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于我(148)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七年级语文5月质量检测试卷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2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秩(chì)序菩萨(sà)烦躁(zào)气冲斗(dǒu)牛B.澎(péng)湃震悚(sǒng)谦逊(xùn)锲(qì)而不舍C.悠(yōu)然粗拙(zhuō)覆(fù)灭鲜(xiǎn)为人知D.惩(chěng)罚愧作(zuò)豁(huò)亮目不窥(kuī)园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考百日誓师大会上,校长一番话说得慷慨淋漓....,颇有气吞山河的气概,令人不由自主的热血沸腾。
B.“斐玲”组合在春晚小品《喜上加喜》中的欢乐表演,让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C.为了能在梁平区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取得佳绩,王云和同学们主动提出愿意牺牲周末休息时间来加紧排练,他们的这种无私行为真是可歌可泣....。
D.春天,一路路游客蜂拥到双桂湖旁的梅园里围观打卡,有的摇落花瓣感受花雨的洗礼,有的折下花枝以做道具,对于以上行为人们不以为然....,争相效仿,实在是不应该呀!3.(2分)下列语段的顺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电影中的宇宙飞船可实现曲速飞行、超光速抵达宇宙中的任何一个地方,这些都仰仗于它的反物质动力系统。
②在著名的《星际迷航》系列电影中,反物质就是一种燃料。
③尽管这只是科幻作品中的一个情节,但科学家们指出,以反物质作为宇宙飞船的燃料,来实现人们星际旅行的梦想在未来是有可能实现的。
④科学研究表明,当正物质(普通物质)与反物质相互接触时,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从而形成爆炸。
⑤这种稍一接触就会产生大爆炸的变态效果,乃是科幻小说家津津乐道的题材之一。
A.①②④③⑤B.④⑤②①③C.②①③④⑤D.④②①⑤③4.(2分)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语文于我--高考语文学科状元的思悟孙婧妍我的高考语文成绩创造了北京地区的纪录。
消息传开后,被学弟学妹、亲戚朋友问得最多的问题既不是“你是不是很爱读书”,也不是“你是不是很爱写作”,竟然是“你是不是做了很多的题”。
对此我很诧异,因为在我心中,语文从来是一个关乎素养的学科。
任何学科只要和考试扯上关系,人们普遍的第一反应总是训练做题。
在此观念的影响下,很少有人会去注意学科本身固有的意味与美感。
大家更为在意的是分数——或者说,能拿到分数的办法。
对于这种观念,我常常感到无话可说。
因为我热爱文学,热爱母语,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关注中文的博大精深与多姿多彩,而不是眼前的一点儿小利。
“花同样的时间去练习的话,阅读和作文提高不了几分,但数学却可以多做出一道或几道题”,这种看似务实却着实可笑的想法扼杀了多少发现语文之美的机会,也因而失去了多少潜在的语言、文学乃至国学人才?对于语文这个学科来说,分数高的人,素养不一定高,但有着较高语文素养的学生,分数一定不会差,因为他(她)有着足够的积累去挥洒任何一张语文试卷。
无论对于学生的未来还是学校的未来,素养教育永远比单纯的分数训练要可靠得多。
我认为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是会读书、会写作的学生。
至少我的经历可以证明。
关于阅读阅读,应当是人的一种本能。
所有学生都是读书的,而语文素养表现为:他在读什么?怎么读?能不能坚持读?一个有素养的学生能够掂量出一本书的分量。
一本时下流行的言情小说、一本对提分有速效的教辅书、一本流传千年的经典著作,都是人类智力与体力的凝结。
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能够区分出三者的区别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再好的书如果只是利用挤公交的时间哗啦啦翻过去,那么汲取的养分也必然微乎其微。
一个有素养的学生能够采用最恰当的阅读方式。
就我的阅读体验来看,一本好书至少值得阅读两到三遍:第一遍略读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并了解书的概要;第二遍精读以深入体会作品意味或细致把玩作品语言、技巧上的妙处;如果还能再读一遍,我便会抽时间写一些类似专题研究的心得,比如对整本书思想上的探讨或者对书中某个观点的质疑。
孙婧妍(201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第一名): 语文于我【A 开篇】我高考语文考了148分的消息传开后,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所有学弟学妹、亲戚朋友的问话中,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不是“你是不是很爱读书”,也不是“你是不是很爱写作”,而是,“你是不是做了很多题”。
听了这样的问题,我很诧异,因为在我心中,语文从来是一个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
这是一件奇怪的事:似乎在我们的教育中,任何学科只要和考试扯上关系,那么它往往就会走向应试;而对于这个学科的佼佼者,人们普遍的第一反应也不是他有天赋或者他有素养,而是他一定做了异常多的题目、接受了异常多的训练。
拿语文来说,在应试观念的影响下,很少有人会去注意语文这个学科本身的宏大、它内在的韵律与美感。
大家在注意什么呢?分数——或者说,能拿到分数的方法。
对这种观念,我感到难过且可惜,因为我热爱语言、热爱文学,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注意到中文的博大精深与多姿多彩,而不是戴着功利眼镜去审视它。
“花同样的时间去练习的话,语基和作文提高不了几分,但数学我可以多做出一道题”,这样功利的想法扼杀了多少发现语文之美的机会,也因而使世界失去了多少潜在的国学、语言、文学大师,我不愿、不敢去想。
当然,对于语文这个学科,分数与素养是有关系的,但是这种关系是一种单方向的关系。
分数高的人,他的素养不一定好,他只是掌握了特定某种类型的试卷需要的东西,而那类试卷之外,或许他是空白的;而有着相当语文素养的学生,他的试卷分数一定不会差,因为他有着足够的积累,那些积累足够他挥洒任意一张试卷了。
也就是说,如果要选择一个作为教育目标的话,那么,我认为培养高素养的学生比培养高分数的学生更重要。
无论是对于学生的未来还是学校的教学目标,素养永远比单纯的分数要可靠得多。
说了很多话,还没有说到我理解中的素养。
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下,其实一个学生有没有语文素养是很难看出来的。
试卷有着固定的标准答案,一个凭死记硬背做出题的学生和凭自己发挥做出题的学生,在答案中是看不出来的,结果只是大家都拿了满分而已。
第9课《鱼我所欲也》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作者的观点,领会会孟子散文的述风格和语言特色。
2.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辨析本文的比喻、对比论证的方法。
3.熟读成诵,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重点难点】1.抓住文章中“舍身取义”的重要论点,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
2.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学习运用比喻、举例、对比说理的方法。
【学习过程】预习案导语:我们班将要进行一次演讲比赛,主题是“选择与坚守”。
我们将追寻古人“选择”的足迹,探访名人和普通人的“选择”。
在追寻和探访中,大家肯定会有收获和体悟。
走进青春期,走进社会,我们也会面临更多的分叉路,那我们又该如何去选择我们的人生路呢?相信在这个单元的学习完成后,你将会有明确的方向。
第三单元核心任务:“选择与坚守”主题演讲比赛要求:(1)学习第三单元课文,收集、积累素材,从中汲取思想精华,获得有益启示,感受先贤们的选择与坚守在现代的意义。
(阅读)(2)学习课文中的论证方法,表现手法等,撰写演讲稿,探寻自己内心的坚守。
(写作)(3)演讲比赛,真实感受选择和坚守的内涵。
1.知识简介(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2)《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著作,也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不食嗟来之食①齐大饥。
黔敖②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然④来。
黔敖左奉⑤食,右执⑥饮,曰:“嗟⑦!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⑧也!”从而谢焉⑨,终不食而死。
【注释】:①本文出自《礼记·檀弓下》)②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
2024届高三年级五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时限:150分钟满分:150分命审题:高三语文备课组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小壹同学在网站上查阅“批判性思维”相关资料时,读到了布鲁克菲尔德这本《批判性思维教与学》,下面是该书的部分图书目录、试读内容以及读者评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图书目录(部分)试读内容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小组学习是最有趣的学习方式,这一说法出现在大部分问卷中。
约80%的学生声称,小组学习中那些切中要害的问题让他们受益最深。
似乎当同伴指出来的时候,学生更能发现假设和新的角度。
他们生动地描述了被同伴提问一些从未考虑过的问题时的情形,从同伴对自己观点的反馈和提出的不同角度当中,他们学到了很多。
不论是从它的预测性还是反复出现的频率来看,这一发现都值得引起注意。
一节又一节,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学生不断地告诉我,正是通过小组学习中的同伴交流,才让有时十分抽象的批判性思维有了血肉,更容易让人理解。
考虑到通过深度自省来认识自己的动机、假设和世界观有多难,若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也就不那么让人吃惊了。
认识假设是一项困难又矛盾的任务,没有几个人能靠自己来完成,不论我们以为对自己的认识有多准确,都难免是在用自己的思维框架来认识自己的思维!这就像一条狗试图咬住自己的尾巴,抑或一个人试图在壁镜里看到自己的后脑勺。
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囚徒,被困在自己的认知框架中,被我们的思维左右着。
我们不加批判地接受一些假设,这些假设左右着我们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又反过来肯定这些假设是正确的,最后形成一个自我肯定的循环。
要辨别我们的假设,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反思自我及自己的行为,根深蒂固的假设对我们的影响太深,很难通过自我意识认识清楚。
然而,借助朋友和同事来认清自己的假设,也存在一个问题:你找到的镜子常有着跟你相同的假设。
这时,同他们交流只会形成一个封闭环,不断肯定同样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1鱼我所欲也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017·生产建设兵团]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 (4)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___2.[2017·黔东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3.[2017·黔东南]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苟.得(gǒu) 一豆羹.(gēng) 乞人不屑.(xiāo)B.所恶.(è) 一箪.食(dān) 蹴.尔而与之(cù)C.妻妾.(qiè) 乡.为身死(xiāng) 弗.得则死(fú)D.穷乏.(fá) 有所不辟.(bì) 二者不可得兼.(jiān)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所欲有甚于/生者C.此之谓/失其本心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C.乡为身死而不受D.是亦不可以已乎4.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B.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C.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D.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5.用课文原文填空。
(1)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
(2)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 ”。
(3)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一致的句子是“, ; , ”。
(4)《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用“, ”两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5)《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二、综合性学习6.某班开展了以“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为主题的班会,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写一篇发言稿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200字左右。
【材料一】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国富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2019年2月19日晚8时,《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直播,杜国富等11人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
学校语文教学工作计划样本为了圆满完成新学期的教学任务,使日常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也为迎接明年的毕业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结合本人所任班级的实际情况和语文教材的内容,制定出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今年所担任的六年级(1)班的学生,共有____名学生,其中女生____人。
这个班级是我从四年级一直带到了今年六年级,是个师生都相互了解的班级,是个很有凝聚力的班级。
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平时喜爱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
但是,由于少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没有学习兴趣或是留守学生,还需要老师加强管理,培养兴趣,争取这部分学生成绩能有所提高。
新学期中,一方面要加强“双基”训练,一方面着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整体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本册课文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阅读”、“习作”、“练习”和“学和做”组成。
1.关于课文。
本册教材安排课文____篇。
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充裕的材料。
2.关于习作。
本册课本共安排了7课。
3.关于练习。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____个,每单元后面安排____个。
单元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及学写毛笔字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三、总的目的要求1、培养做读书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会搜集材料并养成习惯。
2、准确认读____个生字。
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____个字.能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和写毛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024年语文教师年度考核总结样本【引言】尊敬的领导、评委、各位老师:时光荏苒,转眼间又到了2024年度的语文教师年度考核总结的时刻。
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经历了无数的挑战与收获。
在此我将总结我个人的工作情况,展示我的工作成果和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展望,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工作概述】在过去一年里,我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目标,积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首先,我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堂课程,并注重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组织了阅读俱乐部活动,并鼓励学生经常阅读,积累文化。
其次,我与同事合作,积极参与学校语文教研活动,交流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此外,我还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如文化节、诗歌朗诵比赛等,不仅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工作成果】在过去一年里,我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
首先,在学生成绩方面,经过我不断的努力,学生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我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其次,在教研方面,我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收集了大量的教学资料,与同事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此外,在学科竞赛方面,我带领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我的努力和团队的配合。
【不足之处】然而,在工作中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
首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中有时缺乏灵活性,过于依赖课本和教材,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不够。
其次,我在评价学生方面还不够客观,没有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
此外,我还需要加强自身教学技能的提高,尤其是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方面还有待提升。
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改进措施】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我将采取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首先,我将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其次,我将进一步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积极。
高分作文范文-语文于我起初,当我高考语文考了148分的消息传开后,我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在所有的学生中,弟妹、亲戚朋友,最常问的问题不是“你很喜欢读书”或“你很喜欢写作”而是“你做了很多题吗”。
听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很惊讶,因为在我看来,语文一直是一门与学业和考试无关的学科。
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似乎在我们的教育中,只要任何科目与考试有关,它就会倾向于参加考试。
对于该学科的杰出人士,通常的第一反应不是他有天赋或成就,而是他必须完成了异常多的课题、并接受了异常多的培训。
以语文为例,在应试观念的影响下,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门学科本身的宏伟、它固有的韵律和美感。
你在注意什么?得分,或者换句话说,得分的方式。
我对这个想法感到悲伤和遗憾,因为我热爱语言和文学。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深刻多彩的中国,而不是戴着功利主义的眼镜去审视它。
“如果你花同样的时间练习,语言基础和作文不会提高几分,但我可以在数学上再做一题”。
这种功利主义思想扼杀了许多发现中国之美的机会,从而使世界失去了许多潜在的中国研究大师。
我不想想这件事。
当然,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成绩和成就是相关的,但这种关系是单向的。
一个分数高的人可能没有好的品质。
他只有一种特定类型的试卷所需要的东西,也许除了那种类型的试卷,他是空白的。
然而,对于一个精通汉语的学生来说,他的考试成绩并不差,因为他有足够的积累,这足以让他写任何试卷。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被选为教育目标,那么我认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比培养高年级的学生更重要。
无论是为了学生的未来还是学校的教学目标,读写能力总是比分数更可靠。
我已经说了很多,但是我还没有谈论我的理解。
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很难看出一个学生是否有中文素养。
试卷有固定的标准答案。
通过死记硬背提出问题的学生和通过自我努力提出问题的学生在答案中是看不到的。
结果是每个人都得了满分。
那么,我认为他是什么样的学生呢?这让我们回到前两个问题:阅读和写作。
我认为一个有文化的学生应该是一个能读能写的学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电子课文及注译1【原文】子曰:“富(1)而可求(2)也;虽执鞭之士(3),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述而》【注释】 (1)富:指升官发财。
(2)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
(3)执鞭之士:古代为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开路的人。
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职事。
【译文】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
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2【原文】子问公叔文子(1)于公明贾(2)曰:“信乎,夫子(3)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4)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宪问》【注释】 (1)公叔之子:卫国大夫公孙拔,卫献公之子。
谥号“文”。
(2)公明贾:姓公明字贾。
卫国人。
(3)夫子:文中指公叔文子。
(4)以:此处是“这个”【译文】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先生他不说、不笑、不取钱财,是真的吗?”公明贾回答道:“这是告诉你话的那个人的过错。
先生他到该说时才说,因此别人不厌恶他说话;快乐时才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合于礼要求的财利他才取,因此别人不厌恶他取。
”孔子说:“原来这样,难道真是这样吗?”3【原文】7·16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注释】 (1)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
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
曲肱,即弯着胳膊。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释文题“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说,干违背道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
孔子运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自己对道义的重视与追求。
孔子不是说富贵对自己没有意义,而是说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
按照孔子的观点,贫寒虽然是问题,但贫寒而不能践履道义才是真正的问题;富贵不是问题,以不正当手段牟取富贵就是大问题。
这句话表现了孔子义薄云天的高尚人格,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保持了精神的旷达和完满。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的人生价值取向。
孔子所弘扬的这种价值取向,对于治疗社会上一部分人为谋取权势和利益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的弊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都围绕一个“义”字展开,孔子主张安贫乐道,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将合乎道义作为一切行为的准则。
孔子所张扬的义这种价值取向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富而.可求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久要.不忘平生之言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臧武仲之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如 如果 ②约 贫困 ③智 聪明(2)一词多义①信⎩⎪⎨⎪⎧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余固笑而不信.也: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杳无音信.: 低眉信.手续续弹:②恶⎩⎪⎪⎨⎪⎪⎧ è ⎩⎪⎨⎪⎧ 无恶.不作: 首恶.必惩: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w ū⎩⎪⎨⎪⎧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学恶乎始,恶.乎终: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答案 ①诚实/真实、不虚/相信,信任/信物,凭据/送信的人,使者/音讯,消息/听凭,随意 ②罪恶,坏事/做坏事的人/丑,劣/讨厌,憎恨/疑问代词,哪里,什么/疑问副词,哪,怎么(3)古今异义①造次..a 必于是..ba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鲁莽,轻率。
高考语文半命题作文“____之于我"导写示例作文精品素材高考语文半命题作文“____之于我”导写示例作文精品素材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书法之于林散之,正如音乐之于王洛宾;哲学之于周国平,正如文化之于余秋雨……可以说,他们各自所钟爱的事物也承载了他们生命的几乎全部内涵。
请以“________之于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补全所给题目,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800字以上.显然,这是一个要求补填出选材的半命题作文题.与常见的话题作文相似的是,这里也给出了一段材料。
但是,二者又有明显的不同,即所给材料在写作构思和立意时的作用是不同的.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只是起到引出话题的作用,写作者可以借助材料进行审题立意构思,也可以不受材料的束缚,只要扣住话题来写,就是符合要求的;而此处所给的材料对我们的审题立意和构思却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包含了题目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
这段材料给我们提供的信息主要有以下三点:1.书法、音乐、哲学、文化等某一事物与某一具体人的紧密联系。
2.这一事物是这个人所钟爱的。
3.这一事物承载了这个人一生的几乎全部内涵。
实际上,这三条信息对我们的作文要求也作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即,我们要在我们学习、生活或工作中找到一个具体事物,这一事物必须是与“我〞有着密切联系的,是“我〞所钟爱的,它可能会承载“我〞生命的几乎全部内涵。
写作时,要写出这一事物对“我〞的学习、生活或工作所产生的影响或作用,尤其要突出第三条要求中的“承载一生的几乎全部内涵〞这一点,不能流于泛泛喜爱的层面.足球之于我尘土飞扬的过去,绿茵残缺的现在,我仍然深爱着足以影响我生命的足球。
曾经,我选择了天空,却成不了发光发热的星星,因为我伤倒在我深爱的足球场上,也从此挥手告别了陪伴了我三年的足球场.假如四年前我没有伤倒在足球场上,现在,一定不是伤痛缠身,懦弱退缩地留在了本不该属于我的角度里了.可是,足球不允许我们有那么多的假如,就像菲戈所说的,“我已经老了,但我却仍踩着足球站在国旗下〞。
初一作业本答案语文人教版1.初一作业本答案语文人教版篇一散步1.(1)歧(2)蹲(3)霎(4)粼粼2.(1)信服(2)熬过(3)随意3.(1)②(2)①理由:与上文相衔接,读起来很顺口。
4.作出走大路的决定。
因为“我”伴同儿子的年月还长,而伴同母亲的时日已不多了。
5.这是作者精心的安排,既表现了春天的气息很浓,充满着生机,照应了前面儿子说走小路“有意思”的原因,也点明了母亲担心“走不过去”的原因。
6.这是传神之笔,对照中,既体现了尊老爱幼之情,更蕴含了继往开来之意。
他们背上背的,意味着对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所担负的使命,因而也意味着整个世界。
7.(1)梅格安捐出了自己最喜欢的布娃娃;(2)布兰德捐出了他最喜欢的圣斗士;(3)布雷特捐出了他的宝贝火柴盒汽车;(4)“我”将旧夹克衫换成了新夹克衫捐给灾民。
8.(1)他们被梅格安无私的举动和爱心深深地触动并深受启发(2)“我”被孩子们“诚挚的仁爱”所感动,“我”希望那个年轻女人也如“我”一样生活得幸福美好9.示例:(1)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愫。
(2)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精彩。
10.示例: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我们做起吧!秋天的怀念1.捶飘诀2.(1)①(2)②3.示例:(1)有的云飘逸,有的云深沉,有的云活泼而轻快,各具情态.天空中正玩得愉快。
(2)妈妈的爱温柔,爸爸的爱深沉,老师的爱广博而无私,浓浓郁郁,成长中我幸福温暖。
4.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5.“悄悄地”、“偷偷地”细腻地写出母亲的小心翼翼。
她很怕自己的情绪或措辞刺激到因病而烦躁的“我",但又放心不下“我”,因此悄悄地出去、进来,偷偷听“我”的动静。
体现了母亲对“我”深沉的爱。
6.不能。
这句属于插叙。
“母亲喜欢花”补充说明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说明母亲为了“我”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语文于我孙婧妍A 开篇我高考语文考了148分的消息传开后,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所有学弟学妹、亲戚朋友的问话中,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不是“你是不是很爱读书”,也不是“你是不是很爱写作”,而是,“你是不是做了很多题”。
听了这样的问题,我很诧异,因为在我心中,语文从来是一个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
这是一件奇怪的事:似乎在我们的教育中,任何学科只要和考试扯上关系,那么它往往就会走向应试;而对于这个学科的佼佼者,人们普遍的第一反应也不是他有天赋或者他有素养,而是他一定做了异常多的题目、接受了异常多的训练。
拿语文来说,在应试观念的影响下,很少有人会去注意语文这个学科本身的宏大、它内在的韵律与美感。
大家在注意什么呢?分数——或者说,能拿到分数的方法。
对这种观念,我感到难过且可惜,因为我热爱语言、热爱文学,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注意到中文的博大精深与多姿多彩,而不是戴着功利眼镜去审视它。
“花同样的时间去练习的话,语基和作文提高不了几分,但数学我可以多做出一道题”,这样功利的想法扼杀了多少发现语文之美的机会,也因而使世界失去了多少潜在的国学、语言、文学大师,我不愿、不敢去想。
当然,对于语文这个学科,分数与素养是有关系的,但是这种关系是一种单方向的关系。
分数高的人,他的素养不一定好,他只是掌握了特定某种类型的试卷需要的东西,而那类试卷之外,或许他是空白的;而有着相当语文素养的学生,他的试卷分数一定不会差,因为他有着足够的积累,那些积累足够他挥洒任意一张试卷了。
也就是说,如果要选择一个作为教育目标的话,那么,我认为培养高素养的学生比培养高分数的学生更重要。
无论是对于学生的未来还是学校的教学目标,素养永远比单纯的分数要可靠得多。
说了很多话,还没有说到我理解中的素养。
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下,其实一个学生有没有语文素养是很难看出来的。
试卷有着固定的标准答案,一个凭死记硬背做出题的学生和凭自己发挥做出题的学生,在答案中是看不出来的,结果只是大家都拿了满分而已。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我会觉得他是有语文素养呢?这就要回到开篇的两个问题:读书和写作。
我认为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是会读书、会写作的学生。
B 关于读书阅读,应当是人最早的本能动作之一。
阅读始于识字之初,甚至是识字之前,每个人在孩提时期都有指着街上的广告、商铺招牌一字字认读的经历,这就是阅读的雏形。
而随着人渐渐长大,他认字的水平越来越高,已经开始不满足于正确地读出一个字时的成就感,而开始对阅读的内容产生好奇时,他就要开始读书。
所有学生都是读书的,而语文素养的区分,在于读什么、怎么读、能不能坚持。
一个有素养的学生能够区分出一本书的时效。
一本言情小说、一本参考书、一本名著,都是人类智力与体力的凝结,去读他们也都可以称为读书。
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能够区分出三者的区别:言情小说或许能够给人一时的愉悦,看过以后却什么都不会留在记忆里;参考书对升学固然有用,然而高考后也会迅速地被忘诸脑后;经典名著给人的教育则是永恒的、无法磨灭的,通过阅读名著得来的思考与精神洗礼,很可能将会伴随人的一生。
如果能够清楚地分辨这些书籍的时效,那么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够做出选择。
在选择了正确的书后,阅读方法就成为了素养的又一标志。
再好的书如果只是利用挤公交的时间哗啦啦翻过去,那么从这本书中汲取的养分必然将会微少得近乎无。
至少就我的阅读体验来看,一本好书至少值得阅读两到三遍:第一遍略读以满足自己的阅读兴趣并了解书的内容与结构,第二遍精读以摘抄、把握整本书的布局以及其中一些巧妙的铺垫与伏笔,如果还能再读一遍,我就会抽时间写一些类似专题研究的心得,比如对整本书思想的一个探讨,或者对书中某种表达的质疑。
我认为,只有当你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品味、去研究、去思考甚至去质疑书本时,它于你才算得上有意义。
除了阅读方法外,读书应当是一件精细而持续的事情。
与填鸭般在假日里一天读十本书相比,培养细水长流的读书习惯无疑更为重要。
读书的目的不在快、不在多,而在于从书中汲取营养,在于通过整个阅读过程修养一颗宁静而富有感知力的心灵。
我从在小学学会选择正确的书开始,阅读的动作在十年里从来没有一天间断过,我读名著、读国学经典、读诗歌、读历史、读哲学文学的理论、读时事。
如果没有纸质书就用电脑、手机,每天短则二十分钟,长则十余个小时。
在高考前的那个学期,为了保持语文学科的感觉,每天我至少要抽出一个小时来读书,教室后面的窗台堆满了我带到学校的各类书籍,有时候抽出一本会造成大规模的坍塌,尼采压在泉镜花上,紫式部淹没在赫胥黎、刘勰和纪伯伦里。
阅读实在是一个太有益的习惯,即使是抱着功利的目的,如果能因此潜下心去读书,也是大大的好事情。
读书多了,就会培养出语感。
语感一种玄之又玄的东西,你叫一个有语感的人去做卷子,他或许并不能清楚地告诉你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与写法,也没法给你讲出来阅读题的答案为什么该是这个,因为他做题目凭借的不是系统的训练与大量题目的积累,他没有那种足以归纳成经验的东西。
但是,他一定能做出最正确的答案。
这就是语感。
为什么说读书能够培养语感呢?这是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一本经典都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精华,它之中的字词语句都是最为准确、最为质量上乘的。
当一个人见多了经典、熟悉了经典中语言的运用方式,他再回过头去做题时,很容易便可在密密麻麻的试卷上找到正确的东西,因为他一直以来都在阅读着那种语言的“正确”。
学英文我们讲究读原著,是同样的道理。
没有什么比读书更能培养语感,没有什么比语感更能保证分数,这就是阅读最为显性的益处。
C 关于写作说完阅读,接下来必然是写作。
阅读与写作简直是玻璃的两面,无论你看着哪一面,都意味着你也正在凝视另一面。
我喜欢写作也擅长写作,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这个版块我都很有得写。
对于高中写作,也就是以应试为目的的作文,我的建议只有六个字:多读、多仿、多写。
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上来看,读书多的人绝大部分是会写作的人,而一个能写出很好的作品的人更不可能不爱读书。
这只因在看了足够数量的文化精品后,哪怕只是东家模仿一点、西家拼凑一点、再加上一点点自己的领悟与润色,最后拿出来的成品,也足以令许多人拍案叫好。
我写作的一个特点是引用多。
高三下学期语文老师的女儿为我们班的期中作文写点评,她数了我54分的作文里引例的数量,有接近二十个,有直接引用也有化用。
这些引例都是平时我从阅读中积累下的东西,也就是说在一千一百字的篇幅中我每写五六十个字就会用到我的阅读成果。
这里我想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篇作文里同样是大量引用,有的人的作文会被评价为“丰富”,有的人则是“杂乱”、“堆砌”。
为什么?我觉得这是对作文中所引用的内容理解程度的差异造成的。
同样的东西,有的人是在阅读中看来、研究并思考过的,有的人是从类似《高中生议论文论点论据大全》中看来的;前者是深入理解,后者则只得了个皮毛。
比方说,同样引用尼采,有的人写“尼采,这个伟大的哲学家教会我一种高贵的精神”;而有的人直接引用他的作品《苏鲁支语录(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写道:“‘太阳!若无你所照耀之物,你的光辉为何?’,由是开始了苏鲁支的堕落,亦开始了尼采在这世间无止境的追求。
他像苏鲁支一样为世界奉献着他的热爱与智慧,也像苏鲁支一样不断经受着世俗的冷笑与中伤。
尼采,这个‘疯子’、这个智者,从来没有放弃,也没有停止过他的追寻。
”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阅读对于写作而言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提供模仿的条件。
我最早开始写东西,正是始于阅读中的模仿,不管是何种作家,只要我觉得好,我就会按他的风格仿写。
小学时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在我的作文中学习一些冰心儿童文学奖获奖者的风格,后来读的书更多也更杂,我能记起来自己模仿过的作家有鲁迅、夏目漱石、郭敬明、村上春树、钱钟书、杜拉斯、三毛……还有一些恐怕是忘记了。
我还自己写古典诗词,甚至模仿司马迁为自己写了一篇文言文小传,可惜没能保留下来。
在模仿这些的个性鲜明的作家的过程中,我慢慢开始有了自己的风格。
我是怎么发现这一点的呢?这得归功于我的癖好,那就是写了点什么就想给人看。
以前看过我写的东西,大家看完后会说“这次是模仿XX的吧”,后来,他们的评价逐渐转向了文字本身,直到某天我惊觉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对我说过我是在模仿某某作家。
最后,一本文集里如果有我的作品,大家会说“一看就是孙婧妍写的”;我的作文混在一堆作文中装订起来,老师会知道那是我(这个也有可能是字太乱才认出来的);我在网上发些文章,评论里会有很多说我写的东西有风格。
到这时我就知道,这是我写作的第二个阶段了,我在从模仿走向创作。
写东西写得好,与其说是天赋,倒不如说是熟能生巧,就像做饭、洗衣服、开车一样。
我现在写文章很少构思或查证,笔到文来,半小时之内在电脑上完成千来字的短文对今天的我来说根本不叫事。
但这背后呢,是我从初中起每天不间断的练笔。
初一是每天当作业似的逼出三五百字,到后来越来越喜欢,课间也写、午休也写、回宿舍也写、上课都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写,每天能写一两千字,假期还能翻好几倍。
这些练笔大多没有特定内容,写完了我也不回看,大部分都直接进了垃圾桶,就是为了保持一个手感。
越来越多的人找我写东西,给网站啊、给学生办的杂志啊、给校刊啊,我很少拒绝,因为反正写什么我都喜欢。
春蕾杯一等奖?高考满分作文?登报登刊?都是这么一点点练出来的。
最后要说的是,对于作文而言,要学会自我分析。
我不会写那种标准的议论文,但高考作文写议论文会比较稳妥,怎么办?我分析自己写东西的习惯,我不擅长说理,结构不够简明,但我的文笔好,同时有着丰富的阅读积累。
最后我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就是文言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散文。
文体里没有这两个分类,我是自己创造了这两个词。
这两类文章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我可以用我的语文功底去掩盖我理性思维的不足。
作文是很灵活的东西,当判卷人看到你能用文言文不出错地写一千多字、或者你的语言像诗歌和散文一样漂亮时,他对议论本身的标准就会有所放松。
作文考的归根结底是文学水平而不是议论水平,换言之只要你能体现出你的水平高,实在不必太拘泥于文体与所谓的标准。
高考前我拿着自己高三下学期的作文看,二十多篇教师打过分的作文中我拿到50分以上的至少有二十篇,其中有一篇满分,还有不少55分、58分。
这就是我说的一切最好的证明。
D 关于老师我从小就喜欢文学,从小学起读中文、当作家的理想就没变过。
现在我拿着读经管的高考分数到清华读中文,是为这里曾有我崇拜的作家与国学大师,是为我的理想。
而我这么多年能坚持着这样的理想没有放弃,我要感谢我在十一学校就读的六年中教过我的四位语文老师。
遇到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成为喜欢语文的学生的幸运,而从头到尾都由这些老师教导,我只能说,我没法再奢望更大的福气。
这些老师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重视的是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仅仅是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