学们读通这一部分,特别是“石罅”、“邛疏”、“窈窕”、“娉娉婷婷”这些词语,不仅要会读,还要能够了解它们的意思。
第3段:这一部分写的是黄山松的第二个特点:一心向阳光。
这是从黄山松枝条的特点来写的。
这里有两个层次,一是枝条向上生;二是长在悬崖边上的松树,它们的靠空中一面的枝条长得更茂盛,而面向崖壁一面则一根枝条也不长。
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谈谈黄山松的特点。
读课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他不仅把黄山松与其他树木的枝条作了比较,而且从“绝大多数像电线杆上的横木一般向左右生,或者像人的手臂一般向下生”,“好像一个很疏的木梳,又像学习的‘习’字”这些句子可以体会,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描写也很准确。
第4段:这一部分是在开头写出黄山松的特色。
黄山奇松导学案五年级语文教案《黄山奇松》(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第一自然段,领悟作者是怎样引出黄山奇松的。
课前预习1. 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不错字,不漏字。
2. 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注意易错的字音字形,把它们多写几遍。
3. 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4. 默读课文,仔细想一想,课文每一节主要写了什么?5.初读课文,你有什么疑惑?在书中写下来。
6.查资料,了解黄山及黄山奇松。
(方法小贴士:借助网络或工具书,了解黄山及黄山奇松,看看图片及介绍,并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摘抄。
)黄山:资料链接:黄山奇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挺立于风崖绝顶之上,苍劲挺拔。
黄山松针叶短粗,顶平如削,姿态之美堪称一绝。
巨松高数丈,小松不足盈尺。
由于大自然的造化,使它苍劲多姿:或耸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行云流水;或干曲枝虬,如苍龙清波。
株株形态逼真,惟妙惟肖。
著名的由玉屏楼前那寿逾千年的迎客松,至今仍生机盎然,成了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
还有许多奇松怪石相映成趣,如“梦笔生花”、“喜鹊登梅”等分外瑰奇。
预习反馈1.读一读,写一写,在读音易错的生字下注上“△”,字形易错的生字下注上“○”。
陡崖屹立饱经风霜姿态优美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誉为宾客情有独钟郁郁苍苍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给下列加点的生字注音:誉为()屹立()玉屏楼()宾客()卧倒()3.比一比,组词:徒()峰()姿()崖()壮()陡()锋()资()涯()状()4.理解词语:五年级语文教案情有独钟饱经风霜遒劲5.在小组内朗读课文,小组成员给以成绩评定。
(☆ ☆ ☆)温馨提示:以上作业完成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学习组组长给以评定。
(☆ ☆ ☆)质疑探究1.初读课文,看一看全文写了几个自然段,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温馨提示:读的时候可以把一些表示主要内容的重点句子画下来,然后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黄山松导学案学习日期:学科语文年级六年级班级①班学生姓名课题25、《黄山松》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美,了解它的特点。
3、积累好词句,体会作者对黄山松的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在赏析课文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学习难点在赏析课文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学习反思】【知识链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松更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由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黄山松》。
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一)自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示自然段序号,划出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2、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二)检测,交流,知识积累。
1、读拼音写生字新词,边写边记。
miáo mó hú lún yì cè yǎo tiǎo()()()()shí suĭ xū wàn pīnɡ pīnɡ tínɡ tínɡ()()()2、多音字辨析。
蔓()()3、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意思。
描摹囫囵臆测娉娉婷婷二、【合作探究】再读课文,小组内自学交流、讨论。
1、初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黄山松的,并用一句简洁的话分概括黄山松的特点(你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从文中找到中心句。
)。
2、给课文的第2、3、4、自然段分别加上小标题。
第二课时三、【合作探究】精读感悟,体会写法1、品读第二自然段①边读边想:黄山松生长在怎样的环境里?它生长的怎么样?②用一个常用来形容人的品性的词来形容黄山松扎根石缝的这个特点(品格2、品读第三自然段①思考:从本段中找出一个可以高度概括黄山松这个特点的关键词。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开始)2、交流,看“四绝”图。
(图放大)“奇松”,松树在悬崖上争奇;“怪石”,怪石在山峰上矗立;“云海”,云海在峰壑中弥漫;“温泉”,温泉四季常暖。
大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这就是黄山“四绝”。
3、在人们向往的“四绝”中,最钟情的是其中的奇松。
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有感情,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出示卡片“情有独钟”,什么意思?(特别偏爱、感情专一)读词,把带有“情有独钟”的’这句句子读好它。
4、人们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指名读第二句话,评议,把“处处”、“潇洒”、“挺秀”这几个词读好,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黄山是“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黄山的松树“奇”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出三大名松的名称。
交流:哪三大名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奇在哪里呢?自己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奇在何处”可以圈圈画画?3、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迎客松的“奇”?交流,(这个词读得特别好或不到位)出示卡片“遒劲”(读读句子,结合图,什么)、“饱经风霜”(结合数的年龄),接读“郁郁苍苍”,这棵迎客松充满活力,谁来读一读?2至3生读。
5、请一位同学完整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语句,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大家先练一练,体会体会。
谁来试一试?6、陪客松“奇”在哪里呢?指名读。
7、为什么说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呢?(看图,这是旁边是为什么称它是绿色的巨人呢?说说你的体会二生读)男生读。
8、送客松“奇”在何处呢?指名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结合图,出示卡片蟠曲(枝干弯弯曲曲,这就是蟠曲),天然盆景(没经人工修饰,天然形成的,正因为它的枝干蟠曲,所以人们把它们比作天然盆景),手臂(A、主人的手臂,不加引号;B、这里指枝干,看图,所以加引号)。
课题:4.《黄山松》第一课时导学案
编号:0607 主备人:马建班级:六二班使用人: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和新词。
2、熟读课文,品味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3、体会课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4、体会作者豪迈乐观的生活态度。
重点难点:
1、品味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2、体会课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知识链接:
黄山,在安徽省南部,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黄山的景色以“奇”著称,有“天下第一奇山”的美称。
那里的松树更是一道绝世的风景,黄山七十二峰高耸入云,在浮动的云海中,一颗颗黄山松昂首挺立,像一面面战旗。
作者:丰子恺(kǎi)(1898----1975):原名丰润,号子恺,字仁,浙江省崇德县人。
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猎人日记》等。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获取新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描摹.(.).石罅.(.).囫.(.).囵.(.).臆.测()窈.(.).窕.(.).摇曳.()娉娉.婷婷()坚劲.(.).丘壑.(.).偎.(.).傍谛.(.).视铁铸.()蒲.(.).团松小阜.(.).耽.(.).搁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描摹:臆测:
窈窕:摇曳:
娉娉婷婷:坚劲:
丘壑:谛视:
小阜:耽搁:
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合作交流(一):
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
2.快速浏览课文,画出高度概括黄山松留给丰子恺先生印象的句子?
合作交流(二):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中将“听人说”的这些内容那个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2.第二自然段中“该是石罅生,或石缝生”只保留其中的一个可以吗?
3.第二自然段写了黄山松的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
三、拓展延伸:
搜集知道关于写“松”的诗句。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描摹(mó)石罅(xià)石髓(suí)
B.苍翠(cāng)臆测(yì)娉婷(pīn)
C.谛视(tí)偎傍(wēi)文殊(shū)
D.似乎(sì)概念(gài)略微(lüè)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啊!
改为陈述句:
改为反问句:
改为双重否定句:
(2)它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可以抵抗高山上的风吹、雨打和雪压。
它们生成这个样子。
(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3)丛密的松针,软绵绵的好像一个大蒲团。
(缩句)
3.用“不仅……而且……还……”的句式把黄山松的三种特色概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