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病变分级
- 格式:docx
- 大小:20.20 KB
- 文档页数:3
冠心病冠脉造影的分级标准
冠心病冠脉造影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用于评估心脏冠状动脉的情况。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冠心病冠脉造影的分级标准:
1. 阳性结果:
- 单支病变(Single-vessel disease):一条心脏冠状动脉有明显狭窄或闭塞。
- 双支病变(Double-vessel disease):两条心脏冠状动脉有明显狭窄或闭塞。
- 三支病变(Triple-vessel disease):三条心脏冠状动脉都有明显狭窄或闭塞。
- 主干病变(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冠状动脉主干有明显狭窄或闭塞。
2. 病变程度:
- 轻度狭窄(Mild stenosis):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小于50%。
- 中度狭窄(Moderate stenosis):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50%至70%之间。
- 重度狭窄(Severe stenosis):冠状动脉狭窄程
度大于70%。
需要注意的是,冠心病冠脉造影的具体分级标准可能会因医疗机构、专家和地区而有所不同。
此外,除了冠脉狭窄的程度,还需考虑病变的位置、分布和形态等因素,以全面了解患者的冠脉病变情况。
因此,建议咨询专业的心血管专家或医疗机构,了解他们采用的具体冠心病冠脉造影分级标准,并进行详细的诊断和评估。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本知识 2007-11-14 39健康网社区PCI近期临床成功是指达到解剖学和操作成功后患者心肌缺血的症状和/或体征缓解。
远期临床成功指上述有益作用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
再狭窄是近期临床成功而远期临床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的定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血管造影成功:成功的PCI使冠状动脉靶部位的管腔明显扩大,残余狭窄〈50%,同时达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TIMI) 3 级血流。
随着冠状动脉支架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认为术后残余狭窄〈20%是理想的造影成功的标准。
(2)操作成功:指已达到造影成功的标准,同时住院期间无主要临床并发症(如死亡、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与操作有关的心肌梗死一般认为出现病理性Q波和心肌酶(CK、CK-MB)升高即可诊断,但对于不伴有Q波心肌酶升高的意义存在争议。
已有研究证实CK-MB水平较正常上限升高3-5倍的非Q波心肌梗死具有临床意义。
不伴有Q波的CK- MB水平明显升高本身意味着PCI存在并发症。
(3)临床成功:PCI近期临床成功是指达到解剖学和操作成功后患者心肌缺血的症状和/或体征缓解。
远期临床成功指上述有益作用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
再狭窄是近期临床成功而远期临床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二、冠状动脉病变的形态学分类1988年美国ACC/AHA根据PCI的成功率和危险性,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A、B、C三种类型,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分型标准(见表1)。
其中B型病变分为两个亚型,仅有一种病变特征为B1型病变,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变特征则为B2型病变。
表1 198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ACC/AHA)的冠状动脉病变分型病变特征 A型病变 B型病变 C型病变病变范围局限性,<10mm 管状,10-20mm 弥漫,>20mm病变形态同心性偏心性————是否容易接近容易近段血管中度弯曲近段血管极度弯曲是否成角不成角(<45。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冠脉Gensini 评分
狭窄程度评分病变部位评分
01 %〜25 %1左主干5
26 %〜50 %2左前降支或回旋支近段 2.5
51 %〜75 %4左前降支中段 1.5
76 %〜90 %8左前降支远段 1.0
91 %〜99 %16左回旋支中、远段 1.0
全闭32右冠状动脉 1. 0
小分支0. 5
,每位患者的积分为所有病变积分的注:每处病变的积分为狭窄程度评分乘以病变部位评分总
和。
Gensini评分系统
对每支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定量评定,首先根据冠脉狭窄程度确定基本评分,狭
窄直径V 25%计1分,》25%〜V 50%计2分,》50%〜V 75%计4分,》75%〜V 90% 计8分,》90%〜V 99%计16分,99%〜100%计32分,再根据不同冠脉分支确定相应系数,分别为:左主干(LM)病变X 5;左前降支(LAD)病变:近段X 2.5,中段X 1.5,远段X 1;对角支病变:D1 X 1, D2 X 0.5;左回旋支(LCX)病变:近段X 2.5,钝缘支X 1,远段X 1, 后降支X 1,后侧支X 0.5;右冠状动脉(RCA)病变:近、中、远和后降支均X 1。
以每一冠状动脉的狭窄基本评分乘以该病变部位的系数,即为该病变血管的评分,各病变血管得分总和
即为该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总评分。
只供学习与交流。
冠状动脉病变SYNTAX 评分体系(附图)一、冠状动脉树注:1. 右冠状动脉近段11. 回旋支近段2. 右冠状动脉中段12. 中间支3. 右冠状动脉远段12a. 第一钝缘支4. 右冠-后降支12b. 第二钝缘支16. 右冠-后侧支13. 回旋支远段16a. 右冠-后侧支第一分支14. 左后侧支16b. 右冠-后侧支第二分支14a. 左后侧支a16c. 右冠-后侧支第三分支14b. 左后侧支b5. 左主干15. 回旋支-后降支6. 前降支近段7. 前降支中段8. 前降支心尖段9. 第一对角支9a. 第一对角支a10. 第二对角支10a. 第二对角支a二、各节段的权重因数冠脉节段右优势型冠脉左优势型冠脉1. 右冠状动脉近段 1 02. 右冠状动脉中段 1 03. 右冠状动脉远段 1 04. 右冠-后降支 1 /16. 右冠-后侧支0.5 /16a. 右冠-后侧支第一分支0.5 /16b. 右冠-后侧支第二分支0.5 /16c. 右冠-后侧支第三分支0.5 /5. 左主干 5 66. 前降支近段 3.5 3.57. 前降支中段 2.5 2.58. 前降支心尖段 1 19. 第一对角支 1 19a. 第一对角支a 1 110. 第二对角支0.5 0.510a. 第二对角支a 0.5 0.511. 回旋支近段 1.5 2.512. 中间支 1 112a. 第一钝缘支 1 112b. 第二钝缘支 1 113. 回旋支远段0.5 1.514. 左后侧支0.5 114a. 左后侧支a 0.5 114b. 左后侧支b 0.5 115. 回旋支-后降支/ 1三、病变不良特征评分血管狭窄-完全闭塞×5-50-99%狭窄×2完全闭塞-大于3个月或闭塞时间不祥+1-钝型残端+1-桥侧枝+1-闭塞后的第一可见节段+1/每一不可见节段-边支-边支小于1.5mm +1三叉病变-1个病变节段+3-2个病变节段+4-3个病变节段+5-4个病变节段+6分叉病变-A、B、C型病变+1-E、D、F、G型病变+2-角度小于70°+1开口病变+1严重扭曲+2长度大于20mm +1严重钙化+2血栓+1弥漫病变/小血管病变+1/每一节段四、SYNTAX评分系统SYNTAX积分通过计算机程序计算得出。
冠脉造影病变分级标准
1. 无病变:冠脉造影图像中未观察到任何病变或异常。
2. 临界狭窄:狭窄程度小于50%的局部性病变,未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
3. 中度狭窄:冠脉狭窄程度介于50%至69%之间,可能引起轻度血流动力学改变。
4. 重度狭窄:冠脉狭窄程度达到70%或以上,存在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导致症状如心绞痛和短暂心肌缺血等。
5. 完全阻塞:冠脉管腔完全阻塞,血流无法通过,可能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病症。
6. 血管闭塞:冠脉完全闭塞,未见任何血流通过。
7. 术后:已经进行冠脉血运重建手术的区域,在造影图像中显示移植的血管或支架的位置。
8. 支架内再狭窄:原先植入的支架出现再次狭窄。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般的冠脉造影病变分级标准,实际评估和分级应根据医生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冠脉病变分型标准一、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狭窄程度是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主要指标,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量化评估。
根据加拿大心脏协会(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CCS)的分级标准,将冠脉狭窄程度分为四级:1. 无狭窄:冠脉管腔无狭窄,正常或小于25%狭窄。
2. 轻度狭窄:冠脉管腔狭窄小于50%。
3. 中度狭窄:冠脉管腔狭窄介于50%至75%之间。
4. 严重狭窄:冠脉管腔狭窄大于75%。
二、病变数量病变数量是指冠脉存在病变的支数,单支病变指仅有一支冠脉受累,多支病变指两支或以上冠脉受累。
三、病变部位病变部位是指冠脉病变的具体位置,常见的病变部位包括左冠状动脉主干(LAD)、右冠状动脉主干(RCA)和左前降支(LAD)。
四、血管重建情况血管重建是指为改善缺血心肌的供血而采用的各种血管重建措施,包括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ABG)等。
血管重建情况对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五、心肌缺血程度心肌缺血程度是指心肌缺血的范围、程度及对心肌功能的影响程度。
心肌缺血程度的评估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可将心肌缺血程度分为三级:轻度、中度和重度。
六、心肌梗死病史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并发症,也是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心肌梗死病史包括既往心肌梗死史、心肌梗死家族史等。
七、家族史家族史是指患者直系亲属中是否存在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
家族史阳性者提示存在遗传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对评估患者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八、其他相关因素其他相关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生活习惯、合并症等。
这些因素可影响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及严重程度,对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根据TIMI评级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分类介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征是冠状动脉内壁的斑块形成和血管狭窄。
为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冠状动脉疾病评估工具TIMI(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评级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根据TIMI评级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分类方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分级:根据TIMI评级系统,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为5个等级,具体如下:1. TIMI评级0级:冠状动脉无改变,即未发现任何病变。
2. TIMI评级1级:动脉壁有病变,但无明显狭窄。
可以观察到冠状动脉内壁出现少量的斑块。
3. TIMI评级2级:动脉壁有中度狭窄。
冠状动脉内壁斑块增多,狭窄程度较显著,可能导致血流不畅。
4. TIMI评级3级:动脉壁有严重狭窄。
冠状动脉内壁斑块明显增多,血流受到明显阻碍,可能导致心肌缺血。
5. TIMI评级4级:动脉完全闭塞。
冠状动脉内壁严重狭窄,完全阻断了血流,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根据不同的TIMI评级,可以对冠状动脉疾病进行分类和评估严重程度。
这有助于医生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预防心脏疾病发展和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总结:TIMI评级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从无病变到完全闭塞,共有五个等级。
通过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以为医生提供决策依据,进而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和预防措施。
理解和应用TIMI评级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冠状动脉狭窄及冠脉病变分型
冠状动脉狭窄及冠脉病变分型
专注医学 2020-03-18 19:21:39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可通过⾁眼观察、定量冠状动脉测量(QCA)冠脉内超声(IVUS)等⽅式进⾏。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可⽤狭窄直径减少的百分⽐或者狭窄⾯积减少百分⽐来表⽰。
⾁眼评估时多⽤直径减少百分⽐,即以相邻狭窄段近端或远端的“正常”⾎管直径作为100%,直径减少
1/2称为50%狭窄,减少9/10称为90%狭窄,完全闭塞则为100%狭窄。
直径狭窄50%相当于⾯积狭窄75%。
⼤于50%的直径狭窄和⼤于75%的⾯积狭窄通常认为可以在运动中诱发⾎流量下降,⼤于85%的直径狭窄可以引起静息时⾎流量下降。
如果⼀根⾎管有数个程度相同的狭窄,其对⾎流的影响呈累加效应。
如在前降⽀只有⼀个50%的狭窄,可能没有较多的临床症状,但是如果有2个以上的50%狭窄,则其临床意义与90%的狭窄相同。
在⼀条⾎管上有数个程度不同的狭窄,应以最重的狭窄为准。
如果狭窄程度相同,长管状狭窄对⾎流的影响⼤于局限性病变。
根据ACC/AHA建议,冠脉病变可分为A型、B型和C型三种,其中B型⼜分为B1和B2型(仅符合⼀项B型病变特征的为B1型,符合2项或两项以上B型病变特征的为B2型)。
冠状动脉
ACC/AHA冠脉病变分型建议
冠脉造影。
冠脉狭窄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1. 无狭窄,冠脉管腔直径无明显狭窄。
2. 轻度狭窄,冠脉管腔直径狭窄小于50%。
3. 中度狭窄,冠脉管腔直径狭窄50%-70%。
4. 重度狭窄,冠脉管腔直径狭窄大于70%。
此外,对于具体的病情,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灌注显像等综合评估,以确定狭窄的严重程度。
在诊断和
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手术或冠脉搭桥手术等。
总的来说,冠脉狭窄
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是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表现来综合评估的,以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冠脉硬化狭窄分级标准
1. 无狭窄,冠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没有明显的狭窄。
2. 轻度狭窄,冠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有轻度的狭窄,狭窄程度
一般在30%以下。
3. 中度狭窄,冠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有中度的狭窄,狭窄程度
一般在30%~70%之间。
4. 重度狭窄,冠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有严重的狭窄,狭窄程度
一般在70%以上。
除了以上的分级标准,有时候医生还会根据具体情况对狭窄的
位置、长度、形态等进行描述和评估。
这些评估结果将有助于医生
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等。
总的来说,冠脉硬化狭窄的分级标准是根据冠脉造影结果来进行评定的,能够
帮助医生了解病情严重程度,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冠脉病变的分类
冠脉病变在造影上我们常常用轻中重来区别狭窄的程度,或用局限性、弥漫性(病变长度>20mm)、串联病变来分型。
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主要决定因素为冠脉病变累及心肌供血的范围和心功能,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大多数能生存很多年,但如果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者是猝死,生存率就会下降,有室性心律失常,或者是传导阻滞,患者的预后比较差,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明显差于无糖尿病的患者。
冠心病由于病因无法根除,因此无法真正治愈,而且还可能会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
冠状动脉病变SYNTAX 评分体系(附图)一、冠状动脉树注:1. 右冠状动脉近段11. 回旋支近段2. 右冠状动脉中段12. 中间支3. 右冠状动脉远段12a. 第一钝缘支4. 右冠-后降支12b. 第二钝缘支16. 右冠-后侧支13. 回旋支远段16a. 右冠-后侧支第一分支14. 左后侧支16b. 右冠-后侧支第二分支14a. 左后侧支a16c. 右冠-后侧支第三分支14b. 左后侧支b5. 左主干15. 回旋支-后降支6. 前降支近段7. 前降支中段8. 前降支心尖段9. 第一对角支9a. 第一对角支a10. 第二对角支10a. 第二对角支a二、各节段的权重因数冠脉节段右优势型冠脉左优势型冠脉1. 右冠状动脉近段 1 02. 右冠状动脉中段 1 03. 右冠状动脉远段 1 04. 右冠-后降支 1 /16. 右冠-后侧支0.5 /16a. 右冠-后侧支第一分支0.5 /16b. 右冠-后侧支第二分支0.5 /16c. 右冠-后侧支第三分支0.5 /5. 左主干 5 66. 前降支近段 3.5 3.57. 前降支中段 2.5 2.58. 前降支心尖段 1 19. 第一对角支 1 19a. 第一对角支a 1 110. 第二对角支0.5 0.510a. 第二对角支a 0.5 0.511. 回旋支近段 1.5 2.512. 中间支 1 112a. 第一钝缘支 1 112b. 第二钝缘支 1 113. 回旋支远段0.5 1.514. 左后侧支0.5 114a. 左后侧支a 0.5 114b. 左后侧支b 0.5 115. 回旋支-后降支/ 1三、病变不良特征评分血管狭窄-完全闭塞×5-50-99%狭窄×2完全闭塞-大于3个月或闭塞时间不祥+1-钝型残端+1-桥侧枝+1-闭塞后的第一可见节段+1/每一不可见节段-边支-边支小于1.5mm +1三叉病变-1个病变节段+3-2个病变节段+4-3个病变节段+5-4个病变节段+6分叉病变-A、B、C型病变+1-E、D、F、G型病变+2-角度小于70°+1开口病变+1严重扭曲+2长度大于20mm +1严重钙化+2血栓+1弥漫病变/小血管病变+1/每一节段四、SYNTAX评分系统SYNTAX积分通过计算机程序计算得出。
冠状动脉病变SYNTAX 评分体系(附图)一、冠状动脉树注:1. 右冠状动脉近段 11. 回旋支近段2. 右冠状动脉中段 12. 中间支3. 右冠状动脉远段 12a. 第一钝缘支4. 右冠-后降支 12b. 第二钝缘支16. 右冠-后侧支13. 回旋支远段16a. 右冠-后侧支第一分支14. 左后侧支16b. 右冠-后侧支第二分支14a. 左后侧支a16c. 右冠-后侧支第三分支14b. 左后侧支b5. 左骨干15. 回旋支-后降支6. 前降支近段7. 前降支中段8. 前降支心尖段9. 第一对角支9a. 第一对角支a10. 第二对角支10a. 第二对角支a二、各节段的权重因数冠脉节段右优势型冠脉左优势型冠脉1. 右冠状动脉近段 1 02. 右冠状动脉中段 1 03. 右冠状动脉远段 1 04. 右冠-后降支 1 /16. 右冠-后侧支0.5 /16a. 右冠-后侧支第一分支0.5 /16b. 右冠-后侧支第二分支0.5 /16c. 右冠-后侧支第三分支0.5 /5. 左主干 5 66. 前降支近段 3.5 3.57. 前降支中段 2.5 2.58. 前降支心尖段 1 19. 第一对角支 1 19a. 第一对角支a 1 110. 第二对角支0.5 0.510a. 第二对角支a 0.5 0.511. 回旋支近段 1.5 2.512. 中间支 1 112a. 第一钝缘支 1 112b. 第二钝缘支 1 113. 回旋支远段0.5 1.514. 左后侧支0.5 114a. 左后侧支a 0.5 114b. 左后侧支b 0.5 115. 回旋支-后降支/ 1三、病变不良特点评分血管狭窄-完全闭塞×5-50-99%狭窄×2完全闭塞-大于3个月或闭塞时间不祥+1-钝型残端+1-桥侧枝+1-闭塞后的第一可见节段+1/每一不可见节段-边支-边支小于1.5mm +1三叉病变-1个病变节段+3-2个病变节段+4-3个病变节段+5-4个病变节段+6分叉病变-A、B、C型病变+1-E、D、F、G型病变+2-角度小于70°+1开口病变+1严重扭曲+2长度大于20mm +1严重钙化+2血栓+1弥漫病变/小血管病变+1/每一节段四、SYNTAX评分系统SYNTAX积分通过运算机程序计算得出。
cp- rads分类标准
CP-RADS(冠状动脉生理功能评估及危险度分层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生理功能和危险度的分类标准。
它基于冠状动脉造影、血流储备分数(FFR)和微血管功能评估等参数进行分类,分为0级、1级、2级、3级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风险程度和临床处理建议。
CP-RADS标准旨在提供一种更为精确和个性化的方法来评估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危险度,以指导临床治疗和决策。
具体的分类标准如下:
0级:无显著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血流储备分数正常,微血管功能正常。
患者风险较低,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1级:存在轻度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血流储备分数轻度降低(FFR≤0.85),微血管功能轻度异常。
患者风险中等,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介入治疗。
2级:存在中度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血流储备分数中度降低(0.85<FFR≤0.75),微血管功能中度异常。
患者风险较高,需要考虑更积极的治疗措施,如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或药物治疗。
3级:存在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血流储备分数重度降低(FFR<0.75),微血管功能重度异常。
患者风险极高,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治疗措施,如紧急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或药物治疗。
1988年美国ACC/AHA根据PCI的成功率和危险性,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A、B、C三种类型,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分型标准(见表1)。
其中B型病变分为两个亚型,仅有一种病变特征为B1型病变,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变特征则为B2型病变。
表1 198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ACC/AHA)的冠状动脉病变分型
病变特征A型病变B型病变C型病变
病变范围局限性,<10mm 管状,10-20mm 弥漫,>20mm
病变形态同心性偏心性————
是否容易接近容易近段血管中度弯曲近段血管极度弯曲
是否成角不成角(<45。
)中度成角(>45。
但<90。
)严重成角(>90。
)
病变外形管壁光滑管壁不规则————
钙化程度无或轻度中重度————
闭塞程度非完全闭塞完全闭塞<3个月完全闭塞>3个月
病变部位非开口部开口部————
分支是否受累无需要导丝保护的分叉病变有不能保护的大分支
血栓形成无有————
静脉旁路移植血管————- 脆性退行性病变
成功率>85% 60%-85% <60%
危险性低中等高
近年随着器械的改进和术者经验的积累,尤其冠状动脉支架的广泛应用,PCI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下降,按上述分型预测PCI成功率和并发症的价值有所下降。
目前,将病变分为低、中、高危险性(见表2)。
表2 病变的危险度分级
低危险中危险高危险
孤立性短病变(<10mm)管状病变(10-20mm)弥漫性病变(>20mm)
对成性病变偏心病变瘤样扩张
非成角病变中度成角(>45。
但<90。
)重度成角(>90。
)
近段无弯曲近段轻至中度弯曲近段严重弯曲
管壁光滑管壁不光滑
非完全闭塞完全闭塞<3个月完全闭塞>3个月,有桥状侧枝
非开口病变开口病变左主干病变
未累及大分支需要导丝保护的分叉病变有不能保护的大分支
不存在血栓少量血栓大量血栓或静脉桥退行性病变
三、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
即TIMI分级,原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像学分级,现常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流状况的评价。
TIMI 0级:血管完全闭塞,闭塞处远端血管无前向血流充盈。
TIMI 1级:仅有少量造影剂通过闭塞部位,使远端血管隐约显影,但血管床充盈不完全。
TIMI 2级:部分再灌注或造影剂能完全充盈冠状动脉远端,但造影剂前向充盈和排空的速度均较正常冠状动脉慢。
TIMI 3级:完全再灌注,造影剂在冠状动脉内能迅速充盈和排空。
四、完全血运重建和不完全血运重建
完全血运重建的概念源自外科早期的经验,即对于>50%狭窄的所有≥2.0mm血管均进行旁路血管移植,可以减少心绞痛、改善活动能力、提高5-7年的无事件生存率。
在临床实际中,许多患者不可能进行完全血运重建。
通常认为不完全血运重建是指1.5mm以上的冠状动脉存在>50%的残余狭窄。
以下两种情况均属于不完全血运重建:(1)术者仅扩张引起患者症状的罪犯病变或罪犯血管,不扩张其它病变或血管;(2)患者的一处或几处病变根本不能扩张,或试行扩张失败。
与完全血运重建者相比,不完全血运重建的患者中年龄较大、左心功能差和合并其它疾病者多见。
血运重建可以分为"解剖"血运重建和"功能"血运重建。
通过PTCA和CABG达到相同的"功能"血运重建,长期预后相似。
对于左心功能差的患者,更强调完全解剖上的血运重建,而对于大多数左心功能好的患者则最好进行完全功能性血运重建。
原则上,对于所有的可以扩张的严重病变,只要安全,应做完全血运重建,首先扩张罪犯病变或罪犯血管,再按病变的重要性依次扩张其它病变。
有时可以分期施治,会提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
若患者属手术高危或存在不能扩张的病变或功能上不重要的病变,可以不治疗相对不重要的血管病变。
如果患者为多支病变,手术危险性较低,做介入治疗的费用高,应选择搭桥手术。
进行不完全血运重建时,首先应判定罪犯病变或罪犯血管,可以通过心电图和病变的解剖特点帮助确定。
病变不规则提示斑块破裂,病变处造影剂充盈缺损提示血栓存在,这些改
变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或近期心肌梗死常见。
对于有些患者的病变难于判断罪犯病变。
术前行运动试验或同位素心肌显像、术中行血管内超声和多普勒血流测定以及压力导丝的应用均有助于判定罪犯病变。
对于多支病变的患者是否进行不完全血运重建一定要综合考虑,如心绞痛的严重程度、有无心力衰竭、是否合并糖尿病和经济条件等。
若患者系糖尿病合并三支病变,尤其为弥漫病变时,最好选择搭桥手术。
此外,还可以通过微创外科联合介入治疗达到完全血运重建的目的,适合于前降支合并另外一支血管的局限病变,即小切口搭左内乳动脉-前降支桥,其它血管行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