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规范20150807
- 格式:doc
- 大小:369.50 KB
- 文档页数:34
食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本文旨在规范食品生产质量管理,定期对公司的食品生产安全状况进行自我检查评价,及时发现危害食品安全的不符合情况并立即采取整改措施,确保公司食品安全。
范围包括现场检查、管理制度和质量记录。
质管部负责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文件的编制、修改、更新,组织人员每月两次进行食品生产安全现场检查。
生产部、质管部分别指派1名以上管理人员组成食品安全自查小组,每半年度对公司的食品安全总体状况检查评价一次,并向公司管理办公司提交自查报告。
现场检查规程包括原辅料(包括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进货查验落实情况。
对于原辅料存放,需符合存放要求,如离地10cm以上,离墙20cm以上,并应有防止虫害侵入的装置。
仓库应符合卫生要求,无过期原辅料,生产过程中用到的危险化学品存放符合要求,不与有毒有害物质一起存放,不堆放非生产用物品,专库专用,防止交叉污染。
食品添加剂应专库或专柜保存,并有专人管理,内包装材料应有专门区域存放,且应依据性质的不同分设贮存场所、或分区域码放,并有明确标识。
原辅料标签应有产品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贮藏条件等内容。
以上是食品生产安全自查的规程,通过规范管理,公司能够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检查规程:查阅进货查验记录,确认记录是否完整准确,并核实相关证件、票据及文件是否保存完好。
重点注释:进货查验记录应包括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产品许可证证号或票据号及其他合格证明文件编号等内容。
3.原辅料进出库记录中是否包含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产品许可证证号或票据号及其他合格证明文件编号等内容,是否保留相关证件、票据及文件。
检查规程:查阅原辅料进出库记录,确认记录是否完整准确,并核实相关证件、票据及文件是否保存完好。
4.仓库温湿度记录是否按要求进行记录,记录内容是否真实准确。
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第一章厂区卫生要求1、厂区内不得有烟尘、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得有昆虫大量孳生的场所(如垃圾场、牲畜棚、污水沟等)。
2、厂区内主要路面应采用便于清洗的混凝土、沥青或其他硬质材料辅设,路面平整,不积水,不起尘,其他裸露地面应绿化。
3、厂区应合理布局,生产区与生活区严格区分、有效隔离,生产区内不得饲养家禽、家畜。
4、排污(水)管道应通畅,厂区内垃圾、污物收集设施应为密闭式,并定期清洁,不孳生、集聚蚊蝇,不散发异味。
5、厂区应保持清洁卫生。
垃圾、污物应定点存放,做到日产日清。
6、厂区应定期或在必要时进行除虫灭害,防止鼠、蚊、蝇、昆虫等集聚和孳生。
对已发生的场所,应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消灭,防止蔓延,避免污染食品。
7、使用各类杀虫剂或药物,应采取措施,防止人员中毒及造成食品、设备、工器具污染。
8、对厂区环境进行清洁应有记录(见表1)。
第二章采购管理第一节供应商管理1、将采购物资分为A、B两类。
A类包括主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包装物等,其余为B 类。
2、对A类物资的采购,应进行供应商评价;对B类物资的采购,可不进行供应商评价,但每批应有进货查验记录。
3、评价内容(见表2)应包括:(1)索证。
采购食品原料,应索取供应商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近期产品质量合格检验报告(原则上应为半年内由有检验资质的第三方出具);采购食品添加剂和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包装物,除索取工商营业执照和近期产品质量合格检验报告外,还应索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2)样品评价。
包括感观评价、图片评价、小样检测等。
(3)现场评价。
必要时(如采购物资连续出现不合格或质量不稳定时),应对供应商进行现场评价。
4、食用农产品的合格供应商应有近半年内由有检验资质的第三方出具的产品质量合格检验报告,其他原料的合格供应商还应持有有效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生产(流通)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仅针对已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否则不得列为合格供应商。
食品安全管理规范食品安全是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发展的关键领域。
为了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食品安全管理规范。
本文将从食品生产、加工、贮存和销售等方面探讨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并提供一些实施方法和建议。
一、食品生产管理规范食品生产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首要环节。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循严格的管理规范,以确保从食品原料的选择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以下是一些食品生产管理规范的主要内容和要求:1. 原料选择和采购:食品生产商应选择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原料,并建立供应商合格评估机制,确保原料的质量和安全。
2. 生产设备和工艺控制:生产商应配备先进的生产设备,并根据产品特点和工艺要求,规定生产过程的工艺控制点,确保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3. 卫生管理:生产商应按照卫生标准建立和实施卫生管理制度,包括员工的个人卫生、生产环境的清洁和消毒等,以防止食品被污染。
4. 质量控制:生产商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料检验、加工过程监控和最终产品的检测,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符合国家标准。
二、食品加工管理规范食品加工是将原料加工为成品的过程,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食品加工管理规范的主要内容和要求:1. 工艺控制:加工商应根据不同食品的特点和工艺要求,规定加工过程的工艺参数和控制点,确保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2. 温度控制:对于需要进行加热或冷却的食品,加工商应监控和记录加工过程中的温度,确保食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加工,以防止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滋生。
3. 添加剂使用:加工商应遵循国家标准和法规,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并严格控制添加剂的使用量,以防止对消费者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
4. 包装材料选择:加工商应选择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包装材料,确保包装材料不会对食品质量和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三、食品贮存管理规范食品贮存是确保食品在储存期间保持良好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一些食品贮存管理规范的主要内容和要求:1. 温湿度控制:食品贮存商应根据不同食品的特点和储存要求,控制储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防止细菌和霉菌的滋生。
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规范1. 前言食品是人类的必需品,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为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和卫生,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实行严格的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本文将介绍相关规范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措施。
2. 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的基本要求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规范是指为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和卫生,制定并实施的具体管理要求。
以下是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的基本要求:(1) 食品生产条件要求食品生产场所必须建在符合环境卫生要求的区域。
食品生产车间的地面、墙壁、天花板、门窗、排水系统等必须保持干净、整洁。
食品生产厂房内的设备要经过清洗、消毒,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同时,在人员进入食品生产车间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洗手消毒和换穿专用工作服等程序。
(2) 食品原材料质量要求为保证食品生产的质量和安全,食品原材料必须使用具有生产许可证或合格资格证明的原材料。
选择原材料要采取严格的审核程序,必须符合相关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3) 生产过程控制要求食品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卫生。
对于每个生产批次,需进行详细记录并留存相应的样品。
(4) 产品质量检测要求对于每个生产批次的食品产品,都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
检测的内容包括无菌试验、微生物检测、化学成分分析等。
只有质量合格的食品产品才能够出厂销售。
(5) 物流储存管理要求对于食品的物流储存管理,必须采取合理的存储方式,并建立相应的物流储存管理体系。
同时,在食品物流储存的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环境监控和质量检测,确保食品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卫生。
3. 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的实施措施为了保证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的实施,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体系制定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体系,明确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的管理要求和措施,并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档案管理体系,确保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一、总则为确保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二、质量安全管理组织1. 企业应设立质量管理机构,负责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2. 质量管理机构应配备与企业生产规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3. 企业应建立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的质量安全管理职责。
三、原料采购与验收1. 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原料采购制度,确保采购的原料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2. 企业应查验原料供应商的资质,留存相关证明文件。
3. 原料验收时应检查原料的包装、标签、质量、数量等,确保符合要求。
4. 对验收合格的原料,应按照规定进行标识、储存、运输和保管。
四、生产过程控制1. 企业应制定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2. 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剂。
3. 企业应定期对生产设备、工器具进行清洗、消毒,保证生产环境卫生。
4. 生产过程中应实行巡回检查制度,及时发现问题,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五、产品质量检验1. 企业应建立产品质量检验制度,对产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验。
2. 检验项目应包括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项目及企业内控标准。
3. 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4. 企业应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维护、校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产品储存与运输1. 企业应按照产品特性、储存条件要求,合理设置仓库,确保产品储存安全。
2. 产品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产品受到污染、损坏。
3. 企业应建立出入库管理制度,详细记录产品出入库信息。
七、销售与售后服务1. 企业应建立销售记录制度,详细记录产品销售情况。
2. 企业应建立售后服务制度,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提高产品质量。
3. 企业应定期对销售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食品安全管理规范与操作规程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每个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
为了确保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安全可靠,建立一套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规范与操作规程是至关重要的。
一、食品安全管理规范(一)原材料采购规范1、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包括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
要求供应商提供原材料的检验报告和相关证明文件。
2、原材料验收:设立专门的验收人员,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检查,包括外观、气味、质地等。
对易变质的原材料要进行快速检测,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
3、存储条件:根据原材料的特性,设定合适的存储环境,如温度、湿度、通风等。
定期检查存储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二)生产过程规范1、人员卫生:生产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明,进入生产区域前要进行严格的洗手、消毒、更衣等程序。
工作期间要佩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等防护用品。
2、设备清洁与维护: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制定设备维护计划,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3、生产工艺控制: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压力等关键参数,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三)包装与标识规范1、包装材料选择: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包装材料,避免包装材料对食品造成污染。
2、标签标识:食品包装上的标签应包含产品名称、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生产厂家等必要信息,且标识内容应真实、准确、清晰。
(四)储存与运输规范1、储存环境:仓库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温度和湿度要符合食品储存要求。
不同类型的食品要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2、运输条件: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确保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符合食品的特性。
运输车辆要定期清洁和消毒。
(五)质量检测规范1、检测项目:根据食品的种类和特点,确定检测项目,如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重金属含量等。
2、检测频率:制定合理的检测频率,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抽样检测。
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食品卫生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生产经营者。
第三条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风险控制、全程管理、社会共治的原则。
第四条食品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食品质量安全负责,保证食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和产品标识的要求。
第五条国家实行食品生产许可制度。
食品生产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方可从事食品生产活动。
第六条食品生产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对食品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第二章食品生产质量管理组织第七条食品生产者应当设立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第八条食品生产者负责人对本企业的食品生产质量安全负总责。
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第九条食品生产者应当设立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日常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食品安全管理员应当具备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三章食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艺要求,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第十一条食品生产者应当建立健全原辅材料采购、验收、储存、使用管理制度,确保原辅材料质量安全。
第十二条食品生产者应当建立健全生产设备、设施和工具的使用、维护和管理制度,保证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食品生产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制度,保证生产环境的清洁卫生。
第十四条食品生产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质量检验制度,对生产的食品进行逐批检验,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第十五条食品生产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标识管理制度,确保食品标识的真实、准确、清晰。
第四章食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工艺要求,确定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食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食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指针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定,以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以下是食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一些基本要求。
1. 食品生产设备和场所的要求食品生产设备应具备清洁、易于清洁和消毒、不会对食品污染的特点。
食品生产场所应保持干净整洁,防止杂物、垃圾和害虫的滋生,避免交叉污染。
2. 原辅料的选择和管理食品生产过程中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原辅料。
原辅料的管理要求:要有合法来源、质量可控、保存合理、不得使用过期或变质的原辅料。
3. 生产工艺控制食品生产过程中应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控制流程。
该流程应明确每个步骤的操作要求、人员责任、设备记录等,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4. 检测和监控食品生产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检测和监控。
包括原辅料的检验、中间产品的检验和成品的检验等,以确保所有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
5. 纪录保存和追溯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起健全的纪录保存和追溯制度,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和记录一一保存,并能够在需要时追踪成品的生产过程和相关数据。
6. 认证和培训食品生产企业应进行必要的认证,如ISO9001、HACCP等。
同时,应进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质量意识,以确保食品生产质量的稳定和持续提高。
7. 监督检查和投诉处理相关监管部门应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和处罚。
同时,企业应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食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基本要求,对食品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才能生产出优质安全的食品,确保消费者的权益。
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通用规范食品生产企业是保障人民健康的紧要领域,而食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科学地规范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有着极其紧要的意义。
本篇将阐述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通用规范。
一、企业应设立专职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并切实履行职责食品生产企业应设立专职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实在负责引导和监督食品质量安全工作,贯彻落实食品生产安全与质量管理制度,以及所要求的标准、规范、法规等。
同时,企业应将质量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明确在岗位聘任书上,并定期对其进行培训,提高其工作技能,并对其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二、企业应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质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和合规性。
企业应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制度文件,并不断完善和更新。
同时,应实施全面的食品安全监控和管理措施,实行生产过程掌控措施,完善产品检验和测试方法等。
在质量风险管理方面,在生产过程中应考虑物、工艺、管理等多个环节的质量风险,依据产出产品的不同类型和特别要求等安全目标,充分实施后续的管理措施。
三、质量安全培训及演练企业应订立完善的质量安全培训计划,明确不同岗位员工所应把握的学问和技能。
并在适当的时刻进行培训考核。
除此之外,企业还应针对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安全或突发事件,订立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员工把握相应的安全学问和应急处置技巧。
四、生产过程中应妥当管理原材料和生产工艺企业应建立物资管理制度,严格掌控并且去除有害物质,从而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合规性。
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依照工艺流程执行,并设立生产作业手工引导书等相应的文档资料进行管理。
应对生产工艺进行掌控,严格管理生产环节。
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机修或保障团队,为设备进行巡检、维护和快捷的维护和修理等服务工作。
确保生产过程中设备运行维护的异质性可转化为同质性,保障设备长期稳定运转。
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通用规范1. 概述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通用规范旨在规范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和发展。
2. 适用范围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通用规范适用于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和相关食品加工、生产和销售企业及其部门。
3. 质量安全管理要求3.1 法律法规食品生产企业应当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食品卫生、质量安全和标准的法律法规,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具备必要资质,保证食品安全。
3.2 环境管理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保证食品生产环境的卫生、洁净和安全,减少污染和环境影响。
3.3 原材料管理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并实施原材料管理制度,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检测和管理,确保原材料符合质量安全标准。
3.4 生产过程管理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并实施生产过程管理制度,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保证生产过程符合质量安全标准。
3.5 产品管理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并实施产品管理制度,对产品进行严格的检验、检测和管理,确保产品符合质量安全标准。
3.6 质量安全监测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并实施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进行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安全问题。
3.7 安全培训教育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加强员工质量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教育,增强员工质量安全意识和能力,保障食品安全。
4. 质量安全管理机构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质量安全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和权限,实行质量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制,保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5. 责任与追究任何食品生产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其部门都应该认真履行质量安全管理的职责,严格落实各项规范要求,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对于违反规定的企业和相关人员,应当依法严格追究责任,保护消费者权益。
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2015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5.05.29•【文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0号•【施行日期】2015.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劳动安全保护正文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2014年1月3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6号公布,根据2015年5月29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0号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农副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前的安全生产及其监督管理,不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食品生产企业,是指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或者化学工业的产品、半成品为原料,通过工业化加工、制作,为人们提供食用或者饮用的物品的企业。
第三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以下统称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根据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按照属地监管、分级负责的原则,对本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食品生产企业的工程建设安全、消防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专项监督管理。
第四条食品生产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和其他负责人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集团公司对其所属或者控股的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负主管责任。
第二章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第五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前言食品安全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食品安全管理法规和标准日趋完善,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来说,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是必须的。
本文档主要介绍了食品生产企业应该遵循的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从原材料采购、生产流程、产品检测等多个环节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提供指导。
原材料采购1.选择信誉度高的供应商,并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企业应当要求供应商提供完整的合法证明和检测报告。
2.严格监控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并对每一批材料进行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得使用。
生产流程1.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制定详细的生产流程规定,并按照规定执行。
2.生产车间应保持干净整洁,生产设备要定期维护保养,并对设备进行消毒处理。
3.严格控制生产环境中的微生物数量,对空气、水、人员、物料进行有效的消毒和防护,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4.工人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健康状况良好,不得患有感染性疾病。
产品检测1.对生产的每一批产品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
2.对产品成分、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等进行全面检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保留检测结果和样品,以备追溯和处理。
产品包装和储存1.选择符合食品包装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确保包装物不对食品造成污染。
2.对包装后的产品进行冷藏或冷冻储存,铺设好卫生格栅,保持储存环境的干净整洁。
3.记录储存时间,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和储存期限。
后续处理1.对每一批产品的销售情况进行监控,及时获取消费者的反馈意见,并在发现问题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整。
2.为不合格产品建立退货和处理机制,对不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产品进行回收和处理。
结论食品质量和安全是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关注和保证的核心问题。
本文档提出了一系列规范和建议,希望能够对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提供参考和支持,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通用规范首先,食品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括设立食品安全团队,制定食品安全计划和程序,建立食品危机管理机制等。
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提前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及时处置食品安全事件,保障食品安全。
其次,食品生产企业需要严格执行食品质量管理制度,包括保证食品原料的质量安全、生产过程的卫生和安全、产品的质量检测等。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
此外,食品生产企业还需要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建立供应商考核机制,确保从源头上控制食品安全和质量风险。
最后,食品生产企业需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视程度,加强员工的食品安全和卫生知识培训,保证员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
总之,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通用规范需严格执行,只有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企业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和消费者的信任。
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通用规范是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基本要求。
在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越发受到社会关注的今天,食品生产企业更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除了前文提到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质量管理制度、供应商管理和员工培训,食品生产企业还需要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控制。
食品生产过程中存在各种隐患,包括原材料质量不稳定、生产设备的卫生状况、生产工艺的合理性等。
企业应该加强对食品生产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可以快速追溯和召回受影响的产品,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对消费者的影响。
此外,食品生产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和安全档案管理制度。
企业需要详细记录产品的生产过程、检验情况、追溯记录等信息,建立起可靠的档案管理系统。
通过档案管理,企业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真实、详实的数据和信息,提高政府监管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通用规范1. 引言食品生产是一个涉及众多环节和复杂流程的过程,质量安全管理是确保食品安全、卫生和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
本文档旨在为食品生产企业制定质量安全管理通用规范,以确保食品产品的合法、安全和高质量。
2. 质量安全管理的目标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提供安全、卫生的食品产品给消费者。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产品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不断提高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中的风险和损失。
•保障食品生产企业的声誉和信誉。
3.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为了有效管理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建议建立并实施质量安全管理体系(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QSMS)。
以下为建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步骤:3.1 制定质量安全政策食品生产企业应制定明确的质量安全政策,明确高层管理对质量安全的重视,并确保政策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3.2 设立质量安全管理组织建议食品生产企业设立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或委员会,负责协调和管理质量安全工作,包括制定和修订相关规范、培训员工、执行检测等。
3.3 确定质量安全目标和指标食品生产企业应设立合理的质量安全目标和指标,以衡量和评估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
目标和指标应能够量化和可衡量。
3.4 建立质量安全管理程序食品生产企业需要根据质量安全管理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程序,包括但不限于供应商管理、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测、不良品管理等。
3.5 培训与培养人员食品生产企业应定期组织培训和培养相关人员,提高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能够有效执行质量安全管理程序。
3.6 执行质量安全管理程序食品生产企业应按照质量安全管理程序的要求,执行相应的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原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检测与分析等。
3.7 监督和评估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食品生产企业应进行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包括内部审核、外部审核和定期评估等,以确保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一、总则为确保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二、基本要求1. 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经营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有与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固定场所;(2)有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设施和设备;(3)有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4)有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食品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体系;(5)有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
2. 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生产过程控制、原料采购、产品检验、贮存运输、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
三、生产过程控制1.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确保食品符合安全标准。
关键环节包括:(1)原料验收;(2)生产加工;(3)包装;(4)贮存;(5)运输;(6)销售。
2. 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生产操作规程,保证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四、原料采购与验收1. 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原料采购管理制度,确保采购的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 原料验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查验原料的合格证明文件;(2)检查原料的外观、气味、滋味等;(3)对原料进行必要的检验、检测;(4)验收合格的原料应当有验收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原料名称、规格、数量、验收日期、验收人员等。
五、食品检验与监测1. 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检验制度,对生产的食品进行检验,确保食品安全。
2. 食品检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原料检验;(2)过程检验;(3)成品检验;(4)卫生监测。
3. 食品检验报告应当真实、完整、准确,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得出厂、销售。
六、食品贮存与运输1. 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贮存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在贮存过程中不受污染。
2. 食品运输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运输工具;(2)运输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品受到污染;(3)运输过程中应当保持食品的温度、湿度等条件,确保食品质量。
食品安全管理规范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是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消费者的共同责任。
为了确保食品生产、销售和消费的安全性,制定和执行食品安全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食品生产、销售和消费三个方面,介绍食品安全管理规范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一、食品生产食品生产环节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只有确保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卫生条件,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安全性。
因此,建立和执行科学合理的食品生产管理规范至关重要。
1. 食品生产许可和资质: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获得相关部门的许可和资质,确保具备一定的生产和卫生条件。
2. 食品生产流程控制:制定详细的生产流程,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选择、采购和仓储,确保生产过程的卫生和安全。
3. 食品生产设施和设备:保证生产环境的干净、整洁,配备合格的设备和器具,定期进行消毒和维护,防止交叉污染。
4. 员工培训:加强员工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二、食品销售食品销售环节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只有确保销售环节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才能保证消费者购买到安全可靠的食品。
1. 食品销售许可和认证:食品销售商必须获得相关部门的许可和认证,确保具备一定的销售条件和资质。
2. 食品质量检测:加强对销售食品的质量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不含有不合格的物质。
3. 购进渠道管理:建立供应商和分销商的管理制度,选择可靠的供应商,确保产品质量和供应链的可追溯性。
4. 清洁卫生管理:对销售场所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保持环境整洁,避免虫害和交叉污染。
三、食品消费消费者是食品安全的最终受益者,他们拥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也需要履行一定的责任,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1. 选择合格食品:在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有相关标志、合格证书的产品,避免购买来源不明、质量可疑的食品。
2. 储存和烹饪安全:正确储存食品,避免交叉污染,合理烹饪,确保食品达到安全食用标准。
3. 投诉和举报机制: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如发现问题食品,可以向相关部门举报或投诉。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预防食品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食品生产、加工、销售、餐饮服务等环节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诚信自律,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第四条食品安全工作应当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程控制,确保食品安全。
二、食品安全管理组织第五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设立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明确食品安全管理员职责,负责企业内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食品安全管理员应当具备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和能力,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第七条食品安全管理组织负责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餐饮服务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
三、食品生产环节第八条食品生产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按照许可证规定的范围生产食品。
第九条食品生产者应当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组织生产,不得使用非法原料、添加剂和加工方法。
第十条食品生产者应当建立健全原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成品检验等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四、食品流通环节第十一条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按照许可证规定的范围经营食品。
第十二条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采购、储存、运输、销售等制度,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第十三条食品经营者不得经营假冒伪劣、过期、变质等不合格食品。
五、餐饮服务环节第十四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按照许可证规定的范围提供餐饮服务。
第十五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销售等制度,确保食品安全。
第十六条餐饮服务提供者不得使用非法原料、添加剂和加工方法,不得经营假冒伪劣、过期、变质等不合格食品。
六、食品安全监管第十七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餐饮服务等环节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第十八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处理、发布等制度,及时公开食品安全信息。
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第一章厂区卫生要求1、厂区内不得有烟尘、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得有昆虫大量孳生的场所(如垃圾场、牲畜棚、污水沟等)。
2、厂区内主要路面应采用便于清洗的混凝土、沥青或其他硬质材料辅设,路面平整,不积水,不起尘,其他裸露地面应绿化。
3、厂区应合理布局,生产区与生活区严格区分、有效隔离,生产区内不得饲养家禽、家畜。
4、排污(水)管道应通畅,厂区内垃圾、污物收集设施应为密闭式,并定期清洁,不孳生、集聚蚊蝇,不散发异味。
5、厂区应保持清洁卫生。
垃圾、污物应定点存放,做到日产日清。
6、厂区应定期或在必要时进行除虫灭害,防止鼠、蚊、蝇、昆虫等集聚和孳生。
对已发生的场所,应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消灭,防止蔓延,避免污染食品。
7、使用各类杀虫剂或药物,应采取措施,防止人员中毒及造成食品、设备、工器具污染。
8、对厂区环境进行清洁应有记录(见表1)。
第二章采购管理第一节供应商管理1、将采购物资分为A、B两类。
A类包括主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包装物等,其余为B类。
2、对A类物资的采购,应进行供应商评价;对B类物资的采购,可不进行供应商评价,但每批应有进货查验记录。
3、评价内容(见表2)应包括:(1)索证。
采购食品原料,应索取供应商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近期产品质量合格检验报告(原则上应为半年内由有检验资质的第三方出具);采购食品添加剂和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包装物,除索取工商营业执照和近期产品质量合格检验报告外,还应索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2)样品评价。
包括感观评价、图片评价、小样检测等。
(3)现场评价。
必要时(如采购物资连续出现不合格或质量不稳定时),应对供应商进行现场评价。
4、食用农产品的合格供应商应有近半年内由有检验资质的第三方出具的产品质量合格检验报告,其他原料的合格供应商还应持有有效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生产(流通)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仅针对已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否则不得列为合格供应商。
5、经评价符合条件的,报企业负责人批准后,确定为合格供应商,并建立名录(见表3)。
6、每年应对合格供应商至少进行一次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质量安全稳定性、物资交付及时性、服务情况以及相关资质证明文件的有效性等。
7、经评价合格的,保留作为下一年度合格供应商;不合格的,取消供应商资格。
第二节进货质量控制1、采购物资进厂后,应存放在指定地点,并做好标识。
2、仓管员确认到货名称、规格、数量后,填写《到货通知单》(见表4)报品管部进行检验/验证。
3、对采购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除查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外,食品原料(不包括食用农产品)还应查验其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还应查验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不得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
4、经检验/验证合格的采购物资,由品管部出具《采购物资检验/验证结果通知单》(见表5),通知仓管员予以入库;仓管员填写《采购物资出入库台账》(见表6),并按批次(编号)挂牌标识。
5、经检验/验证不合格的采购物资,应做退货或让步接收处理。
让步接收的,其不合格项目不得涉及质量安全指标,且应经质量负责人批准。
6、对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而须先投入使用的采购物资,由生产部根据生产需要提出申请,企业负责人批准后予以紧急放行,仓管员填写《采购物资出入库台账》并加备注。
紧急放行物资应单独堆放,按批次(编号)挂牌标识并加挂“例外转序”标识牌。
7、品管部仍需按食品安全标准,对紧急放行物资进行抽样检验。
检验不合格的,应立即通知生产车间停止使用,库存部分报质量负责人批准后,作退货/让步接收处理。
所生产的成品、半成品,应予以封存,待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销售或转入下道工序;检验不合格的,应采取返工、销毁等方式处置。
第三节进货台账1、应建立进货台账(见表7),如实记录每批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批次、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2、应妥善保存进货票据、合格证明文件及进货台帐等查验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三章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第一节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责任人制度1、应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食品添加剂采购、验证、保管、配料、使用等相关人员的职责,建立相关作业指导书。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相关责任人对每一批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负责。
2、食品添加剂采购、验证、保管、配料、使用等相关责任人应熟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等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及《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具备相应知识。
3、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相关责任人应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有关管理要求,按产品配方及食品添加剂的特性,做好食品添加剂配料工作,防止超范围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第二节使用管理1、使用食品添加剂应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及卫生部相关公告的要求,其产品配方须经企业质量负责人审核批准。
对复合食品添加剂,应确认其组成成分、使用范围、用量符合有关规定。
2、每批次产品应尽可能使用同一批次的食品添加剂。
3、食品添加剂使用前应对其标识进行检查,确认与配方相符后,方可投入使用。
不得使用无标识、标识不清、标识不符合要求及来源不明的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发现不符合要求或可疑添加物的,要停止使用,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4、食品添加剂应专库或专区(柜)存放,专人管理,不得随意取用。
食品添加剂配料应有独立的配料间(柜),并配备有专用计量器具及工具、容器。
5、计量器具精度应符合要求,并在检定/校准有效期内使用;工具、容器应使用无毒、无异味的材料制成,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第三节食品添加剂使用台账1、应如实填写《配料记录表》(见表8),每份配料的记录应能体现所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名称、批次、用量等信息。
2、配料记录应妥善保存,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第四章生产过程控制第一节人员要求1、应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企业管理制度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并做好记录,建立档案(见表9、10)。
2、企业应每年组织生产人员及有关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见表11)。
3、生产人员及有关人员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员工,其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企业应当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4、与生产无关人员不得擅自进入生产车间。
进入车间人员应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靴),并洗手、消毒。
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人员还需配戴口罩。
5、生、熟区工作人员严禁串岗,防止交叉污染。
6、生产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佩戴首饰、饰品等进行生产操作,不将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带入生产车间;头发不外露;不得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进入与生产无关的场所;不得在车间内吃食物、吸烟和随地涕吐。
第二节场所卫生维护1、生产车间进口处更衣、洗手、消毒等设施配备齐全,保持完好,使用正常。
必要时还应设有工作鞋(靴)消毒池。
2、生产车间内应有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设施,保持完好。
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能满足生产要求,并设有盛装废弃物的专用容器。
3、生产车间屋顶(天花板)、墙壁表面应平整光滑,防止污垢积存、虫害和霉菌孳生,地面不积水,4、生产结束后应对生产车间的地面、墙壁、排水沟进行清洗;更衣室、淋浴室、厕所、休息室等公共场所应定期进行清扫、清洗、消毒,并保持清洁;清洗及消毒需填写《场所清洁消毒记录表》。
5、杀虫剂和其他需要使用的有毒、有害物品应有专用的贮存场所(柜),加锁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加贴警示标志,使用前须经批准。
6、企业应防止润滑剂、燃料、清洁剂、杀虫剂等污染物对食品的污染;车间内使用杀虫剂时应在停工期间进行,使用后应将受污染的设备、工器具和容器彻底清洗除去残留药物。
7、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废弃物,应使用专用容器分别收集盛装,及时处置并记录(见表12)。
8、生产过程中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如被寄生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等,生产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生产,隔离不合格品或可疑产品,并及时报告生产部负责人。
9、企业应按生产工艺的先后次序和产品特点,将原料处理、半成品处理和加工、包装材料和容器的清洗、消毒、成品包装和检验、成品贮存等工序分开设置,防止前后工序相互交又污染。
各工序应避免积压原料和半成品,防止食品变质。
10、涉及速冻、冷藏等特殊要求的食品,生产、贮存等环节温度控制应符合相关要求。
第三节设备及工器具维护1、生产设备应布局合理,固定设备的安装位置应便于清洗、消毒。
2、直接接触食品的设备、设施及工器具和容器应使用无毒、无异味、不吸水、耐腐蚀、经得起反复清洗与消毒的材料制作;其表面平滑、无凹坑和裂缝;应避免交叉使用,防止产生污染。
3、生产设备、工具、容器等在使用前后应彻底清洗、消毒。
4、维修检查设备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污染食品;维修后要对该区域进行清洗消毒,由指定人员确认后方可继续生产。
同时,将维修工具、配件等整理归位。
5、清洗、保养人员应及时填写好《机器设备维修清洗保养卡》(见表13)。
第四节生产过程控制及记录1、企业应根据产品、工艺特点,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及食品质量安全要求,确定生产关键质量控制点,制定工艺作业指导书,并实施控制要求,做好记录。
2、投料人员应如实填写《投料记录表》(表14),记录所使用原辅料及配料的名称、批次、数量。
3、生产用水必须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规定。
4、企业应根据需要制定并实施半成品检验控制要求,做好记录,经检验不合格的半成品不得转入下道工序。
5、食品生产过程中有不符合控制要求的,应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整改措施。
6、企业应如实记录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情况,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第五章仓储管理第一节仓储要求1、原辅料库、成品库等库房应整洁,地面平滑无裂缝,并有防潮、防火、防鼠、防虫及防尘等设施,2、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宜专库专用,不得混放;食品添加剂应专区(专柜)存放,专人管理;有异味或易吸潮的宜分库存放或密封保存。
3、原辅料、半成品、成品仓库内不得存放洗涤剂、消毒剂、化学试剂等有毒有害物品及易燃易爆等物品。
4、原辅料、成品等物料应分类堆放整齐,离地、离墙并与屋顶保持一定距离,且留有必要的通道。
5、对温、湿度有特别要求的原辅料及成品仓库,应配备温、湿度表,库房温度、湿度应符合存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