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备考要点(第六版)
- 格式:doc
- 大小:231.00 KB
- 文档页数:38
周三多管理学第六版背诵口诀【重点难点归纳】一、人类的管理活动1.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和理想。
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
目的性来源于人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适应和改造外部环境去取得必需的资源,必须通过个人或集体的劳动为自己或他人提供需要的产品和劳务。
(3)知识性。
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包括各种科学理论、原理、方法和技艺。
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使得管理活动和人类实践一样历史悠久。
2.管理的必要性(1)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
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使其最大可能地形成有效的社会生产力,是管理应当解决的问题。
(2)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我国的许多技术存在被闲置和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和现代企业建立的基础。
协调各种关系要靠有效的管理。
(4)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或任何社会组织发展的预期目标,都需要靠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
将成员的分力组成一致的合力,要靠管理。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技术、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管理通过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正在改变着人类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及日常生活的方式、方法和内涵。
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实现物质文明,需要管理工作质的飞跃。
管理的定义(1)管理的各种观点①法约尔提出: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②福莱特提出: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
这一定义有三层涵义:管理必然涉及其他人;管理是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管理者要处理好与其他人的关系,调动他人的积极性。
一:管理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①法约尔----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②福莱特----管理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③比得·德鲁克----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④赫伯特·西蒙----管理就是决策⑤哈罗德·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⑥加雷思·琼斯----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⑦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的主体、客体、目标)●管理的属性:(1)自然属性: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
此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成是一种客观存在(2)社会属性:实际上就是“为谁管理”的问题2、管理的职能有五种:a.决策(计划):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b.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c.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认识和活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
d.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e.创新:在其他管理职能创新所取得的效果中表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3、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4、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3)概念技能:指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5、科学管理理论: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主要观点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方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进行一场彻底精神革命●管理制度科学操作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科学、选择、培训、提高工人定制科学工艺流程计划与执行分离6、(1)泰勒科学管理的贡献:泰勒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提升生产效率,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管理与执行职能分离(2)泰勒科学管理的局限性:a、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经济人”b、仅重视技术的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c、内容窄,局限于车间管理7、组织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被称为管理过程之父,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本篇笔记是基于周三多老师所著的《管理学》第6版所做的一份整理。
作为管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对于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笔记主要涉及该书的书籍框架、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函数、管理过程、管理环境、组织行为、领导力和决策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为管理学的基础,主要是对管理学的概念、范畴、特征和价值等进行界定和说明,并阐述了制约管理效果的内外部环境因素。
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详细介绍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教育管理学的研究生来说,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第二部分为管理功能,主要介绍了管理的五大功能:规划、组织、人员领导、控制和决策,以及这些功能的实现方法和技巧。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这些技能和方法是进行日常工作和决策的重要工具。
第三部分为管理过程,主要介绍了管理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决策阶段、实现阶段和控制阶段,并提供了具体的案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
第四部分为管理环境,主要介绍了管理者需要面对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
管理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和判断力,及时掌握并应对环境变化,最大程度地保障企业利益。
第五部分为组织行为,主要介绍了组织行为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以及员工行为和沟通技能等方面的应用。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了解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理论是提高组织效率和员工满意度的必要手段。
第六部分为领导力,主要介绍了领导力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以及领导者在管理中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领导者在管理中需要发挥鼓动、激励、指导和控制的作用,因此领导力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
第七部分为决策,主要介绍了决策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应对不同情境和风险的策略。
对于管理者来说,具备正确的决策能力能够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能力。
总的来说,本篇笔记非常详尽地介绍了《管理学》第6版的内容和知识体系,对于学习和了解管理学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第6章控制教学指南一、本章要点·控制的含义与作用·管理控制的基本特点·控制工作的过程·管理控制的类型·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二、概念原理总结(一)重点概念负馈控制:传统意义上的控制概念,指按照计划标准衡量所取得的成果,并纠正所发生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这种旨在纠正偏差的控制,可简称为“纠偏”。
正馈控制:指根据情况变化对原定的控制标准和目标做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以便把不符合客观需要的活动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这种引致控制标准和目标发生调整的行动,简称为“调适”。
PDCA循环:对管理工作过程循环的一种简化的描述。
这里,P代表计划(plan),D代表实施(do),C代表检测(check),A代表处理行动(action)。
控制标准:一种作为规范而建立的测量标尺,它是控制目标的表现形式,是检查和衡量实际工作的依据和尺度。
偏差:实际工作情况或结果与控制标准要求之间的差距。
容限:准许偏差存在的上限与下限范围。
在这个界限范围内,即使实际结果与标准之间存在差距,也被认为是正常的。
反馈控制:在活动完成之后,通过对已发生的工作结果的测定来发现偏差和纠正偏差(此为正反馈),或者是在企业内外环境条件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原定标准和目标脱离现实时,采取措施调整计划(此为正反馈)。
前馈控制:旨在获取有关未来的信息,依此进行反复认真的预测,预先确定可能出现的执行结果与计划要求的偏差(此为负前馈),或者事先察觉内外环境条件可能发生的变化(此为正前馈),以便提前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预防问题的发生。
现场控制:是一种同步、实时的控制,即在活动进行的同时就实施控制。
任务控制:针对基层生产作业和其他业务活动而直接进行的控制。
大多采用负馈控制法,其目的是确保有关人员或机构按既定的质量、数量、期限和成本标准要求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成本(责任)中心:以成本花费水平作为主要绩效考评指标的组织单位。
PMBOK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六版重要知识点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 Guide)是国际上公认的项目管理领域的最权威文献之一,由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编制发布。
第六版PMBOK指南于2017年发布,对项目管理领域的知识、最佳实践和流程进行了全面更新。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PMBOK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六版的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项目管理领域的核心概念和方法。
一、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与运营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经理的角色和责任- 项目生命周期和阶段- 团队与干系人管理二、项目环境与组织战略因素- 组织系统与角色- 项目治理和组织结构- 项目与战略对齐- 项目管理与运营战略三、项目管理过程- 项目管理过程组与知识领域的关系- 规划、执行、监控、收尾等过程组的具体内容- 项目范围管理的关键步骤和工具- 项目进度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成本管理的估算和控制方法四、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风险管理计划与风险分析- 风险定性与量化分析- 风险应对策略与控制五、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质量规划与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工具与技术- 质量改进与持续优化六、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的基本过程与步骤- 采购计划与供应商选择- 合同管理与履约控制- 采购谈判与风险管理七、沟通与干系人管理- 干系人管理的重要性和目标- 干系人识别与参与计划- 干系人沟通与冲突管理- 干系人满意度与项目成功度量八、项目整合管理- 项目整合管理的核心内容- 项目章程与项目管理计划- 变更管理与项目交付控制- 项目干系人参与与项目评估九、专业与道德责任- 项目经理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 项目管理伦理与道德决策- 项目经理与相关方关系的管理- 倡导项目管理最佳实践的作用与意义以上是PMBOK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六版的重要知识点概述。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读者可以建立起系统化的项目管理知识框架,成为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
管理学周三多第六版重点考试要点一:管理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①法约尔----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②福莱特----管理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③比得·德鲁克----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④赫伯特·西蒙----管理就是决策⑤哈罗德·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⑥加雷思·琼斯----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⑦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的主体、客体、目标)●管理的属性:(1)自然属性: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
此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成是一种客观存在(2)社会属性:实际上就是“为谁管理”的问题2、管理的职能有五种:a.决策(计划):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b.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c.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认识和活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
d.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e.创新:在其他管理职能创新所取得的效果中表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3、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4、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3)概念技能:指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5、科学管理理论: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主要观点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方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进行一场彻底精神革命●管理制度科学操作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科学、选择、培训、提高工人定制科学工艺流程计划与执行分离6、(1)泰勒科学管理的贡献:泰勒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提升生产效率,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管理与执行职能分离(2)泰勒科学管理的局限性:a、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经济人”b、仅重视技术的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c、内容窄,局限于车间管理7、组织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被称为管理过程之父,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一:管理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①法约尔----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②福莱特----管理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③比得·德鲁克----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④赫伯特·西蒙----管理就是决策⑤哈罗德·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⑥加雷思·琼斯----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⑦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的主体、客体、目标)●管理的属性:(1)自然属性: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
此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成是一种客观存在(2)社会属性:实际上就是“为谁管理”的问题2、管理的职能有五种:a.决策(计划):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b.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c.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认识和活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
d.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e.创新:在其他管理职能创新所取得的效果中表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3、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4、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3)概念技能:指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5、科学管理理论: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主要观点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方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进行一场彻底精神革命●管理制度科学操作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科学、选择、培训、提高工人定制科学工艺流程计划与执行分离6、(1)泰勒科学管理的贡献:泰勒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提升生产效率,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管理与执行职能分离(2)泰勒科学管理的局限性:a、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经济人”b、仅重视技术的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c、内容窄,局限于车间管理7、组织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被称为管理过程之父,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管理学》(周三多版)笔记及考试重点整理目录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管理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于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决策与决策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决策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影响决策的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决策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战略性计划和计划实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战略环境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战略计划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计划的组织实施(目标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组织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组织的部门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管理学》(周三多版)笔记及考试重点整理目录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1)第一节管理活动 (1)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2)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于发展 (4)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6)第一节决策与决策理论 (6)第二节决策过程 (7)第三节影响决策的因素 (7)第四节决策方法 (7)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11)第七章战略性计划和计划实施 (14)第一节战略环境分析 (14)第二节战略计划选择 (18)第三节计划的组织实施(目标管理) (20)第八章组织设计 (22)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设计 (22)第二节组织的部门化 (23)第九章组织变革和组织文化 (27)第一节组织变革 (27)第二节组织文化 (28)第十一章领导概论 (28)第一节领导的内涵 (28)第二节领导风格类型 (29)第三节领导理论 (30)第十二章激励 (32)第一节激励原理 (32)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1.组织:定义: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要素:组织成员、组织目标、组织活动(管理业务活动)、组织资源(人,财、物、信息)组织环境2.企业:定义:企业是根据市场反映的社会需求来组织安排某种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的社会经济单元,是特殊的经济组织第一节管理活动一、管理定义: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二、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信息角色: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决策角色: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三、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的并与别人沟通的过程✓ 概念技能:指产生新想法并把新想法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第二节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一、 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欧美,它主要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1. 亚当 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第一篇导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1.1 复习笔记一、什么是管理 1.几位学者的经典定义(1)福莱特认为,管理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2)罗宾斯和库尔塔认为,管理是指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地完成活动的过程;(3)孔茨和韦里克认为,管理是指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们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的目标;(4)路易斯等认为,管理应定义为切实有效地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5)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6)法约尔认为,管理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且已成为从管理职能角度定义管理的典范;(7)孔茨认为,从广义来讲,管理就是协调职工的工作;(8)唐纳利认为,现代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9)德鲁克认为,管理是现代社会中一个普遍的通用的器官。
2.本书作者对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包含以下四层含义:(1)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过程;(2)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所构成的;(3)管理工作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会,也构成了威胁。
3.认识管理的内涵(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运用一定的资源(形成组织),为满足共同的需要(达成目标)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付诸实践)。
(2)管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的规律。
一般性的管理过程:形成组织→达成目标→付诸实践。
(3)与管理学内涵相关的三个关键词:组织、目标和实践。
二、管理工作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1)管理的二重性的含义①管理的科学性是指在管理领域应用科学方法,综合抽象出管理过程的规律、原理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揭示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性,是管理者实践的结晶。
②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靠的是人格魅力、灵感与创新,而管理本身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更没有办法通过学习掌握管理的技巧。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第一部分管理与管理学一、关键名词:管理、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二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管理者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管理者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学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二、习题(一)选择题1.从理论概念出发建立的模型称为_____,从统计规律出发建立的模型称之为_____,建立在经济归纳法基础上的模型称之为______。
A.描述性模型B.经济计量模型C.解释性模型2. _____职能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E.创新3.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_______职能。
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E.创新4.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_______.A.人际角色B.信息角色C.决策角色5.在________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A.人际角色B.信息角色C.决策角色6.在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管理者扮演的是____________。
A.企业家角色B.干扰应对者角色C.资源分配者7.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
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8.___________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不重要。
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9.__________对于所有层次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
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10.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A.归纳法B.试验法C.演绎法11.著名的霍桑研究就是采用_______研究管理中人际关系的成功例子。
A.归纳法 B.试验法C.演绎法12.作为______,管理者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工作小组成员,作为______,管理者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者组织以外的个人。
第2章管理决策教学指南一、本章要点·狭义与广义的决策·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决策的基本步骤·手段-目的链·决策的构成要素与类型·最优化决策准则与满意化决策准则·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的基本方法二、概念原理总结(一)重点概念决策:人们在行动之前对行动目标与手段的探索、判断和选择。
决策过程:从发现问题到制定和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完整的过程。
价值判断:从基于伦理、规范和价值观角度而作出的“应否如此”的判断。
它通常与决策目标的选择相关。
事实判断:从基于某种客观的存在而作出的“是否确实如此”的判断。
它主要与实现目标的手段的选择相关。
决策目标:决策行动所期望达到的成果和价值。
决策准则:决策者选择方案所依据的原则和方针。
决策风险:决策方案实现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
程序性决策:例行的、按照一定的频率或间隔重复出现的决策。
非程序性决策:非例行的、很少重复出现,因而没有既定程序可循的决策。
确定型决策:各备选方案都只有一种确定的结果的决策。
风险型决策:各备选方案的自然状态有若干种,但对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可作出客观估计的决策,亦称随机型决策或统计型决策。
非确定型决策:对各方案实施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状态或者带来的结果不能作出预计的决策。
盈亏平衡点:在这一点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处于不盈不亏的状态,亦称做保本点。
决策树法:一种以树形图来辅助进行各方案期望收益的计算和比较的风险型决策方法。
乐观准则决策法:倾向于选取在最好的自然状态下能带来最大效果的方案的一种非确定型决策方法。
悲观准则决策法:倾向于选取在最差的自然状态下能带来最大效果的方案的一种非确定型决策方法。
折中准则决策法:在乐观与悲观两种极端之间求得平衡的一种非确定型决策方法。
最大后悔值最小化准则决策法:力求使每一种方案选择的最大后悔值尽量小的一种非确定型决策方法。
(二)关键知识1.管理实际上是由一连串的决策组成的,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内容,贯穿管理工作过程的始终。
第4章组织教学指南一、本章要点·组织工作的基本内容·组织工作的过程·职务设计与部门划分的主要形式·职权关系、流程关系及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组织整合手段及其演化·机械式组织与有机式组织·控股型结构与网络型结构·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组织设计·组织变革的影响因素与过程二、概念原理总结(一)重点概念组织结构:规定组织中分工与协作关系的基本框架。
组织图:用来表示正式组织设计的一种书面文件。
流程图:用以规定工作流程中的步骤和各个步骤的输入、输出关系及必要的反馈的一种书面文件。
职务说明:对每个职务应当做哪些工作以及任职者的雇佣规范的规定。
职务专业化:将工作划分为细小的部分,使每个人单独承担其中某一部分的活动。
职务扩大化:在横向上将若干活动合并为一件工作,扩大工作的广度和范围。
职务丰富化:从纵向上充实和丰富工作内容,即从增加员工对工作的自主性和责任心的角度,使其体验工作的内在意义。
管理幅度:一位管理人员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人数。
管理层次:特定组织在职权等级链上所设置的管理职位的级数。
指挥链原则:指挥命令和汇报请示都必须沿着一条明确而又不间断的路线逐级传递,上级不越级发号施令(但可越级检查),下级也不越级汇报请示(但可越级告发和建议),这样才能保证指挥统一。
统一指挥原则:是比等级链或指挥链原则更高层次的组织原则,指组织中每个下属应当而且只能向一个上级主管直接汇报工作。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集权是指企业将绝大部分的经营管理决策权集中于最高领导层;分权则是指将决策权较多地分配给企业的中下层。
组织的集权与分权应该保持合适的度。
直线职权:直线职权是沿着组织等级链(亦称指挥链)发生的职权关系。
参谋职权:跨系统发生的非直线关系,以及参谋部门对直线部门提供的辅助关系。
职权与职责对等原则:领导者在对下属授权过程中,做到有责就有权,有权就有责,责与权对等。
目录第一章管理概述一、管理的概念与作用二、管理主要思想及其演变三、管理者的分类与技能四、管理的基本职能第二章决策与计划一、组织环境及其分析二、决策的一般原理三、计划过程中的决策及其方法四、计划的种类与定制过程五、计划工作的程序第三章组织一、组织设计基础二、组织的基本问题三、几种常见的组织形式四、人员配备五、组织变革第四章领导一、领导与领导者二、人性假设与领导风格三、激励与激励理论四、人际间的信息沟通第五章控制一、控制的基本概念和类型二、制定控制标准三、衡量实际工作四、鉴定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管理知识重点内容管理学基础知识,涉及面较广,但不要求很深。
因此,要求同学们掌握考纲中规定的内容,特别是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
第一章管理概述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作用考点:要从主体(管理者)、环境(一定的环境和条件)、目的、资源、管理的四种职能等方面来理解管理的定义。
1.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有什么意义或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答:(1)管理是保证作业活动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任何组织小到企业大到国家都需要管理。
(2)管理的重要性伴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和作业活动的复杂化而愈益明显。
(3)先进的管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一起构成了推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部车子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管理既是是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即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所以,管理科学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2. 什么是管理?(或管理的含义?)答: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
管理具有以下基本含义:(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2)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3)管理是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管理工作必须将所服务的组织看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断地与外部环境发生相互影响和作用。
有效的管理必须充分考虑组织内外的特定条件。
(4)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即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工作活动构成的,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
(5)管理应当是有效的;管理工作强调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确保组织的效率和效果。
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从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来评判。
效率=产出/投入,效果=符合要求的产出/投入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3.为什么管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答:管理工作是独立于作业活动进行的,又为作业活动的有效进行提供服务的活动。
因为:(1)作业工作是操作者在管理者的指导下从事某项具体的业务工作,而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的。
(2)管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
管理工作,从本质上说是通过他人并同他人一道实现组织目标的。
(3)管理工作要为作业者提供指导和服务,管理者要对作业人员的好坏负最终责任。
(4)管理工作是保证作业活动,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组织管理工作搞好了,会形成整体力量的汇聚和放大效应。
4.如何理解管理工作的性质?答:(1)管理是一门科学,它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管理是一门科学,有自己的规律性,它来之实践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一门系统的科学的管理知识。
即管理必须按照客观规律,按照科学规范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
管理的知识和行为具有标准规定性和可检验评估性。
管理又有特定的艺术性。
因为,管理本质上是人和活动,由于人的活动的复杂性,管理要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发挥创造性的艺术。
管理的艺术性集中体现在管理活动中对于“度”的把握,即一切管理活动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且确定具体的、合适的限度。
同时,管理的艺术性还体现在它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正是管理者有声有色的管理创造和创新,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等两重性。
自然属性:即管理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如管理的方法、工具、技术。
是指管理具有自身的一般规律,管理普遍存在于一切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管理活动的基本方式和方法对于不同的管理活动具有可学习性和可借鉴性。
这是无国界、无阶级性的,因为它是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服务的。
社会属性:即管理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
如管理的理论、思想、观念。
首先,这是由不同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决定的;其次,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管理,也有其特殊属性和特有的规律。
即管理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性质,具有特定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不同的方式。
这是有国界、有阶级性的,所以要具体分析:有的可以用,有的就不能用,有的不但不能用,还要加以抵制和批判。
第二节主要管理思想及其演变考点:重点了解管理学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管理学理论。
尤其是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发展阶段是本节的重中之重。
1.对科学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主要有哪些?答:(1)美国的泰罗,对生产作业活动的管理提出系统管理理论。
被后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2)法国的法约尔,对一般管理提出了系统管理理论。
被后人称为“组织管理之父”;(3)德国的韦伯,对行政性组织提出了系统管理理论。
被后人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2.简述泰罗及泰罗制的主要思想。
答:(1)美国的泰罗最先突破传统经验管理的先锋人物,,他于1911 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提出了通过对工作方法的科学研究来改善生产效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奠定了科学管理原理。
(2)泰罗总结的四条科学管理原理(又称泰罗制)①动作和时间研究,制定标准的操作方法,用以规范工人的工作活动和工作定额。
②科学挑选工人,并进行专门培训,以提高生产劳动的效率。
③提倡管理者与工人们合作,实行“差别工资制”又叫计件工资制。
④明确管理者与工人各自的工作和责任,强调分工协作,实行例外管理。
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思想的目的,主要改变传统的一切凭经验办事的落后状态,使经验的管理变成一种科学管理,泰勒的主张被认为是管理思想史上的一次革命。
3.法约尔管理基本职能的理论要点是什么?答:(1)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或叫组织管理理论,集中体现在他于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
站在高层管理者角度研究整个组织的管理问题,法约尔将工业企业中的各种活动分成六大类: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而管理活动是最重要的活动。
(2)法约尔进一步分析认为,管理活动可以划分为不同的职能性活动,一般来说,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五个项基本职能。
(3)法约尔提出了有效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十四条原则不必都记,但对分工、权责对等、统一指挥和领导、合理报酬、集权、团结精神等现在仍适用的一些原则应有所了解。
如:①劳动分工为什么能提高工作效率?②权大于责或权小于责会出现什么弊端?③多头指挥有什么弊端?④过于集权和过于分权有什么弊端?⑤什么叫等级链?为什么允许越级报告和横向沟通?等)4. 关于霍桑试验及梅奥的结论。
答:(1)霍桑试验是美国哈佛大学梅奥等人进行的。
(2)时间于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电话机工厂进行的。
(3)试验结果表明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生产效率有极大影响。
(4)并在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对霍桑试验总结。
结论:第一,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第二,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作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第三,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第四,企业应该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重视激励“士气”。
5. 简述美国著名的行为科学家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
答: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长期从事心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麦克雷戈,于1957年发表的“企业的人性面”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X-Y”理论。
他认为管理者对员工有两种不同看法、相应地会采取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
他将这两种不同的人性假设概括为X理论和Y 理论。
关于X理论的特点:(1)员工天性好逸恶劳,只要可能,就会躲避工作;(2)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要求;(3)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4)这理论类似中国古代荀子、韩非的“人之初、性本恶”。
(5)员工不喜欢工作,需要对他们采取强制、惩罚、解雇等手段迫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
即“法治”。
关于Y理论的特点:(1)人非生来好逸恶劳,如条件好,人会喜欢劳动。
(2)外来指挥与控制并非唯一最好方法,要鼓励员工自我指挥和控制。
(3)多数人能承担责任、有想象力和创造性。
(4)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的智慧潜能只部分发挥。
(5)这理论类似中国古代孔子、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
管理方法:以人为中心的宽容、民主的方法。
即“理治”。
6.简述行为科学阶段管理理论的特点。
答:强调对人性的全面关注;重视非正式组织;主张在管理方式上由监督制裁转向人性激发,由专断转向民主。
这些理论改进了古典阶段的管理理论。
但是,由于它们过分偏重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忽视了组织的结构及其制度、规则的重要性;在强调非正式组织的同时,有忽视正式组织的倾向;过分强调人际关系和人的心理需要的满足,忽视了对专业和职位角色的要求。
7.现代管理者必须把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每一个系统都包括哪四个基本方面的内容?答:(1)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这个系统所需要的资源。
(2)通过技术和管理等过程促进输入物的转化。
(3)向环境提供其转换处理后的产品或劳务。
(4)环境对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劳务做出反馈。
8. 什么是权变管理思想?或简述关于权变管理思想理论的要点。
答:(1)权变管理思想是系统管理思想向具体管理行动的延伸与应用。
(2)现实中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理想化管理理论和方法,管理应随机应变,即采用什么样的管理理论、方法及技术应取决于组织环境。
(3)认为组织的管理者的任务,就在于归纳出管理中的情境究竟是由哪些因素组成,它们又有多少种存在状态,又有多少种不同管理方法。
(4)类似中国古代朱熹的“人之初、性本无”,是后天形成的。
(5)管理方法:治理+法治=综合治理。
(中庸)第三节管理者的分类与技能考点:管理人员的层次分类与各层次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
1.管理人员的层次分类、主要职能以及不同层次管理人员的工作差异是什么?答:管理人员按其所处的层次不同可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
(1)高层管理人员——“挥手”。
高层管理人员是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高层管理人员在与组织外界的交往中,往往代表组织,并以“官方”的身份出现。
以决策为主要职能,故也称为决策层。
(2)中层管理人员——“插腰”。
中层管理人员通常指处于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一个或若干个中间层次的管理人员。
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