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二 群文通练 一 凝望宇宙第一眼-“中国天眼”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4
Ⅱ群文通题现代高科技群文通练一中国天眼(连续性文本)主题解说2020年9月,“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式落成启用。
这是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是怎样一种装置?究竟能探索宇宙有多远?它会给中国空间探测能力带来哪些变化?读了下面两篇文章,你肯定会有所收获的。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
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人称“中国天眼之父”。
而该工程核心团队的成员,大部分是他的学生。
那么,他们造出来的“中国天眼”,究竟是一只什么样的天眼?首先我们还得追溯到望远镜的发明历史。
我们知道天文望远镜,主要有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此外还有红外、X射线、伽马射线等望远镜。
最初的天文望远镜是光学望远镜。
1609年,45岁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一根管子两端装了两个镜片,对着月亮一看,看到了环形山,从此有了现代天文学。
早年的电视,收不到信号,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雪花闪烁。
这是电磁波信号,包括来自太空的射电辐射。
193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卡尔·央斯基,研究长途通讯中的静电噪声时,发现银河中心持续的射电辐射,从此有了射电天文学。
格罗特·伯雷应聘贝尔实验室失败,1937年在芝加哥附近的自家后院,制造出第一台射电望远镜。
这两个小伙子,取得如此重大成果时,都只有二十多岁。
天文学家都想要很大很大的“锅盖”。
以前屋顶上经常会看到“锅盖天线”,口径越大,电视画面越清晰。
射电望远镜的“锅盖”,也是如此。
所以世上的射电天文学家,都想有大口径“锅盖”,提高射电望远镜灵敏度。
当年伯雷制造的射电望远镜,抛物面天线直径是9.45米。
美国20世纪60年代在波多黎各建造了阿雷西沃射电望远镜,口径305米,在老大位置上坐了数十年。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中国天眼”FAST的成果“首秀”,又一次让中国科学界站到全世界面前。
2017年10月10日,FAST团队携脉冲星发现的成果一亮相,就引来国内外注目,澳大利亚帕克斯射电望远镜的科学主管乔治·霍布斯评价:这是国际天文学界目前最令人激动的事件之一。
由FAST捕获的首批脉冲信号第一次向外界展示,信号分别来自1.6万光年外和4 100光年外,它们让中国实现了一个“零的突破”: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天文设备第一次发现脉冲星。
而在此之前的50年里,人类已经观测到2 700多颗各种类型的脉冲星。
所谓脉冲星,是死亡恒星的一种,属于高速自转的中子星,因发射周期性脉冲信号而得名。
这种脉冲信号,就好比转动的灯塔发出忽明忽暗的光,以至于脉冲星最初被发现时,一度被误以为是外星人寻找宇宙知音的信号。
FAST工程副总工程师李菂说,目前已经发现的脉冲星大多在银河系。
而FAST可以在距离200万光年的空间有所探索。
例如此次,FAST通过“漂移扫描”,对中性氢、脉冲星、银河系结构和分子谱线等多科学目标进行同时扫描的巡天观测,是世界上其他望远镜从未实现过的。
“系统的科学产出已经开始!”李菂说,FAST正在开启中国射电波段大科学装置系统产生原创发现的“激越”时代。
(摘编自《中国天眼FAST“首秀”前后》,《中国青年报》2017年10月16日) 材料二:调试两年来,FAST的“牛刀小试”让外界惊艳。
它首次发现的毫秒脉冲星,是至今人类发现的射电流量最弱的高能毫秒脉冲星之一,美国阿雷西博等国际大型射电望远镜曾多次搜索,却始终难觅其踪。
如果FAST能捕获河外星系脉冲星,将在国际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为此,FAST工程的技术团队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最早可能在明年进行探测。
未来,FAST将覆盖当今射电天文的主流热点方向和科学目标: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以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观测脉冲星、探测星际分子,甚至还可以搜寻地球外生命……随着FAST 的正式投用,各国科学家将相继共享使用,除了可能给中国天文学带来一个“黄金时代”外,也有望诞生一些重要的原创科学成果。
2020届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神舟”五号飞船起飞九分多钟后,进入地球椭圆轨道。
杨利伟立刻处于失重状态。
他产生了错觉,身体仿佛倒了过来,全身感觉很难受。
他意识到,这样时间长了,会导致“空间运动病”,给执行任务带来可怕的后果。
于是,他调动自己的意志力,克服着失重带来的不适,强迫自己设想是在模拟器上静坐……几分钟后,他的状态恢复了正常。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经历,杨利伟回忆时用了三句话:“很难受,很要劲,很耗体力。
”有资料记载,世界上有50%的航天员在大空发生过“空间运动病”。
这种病严重时,会使人产生头晕、目眩、呕吐等症状。
杨利伟是单人执行任务,如果发生“空间运动病”,后果将不堪设想。
教练黄伟芬说:“杨利伟完全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
”坚如磐石的意志,也是练出来的。
杨利伟平时看了不少俄罗斯和美国有关“空间运动病”的资料,早就有意识地在训练中加强了这方面的自我锻炼。
一天,妻子回家时发现杨利伟一个人在客厅里不停地转圆圈,惊讶地问: “你这是在干什么?”他说:“过两天我们就要进行转椅训练考核了,我先刺激刺激自己。
”每次做转椅训练时,他做的时间最长,别人做5到8分钟,他却做15分钟,头也摆到最大幅度。
一位对航天员训练要求非常严格的老专家曾自豪地说:“杨利伟在转椅训练上成绩最出色,他是我最得意的学生。
”人生活在地球上,已习惯了地球对自己的吸引力。
超重和失重的感觉,只能够想象。
而杨利伟在地面上就必须过离心机训练这一关。
离心机训练。
坐进一个由8米多长铁臂夹着的圆筒里,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旋转。
旋转中,不仅要练习紧张腹肌和鼓腹呼吸等抗负荷动作,而且还要随时回答提问,判读信号,保持敏捷的判断反应能力。
每次训练要做8个G(8倍于地球引力)的负载,持续时间40秒。
“那真是一秒一秒地熬。
脸变形,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流。
”杨利伟说。
刚开始训练时,杨利伟的心率是每分钟140多次,经过训练,降到110次,并且在高负载的情况下,他不用很大的力量去对抗,还能观察别的东西。
专题二群文通练练前寄语“群文阅读”是最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种新理念,它直接指向了新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肯定会影响以后的高中语文教学。
目前的高三复习训练,尤其是二轮复习训练,完全可以把这一理念引进来,形成一种“群文阅读训练观”,即围绕一个主题形成一组同属一个内容主题和训练主题的群文阅读,既达到了训练考点考题的目的,又在内容主题上有所积累,能提高思想认识且对读写都有益处,这样,我们就实现了复习训练效益的立体化、综合化和最大化。
群文通练一凝望宇宙第一眼——“中国天眼”(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微导语2016年9月,“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式落成启用。
这是我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
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人称“中国天眼之父”。
而该工程核心团队的成员,大部分是他的学生。
那么,他们造出来的“中国天眼”,究竟是一只什么样的天眼?首先我们还得追溯到望远镜的发明历史。
我们知道天文望远镜,主要有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此外还有红外、X射线、伽马射线等望远镜。
最初的天文望远镜是光学望远镜。
1609年,45岁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一根管子两端装了两个镜片,对着月亮一看,看到了环形山,从此有了现代天文学。
早年的电视,收不到信号,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雪花闪烁。
这是电磁波信号,包括来自太空的射电辐射。
193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卡尔·央斯基,研究长途通讯中的静电噪声时,发现银河中心持续的射电辐射,从此有了射电天文学。
格罗特·伯雷应聘贝尔实验室失败,1937年在芝加哥附近的自家后院,制造出第一台射电望远镜。
这两个小伙子,取得如此重大成果时,都只有二十多岁。
天文学家都想要很大很大的“锅盖”。
群文通练一底层关怀主题解说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为生计而挣扎、奔波,其行为或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或散发出人性的丑陋。
底层书写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展现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不幸命运,表达人文关怀,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文学的价值与力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老牛倌儿刘章①老牛倌儿又叫大下巴。
他姓吴,他们那辈人中间那个字是“玉”,老牛倌儿名字的第三字,现在村里的年轻人不知道,上点年岁的人知道的也不多,我因在村里管过户籍,还记得,那是个“琢”字,取玉琢成器之意,很讲究。
老牛倌儿应该说是璞玉,究竟琢成器也未,我不敢妄加评断。
老牛倌儿是他一生的职务,大下巴则是他的面部特征。
如果跟时下一样把名字和职称连起来,应该是吴玉琢老牛倌儿。
②打从我记事起老牛倌儿就放牛。
③听老人说,他的父亲日子过得很不错,他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念书,念到十五六岁,什么《百家姓》《千字文》《名贤集》以及“五经四书”都念过。
人说老牛倌儿是喝墨水儿长大的。
说他喝墨水不只是读书的意思,他是真喝。
据说他是笨而好学,背书背不下,就把砚台里的墨汁喝下。
可惜他头大脚轻,干活没力气,书上的字会背不会写,不要说写文书、状纸,写信也不行,只好放牛。
实际上他是放了一辈子牛,是从小牛倌儿晋升到老牛倌儿的。
按理说小牛倌儿应先升到大牛倌儿,因为他只能放四五头牛,再多了放不过来,追不上,他隔过了这一级。
他也从未当过羊倌儿,因为山羊攀岩越岭,他追不上,不能胜任。
④他放牛很少上山,都是在河边上、地沿上。
他放牛的时候,头戴一顶草帽,身披椴麻蓑衣,怀抱一根荆木棍(他从不用鞭,他说放牛也是教,老师都是用教棍。
他说得对,秦始皇就是老师用荆棍教成器的[注]),手捧一本书,两只眼睛笑眯眯地从牛背移到书页上,从书页移到牛背上。
牛背也是书,书也是牛背。
偶尔吆喝一声:“黄黄犍犍子——回回来!”“花花腰腰子……”除此,便是摇头晃脑咕咕哝哝地念书。
专题二群文通练练前寄语“群文阅读”是最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种新理念,它直接指向了新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肯定会影响以后的高中语文教学。
目前的高三复习训练,尤其是二轮复习训练,完全可以把这一理念引进来,形成一种“群文阅读训练观”,即围绕一个主题形成一组同属一个内容主题和训练主题的群文阅读,既达到了训练考点考题的目的,又在内容主题上有所积累,能提高思想认识且对读写都有益处,这样,我们就实现了复习训练效益的立体化、综合化和最大化。
群文通练一凝望宇宙第一眼——“中国天眼”(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微导语2016年9月,“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式落成启用。
这是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是怎样一种装置?究竟能探索宇宙有多远?它会给中国空间探测能力带来哪些变化?读了下面两篇文章,你肯定会有所收获的。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
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人称“中国天眼之父”。
而该工程核心团队的成员,大部分是他的学生。
那么,他们造出来的“中国天眼”,究竟是一只什么样的天眼?首先我们还得追溯到望远镜的发明历史。
我们知道天文望远镜,主要有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此外还有红外、X射线、伽马射线等望远镜。
最初的天文望远镜是光学望远镜。
1609年,45岁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一根管子两端装了两个镜片,对着月亮一看,看到了环形山,从此有了现代天文学。
早年的电视,收不到信号,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雪花闪烁。
这是电磁波信号,包括来自太空的射电辐射。
193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卡尔·央斯基,研究长途通讯中的静电噪声时,发现银河中心持续的射电辐射,从此有了射电天文学。
格罗特·伯雷应聘贝尔实验室失败,1937年在芝加哥附近的自家后院,制造出第一台射电望远镜。
群文通练四认识一位作家——沈从文(小说阅读)微导语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现代作家。
沈从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来客沈从文一天下午,我为《读者月刊》写一篇创作回忆录,觉得记忆中充满了各种河水。
生平在各个地方所见到的各种河流,似乎正一一从心上流过。
刚写到第二行,一个服装潇洒的白脸少年绅士,从那黑黑窄窄的楼梯走上来,一见我就问:“我找甲先生。
他在家不在家?”那种语言神气,显然他不会以为面前的我正是他所要找的人。
我当时为尊重客人的感觉起见,只好装点愚呆,请客人在房中坐坐。
“尊驾有什么事,是不是要紧的事?”大约先前这人还只疑心我是仆人,现在算已明白我是仆人了,大咧咧地说:“我刚从北京来,不久就要到外洋去留学。
我也是一个作家,久仰你先生的大名,特意前来拜访!”来客游目四瞩,各事弄清楚后,俨然大事业已办妥,不必主人相请,就大模大样选定一个靠窗边的椅子坐下。
喝着我为他倒上的那一杯清茶,见我畏畏缩缩地站在屋角,似乎安慰我不要怕“大人物”,就向我攀谈起来。
“你先生是作家,怎么不跟他学写小说?”“先生说,写小说是河水告他的。
”“怎么,河水告他的!什么河水井水?他同你说笑话!他一定跟姓贺姓何的读过书,你不懂!”“他说的是河水。
”那绅士见我那么说话,大约见我样子猥猥琐琐,且有点儿戆,发生了兴味,便带玩笑似的向我探听这房中主人的一切。
然后就问我,“先生是不是当真在霞飞路买了一幢房子?××报上说的,那幢房子值七千!”这客人看看我只知道傻笑,眉毛皱皱,走到写字桌边去,似乎想看看主人桌上的情形。
这一来真使我又急又窘,可我又想不出什么方法拦阻他。
他把我那篇文章看到了。
那上面我写的是:我的教育全是水上得来的,我的智慧中有水汽,我的性格仿佛一道小小河流……大概看了两三遍吧,这个绅士才向在他身边显得有点窘迫的我说:“你的先生说河水告他一切,说得真古怪。
哪有这事情?”我因为不明白用仆人身份如何来答复,故仍然只向他笑了一下。
群文通练二感受一种植物——竹子(散文阅读)微导语竹,是古代四君子之一,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是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
可是,在现当代文人的笔下,它被赋予更多的意蕴和情感。
请细读下面两篇写竹的散文,看看它们又赋予竹子怎样的意蕴和情致呢?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淡竹苏沧桑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
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的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般踌躇满志;银杏终于褪去了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薰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
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噬血,一边甜言蜜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甚至那口奇异的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
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
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真的是空的吗?不。
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群文通练一传统艺术(非连续性文本)主题解说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是对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追求。
纵观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艺术家们的灵感源于生活,但追求高于生活。
从各类瓷器的精心雕琢与绘画,再到园林中的小溪傍楼,楼宇间的重叠层次,都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精髓和追求。
乐观的追求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一种体现。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从上古至秦汉,山水或是作为神仙居所,或是作为祭拜对象,或是作为通向“道”的媒介而存在,那一时期的山水图像只是一些零散的山石、树木。
而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文人官宦在道、释、玄的思想驱动下,萌发了一股强烈的重返自然的激情与热望,原本作为“自在之物”的山水因此成为一个新被发现的审美对象,成为一种凝结着生理舒适感与视觉悦目感的现实而具精神性的空间。
唐人富有诗人气质,他们用浓酒般的热情拥抱山水,也用唐诗般的浓情把丘壑林泉之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他们敏感而多情,纵情于现实山水。
青绿山水技法语言的成熟也为将这般美景描绘得绚丽多彩提供了可能。
(摘编自牛克诚《山水画:中国人自然情愫的图像表达》) 材料二: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起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
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
《礼记·中庸》云:“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正是以山高水长来形容仁爱之道。
同时,“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更是崇尚自然山水。
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心灵相照、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
而庄子心目中的神人居“藐姑射之山”,“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则更是一种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
老庄哲学,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历代山水画家几乎无一不受其影响。
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更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一大特色。
佛教徒们“性好山泉,多处岩壑”(《高僧传》)。
建于深山之中的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对山水的亲近不仅有利于僧人们的修悟,也是他们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的表现,于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便有了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
专题二群文通练练前寄语“群文阅读”是最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种新理念,它直接指向了新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肯定会影响以后的高中语文教学.目前的高三复习训练,尤其是二轮复习训练,完全可以把这一理念引进来,形成一种“群文阅读训练观”,即围绕一个主题形成一组同属一个内容主题和训练主题的群文阅读,既达到了训练考点考题的目的,又在内容主题上有所积累,能提高思想认识且对读写都有益处,这样,我们就实现了复习训练效益的立体化、综合化和最大化.群文通练一凝望宇宙第一眼——“中国天眼”(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微导语2016年9月,“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式落成启用.这是我国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人称“中国天眼之父”.而该工程核心团队的成员,大部分是他的学生.那么,他们造出来的“中国天眼”,究竟是一只什么样的天眼?首先我们还得追溯到望远镜的发明历史.我们知道天文望远镜,主要有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此外还有红外、X射线、伽马射线等望远镜.最初的天文望远镜是光学望远镜.1609年,45岁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一根管子两端装了两个镜片,对着月亮一看,看到了环形山,从此有了现代天文学.早年的电视,收不到信号,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雪花闪烁.这是电磁波信号,包括来自太空的射电辐射.193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卡尔·央斯基,研究长途通讯中的静电噪声时,发现银河中心持续的射电辐射,从此有了射电天文学.格罗特·伯雷应聘贝尔实验室失败,1937年在芝加哥附近的自家后院,制造出第一台射电望远镜.这两个小伙子,取得如此重大成果时,都只有二十多岁.天文学家都想要很大很大的“锅盖”.以前屋顶上经常会看到“锅盖天线”,口径越大,电视画面越清晰.射电望远镜的“锅盖”,也是如此.所以世上的射电天文学家,都想有大口径“锅盖”,提高射电望远镜灵敏度.当年伯雷制造的射电望远镜,抛物面天线直径是9.45米.美国20世纪60年代在波多黎各建造了阿雷西沃射电望远镜,口径305米,在老大位置上坐了数十年.口径100米的射电望远镜,有德国波恩附近的埃费尔斯贝格射电望远镜,以及美国格林班克射电望远镜.而“中国天眼”FAST口径500米,抢到了老大之位.还能不能制造更大的锅盖呢?单个望远镜,要做得更大是很难了.不过办法是有的,用大量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阵列,分布在辽阔的地理空间,收到信号综合分析,就相当于一个超大望远镜了.比如国际天文学界正在建设的“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SKA)”,它的观测能力将是神级的.中国是SKA的首创国之一.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分布在从非洲到大洋洲的辽阔空间,而美国的阿雷西沃望远镜,和中国的“天眼”,都造在偏远的山窝里——喀斯特地形的洼坑中.这有什么讲究?据专家说,好处不止一个.位置偏远,意味着受其他无线电信号的干扰最小;洼坑地形,是建造大锅盖的理想之地;喀斯特地形,即溶岩地形,排水畅通.建造“中国天眼”之前搜寻选址,找了300多个洼坑,南仁东拄着拐杖,亲自考察了平塘县的几十个候选台址.贵州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凼,地形最理想,获得最高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总工艺师王启明说:“望远镜反射面总面积为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尽管反射面板才1毫米厚,也用掉2 000多吨铝合金.”他说,“中国天眼”有很多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都由国内顶级企业建造完成”.组成射电望远镜“镜面”的4 450块反射面单元,每一块标准单元有两部分,铝合金背架、反射面面板.这个铝合金背架,是萧山企业东南网架制造拼装的.圈梁、索网和支撑馈源舱的6座高塔,用掉的钢材有1万多吨.美国阿雷西沃望远镜的馈源平台,1 000多吨重,几乎固定在半空,这样的设计有利于馈源的定位,却缩小了观测角度.王启明说:“如果我们按照阿雷西沃的方案,我们500米望远镜,馈源平台重量至少会达到几千吨.这样重的大家伙挂在空中,成本相当大了.”他说,“中国天眼”用了轻型索支撑馈源平台方案,馈源舱只有30吨重.(选自《都市快报》2017年9月23日,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天眼”是一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工程,该工程团队的核心成员大部分是“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的学生.B.随着卡尔·央斯基和格罗特·伯雷这两个天才小伙子的发现和发明,由光学望远镜进阶到射电望远镜,世界天文学向前迈进一大步,由此步入现代天文学.C.世上的射电天文学家,都想有大口径“锅盖”,这种追求使得抛物线天线直径从最初的9.45米到后来的305米口径再到“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望远镜的灵敏度也由此实现了大幅提升.D.“中国天眼”FAST口径500米,已经到了单口径的极限,如果还想增加望远镜的探测力,就需要使用大量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阵列,国际天文学界正在建设的“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SKA)”就是运用了这个构思.答案 C解析A项原文是“该工程核心团队的成员”.B项原文是“伽利略,在一根管子两端装了两个镜片,对着月亮一看,看到了环形山,从此有了现代天文学”.D项过于绝对,原文是“单个望远镜,要做得更大是很难了”.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早年的电视,屏幕上有时会出现密密麻麻的雪花闪烁,这是因为电视机没有收到外界信号. B.无论是射电望远镜还是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选址尤为重要,当初南仁东为了给“中国天眼”寻找理想地,亲自考察了多个候选台址才得以最终确定.C.美国阿雷西沃望远镜1 000多吨重的馈源平台几乎固定在半空,如果我们按照阿雷西沃的方案,我们500米望远镜,馈源平台重量会是阿雷西沃的好几倍.D.FAST“镜面”有4 450块反射面单元,每一块标准单元由铝合金背架和反射面面板这两个部分组成.答案 A解析偷换概念,原文中说“收不到信号”是指收不到视频信号,但可以收到外界电磁波信号.3.根据文章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为“中国天眼”拟一条百科词条.不超过80个字(包括标点符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中国天眼”是由南仁东发起并投入建设,以贵州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凼为台址,大多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和最高灵敏度的球面射电望远镜.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中国天眼神秘宇宙,浩瀚星空.地外文明的壮阔和玄妙,自古以来就寄托着人类的奇妙遐想.人们观测天象,起初是用肉眼,继而借助光学望远镜……随着科技的发展,射电天文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脱颖而出.射电望远镜为射电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比如: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类星体、脉冲星、星际分子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都是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得到的.射电望远镜的每一次长足的进步都会毫无例外地为射电天文学的发展树立一个里程碑.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又称FAST,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它盘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航龙村.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主动反射面外形像一口巨大的锅,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利用索网结构.国家天文台天眼工程技术人员介绍说.探听地球之外的音讯,天眼的能力和其大小息息相关.简单来说,眼睛越大,看得越远.尤其特殊的是,这只天眼并非“死眼”,它的索网结构可以随着天体的移动自动变化,带动索网上活动的4 450个反射面产生变化,足以观测到更大天区的天体,同时,馈源也随索网一同运动,采集天体发射的无线电波.如同人类转动自己的眼珠,调整视线的指向,遥远的太空对它来说将不存在方向上的死角.“如果将地球生命3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年,那么在这一年中的最后一分钟诞生了地球文明,而在最后一秒钟人类才摆脱地球的束缚进入太空无垠的广袤.”南仁东的心中,总是藏着许多诗意的构想.“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这是他留给人世间的最后思考.从2016年9月25日起,天眼方圆5公里成为“静默”区.这个庞然大物开始睁开“慧眼”,专注地捕捉来自宇宙深空的信号.借助这只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员可以窥探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观测暗物质,测定黑洞质量,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与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天眼”的灵敏度提高了约10倍;与美国阿雷西沃305米望远镜相比,“天眼”的综合性能也提高了约10倍.“天眼”能够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天眼可把中国空间测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将深空通讯数据下行率提高100倍.其应用价值可以是为自主导航这一前瞻性研究制作脉冲星钟;诊断识别微弱的空间讯号,为国家安全服务;提供高分辨率和高效率的地面观测;跟踪探测日冕物质抛射事件,服务于太空天气预报.今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召开发布会宣布,中国天眼经过一年紧张调试,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并确认了多颗新发现的脉冲星.这是我国天文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中国天眼团组利用位于贵州师范大学的早期科学中心进行数据处理,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经国际合作,并进行后随观测认证,目前已通过系统认证6颗脉冲星.其中2颗新发现的脉冲星,距离地球分别约4 100光年和约1.6万光年,另外4颗还有待测量.(取材于陈芳、丹长江等人的相关文章)4.下列关于“中国天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天眼的启用是射电天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成为我国首次发现脉冲星的天文望远镜.B.中国天眼依靠索网结构和馈源舱可随天体移动调整视线的指向,可以看到遥远的太空的任何地方.C.中国天眼能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其灵敏度、综合性能和探测范围等都位居世界一流.D.中国天眼启用一周年,已经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而且部分脉冲星已经得到系统认证.答案 B解析不存在方向上的死角,并不意味着能看到任何地方.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用光学望远镜观测到的类星体、脉冲星、星际分子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被称为天文学的四大发现.B.地球文明相对于漫长的地球生命的历史是非常短暂的,而人类摆脱束缚对广袤无垠的太空进行探索,这还只是科学构想.C.中国天眼方圆5公里成为“静默”区,这便于它尽可能减少无关信号的干扰,专注地捕捉来自宇宙深空的信号.D.中国天眼可使我国空间测控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它能诊断识别微弱的空间讯号,探测日冕物质抛射事件,使天气预报更加准确.答案 C解析A项是射电望远镜实现的.B项构想已随天眼的启用而渐成现实.D项原文是“跟踪探测日冕物质抛射事件,服务于太空天气预报”.6.中国天眼被视作中国射电望远镜的又一长足进步,请概括“进步”的具体表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观测范围更广,观测角度更灵活.②信号捕捉更深远,探测对象更高端.③测控能力得到提升.④应用价值更高.。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试题(新高考新教材)信息性阅读群文通练高频主题1文化自信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强国是其中应有之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我们必须走属于自己的文化发展之路,这就是说,不能跟在其他国家后边亦步亦趋,而是应该自信自强地举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心聚力,以富有活力的现代文化展示当代中国形象;同时,也不能故步自封,而是应该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只有这样,才能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激发我国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引领文化发展的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文化发展的导向,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巩固壮大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通过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进行持续深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入人心。
要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促进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能力,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我们应该提高中国文化形象的自塑能力,以中国在崭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发展、进步的客观事实为依据讲好中国故事,以世界能够听得懂的语言传播好中国声音,以理性包容的叙事方式展现当代中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互动,在充分的交融互鉴中促进文明丰富发展。
练习56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2年来,中国航天的一次次发射、一次次飞行、一次次超越,为世人展现了我们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地球到太空的航天之路。
这一过程看似①,但现实的征程却刻骨铭心。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中的《诗》章节,展示了对中国航天的致敬——在戈壁沙漠做早期研究的峥嵘岁月里,身为火药雕刻师和航天工程师的年轻夫妻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在天上写诗的人。
”他们为民族复兴、为航天事业躬身奋斗的身影,组合起来就是人世间的壮美诗篇。
“身在神州,眼望星光。
心底有诗,自在远方。
”中国航天的名字,有着专属中国人的浪漫内涵。
探月工程叫“嫦娥”,全球定位系统叫“北斗”,空间站叫“天宫”……中华文明拥有无数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 )。
把载人航天飞船取名为“神舟”,更是与美好的寓意撞了个满怀。
“神舟”与“神州”同音,当火箭升空时的②之声响彻在无数中国人心中,航天圆梦的自豪感已经涌动在祖国大地各个角落。
既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敢教日月换新天”,带着这份文化自信和航天诗意向着太空之路去③,我们更能击破“万里苍穹”。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尖端高科技与其擦出火花,使得中国航天就此有了“传统”和“现代”的意蕴B.它们与中国尖端高科技擦出火花,使得中国航天就此有了“传统”和“现代”的意蕴C.它们与中国航天擦出火花,使得中国尖端高科技就此有了“传统”和“现代”的意蕴D.中国尖端高科技与其擦出火花,中国航天就此有了“传统”和“现代”的意蕴3.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告诉不告诉于你没有关系。
——我问你,你的意思,忽而软,忽而硬,究竟是怎么回事?B.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C.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是为了亲眼看看,有人是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
群文通练五欣赏一位作家风格——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小说阅读)微导语汪曾祺以短篇小说和散文闻名于当代文坛,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他是散文化小说的代表人物。
其小说的主要风格:以回忆为主;结构上情节因素弱,插入成分多,风俗描写多;语言简洁干净,不重修饰,文白相间,节制而富有弹性;着重表现和谐、乐观的色调和善良、美好、健康的人性。
他的小说,有一种悠然、散漫、自由的味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职业汪曾祺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大人小孩都听得很熟了。
“有旧衣烂衫找来卖!”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
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她的声音很高,拉得很长,一口气。
“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我好像只看见这人走来走去,吆喝着,没有见有人买过他的化风丹。
这位贵州老乡,你想必是板桥的人了,你为什么总在昆明呆着呢?你有时也回老家看看么?黄昏以后,直至夜深,就有一个极其低沉苍老的声音,很悲凉地喊着:“壁虱药!虼蚤药!”壁虱即臭虫。
他这时候出来吆卖是有道理的。
白天大家都忙着,不到快挨咬,或已经挨咬的时候,想不起买壁虱药、虼蚤药。
在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椒盐饼子西洋糕!”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
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盆,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
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
但是他没有上过学。
我从侧面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
非常简单,他是个孤儿,父亲死得早,母亲给人家洗衣服。
他还有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
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
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做了糕点铺的小伙计。
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来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盆去卖。
这孩子是个小大人。
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
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
简答题(限时25分钟)导读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成为科技强国,也更需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自觉践行、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不断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汇聚建设科技强国的磅礴力量,我们就一定能建成创新型国家、建成科技强国。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新闻“中国制造”前景光明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持续的技术创新,大大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
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大型飞机、北斗卫星导航、超级计算机、高铁装备、百万千瓦级发电装备、万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取得突破,形成了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我国已具备了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制定特殊政策,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奋力拼搏,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摘编自《中国制造 2025》)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国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工业总产值突破 30 万亿元,建立起了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近 10年来制造业增加值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可谓制造大国。
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制造业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链韧性还不够结实,一些“卡脖子”的核心基础零部件仍大量依赖进口。
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制造业如何由大变强?还需要质量和创新这“两把刷子”发挥作用。
从产品结构看,目前中低端产品较多,高端产品供给能力相对不足,也构成质量缺陷。
望向宇宙深处的中国“天眼”(18分)张唯诚①近日,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简称FAST)的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成功吊装,标志着这只“观天巨眼"终于睁开了,即将把目光投向宇宙的深处,追踪遥远的信号,搜寻奇异的天体,甚至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
中国“天眼"的开启,必将为射电天文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②FAST借助一个天然的圆形溶岩坑建造,主体是一面巨大的反射镜,由几千块反射面板拼装而成,其边框为环形钢梁,众多钢索依托钢梁悬垂交错,构成一个球形网,用以支撑FAST巨大的反射镜.这个反射镜的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总合。
它面向苍穹,扫描太空,堪称探索宇宙奥秘的中国“天眼”.③建造FAST是对我国望远镜设计和制造技术的一次严格检验,因为FAST要把覆盖30个足球场的信号聚集在药片大小的空间里。
要实现这样毫米级的精度,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首先,由于热胀冷缩,钢结构很容易变形;其次,FAST的天线锅是一个标淮的球形,在工作的时候,它要通过变换形状以在适当的地方形成300米直径的抛物面,FAST用这种方法转换天线的方向,所以,它必须非常易于操作。
科学家们通过控制近万根钢索以实现镜面的连续变形,这无疑需要高超的工程技术予以支持。
除此之外,FAST最令人惊叹的奇迹自然就是它的灵敏度了,它能探测百亿光年之外的射电信号,能精确探测宇宙中的物质成分,它的每块反射面上都可进行对焦,它的灵敏度相当于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的2。
25倍,巡天速度是它的10倍。
④随着FAST的正式竣工,它将成为全球最受期待的“观天巨眼"。
那么,⑤相对于阿雷西博望远镜,FAST显然可以做更多的事,并且获得更好的效果,因为它的接收能力更强,灵敏度更高,还使用了一些创新技术,这使他的综合性能得以大幅度提高。
⑥FAST会在探索脉冲星方面大显身手.FAST有能力在“河外星系”中发现脉冲星,并将建立一个脉冲星计时阵,参与未来的脉冲星自主导航和引力波探测。
题型组合滚动练(一)(分值,51分;建议用时,50分钟)序号 1 2 3 4 5 9 11 12 13 得分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2分,每小题3分)在我们的一般认知中,科幻片的受众集中在中青年,且以男性群体为主,然而《流浪地球》的观众却覆盖了老中青群体,很多家庭________共赴两个多小时的科幻之旅。
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硬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打动了亿万观众,获得口碑与票房双赢,其主要原因是它所呈现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很“中国”。
从精神层面来说,在影片宏大的故事设定、突破天际的想象和________的叙事中,我们能看到中国人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行为逻辑,无论是顾全大局的忍让,还是________的勇气;无论是对家园故土的眷恋和珍视,愚公移山般的执着,还是影片中因为缺乏交流沟通而疏离的父子关系,都有很多现实中的投影。
从物质层面来说,一些道具细节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关键性发动机的核心样貌参考了古代地动仪的设计,太空空间站的样貌则参考了古代计时器日晷,()。
在肯定《流浪地球》人文情怀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其对中国科幻电影的探索意义,通过《流浪地球》的探索建立了一套中国科幻电影前期筹备、拍摄和后期制作的完整流程,并且结合了中国电影发展现状与资本状况,借鉴了西方特别是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创作模式。
而最终呈现的影片效果也让西方媒体惊叹中国有能力挑战这一曾经由好莱坞垄断的________。
正如影评家戴锦华所评价,《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据《光明日报》2019年2月12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携家带口荡气回肠殊途同归题材B.扶老携幼荡气回肠向死而生题材C.扶老携幼动人心弦殊途同归体裁D.携家带口动人心弦向死而生体裁B[扶老携幼:形容民众成群结队出行。
携家带口:携带家眷,指受家眷拖累。
此处指大家纷纷去影院观赏影片,故只能用“扶老携幼”,排除A、D两项。
[课时训练]限时练(五)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天眼之父”南仁东:梦想与坚守2017年9月15日,72岁的南仁东在美国治疗肺癌时去世。
“他说,如果有一天他真的不行了,他就躲得远远的,不让我们看见他。
”FAST工程调试组组长姜鹏回忆说,这可能就是南仁东的性格,希望保持着最有尊严的形象。
姜鹏来天文台面试的时候,并不知道南仁东是谁,“只是感觉到他强大的气场,一看就是‘头儿’,甚至有点像‘土匪头儿’”。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筹划FAST项目时,南仁东就一直留着一撮小胡子,过了20多年,头发和小胡子都已变得花白。
在工地上他随意地穿着大汗衫,鼻梁上架着近视镜和老花镜,回北京又变回了时髦老人。
“出国参加学术会议也很注重形象,要带一箱子衣服去。
”FAST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张海燕说。
南仁东是1963年吉林省的高考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文化大革命”之后,在北京天文台读天体物理的研究生。
他是一个爱好艺术和哲学的科学家,尤其喜欢画画,在日本国立天文台访学期间,创作了一幅油画《富士山》,至今仍挂在校教学楼的大厅里。
“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反射面周围的六座百米支撑塔要等间距排布,打乱排不是能减少很多工作量吗?结果他就一句话,‘那样不好看’。
别看他忙,但做PPT特别讲究,有一次开完会其他单位的人问我,你们是请专人帮忙设计PPT吗?怎么版式那么好看?其实都是南老自己做的。
”FAST工程副经理张蜀新回忆道。
“也许是因为喜欢艺术,他和一般科学家不太一样,想法不受拘束,很有想象力,经常会冒出很多创新点。
”FAST工程接收机与终端系统高级工程师甘恒谦说。
数千块单元组成的球面主动反射面技术是由南仁东主导的,目的是通过改变单元反射面的位置来保持整个反射面的抛面形状,而FAST的反射面要进行大范围的运动,每一个单元反射面的作用是要将球面改成抛物面,通过主动的变形实现对天体跟踪式的观测。
而要实现这种跟踪观测,对反射面上空的馈源舱[注]定位精度要求很高。
题点对点练12抓住特征,关注手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本社讯(记者袁于飞)】我国2000年建成了北斗导航实验系统,这是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告诉记者,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是一个区域系统,由三颗卫星提供区域内的定位服务。
虽然只有三颗卫星,但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在海上定位也可达到二三十米的精度,它是一个双向定位系统。
双向授时,可以达到20纳秒,比GPS(全球定位系统)的授时精度要高,GPS承诺的是50纳秒。
还有短报文功能,短消息可发60字,利用双向通信的特点进行调制。
”刘经南说,“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建立以后,在大地震、泥石流等救灾过程中得到应用检验,比如汶川大地震中的救灾。
在海洋渔业中也有很多用途,比如位置监控、安全救援。
它可以与地面移动通信进行互联互通。
北斗的船舶入网当时已经有5万多个,手机用户10万余个。
”现在我国推广应用的是北斗二代卫星系统,它由14颗卫星组成。
刘经南表示,北斗导航系统在亚太地区内导航系统标准服务的定位精度在10米左右。
同时,它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提高定位导航服务的精度,达3米左右。
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它的短报文通信功能一次可以发送120字,并可与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进行互通。
“卫星上天,重点在于应用,我国北斗卫星系统可用性和连续性指标超99.9%。
”刘经南介绍,“2012年底,第二代北斗卫星系统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运行4年多来,系统保持了连续运行,可用性指标实际上达到了99.99%以上,连续性达到了99.986%。
”“我国北斗的应用非常广泛,现在主要在汽车领域大规模应用,涉及汽车制造业、汽车电子制造业、车载信息服务商,还有面向智能交通的设备制造业及服务商。
北斗将来还可跟用户的车辆定位需求结合起来。
”刘经南举例说,现在装载了北斗导航系统的交通运输车辆约有380万辆,这个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万量级,车辆运营状态都可以实时上传至互联网上,实现实时监测。
专题二群文通练练前寄语“群文阅读”是最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种新理念,它直接指向了新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肯定会影响以后的高中语文教学。
目前的高三复习训练,尤其是二轮复习训练,完全可以把这一理念引进来,形成一种“群文阅读训练观”,即围绕一个主题形成一组同属一个内容主题和训练主题的群文阅读,既达到了训练考点考题的目的,又在内容主题上有所积累,能提高思想认识且对读写都有益处,这样,我们就实现了复习训练效益的立体化、综合化和最大化。
群文通练一凝望宇宙第一眼——“中国天眼”(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微导语2016年9月,“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式落成启用。
这是我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
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人称“中国天眼之父”。
而该工程核心团队的成员,大部分是他的学生。
那么,他们造出来的“中国天眼”,究竟是一只什么样的天眼?首先我们还得追溯到望远镜的发明历史。
我们知道天文望远镜,主要有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此外还有红外、X射线、伽马射线等望远镜。
最初的天文望远镜是光学望远镜。
1609年,45岁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一根管子两端装了两个镜片,对着月亮一看,看到了环形山,从此有了现代天文学。
早年的电视,收不到信号,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雪花闪烁。
这是电磁波信号,包括来自太空的射电辐射。
193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卡尔·央斯基,研究长途通讯中的静电噪声时,发现银河中心持续的射电辐射,从此有了射电天文学。
格罗特·伯雷应聘贝尔实验室失败,1937年在芝加哥附近的自家后院,制造出第一台射电望远镜。
这两个小伙子,取得如此重大成果时,都只有二十多岁。
天文学家都想要很大很大的“锅盖”。
以前屋顶上经常会看到“锅盖天线”,口径越大,电视画面越清晰。
射电望远镜的“锅盖”,也是如此。
所以世上的射电天文学家,都想有大口径“锅盖”,提高射电望远镜灵敏度。
当年伯雷制造的射电望远镜,抛物面天线直径是9.45米。
美国20世纪60年代在波多黎各建造了阿雷西沃射电望远镜,口径305米,在老大位置上坐了数十年。
口径100米的射电望远镜,有德国波恩附近的埃费尔斯贝格射电望远镜,以及美国格林班克射电望远镜。
而“中国天眼”FAST口径500米,抢到了老大之位。
还能不能制造更大的锅盖呢?单个望远镜,要做得更大是很难了。
不过办法是有的,用大量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阵列,分布在辽阔的地理空间,收到信号综合分析,就相当于一个超大望远镜了。
比如国际天文学界正在建设的“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SKA)”,它的观测能力将是神级的。
中国是SKA的首创国之一。
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分布在从非洲到大洋洲的辽阔空间,而美国的阿雷西沃望远镜,和中国的“天眼”,都造在偏远的山窝里——喀斯特地形的洼坑中。
这有什么讲究?据专家说,好处不止一个。
位置偏远,意味着受其他无线电信号的干扰最小;洼坑地形,是建造大锅盖的理想之地;喀斯特地形,即溶岩地形,排水畅通。
建造“中国天眼”之前搜寻选址,找了300多个洼坑,南仁东拄着拐杖,亲自考察了平塘县的几十个候选台址。
贵州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凼,地形最理想,获得最高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总工艺师王启明说:“望远镜反射面总面积为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尽管反射面板才1毫米厚,也用掉2 000多吨铝合金。
”他说,“中国天眼”有很多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都由国内顶级企业建造完成”。
组成射电望远镜“镜面”的4 450块反射面单元,每一块标准单元有两部分,铝合金背架、反射面面板。
这个铝合金背架,是萧山企业东南网架制造拼装的。
圈梁、索网和支撑馈源舱的6座高塔,用掉的钢材有1万多吨。
美国阿雷西沃望远镜的馈源平台,1 000多吨重,几乎固定在半空,这样的设计有利于馈源的定位,却缩小了观测角度。
王启明说:“如果我们按照阿雷西沃的方案,我们500米望远镜,馈源平台重量至少会达到几千吨。
这样重的大家伙挂在空中,成本相当大了。
”他说,“中国天眼”用了轻型索支撑馈源平台方案,馈源舱只有30吨重。
(选自《都市快报》2017年9月23日,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天眼”是一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工程,该工程团队的核心成员大部分是“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的学生。
B.随着卡尔·央斯基和格罗特·伯雷这两个天才小伙子的发现和发明,由光学望远镜进阶到射电望远镜,世界天文学向前迈进一大步,由此步入现代天文学。
C.世上的射电天文学家,都想有大口径“锅盖”,这种追求使得抛物线天线直径从最初的9.45米到后来的305米口径再到“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望远镜的灵敏度也由此实现了大幅提升。
D.“中国天眼”FAST口径500米,已经到了单口径的极限,如果还想增加望远镜的探测力,就需要使用大量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阵列,国际天文学界正在建设的“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SKA)”就是运用了这个构思。
答案 C解析A项原文是“该工程核心团队的成员”。
B项原文是“伽利略,在一根管子两端装了两个镜片,对着月亮一看,看到了环形山,从此有了现代天文学”。
D项过于绝对,原文是“单个望远镜,要做得更大是很难了”。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早年的电视,屏幕上有时会出现密密麻麻的雪花闪烁,这是因为电视机没有收到外界信号。
B.无论是射电望远镜还是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选址尤为重要,当初南仁东为了给“中国天眼”寻找理想地,亲自考察了多个候选台址才得以最终确定。
C.美国阿雷西沃望远镜1 000多吨重的馈源平台几乎固定在半空,如果我们按照阿雷西沃的方案,我们500米望远镜,馈源平台重量会是阿雷西沃的好几倍。
D.FAST“镜面”有4 450块反射面单元,每一块标准单元由铝合金背架和反射面面板这两个部分组成。
答案 A解析偷换概念,原文中说“收不到信号”是指收不到视频信号,但可以收到外界电磁波信号。
3.根据文章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为“中国天眼”拟一条百科词条。
不超过80个字(包括标点符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中国天眼”是由南仁东发起并投入建设,以贵州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凼为台址,大多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和最高灵敏度的球面射电望远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天眼神秘宇宙,浩瀚星空。
地外文明的壮阔和玄妙,自古以来就寄托着人类的奇妙遐想。
人们观测天象,起初是用肉眼,继而借助光学望远镜……随着科技的发展,射电天文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脱颖而出。
射电望远镜为射电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
比如: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类星体、脉冲星、星际分子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都是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得到的。
射电望远镜的每一次长足的进步都会毫无例外地为射电天文学的发展树立一个里程碑。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又称FAST,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它盘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航龙村。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
主动反射面外形像一口巨大的锅,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
利用索网结构。
国家天文台天眼工程技术人员介绍说。
探听地球之外的音讯,天眼的能力和其大小息息相关。
简单来说,眼睛越大,看得越远。
尤其特殊的是,这只天眼并非“死眼”,它的索网结构可以随着天体的移动自动变化,带动索网上活动的4 450个反射面产生变化,足以观测到更大天区的天体,同时,馈源也随索网一同运动,采集天体发射的无线电波。
如同人类转动自己的眼珠,调整视线的指向,遥远的太空对它来说将不存在方向上的死角。
“如果将地球生命3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年,那么在这一年中的最后一分钟诞生了地球文明,而在最后一秒钟人类才摆脱地球的束缚进入太空无垠的广袤。
”南仁东的心中,总是藏着许多诗意的构想。
“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
”这是他留给人世间的最后思考。
从2016年9月25日起,天眼方圆5公里成为“静默”区。
这个庞然大物开始睁开“慧眼”,专注地捕捉来自宇宙深空的信号。
借助这只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员可以窥探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观测暗物质,测定黑洞质量,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
与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天眼”的灵敏度提高了约10倍;与美国阿雷西沃305米望远镜相比,“天眼”的综合性能也提高了约10倍。
“天眼”能够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
天眼可把中国空间测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将深空通讯数据下行率提高100倍。
其应用价值可以是为自主导航这一前瞻性研究制作脉冲星钟;诊断识别微弱的空间讯号,为国家安全服务;提供高分辨率和高效率的地面观测;跟踪探测日冕物质抛射事件,服务于太空天气预报。
今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召开发布会宣布,中国天眼经过一年紧张调试,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并确认了多颗新发现的脉冲星。
这是我国天文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
中国天眼团组利用位于贵州师范大学的早期科学中心进行数据处理,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经国际合作,并进行后随观测认证,目前已通过系统认证6颗脉冲星。
其中2颗新发现的脉冲星,距离地球分别约4 100光年和约1.6万光年,另外4颗还有待测量。
(取材于陈芳、丹长江等人的相关文章)4.下列关于“中国天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天眼的启用是射电天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成为我国首次发现脉冲星的天文望远镜。
B.中国天眼依靠索网结构和馈源舱可随天体移动调整视线的指向,可以看到遥远的太空的任何地方。
C.中国天眼能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其灵敏度、综合性能和探测范围等都位居世界一流。
D.中国天眼启用一周年,已经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而且部分脉冲星已经得到系统认证。
答案 B解析不存在方向上的死角,并不意味着能看到任何地方。
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用光学望远镜观测到的类星体、脉冲星、星际分子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被称为天文学的四大发现。
B.地球文明相对于漫长的地球生命的历史是非常短暂的,而人类摆脱束缚对广袤无垠的太空进行探索,这还只是科学构想。
C.中国天眼方圆5公里成为“静默”区,这便于它尽可能减少无关信号的干扰,专注地捕捉来自宇宙深空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