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概念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生物教学理念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生物学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生物教学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生物学思维方式。
因此,初中生物教学理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生物教学理念的含义和重要性初中生物教学理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生物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初中生物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引导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生物学思维方式。
三、初中生物教学理念的实践应用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践操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问题导向式教学理念:通过问题导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情感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情感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四、结论初中生物教学理念是指导初中生物教学的关键因素。
通过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问题导向式和情感教育等教学理念,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生物学思维方式。
这些教学理念的实施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实践。
一、引言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探究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文将从探究理念的角度,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进行研究。
二、探究理念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理念,即通过科学研究的方式,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
教师教学文章材料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摘要):生物学概念是初中生物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局部,它是对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乃至生命现象、原理及规律的X而本质的阐述;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领域最根本的言语表达单位,也是思维的根本单位。
结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或概括〞,“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地位〞,按国家教育部规定在初一、初二学生中开展初中生物义务教育,(标准)中规定的50个重要概念,通过生活引出概念教学、从现象提问引出概念教学、概念图教学、模型法教学、比照法教学等提出了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践研究(正文)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根本原理都是建立在生物学概念的根底上。
因此,生物学概念是初中生物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局部,它是对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乃至生命现象、原理及规律的X 而本质的阐述;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领域最根本的言语表达单位,也是思维的根本单位。
美国教育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认为,“援助学生有效地习得概念是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或概括〞,“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包含了对生命根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和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按国家教育部规定在初一、初二学生中开展初中生物义务教育,(标准)中规定的50个重要概念,这样就要求学生平均每周理解、掌握1—2个,免除了学生对大量孤立事实和知识的学习、记忆和耗时,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负担,使学生在教师凸显重要概念传递的教学设计下有时间加强对重要概念的深刻理解,获得扎实的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以为将来学习高中的生物核心概念打下良好的根底。
要学好生物科学,关键在于理解生物学概念。
新的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其中一点是:高度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
初中生物概念教学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生物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原料、产物和条件。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原料、产物和条件。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验操作。
教学准备:实验室用具、绿色植物叶片、澄清石灰水、碘液、酒精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植物的生长过程,提问:植物如何制造自己的食物?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绿色植物叶片,提问: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的哪个部位?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叶绿体中。
三、概念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复述光合作用的概念。
四、实验演示(15分钟)1. 教师演示光合作用实验,包括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和检验植物呼出二氧化碳的实验。
2. 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并记录实验现象。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光合作用的概念、原料、产物和条件。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光合作用的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原料、产物和条件。
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二氧化碳和水经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包括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和检验植物呼出二氧化碳的实验。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验操作。
初中生物教学理念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特别是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课堂怎么教,通过怎样的实验教学方式,学生如何学,才能掌握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动手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更好地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生物课是一门基础课,初中阶段每个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基础科学。
在初中生物的教与学过程中,老师要在生物教学中,重视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实验教学中,要实现实验效果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1.研读课改标准,掌握课程教材,制定教学方案要想教好学生,教师应当研读课程的标准,知道教学范围,在此基础上,把握教材、熟读教材、吃透教材,做到有的放矢。
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学生受用一辈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精选出来,才能做到精心设计。
并且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校的实际情况,超越范围、照搬他人、沿用旧方案都是不对的。
2.根据教学方案,巧设疑问,达到激发学习兴趣和教学目标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手段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学,学得扎实,学得好。
多年的教学工作,我认为,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重点,用巧妙有趣的语言,设置疑问,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产生的教学效果较好,也许做到事半功倍。
3.把生物教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做到生动、贴切生物课也可以说是实验教学课,是不能脱离实际的。
这就需要把书本的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特别是和日常生活的实际现象结合起来。
比如在讲生长素的时候,我经常引用一个例子,我们家盆栽的花卉,为什么花的茎总是弯向光源的方向?这就和生长素的分布因素有关。
生长素的分布和日光照射的影响有直接关系,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背光的一侧分布较多,而生长素的分布又和植物的生长有关,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就快,繁殖生长就慢。
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对生长素的理解也就深刻了。
再比如,讲西瓜时,有的西瓜籽多,有的西瓜无籽,啥原因?就是为了吃的方便,把有籽西瓜,通过培育的方法,培养成无籽西瓜。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规律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 掌握生物学中常见的核心概念和规律;
3. 能够运用生物学的核心概念解释生物现象。
教学内容:
1. 生物学基本概念包括细胞、遗传、进化、生态等;
2. 生物学核心规律包括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遗传的基本规律、进化的基本原理、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等。
教学活动:
1. 组织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样本,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进行遗传实验,让学生了解基因的传递规律;
3. 分组讨论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展示不同生物种群的进化过程;
4. 进行生态考察活动,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1. 示范教学结合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实验教学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
1. 利用学生自主总结、综合评价、作业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学习。
教学时长:2周
教学材料:
1. 生物学教材和辅助教材;
2. 显微镜和显微镜下的细胞样本;
3. 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
扩展阅读:
1. 大卫·艾登伯勒《生物学之旅》;
2. 查尔斯·达尔文《物种起源》。
备注:本教案仅作参考,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进行调整和安排。
1、谈谈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贯彻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1、谈谈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贯彻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新课标的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倡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一、面向全体学生。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要适应不同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学生的需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都能得到进步。
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在生物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要重视加强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较高科学素养和人文意识,又能学以致用,努力服务于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充分了解课本中蕴藏的具有生物实用意识的资源。
在课堂上强化学生的生物实用意识,加强生物学史的教学;注重生物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的紧密结。
在课堂外深化学生的生物实用意识,发挥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功效。
三、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将科学探究引入的内容标准。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而实验是生物学的主要探究方法之一,我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点:1,从“民主”,创设宽松的探究氛围;2,从“趣味”入手,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3,从“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4,从“方法”入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5,从“开放”入手,增强科学探究的创造性;6,从“评价”入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7,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
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教师也不再是讲台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学生不再是吃老师咀嚼之后索然无味的知识,他们变成了主动参与的学习者,变成了课堂上的思考者和探索者。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初中生物课程是培养学生生命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生命科学素养包括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方法、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对生命科学发展的伦理、社会和环境问题的思考和意识。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需要运用核心素养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抽象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为核心。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具备的跨领域的基本能力和知识,如沟通、合作、创新、解决问题和批判思考等。
在生物学课堂上,教师需要根据生物学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用适当的核心素养,并将其纳入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
一、运用沟通能力促进生物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生物概念的理解对于学生深入掌握生物学知识和解决生物问题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沟通能力,帮助学生彼此交流和分享学习经验,并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和答疑解惑,消除概念偏差和混淆。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前和课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以查找生物术语和知识,强化了解和应用生物概念的能力,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二、运用批判思维能力解决生物问题生物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求他们能够运用批判思维能力,解决相关的生物问题。
教师需要通过针对性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生物课程的学习和研究中,能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评估证据和数据的依据和可靠性,并提出不同的解释和假设。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给学生提供合适的素材和信息,以促进他们批判地思考和分析。
三、运用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实践应用要想真正理解生物学,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理解并运用生物学原理,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生物实验、观察和分析等手段,提供实践应用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和应用生物概念和原理。
四、运用创新能力促进生物教学的发展生物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改进的过程。
教师需要通过运用创新能力,不断更新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和挑战,提高课程的质量和内涵。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课酲探索浅谈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刘凤敏(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十一中学)【摘要】通过生物学概念教学案例分析,形成了创设情景、联系实际、资料分析、运用对比等方法和策略,以提高 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物学概念教学方法策略一、教学方法(一)情境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主要是指选择贴近生活的或是真实的、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考查学生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主人翁意识。
生物学概念的应用有两种途径:一是引证具体实例来说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是运用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了生态系统这节课后,我要求学生到学校的生物园进行观察,分析生物园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并对改善此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提出合理化建议。
在完成此项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使用到生态系统、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 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生态平衡等概念。
在次过程中,学生能够自我检测概念的掌握情况及运用能力。
(二) 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概念教学时,我常常联系生活实际,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学习“血管”时,把血管比作农民浇地用的橡胶塑料管,我们农村的孩子比较熟悉浇地的抽水管。
管壁厚的、管腔小的,弹性大,水流急促,比作动 脉血管;管壁薄的、管腔大的,弹性小,水流较缓慢,比作静脉血管;管腔很细、管壁极薄的,水流十分缓慢,比作毛细血管。
抽水管里流的水比作血液,随水 流的鱼比作红细胞,这样就容易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形象的图像,有利于理解。
(三) 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任何一个概念的形成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
如果这些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形成规律的揭示,那么就能领悟到知识形成过程中蕴涵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避 免学生死记硬背。
在《光合作用》这节课中,教材中就引用了较多的光合作用经典实验,通过实验的层层递进,阐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过程,并力图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摘要:新课标中列出的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是四个重要的生命观念,它们之间并不是绝对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将它们完全孤立,而要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将它们融会贯通,形成生命观念的概念,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提炼和升华,养成正确看待生命世界的态度。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生命观念;渗透策略引言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对生物知识产生兴趣并探索学习和思考。
学生对生物生命的存在有一定的了解,随着探索和思考也会形成正确的生物观点,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提升,学生也能够尊重、珍惜生命。
1生命观念知识架构生命观念是初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命观念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
生命观念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命观念,生命观念包括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以及物质与能量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
开展生物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是利用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并且利用实验课程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提高学生对生命观念的理解。
生物实验能够帮助学生验证所学的知识,并且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从而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以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真正达到提高生物教学效率的目的。
2初中生物生命观念培养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2.1认知和体验统一化从某个生物生命观点的角度进行分析,生命观念的渗透和教育是让学生了解世界生命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生命观念是建立在生命科学的基础上所探索的结论,也是通过对生命的观察与描述而逐步形成的生命观念,更是生命世界中产生新的生命的价值观点,还是生物学科中的生命观念的核心内容。
生物的概念教案大全初中主题:生物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2、掌握生物的基本分类;3、了解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4、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1、生物的定义和特征;2、生物的分类;3、生物的生长发育;4、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1、生物的多样性;2、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教学准备:1、教科书和课件;2、实验器材和实验指导书;3、生物模型和图片;4、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展示一些生物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生物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定义和特征。
二、生物的定义和特征(15分钟)1、通过讲解和讨论,了解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2、介绍生物的特征,如呼吸、营养、生长、繁殖、运动等;3、让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生物的特征。
三、生物的分类(20分钟)1、介绍生物的主要分类,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2、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生物,并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四、生物的生长发育(15分钟)1、简要介绍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生长、发育、老化、死亡等;2、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了解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五、生物和环境的关系(15分钟)1、讨论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和影响;2、通过案例分析,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六、总结和讨论(10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发表见解和意见。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并提出思考题目。
以上为生物的概念教案大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一、问题意识的重要性问题意识是指对于存在问题的认知和评价的能力。
它不仅是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1. 提问引导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提问引导法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生命起源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人和动物都需要呼吸?”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探究法实验探究法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并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体会问题的本质,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生物原理和现象,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和实践能力。
3. 课外科学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的课外科学活动。
比如参观动植物园、野外探险、参加科技比赛等。
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生物科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实现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把问题意识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中。
具体措施如下:1. 提高教师问题意识教师自身要有问题意识,要认识到生物学知识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要积极更新知识、学习新思想和新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2. 控制课堂教学教师要控制好课堂教学,把问题引入课堂,讲解生物知识的同时加强对问题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3. 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让学生可以了解到最新的问题和挑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
四、结语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场所。
的接触提高对体育的热情,从主观能动性上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
在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时候,教师除了关于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外,还可以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请学生来进行讨论,并且提出自己认为可行的解决方法。
在这样活跃的体育课堂之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并进行充分思考,提高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热情。
不过在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对课堂纪律的维持,学生的讨论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
同时讨论一定要围绕着当堂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如果离题万里,那也无法达到教师原定的教学目标。
除此之外,在学生进行讨论之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讨论的结果来进行总结,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体育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并且让他们能够认识自身体育知识的匮乏,体会体育锻炼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三)用游戏来辅助学生的体育锻炼在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增加一些游戏环节来作为学生开始体育锻炼前的热身。
通过适当的游戏环节,首先能够提高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参与感和热情,也能够让学生在一个较为轻松的环境下来完成接下来的体育锻炼。
与此同时,游戏环节的加入还能够让学生在游戏时锻炼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从游戏中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采用游戏环节辅助体育课程的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对游戏时间的控制,不要本末倒置,导致游戏环节的时间超过体育锻炼的时间,这样一来就完全失去了体育课的意义,无法达到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要想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他们能够以更加精神、健康的面貌去学习、生活,初中的体育课堂就必须要进行改革。
首先,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
其次,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也要加强,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体育知识,并且提高他们对体育课程的热情。
最后,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游戏环节来辅助体育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在一个更为轻松的环境下开始体育锻炼,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体育锻炼的质量,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概念教学
作者:高建英
来源:《中学生物学》2013年第08期
摘要介绍了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认识概念,理解概念,巩固概念三个方面阐述了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概念教学。
关键词概念教学生物学概念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它处于学科的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
生物学重要概念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增加了对50个生物学的重要概念的描述,展示了“凸显重要概念传递”的教学要求,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奠定了课程层面的基石。
下面就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展开概念教学谈一些体会。
1 认同概念
概念是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对象的诸多属性中抽出本质属性加以概括。
生物学概念也是如此。
由于初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生活经验,在生活中会自己积累一些概念,并且有的概念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加以点拨,让学生识别,辨认或举出例子即可。
特别是一些事实性的概念,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早已在头脑中建立了,例如: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和死亡等阶段。
在学习生态系统的内容后,学生一般都能举出生态系统的例子或辨别出是否是生态系统。
当然,教师在向学生介绍这些概念时,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如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生物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这些概念在课堂上只要教师多举出些例子让学生辨别,加上用科学严谨的语言加以描述,学生基本能认同。
2 理解概念
生物科学不仅研究生命现象,更重要得是要探究生命的本质和规律。
而生物学概念正是反映生命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因此,能否理解概念影响到对生物学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也会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针对不同的概念、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利于学习者准确把握概念,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如何来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呢?
2.1 图文结合,概念直观化
无论是教科书的插图还是简笔化图,能迅速抓住概念的要点,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直观化,还能直观地反映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通过识图能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在学生大脑中形成概念。
例如: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及两者之间的异同,通过动植物细胞典型图片的对比,比单用文字描述的效果要好得多。
如果教师能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适当地画一下图,通过画图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效果会更好。
在介绍三种血管时,用5个圆圈展示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动脉和静脉均用两个同心圆,两者外圆相似;动脉的内圆较小,显示管腔小,两圆之间的距离较大,表示管壁厚;静脉的内圆较大,表示管腔大,管壁薄;而毛细血管则用一个非常小的圆表示管腔小。
学生理解了三种血管的特点之后,就可想像出血液在中间流动时的速度大小了。
除了这些静态的概念外,有些动态的概念也可用板图来说明,如通过板图先介绍心脏的结构,然后在图上逐渐加上血管,再根据血管内血液的流向自然就可图解出血液循环途径。
尿液的形成也可在板图肾单位的结构时,加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合二为一,最后通过文字加以总结,学生就容易理解这些概念。
在学习这些概念时,需要教师将教材进行加工、整合,以简单易懂的直观图展现在学生面前,从直观到形象,开启学生思维,从而使他们领会概念。
2.2 巧用比喻,概念趣味化
比喻是一种语言艺术,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用比喻,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特别是在介绍一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时,是一些概念的相互叠加串联而成,只要其中的一个概念不理解,就会影响到整个知识体系的形成。
如,介绍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当最后得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结构层次时,通过举例说明,学英语先要学好基本单位就是26个字母,但这些字母须通过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就构成单词,单词通过一定的语法就可形成句子,最后多个句子形成一篇篇文章,字母、单词、句子、文章就分别对应着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通过类似的比喻,学生自然就明白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使他们产生一种顿悟的感觉。
2.3 举例类比,概念甄选化
生物学的概念已很少整句作为考查内容,但这并不代表着不需要理解其中内涵,而概念内涵的理解只需要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即可。
教师通过举例说明,导出其中的关键词,学生对相关概念的内涵就能理解了。
如“反射”教学时,教师提问:向日葵的花盘会随着太阳的转动而转动,这是不是反射?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它不是动物。
而草履虫能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是不是反射?答案也是否定的,原因它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神经系统。
通过这两个例子,学生自然明确了反射概念中关键词,那就是是必须是“人和动物”和具有“神经系统”。
这样学生自然对其概念的内涵就掌握了,在以后相关的练习中基本不会出错。
2.4 直观演示,概念科学化
韦钰博士在《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中指出:“心理学通常以人们掌握概念的途径不同将概念分成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
日常概念也叫模糊概念或前科学概念,它是在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这类概念的内涵中有时包含着非本质特性,而忽略了本质特性。
”这些日常概念会影响科学概念的形成,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纠正,如生物学中的消费者和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者不是同一概念。
通过模型明确平时说的举手其实是举胳膊或举上肢,通过实验得出生活中的“黄豆芽”其实是由胚根发育而来的根。
2.5 分析资料,概念外延化
随着学生学习层次的提高,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的概念越来越多,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学习过的概念,诱导新概念,可起到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使原有概念得到充实,使新概念得到发展。
如学生在学习的反射的概念之后,出示三个词语,从“望梅止渴”引出“吃梅止渴”、“谈梅止渴”,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结论是这三个词语都表示反射,不同之处是造成反射的是三个不同的刺激(具体刺激的实物、间接刺激的实物、抽象刺激)。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是否生来就有,最后得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含义,而条件反射又分为实物刺激和抽象刺激,从而得出对语言文字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
2.6 角色扮演,概念体验化
心理学家莫雷诺认为,角色置换是一种心理技术,它让人暂置身于他人的社会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方式、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
如在学习到血液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贫血的症状、原因及如何预防时,教师可设计如下:如果你是医生,你如何判断病人得了贫血?给他些什么建议?说明理由。
可先通过病人的血色来判断,贫血人的嘴唇有些泛白,正常的人则嘴唇红润,因为贫血是因缺少红细胞或血红蛋白。
一般建议给病人多吃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因为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这样通过小医生的角色扮演,抓住了贫血的含义及血红蛋白的物质属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自己融入到学习之中,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巩固概念
自然科学中的很多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源于自然,是对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抽象总结,又反过来被运用于实践,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如果学生能够用生物学概念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解决生活中的疑问,那这是巩固概念的最佳途径。
因此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将概念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生物学概念在运用中得到巩固。
如在介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可让学生解释:为什么新疆的哈密瓜特别甜?为什么太阳没有出来就到树林里去锻炼身体是不好的?在介绍蒸腾作用时可联系实际,移栽植物时为什么要在傍晚进行?为什么移栽植物时要去掉部分枝叶?在介绍根吸收水分的原理时,可让学生出谋划策、植物在盐碱地为什么成活?如果让你来治理盐碱地,你有什么好方法?
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能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去教学,学生必定会建构好生物学概念。
如带着一棵草,和学生一起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带着眼球的模型是探究视觉和近视眼的形成,虽说这些和现代教育技术相比显得比较落后些,但这些实物能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能让学生容易接受。
因此,只要教师善于动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那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李智苹.浅谈初中生物学中的概念教学[J].中学生物学,2012(09):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