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2014版)
- 格式:doc
- 大小:241.00 KB
- 文档页数:15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考试必备)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研究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研究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普通性、多科性、历史性、理论性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研究、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研究、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研究、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研究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5.相互依赖性6.控制性13、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研究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2)管理的含义:①管理是对于组织的管理,组织事故管理的载体;②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管你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③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④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⑤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3)管理的特征:①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不同于作业活动;②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③管理工作既具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
(4)管理的职能:(四大职能)①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欲仙筹划和安排;②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对分工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排;③领导是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③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一系列监督检查工作。
(5)管理的有效性是由效率和效果来衡量的。
效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效果:目标达成度。
(6)管理者按所处的层次分类:高层管理者(对整个组织负有全面责任)、中层管理者(负责制定具体计划,对某一部门或一方面负有责任)、基层管理者(上传下达控制工作进度)。
按从事的领域及专业不同:综合管理者、专业管理者。
(7)管理者的角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美国哈佛教授亨利明·茨伯格提出管理者角色可概括为决策制定、信息传递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的角色。
a.决策制定方面①企业家角色,管理者积极利用外部机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开拓新市场时;②混乱驾驭者角色,当管理者处理冲突或问题、调解各种争端时;③资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合理分配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时;④谈判者角色,当管理者为了组织的利益和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讨价还价、商定成交条件时。
b.信息传递方面①监听者角色。
管理者通过各种媒介寻求和获取信息以便更好的了解组织和环境时。
②传播者角色。
管理者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组织成员时。
③发言人角色。
管理者向外界,如股东、消费者、公众、政府发布组织的有关信息时。
管理学原理—2014年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管理活动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管理是组织不可缺少的要素。
有组织就需要管理,管理与组织如影随行。
管理的产生:1.管理产生于欲望无限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2.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人类活动分为两类即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
管理的必要性:1.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3.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通性。
管理的概念: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地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管理的特性:1.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作业活动是人类为实现自身目的而进行的活动,管理活动是产生于作业活动并为作业活动服务的一种活动,是为了确保作业活动有效进行的手段;两者之间既有密切联关,又有明显区别,管理活动的范围更广,它不仅贯穿于作业活动的始终,而且包括作业活动之前的调研、作业活动之后的经验教训总结等,管理活动比作业活动承担更多责任,管理人员的本职工作是管理活动而非作业活动)。
2.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3.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职能: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从事的活动。
1.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2.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对分工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排,3.领导是指挥和影响下属为现实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4.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监督检查工作。
管理有效性是由效率和效果来衡量的。
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
效果是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
效果的具体衡量指标有销售收入、利润额、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资金利润率等。
管理者作为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的人,在组织中承担不同角色,需要具备不同的技能。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管理的首要职能是()(A)计划(B)组织(C)领导 (D)控制2.不属于管理的性质的是( )(A)二重性(B)技术性(C)科学性(D)艺术性3.不属于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的是( )(A)管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B)管理者及其行为(C)管理方法 (D)管理科学的应用4.不属于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泰罗(B)法约尔(C)梅奥(D)韦伯5.一般管理理论学说是谁提出的()(A)泰罗(B)法约尔(C)梅奥(D)怀特·贝克6.不属于管理科学理论内容的是()(A)运筹学 (B)系统分析(C)决策科学化(D)定性与定量7.决策程序的内容中不包括()(A)诊断问题(B)拟定法案(C)检验可行性 (D)评估效果8.下列选项中属于定性决策方法的是( )(A)判断选择法(B)盈亏平衡法(C)决策树法(D)头脑风暴法9.计划工作的作用不包括()(A)管理者进行指挥的依据(B)降低风险、掌握主动的主要手段(C)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重要方法(D)有利于统一组织成员的行为10.目标管理的局限性是指( )(A)重视参与管理(B)强调自我控制(C)目标制定困难(D)注重成果第一11.属于战略管理特征的是( )(A)全局性 (B)风险性(C)系统性(D)持久性12.组织设计原则中不属于纵向组织设计原则的是( ) (A)指挥链原则(B)管理跨度原则(C)集权与分权原则(D)工作专门化原则13.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不包括( )(A)战略与结构(B)规模与结构(C)技术与结构 (D)部门与结构14.职权分为三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职权形式的是()(A)直线职权(B)参谋职权(C)部门职权 (D)职能职权15.有效授权的要素不包括()(A)授权事项必须明确(B)遵循级差授权原则(C)适度授权(D)上下级之间要相互平等16.组织变革的类型不包括( )(A)结构变革(B)技术变革(C)人员变革 (D)管理变革17.关于企业文化的结构表述错误的是( )(A)潜层次的精神文化 (B)概念层的意识文化(C)表层的制度文化(D)显现层的物质文化18.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A)需要层次理论 (B)期望理论(C)公平理论(D)目标设置理论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行为改造型理论的是()(A)强化理论(B)挫折理论(C)归因理论 (D)双因素理论20.关于领导的地位和作用表述错误的是()(A)引导作用 (B)控制作用(C)决策作用 (D)激励作用21.不属于领导者权力构成的是()(A)法定权利 (B)奖赏权利(C)强制权利(D)组织权利22.属于领导行为理论的是( )(A)领导四分图理论(B)菲德勒权变模型理论(C)赫塞-布兰查德的情景领导理论(D)路径-目标理论23.协调的方法与途径不包括( )(A)会议协调 (B)现场协调(C)结构协调(D)员工协调24.有效沟通的实现不包括( )(A)缩短信息传递的途径 (B)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C)创设有利情景 (D)进行情绪管理25.根据控制的时机和目的不同分类后不包括( ) (A)前馈控制 (B)同期控制(C)反馈控制(D)跟踪控制26.不属于创新性思维表现形式的是()(A)理论思维(B)跳跃思维(C)多向思维(D)逆向思维27.不属于创新原则的是(A)创新与维持相协调的原则(B)开拓与稳健相结合的原则(C)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D)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原则28.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不包括( ) (A)系统思考(B)自我超越(C)建立共同愿景(D)个体学习29.顾客关系管理涉及的方面不包括()(A)管理层集体进修(B)产品信息问题(C)产品问题 (D)消费者意见的处理30.供应链管理方面不包括()(A)供给合作伙伴的选择(B)信息共享(C)共同实施物流战略 (D)跨区域联盟二、判断题:(每个2分,共10分)1、霍桑实验主要研究外界因素与工人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只重视物质技术因素,忽视人及社会因素,没有看到工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心理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
第一篇基础篇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识记:(1)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2)管理的特征:①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不同于作业活动;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以人为本;③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管理的职能(更改):四职能:计划、组织(将人员配备涵盖在内)、领导、控制。
(4)管理者: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5)管理者的分类:高层、中层、基层(6)管理者的角色(新增):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对此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所要担当的角色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他认为实际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在扮演十种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可概括为决策制定、信息传递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的角色。
1)决策制定方面①企业家角色,管理者积极利用外部机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开拓新市场时;②混乱驾驭者角色,当管理者处理冲突或问题、调解各种争端时;③资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合理分配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时;④谈判者角色,当管理者为了组织的利益和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讨价还价、商定成交条件时。
2)信息传递方面①监听者角色。
管理者通过各种媒介寻求和获取信息以便更好的了解组织和环境时。
②传播者角色。
管理者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组织成员时。
③发言人角色。
管理者向外界,如股东、消费者、公众、政府发布组织的有关信息时。
3)人际关系方面①挂名首脑角色:管理者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业务时,如参加社会活动、宴请重要客户、带领有关领导参观企业。
②领导者角色。
管理者激励、指导员工时。
③联络人角色。
管理者与内部人员进行沟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时。
(7)管理者的技能(新增):①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熟练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如工程、计算机科学、财务、营销等。
技术技能包括:专业知识、经验,技术、技巧,程序、方法、操作与工具运用熟练程度等。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泰勒给管理下的定义: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2.徐国华等人认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3.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4.管理的特性:①管理是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②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③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5.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6.管理有效性的衡量:效率、效果7.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对此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所要担当的角色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他认为实际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在扮演十种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可概括为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三个方面的角色。
1人际关系方面①挂名首脑角色:管理者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业务时,如参加社会活动、宴请重要客户、带领有关领导参观企业。
②领导者角色:管理者激励、指导员工时。
③联络人角色:管理者与内部人员进行沟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时。
2信息传递方面①监听者角色:管理者通过各种媒介寻求和获取信息以便更好的了解组织和环境时。
②传播者角色:管理者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组织成员时。
③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向外界,如股东、消费者、公众、政府发布组织的有关信息时。
3决策制定方面①企业家角色:管理者积极利用外部机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开拓新市场时;②混乱驾驭者角色:当管理者处理冲突或问题、调解各种争端时;③资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合理分配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时;④谈判者角色:当管理者为了组织的利益和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讨价还价、商定成交条件时。
〔7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技能②人际技能③概念技能:是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亚当斯密:①提出了提出了"分工协作原理"和"生产合理化"的概念;②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人际关系学说: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还有社会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需要,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敬等,而后者更为重要。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企业中除了存在着古典管理理论所研究的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明确规定各成员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这种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在于维护其成员的共同利益,使之免受其内部个别成员的疏忽或外部人员的干涉所造成的损失。
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在决定劳动生产率的诸因素中,置于首位的因素是工人的满意度,而生产条件、工资报酬只是第二位的。
职工的满意度越高,其士气就越高,从而产生效率就越高。
2、如何理解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答案: 首先,要想决策达到最优,必须满足以下几个要求:⑴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⑵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定所有可能的方案⑶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但是在现实中,这些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具体来说⑴组织内外存在的一切对组织的现在和未来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一切情况的信息⑵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制定数量有限的方案⑶决策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有出入,人们对未来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4、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以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就其本质来说,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
系统具有⑴集合性;⑵层次性;⑶相关性。
从系统原理的要点中管理者可以得到如下启示,⑴整体性原理,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⑵动态性原理,研究系统的动态规律,可以使我们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树立起超前观念,减少偏差,掌握主动,使系统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
《管理学原理00054》(2014版)模拟试卷二(课程代码:00054)请考生按规定将所有试题写在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类的活动可分为两个方面,—是作业活动,二是()。
A.群体活动B.社会活动C.管理活动D.生产活动2.组织为了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称为()。
A.劳动B.生产C.管理D.经营3.传达上级指示,给下属安排工作任务,指导和协调其工作,他们属于()。
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C.基层管理者D.被管理者4.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者()。
A.次重要B.较重要C.最重要D.不重要5.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是以美国学者()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为其正式形成的标志,也被人们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A.法约尔B.卡茨C.泰勒D.梅奥6.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集合称之为()。
A.一般环境B.具体环境C.组织环境D.社会环境7.某地区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称之为()。
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C.微观因素D.宏观因素8.行业竞争力是由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者、替代产品生产者、买方、卖方所组成,这就是“五力模型”,它是由著名的管理学者()所提出。
A.德鲁克B.西蒙C.波特D.欧文9.一个组织的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形象称之为()。
A.礼仪文化B.社会文化C.组织文化D.企业文化10.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称之为()。
A.社会价值B.社会贡献C.社会责任D.社会利益11.企业发展方向和远景有关的重大问题的决策,称之为()。
A.战略决策B.战术决策C.群体决策D.关键决策12.目标管理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考试题型⼀、判断题(1*10=10)⼆、单项选择题(1*15=15)三、简答题(5*4=20)四、计算画图题(10*2=20)五、案例分析题(10+15=25)六、论述题(10*1=10)复习要点⼀、管理概述1、管理的定义及其产⽣的原因。
结论1:从形式上看,管理是⼀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结论2:从内容上看,管理就是协调;结论3:管理的实质是实现⽬标的⼀种⼿段;结论4:管理的功能就是以最少的投⼊获得最⼤的产出;结论5:管理就是管⼈理事;结论6: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组成的系统过程管理产⽣的原因在于欲望的⽆限与资源有限间的⽭盾;2、管理的基本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3、管理者的分类(按地位)及其职责。
⾼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决定组织的⼤政⽅针。
注重良好环境的创造和重⼤决策的正确性。
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
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层的指⽰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的⼯作实际,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作。
注重的是⽇常管理事务。
基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
他们主要关⼼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4、管理者的职权:⽀配权、强制权、奖赏权。
5、管理者应具备的三种基本技能。
概念技能、⼈际技能、技术技能⼆、管理思想的演变1、西⽅管理思想的整体图像。
2、科学管理理论、⼈群关系理论分别由谁提出?称号、国籍、著作?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泰勒科学管理之⽗美国《科学管理原理》梅约⾏为科学的创始⼈美国《⼯业⽂明中⼈的问题》、《⼯业⽂明的社会问题》科学管理的核⼼是提⾼劳动⽣产率⼯⼈是“社会⼈”,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劳动⽅法、⼯具、材料的标准化. 企业中除了存在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正式组织差别计件⼯资制新的领导能⼒在于提⾼⼯⼈满意度职能⼯长制例外原则3、⼀般管理理论、官僚组织理论分别由谁提出?称号、国籍、著作?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法约尔现代经营管理之⽗法国《⼯业管理和⼀般管理》韦伯“古典组织理论”的创始⼈《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他认为管理的成功取决于是否灵活地贯彻管理的⼀系列原则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官僚组织结构理论”,或称“理想的⾏政组织体系理论”,4、定量管理思想和权变管理思想的基本观点。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考试必备)2.管理理论丛林包括的主要学派有:⑴管理过程学派:基本观点:①管理是一个过程②管理过程的职能有5个,打算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挥和掌握③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④管理应具有敏捷性.法约尔被认为是这个学派的创始人⑵社会合作学派:最早从社会学角度系统讨论管理问题的代表人物是曾任美国新泽西州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的切斯特.巴纳德。
怀特.贝克从社会学角度提出“组织法合力”贝克指出,企业中的组织结合力包括:①职能规范系统②职位系统③沟通系统④奖惩制度⑤组织规程⑶阅历或案例学派⑷人际关系行为学派:例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获伯格的“动机保健理论”(又称“双因素理论”)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理论”等⑸群体行为学派:这个学派的最早代表人物和讨论活动是梅奥和霍桑试验⑹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确保社会合作系统与技术系统的互相协调⑺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⑻沟通(信息)中心学派:代表人物:李维特,纽曼,香农,韦弗⑼数学(“管理科学”)学派⑽变理论学派:它认为在管理中药依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一般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C指改变、顾客、竞争4.战略管理中企业外部环境的主要特征包括:⑴改变是企业外部环境的主要特征之一⑵顾客方与生产经销方力气对比的逆转是企业外部环境的二个主要特征⑶无所不在的竞争是企业外部环境的第三个主要特征5.战略管理: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进展6.战略管理的特点:①系统性②长远预见性③对外抗争性④敏捷应变性7.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通用公司的质量总经理菲根堡姆考试用书8.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足和本组织全部成员及社会受益到达长期胜利的管理途径9.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①以顾客为关注点②领导作用③全员参加④过程方法⑤管理的系统方法⑥持续改良⑦基于事实的决策⑧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考试必备)2【提要】自考管理信息 :1.管理理论的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消失作为标志2.管理学形式与进展大致可以分为6个阶段:①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1930)标准化,制度化②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1930——1950)重视人的因素③管理理论丛林(1950——1960)全面、系统、精确④战略管理(20世纪60年月以后)长远⑤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70年月以后)持续改良,参加⑥学习型组织理论(20世纪90年月以后)突破是改良,创新3.第一个明确地把管理作为生产的第四个要素而同土地,劳力,资本相并列的是萨伊4.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消失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科学管理理论5.系统的观点:①整体观点,它的成效应大于各个个体的成效之和“1+1>2”② “开放性”与“封闭性”③封闭则消亡的观点④模糊分界的观点⑤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⑥信息反馈观点⑦分级观点⑧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⑨等级观点6.泰罗在管理方面的主要著作《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科学管理原理》7.科学管理理论要点:①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需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③要使工人把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坏境标准化④实行有差异的计件工资制⑤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需来一次“心里革命”⑥把打算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阅历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⑦实行职能工长制⑧在管理掌握上实行里外原则8.20世纪初,甘特提出图系统法9.吉尔布雷斯夫妇被人们称之为“动作专家”10.哈林顿.埃莫森提出提高效率的12条原则:①明确目的②留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③虚心请教④严守规章⑤公正⑥精确,准时,永久性的记录⑦合理调配人,财,物⑧定额和工作进度⑨条件标准化⑩工作方法标准化(11)手续标准化(12)嘉奖效率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考试必备)31.战略分析就是要理清企业外部的机会和威逼,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回避威逼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发挥优势,为制定战略打下良好的基础。
《管理学原理00054》(2014版)模拟试卷一(课程代码:00054)请考生按规定将所有试题写在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的学者是()。
A.西蒙 B.赫茨伯格 C.德鲁克 D.孔茨2. 管理的核心是()。
A.管理者 B.被管理者 C.协调 D.以人为本3. 管理学理论形成的标志是()。
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过程理论C.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D.霍桑试验结论4. 法约尔提出的管理职能是()。
A.计划、组织、领导、指挥、控制 B.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C.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D.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5.认为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是()。
A.管理过程学派 B.权变理论学派C.社会合作学派 D.管理科学学派6. 医院、大学、保险公司属于()的环境。
A.复杂和稳定 B.简单和稳定C.简单和动态 D.复杂和动态7. 计划工作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
A.管理 B.顾客 C.目标 D.战略8. “数字化”的计划,是指()。
A.政策 B.规划 C.预算 D.战略9. 按决策的()来分类,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A.表现形式 B.方法 C.性质 D.主体10. 通过听取有关专家意见进行决策的方法是()。
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 C.名义群体法 D.电子会议法11. 组织规模一定条件下,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呈()。
A.正比 B.反比 C.相关关系 D.没有关系12. 最早使用、也是最简单的组织结构类型是()。
A.事业部制 B.直线制 C.矩阵制 D.直线职能制13. 基层决策数目越多,其分权程度越();反之,上层决策数目越多,其集权程度就越()。
A.低,高 B.高,高 C.高,低 D.低,低14. 下列因素中属于支持变革力量的是()。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一、基础内容1、管理学反映了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具有显著的科学性。
但是,管理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使管理本身无法完全量化,故而只是一种不精确的科学。
2、与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相匹配的组织是以制度为中心的运转的等级化、专业化的金字塔性的组织。
3、将管理要素按目标的要求结合成一个整体,体现了管理的组织职能。
4、管理有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和控制职能。
5、管理的特性包括:综合性、应用性和艺术性。
6、要确保“事有人做,人有事做;事得其人,人得其事”,需做好管理中的组织工作。
7、某大企业人才济济、设备精良,长期以来以管理正规有序自诩。
但近来该企业业绩不佳,尤其是干群士气低落,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流失率逐年升高。
从管理职能分析,该企业最有可能是领导职能出了问题。
8、美国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说过,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过来,如果仅具备管理技术和能力,而不掌握管理理论,那么你充其量只是一个技术人员。
这句话说明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掌握理论,又具备管理技术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
9、基础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技术技能、人事技能和概念技能。
10、根据明茨伯格的“十角色理论”,管理者在人际关系方面主要扮演联络者的角色。
11、某研究所的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自己的好朋友,说他在单位的主要职责是给软件开发人员分派具体的工作任务,并指挥和监督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
由此可推断,这位管理人员是基层管理人员。
12、“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干”说明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个体功能之和。
13、权变理论是根据复杂人的观点提出来的。
14、某建筑包工头王某对其手下的民工采用了一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他常说的口头禅是“不好好干就回家去,干好了下个月发奖金”,可认为王某把民工看成经济人,与X理论和泰勒理论相符。
15、非正式组织既可对正式组织目标实现起到积极作用,也可产生消极影响。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管理学原理是指针对组织管理和领导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理论和实践方法的研究。
本文将从管理的定义、管理的功能和管理的原则三个方面对管理学原理进行复习。
一、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核心是协调和整合有限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各个领域。
二、管理的功能1. 计划功能:通过确定组织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为组织的行动提供指导和依据。
2. 组织功能:将各种资源合理地组合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确保组织内部各项工作的协调和顺利进行。
3. 领导功能:指导和影响组织成员,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组织的目标。
4. 控制功能:通过对组织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组织实现预期的目标。
三、管理的原则1. 合理性原则:管理的行为和决策应该具备合理性,即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理性的思考来进行管理。
2. 目标性原则:管理的行为和决策应该以组织目标为导向,明确和具体地制定目标,并通过合理的计划和组织来实现这些目标。
3. 统一性原则:管理应该具备整体观念,将各个环节和部门协调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确保组织的协同运行。
4. 可操作性原则:管理要注重实践操作,即管理者的理论知识和理念需要能够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可操作的方法。
5. 适应性原则:管理要随时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根据不同情况和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变革。
4. 总结通过对管理学原理的复习,我们可以了解到管理的定义、功能和原则等方面的内容。
管理学原理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提高工作效率。
在实践中,管理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原理,以期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管理学原理复习参考题(2014。
05.26)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计划工作的第一步骤是( A ).A.估量机会B.确定前提条件C.确定目标D.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2。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的观点来源于( d )A.现代管理理论B.管理过程理论C.科学管理理论D.霍桑试验结论4。
某人因为迟到被扣了当月的奖金,这对他的同事来说是何种性质的强化?( c ) A.正强化B.惩罚C.负强化D.消除5。
企业计划从上到下可分成多个层次,通常越低层次的目标就越具有以下哪个特点:(d) A.定性和定量结合B.趋向于定性C.模糊而不可控D.具体而可控6。
管理者设计工作关系的结构,并使管理者可以与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一起努力的过程,就称为: (c )A.计划B.领导C.组织D.控制7. 当权力集中在高层管理者而不是分散到各个管理层时,就会发生( c):A.分权B.官僚机构C.集权D.科学管理8. 谁提出管理者通过X和Y假设来对其员工施加影响的?(b)A.泰勒B.麦格雷戈C.威廉•大内D.梅奥11。
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的是:( b )A.管理学科理论B.科学管理理论C.一般管理理论D.行为科学理论13。
事业部制结构的特点是:( d )A.对有独立市场、独立利益的产品实行分权管理B.各事业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成为利润中心C.公司总部保留重要人事任免、预算审批及方针政策等重大问题决策权D.以上三种都是15。
一旦某工厂的原材料库存下降到某一定点,该工厂主管就得定购一些。
这是哪一类型决策的实例?(d )A.直觉B.令人满意的C.非程序性的D.程序性的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A.管理是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B.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C.管理是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的D.管理追求的是严格、标准、规范18. 公平理论是由谁提出的?(d )A.明茨伯格B.赫茨伯格C.马斯洛D.亚当斯19. 不论是在企业还是在政府机构,秘书一般都是帮助高层管理者进行正作的,他们在组织的职权等级链上位置是很低的,但是人们常常感到秘书的权力很大,那么秘书拥有的是什么权力?(d )A.合法权力B.个人影响权力C.强制权力D.没有任何权力,只是比一般人更多接近领导的机会20. 按照X理论的观点,下列哪一点是正确的:(d )A.凭借宽容和信任可以改进工作B.人们都有从事生产活动的基本需要C.人不是天生懒惰D.金钱比地位重要21。
第一篇基础篇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识记:(1)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2)管理的特征:①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不同于作业活动;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以人为本;③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管理的职能(更改):四职能:计划、组织(将人员配备涵盖在内)、领导、控制。
(4)管理者: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5)管理者的分类:高层、中层、基层(6)管理者的角色(新增):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对此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所要担当的角色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他认为实际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在扮演十种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可概括为决策制定、信息传递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的角色。
1)决策制定方面①企业家角色,管理者积极利用外部机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开拓新市场时;②混乱驾驭者角色,当管理者处理冲突或问题、调解各种争端时;③资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合理分配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时;④谈判者角色,当管理者为了组织的利益和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讨价还价、商定成交条件时。
2)信息传递方面①监听者角色。
管理者通过各种媒介寻求和获取信息以便更好的了解组织和环境时。
②传播者角色。
管理者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组织成员时。
③发言人角色。
管理者向外界,如股东、消费者、公众、政府发布组织的有关信息时。
3)人际关系方面①挂名首脑角色:管理者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业务时,如参加社会活动、宴请重要客户、带领有关领导参观企业。
②领导者角色。
管理者激励、指导员工时。
③联络人角色。
管理者与内部人员进行沟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时。
(7)管理者的技能(新增):①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熟练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如工程、计算机科学、财务、营销等。
技术技能包括:专业知识、经验,技术、技巧,程序、方法、操作与工具运用熟练程度等。
技术技能是管理者对相应专业领域进行有效管理所必备的技能。
管理者虽不能完全做到内行、专家,但必须懂行,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
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这些技能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要直接处理雇员的工作。
②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在以人为本的今天,人际能力对于现代管理者,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基本功,没有人际技能的管理者是不可能做好管理工作的。
具有良好人际技能的管理者,他们知道如何与员工沟通,如何激励、引导和鼓舞员工的热情和信心,能够使员工做出最大努力。
相对来说,中层管理者人际技能较重要。
③概念技能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见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概念技能包括:对复杂环境和管理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对全局性的、战略性的、长远性的重大问题处理与决断的能力,对突发性紧急处境的应变能力等。
其核心是一种观察力和思维力。
这种能力对于组织的战略决策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运用这种技能,管理者能够将组织看作一个整体,理解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想象组织如何适应它所处的广泛环境。
尤其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这种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8)管理学的概念: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2.领会:(1)管理的产生(新增):①管理产生于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②管理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2)管理的必要性(新增):①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不可忽视的物质力量;②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③管理活动具有普遍性。
(3)管理有效性的衡量(新增):由效率和效果来衡量。
效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效果:目标达成度。
(4)举例说明管理者扮演的角色。
(5)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新增):美国组织行为学专家弗雷德卢森斯对450多位管理者进行的研究后,发现这些管理者都从事以下四种活动:传统管理(决策、计划、控制);沟通(交流例行信息和处理文书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惩戒、调解冲突、人员配备和培训);网络联系(社交活动、政治活动和与外界交往)。
但是,不同管理者在这四项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不同的。
他把工作数量多、质量好及下级对其满意程度高的管理者称为“有效的管理者”;把组织中晋升速度快的管理者称为“成功的管理者”。
分析结论:①对于“成功的管理者”而言,网络联系对管理者的成功相对贡献最大;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相对贡献最小;②对于“有效的管理者”而言,沟通的相对贡献最大;网络联系的贡献最小。
③社交和实战政治技巧对于组织中获得晋升起着重要作用。
(6)管理学的特点:综合性、不精确性、实践性、历史性(新增)、发展性。
(7)管理者的技能(新增):1、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2、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3、概念技能是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3.应用(1)联系实际说明管理的必要性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识记:(1)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新增):①提出了提出了“分工协作原理”和“生产合理化”的概念;②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
(2)古典管理理论的特点(新增):①以提高生产率为主要目标;②以科学求实的态度进行调查研究;③强调以个人为研究对象;④强调规章制度的作用。
2.领会:(1)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1、工作定额原理,2、标准化原理,3、科学地挑选工人并使之成为“第一流的工人”,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管理工作专业化原理,6、管理控制的例外原理(2)一般管理理论的要点: 1、经营与管理的区别:经营是指导或引导一个组织趋向某一既定目标,管理仅仅是经营的一项活动。
2、管理的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4)霍桑实验的结论:1、工人是“社会人”,而非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社会和心理因素等方面所构成的动力,对劳动生产率有极大的影响。
2、认为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公认的态度,即所谓的“士气”,而这又是由家庭和社会活动以及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决定的。
3、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左右成员行为。
4、新型的领导能力就是要在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和工人的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保持平衡(5)行为科学的建立与发展:行为科学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一、关于动机激励的理论,这是行为科学最基本的理论核心,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驱使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动机激励理论实质上是研究如何根据各种人所具有的各种不同需要去激励人们的动机,从而产生符合组织需要的行为。
二、关于企业管理中的“人性”理论,这是行为科学的理论基础,即如何看待职场中员工的人性。
三、关于领导方式的理论,它以动机激励和人性理论为基础,强调对人的激励和对人性的看法最终是要通过一定的领导方式来体现的。
四、关于组织与冲突理论,个体行为是群体行为的基础,群体行为又对个体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6)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特点:管理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除此之外,新增:系统管理学派:代表人美国的约翰逊、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三人在1963年合著的《系统理论与管理》以及后两者合著的《组织与管理——一种系统学说》是该学派的代表作。
主要观点:①企业是一个人造的开放系统;②企业内部包括各子系统;③从系统的观点考察企业管理的具体职能,认识企业系统在更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使管理的各个职能围绕企业系统的总目标而发挥作用。
经理角色学派:代表人物是加拿大籍的美国管理学教授亨利明茨伯格,代表作是他在1973年发表的《经理工作的性质》。
以经理所担任的角色为中心来分析和研究经历工作性质,提出有关经理工作的性质、经理人员担任的角色和提高经理工作效率等理论。
3.应用(1)古典管理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2)行为科学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第三章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1.识记:(1)组织环境的概念:组织环境就是指影响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集合(2)组织环境的分类:外部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周边、影响组织经营活动及其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与力量的组合,外部环境包括一般环境(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项)和具体环境。
内部环境包括企业内部影响因素的总和,包括组织资源、企业文化等(新增)(3)组织环境的特点(新增):客观性、复杂性、关联性、不确定性、层次性。
(4)组织文化的概念与特征(见新版教材P85)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的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
组织文化由三个层次构成:理念层、制度与行为层、象征层。
组织文化的特征:客观性、独特性、相对稳定性、继承融合性、发展性(5)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见新版教材P87)1、共同价值观,2、企业使命,企业形象。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2.领会:(1)组织与环境的关系:①环境对组织的影响:环境是组织赖以生存的土壤、外部环境影响着组织内部的各种管理工作、环境制约组织的管理过程和管理效率;②组织对环境的影响:适应环境改变自己、影响环境、选择新环境。
(2)组织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见新版教材P85)3.应用(1)一般环境分析(PEST)一般环境分析主要通过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
(2)具体环境分析采用迈克尔·波特的行业竞争“五力模型”即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者、替代品生产者、买方、卖方这五种力量进行分析。
(3)SWOT分析法:含义:SWOT分析是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将外部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内部的优势与劣势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分析方法。
SWOT分析代表分析企业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
分析基本步骤:①分析组织的内部优势与劣势;②分析组织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③将外部机会和威胁与组织内部优势和弱点进行匹配,形成可行的组织发展战略。
SWOT分析有四种不同类型的组合: SWOT分析有四种不同类型的组合:优势——机会(SO)组合、弱点——机会(WO)组合、优势——威胁(ST)组合和弱点——威胁(WT)组合。
优势——机会(SO)组合:是一种发展企业内部优势与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是一种理想的战略模式。
当企业具有特定方面的优势,而外部环境又为发挥这种优势提供有利机会时,可以采取该战略。
例如良好的产品市场前景、供应商规模扩大和竞争对手有财务危机等外部条件,配以企业市场份额提高等内在优势可成为企业收购竞争对手、扩大生产规模的有利条件。
弱点——机会(WO)组合: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弱点,使企业改劣势而获取优势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