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08.97 KB
- 文档页数:3
重型颅脑外伤应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后应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及护理要点。
方法:随机将6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病情予以抗感染、脱水、营养脑细胞、激素治疗、对症处理及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还采用亚低温治疗仪进行亚低温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治疗中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及严密的病情观察,是预防亚低温治疗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亚低温治疗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亚低温;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66-02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预后不良的疾病,如何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除及时清除颅内血肿、脱水、营养脑细胞、激素治疗外,亚低温治疗能显著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控制颅内压,促进脑损伤病情的恢复效果明显。
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8月对3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亚低温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8例均选自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我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39例,广泛脑挫裂伤12例,颅底骨折并脑挫伤17例。
受伤至入院时间在12h以内,gcs评分≤8分,无合并其他脏器损伤,颅内血肿均行手术治疗。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34例,男26例,女8例,3~52岁,平均41.3岁;对照组34例,男24例,女10例,9~62岁,平均53.8岁.两组患者年龄、病因、损伤程度及部位等一般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方法2组病人入院后均行吸氧、脱水、利尿、手术、止血、抗炎治疗,并应用激素、钙离子拮抗剂、脑功能活化剂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的基础上行亚低温治疗,治疗方法冬眠药物及安定剂+降温措施,降温采用珠海市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hgt-200亚低温治疗仪,施行时间在病人受伤12h内或手术后进行,疗程3~6d。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参考。
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7人为亚低温组,治疗方案为亚低温治疗加传统治疗;55人为对照组,仅接受传统治疗。
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亚低温组治疗后颅内压、脑血流量、脑氧供、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治疗效果超过对照组(P<0.05),且亚低温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亚低温治疗组的不良反应仅有2例,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有6例。
结论:亚低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减轻颅内压和提高脑血流量、脑氧供,缩短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神经功能评分;颅内压;脑血流量;脑氧供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hypothermia treatment in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s a therapeutic reference for clinicians.Method: A total of 112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dmitted between January 2016 and Dec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including 57 in the hypothermia group (treated with hypothermia treatment plus traditional treatment) and 55 in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ing traditional treatment).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treatmentoutcome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intracranial pressure, cerebral blood flow, cerebral oxygen supply,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s ofthe hypothermi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better than that of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hypothermi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Only 2 patients in the hypothermia treatment group had adverse reactions, while 6 patients inthe control group had adverse reactions.Conclusion: Hypothermia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reduce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crease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cerebral oxygen supply, shorten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has fewer adverse reactions, showing good clinical efficacy.Keywords: Hypothermia treatment;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 Intracranial pressure; Cerebral blood flow; Cerebral oxygen supply引言重型颅脑损伤是指颅脑外伤后出现的颅内高压、神经功能严重障碍等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摘要】亚低温治疗是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轻、中度低温(32℃~35℃)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减轻脑病理组织学和生化损害程度[1]。
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医疗护理技术要求高,护理工作十分重要[2]。
亚低温治疗在降低颅内压和保护神经细胞免受进一步的损伤,改善患者预后等方面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便于推广等优点。
【关键词】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我科自2007~2009年治疗颅脑损伤患者412例,给予亚低温治疗的96例。
亚低温治疗前均为昏迷状态,Glasgow昏迷评分4~8分,治疗后7~15分。
现就我科亚低温治疗实施的护理体会做一下简单总结2 护理体会2.1 神经系统监护亚低温对脑组织无损害,但低温可掩盖颅内血肿的症状,应特别注意复温过快,发生肌颤,脑血管扩张引起颅内压增高,因此应特别注意颅内压监测,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给予脱水和激素治疗[3]。
2.2 呼吸系统监护低温可引起呼吸减慢,换气和潮气量下降,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因此,注意严密观察呼吸的频率、方式、血氧饱和度等,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呼吸机者注意各种参数的监测。
2.3 循环系统监护亚低温可引起心率减慢,各种心律失常等,因此,应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及血压的变化,复温速度宜慢,一旦发生复温休克,可用儿茶酚胺类药物提高外用阻力[4]。
2.4 体温监护体温是亚低温治疗监护的重要内容,治疗是否有效,有否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体温的控制情况有关。
应维持体温在32℃~35℃,治疗过程如体温持续下降,难以维持,往往提示患者病情危重,预后差[5]。
2.5 复温护理复温原则撤去物理降温,逐渐降低冬眠合剂的量,让体温自然恢复,以平均4 h复温1℃左右为宜,使体温恢复至36.5℃~37.5℃,过快易引起缺氧,心律失常,脑水肿,休克等[6]。
亚低温在重症颅脑损伤病人中治疗的护理目的研究亚低温在重症颅脑损伤病人中的护理体会。
方法通过20xx年9月~20xx年6月威海技术开发区48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亚低温治疗的护理观察,结合颅脑损伤病人的特点,参照亚低温在重症脑外伤病人中的应用,采用不同于治疗脑外伤的冬眠药物,通过对颅脑损伤病人采用亚低温治疗,对环境要求、降温护理、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的观察护理结果进行临床资料搜集、论证,并与非亚低温治疗护理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比较。
结果亚低温治疗护理组病人的致残率、死亡率明显降低,生存率明显优于非亚低温治疗护理组(P 0.05)。
结论亚低温技术对于重症颅脑损伤病人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研究亚低温技术在重症颅脑损伤病人中的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明显的社会价值。
亚低温颅脑损伤脑出血护理亚低温治疗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目前亚低温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重症脑外伤的救治,疗效显著。
本文研究了我院48 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情况,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2 资料分类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8例中男性30例(GCS≤8分),女性18例;年龄6~78岁,作为亚低温治疗护理组,其中脑挫裂伤32例,颅内血肿16例。
对照组43例,其中脑挫裂伤29例,颅内血肿14例。
在临床护理中对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置降温毯帽,用氯丙嗪100 mg、异丙嗪50 mg及杜冷丁50 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用微量注射泵先以5ml/h的速度从静脉泵入。
测肛温,2小时内将体温控制在35°C以下,一般不低于32°C为宜。
护理要求如果病人不出现寒颤及竖毛肌(鸡皮)反应说明用药量已足,如果出现上述反应可适当追加用药。
同时检测病人呼吸、血压等。
当体温达到35°C后,向主管医生汇报即可转入维持阶段。
复温时间:应用亚低温治疗的病人一般持续时间为3~4天。
首先停药,再停降温设备,使病人体温恢复,若体温不升高,可用温水袋辅助逐渐升温,不可过快。
亚低温脑保护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中采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间80例重型颅脑损伤,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颅内压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研究组40例患者,20例恢复良好,8例中残,10例重残及植物生存,2例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40例患者,12例恢复良好,9例中残,8例重残及植物生存,11例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且研究组治疗后第1、3、5、7天颅内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中采取亚低温脑保护方案具有更显著的疗效可提高患者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标签:亚低温,保护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伴随各种意外的逐渐增多,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发生颅脑损伤的几率呈逐渐增长趋势[1]。
其中重型颅脑损伤比较常见,对人的神经功能造成严重损伤,死亡率十分高。
基层医院由于医疗设备、条件,治疗技术等较落后,治愈率不高。
通常传统的治疗常为开颅手术,内容包括吸氧、脱水、减压、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减少并发症[2]。
近几年来伴随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主要采取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该疗法已被临床医师常规使用,效果得到肯定。
现报道我院对亚低温脑保护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8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男性39例,女性41例。
患者均是受伤后一天内入院,G lasgow 昏迷评分(GCS)评分小于8分。
两组患者均行头颅MRI、CT检查[3],排除心肺功能严重不全、低血压、胸腹脏器严重损伤、严重并发感染及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
对照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38.7±6.5)岁,GCS评分(6.2±1.6)分,其中21例脑挫裂伤者,9例硬膜外血肿者,4例硬膜下血肿者,6例颅内血肿者;研究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27-66岁,平均年龄(39.8±6.4)岁,GCS评分(6.1±1.3)分,其中20例脑挫裂伤者,8例硬膜外血肿者,5例硬膜下血肿者,7例颅内血肿者。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低温冬眠疗法的护理体会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冬眠低温疗法护理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44冬眠低温疗法是应用药物和物理方法降低体温,使患者处于亚低温状态,其目的是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减少脑血流量,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力,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起到脑的保护作用。
但同时降低了机体免疫力,增加了感染机率,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者,大部分行了气管切开易形成肺部感染。
2009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5例,行冬眠低温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9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5例,男60例,女25例;年龄18~78岁。
患者均在伤后6小时内,行头颅ct 确诊,格拉斯评分均≤8分。
有50例在入院后或术后建立了人工气道,有30例行人工呼吸机通气治疗,其中死亡15例,有5例植物生存状态,余康复出院。
方法:采用冬眠合剂: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杜冷丁100mg 肌肉注射每6小时。
待患者逐渐进入冬眠状态,用冰帽和控温毯对患者进行物理降温,使肛温控制在32~34℃。
其维持时间48小时~1周。
护理体会环境要求:低温治疗患者最好置于一个安静、空气新鲜的单间病房,光线宜暗,室温控制在18~20℃,相对温度50%~60%。
湿度过高,空气潮湿,有利于细菌繁殖。
湿度过低,会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
同时应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净化室内空气。
以减少感染发生率,限制探视人员,由专人守护。
正确使用冰帽及控温毯:避免冰帽与皮肤直接接触,戴冰帽时要注意保护耳廓及颈部,用小毛巾隔开,以免冻伤。
如果术后有引流管,应注意妥善固定。
随时检查皮肤,定时翻身、拍背。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颅内压的变化,严格交接班。
①体温监测:24小时持续监测肛温并记录,使肛温控制在32~34℃,若患者发生寒战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②呼吸频率、节律:若呼吸频率太慢,且胸廓呼吸动度明显变小,应停用冬眠合剂,保持呼吸道通畅;③循环系统监护:低温可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及各种心律失常。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3例患者接受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25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24小时内实施亚低温治疗,维持肛温在33℃-35℃,持续3-8天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亚低温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390-01笔者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3例患者接受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25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24小时内实施亚低温治疗。
其中治疗组患者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在伤后一天之内入院接受治疗,经相关诊断,患者无其他并发症,无低血压症状。
对照组33例患者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为21-67岁,平均年龄为47.3±5.2岁,患者受伤原因为:打击伤为15例,坠落伤11例,交通伤为7例;治疗组25例患者中,男17例,女8例,年龄为22-69岁,平均年龄为46.5±4.2岁,患者受伤原因为:打击伤为12例,坠落伤8例,交通伤为5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因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入院后,均对患者进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酸碱失衡、防治消化道出血、激素应用、营养神经、抗感染、脱水降颅压以及对症支持治疗。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摘要】通过对我院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62例患者临床护理要点的总结的出亚低温能显著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有效的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残死率,改善预后[1],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亚低温颅脑损伤护理重度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亚低温冬眠治疗通过控制高热,降低脑代谢及脑耗氧量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脑血容量和颅内静脉压,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防止脑水肿的发展,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
我院自2010年9月~2012年7月治疗颅脑损伤病例62例,均行亚低温治疗,临床护理效果满意,护理方法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62例按格拉斯评分GCS≤8,并且昏迷时间6小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年龄18-75岁,外伤性颅脑损伤并脑内血肿30例,高血压脑出血22例,脑干损伤4例。
1.2 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入院后30min给予冬眠合剂(盐酸异丙嗪50mg+盐酸异丙嗪50mg)缓慢静推,每日4次,用冬眠合剂后1-2h启用持续冰毯,冰帽降温,将肛温保持在32摄氏度-35摄氏度,同时用脱水剂,利尿剂,止血剂,抗生素,钙拮抗剂。
激素及脑神经营养剂等常规治疗。
为保证在2-3h内将体温降至理想水平,还可以给予酒精擦浴在颈部。
腋窝。
腹股沟处加至冰袋降温。
降温时间持续3-7天。
2、护理措施2.1 环境要求亚低温治疗的病人最好置于一个安静,空气新鲜的单间里,有条件的医院病人基本全部住在重症监护室。
室温降至33-35摄氏度,同时应定时进行室内消毒,净化室内空气,以减少感染发生率。
2.2 体温监测亚低温治疗保持患者的肛温在32~35℃为宜。
过低(32℃以下)易出现心、肺并发症和因患者反映迟钝影响病情观察,过高(35℃以上)则达不到冬眠降温的治疗效果。
每30min检测体温1次,以了解体温变化和低温治疗仪运转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冬眠合剂的用量,防止患者发生寒战,寒战时耗氧量可增加达100%~300%,并产生热量,对降温不利。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作者:黄华东黄海能赵邦邓元央罗起胜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第15期[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对照组。
亚低温治疗组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其余治疗同常温对照组。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变化情况、血气分析、血电解质等。
结果伤后或术后24h内两组患者ICP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
48h后亚低温治疗患者ICP值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关键词]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临床疗效重型颅脑损伤引起的伤后脑组织缺血、缺氧、脑水肿等到一系列继发性损害,是患者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如何加强脑保护,降低病死率及伤残率是目前颅脑损伤治疗中有待探讨的课题。
目前国内多家脑创伤中心医院对急性重型颅脑创伤进行了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较肯定的疗效,认为亚低温治疗能降低颅内压,提高灌注压,降低脑耗氧量,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1]。
2001年3月至2008年5月,对我院17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78例均为伤后24h入院的闭合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SC评分[2]为3~8分,其中男101例,女77例,年龄11~82岁,均经头颅CT明确诊断,除外其他脏器损伤及由其引起的低血压,随机分为两组(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对照组),两组的年龄、性别、受伤时间、GSC 评分、CT结果、治疗方法等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P>0.05)。
见表1。
1.2亚低温疗法亚低温治疗是将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体温控制在32℃~35℃之间,而且治疗时间越早越好,但治疗时间过长或温度过低,患者会出现心律减慢、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凝血障碍、免疫抑制等[1]。
具体作法如下: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损伤类型于入院后或手术后立即用HGT200亚低温治疗仪、降温帽降温毯降温(国产)并行床边多参数监护仪监生命体征,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和呼吸机辅助呼吸,亚冬眠疗法(冬眠灵50mg+盐酸哌替啶100mg+异丙嗪50mg,取总量的三分之一肌注,Q8h),同时给予降颅压、抗炎及积极支持对症处理。
亚低温冬眠治疗8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2-12-21T16:32:44.2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6期供稿作者:冯瑞果林惠英罗玲李宝英[导读] 重症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是当今颅脑损伤治疗的难点。
冯瑞果林惠英罗玲李宝英(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 529500)【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6-0005-02【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对照组采用脱水剂、激素、预防感染、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
亚低温组除上述治疗外,均于入院或手术后4~6h加亚低温治疗。
使用冬眠合剂(10% 葡萄糖500ml+ 氯丙嗪50mg+ 异丙嗪50mg+ 哌替啶100 mg,)持续静滴,用冬眠药物30min后采用双控颅脑降温抢救仪对头部进行降温;同时身体下部采用变温毯降温,对腹股沟、腋下、颈部等位置敷以冰袋,使肛温在3~6h内逐渐降至33~35℃。
结果两组于治疗后病死率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分数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P< 0.05)。
结论亚低温冬眠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能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是安全有效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使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分数明显提高,病死率明显降低。
【关键词】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护理体会重症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是当今颅脑损伤治疗的难点。
近年来,虽然治疗方法及手段不断改进和提高,但据最新资料统计其死亡率仍在17.6%~41.1%[1]。
如何降低该类患者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质量是神经外科治疗的一大难题。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
江基尧等于1993年首先将28~35℃的轻、中度低温称为亚低温[2]。
实验表明,温度每降低1℃,脑血流量平均减少6. 7%,脑氧代谢率可降低5.5%,从而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性,达到脑保护作用[3].亚低温冬眠疗法就是应用药物和物理降温的方法使患者体温下降,以达到治疗目的。
亚低温干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干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干预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亚低温干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颅脑损伤重型亚低温【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7-0168-02重型颅脑损伤是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3~8分,伤后昏迷时间达6 h以上或在伤后24 h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 h以上的颅脑损伤[1]。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的增多,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病率亦随之增多[2],成为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
有文献提示[3],重型颅脑损伤占全身各部位损伤的第2位,其致残和致死率更是高居创伤第1位。
近年来,国内外将亚低温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初步肯定。
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采用亚低温干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伤后24 h内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全部患者均经脑部CT确诊,并排除怀孕及哺乳期妇女,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原因引起的严重休克和窒息。
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18~59岁,平均(36.1±5.4)岁;GCS评分6~8分者30例,3~5分者20例;其中颅内血肿21例,脑干损伤16例,脑挫裂伤13例;受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伤36例,坠落伤10例,打击伤4例;手术治疗31例,非手术治疗19例。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
苏蕙茹
【期刊名称】《河北医药》
【年(卷),期】2011(33)8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亚低温(32~35℃)治疗颅脑损伤的实践研究不断深入,其脑保护作用再次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经实践研究及临床应用已证明,亚低温能显著减轻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和脑组织的病理损害,降低脑氧耗量,保护学脑屏障功能,减轻脑水肿,从而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预后.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科采用亚低温治疗和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1270-1271)
【作者】苏蕙茹
【作者单位】05001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相关文献】
1.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80例临床疗效观察 [J], 薛文
2.亚低温联合大剂量巴比妥类药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陈萍;揭业秀;张小英
3.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张忠普
4.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J], 蓝欢;周志宇;李光;赵冠焱
5.亚低温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 [J], 唐秀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冬眠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体会
徐景卫;林立楷;彭伟
【期刊名称】《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4(005)009
【摘要】90年代国际国内运用亚低温(肛温32-35℃)治疗颅脑伤证明能减轻外伤后脑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我院近期开始使用冬眠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外伤7例,与往常规法比较,有良好的体会。
【总页数】1页(P92)
【作者】徐景卫;林立楷;彭伟
【作者单位】解放军173医院三外科,广东,惠州,516001;解放军173医院三外科,广东,惠州,516001;解放军173医院三外科,广东,惠州,516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
【相关文献】
1.冬眠亚低温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体会 [J], 魏晋科;敬有聪
2.人工冬眠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体会 [J], 张景洲;万心军
3.冬眠亚低温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体会 [J], 魏晋科;赵满国
4.冬眠亚低温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体会 [J], 魏晋科; 敬有聪
5.26例重型颅脑外伤亚低温冬眠疗法对氮平衡的影响 [J], 龙信聪;吴恒义;杨春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