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登高_教学设计(2)
- 格式:pdf
- 大小:78.93 KB
- 文档页数:3
登高教学设计《登高》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为了加深您对于登高教学设计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8篇《登高》教学设计,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登高》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生平以及诗歌创作背景。
2.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3. 诵读诗歌,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鉴赏的三种方法。
教学难点:诵读诗歌,体会作者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音像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飞花令”形式导入规则:先指定一位同学说一句关于秋天的诗,再由其指定其他同学接力。
(板书:登高杜甫)二、整体感知:首先,听录音朗读,注意节奏和读音。
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思考:本文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找一生榜样朗读,另找一生评价。
明确:(景物)描写、抒情。
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用诗中的一个字来回答。
生:悲分析“哀”、“苦”、“恨”与“悲”哪个更适合作诗眼。
明确:“悲”是作者直接抒发情感的表现,“苦”、“恨”和“哀”都是作者间接抒发情感的`表现,因此用“悲”字更恰当准确。
师:这是诗的感情基调,即诗眼。
三、写作背景师:请学生回忆作者的生平事迹。
明确:杜甫诗歌创作风格:沉郁顿挫。
在初中学过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了诗人具有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情怀。
本诗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767年作者流落夔州时写的。
“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好友李白、高适和严武相继去世,此时恰逢九月初九,杜甫登高写下了这首诗。
三年后,杜甫病死在离开四川的途中。
总结鉴赏诗歌的方法之一:知人论世法(并板书)。
四、分析意象师:作者“登高”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同桌之间讨论。
生2展示。
明确:景物特点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落叶无边萧萧下长江不尽滚滚来师:补充意象和意境的概念、“落木”和“落叶”的区别。
《登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杜甫的《登高》这首诗歌的主题、文化内涵及写作背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批评能力,提高其文学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理解杜甫的诗歌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杜甫的《登高》的主题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化背景和文学批评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杜甫的《登高》原文、辅助教材《中国古代文学鉴赏辞典》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杜甫的《登高》的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古代诗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导读课文(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登高》的全文,并回答以下问题:1)诗歌的题目是什么?题目中的“登高”是什么意思?2)诗歌中主人公登高的目的是什么?3)诗中主人公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和思考?4)你如何理解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3.内容展开(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来介绍自己对《登高》的理解。
同时,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评价。
4.文化解读(15分钟):通过讲解杜甫的生平背景和他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登高》的文化内涵和主旨。
5.文学批评(20分钟):教师将向学生介绍《登高》的流传和批评价值,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批评的思考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6.情感体验(10分钟):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诗歌朗诵和诗意表演,让学生通过诗歌的朗诵和表演来传递文学情感和审美情趣。
7.总结提高(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鼓励学生继续研读和欣赏杜甫的其他作品。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阅读其它杜甫的作品,进行文学对比和批评。
2.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和表演,展示自己的才艺和文学造诣。
语文《登高》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登高》教案篇一一、课前故事引入(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
夔州,长江边。
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
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
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
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
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
棗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
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
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
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
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
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
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二、课文分析引导1、放音乐《二泉映月》2、老师在乐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诵《登高》全诗。
营造凝重的课堂气氛。
3、师再朗诵,学生跟读4、讲解:要想读好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你就把你自己当成作者,化身为其人,就当这首诗或这篇文章就是你自己写的。
老师在读这首诗时就真是这样想的,我想我就是杜甫,就是那个老病孤独的杜甫。
我就站在长江边上,衣衫褴楼,蓬头垢面,登高望远,怀想家乡,思念亲人,牵挂祖国,同时更凄凉地想自我人生,想自己这一辈子。
所以,读好一首诗,理解——这是首先要做到的。
注意,所谓理解,就是理性地把握。
(板书:理性地把握)这应是诵读好的一个前提。
可是,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你们并没有跟我一样非常理性地。
深入地理解这首诗呀,你们为什么也读得这么好呢?3、启发式教学:(1)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2)各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3)十四字写六种景,什么特点?(4)急风、高天、哀猿、清清、白砂、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
身体的,还是心灵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飞鸟,你们想像一下,应该是一种什么处境的鸟?同学们敢于展开想像,用自己的想像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
《登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导学生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帮助学生学习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描绘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
(2)掌握诗歌的对仗、情景交融等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2)感受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赏析法:对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等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登高远眺的视频,让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象和感受。
(2)引出杜甫的《登高》,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2、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老师的读音、节奏和语调。
(3)学生再次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
(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和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4、赏析诗歌(1)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风”“天”“猿”“渚”“沙”“鸟”等,体会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
(2)探讨诗歌的对仗手法,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让学生感受对仗的工整和语言的韵律美。
(3)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如何通过描绘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5、感悟情感(1)让学生思考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诗句中可以体会到。
(2)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总结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身世之悲。
6、朗读指导(1)根据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请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全班齐读,感受诗歌的情感和魅力。
7、拓展延伸(1)介绍杜甫的其他诗歌,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思想情感。
杜甫《登高》优秀教案设计(精选5篇)杜甫《登高》优秀教案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登高》优秀教案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杜甫《登高》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通过对诗中意象的赏析,体会它塑造的意境通过对诗中关键字词的把握,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了怎样的基调教学设想:对于诗歌的学习,学生总是感觉很茫然,似乎鉴赏诗歌没有规律可循。
通过对杜甫的《登高》一诗的鉴赏分析,以及对有类似特点的诗歌《送友人》的鉴赏,使同学们把握两点学习诗歌的规律,为他们以后学习与《登高》类似的诗歌时提供一些借鉴。
教学过程:导入:各位同学,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它的作者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登高》。
作者简介:因为以前同学们都学过他的一些诗歌,所以对杜甫有所了解,哪位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杜甫?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后人又称他为杜少陵,又因他曾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又称他为杜工部。
他的作品大都收在《杜工部集》里。
他的诗歌因为多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所以又称他的诗为“诗史”。
他和李白、白居易一起被称为唐朝三大诗人。
杜甫一生不得志。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他34岁时,抱着“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理想来到长安应试求官。
适逢奸相李林甫玩弄权术,应试人无一录取。
杜甫困守长安达十年。
又值安史之乱。
他颠沛流离。
闻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他前往投奔,被叛军捉住,押回长安。
后来逃出,一人到达唐肃宗的临时驻地凤翔,皇上授他左拾遗的官职。
上任不久,因为宰相房琯被罢官。
他上疏营救,触怒皇帝,被贬官到华州。
公元759年他辞官西行,到了四川,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盖了一座草堂,就是杜甫草堂,三年后川军叛乱,他又开始漂泊流浪。
《登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登高》这首诗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进一步认识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魅力;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以及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能力;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诗歌,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登高》这首诗歌的主题和意境;2. 学会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来描绘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诗歌《登高》的复印件;2.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中国山水画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画的优美和富有情感的特点;2.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登高运动在古代中国的文化背景。
步骤二:课堂导读(10分钟)1. 将诗歌《登高》呈现在多媒体设备上,让学生看一遍全文;2. 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然后介绍一下诗歌的作者和出处。
步骤三:诗歌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登高的意义,作者对自然的感悟;2. 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等;3. 引导学生辨析诗歌中的词语和句子,了解其深层含义。
步骤四:情感表达(20分钟)1. 让学生思考登高对他们来说有哪些意义,以及登高后的感受和情感;2. 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可以是诗歌、短文、图片、演讲等形式。
步骤五:展示与分享(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感受;2. 学生间进行互动交流,提出问题或给予赞赏与鼓励。
步骤六:课堂总结(5分钟)1. 请学生回答:你对本课学到了哪些知识?你对登高这种活动有什么新的认识和理解?2. 简要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收获,并展望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在欣赏《登高》这首诗歌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对唐代文学的认识。
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学生们也进一步培养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情感理解能力。
语文《登高》优秀教学设计《登高》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诗歌,体会诗人沉郁苦痛的思想感情。
2.诵读并改写诗歌,学习杜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恢宏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首联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的沉郁悲凉的基调。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恢宏的艺术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创作背景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
可杜甫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
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
重阳登高,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无心游赏,触景伤怀,写下了这千古传唱的诗篇《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无限悲苦。
2.作品特点: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属于近体诗。
在章法上,它突破了一般律诗只有中间两联对偶的写法,而是四联皆对偶,被誉为“古今律诗第一”。
二、自读全诗1.诵读课文先听配乐朗诵录音,再正音正字,然后诵读课文。
2.注音渚(zhǔ)清作(zu)客霜鬓(bìn)浊(zhuó)酒3.词语注解①渚:水中的小洲。
②落木:落叶。
③萧萧:落叶纷纷的肃杀凄凉景象。
④作客:客居他乡。
⑤百年:犹言一生。
⑥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⑦苦恨:甚恨,心中的恨事很多。
⑧繁霜鬓:形容两鬓头发斑白。
⑨新停:刚停。
这时杜甫正因病刚刚戒了酒。
⑩浊酒:未过滤的水酒。
4.诗歌翻译风急天高猿啸哀,——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凄清,渚清沙白鸟飞回。
——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归鸟在飞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无边无际的落叶在萧萧地飘落,不尽长江滚滚来。
——流淌不息的长江水在滚滚地奔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离家万里面对秋景悲叹自己常年漂泊他乡,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生多病今天在寒秋中独自登临高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艰难困顿可恨白发长满了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登高》这首古诗,并能够通过创造性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情感、背诵整首诗歌。
教学难点:诗歌韵律、发挥创造力。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古诗《登高》的课文、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课堂(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与山相关的背景音乐,然后与学生们进行简短的互动,引起学生们对登山的兴趣。
2. 教师展示一幅描绘山脉壮丽景色的图片,让学生们观察并描述图片中所看到的内容。
Step 2 导入新课(10分钟)1. 教师出示《登高》的课文,让学生们自己默读一遍,并思考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2. 教师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们交流彼此的理解,并在黑板上记录下学生们的主要观点。
Step 3 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们一起读诗,学生们跟读并体会诗的情感。
2. 教师鼓励学生们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 诗中的主人公登高的原因是什么?b. 作者想通过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情感和哲理?Step 4 背诵练习(15分钟)1. 教师分段教学,让学生们跟读每一段。
2.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由每个小组成员轮流背诵一段,其他小组成员给予鼓励和反馈。
Step 5 创意表达(15分钟)1. 教师讲解古诗中的韵律特点,并指导学生们进行韵律的创作。
2. 学生们根据自己对《登高》的理解和情感,以四言或七言韵律的形式创作自己的诗歌,并互相分享。
Step 6 总结(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课堂内容和学习成果。
2. 教师鼓励学生们将更多的诗歌融入生活,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作品。
Step 7 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们将自己的创作诗歌整理成册,并写出背诵《登高》的感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对古诗《登高》有了一定的理解,而且通过创意表达的活动,更加深入地感受了诗歌的情感和美感。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们不仅学会了理解和背诵一首古诗,还培养了他们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能力。
登高教学设计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登高教学设计5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登高教学设计5篇,欢迎参阅。
《登高》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学生能理解并背诵《登高》这首诗的全文•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境,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学生能够品味诗歌中的美感,探索个人情感的表达方式•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一篇关于《登高》的读后感2. 教学内容•《登高》的讲解和解读•背诵《登高》全文•分析《登高》的意境和创作意图•品味《登高》诗歌中的美感•写一篇关于《登高》的读后感3.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讲解并激发学生对《登高》这首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世界。
第二步:诗歌讲解和解读•运用多媒体工具,展示《登高》的诗歌原文。
•与学生一起分析并解读《登高》的主题、情感和表现手法。
•让学生回答一些相关问题来巩固对诗歌的理解。
第三步:背诵《登高》•将《登高》分段逐句教给学生,让学生先跟读,再逐句背诵。
•分组进行背诵比赛,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第四步:意境和创作意图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登高》中的意境,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诗人的创作意图。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何选择《登高》这个题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五步:品味诗歌中的美感•让学生聆听一些优美的背景音乐,并观赏一些与《登高》相关的图片。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心情和想象力,品味《登高》诗歌中表现的美感。
第六步:写一篇读后感•引导学生写一篇关于《登高》的读后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 教学评价•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诗歌理解、背诵和写读后感的表达能力等方面。
•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
二、教学反思《登高》这首诗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教学设计和实施,我发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导入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引起他们对《登高》这首诗的兴趣。
同时,我还运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原文,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诗歌的美感。
在背诵环节,我采用了分组背诵比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了诗歌背诵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登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登高》。
(2)理解诗歌的背景、内容和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并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意境。
(3)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诗歌背景(1)诗人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称。
(2)时代背景: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民不聊生。
(3)创作背景:《登高》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诗人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
2.诗歌内容(1)第一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第二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第三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第四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诗歌意境(1)萧瑟的秋景:风急、天高、猿啸、落木、长江。
(2)悲凉的氛围:万里悲秋、百年多病、艰难苦恨。
(3)诗人的感慨:作客他乡、孤独登高、忧国忧民。
4.诗歌修辞手法(1)比喻: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比喻岁月的流逝。
(2)拟人:如“渚清沙白鸟飞回”中的“鸟飞回”拟人化鸟儿的行为。
(3)对仗: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中的对仗结构。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出示杜甫画像,简介诗人。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杜甫诗作,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3)揭示课题《登高》。
2.朗读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注意字音、停顿。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
(3)学生齐读,感受诗歌韵律。
《登高》教学设计(精选10篇)《登高》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高》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高》教学设计篇1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诗歌鉴赏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同时,新课标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我们在教学中也要积极落实。
唐诗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这首诗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晚年寄居夔州,漂泊他乡,体弱多病,独自登台时所写的一首代表性律诗。
古人评价它是“杜诗第一”、“古今七言律第一”,可见其重要位置。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律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
学好此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我校是一所农村的普通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学习吃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提高。
依据新课标理念、教材特点和学生现状,我在设计时,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由景入情,分析景情关系,再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处境深入探究产生悲秋情怀的缘由。
以文本为基础,走近文本,又能跳出文本,再回归文本,深刻感悟一代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诵读,分析景情关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分析,在分析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总结鉴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体会一代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3、教学重点与难点:《登高》是杜甫晚年诗作的代表性作品,集自然风物与一生的悲情感受为一体,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
而我们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有限,因此我把分析景情关系作为本课的重难点。
二、教学准备:课前查阅关于本诗的相关资料(作者经历、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说课稿等),从中筛选,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配上背景音乐,图片等,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象,更好地呈现诗中的内容。
登高(杜甫)教学设计登高(杜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的诗歌《登高》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学习抒发自己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与感悟的方式。
3. 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欣赏与解读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杜甫的诗歌《登高》。
2. 诗意的表达与韵律的感受。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曾经登高的经历,了解他们对登高所产生的感受。
通过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兴趣和对美的热爱。
步骤二:诗歌讲解与欣赏(20分钟)1. 介绍杜甫,让学生了解他是唐代的一位伟大诗人,以及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2. 呈现《登高》的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并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 分析诗歌的结构:诗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以及诗句的韵律和押韵方式。
通过诗歌讲解和欣赏,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杜甫的构思和表达手法。
步骤三:情感表达与创作(30分钟)1. 引导学生以《登高》为蓝本,在课堂上进行写作活动。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用诗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观察。
2. 鼓励学生在表达时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将个人情感与所见所闻相结合,创作出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
步骤四:作品分享与讨论(30分钟)1. 邀请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创作的诗歌作品,让他们互相欣赏并提供反馈。
2. 引导学生根据同学的作品,进行互动讨论,分享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结合学生的作品和讨论内容,进一步探讨诗歌的抒发情感的独特力量以及对于美的感知与表达的重要性。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20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重点强调诗歌的抒发情感与传递美的力量。
2. 提供一些其他杜甫的诗歌作品给学生阅读,鼓励他们进一步了解和欣赏杜甫的诗歌创作。
3.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创作实践,培养他们热爱文学、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与表现来评估他们对于《登高》的理解和对于诗歌创作的掌握程度。
可以通过学生的表达、创作作品以及课堂讨论与分享的质量来进行评估。
《登高》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高》这首诗。
(2)理解《登高》的诗意、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
(3)分析杜甫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了解杜甫诗歌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登高》这首诗。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登高》。
(2)理解《登高》的诗意、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
(3)分析杜甫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了解杜甫诗歌的历史地位。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释义。
(2)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
(3)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时代背景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杜甫诗歌的历史地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登高》,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意境。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2)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登高》。
2. 结合课内学习,课外收集杜甫的其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五、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的亮点和不足。
2.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3. 单元测试评价:在单元结束时进行测试,测试内容涵盖《登高》的诗意、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以及杜甫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理解能力。
2007年第12期总第416期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设计说明】
本课设计,意在以杜甫的《登高》为例,确立赏析诗词的“五种意识”,突破五个难点,为帮助学生赏析古诗词作一点有益尝试。
古诗词阅读是高中阅读训练部分的一个重点,从高考角度来看,不仅是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学生在赏析古诗词时首先表现出的是一种感性上的语言痛苦,更难完成感性认识向理性的跨越,始终无法走近诗词内容,于是“口不能言,手不能写”。
探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情景交融是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缺乏分离“
景与情”意识,便找不到赏析诗词的突破口。
2.缺乏运用“
意象”的意识,无法全面准确概括“景”的特点,便无法随诗入境。
3.缺乏归纳“
景中情”(含蓄的情)和筛选诗词中抒情的句子(直接的情),便无法准确、细腻地归纳出诗词的感情。
4.赏析诗词要有理有据,缺乏结合内容赏析诗词的意识,赏析就做不到准确、
规范的表述。
5.诗词的语言是美的,赏析诗词的语言也是美的,缺乏“
赏析诗词的个性化语言”意识,即使读懂了诗词,也不能全面、生动地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
学会赏析诗歌的常规方法。
【
教学重点】1.筛选意象,表述诗歌所绘之景。
2.结合写景和抒情的句子,表述诗歌所抒之情。
【教学难点】
结合诗歌内容,准确、规范、生动地表述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探究法
【教学步骤与教学过程】
一、抒情性导入,把握结构,分离景与情
1.抒情性导入,营造赏析诗歌的氛围。
安史之乱结束四年之后,各地军阀又乘时而起,为争夺地盘而混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
这年秋天,年事已高的大诗人杜甫仍然在漂泊流浪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压在诗人的心头。
为了排遣这些郁闷,这一天,诗人登上了水急风大的瞿塘峡口。
2.分离景与情,找到突破口。
▲问题1诗人登上高处后,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集体读两遍诗歌后,回答这三个问题。
(集体朗读诗歌两遍)
《登高》教学设计
辛文君
【作者简介】辛文君,山西省盂县第一中学教师。
68・・
2007年第12期总第416期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明确了这三个问题,也就明确了本诗的结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老师点拨:人常说,“
诗言志,歌咏情”。
这句话不是说诗只能言志,歌只能咏情。
这是一个互文的句子,是说诗和歌都可以用来“言志抒情”,同时,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因此写景抒情成为诗歌一大特色。
在赏析诗歌时,分离出写景与抒情的句子至关重要,这是赏析诗歌的突破口。
二、利用意象,准确描述景物特点,同时揣摩景中蕴含的感情色彩。
1.找意象,随诗入境,准确描述景物特点。
诗词的写景部分,常常构成一幅美的画面。
▲问题2如果把《登高》一诗的前两联看成是一幅画面,请同学们说说画面中有哪些内容?(全班同学讨论)听到的:风急、猿哀。
看到的:天高、渚清、沙白、鸟飞回、落木、长江。
▲问题3请同学们结合以上景物,运用联想、想象,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在练习本上描述这幅画面,结构为分总式。
(给足时间,由语言功底好的同学来作示范)
(分)瞿塘峡口秋日天高气爽,猎猎多风,峡中不断传来猿的哀鸣之声,诗人的视线由高处转向江中小洲。
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下,有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
更远处,无边际的落叶萧萧而下,长江水滚滚而来,奔流不息。
(总)首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秋天的气氛。
2.揣摩景中蕴含的感情色彩,结构为分总式。
(分)首联:呈现凄清之状。
颔联:叶落而天下知秋,一年又将尽。
长江水一泻千里,逝者如斯夫。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老师点拨:写景必有景物对象,筛选这些对象就是筛选意象的过程;分析、
组合这些形象,并揣摩这些形象的感情色彩的过程,正是分析意象、
组合意象、随诗入境的过程。
树立“意象”意识,就可以深入走进诗歌内容。
三、结合诗句,揣摩后两联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即所看后的所想
1.▲问题4请同学们找出三、四联直接表现感情的字眼。
这些字眼是:悲、独、苦、恨。
2.分析三、
四联,揣摩其中蕴含的感情。
颈联:万里————————
—言飘泊之广百年————————
—谓人生有限(此处专指暮年)独登台——————
—表明诗人孤独在高处远眺常作客———————指出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
尾联: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加上因病断炊,悲愁就更难排遣了。
3.分析二、
三两联的联系,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
无限悲凉,溢于言外。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看到的和听到的:
即写景
想到的:
即抒情
69・・
2007年第12期总第416期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老师点拨:通过找字眼,可以直接看出作者的一些情感,结合诗句,才能揣摩出更细腻的情感。
比如:你粗看看出了思乡之情,结合诗句,可能体会到“苦涩、无奈”的思想之情。
确立赏析诗词结合诗句,才能做到有理有据。
表述采用分总式,表述就显得更规范。
四、集体朗读,综合情与景,诗意概括全诗(可用填空形式)
1.体会赏析诗歌的“个性化”语言。
看下面两段赏析文字,体会这种个性化语言。
示例1:实景是赤壁的险要地势,是作者亲眼所见,虚景则是火烧曹营,是作者的想象,二者互相衬托,是谓虚实相济。
示例2: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
△老师点拨:诗词的语言是美的,赏析的语言也是美的。
这种语言功底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同学们只有树立这种语言意识,不断练习,写出这种个性化的赏析语言不是没有可能的。
2.集体朗读全诗,把空白处补充完整,引导学生诗意概括全诗。
诗的前半写景,后半抒情。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
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
颈联表现感情,从纵即时间、横即空间两个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老病残生。
尾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五、归纳赏析诗词的方法步骤
—利用意象概括景物特点,体会景中蕴含的感情——
—揣摩景中情和先找写景和抒情的句子,完成情景分离——
直接抒情的句子,规范、生动表述诗中感情。
注意赏析诗词的个性化语言,注意赏析要有结合诗句的意识。
六、作业
1.比较杜甫《登高》和《望岳》,结合诗的内容,分析两首诗,表述两首诗感情有何不同。
2.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三”。
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