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护理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温度护理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手术中进行温度护理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42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于术中对其进行亚低温温度护理。结果手术中42例患者均保持亚低温状态,良好控制体温在34℃~36℃。术后患者均能恢复正常体温,血压、循环等各项生命指征均稳定。结论在术中进行适当的温度护理,有助于神经外科手术时脑细胞活性的保护。
【关键词】神经外科;温度;手术中护理;亚低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42例神经外科的术患者,其中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严重脑肿胀、脑水肿患者14例,颅内肿瘤患者8例,包括脑膜瘤患者4例,寄生虫包块1例,左颞蛛网膜囊肿3例,高血压脑出血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脑挫裂伤5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584±152)岁。临床均表现为昏迷状态伴持续性高热,浅昏迷25例,重度昏迷17例。
12 方法
121 降温方法42例患者均于术中进行温度护理,将其体温保持在亚低温状态。患者均常规监测血压、ECG、脉氧、呼吸、面色、脉搏及末梢血循环,监测电解质变化及酸碱平衡等各项指标。于术后1 h内即开始温度护理,首先给予冬眠制剂,即肌内注射氯丙嗪50 mg、异丙嗪50 mg、杜冷丁100 mg,让患者进入冬眠状态,各种反应均消失后,安放体温传感器,监测体温,并用胶布将其固定于腋下,给予物理降温,应用医用冰帽、冰毯,冰毯置于患者手术台的铺单之下,冰帽带于头上,同时注意对头顶部、枕部、耳廓部的保护。腹股沟、腑窝处放置冰袋,体温控制在34℃~36℃。降温速度不宜太快,以(10~15)℃/h为宜,达到治疗效果后,维持5~7 d。
122 护理方法①体温监测护理:严密观察体温传感器的温度,并做好记录,每30 min测量一次另一侧腋温,对照两侧腋温的温度,进行记录并对照,以便准确了解患者体温状况。体温控制在34℃~36℃的范围,对于神经外科手术中患者高热、惊厥、躁动甚至癫痫异常发作,抑制脑细胞外兴奋性递质的释放,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发挥其脑保护、抗惊厥及抗癫痫作用。若体温超过36℃,则表明物理降温效果较差,若低于33℃易出现循环、呼吸功能异常,如果患者出现心律不齐、肢端发绀、血压下降、面色苍白,表明患者体温过低,需要马上停止冬眠合剂的应用,彻离物理降温,如体温没有改善,则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②基础护理:体温降至亚低温状态后,患者对外界刺激反应能力变弱,容易并发各种合并症如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暴露性角膜炎、压疮、废用综合征等,所以对于神外术中患者需加强基础护理,此时患者处于冬眠状态,咳嗽反应差,
护理人员需要主动吸痰,刺激患者咳嗽,促进痰液排出,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③呼吸道的护理:对于术中需辅助呼吸的患者,如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清除气道分泌物,湿化、雾化气道。呼吸道湿化时,应适度加温持续进行,持续湿化的特点为湿化液化为小滴,符合气道持续丢失水分的生理功能,同时对呼吸道刺激小,不易引发咳嗽[3]。④神经系统监护:因患者进行低温护理,一些患者症状如颅内血肿等不易被发现,而遮掩病情,延误治疗。应加强神经系统的监护,对颅内压、神志、瞳孔变化以及患者肢体活动进行监护,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⑤皮肤护理:由于冰毯、冰袋、冰帽用于温度控制,容易出现血液循环减慢、血管收缩而局部皮肤温度较低,患者躯干部、臀部、背部等处,易发生冻疮及压疮,所以术中应观察肢体温度,颜色,保证静脉输液顺利通畅。⑥复温护理:减少冬眠合剂的用量,直至停用。将降温设施撤离,让患者体温逐步自然恢复。避免复温过快,而出现反跳性高热,复温性休克,而致病情反复发作,难以控制。
2 结果
手术中42例患者均保持亚低温状态,良好控制体温在34℃~36℃。术后体温异常患者28例,经合理的降温复温,所有患者均能恢复正常体温,血压、循环等各项生命指征均稳定。
3 小结
适当进行温度护理,在颅脑术中起到显著脑保护的作用,亚低温治疗能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保护血脑屏障的透通性,避免致炎子等有害物质进入,减轻脑水肿,促进水肿的吸收,抑制内源性有害物质的释放,降低脑组织氧耗量,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的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恢复,颅脑损伤是一个持续的发病状态,因此在术中应尽早进行体温护理,因此早期予以亚低温护理治疗,对于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十分重要[4]。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术中保持亚低温状态,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有效地减少临床种种并发症。护理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患者体温,做好循环、呼吸、体温、神经系统的监护,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全身状况,确保亚低温治疗顺利进行,以实现脑保护治疗的目的。
但是术中患者体温保持在亚低温状态,会发生心脏后负荷增加现象,表现为心衰、心律失常,同时血管收缩导致外周阻力增高,凝血功能降低,患者脑出血倾向增加。长时间低体温发生水电解质、糖代谢等紊乱,基础代谢下降,有研究表明,体温每下降1℃,新陈代谢下降7%[5],免疫紊乱,而容易出现全身感染[6,7],因此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要注意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于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的婴幼儿及老年患者,不建议应用亚低温进行脑保护治疗。同时在伤后6 h内即开始应用温度护理,越早进行脑保护效果越显著,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王正梅,孙春霞亚低温治疗仪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当代医学,
2009,15(32):187.
[2] 李德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亚低温疗法的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0):6667.
[3] 张睛气道湿化护理现状与进展.现代护理,2002,8(11):858.
[4] 郭萍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与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0,5(36):219220.
[5] 刘淑垦,陈永强主编危重症护理专业规范.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368370.
[6] 姚尚龙主译体外循环原理与实践.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9.
[7] 赵文书,解秀明,费小英,等术中低体温的潜在并发症及护理对策.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0):4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