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核心素养——“数感”的培养
- 格式:pdf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2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数感的培养方法【摘要】数统计等。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从通过游戏培养数感、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注重数感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探究数学规律以及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培养数感等五个方面总结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数感的培养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灵活、自信和深入地思考问题,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技能。
数感的培养不仅仅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使其在数学学习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文的总结,希望能够给小学数学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数感,培养方法,游戏,多角度观察,数学规律,实际生活,教学资源1. 引言1.1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数感的培养方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数感的培养方法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学概念、规律和运算的直观感觉和认识能力,是数学学习和应用的基础。
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成为数学教师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游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美妙。
游戏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也是培养数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从而提高他们的数感水平。
数感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也是培养数感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让他们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从而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
通过游戏培养数感、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注重数感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等方法都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数感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才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数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方法1. 引言1.1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方法引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方法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是数学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字、数量、形状、关系等数学概念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是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培养数感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更能够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为未来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
在此基础上,通过丰富多样的游戏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实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感水平。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数感培养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不断完善数学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将对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和学习兴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培养数感的重要性培养数感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学概念和规律的直观感知和理解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
培养数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力。
培养数感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通过直观的感知和理解,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数感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数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感让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感知和理解快速地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数感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数感是小学数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只有通过培养数感,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引导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的直观感知和理解,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奥妙和乐趣。
浅谈大数的认识中数感的培养“数感”是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10大核心概念之一。
课标中关于“数感”的表述是:“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数感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数感的培养对于个人心智技能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数学学习的前提和关键,列十大核心素养之首。
以大数的认识为例,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数感呢?一、夯实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数出数感对于大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是学生数感形成的前提和关键。
明确数位、计数单位、数级、十进制计数法等基本的知识点之后,通过大量的数数练习,可以快速发展孩子的数感。
1.数位和计数单位数位的意义是同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大小不同。
明确数位、理解计数单位能够帮助孩子们感知数的大小。
教学时,可以借助计数器,先复习学过的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再以“万”为单位一万一万地数、十万十万地数……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多次经历“满十进一”的过程,从而得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数数的过程,就是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了解这些计数单位所占数位的过程,也是发展孩子数感的过程。
2.数级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放手让学生整理数位顺序表,他们就会发现其中的规律引出“数级”。
我国的计数单位每四位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为个级,万级包括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亿级包括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和千亿位。
巧用数级的意义在于首先不易看错数位,更容易发现数的位数形式;其次可以从简,有关过程可以省略,读写多位数的速度会随之提高。
在数感的培养上,数级的出现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分级,可以帮助学生轻松读、写数,建立数感。
3.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计数法是相对二进制、五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六十进制计数法而言的,也是我们日常使用最多的计数方法(俗称“满十进一”)。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数感的培养策略一、前言随着21世纪的到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有了不同的认识和见解。
国家从教育部门开始,制定了不同阶段的核心素养要求,以此来规范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其中,小学教育是推动中小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更是对一个学生未来学科发展的基础。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科学,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又是数学能力的主要表现,其培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而数感作为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与数学的学习成绩和数学能力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数感的培养策略展开阐述,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和思考数感教育的家长提供有益启示。
二、小学数学数感的背景小学数学数感的本质是“数的直观认识”。
从直觉上理解,可以理解为一种感性的认识,它是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字、数量、空间位置等方面的感知能力、感受能力和感觉能力的综合应用。
数感的培养引导孩子们更好地认识数字,找到数字之间的关系,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陶冶其挖掘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1.过分依赖教材,缺乏活动性和趣味性。
传统的算术题常常繁琐、机械,缺乏趣味性,极易使孩子们失去学习兴趣,因而无法真正体验、感受数学,并导致数感的缺失。
2.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
缺乏应用数学学科背景下的实践性,使学生无法直接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这将导致学生的数学兴趣降低,丧失主动性,从而难以培养数感。
3.单一的教育模式,忽视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传统的教育模式并不能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这将导致数学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培养小学数学数感的策略对于缺乏数感的小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培养,提高其数学素养,是每个数学教师面临的难题。
本文提供以下策略:3.1 创设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数学教学应该改变单一、枯燥、死板的形式,呈现出科学而生动的视觉效果。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方法数感是指孩子在数学学习中自然而然产生的直观感觉和理解。
数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和关键,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一。
但是,很多孩子在数学学习中缺乏数感,难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针对这种情况,下面介绍一些培养数感的方法:1. 生活中寻找数字在生活中,数不胜数的数字无处不在,我们可以让孩子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积极寻找数字。
例如,早上上学路上,可以数数路上有多少棵树,多少个红绿灯;看电视时,可以让孩子数数动画片中出现了多少只狗、多少只猫等等。
这样能让孩子加深对数字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数感。
2. 游戏中培养数感在比赛和游戏中,孩子们的数感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例如,玩“石头剪刀布”游戏时,可以让孩子通过比较、选择、判断等方式来学习数学思维;在比赛中,孩子们需要对比分、时间等数据作出正确地判断和决策,这也能帮助孩子培养数感。
3. 数学教材中的数感锻炼数学教材中的数感锻炼是培养数感的有效途径。
教材中的题目不仅要让孩子掌握知识点,还要通过题目的设计,从侧面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题目,设法让孩子用不同的方式计算出答案,这样能够同时增强孩子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实践是培养孩子数感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数学实践,孩子们能够体验数字、量、形等数学概念和数学运算的实际应用过程,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例如,孩子们可以通过制作手工工艺品、烘焙蛋糕等实践活动,学习计量、角度、重量等数学知识。
以上就是一些培养孩子数感的方法,家长和老师可以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和实施。
最后,家长和老师还需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孩子在愉悦和轻松的状态下学习数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感的作用。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方法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数感、运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等。
数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对数字、数量、形状、空间关系等数学概念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方法。
1. 游戏化教学法游戏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可以通过各种数学游戏培养孩子的数感。
数数游戏可以让孩子通过数数的方式熟悉数字的大小和顺序;质数大作战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通过判断数字的质数与非质数,培养对数字的敏感度;数独游戏可以让孩子通过填充数字来培养对数独规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感。
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图形的属性,如角、边形等,并进行分类和比较,培养他们对图形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
3. 视觉教学法利用图表、图形、模型等视觉工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概念和关系。
在学习分数时,可以用图形模型来表示分数的大小和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理解分数的概念,培养他们对数值大小和比较的敏感度。
4. 实际应用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在购物时,可以让学生计算总价、找零等,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运用能力。
5. 课外拓展法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相关的课外拓展活动,如数学竞赛、数学俱乐部等,通过与其他学生的交流和竞争,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并提高他们的数感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来培养。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并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数感的培养方法1. 引言1.1 什么是数感数感是指对数量、数量关系、数量特征等数学概念的敏感度和直观把握能力,是数学学习和应用的基础。
具体来说,数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数字敏感度,即个体对数字的大小、大小关系的直观把握和快速反应能力;二是数量敏感度,即个体对物体数量、数量关系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数感的培养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起对数学概念的直观理解和把握能力,提高其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数感也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关系问题,如购物计算、时间计算等,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数感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够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1.2 为什么数感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至关重要数感是指学生对数学概念、数字规律和数学问题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数感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感的培养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感是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
通过培养数感,学生能够更快速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更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数感的发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和水平。
数感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动力起着重要作用。
有了较好的数感,学生会对数学产生更大的兴趣,更愿意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数感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求欲,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的世界。
数感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培养数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求解过程,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数感的发展可以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分析、推理和解决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数感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数感,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和素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数感的培养方法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数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直观感知和把握能力,包括数量感、空间感、结构感和变化感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数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数感的培养方法。
一、提升数量感1. 数量感训练数量感是指学生对物体数量的直观感知和把握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数量感,比如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观察各种物体的数量、大小、颜色等特征,并进行比较和分类。
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和实验,让学生通过操作和实践来感知数量的变化和规律,提升他们的数量感。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一些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建立数量感。
比如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和发现数量关系,比如商场里的货物数量、食物的分配数量等,从而拓展学生的数量感。
二、拓展空间感空间感是指学生对物体位置、方向和形状等的感知和把握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形状、大小等特征,让他们逐渐形成对空间的感知。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物操作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来感知和理解空间的相关概念,如平面图形的组合、分解以及平行、垂直等概念。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拼图、搭积木等活动,帮助他们感知和理解物体的空间关系。
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和测量,发现和理解空间中的规律和性质,从而拓展他们的空间感。
三、培养结构感结构感是指学生对数学概念、关系和结构的感知和把握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游戏、趣味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数学中的结构关系。
比如通过教学游戏让学生感知数学中的组合、分解、对称等结构关系,从而提升他们的结构感。
2. 结构感拓展四、提升变化感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一些实际问题,帮助他们感知和理解数学中的变化规律。
比如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知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变化等,或者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感知数列的变化规律,从而拓展他们的变化感。
聚焦新课标落实核心素养——浅谈对数感的培养[摘要]《数学课标2022版》将数学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概括为“三会”,将原来的核心词从10个增加到了11个,“数感”作为第一个核心词提出,可见“数感”培养的重要性。
数感是一种对数字和数学概念的直观理解,它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基本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数学教学已逐渐从过去单一的知识技能培养转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分析,结合具体例子,探讨如何培养数感。
[关键词]新课标核心素养数感内涵数感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是数学教学工作的导航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出台,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
只有全面了解新课标内容,准确把握新课标理念,才能把新课标的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新课标中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
能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在简单的真实情境中进行合理估算,作出合理判断;能初步体会并表达事物蕴含的简单数量规律。
今天我将从数感内涵、培养数感的重要性、如何培养数感这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对数感的认识。
一、数感的内涵(一)课标对于数感内涵的定义:2011版课标数感内涵: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022版课标数感内涵:数感主要是指对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
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能在简单的真实情境中进行合理估算,作出合理判断; 能初步体会并表达事物蕴含的简单数量规律。
数感是形成抽象能力的经验基础。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和数量关系,初步感受数学表达的简洁与精确,增强好奇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1、数感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开展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开展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3、空间观念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4、几何直观利用图形描述分析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5、数据分析观念了解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应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6、运算能力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开展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7、推理能力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者功能不同,相辅相成。
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8、模型思想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问题抽象,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意义。
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仅靠浅层学习是无法到达的,只有注重对学生开展数学内涵的教育,才能不断丰富学生数学素养,提升学习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十大核心概念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1、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这是一层含义,是一种感悟,对那些数量、数量关系和估算结果的估计这种感悟。
然后第二句话的含义是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这两层意思都是数感,什么是数感?数感是一种感悟,是对数量、对数量关系结果估计的感悟;第二层意思就是数感的功能。
学习数学是要会去思考问题,一个本质的问题就是要建立数学思想,而数学思想一个核心就是抽象,而对数的抽象认识,又是最基本。
如何培养数感的问题上,我们在教学中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去做,数感一定要创造这样一些机会,它不像数的运算,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老师们可能更容易去用一种训练的方法来让学生们去学习,而形成数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让学生感受的到的,或者说能够在这方面有很好的感觉,需要在活动当中,逐渐的去积累,对数的这样一种认识。
换句话说要积累相关的经验,所以这点,可能还需要老师在教学当中给予更多的关注。
2、符号意识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就是用符号来表示,表示什么,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这是一层意思。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另外可以获得一个结论,获得结论具有一般性。
所以标准上,大概用分号隔开是两层意思,一个是会表示,另外一个进行分开进行推理,得到一般性的结论。
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符号意识在整个学习数学中是很重要的。
首先说,数学有这样的说法,一种是语言,数学的语言,有几个基本的特征,一种是数学的普通话,即通常所说的自然语言,一种是图形语言,这是数学里独特的东西。
另外就是符号语言,作为语言,符号语言是数学里一个完整的东西,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体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提升符号意识,对于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
核心素养体系下小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数感是指一个人对于数量的感知、理解和应用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随着教育领域对核心素养的提倡,数感的培养也逐渐受到重视。
在小学阶段,数感的培养尤为重要,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基础,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背景介绍部分将探讨目前小学生数感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对数字概念的混淆、数量关系的理解不够深入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数感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数感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究在核心素养体系下,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数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探讨数感的概念、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培养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数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数感是至关重要的。
数感不仅关乎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更关系到他们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研究如何在核心素养体系下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感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通过培养数感,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和快乐,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数感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感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数感,学生才能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出扎实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感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生存能力,培养良好的数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提升他们的竞争力和就业机会。
研究如何在核心素养体系下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核心素养体系下小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通过对数感的理解和重要性的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数感能力。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方法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孩子学习的内容之一,更是培养孩子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数感等方面能力的重要工具。
而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孩子数学素养的重要一环。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呢?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注重数学的生活化应用数学是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数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让孩子通过帮助家长购物、计算零花钱等实际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
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活动,孩子会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以培养孩子的数感。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感知能力。
老师还可以结合游戏、趣味性教学等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数感。
三、进行数学思维训练数学思维是培养数感的重要一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数学思维训练来提高孩子的数感。
可以组织孩子进行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孩子锻炼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空间想象力等能力,从而提升他们对数学的数感。
四、进行数学实践操作除了知识训练,实际操作也是提高数感的一种有效方法。
数学实践操作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感知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孩子进行量的比较、物体的分类等实际操作,这些操作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感知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数感。
五、多角度培养数感培养数感不仅仅是培养孩子对数字的敏感度,还包括对空间、形状、图形等方面的敏感度。
我们还可以通过培养孩子对空间、形状、图形等方面的感知来提升他们的数感。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几何图形的教学,让孩子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来感知不同的图形特征,从而提升他们的几何数感。
数感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关系到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程度,影响到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浅谈数学的核心素养之一“数感”摘要:数学科目的课程理念中首次提到了:确定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
明确了数学的核心素养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强调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
核心素养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意识,数据意识等等。
数感作为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它的形成过程与学生经历数的抽象过程紧密相关,因此,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建立数感是十分有必要的。
培养学生数感,可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为今后的学习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感一、什么是数感?数感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核心素养之一,主要是指关于对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认识、理解以及感悟。
曹培英老师在解读时对于数感是这样表述的:数感其实是数的抽象意义与数的具体意义的统一,是一种自觉地基于数学的或现实的问题情境,解释数和应用数的意识与能力。
其实更通俗的讲,我认为数感就是指学生对于数的一种感觉和理解。
二、数感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数感是“形成抽象能力的经验基础”,是学生经历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量和数量关系,以及通过对数进行运算的过程,逐渐形成基于经验的直观感悟。
而直观感悟中,既有感性体验,又有理性思考。
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经常应用到数感,比如在遇到商场的各种打折或者满减优惠时,我们会思考怎么买才是最划算的,在思考的过程中就发挥了数感的作用,通过计算,得出最优惠的一种购买方式。
或在一间需要装修的房子内,我们可以通过数感大致计算出房子的面积,所需购买家具的体积大小,思考房间的整理布局,这些都基于数感来完成。
数感的形成会让人对问题的分析更加有条理,更加严谨。
三、数感是小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对于数感的培养,在幼儿时期效果最佳,所以我们将数感的培养当作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第一要务。
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时期,对他们进行数感的训练,有利于他们脑突触的形成和连接,使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敏,在遇到数学问题时,可以更快更好地加以解决。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数感和量感培养摘要:在教育教学不断深入改革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要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落实到小学数学教学指导过程中。
其中,数感和量感的培养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首要教学目标。
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强化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数学内容,有效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探索,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数感和量感;培养策略数学知识可谓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源,数学的产生与发源也与人们生产实践活动息息相关,经过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进程,数感和量感逐渐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
在新时期教育发展过程中,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应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反復探索,利用全新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进而实现对小学生数感和量感的有效培养。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数感的培养策略(一)联系实际生活1. 从生活中获得数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教师要学会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生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接触相应的数字,虽然他们初期阶段不会读写,但在不同数量物品的对比下已经懂得了基础的多少和大小的概念,这是源于他们成长过程中思维意识的塑造和形成,与其早期接受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一些常见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理解数理的意义,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如在认识“小数”时,教师出示一些商场里的价格,如练习本每本1.5元,牛奶每瓶4.5元等,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
2. 在生活中增强数感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数字领悟能力,但他们对一些具体数字的概念理解得并不透彻,教师在教学时应增加一些具体的实物,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数的大小,充分理解数的意义,进而有效增强数感。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数感的培养策略摘要: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体验用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数感。
从这一点来看,数感的培养不仅指的是特定的知识和技巧,还包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数感。
因此,加强小学学生的数感培养,可以进一步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本文主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探讨培养学生数感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策略引言:数感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数学知识和思维的敏锐程度。
对教师而言,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核心素养。
实践阶段,教师应当基于核心素养背景,对现行教学模式展开创新,保证学生的数感可以逐渐得到提高。
1、小学阶段的学生数感培养的重要性2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2.1良好的数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特征的学科,通过系统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当学生具备良好的数感后,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帮助其掌握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2.2良好的数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良好的数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素养后,就能独立地发现问题,并快速地找到相应的数学模型。
这是数学逻辑的一种表现,也是一个人的学术能力。
当一个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时,他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他的思维方式也会变得更加灵活。
3、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3.1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感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为了实现培养学生数感的目标,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达到预期目标,使学生能够充分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同时,在此过程中,还可以使学生的数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
以认识时间为例,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精美挂钟的图片素材,当堂展示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观察不同挂钟类型之中,在数字展示上存在的差异。
2022数学新课标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数感培养策略一、引言1.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数学教育重点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核心素养逐渐成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指标。
在数学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数学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更加关注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的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数感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的地位与作用数感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敏锐度和直观感知。
数感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
通过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 以《认识一万》为例,探讨数感培养的策略与挑战本文以小学数学课程《认识一万》为例,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数感培养的策略和挑战,为今后的教育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数感的内涵与重要性1. 数感的概念及特点数感是指个体在面对数与数量问题时,对数字、数量关系、数学概念等方面的敏锐度和直观感知。
具备良好数感的学生能够迅速捕捉数字间的关系、规律,对数学问题具有较强的解决能力。
数感包含多个方面,如数量估计、数字敏感度、数学符号理解、数学概念把握等。
2. 数感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数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基础和核心。
培养良好的数感,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增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此外,数感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学生的未来数学学习和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三、以《认识一万》为例的数感培养策略1. 情境创设: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例如,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跑步比赛、人口数据等与“万”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万”这个计数单位的理解和认识。
2. 实际操作: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拼凑、组合等方式认识计数单位“万”,了解十进制的特点,整理数位顺序表。
培养"数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时间:2023-06-27T05:52:51.434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3年6月作者:薛约佩[导读] 在数学领域里,计算可谓是进行一切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技能。
不管是数学规律的发现或数学现象的探究,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计算。
而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中60℅多的内容是计算教学。
(乐清市知临寄宿学校 325600)【摘要】传统的计算教学是以"传授──接受"构成教与学的关系,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讲授、灌输为主,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常常只重视计算的结果,而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课改初期则走向另一个极端,为了算法多样化而多样化,整个计算教学有被淡化和忽略的迹象;新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提倡算用结合。
【关键词】算法多样化;算用结合;和谐计算教学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3)6-127-02在数学领域里,计算可谓是进行一切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技能。
不管是数学规律的发现或数学现象的探究,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计算。
而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中60℅多的内容是计算教学。
传统的计算教学是以"传授──接受"构成教与学的关系,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讲授、灌输为主,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常常只重视计算的结果,而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课改初期走向另一个极端,为了算法多样化而多样化,整个计算教学有被淡化和忽略的迹象;新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提倡算用结合。
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计算,为什么要这样算,什么时候需要这么算。
这就需要在实际中正确定位计算教学,和谐计算教学。
一、既需要情境,更需要合理、有价值的情境,达到以用引算。
数学计算原本是充满情趣的,传统计算教学之所以变得乏味,是因为教师们常把计算教学的目标定位于熟练计算技能的达成,因此进行机械重复、繁重的训练。
教改教研会知道生意之道。
如果在讲这道题前,教师利用学生中的家长、亲戚、朋友等熟人中做生意的资源,分小组,联系好以后,开展一些数据的调查、收集,然后再与店主进行交流,实地观察、采访一些顾客等一系列的活动,我想到那时,教师想让他们沉默,他们也都不会愿意。
因此,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众多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小调查、小实践、小试验、小研究等应用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鼓励学生应用生活的经验解决数学的问题,提高数学的理解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专题性的数学实践活动。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有必要赋予学生一双“数学”慧眼,培养学生具有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的意识。
(一)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的情景,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如:在教学“平均数”时,代写毕业论文老师选出两队进行拍球比赛,每组三人参加,其中一人做记录。
比赛后,老师将总成绩公布于众;然后老师帮助输了的那组拍球,结果老师参与的那组转败为胜,为此,同学们纷纷举手表示老师的不公平,即人数不等。
从而为学习平均数创设了情景,使学生们积极思维,找出“公平”的办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获取了新知。
(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看、摸、折、剪、摆、画等实际操作,使多种感官一起参与活动,让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把外界的活动和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从直观的操作到形象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强化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既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灵活设计练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学习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习题设计,可用学生喜欢的小动物的眼睛出示数字,在动物的鼻子上出示运算符号。
这样把静止不动的习题予以拟人化,变静为动。
四、即时多元评价,打破学生的沉默“亲其师,信其道。
”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师的激励性和肯定的评价,教学是算不上成功的。
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每一个合理的想法都给予肯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达到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信心和目的性。
强化学生好的一面,用亲切的言语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营造一个没有压力,没有权威的课堂氛围,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如:提供成功机会,给予激励评价。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儿童才会感到自己的力量,才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成功的感觉真好,它给人带来的愉悦感会激起一种无法遏止的动力。
然而,学生间的差异客观存在,对成功地感受也是千差万别的。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呢?笔者认为,归根到底还是要改革教法和学法:首先,在教学设计中,不能只设计知识的传授方式,还要设计评价方式。
在什么地方评价,是老师评价,还是同学评价,还是自我评价……这是要花大力气思考的问题。
其次,学法尝试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有机会真正地去发现,不断探索、不断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和激励,从而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
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努力教会学生各种学习策略,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应该千方百计去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数感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让他们在接触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时候下意识的将现实中的问题与数学数量建立相关的联系,能够用数学的方法来思考解决问题,这样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他们在数学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亲历建模过程,形成表象数感的培养不是能够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觉不断地体验和领悟,从而达到对于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的理解,在有了对于数学的敏感性后进一步建立对于数学的核心素养。
对于教师来说,应该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能够让他们建模的平台,通过这个过程帮助学生更加正确深刻的理解数学,从而建立和发展数感。
比如说在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章“四则运算”中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有数感,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应用题目给他们,这道题目这么说:张伟在小猪存钱罐存了9个一元硬币,8张一元纸币以及两个5角硬币,现在他想去文具店买一个价值10元的水彩笔,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一共有几种取法?如果你是他,应该怎么拿?应该这是生活中和常见的事情,同学们很快的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建立了模型,然后他们发现有很多种方法,于是我进一步引导他们将能够想到的方法都写下来,然后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于是就有很很多的开放式答案:5角×2+9×1元硬币、5角×2+9×1元纸币、9×1元纸币+1×1元硬币。
这话总类型的开放题,对于同学们来说没有很大的难度,题目的意思也很清楚,很接近同学们的生活,这样题目的训练能够引导同学们在生活中很快的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选择合理的算法,并做出合理的选择。
教师在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时候应该把握好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感这一特点,他们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所以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对此进行数学建模,让他们集中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重视实践应用,关注生活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关注生活,并且重视生活中的实践活动与数学的内在关系,因为生活中常常蕴含着一定的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可以将数学运用于生。
对于教师来说,对于小学生树干的培养可以从身边熟悉的生活情景和事物出发,进一步的结合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可以利用现有的数学知识,进一步的挖掘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尝试感知和发现数学的魅力。
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的课后作业辅导中,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将数学融于生活,给他们布置得题目是这样的:张华暑假到乡下爷爷家,发现爷爷养着鸡和兔,数头的话一共有16个,数脚的话有44只,请同学们回答爷爷家养鸡和养兔各有多少只?同学们在解决在这道题目的时候和自然的想到这与课本上的“百僧分百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相比较而言这道题目更加的与实际相符合,很多同学都有着自己的实践经历,根据实践大家都知道鸡是两只脚,兔子有四只脚,那么假设全是鸡的话,可以得到16只鸡有脚32只,比已知少12只,这个数量差是根据由于兔子与鸡的脚数量存在差异而造成的,这样就可做得到兔子的数量,所以说兔子数量为(44-16×2)/(4-2)=12/2=6只,这样鸡的数量就是16-6=10只。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合理地引导同学们将数学知识放在具有一定数学核心素养——“数感”的培养■陈志凯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埭中心小学 215143)【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相关的手段,不断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他们的数感,可以使得他们对数学更加的感兴趣,更加的喜欢数学。
文章从亲历建模过程,形成表象;重视实践应用,关注生活;鼓励猜测验证,积极内化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核心素养——“数感”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数感【中图分类号】 G6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9-0257-01教改教研的生活情境中去,尤其是对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很容易的就能够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培养了小学生的数感。
三、鼓励猜测验证,积极内化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如果能够不断地激励小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验证,在此过程中们的数感。
这样的在数学中鼓励同学们进行猜测和验证,还能够发展同学们的数学想象力,在验证数学的过程中能够让小学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之后,然后再对所要求的结果进行相应的验证,从而有利的促进了同学们数感的内化。
在五年级上册第一章“小数的乘法”中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中,我给他们设计了这样的教学例题:请他们计算6.98×6.34,同学们可以从这两方面开始估算,可以看两个因数从而判断有几位小数,然后看这两个因数相近的整数是多少。
那么计算这道题的话,6.98接近7,6.34接近6,所以乘积在42左右。
在计算这种估算验证的时候,需要同学首先进行猜测,所以教师应该创设相应的情景,然后激发同学们对于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在课堂上合理的创设这样的一些问题,450页的书大概有多厚?绕着操场跑步一圈大概需要多长时间?一碗米饭大概有多少米?一层楼的教室大概有多少桌椅?就像所述的类似于这样的问题。
通过这道题目的练习,我希望他们可以对小学数学建模能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进而形成对数学的积极内化。
通过这样在同学们在进行估算的时候鼓励他们进行猜测验证,不仅仅能够让他们感受小数的大小,还能够进一步的了解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这样的估算活动能让同学深刻的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了数的大小关系,也可以促进了学生数感的内化。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感指的就是他们对于数学的敏感性,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能够主动自觉地有理解数学以及运用数学的态度,教师应该通过相关的手段,不断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他们的数感,使得他们对数学更加的感兴趣,更加的喜欢数学。
参考文献:[1]李春祥.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4):261.[2]顾伟伟.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6,(13):48-49.小学科学是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感受科学的伟大,探索科学的奥秘。
另外还可以结合其年龄的特点、兴趣和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如组织低年级学生讲科学家故事、看科幻电影;组织中年级学生读科普书籍、开展种植、养殖活动,写观察日记;组织高年级学生听科普知识讲座、动手制作各种模型,走出校门,考察乡土资源、土壤成分、环保状况,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
这样,从知、情、意、行等各方面使学生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培养其良好的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