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专题19 读懂诗歌(五)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原卷版)
- 格式:doc
- 大小:322.48 KB
- 文档页数:5
专题19 读懂诗歌(五)——了解诗歌常见题材【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一、真题速递(一)【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从题目看本诗是一首怀古诗,映入眼帘的是“荒郊”“破古碑”“积雪”“残阳”“黄沙路”,构成了一幅催人泪下的破败荒凉图,结句的“不堪回首思秦原”显然是对古盛今衰的慨叹。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答:【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
诗人由眼前的“荒郊”“破古碑”“积雪”“残阳”“黄沙路”顿生一种伤今哀情,将这种古盛今衰的慨叹融入眼前的景物描写之中。
由眼前破败荒凉的景物寄托一种深深的对现实的慨叹。
(二)【2010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
咏史怀古诗归纳一咏史怀古诗简介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词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词是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的古人古事的忧思。
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
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
咏史词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直接写作者的思考、态度,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二典型咏史怀古地点典型咏史怀古地点:1、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
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
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
所谓“六朝”是指:(1)三国吴。
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
(2)东晋。
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
(3)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
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
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
①石头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
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等物资。
石头城南建烽火台,为军事重镇。
东晋义熙年间,以砖筑城,建"入汉楼",仍为军事重镇。
专题05 咏史怀古诗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一.咏史怀古诗概说1. 咏史怀古诗定义咏史怀古诗,是指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咏史怀古诗严格来说应该有“怀古”、“咏史”两个小类:①.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检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读到的见地的诗歌,其长于精辟议论。
例如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②. 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歌,其长于情景交融。
例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2. 咏史怀古诗特点:1)咏史怀古诗的形式标志:标题中常含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字样。
2)咏史怀古诗的代表作家:魏晋时期:左思唐代:中唐以后诗人居多,尤其以刘禹锡、杜牧、李商隐为代表。
两宋: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干、张孝祥、陆游、辛弃疾等。
3. 咏史怀古诗的典型意象:①.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等;②.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秦始皇阿房宫)、赤壁(赤壁大战)、新亭(六朝时期建康西南的近郊军垒,为兵家必争之地)、隋堤(古堤名,隋炀帝游江南时观赏用)、马嵬(马嵬哗变)、华清宫(唐玄宗杨玉环)、汴河(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一部分)、淮水(古代南北方分界线)、乌江亭等;③.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隋宫、湘妃祠、贾谊故居、武侯祠、昭君墓等;④.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朝、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⑤.景物:明月、江水、断壁残垣、荒草青苔、古墓、落日、悲风等;⑥.其他:后庭花、垂杨、霓裳羽衣等。
4. 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典故咏史怀古诗由历史而兴怀,故其作品中常常涉及历史事件,上面介绍的标志意象背后都有历史典故,但因其描写对象即为历史,故一般情况下不算用典,但若注释提及则可算,所以做题时需留心注释。
古诗词鉴赏训练九大规律:(一)咏史怀古诗(二)咏物言志诗(三)送别怀人诗(四)羁旅思乡诗(五)边塞征战诗(六)山水田园诗(七)即事(景)怀诗(八)哲理诗句(九)用典诗句(一)咏史怀古诗▶▶▶常见情感: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常用技法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④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例子: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抚今追昔,感慨世事变化难料。
2,“生子当如孙仲谋。
”▶抒发了词人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和爱国思想,也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百姓死活予以揭露和批判。
(二)咏物言志诗▶▶▶常见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③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常用技法①从表现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自比)、象征、拟人和对比。
②从描写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例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达了青年诗人的远大抱负和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以落红、春泥自喻,表现了诗人辞官后仍关心着国家命运、乐于奉献的宽广胸怀。
(三)送别怀人诗▶▶▶常见情感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
▶▶▶常用技法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
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
咏史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二、预习交流,归纳特点2.根据表格,小结咏史怀古诗的主要特点(1)概念点击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
——长于议论精辟。
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2)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3)怀古诗的一般结构:临古地(绘景象)——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4)咏史怀古诗的典型意象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华清宫、汴河、淮水等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李白坟等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E.其他:吴钩、《后庭花》等(5)常用的技巧手法“诗”与“史”的结合:用典(明用、暗用、反用),双关“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此外还有直抒胸臆、联想想象、象征、衬托以及拟人、比喻、对偶等手法也常用于咏史怀古诗。
诗歌12大题材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酬和赠答诗、即景(事)抒怀诗、干谒自荐诗、题画说理诗、哲理思辨诗【诗歌的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时光昜逝之感慨、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蔑视杈贵之高洁、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愤世嫉俗之绪一、送别抒怀诗“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指出词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人格。
[答案] 黄昏时分,梅花闲展芳姿,月色清凉,倒映在澄莹的溪水中。
描绘了一幅清雅幽静的画面。
天性高洁,保持本心,特立独行,不同流俗。
二、羁旅思乡诗答案:首联,写除夕夜,诗人在外生活窘迫,连酒也没有;因极度思念家乡,泪水把衣襟都沾湿了。
从抒情角度来说,“思乡泪满巾”直抒胸臆。
领联,作者知道家里生活也贫困,但是与之相比,在外更加艰辛,因为贫困之外,又加上了刻骨的思念。
颈联,表现了作者人到老年,思乡之情更重了。
尾联,不写自己思念家人,而是从家人思念自己的角度来写,这是曲笔,表现出一种浓浓的亲情,更强化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山水田园诗衰翁健饭堪夸。
把癭尊①茗碗,高话桑麻。
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
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
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
【注】①癭尊,即癭樽,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
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
[答案] 写景艺术:①由远及近,由外到内。
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
②意象丰密,色彩和谐。
“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
③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如“苔径逐篱斜”。
叙事艺术:①对比衬托。
如“蓑翁”与“健饭”。
②铺陈写实。
如“高话”以下,一一叙写山家生活。
③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
如“汲水自浇瓜”。
四、爱情闺怨诗【注】①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稹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怀古咏史诗的概念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二、结合诗歌归纳怀古咏史诗的思想内容和手法。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思想感情:表现手法: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思想感情:表现手法:3、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4、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5、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三、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
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己。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2、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4、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5、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6、语言:含蓄7、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四、鉴赏步骤和方法1、要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
我们在中学历史课、语文课和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应该成为我们头脑中历史知识库的宝藏。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题材:咏史怀古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①,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②,指挥若定失萧曹③。
运移汉祚④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①纡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
①伊吕:伊尹、吕尚。
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
①萧曹:萧何和曹参,汉初名相,刘邦的谋臣。
①祚:帝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议论、描写入题,用“垂宇宙”“肃清高”赞美诸葛亮名垂天地、千古流芳的功绩,令人肃然起敬。
B.颈联赞美诸葛亮的才能堪比伊吕,但在辅佐刘备的功绩上却比不上萧曹,体现了诗人对诸葛亮评价的客观公正。
C.《咏怀古迹》(其三)对王昭君凄凉身世的描述和本诗对孔明壮志未酬的慨叹,都深切地寄予了诗人自己的情怀。
D.全诗赞颂诸葛亮的雄才伟略,惋惜其理想难成。
作者认为最终导致诸葛亮功业难成的根本原因是蜀汉国运衰微。
2.尾联的“志决身歼军务劳”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怀古(其四)王安石忆昨天兵下蜀江,将军谈笑士争降。
黄旗已尽年三百,紫气空收剑一双。
破堞自生新草木,废宫谁识旧轩窗!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兴亡的感慨。
既有丰富情感,也有独到见解。
B.首联回顾往事,写赵宋的王者之师在挥戈南下、进军金陵的时候,没有经过什么艰苦战斗就降服了敌国,好似摧枯拉朽。
C.颔联写作为帝王仪仗的军旗不再飘扬,同时用了龙泉宝剑的典故表明敌国君主“紫气”不在,大势已去。
D.颈联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都是从今昔对比角度发出的无限感慨。
4.本诗尾联与《桂枝香·金陵怀古》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表达有何不同?阅读下面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专题19 读懂诗歌(五)——了解诗歌常见题材
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
一、真题速递
(一)【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
(二)【2010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考点精讲
(五)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咏物言志诗是借吟咏自然景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
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咏物诗的基本特点是“咏物之意不在景,亦不在乎山水之间”,而是别有兴寄,别有怀抱。
咏物言志诗有三种:一是借物以自况,表达自己的志向节操、追求理想、经历处境,这样的咏物诗均是托物言志;二是借物表达对他人他事的看法,是借物抒怀;三是借物来说明一个普世的道理,是借物寓理。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王安石的《梅花》、郑燮的《竹石》、虞世南的《蝉》等均是“咏物言志诗”的典范之作。
(六)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的作用。
三、考点精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9分)
流莺[注]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此诗大约是李商隐从桂管观察使幕(佐助人员)返京暂充京兆府掾属(佐助人员)时所作。
(1)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漂荡”“参差”等词语表现了流莺不停地漂泊辗转的样子。
B.“巧啭”表明流莺歌唱圆转流美,充满了对良辰佳期的期盼。
C.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
D.这首诗首先描述流莺的恓惶之状,第二联起,转入寄托,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流莺的形象之上。
第三联主要是时间上的跨度,以及境况的对比。
尾联抒发伤感。
(2)诗人托流莺以寓怀,抒发身世之感,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6分)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9分)
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①,用东坡赤壁韵(胡世将)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②。
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
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
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③。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
阃外④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
拜将台欹⑤,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
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注]①兴元:地名,今陕西汉中市,南宋时为宋金对垒前线。
作者曾任川陕宣抚使。
②一范一韩人物:指北宋抗击西夏、巩固西北边防的范仲淹与韩琦。
③汉家三杰:指辅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张良、萧何、韩信。
④阃(kǔn)外:指统兵在外。
⑤拜将台:传说刘邦在此拜韩信为将。
下文中的怀贤阁是为纪念诸葛亮而建的。
欹(qī),倾斜。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为国建功的名将已逐渐被人们淡
忘。
B.“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写出现在缺少可以抵御外侮的名将,国家半壁江山已沦入敌手。
C.“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词人对朝廷软弱避战、不积极保卫河山的做法表示痛惜。
D.词中“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一句,借古人之事,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2)“塞马晨嘶,胡笳夕引”和“拜将台欹,怀贤阁杳”是词作中两组对仗的句子,请任选一组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6分)
答:
3.【2019·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
古风·碧荷生幽泉[注]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2)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9分)
筝柱①子
朱湾②
散木③今何幸,良工不弃捐。
力微惭一柱,材薄仰群弦。
且喜声相应,宁辞迹屡迁。
知音如见赏,雅调为君传。
【注】①筝柱:就是筝上的弦柱。
每弦一柱,可移动以调定声音。
②朱湾:唐代宗大历年间进士。
性浪漫,好琴酒,放纵山水,不应征辟。
③散木:无用的木材。
《庄子·人间世》记载:“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
”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说自己身为无用之木,没什么大用处,但能工巧匠却没有抛弃自己,自己十分幸福。
B.颔联说自己能力很弱,只能作为古筝的筝柱,非常惭愧,要想奏成音乐,还要依仗群弦。
C.颈联写筝柱因为能帮助琴弦发出和谐之声而喜悦,哪里会拒绝转动身躯,为调出更美的音色而努力。
D.尾联直抒胸臆:如果有知音能欣赏我、重用我,我一定要尽自己所能为国效力,报答恩人。
(2)这首诗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6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