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_许宜冠
- 格式:pdf
- 大小:179.79 KB
- 文档页数:4
冠心病病人心率变异性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冠心病病人的心率变异性(HRV),探讨冠心病病人自主神经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测定冠心病病人和正常对照组心电图的时域和频域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冠心病组24h HRV指标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结论:冠心病病人存在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现象,以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关键词】冠心病;心率变异性心脏作为人体有机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活动同时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心率作为自主神经在窦房结水平相互作用的反映, 与其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心率变异性(heart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窦性心律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性变化。
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的调控能力。
可作为无创性检查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一种手段,具有敏感度高、可重复性等优点,已成为近年来研究心电信号处理领域的一个前沿热点,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应用日益广泛。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多种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病人HRV 下降[1]。
本文通过对正常人与冠心病病人的HRV的比较,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自主神经变化的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冠心病CHD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63±7)岁;为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病人。
排除糖尿病、甲亢及服用β受体阻滞剂、抗胆碱能药物者,心功能Ⅰ~Ⅱ级,全部病例符合WHO 的诊断标准[2]。
正常对照(NC)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57±5)岁;均为我院健康体检者。
询问病史、体检、心电图、胸透等检查均正常。
1.2 研究方法:所有受试者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器采用北京世纪今科医疗器械公司研制的新型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系统, 总记录时间>23h,记录由电脑自动分析加人工校正编辑,剔除全部异位搏动及伪差, 进行24h HRV 分析。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全部病人进行24 h心率变异性记录并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
结果冠心病组心率变异性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男、女性别心率变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2P>0.05)。
【关键词】冠心病;心率变异性心率变异(HRV)是指窦性心律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性变化。
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的调控能力。
心率变异作为疾病的生命预后和恶性心律失常等突发心脏事件的预测指标,从90年代初开始,越来越多地被临床所接受和采纳。
本文借助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测地结果,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及其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所有病例168例,分为2组①冠心病组:共87例,来源于1998~2003年在我院住院病人,按WHO诊断标准,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年龄43~76岁,平均(61.7±8.5)岁。
其中男性55例,女性32例;②对照组:共81例,来源于经健康体检,证实无冠心病的正常人,年龄40~70岁,平均(50.3±8.6)岁,其中男性61例,女性20例。
1.2方法仪器采用美国玻璃屋9 900型十二通道Holter记录系统对全部受试者进行连续24 h心率变异记录并回放入计算机,经心率变异性软件处理,自动检出24 h窦性心律进行心率变异时域和频域分析。
采用下列指标:24 hR 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24 h每5 min时段平均R R间期标准差(SDANN),24 h内每5 min时段R 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相邻R 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 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数(PNN50)。
1.3统计学处理各项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2组间的均值用t检验。
2结果冠心病组心率变异性明显低于对照组。
冠心病组及对照组男、女性别心率变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2P>0.05)见表(1、2)。
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与其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王浩;田忠秋【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年(卷),期】2016(020)014【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在经心电图诊断的心脏变时性功能(CR)与其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以及同期60例无冠心病的正常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正常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
所有患者均进行平板试验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等一般情况以及心率变异性指标。
结果冠心病患者静息HR高于正常人,但运动时HR峰值却低于正常人;冠心病患者静息和运动时HR峰值差以及CR指数也显著大于正常人;冠心病患者HRV的各项指标均小于正常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心病患者CR指数的增高,其HRV的各项指标值也相应增加。
结论 HR、CR指数以及HRV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有着重要作用,且CR指数与HRV呈正相关。
【总页数】2页(P1932-1933)【作者】王浩;田忠秋【作者单位】鱼台县人民医院,山东鱼台 272300;鱼台县人民医院,山东鱼台2723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12周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和心率恢复值的影响 [J], 刘博淼;刘洵;王一春;谭思洁;石晓明2.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J], 孙亚娟;陈倩;齐晓红3.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与心率变异性分析 [J], 潘运萍;井艳;朱涛;郭琦;郭森;李中健4.高血压患者的心脏变时性功能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J], 罗燕銮;罗燕珊5.手汗症治疗术后心率变异性以及心脏变时性功能的观察分析 [J], 孙小平;孙娴超;黄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田国平;谭振清【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08(24)10【摘要】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探讨两者间是否存在联系,为诊断冠心病提供更多途径.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分别为SAP、UAP、STEMI和NSTEMI组.每组30例.选取健康体检者3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于入院后24 h内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冠心病患者均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反映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SDNN Index等显著降低(P<0.05),而反映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心率变异性指标rMSSD、pNN50则无显著变化.结论:心率变异性可作为一个无创伤性指标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总页数】3页(P1720-1722)【作者】田国平;谭振清【作者单位】421001,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421001,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24 h动态心电图评价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J], 于兴珊2.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J], 冯慧; 吴钟伟; 刘超权3.冠心病患者外周血ATG-5、ATG-7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心率变异性及斑块易损性的关系 [J], 李巍;李彦明4.冠心病患者外周血ATG-5、ATG-7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心率变异性及斑块易损性的关系 [J], 李巍;李彦明5.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J], 许宜冠;周胜华;李玉光;沈向前;胡信群;方臻飞;陈畅;许端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率变异性与冠心病发病率相关性分析李月亮;林海利;李巧汶【期刊名称】《临床心身疾病杂志》【年(卷),期】2017(23)4【摘要】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与冠心病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将90例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及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设研究对象,将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多支冠脉病变纳入观察组(30例),单支冠脉病变者纳入对照组(30例),无冠脉血管病变者纳入正常组(30例).比较3组心率变异性指标、冠脉Gensini评分,分析心率变异性指标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Gensini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观察组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与Gensini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心率变异性与冠心病发病关系密切,心率变异度越高,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越严重,可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有利依据.【总页数】3页(P42-44)【作者】李月亮;林海利;李巧汶【作者单位】511518 广东·清远清远市人民医院;511518 广东·清远清远市人民医院;511518 广东·清远清远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与其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 [J], 王浩;田忠秋2.心率变异性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J], 邹小兰;王建榜3.疑诊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 [J], 王鸿;田俊萍;于洋;王意忠4.51例冠心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减低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分析[J], 曾延玲5.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J], 陈晨;李华;童全秀;王联发;何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4 h动态心电图评价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作者:于兴珊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24期【摘要】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率变异性在冠心病中的临床诊疗价值。
方法10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程度将其分为三组,另择取同期108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使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分析其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诊疗价值。
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监测指标中的时域指标和高频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冠心病组患者的各项时域指标和高频功率随之减小,低频功率及低频功率/高频功率值随之增加,上述差异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24 h动态心电图;冠心病;心率变异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作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临床上主要结合典型症状及相关检查对冠心病做出诊断,大量临床实践证实冠状动脉造影是其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有创性和高费用使得其在基层医院实施起来相对困难[1]。
24 h动态心电图是目前检查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作为无创伤性方法,为广大心血管患者所青睐。
心率变异性主要是指逐次心搏间期微小差异,主要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活性,临床研究指出其在判断心血管疾病中具有指导性价值,其和冠心病间的相关性也得到了部分报道[2]的证实,但有关病情程度的判断较少。
本研究进步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率变异性在冠心病中的临床诊疗价值,现将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64例,女44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1.8±6.8)岁,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胸闷、心悸、头晕等,结合X线片、心电图、超声等相关辅助手段检查确诊,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采用Gensini评分标准对上述患者的病变程度进行评价,轻度病变32例,中度病变40例,重度病变36例,另择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男68例,女40例,经过详细检查排除心脑血管疾病,两组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体质质量指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较性,两组均自愿接受本次检查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冠心病患者与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的关系【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与心率变异性分析的关系变化,了解心率变异性在评价冠心病病情方面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对96例冠心病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观察心率变异性时域、频域10项指标及24 h动态心电图的改变。
结果两组之间HR、RR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中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rMSSD、PNN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频域指标ULF、VLF、LF、HF、LF/HF也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
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明显下降,提示心率变异性分析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心率变异性(HRV)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定量评价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无创性方法[1]。
研究显示,HRV降低是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表现,自主神经失衡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本研究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来深入研究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变化和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11月在本院住院患者。
冠心病组96例,男59例,女37例。
年龄:41~85 (68±10.77)岁。
经心电图、X线片、超声等检查及体格检查证实。
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33~70 (50.73±10.90)岁,为同期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以心悸、胸闷、头晕等就诊,体格检查、超声、心肌酶、X线检查未发现器质性改变。
1. 2 研究方法①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采用美国世纪3000三通道记录盒分析仪,选择V1、V5、aVF导联,受检者进行24 h连续记录。
有专人采用人机对话分析进行动态心电图分析,由计算机算出心率变异性的时域和频域的指标及心率HR及RR间期。
②心率变异性指标测定:时域指标:a. SDNN:24 h内全部R-R间期的标准差; b. SDANN:24h内连续每5 min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c. SDNNindex(SDNNI):24 h 内5 min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d. 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e. PNN50: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占正常心搏总数的百分比。
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程度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程度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2009年3 月至2011 年3 月我院收治的45 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双支病变19 例,多支病变26 例,15 例轻度狭窄,30 例重度狭窄。
同时,选取同时期45 例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心率变异长程频域指标。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低频段及高频段均较低,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冠状动脉不同病变支数的患者心率变异性无明显差异,但冠状脉狭窄严重的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较明显(P<0.05)。
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心率变异性改变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显著的联系,但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冠状动脉冠心病心率变异性医学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是临床用于判断患者心脏自主活性的主要指标,临床经验指出,与健康的正常人相比,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较低,且心率变异性降低与冠心病患者病情进展有一定的关系。
本文以2009 年3 月至2011 年3 月我院收治的45 例冠心病患者为例,研究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程度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得到了一定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 年3 月至2011 年3 月我院收治的45 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记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时期45 例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排除脑血管意外、高血压、心肌病、房颤、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病窦综合征、甲状腺疾病、频发房早、房室传导阻滞等。
临床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可将研究组患者分为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可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狭窄度50%-75%)和重度狭窄(狭窄度大于75%或完全闭塞)。
研究组45 例患者中,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19 例患者冠状动脉双支狭窄,记为双支病变组,其中,男11 例,女8 例,年龄 31~69 岁,平均年龄45.3 岁;26 例患者多支狭窄,记为多支病变组,其中,男16 例,女10 例;年龄33~72 岁,平均年龄47.5 岁。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心率变异性分析刘虹;胡信群;杨宇;于少芬【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年(卷),期】2004(14)18【摘要】目的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的影响.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79名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患者分为四组:N组(血管狭窄病变小于50%);S组(单支病变组);D组(双支病变组);M组(多支病变组);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HRV指标与临床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各组间SDNN,SDANN,rMSSD和pNN5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值分别为3.348,3.316,3.610和4.058;P值分别为0.023,0.024,0.017和0.010),冠脉狭窄指数是各项HRV指标的唯一预测因子.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下降,且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提示冠状动脉缺血病变可导致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改变.【总页数】3页(P107-109)【作者】刘虹;胡信群;杨宇;于少芬【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病科,湖南,长沙,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导管室,湖南,长沙,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病科,湖南,长沙,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病科,湖南,长沙,41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J], 迟晔虹;王雪绒;梁娟;张明玥2.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J], 普国全3.合并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J], 王利敏;程燕;孙尧;宋博毅4.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 [J], 谢春林;张松文5.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评分、冠状动脉病变程度Ⅱ评分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J], 张珂瑞;李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状动脉病变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吴志红;都伟;王云英;连晓芳【期刊名称】《疑难病杂志》【年(卷),期】2008(7)10【摘要】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在评估冠心病病情中的意义.方法 136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按病变程度分为完全阻塞组31例,部分阻塞组53例,非阻塞组52例.84例阻塞病例再按病变部位、累及病变支数分亚组.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HRV的时域指标:R-R总体标准差(SDNN)、24 h每5 min时段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ANNind)、每5 min时段R-R间期标准差的24 h平均值(SDNNind)、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数(PNN50).分析不同冠状动脉病变之间HRV的差异.结果 (1)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SDNN、SDANNind、SDNNind下降越明显,而rMSSD、PNN50降低不明显;(2)左冠状动脉病变SDNN、SDANNind明显下降,而右冠状动脉病变HRV各指标下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HRV各指标下降越明显,但只有3支病变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HRV下降越明显,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病变多在左冠状动脉、病变范围越广.对冠心病患者病情评估有一定意义.【总页数】3页(P585-587)【作者】吴志红;都伟;王云英;连晓芳【作者单位】050011,石家庄市中心医院心内科;050011,石家庄市中心医院心内科;050011,石家庄市中心医院心内科;050011,石家庄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R541.7【相关文献】1.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平均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的关系研究 [J], 王雁;范玉欢2.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研究 [J], 黄立萍;常栋;张彧;洪丽;张树龙3.24 h动态心电图评价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J], 于兴珊4.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J], 冯慧; 吴钟伟; 刘超权5.冠心病患者外周血ATG-5、ATG-7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心率变异性及斑块易损性的关系 [J], 李巍;李彦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