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
- 格式:doc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7.1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第一节《日本》。
教材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对日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日本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增进对日本这个邻近国家的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可能只知道一些表面的信息,如樱花、和服等,对于日本的地形、气候、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了解日本。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邻近国家的了解,培养学生尊重、包容、合作的世界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了解日本,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相关信息。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
4.互动交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分享学习心得和成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2.课件:日本的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
3.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的任务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本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教学目标:1、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2、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3、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4、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重点和难点:1、日本自然地理特征;2、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3、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教学准备和方法:1、课件《樱花》2、课件<日本>3、活动设计采取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加以引导板书设计:第七章第一节:日本一、日本自然地理特征1、日本概况2、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3、日本多火山的利与弊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2)较高的科技水平(3)岛国的优势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2、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三、日本工业区的分布1、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2、原因四、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东南亚教学目标:1、东南亚的范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2、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4、东南亚的风景重点和难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2、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教学准备:1、东南亚地图;2、自制CAI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节东南亚一、地理位置纬度海陆二、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对比)共同特征:湿热三、农业水稻气候人口集中,耕地少热带经济作物四、地形特点(中南半岛)山脉、河流由北向南延伸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五、河流上游:多为峡谷,水流湍急―――丰富水能资源下游:平坦开阔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有利农业生产六、城市分布――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原因:七、华人、华侨集中华侨:中国国籍华人:外国国籍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印度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人口2、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3、了解“绿色革命”给印度的粮食生产带来的新契机4、看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的地区重点和难点:重点:印度的人口情况和工农业发展的最新特点难点: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有关印度资料,准备课堂发言。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领土组成;2、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及其海岸线的特点;3、掌握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其防御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掌握各地区自然环境的分析方法;2、运用地图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日本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的意识;2、使学生认识到各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从而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重点和难点: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地形及气候的特征。
难点: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形成。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收集有关地震的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出示日本相关图片,并让学生“七嘴八舌说日本”:名侦探柯南、哆啦A梦、富士山、樱花、多地震……以此引入我们学习的课题:日本设计意图:展示形象生动的图片与讨论,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第一节日本一、自然环境[师]课件展示教材第14页的图,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读图观察并描述日本的海陆位置。
[生]濒临的海洋: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隔日本海相望的国家:俄罗斯、朝鲜、韩国,隔东海相望的国家:中国。
[师]课件展示“日本地形图”(教材P14图7.2),展示问题:(1)日本的经纬度位置、温度带;(2)日本是一个岛国,主要由哪四大岛组成,最大的岛屿是哪个?[生]小组交流后回答。
[师]评价学生答案,然后总结:日本大致的经度:东经122度—东经148度,纬度:北纬23.5度—北纬46度。
日本的领土组成: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及其附属岛屿;最大的岛屿是:本州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理解。
[板书]1.地理位置:1)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2.领土组成: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
设计意图:及时总结,突出重点知识,使学习思路清晰。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1)自学内容:多火山、地震的岛国自学目标:1、认识日本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其多火山、地震的自然环境特征,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重点)2、结合日本国情,分析日本的工业发展特点及成因,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外向型经济。
(重点)3、读图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特点兵分析其原因。
4、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了解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5、学习分析国家区域地理特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难点)自主预习1、日本是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领邦。
由、、、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属于亚。
日本东临洋,西隔海海峡和东海同俄罗斯、、朝鲜、韩国相望。
2、日本国土南北,曲折,、广布,沿海平原。
3、日本位于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因此多和。
4、日本的经济发展条件1不利条件:日本狭小,贫乏,对外严重,需要大量进口和。
有利条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科技;劳动力资源。
5、日本民族构成单一,民族占绝对优势,日本文化既有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西方气息,是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6、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图文点拨:教材第14页图7.2“日本的地形”点拨:1、由图可知,日本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
其中,日本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海拔最高的山峰是富士山。
2、从日本的轮廓看,日本的版图就像一把弯弓,弓箭相搭的地方就是首都东京,还有城市横滨。
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这对日本发展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都十分有利。
3、日本所处的位置和地形特征,决定了日本的气候具有海洋性的特点。
4、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日本许多著名的城市都分布在沿海的平原地区,如东京、名古屋、大阪等,主要是因为这里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量丰富,交通便利等。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21、读18页课文及图7.1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分布在的东面,的西北。
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 日 本(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
2.了解日本的岛国,多优良港湾、多火山地震等地形特点。
能力目标1.能利用地图分析日本的地形特点。
2.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德育目标通过对地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防灾、避险意识。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P18—P19的图文内容,独立完成下列任务:1.通过读图7.1“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图7.2“日本的地形”,从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三个方面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
2.结合图7.2“日本的地形”,指出日本的领土范围、主要的组成部分以及主要城市。
3.结合图7.2“日本的地形”,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
当堂练习:读右图1完成下列问题:1.日本的地理位置⑴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 部,太平洋的 部,四面被鄂霍次克海、F 洋、E 海、东海所环绕。
⑵纬度位置日本领土大部分位于 (温度带)。
⑶相对位置 日本位于我国的 面,与其隔海相望的国家还有⑦ 、⑧ 、俄罗斯。
2.日本的范围日本由A 、B 、C 、D 等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
其面积约为 万平方千米,是个国土狭长的岛国。
图1 E F ⑦ ⑧3.日本的重要城市:①、②、③、④、⑤、⑥。
4.日本的地形特征:日本的地形以______、为主,仅在沿海地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
5.日本的海岸线曲折,多,这对日本的、、和十分有利。
1.读课本P18-P19页中图7.2“日本的地形”和图7.4“英国”,结合课后活动题2,对比..日本、英国..分析两国跨经度和纬度的范围哪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复杂程度有影响吗?试从地形、气候、海岸线曲折程............度.等方面分析两国地理环境的差异。
(可参考课本P7图6.9亚洲的气候类型)2.结合课本P20页活动题3中的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任务:①.试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并指出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吗?②.日本有很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期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学会辩证地分析地理环境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日本,属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的第一节。
教材从地理位置、国家概况、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对日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日本的基本国情、地理特征以及与中国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各国概况,对亚洲地区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日本这一部分,学生可能对日本的地理特征、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日本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经济状况和文化特点,认识日本的基本国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邻近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增进学生对日本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经济状况和文化特点。
2.难点:日本的经济特点和文化特点,以及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日本经济和文化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深入了解日本。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日本的了解和看法,增进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读图析图能力培养:通过各种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准备好相关问题。
3.制作好PPT,确保教学内容清晰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亚洲地区知识,激发学生对日本的兴趣。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一.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1.地理位置: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
东临A太平洋,西临 B日本海;与①俄罗斯、②中国、③朝鲜、④韩国隔海相望。
2.领土组成:日本领土主要由⑤北海道、⑥本州、⑦四国、⑧九州4个大岛及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C濑户内海是日本内海;D东京是日本首都二.自然环境:1.海陆轮廓: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2.地形:日本山地、丘陵广布,沿海平原狭小。
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最高的山峰E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3.多火山、地震:(1)原因: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2)防震措施:民居多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经常进行防震演习。
三.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1.经济特点:日本工业高度发达,对外依赖十分严重,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
2.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1)有利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科技发达。
地域狭小,矿产资源贫乏;(2)不利条件国内市场狭小;地震、火山等灾害频繁。
3.日本工业的分布:(1)主要工业区:A京滨工业区,B名古屋工业区,C阪神工业区,D北九州工业区,E濑户内工业区。
(2)主要工业城市:①东京,②横滨,③名古屋,④大阪,⑤神户,⑥北九州。
(3)日本工业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范围内。
沿海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便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原因:沿海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工厂靠近码头,陆地交通便利。
4.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1)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价格显著提高;环境污染、土地紧张状况加剧;国内需求减少等。
(2)措施: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基地。
投资的主要对象是欧洲、美国、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四.东西方兼容的文化:1.日主要民族:大和民族。
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一、基本信息教材: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时:日本第一课时(共两课时)二、教学内容分析整个第七章都是我国临近的地区和国家,日本作为第一个研究对象,让学生掌握研究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 1.能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日本的领土组成、日本的首都。
2.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并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学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教学难点:日本地形地貌特点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四、学习者分析从整体来看,这届七年级学生从知识构成方面与往届相比有着比较明显的欠缺,无论是从语言表达还是读图试图的能力都有明显不足,此次选取的班级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班,整体成绩较差,学习劲头不足,缺乏识图能力。
针对上述学生特点,整个教学设计中加入了视频引入,和游戏环节的穿插,行之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视频从宏观的角度介绍日本这个国家,里面有学生了解和不了解,以及想要了解的内容,为接下来的知识灌输做好铺垫;游戏环节在激趣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掌握了遭遇地震逃生的知识,寓教于乐。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设计理念在于,以学生为中心主体,充分发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催化剂,达到产生良好的课堂化学升华效果的目的。
本节内容不是特别难,却是第一个以范例形式研究的国家,让学生爱学,会学是主要目的。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学生学案、多媒体教室七、教学过程八、课后反思与自我评价本节课内容条理比较清晰,授课前也做了充分准备,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的同时,课堂秩序稍显杂乱,没有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的同时做到课堂秩序的井然有序。
中间突发PPT点击错误小事件,简单排除故障,解决了问题。
本节课的中心理念已经完全体现出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足方面是课堂的掌控能力,以及知识衔接的细腻程度不够,今后还需要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