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信相遇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18
六年级相向相遇知识点在数学学科中,六年级学生将会学习到相向相遇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相向相遇问题是指两个物体(或两个人)从不同的地点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朝着对方移动,在某个时间点相遇的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六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相向相遇的知识点。
1. 速度的概念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通常用 v 表示。
在相向相遇问题中,两个物体的速度一般是相等的。
2. 距离、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在相向相遇问题中,两个物体从不同的地点出发,相遇时的距离和时间是成反比的关系。
即,两个物体离开距离越近,相遇所需的时间就越短。
而速度的大小决定了相遇所需的时间。
3. 相向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解决相向相遇问题的关键是确定两个物体相遇时的时间点。
常用的方法是设定一个未知数,建立方程求解。
以下是一个示例问题和解题过程:示例问题:甲乙两个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相向而行。
甲乙相遇在距离 A 地 36 公里的地方,相遇时间是 2 小时。
求A、B 两地的距离。
解题过程:设相向相遇时,甲已经行驶t 小时,则乙已经行驶了2-t 小时。
根据速度、时间和距离的关系,可以得出以下方程:甲:36 = v * t乙:B = v * (2 - t)其中,v 为速度,B 为 A、B 两地的距离。
解方程组得:36 = v * tB = v * (2 - t)将第二个方程式中的 B 替换为 A + B,我们可以得到:36 = v * tA +B = v * 2 - v * t化简后得到:36 = v * t(A + B) = v * 2 - v * t --> (A + B) = 2v - vt将第一个方程式中的 v * t 替换为 36,我们可以得到:(A + B) = 2v - 36/v由此得出:A +B = 2v - 36/v通过求解上述方程,可以得到 A、B 两地的距离。
4. 相向相遇问题的实际应用相向相遇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实际应用。
六年级相遇问题经典题型相遇问题是六年级数学中的经典题型之一,也是数学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
这类问题让我们思考两个或更多个运动物体在不同的速度和方向下移动,他们在未来的某一时刻是否会相遇。
这类问题需要我们清楚地了解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常使用的方法是建立关于两个运动物体的距离和时间的方程。
下面,我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类问题。
例1:机车追击问题问题描述:甲乙两台机车在同一直线上行驶,甲车速度为40 km/h,乙车速度为50 km/h。
乙车发现甲车后,立即开始追赶,问需要追多长时间才能赶上甲车?解析: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确定乙车追上甲车的时间。
我们可以设甲车和乙车相遇的时间为t,此时甲车与乙车距离记为D。
甲车在t小时内行驶的距离为40t km。
相遇时,乙车追上甲车,因此乙车行驶的距离加上相遇时乙车与甲车的距离等于甲车行驶的距离,即50t + D = 40t。
我们可以整理这个方程,得到D = 10t。
根据题意,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快10 km/h。
根据问题,我们可以得到追上甲车所需时间t为t = D / 10,带入D = 10t的方程中,得到D = t。
所以乙车追上甲车的时间为t = D / 10 = t小时。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乙车追上甲车所需的时间是相遇时距离的1/10。
例2:两船相对而行问题问题描述:A船从A码头出发,速度为25 km/h。
b船从B码头出发,速度为15 km/h。
两船相对而行可以靠近一艘岛屿,问首次靠岸的位置与离说的距离是什么?解析: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确定两船相对运动的距离和时间。
我们可以设两船相对运动的时间为t,此时两船的相对速度记为V。
船B在t小时内行驶的距离为15t km。
两船靠近岛屿的位置与离岛屿的距离为D。
根据题意,在两船相遇时,船A行驶过的距离加上此时两船的距离等于船B行驶的距离,即25t + D = 15t。
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四种类型专讲六年级行程问题专讲第一部分:相遇问题知识概述:行程问题是研究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运动的问题)指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另一个速度=甲乙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注:(1)在处理相遇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公式的使用时二者开始运动那一刻所处的状态;(2)在行程问题里所用的时间都是时间段,而不是时间点(非常重要);(3)无论是在哪类行程问题里,只要是相遇,就与速度和有关。
解题秘诀:(1)必须弄清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运动方向(相向),出发地点(两地),出发时间(同时、先后),运动路径(封闭、不封闭),运动结果(相遇)等。
(2)要充分运用图示、列表等办法,精确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匡助我们理解题意,疾速的找到解题思路。
典型例题:例1.东西两地相距60千米,甲骑自行车,乙步行,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而行,3小时后相遇。
已知甲每小时的速度比乙快10千米,二人每小时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题: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分别从相距900千米的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40千米,8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例2.甲港和乙港相距662千米,上午9点一艘“名士”号快艇从甲港开往乙港,中午12点另一艘“XXX”号快艇从乙港开往甲港,到16点两艇相遇,“名士”号每小时行54千米,“日立”号的速度比“名士”号快多少千米?题:甲乙两地的路程是600千米,上午8点客车以平均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
货车以平均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
要使两车在全程的中点相遇,货车必须在上午几点出发?例3.甲骑摩托车,乙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126千米的A、B两城出发相向而行。
3小时后,在离两城中点处24千米的中央,甲、乙二人相遇。
行程问题:相遇问题应用题(小升初专项练习)六年级数学小考总复习(含答案)一、相遇问题常见公式。
1、两者相遇路程=两者速度和×相遇时间2、相遇时间=两者相遇路程÷两者速度和3、两者速度和=两者相遇路程÷相遇时间4、两者速度和=甲的速度+乙的速度5、两者相遇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6、甲的速度=两者相遇路程÷相遇时间-乙的速度7、甲行走的路程=两者相遇路程-乙行走的路程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1、解答相遇此类问题,首先要弄清题目的题意,按照题意画出路程、时间或速度的相关线段图;然后分析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最后选择最适合的解答方法。
2、相遇问题除了要弄清路程、速度与两者相遇时间之外,须注意一些其他重要的细节:(1)两者是否是同一起点、同时出发。
如果有谁先出发了,先行走了路程,要考虑先出发者所走的路程值对题目的影响,该加还是该减掉。
(2)两者所行走的方向是否一致:梳理清楚两者是相向、同向,还是背向的。
方向不一样,处理问题就会不一样。
(3)所行走的路线是环形的,还是直线型的。
如果是环形的,要考虑再次相遇的可能。
【典型例题】1、小恬骑车从家出发去距离3.5千米远的图书馆,同一时间小琳从图书馆出来朝小恬家的方向骑来,14分钟后两人刚好相遇。
小恬每分钟骑车130米,那么小琳每分钟骑车多少米?【例题分析】这道题目是典型的路程相遇问题,已知相遇路程和相遇时间,只需要运用公式:甲的速度=相遇路程÷相遇时间-乙的速度代入相关的数量,求出答案即可。
【解答】3.5千米=3500米3500÷14-130=250-130=120(米)答:小琳每分钟骑车120米。
【培优练习】1、小客车从长泾镇到杨梅镇要行驶3小时,大货车从杨梅镇到长泾镇要行驶6小时。
两车分别从长泾镇和杨梅镇同时出发,多久后两车会相遇?2、两列高铁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 32 个小时后,两列高铁在途中相遇。
相遇问题六年级数学解题技巧
一、选取正确的解锁方式
1、列出全部可能的解:
为解决相遇问题,首先要列出所有可能的解,并对比各种解法的优势和劣势,然后采用最合适的解法。
2、分析问题细节:
接下来,针对相遇问题,要分析问题的具体细节,分析对象的行动轨迹、速度及初始位置等信息,这样才能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
3、推导求解:
接着,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用具体的公式来推导问题,在推导的过程中,要小心检查,确保推导过程的正确性。
4、总结结果:
最后,得出解决相遇问题的结果,要根据计算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总结,以判断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二、解题技巧
1、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及关系:
由于相遇问题涉及到多个物体的运动,所以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及关系,包括运动物体的初始位置、速度等,才能更好的解决相遇问题。
2、用图像表示出所有可能的解: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不同解法的优势和劣势,可以根据问题信息画出图像表示出所有可能的解,以供比较。
3、利用时、距关系:
时、距关系是求解相遇问题的重要思想,只要分析对象的相对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求出对象的相遇的位置,以及相遇的时间。
4、利用已知速度公式:
另外,利用已知速度公式(v=S/T),可以更精确的求出对象的相遇时间,从而更准确地解决相遇问题。
第01讲行程问题之相遇、追及综合(下)教学目标:1、解答追及问题的基本问题及变形问题,提高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行程问题的学习,提升形象和抽象的综合能力;3、进一步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及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学员能灵活运用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解决关于相遇、追及的较复杂问题。
教学难点:求解相遇和追及的综合题,分析比较复杂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环节一:预习讨论,案例分析】【知识回顾——温故知新】(参考时间-2分钟)1、相遇问题是研究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解答这类问题要理解和掌握的基本数量关系是: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2、追及问题是运动双方的起始有距离,而双方运动的时间是相同的。
由于快的一方追及时,慢的一方也在向前运动,所以单位时间内所能追及的路程,即追及的速度是双方的速度差,这是解决追及问题的关键。
解答追及问题要理解和掌握的基本数量关系是: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3、许多行程问题都是把相遇和追及的两个形式综合在一起,但语言的表述是有区别的,所以在应用过程中,首先要学会判断这次运动是相遇还是追及,这样解题就有针对性了。
另外,还要学会画线段图来帮助解题。
【知识回顾——上期巩固】(参考时间-3分钟)上午8点,货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中午12点,客车以每小时65千米的速度也从甲地开往乙地。
为了行车安全,两车间距离小于10千米时,后面的车要打开大灯,那么客车最晚应在什么时间打开大灯?解析部分:第一步:引导学员进行此题的题中情形的分析,进行相应的数据的理解和关联性的把握;第二步:继续引导学员对于此题进行相应的解决,可以有“为了行车安全火车间距离不能小于10千米,那么追及路程应为40×(12-8)-10=150(千米),然后用路程除以速度差就能求得时间”,继而进行相应过程的计算实现;第三步:对于最后的计算结果有自身的认识和总结,并鼓励学员进行积极的课堂讨论发言。
六年级相遇问题必考知识点相遇问题是数学中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类型,也是六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在解决相遇问题时,我们需要运用到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巧。
接下来,我们将系统地介绍六年级相遇问题的必考知识点。
一、相遇问题介绍相遇问题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从不同的出发点同时出发,按照不同的速度或者相同的速度但在不同的方向上移动,在某个时间点相遇的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我们需要通过计算来确定它们相遇的时间、地点或者速度等相关信息。
二、相遇问题基本公式在解决相遇问题时,我们可以应用以下两个基本公式:1. 路程 = 速度 ×时间2. 相对速度= 速度1 + 速度2(当两物体在同一方向上运动时)这两个公式是解决相遇问题的关键。
三、相遇问题示例及解析为了更好地理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示例:示例:小明和小李同时从相距200米的地方出发,小明的速度为5m/s,小李的速度为3m/s,他们以相同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当他们相遇后,互相走了多少时间?解析:首先,我们要明确两个物体都是以匀速运动的,且速度方向相反。
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小明的速度为5m/s,小李的速度为3m/s。
又因为两个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所以可以计算出相对速度为5m/s + 3m/s = 8m/s。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路程 = 速度 ×时间"的公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由于相对速度为8m/s,而两个物体相距200米,所以他们相遇所需的时间为:200m / 8m/s = 25秒。
综上所述,当小明和小李相遇时,他们互相走了25秒。
四、相遇问题的拓展应用除了以上示例中的简单相遇问题,相遇问题还存在一些拓展应用。
1. 多物体相遇问题:当涉及到三个或更多物体的相遇问题时,我们可以应用相同的思路和公式来解决。
需要在计算时注意不同物体之间的相对速度。
2. 相遇后继续行进问题:有时,题目可能会要求我们计算两个或多个物体相遇后继续行进一段距离后的位置或时间。
六年级数学相遇问题应用题解题思路
在六年级数学中,相遇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应用题类型。
这类问题通常涉及到两个或多个物体在不同的速度下运动,需要求解它们相遇的时间、距离等问题。
下面是解题思路:
1. 确定物体的速度和方向:首先需要明确每个物体的速度和运动方向,这通常可以从题目中给出的信息中获得。
2. 确定相遇点和时间: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计算它们相遇的时间和位置。
这可以通过设定相遇点和时间的未知量,并建立方程组来求解。
3. 考虑特殊情况:有些问题中可能会包含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物体的速度相等、相反方向运动等。
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讨论,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4. 检验答案: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反复检查计算结果,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同时,也要检查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义,比如物体的位置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
总之,相遇问题是一类需要注意细节和逻辑思维的数学应用题,需要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和思考,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 1 -。
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行路方面的相遇问题,基本特征是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或不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
基本关系如下: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甲、乙速度的和-已知速度=另一个速度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路程÷相遇时间-甲速=乙速相遇问题的题材可以是行路方面的,也可以是共同工作方面的。
由于已知条件的不同,有些题目是求相遇需要的时间,有些题目是求两地之间的路程,还有些题目是求另一速度的。
相应地,共同工作的问题,有的求完成任务需要的时间,有的求工作总量,还有的求另一个工作效率的。
追及问题主要研究同向追及问题。
同向追及问题的特征是两131 个运动物体同时不同地(或同地不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
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要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
在日常生活中,落在后面的想追赶前面的情况,是经常遇到的。
基本关系如下:追及所需时间=前后相隔路程÷(快速-慢速)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有关同向追及问题,在行路方面有这种情况,相应地,在生产上也有这种情况。
1、张、李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张每小时行5千米,李每小时行4千米,两人第一次相遇后继续向前走,当张走到B地,立即按原路原速度返回。
李走到A地也立即按原路原速度返回。
二人从开始走到第二次相遇时走了4小时。
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甲、乙两个学生从学校到少年活动中心去,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
乙走了4分钟后,甲才开始走。
甲要走多少分钟才能追上乙?3、铁道工程队计划挖通全长200米的山洞,甲队从山的一侧平均每天掘进1.2米,乙队从山的另一侧平均每天掘进1.3米,两队同时开挖,需要多少天挖通这个山洞?4、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距A地42千米处相遇相遇后继续行驶到达B、A两地后立即沿原路原速返回。
小学六年级相遇问题练习题题目一:小明从家出发去学校,小红从学校出发去家,他们在路上相遇了。
请问,他们谁离学校更近?解析:相遇问题是一个经典的运动问题,在解答该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速度的概念。
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可以用公式来表示:速度 = 路程 / 时间。
其次,我们需要知道时间的概念。
时间是指运动的持续时间,通常以小时、分钟等单位表示。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提醒注意:小明和小红的速度是不同的。
假设小明的速度为V1,小红的速度为V2。
小明离学校的距离为D1,小红离学校的距离为D2。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个方程:D1 = V1 * t1 (1)D2 = V2 * t2 (2)其中,t1代表小明走了多长时间,t2代表小红走了多长时间。
又因为小明和小红在路上相遇了,所以他们走的总时间是相同的,即t1 = t2。
将t1 = t2代入方程(1)和(2)中,可以得到:D1 = V1 * t (3)D2 = V2 * t (4)由于小红离学校更近,则有D2 < D1。
因此,根据给定的条件以及推导出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红离学校更近。
题目二:小明和小红同时从家出发,小明向北走,小红向东走。
两人相遇后交换方向继续走,小明向东走,小红向北走,再次相遇后就回家。
请问,小明和小红各自走过的总路程一样吗?解析:本题中,涉及到的是两个人在平面上移动的问题,并且两人的速度是相同的。
假设小明和小红的速度均为V,他们相遇时的时间为t。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相遇后的情况。
小明向东走,小红向北走,经过时间t后,他们相遇。
此时,小明向东已经走过的距离为D1,小红向北已经走过的距离为D2。
根据题目的要求,相遇后他们交换方向继续走。
小明向北走,小红向东走,再次相遇时他们回家。
此时,小明向北已经走过的距离为D3,小红向东已经走过的距离为D4。
根据给定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个方程:D1 + D4 = D2 + D3 (5)D1 + D2 = D3 + D4 (6)将方程(6)左右两边的D1 + D2代入方程(5)中,可以得到:D1 + D4 = (D1 + D2) + D3化简后可得:D4 = D2 + D3 (7)将方程(6)左右两边的D3 + D4代入方程(5)中,可以得到:D1 + D4 = D2 + (D3 + D4)化简后可得:D1 = D2 (8)由方程(7)可得,D4 = D2 + D3,结合方程(8)可得,D4 = D2 + D1。
六年级下册数学相遇问题(一)
六年级下册数学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介绍
•相遇问题是数学中的一类问题,常出现在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
•相遇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速度、距离和时间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相关问题及解释
1.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多少时间内能够相遇?
–解释:此问题中需要考虑两人的速度和出发时刻,使用速度、距离和时间的关系来解决。
2.两人同时出发,在何地能够相遇?
–解释:此问题中需要考虑两人的速度和出发地点,使用速度、距离和时间的关系来解决。
3.若两人从不同地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何地能够相遇?
–解释:此问题中需要考虑两人的速度和出发地点,使用速度、距离和时间的关系来解决。
4.若两人从不同地点同时出发,相遇后还要继续行进,在多少时间
内能够再次相遇?
–解释:此问题需要考虑两人的速度、出发地点和相遇点,使用速度、距离和时间的关系来解决。
5.如果已知两人相对速度和相遇时间,能够计算两人离开各自出发
地的时间吗?
–解释:此问题需要应用速度、距离和时间的关系来计算。
6.如果已知两人相对速度和相遇地点,能够计算两人离开各自出发
地的时间吗?
–解释:此问题需要应用速度、距离和时间的关系来计算。
总结
•六年级下册数学相遇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速度、距离和时间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通过解决相遇问题,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相遇问题小学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相遇问题的实际应用场景。
2. 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基本方法。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实际应用。
2. 学生掌握相遇问题中的逻辑推理过程。
教具准备:1. 白板、黑板、彩色粉笔。
2. 相关实际问题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步骤:1. 引入相遇问题(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相遇问题,相遇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讲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10分钟)介绍相遇问题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如何确定两个物体相遇的时间和地点。
3. 解决相遇问题的基本方法(15分钟)教授解决相遇问题的基本方法,包括建立等速运动的方程、绘制图像、通过代数方程求解等步骤。
4. 实例分析和练习(20分钟)通过给出一些实例问题,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解决,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
5. 拓展练习和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一些较难的相遇问题,然后进行讨论和解答。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评价学生对相遇问题的掌握情况,提出下节课的学习要点。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中未解决的问题。
2. 自行寻找一些相关的相遇问题,并尝试解决。
3. 总结课堂内容,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评价学生时,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看结果。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6课时相遇问题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相遇问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遇问题的概念及解题方法。
2. 相遇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概念及解题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相遇问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两个人或两辆车从不同方向出发,最后在某一点相遇的情况。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相遇问题。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相遇问题吗?2. 学习新知- 讲解相遇问题的概念:相遇问题是指两个人或两辆车从不同方向出发,最后在某一点相遇的问题。
- 讲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可以通过画图、列方程等方法来解决相遇问题。
- 示例讲解:通过一个具体的相遇问题示例,讲解如何运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3. 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相遇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列方程等方法解决练习题。
4. 应用拓展- 让学生举例说明相遇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引导学生运用相遇问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提升-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相遇问题的理解。
-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相遇问题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遇到的相遇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相遇问题的概念及解题方法,让学生掌握了相遇问题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效。
题型一、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相遇问题当中: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追及问题当中: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航船问题中顺水时:速度=船速+水速逆水时:速度=船速-水速*************画路程图时必须注意每一段路程对应的问题是相遇问题还是追及问题【例题1】甲、乙两人从A地到B地,丙从B地到A地。
他们同时出发,甲骑车每小时行8千米,丙骑车每小时行10千米,甲丙两人经过5小时相遇,再过1小时,乙、丙两人相遇。
求乙的速度?【例题2】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在离A地40米处相遇,相遇之后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刻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B地30米处,求A、B两地相距多远?分析:两次相遇问题,其实两车一起走了3段两地距离,当然也用了3倍的一次相遇时间。
变式1、甲、乙两人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在离东地60米处相遇,相遇之后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刻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中点西侧20米处,求东西两地相距多远?【例题3】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需要6小时,慢车从乙站开往甲站需要9小时。
两车分别从两站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在离中点18千米处相遇。
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分析:中点相遇问题,实际上是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综合。
变式1、快车每小时行48千米,慢车每小时行42千米。
两车分别从两站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在离中点18千米处相遇。
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变式2、快慢两车分别从两站同时开出,相向而行,4小时后在离中点18千米处相遇。
快车每小时行70千米,求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例题4】甲、乙两人从相距11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走65米,乙每分钟走75米,甲出发4分钟后,乙才开始出发。
乙带了一只狗和乙同时出发,狗以每分钟150米的速度向甲奔去,遇到甲后立即回头向乙奔去,遇到乙后又回头向甲奔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时狗才停止。
这只狗共奔跑了多少路程?分析:相遇问题。
关键是求相遇时间。
【例题5】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到B地,乙出发3小时后甲才出发,甲走了5小时后,已超过乙2千米。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六单元第6课时相遇问题苏教版一、引入大家好,我是XX小学数学老师,今天给大家讲解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的第6课时: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我们经常在生活中遇到,比如两辆车相向而行,在某个时间点相遇,或者两人沿着同一条路进行奔跑,在某一时刻相遇等等。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生活中的相遇问题:假设小明和小李从同一地点出发,小明的速度是5米/秒,小李的速度是4米/秒,他们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请问他们相遇需要多长时间?二、问题分析在这个问题中,小明和小李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但是我们可以把小李的方向看做是相反的,也就是两个人相向而行,因为两个人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运动,因此他们的路程相同。
根据题目给定的数据,小明的速度是5米/秒,小李的速度是4米/秒,那么他们的相对速度是多少呢?我们知道,相对速度就是两个物体相对于彼此移动的速度。
在这个问题中,小明和小李的相对速度就是:5米/秒 - 4米/秒 = 1米/秒。
因此,在相向而行的情况下,他们相遇所需要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来了。
假设他们相遇的时间为t,他们的路程分别为S1和S2,那么根据题目中给定的条件,就有如下的公式:S1 = 5tS2 = 4t由于两个人的路程相同,因此有:S1 = S2将上述式子带入,得到:5t = 4tt = 4秒因此,小明和小李需要4秒的时间才能相遇。
三、深入探讨相遇问题其实是一类基本的运动问题,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相遇问题也有不同的分类。
下面我们来分别介绍一下。
1.相向而行相向而行的情况,就是两个物体分别从相反方向出发,并且速度相同或不同,最终在某一个时间点相遇。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计算两个物体相对的速度,然后根据路程相同的原则,计算出相遇所需要的时间。
2.同向而行同向而行的情况,就是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个起点出发,并且速度相同或不同,最终在某一个时间点相遇。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计算两个物体的相对速度,然后根据路程相同的原则,计算出相遇所需要的时间。
相遇问题六大公式是什么?
相遇问题
两个物体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必然会在途中相遇,这类题型就把它称为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是研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数量之间关系的问题。
它和一般的行程问题区别在:不是一个物体的运动,所以,它研究的速度包含两个物体的速度,也就是速度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相遇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
甲的速度=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乙的速度
甲的路程=相遇路程-乙走的路程
解答这类问题,要弄清题意,按照题意画出线段图,分析各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解答方法.。
相遇问题除了要弄清路程,速度与相遇时间外,在审题时还要注意一些重要的问题:是否是同时出发,如果题目中有谁先出发,就把先行的路程去掉,找到同时行的路程。
驶的方向,是相向,同向还是背向.不同的方向解题方法就不一样。
是否相遇.有的题目行驶的物体并没有相遇,要把相距的路程去掉;有的题目是两者错过,要把多行的路程加上,得到同时行驶的路程.。
追及问题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或封闭图形上运动所涉及的追及、相遇问题,通常归为追及问题。
这类常常会在考试考到。
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双人追及、双人相遇,此类问题比较简单;一种是多人追及、多人相遇,此类则较困难。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六年级下小升初典型奥数之相遇问题在小学六年级的奥数学习中,相遇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小升初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
相遇问题主要涉及到两个或多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相向而行,最终相遇的情况。
通过解决相遇问题,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
相遇问题中,通常会给出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以及它们出发的时间和地点,然后要求计算出它们相遇的时间、地点或者相遇时所走过的路程等。
比如说,有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 5 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 3 千米,A、B 两地相距 16千米,那么他们经过多长时间会相遇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用到一个重要的公式:相遇时间=总路程 ÷速度和。
在这个例子中,总路程就是 A、B 两地的距离 16 千米,速度和则是甲、乙两人的速度之和,即 5 + 3 = 8 千米/小时。
所以相遇时间= 16 ÷ 8 = 2 小时。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例子。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 A、B 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 40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50 千米,4 小时后两车相遇。
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这道题我们可以这样来思考,两车相对而行,4 小时后相遇,那么它们一共行驶的路程就是 A、B 两地的距离。
甲车 4 小时行驶的路程是 40×4 = 160 千米,乙车 4 小时行驶的路程是 50×4 = 200 千米,所以 A、B 两地相距 160 + 200 = 360 千米。
还有一种类型的相遇问题是求相遇地点。
比如,甲、乙两人在一条长 300 米的跑道上同时从两端相向跑步,甲每秒跑 4 米,乙每秒跑 6 米,他们从出发到相遇一共跑了 30 秒,那么他们相遇的地点距离跑道的起点有多远?首先求出两人的速度和:4 + 6 = 10 米/秒,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得两人一共跑了 10×30 = 300 米,刚好跑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