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年序曲》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音乐教案-1812序曲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Music Lessons-1812 Overture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音乐教案-1812序曲《1812年序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了解音乐体裁中序曲的形式。
2使学生了解此作品的创造背景,以交响手法描绘1812年拿坡仑侵略俄罗斯战争最终失败的历史事件。
二教学重点战斗主题与法军主题的交锋变化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1 导入(录音机)欣赏《1812年序曲》再现部片断师:请同学根据下面这段音乐判断这是一个什么场景?是什么因素使你产生这种联想?生:描写的是一场战争。
音乐紧张激烈、充满战斗性,还有隆隆炮声。
师:很好。
今天老师要用一部音乐把你们带到1812年的俄罗斯。
这将是一个有声的历史世界。
2 授新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展开想象,知道本课内容是以战争为背景。
(1)展示课题《1812年序曲》j介绍序曲:(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
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
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
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
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等。
k创作背景:1812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境,进迫莫斯科。
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
拿破仑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终于彻底溃散,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余全部被歼灭。
拿破仑带了随从狼狈绕道逃回法国,俄国人民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感到无限骄傲,自豪。
民族乐派之《1812序曲》课题教具录音机、钢琴教学目的学习作品《1812序曲》,同时了解铜管类乐器名称及音色特点。
重点难点在欣赏作品《1812序曲》的同时,使同学了解这支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民族抗争精神与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
了解序曲的概念。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序曲的概念----【序曲】:乐曲体裁之一。
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
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
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
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等。
创作背景:1812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境,进迫莫斯科。
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
拿破仑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终于彻底溃散,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余全部被歼灭。
拿破仑带了随从狼狈绕道逃回法国,俄国人民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感到无限骄傲,自豪。
这一首管弦乐曲,正是用来描写法军被俄罗斯军民狙击于大雪中,饥寒交迫而导致全军覆没的故事。
二、授新课1、用录音机放《1812年序曲》,同时对作者、背景及乐曲进行介绍和讲解。
乐曲结构为奏鸣式。
一开始是序奏,弦乐奏出缓慢、庄严的主题。
旋律来自一首宗教歌曲《众赞歌》。
这一主题肃穆虔诚,像是表现俄国人民在国难当头时乞求上帝的保佑和对和平的向往。
接着音乐逐渐加快,乐器逐渐加入,音量增强,号角声、呐喊声交织成一片,沉重的低音乐器发出了庄严的号召,随之奏出了骑兵进行曲。
这是序曲的第二主题,象征着响应号召的俄国军民奋起抗敌的英勇形象。
进入呈进部后,乐曲变得富于戏剧性。
《1812序曲》-人音版五线谱九年级第17册教案一、教材背景《1812序曲》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乐曲描绘了1812年俄国战胜拿破仑军队的场景,因此也被称为“莫斯科胜利庆祝曲”。
这首乐曲在人类历史上的背景下,表达了荣耀与悲壮的主题,音乐风格极具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1812序曲》的乐曲背景和音乐元素•初步掌握人音版五线谱的基础知识2.技能目标•能够较为准确地演奏《1812序曲》的人音版五线谱•能够理解并表达音乐情感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三、教学内容1.乐曲欣赏•老师介绍《1812序曲》的背景和音乐特点•播放《1812序曲》乐曲录音,让学生边听边阅读谱子,逐渐了解乐曲结构和主题的发展2.五线谱基础知识•老师介绍五线谱的基本概念和符号,例如谱号、音符、节拍器等•老师示范了解五线谱,让学生模仿跟读,并逐步熟练掌握基本知识3.人音版五线谱练习•老师向学生展示人音版五线谱的实用价值,并带领学生跟读、练习•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进行集体表演四、教学方法•欣赏式教学法:先让学生通过听乐曲来了解它的背景和音乐元素•示范式教学法:通过示范引导学生跟读和模仿•合作式学习模式:通过合唱习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五、教学评价1.测试方式•考试中心针对学生的音乐感知、技能表现、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试2.评价标准•测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与其他同学合作达到团队目标,表现能力很好的,给予10-20分不等的加分•学生自己主动进行学习和反思,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给予优秀评价六、课后作业•学生复习五线谱基础知识,自己编写基础练习并进行熟练掌握七、教学反思在这次教学中,我使用了欣赏式、示范式、合作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熟悉了音乐背景、掌握了五线谱的基础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我也在教学评价环节中加入了个人表现、团队表现等多种评价标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建议。
音乐教案-1812序曲《18年序曲》教案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了解音乐体裁中序曲的形式。
2使学生了解此作品的创造背景,以交响手法描绘18年拿坡仑侵略俄罗斯战争最终失败的历史事件。
二教学重点战斗主题与法军主题的交锋变化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1 导入(录音机)欣赏《18年序曲》再现部片断师:请同学根据下面这段音乐判断这是一个什么场景?是什么因素使你产生这种联想?生:描写的是一场战争。
音乐紧张激烈、充满战斗性,还有隆隆炮声。
师:很好。
今天老师要用一部音乐把你们带到18年的俄罗斯。
这将是一个有声的历史世界。
2 授新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展开想象,知道本课内容是以战争为背景。
(1)展示课题《18年序曲》j介绍序曲:(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
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
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
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
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8年序曲》等。
k创作背景:18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境,进迫莫斯科。
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
拿破仑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终于彻底溃散,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余全部被歼灭。
拿破仑带了随从狼狈绕道逃回法国,俄国人民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感到无限骄傲,自豪。
这一首管弦乐曲,正是用来描写法军被俄罗斯军民狙击于大雪中,饥寒交迫而导致全军覆没的故事。
(2)分别介绍呈示部4个主题j欣赏战斗主题师:该主题有何特点?生:速度较快、紧张急促,表现的战争形式迫切,战斗激烈。
1812年序曲-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1812年序曲的历史背景与创作背景。
2.熟悉1812年序曲的音乐结构特点、旋律特点和表现手法。
3.学会如何欣赏1812年序曲,并认识其在音乐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提高学生对音乐文化、音乐史等方面的认识。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提高其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1.了解1812年序曲的音乐结构和表现手法。
2.学习欣赏1812年序曲,并感受其音乐魅力。
3.探讨1812年序曲在音乐史上的作用及影响。
三、教学难点1.表现手法: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音乐中表现手法的含义和作用。
2.音乐历史背景:学生可能对音乐历史背景缺乏了解,难以理解音乐与时代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课前导入:通过简单的音乐片段先让学生感受1812年序曲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讲解:教师介绍1812年序曲的历史背景、音乐结构特点、表现手法等相关知识。
3.听音乐:全曲播放一遍,注重对旋律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解读和感受。
4.分段欣赏:将音乐分段,听一段后,讲解其音乐结构和表现手法,然后再次播放这一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旋律特点和表现手法。
5.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就1812年序曲的表现手法、音乐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讨论和思考。
6.看视频: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它在不同场合下的演唱和表演。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播放一小段1812年序曲的片段,让学生听一听,感受一下音乐氛围,同时可以启发学生了解它是什么样的音乐。
第二步:讲解(15分钟)1.介绍1812年序曲的历史背景和创建者皮奥特尔·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2.介绍1812年序曲的音乐结构和表现手法。
第三步:联想(5分钟)让学生联想一下听到1812年序曲时,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它让自己联想到什么。
第四步:听音乐(20分钟)播放全曲,让学生专心听,了解其整个曲子的音乐氛围和表现手法。
民族乐派之《1812序曲》教具播放器、钢琴一、说教材教学目的1、学习作品《1812序曲》同时了解铜管类乐器名称及音色特点。
2、了解乐曲的作曲家。
3、了解这支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民族抗争精神与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重点难点在欣赏作品《1812序曲》的同时,使同学了解序曲的概念及作品的内涵。
教学目标1序曲概述:(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
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
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
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
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等。
2、创作背景:1812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境,进迫莫斯科。
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
拿破仑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终于彻底溃散,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余全部被歼灭。
拿破仑带了随从狼狈绕道逃回法国,俄国人民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感到无限骄傲,自豪。
这一首管弦乐曲,正是用来描写法军被俄罗斯军民狙击于大雪中,饥寒交迫而导致全军覆没的故事。
教学目的:学生课前预习,教师作补充,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二、新课导入1、作者介绍: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
2、背景介绍:1812年,拿破仑率领六十万大军进攻莫斯科时,被俄罗斯(打败)狙击及大雪中,饥寒交迫而导致全军覆没。
柴可夫斯基在乐曲中采用了一个主题那便是法国国歌“马赛曲“。
此曲俱有强烈的爱国音乐的色彩,但是受欢迎的程度远超出柴可夫斯基的想像。
《1812年序曲》教案教学目标:了解《1812年序曲》的创作背景,循着1812年莫斯科保卫战的历史线索感受音乐,展开联想。
了解熟悉音乐体裁“序曲”、作曲家柴可夫斯基。
了解欣赏音乐的三个层次,通过听赏音乐,发现自己有“音乐的耳朵”。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认真倾听《1812年序曲》,熟悉其中的音乐主题,领悟“音乐的耳朵”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策略:开始就讲故事——《莫斯科保卫战》,激发学生的聆听兴趣;阅读课本知识,了解熟悉音乐体裁“序曲”、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聆听感受并熟悉6个音乐主题,,为聆听完整音乐作铺垫;带着问题“你在哪段音乐时感受深刻、联想较多”欣赏完整的《1812序曲》,时长18分钟,音乐播放的同时在屏幕上显示音乐描述的俄法战争的进程,以降低欣赏这个音乐的难度,在欣赏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联想与想象音乐描绘的画面;学生表达他们的联想与感受,归纳音乐欣赏的3个层次。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演示法、语言描述法、提问探究法、分组教学法等教学过程:一、酝酿这堂课,我们班分成四个小组,根据答问的次数、准确度和课堂纪律表现,评比出优秀小组。
1、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
(历史故事《俄法之战》,边讲边显示故事的线索俄国人民祈祷和平与安宁——俄国骑兵——确定战略——法军入侵——交战——撤退郊外——骚扰、交战——郊外野营——交战胜利——辉煌的庆祝——凯旋归来——庆祝的礼炮、掌声、欢呼声等等。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俄法之战。
俄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就以这场战争为主题创作了一部恢弘的交响乐章——《1812序曲》。
)什么是序曲呢?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
后来就演化为一种音乐体裁。
2、在这个音乐交响曲中,作曲家给故事的每个角色、场景、心情都赋予了一个音乐主题,如:人们祈祷和平与安宁:播放音乐,音乐来自于一首教堂赞歌,也让我们感受都教堂里宁静的气氛。
俄国骑兵:播放音乐,紧密的节奏,弹性十足,显示俄罗斯骑兵的无限生力。
《1812庄严序曲》赏析 1812序曲,全名《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1812年庄严序曲》。
由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于1880年,音乐诉述了1812年拿破仑进攻俄国并与俄军展开战斗、最后俄军击溃法军,拯救了人民的历史故事。
音乐的亮点在于除了管弦乐队以外,还在乐曲的末尾加入了钟声,大炮,军乐队等乐器。
寂静之中,中提琴与大提琴以弱起节奏拉开序幕。
提琴以平稳进行的和声缓缓进入,演绎《主啊,保佑你的子民》赞美诗。
安详的背景后,提琴声部的多次重复暗示了暴风雨的降临,给人一种隐隐恐惧的感觉。
管乐则于短暂的宁静后吹响优美的主题,仿佛描述着俄罗斯人民安详美满的生活,仿佛在倾诉一段美好的往事。
与提琴的低音以相似的节奏型相互呼应着,交叉索绕,逐渐上升;随着定音鼓敲响,管乐低鸣,提琴更进一步将恐惧感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接下来,密集的小军鼓带来紧张的气氛,它象征着军队打破了人民的安定。
双簧管着重弱拍,奏出一个如歌如泣的主题,提琴则在逐步升高,推出双簧管的声音。
交替两次之后,长笛以平缓的旋律出现,与提琴呼应。
管乐队以平缓的旋律行进,弦乐伴随着鼓钹声把音乐推入一个小小的高潮。
随着军鼓的响起,木管乐器与法国号重复着相似的节奏,经过几次重复之后一个短暂的休止。
随后乐曲速度加快,表现了法军开始了入侵,描写出两军对战的场面。
当这个主题逐渐遍传整个乐队并发展到最高潮时,法国号和短号相继奏出《马赛曲》的旋律,它以变奏的形式不断出现,看似是法军的斗志高昂、阵形严整,其实则是法军机械重复、刻板呆滞的形象。
与《马赛曲》相对的,是一首描写俄罗斯人们奋起抵抗的主题,两只主题交错缠绕着,斗争着。
仿佛战火硝烟的广阔战场上,军刀挥舞,战马嘶鸣,两支旋律在互相碰撞交错后逐渐舒缓下来。
乐曲在此出现一个大转折,出现了一个充满俄罗斯民歌风格的音乐,舒缓而优美。
俄罗斯民歌以优美的旋律开始了新的篇章。
音乐中,仿佛展现了奥涅加湖上泛着微微的波光,看到了鄂毕河上不息的流水一路向前,看到了巍峨的乌拉尔山脉在蓝天白云下屹立......它描绘了俄罗斯广阔壮丽的山河,更表达了俄罗斯人民对国家的热爱。
《1812年序曲》教案王钰晶课题:《1812年序曲》课型:音乐鉴赏年级:高一年级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音乐体裁序曲的形式。
2 、能自主学习,初步了解《1812年序曲》的创作背景,循着1812年俄法之战的历史线索对音乐展开联想。
3 、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柴科夫斯基以及他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认真倾听《1812年序曲》的音乐主题、典型节奏以及乐曲的结构,逐步领悟“培养音乐的耳朵”这句话的含义。
2、初步感受《1812年序曲》不同主题的音乐变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导入A俄罗斯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有这样一部作品,描写俄法战争的。
这是一部用文学的形式来描写俄法战争的作品,今天我们来感受一下在作曲家的笔下又是如何描写这场以弱胜强、以智慧、正义战胜邪恶的战争的。
B 根据《1812年序曲》这个标题进行交流二、自主学习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将课本p22中的“相关链接”、“作者介绍”“阅读材料”三部分内容进行自立、自为、自律学习。
并用红笔标注重点或疑问点。
三、赏析与探究,完成目标(2)讲授(我了解)A 什么是序曲?(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
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
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意大利序曲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
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等B《1812年序曲》创作背景:1812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境,进迫莫斯科。
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
拿破仑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终于彻底溃散,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余全部被歼灭。
拿破仑带了随从狼狈绕道逃回法国,俄国人民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感到无限骄傲,自豪。
这一首管弦乐曲,正是用来描写法军被俄罗斯军民狙击于大雪中,饥寒交迫而导致全军覆没的故事。
《1812序曲》音乐教案《1812序曲》音乐教案 1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了解音乐体裁中序曲的形式。
2、使学生了解此作品的创造背景,以交响手法描绘1812年拿坡仑侵略俄罗斯战争最终失败的历史事件。
二、教学重点战斗主题与法军主题的交锋变化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四、教学过程1、导入(录音机)欣赏《1812年序曲》再现部片断师:请同学根据下面这段音乐判断这是一个什么场景?是什么因素使你产生这种联想?生:描写的是一场战争。
音乐紧张激烈、充满战斗性,还有隆隆炮声。
师:很好。
今天老师要用一部音乐把你们带到1812年的俄罗斯。
这将是一个有声的历史世界。
2、授新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展开想象,知道本课内容是以战争为背景。
(1)展示课题《1812年序曲》j介绍序曲:(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
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
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
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
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等。
k创作背景:1812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境,进迫莫斯科。
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
拿破仑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终于彻底溃散,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余全部被歼灭。
拿破仑带了随从狼狈绕道逃回法国,俄国人民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感到无限骄傲,自豪。
这一首管弦乐曲,正是用来描写法军被俄罗斯军民狙击于大雪中,饥寒交迫而导致全军覆没的故事。
(2)分别介绍呈示部4个主题j欣赏战斗主题师:该主题有何特点?生:速度较快、紧张急促,表现的战争形式迫切,战斗激烈。
《1812序曲》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1812序曲》的历史背景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2. 掌握曲式结构和乐器演奏特点。
3. 能够准确鉴赏和分析乐曲,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乐曲的背景和结构,掌握乐器演奏特点。
2. 难点:准确鉴赏和分析乐曲,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以便介绍乐曲背景。
2. 准备音乐CD,播放乐曲。
3. 准备黑板、粉笔,以便讲解曲式结构和乐器特点。
4. 安排教室,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听音乐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音乐欣赏:播放《1812序曲》片段。
2. 提出问题:音乐家是如何通过音乐描绘战争场面的?音乐中的色彩和气氛是怎样的?(二)新授1. 介绍作曲家及作品背景。
2. 讲解《1812序曲》的曲式结构,分段欣赏。
(1)主部主题a:木管与弦乐器的对答式呼应以及竖琴的华彩。
(2)庄严的号角声b:号召群众集结。
(3)插入部c:士兵进行曲:动员人民参战。
(4)激昂的尾声d:号召英勇作战,重建故里。
3. 组织学生分段欣赏并展开讨论:这段音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喜欢这段音乐中的哪些乐器演奏?说说理由。
4. 学生自愿发言,讨论后教师进行小结。
(三)扩展1. 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联想:如果我们学校将要举行一场音乐会,你会选择哪一段音乐来演奏?为什么?你的家人、朋友会喜欢哪一段?为什么?这段音乐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绪?联料到了哪些相关的音乐作品或文学作品?2. 学生自愿发言,教师总结。
(四)安置作业1. 课后收集有关柴科夫斯基的其他作品介绍,下次课进行交流。
2. 继续欣赏《1812序曲》,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1812序曲》的背景和主题,了解其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2. 掌握曲式结构和演奏技巧,能够正确理解和演奏其中的各个乐章。
3. 通过学习《1812序曲》,培养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一单元《1812年序曲》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2、丰富学生的音乐欣赏知识,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
2学情分析
学生对1812年的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还不够充分,需加深认识,对乐曲中的乐器也需作讲解。
3重点难点
通过参与聆听和体验,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要素的作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欣赏与鉴赏的区别
欣赏:是怀着喜欢与美好的心情去品味、感受你认为美好的东西。
鉴赏:是通过对照、比较、评价判断和知识性的欣赏。
“欣赏”又可称玩赏、领略,指一种相对被动的、多从感官出发的审美行为,常常以其感性直观引起的精神愉悦令人产生美感;“鉴赏”则更进了一层,往往兼及感性和理性,又带有品鉴、判断、反思的意思,所以鉴赏含有区别、品味、品评的成分,是比欣赏更多些主观成分的一种审美态度。
2【讲授】音乐鉴赏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民族乐派之《1812序曲》课题教具录音机、钢琴教学目的学习作品《1812序曲》,同时了解铜管类乐器名称及音色特点。
重点难点在欣赏作品《1812序曲》的同时,使同学了解这支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民族抗争精神与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
了解序曲的概念。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序曲的概念----【序曲】:乐曲体裁之一。
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
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
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
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等。
创作背景:1812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境,进迫莫斯科。
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
拿破仑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终于彻底溃散,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余全部被歼灭。
拿破仑带了随从狼狈绕道逃回法国,俄国人民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感到无限骄傲,自豪。
这一首管弦乐曲,正是用来描写法军被俄罗斯军民狙击于大雪中,饥寒交迫而导致全军覆没的故事。
二、授新课1、用录音机放《1812年序曲》,同时对作者、背景及乐曲进行介绍和讲解。
乐曲结构为奏鸣式。
一开始是序奏,弦乐奏出缓慢、庄严的主题。
旋律来自一首宗教歌曲《众赞歌》。
这一主题肃穆虔诚,像是表现俄国人民在国难当头时乞求上帝的保佑和对和平的向往。
接着音乐逐渐加快,乐器逐渐加入,音量增强,号角声、呐喊声交织成一片,沉重的低音乐器发出了庄严的号召,随之奏出了骑兵进行曲。
这是序曲的第二主题,象征着响应号召的俄国军民奋起抗敌的英勇形象。
进入呈进部后,乐曲变得富于戏剧性。
《1812序曲》-人音版五线谱九年级第17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乐曲的基本节奏和节拍。
2.能够演奏乐曲的基本节奏和节拍。
3.熟悉乐曲的曲调和旋律。
4.能够演奏乐曲的曲调和旋律。
二、教学内容1. 乐曲介绍•《1812序曲》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管弦乐作品。
•作品是为纪念莫斯科解放战争得胜周年而创作的,描写的是拿破仑战争期间,莫斯科保卫战赢得胜利的英雄事迹。
•本次教学演奏的是《1812序曲》-人音版五线谱。
2. 音乐素养与教学•通过演奏《1812序曲》让学生能够提高音乐素养,同时加强对管弦乐的理解和感受。
•针对学生基础差异提供分级教学,让学生更易于掌握演奏技巧。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和比赛,以提高音乐欣赏和演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引入以问答形式,让学生对《1812序曲》有初步的了解。
•问题1: 《1812序曲》是谁创作的?•问题2: 《1812序曲》主要是为了纪念什么事件而创作的?•问题3: 本次教学演奏的是什么版本的《1812序曲》?2. 技术练习针对学生基础差异分级,进行技术练习。
•初学者:以C调为例,练习基本的音阶和节奏。
•进阶者:练习完整的乐曲旋律和节奏。
3. 教学演示结合视频演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
•确认乐曲大纲和难度等级。
•用视频演示音乐家演奏《1812序曲》。
•分步进行演奏教学,示范和训练学生演奏技巧。
•练习学生对乐曲音乐形式、结构和细节掌握。
4. 课堂练习根据教师要求,学生可以进行以下几种课堂练习。
•分组演奏:让学生自己分成小组进行演奏,评出最佳组合。
•完成习题:让学生完成指定的习题,巩固学习。
•快速起伏:教师临时指定学生起伏或停止演奏,让学生迅速应对。
5. 课后作业•曲目跟练:让学生练习乐曲《1812序曲》。
•音乐鉴赏:要求学生听其他管弦乐曲,提高音乐素养。
•音乐笔记:要求学生记录自己学习音乐的探索和感受。
四、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作为考察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1812序曲》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1812序曲》教学设计《1812序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聆听《1812序曲》并感受音乐意境,感受和平让爱成为我们音乐永恒的主题。
民族乐派之《1812序曲》课题教具录音机、钢琴教学目的学习作品《1812序曲》,同时了解铜管类乐器名称及音色特点。
重点难点在欣赏作品《1812序曲》的同时,使同学了解这支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民族抗争精神与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
了解序曲的概念。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序曲的概念----【序曲】:(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
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
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
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
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8xx年序曲》等。
2、创作背景:18xx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境,进迫莫斯科。
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
拿破仑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终于彻底溃散,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余全部被歼灭。
拿破仑带了随从狼狈绕道逃回法国,俄国人民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感到无限骄傲,自豪。
这一首管弦乐曲,正是用来描写法军被俄罗斯军民狙击于大雪中,饥寒交迫而导致全军覆没的故事。
二、授新课1、用录音机放《18xx年序曲》,同时对作者、背景及乐曲进行介绍和讲解。
乐曲结构为奏鸣式。
一开始是序奏,弦乐奏出缓慢、庄严的第一主题。
旋律来自一首宗教歌曲《众赞歌》。
这一主题肃穆虔诚,像是表现俄国人民在国难当头时乞求上帝的保佑和对和平的向往。
接着音乐逐渐加快,乐器逐渐加入,音量增强,号角声、呐喊声交织成一片,沉重的低音乐器发出了庄严的号召,随之奏出了骑兵进行曲。
这是序曲的第二主题,象征着响应号召的俄国军民奋起抗敌的英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