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理想的风筝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5
《理想的风筝》课文原文阅读《理想的风筝》课文原文阅读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人仰望天穹。
每逢这时,我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
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
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到女娲补天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摔丢了腿和胳膊。
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
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
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而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
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
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
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
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
理想的风筝教案理想的风筝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理想的风筝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理想的风筝教案篇1这篇课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
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回忆刘老师上历史课和放风筝的情景,体现出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整篇文用结构严谨,典采用倒叙的方法,来逐步展开作者对老师的回忆。
通过对工作态度与生活态度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态度。
这篇这篇文章也是写人文章典型的范文。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教学时不宜过细。
教学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
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小组交流。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的印象。
设计理念:一、教法:自主学习。
二、学法: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1、体会刘老师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2、学习本文写人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通过作者回忆刘老师上历史课和放风筝两件事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及其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20xx年8月8日,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吗?(奥运会开幕)那你们知道20xx年9月6日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吗?(可能有许多同学不知道)20xx年9月6日,是北京残疾人奥运会开幕日。
这其实也是一个多么重要的日子。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而这当中又许多人身残志坚,在与自己的命运搏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张海迪5岁时高位截瘫,可她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在病床上自学完成了大学学业;霍金年轻时就身患绝症,可他身残志不残,凭着顽强的精神与命运挑战,最终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26《理想的风筝》阅读及答案第一篇:26《理想的风筝》阅读及答案26《理想的风筝》一、《理想的风筝》习题1、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天穹(gōng qióng)沉(chãn chãng)醉哽咽(yànyâ)枯(kūgū)燥2、比一比,再组词。
慨()燥()拄()朗()概()躁()驻()郎()3、给下列句子中粗体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我故意逗她:“别光说美的,若是冬天呢,天天刮大风,冻得人出不去屋……”()A、引逗B、招引C、停留D、逗笑(2).初到北大荒,我感到一切都不习惯。
()A、开始的;开始的部分B、第一个C、第一次;刚开始D、原来的(3).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
()A、脸向上B、敬慕C、依靠,依赖D、公文用语4、选择最恰当的动词填入句中,体会它们的意思。
染映吹变(1).当春风()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
撑举托拿(2).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枴,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着风筝。
伸张飘抖(3).那纸糊的燕子便()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
a、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
b、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c、……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12、看拼音,写词语。
wú ɡōnɡjīng miàofēng zhengsuān sâgěng yâ()()()()()chãn zuìqīn qiâtiān qióngqū rǔáo xiáng()()()()()1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慈祥的()舒展的()枯燥的()酸涩的()晴朗的()理想的()1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漫长()舒展()美妙()15、文中“仰望”、“注视”都表示看的意思,请你再写两个表示“看”的词语。
26 理想的风筝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他热爱事业、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
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3.学习通过抓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特点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教学难点:探究刘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体会课文中写“我”心情、想法的句段,理解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当柳枝染上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当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吹起生命之歌;当一只只风筝飞上天穹,作者舒叔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的刘老师,想起他放的——理想的风筝过渡:30年过去了,在老师身上发生的这些事,我任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他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这理想的风筝又有什么内涵呢?今天,就让我们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1、出示自读要求:(1)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自己喜欢的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2)课文中写了刘老师的哪些事?(3)刘老师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词语?为什么?(4)文中哪些句子写得细腻感人,画出来,认真读一读,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出示生词:风筝眯眼蜈蚣倘若连翘花翘尾巴撒脱撒谎急速一转旋转酸涩舒展腰身仰望天穹圆木拐杖女娲造人擎着风筝翩翩起舞翱翔盘旋气喘吁吁功德无量(1)读准字音:指读正音。
注意三个多音字,帮助学生区别好。
(2)认清字形:倘敞筝挣睁(3)指导写字:字会读、会认、理解了,我们还要写好它。
在写字之前,一定要先认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整体布局,还要看清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这叫读帖,读完帖后,要一笔一画认真书写。
这六个生字中,哪个字最难写?我们一起来写它。
请看老师板书。
注意写字姿势,一定要做到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2、课文主要写的是刘老师,写了他的哪些事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风筝)指读第四、五、八、九自然段。
《理想的风筝》阅读题答案解析理想的风筝阅读题1.根据文章内容,理想的风筝是指什么?2.为什么风筝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3.文章中提到的风筝比喻和什么类似?4.风筝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联?5.文章中提到的生物风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理想的风筝阅读题答案解析1.根据文章内容,理想的风筝是指一种可以自由翱翔于天空的风筝。
它像一只自由自在的鸟儿,不受任何束缚,可以任意飞翔。
2.风筝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首先是因为风筝可以在空中展示美丽的图案和颜色,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其次,风筝飞行的过程本身充满了乐趣,人们可以通过线控风筝来控制它的飞行高度和方向,体验到一种与自然互动的快感。
此外,风筝还可以成为人们之间的交流工具,朋友们可以一起放飞风筝,共同享受这一活动带来的乐趣与快乐。
3.文章中提到的风筝比喻人们追求理想的过程。
风筝需要顺风才能飞得更高更远,而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也需要顺应时势,抓住机遇,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4.风筝与我们的生活有很多关联。
首先,风筝飞翔的高度和方向可以由人来控制,这与我们在生活中追求目标、决定自己的未来有共通之处。
其次,风筝需要顺风才能飞得更高更远,这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抓住机遇,善于利用外部的条件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最后,风筝还可以成为人们交流的工具,与朋友一起放飞风筝,共同享受乐趣,这也体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5.文章中提到的生物风筝对我们有启示。
生物风筝是一种由人控制的大型飞行器,它可以用来执行各种任务,比如科学研究、环境监测等。
生物风筝的出现提醒我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采用新的方式和工具,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
以上是对《理想的风筝》阅读题的答案解析。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风筝的魅力以及与我们生活的种种关联,同时也可以从风筝中汲取到一些对我们生活有益的启示。
希望大家在享受飞行的乐趣的同时,也能发现风筝背后蕴含的深意。
理想的风筝作文(通用26篇)理想的风筝作文(通用26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理想的风筝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理想的风筝作文篇1春天,东风吹来,是放风筝的好季节。
只见在那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飘着五颜六色的风筝,也飘着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它们像青春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今天,我带着自己画的风筝来到广场上,准备亲手将它放飞。
我右手将风筝高高地举过头顶,左手拿着线团,闭眼等待风的到来。
这时,微风吹来,我右手拉着线、迎着风,跑了起来。
我回头看着风筝,时而扯一下,给它缠绕的束缚;时而放线,让它自由的漂浮。
渐渐地、渐渐地,风筝飞了起来,它迎风而上,如同困境里逆流而上的人们,一往无前。
空中的风筝摇摇摆摆、颤颤巍巍,原来是我在风小的时候忘了跑起来,导致风筝失控了。
最后它还是像一只断翅的小鸟,在空中画出一个笔直的感叹号后一头栽在石砖上。
第二次,我吸取了第一次失败的经验,一边注意着风的大小,一边小心翼翼地放线。
在经历了几番波折后,我的风筝终于直冲云霄,大展雄威了。
天空中的风筝竞相攀比,一只接一只上演了一场激烈的追逐战。
风筝的样式也各种各样,有大鸟的,有脸谱的,还有蝴蝶……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风筝那样,迎着风和困难,飞得更高。
让我们放飞风筝、放飞理想!理想的风筝作文篇2今天我读了《理想的风筝》这一课心里涌出了许多感受。
这篇文章写的是刘老师是个只有一条腿的残疾人但他身残心不残。
“我”被刘老师那种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的精神所打动。
当我读到刘老师放风筝时作者觉得他已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位少年时我突然感受到刘老师对生活有着纯朴、强烈的爱与不懈的追求。
我此刻和作者一样被刘老师的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所震撼。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26课《理想的风筝》优秀教案设计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26课《理想的风筝》优秀教案设计26理想的风筝教材简析:《理想的风筝》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以“风筝”为线索贯穿全文。
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
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课文运用倒叙的写法,开头先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主体部分分别写了刘老师上课的情景、听同学回答的情景和放风筝时的情景,突出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优秀品质;最后又回到现实中,以议论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思念与赞美之情。
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情感线,多形式地朗读课文,多角度地理解课文各部分内容。
在读中悟情、在启发中激情、在朗读中诵情、在练习发散中升华情感,最终体会到“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
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思维,在平等对话中充分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学习文中运用典型事例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崇高的追求的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3、会认“哽、蜈、蚣、翩”4个字,会认写“筝、哽、翩”3个字,掌握“风筝、哽咽、翩翩起舞、忠厚、酸涩、沉醉、精妙”等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教学难点:探究刘老师是一位这样的老师,体会课文中写“我”心情、想法的句段,理解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
26 理想的风筝资阳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陈艳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3、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工作、生活的爱与追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所选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选取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请大家欣赏。
(课件)师:知道这个舞蹈的名字吗?大家一起说——(《千手观音》)师:看了这个舞蹈,你有什么想说的?(生交流:一群残疾的姑娘居然把这段舞蹈演绎得如此完美,怎能不让人感动呢!……)师:是啊!生活中,总有一些镜头,让我们刻骨铭心;总有一种情感,让我们泪流满面。
春天到了,又是一个风筝漫舞的季节,让我们的目光追随着风筝,一起走进著名作家苏叔阳写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导入新课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理想的风筝》,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26 理想的风筝)师:最后一个字,读( ),是后鼻音,再读。
在“风筝”这个词中,读轻声,读(),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师:故事中让作者刻骨铭心的人是谁?是什么事让他难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认为难读的地方,多练练。
(生自由读,师行间巡视)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初读课文,刘老师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生回答。
)四、再读课文师:课文是通过哪些典型的事来写刘老师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生浏览课文)师:谁来说?(刘老师放风筝)对,放风筝在课文哪几段呢?(刘老师谈腿疾)哦,谈腿疾在课文哪几段呢?(刘老师讲课)对,讲课在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呢?(刘老师提问同学)对,提问同学在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呢?师:同学们把这几件事归纳得很好,相信你们课文一定读得很棒!谁来读刘老师谈腿疾的那一段?你来。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下第26课《理想的风筝》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1.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培养自己的梦想。
3.2学会关爱身边的人,珍惜友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1.3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2.2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出示风筝,引导学生谈论风筝的特点和寓意。
1.2学生分享自己放风筝的经历,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2.初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
2.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错误。
3.理解课文3.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3.2学生分小组讨论,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4.学习生字词4.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记忆。
4.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5.感悟课文情感5.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5.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课堂小结6.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收获。
7.作业布置7.1朗读和背诵课文。
7.2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情感,培养学生的梦想和友谊观。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
五、教学延伸1.课后让学生收集关于风筝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2.开展以“我的理想”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
六、教学资源1.课文《理想的风筝》2.生字词卡片3.风筝图片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理想的风筝》课文原文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人仰望天穹。
每逢这时,我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
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
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到女娲补天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摔丢了腿和胳膊。
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
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
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而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
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
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
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
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
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