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我不是最弱小》说课稿小学语文四年级下《我不是最弱小》说课稿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教材简析:《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
文章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
课文讲述的是小萨沙与一家人外出度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一家人手无足措。
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
而萨沙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
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芳香扑鼻闷热造句;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设计策略:1、以读为主,读写结合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配乐范读及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着读、边读边做记号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的知识习得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3、想象体验,发展个性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及创编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文章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
文章记叙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的蔷薇花上的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
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渗透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
2、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四年级儿童认知水平的了解,确定本课时的三维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大多数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反复品读对话,把握不同的语气,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不甘为弱者,勇于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重点: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难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二、说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感受,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喜欢表现自己,喜欢被老师表扬。
三、说教法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阅读规律,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1、创设情境法。
2、以读促讲法。
3、启发引导法。
4、图文结合法。
四、说学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节课我以自读自悟法、自主合作法等学习方法来进行学法指导。
五、说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联接新知围绕“让雨衣”事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悟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一个机会。
这部分主要是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为重点内容。
在这个环节中,(1)我首先让学生以自由读的方式进行自主阅读,抓住妈妈和萨沙说话时的表情、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接着让学生自由练读,分组讨论:妈妈和萨沙的做法,再进行师生共同交流。
(3)然后让学生亲身体验,进行分角色朗读。
《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二年级的谭小芳,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不是最弱小的》,(课件1)我将从这六部分进行说明。
(课件2)首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课件3)本文选自湘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一篇以爱为主题的讲读课文。
本文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极具教育意义。
课文讲述了小萨沙与家人外出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因为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妈妈把雨衣给了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让给了弟弟萨沙。
而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上。
在这个故事中,雨衣成了传递爱的一个有效载体,使文章处处洋溢着融融的爱意。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二年级儿童的认知水平,(课件4)我确定了本课的目标,认知目标是会认16个生字,会写8个字。
能力目标-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现在你是强者,是勇敢的人啦!”这句话所蕴含的意义。
情感目标是体会萨沙一家人爱护弱小的美好心灵,懂得“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更弱小的人”。
(课件5)我认为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走进萨沙的心灵,理解他的思想行动,获得启迪,有不甘于弱小,并能主动保护弱小的意识;难点则是引领孩子通过妈妈和萨沙的对话来体会人物之间的关爱,明白妈妈说的话:“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更弱小的人”。
(课件6)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本课我主要采用图文结合、创设情境、以读生情、以情促读的教学方法。
学生运用自读,边读边想,边读边画的方法,将读、议、说、想的多种方式相结合,富有个性的学习。
这篇课文我分两课时完成,现在着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
(课件7)总的来说这一课时的教学分为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读题导入,揭题质疑:(课件8)首先我出示课题,让学生富有个性地读,通过不同的语气,读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然后引导学生针对课题去质疑,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第二环节、初读释疑,整体感知:(课件9)接下来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脉络,了解故事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小学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小学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范文小学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1一、我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爱,是人类文明永恒的主题,在家爱父母,在校爱老师、同学,在社会关爱别人。
因为有爱,才会甘于奉献、乐于助人。
本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爱为主题这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5岁的萨沙一家人夏日外出郊游,在大雨突然来临时互相传递雨衣的感人故事,在这个故事中,雨衣成了传递爱的一个有效载体,使处处洋溢着融融的爱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熏陶中获得思想启迪。
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弱小”一词为文眼,抓住的明线──“谁是最弱小的”;以“保护”一词为情眼,抓住的情感暗线——“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通过“对话”的形式,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在师生、生生与文本多向交叉的对话状态中,让学生产生领悟,激起语言思维指挥的火花,让学生获得生命的体验。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二年级儿童认知水平的了解,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为:1、认知目标: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情感目标:有不甘为弱者,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二、我在教学设计中的理念中语言是外在的,情感是内含的,在教学中,我本着让学生领悟文本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史学史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力求凸显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体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这样的教学理念进行设计。
三、确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
“读”是语文学习最有效的方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和课文的特点,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本课教学采用图文结合、以读生情、以情促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体验。
四、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1、激情导入,揭题质疑:成功的导入,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为整节课奠定基调。
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4课的内容。
本文叙述了夏日里,萨沙一家到郊外去度假。
恰逢暴雨,年仅四岁的小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把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
虽然这只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字里行间,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既渗透了“不甘当弱小者,要争当生活强者”的文本价值观,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发人深省,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
围绕小学中段教学的训练重点,并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萨沙母亲所说话的含义。
2、技能目标:通过诵读,结合理解重点词句,感受萨沙与妈妈对话中包含的保护弱小者的道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树立不甘于做弱小者,自觉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从而懂得“不甘当弱小者,要争当生活的强者”,并引导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弱小者”。
二、说教法在这一课的教学上,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由于本文是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篇章,在教学中,我主要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近乎文本的真实情景,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体验文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第一,我通过创设情景对话,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在暴雨来临危急之时,自己是甘当弱小者,欣欣然去接受雨衣,还是勇当强者,把雨衣让给别人?从而懂得“不甘当弱小者,要争当生活强者”的人生价值观。
第二,我通过创设实际生活画面,把学生由文本引入生活,引导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保护弱小者”,使学生真正受到思想的启迪。
2.朗读感悟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现在开始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的课文。
课文讲述的是小萨沙与一家人外出郊游,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一家人手无足措。
可出乎意料的是,萨沙在父母的影响下,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风雨飘摇的蔷薇花上。
课文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
字里行间渗透着“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
(二)教材地位: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以“爱心为主题”。
《我不是最弱小的》也是以“爱心”串联起来的一篇课文。
我应该和学生一起去品味这些充满爱的诗文,想想我们如何献出爱心,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正确的引导,使他们都能在学得开心快乐的同时,得到知识并深化情感体验。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萨沙与妈妈之间的对话的不同语气。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语言感悟和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从而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的道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三、说教学理念:《新课标》中指出: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自主阅读和平等对话的基础上的。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巩固“读中感悟,以悟促读”的学习方法。
品读萨沙的三次问话,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不甘为弱者,学会保护比自己弱小者”的意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比如,配置了背景音乐,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想象体验,读中感悟,引导学生走进萨沙的心灵,理解他的思想和行动,获得启迪和熏陶,引导学生不甘做弱小的人,产生保护弱小的意识。
难点:培养阅读兴趣,在感情朗读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1【说教材】说课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7课《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材分析:爱,是人类文明永恒的主题,在家爱父母,在校爱老师、同学,在社会关爱别人。
因为有爱,才会甘于奉献、乐于助人。
本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爱为主题这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5岁的萨沙一家人夏日外出郊游,在大雨突然来临时互相传递雨衣的感人故事,在这个故事中,雨衣成了传递爱的一个有效载体,使文章处处洋溢着融融的爱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熏陶中获得思想启迪。
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弱小”一词为文眼,抓住文章的明线──“谁是最弱小的”;以“保护”一词为情眼,抓住文章的情感暗线――“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通过“对话”的形式,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在师生、生生与文本多向交叉的对话状态中,让学生产生领悟,激起语言思维指挥的火花,让学生获得生命的体验。
学情分析:二年级下学期是小学阶段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重要时期。
学生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后,在识字量,自学能力和讨论思考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了,所以在学习这篇童话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萨沙说的话,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通过各个角色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感悟文章内容的深刻含义。
根据教材特点、单元目标、课时安排以及我们班的学情,我制定了《我不是最弱小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具体如下:【学习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二年级儿童认知水平的了解,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观察力、想象力、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力、想象力、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理解课文的内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14.《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文章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
文章记叙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的蔷薇花上的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
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渗透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
2.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四年级儿童认知水平的了解,确定本课时的三维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大多数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反复品读对话,把握不同的语气,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不甘为弱者,勇于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重点: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难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二、说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感受,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喜欢表现自己,喜欢被老师表扬。
三、说教法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阅读规律,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创设情境法。
2.以读促讲法。
3.启发引导法。
4.图文结合法。
四、说学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节课我以自读自悟法、自主合作法等学习方法来进行学法指导。
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出示一幅野蔷薇花的图,说说图中蔷薇花的特点。
接着导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找描写蔷薇花的语句。
你觉得这是一丛丛怎样的蔷薇花?(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图片感知野蔷薇的美丽娇艳,激发学习兴趣)(二)精读悟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一个机会。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以自由读、默读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自主阅读,并要求学生边读边做记号,并且在读后再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最新资料推荐------------------------------------------------------《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不是最弱小的》。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文叙述了四年级学生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他们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
虽然这只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字里行间,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文章。
1.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四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朗读、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1 / 5(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的含义。
树立不甘于做弱者,自觉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2.说教学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从而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的含义。
教学难点:树立不甘于做弱者,自觉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二、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的情感丰富、好奇心强、对新奇的、美的事物较感兴趣,本篇课文内容新颖有趣并具有深刻的意义,适合学生学习。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一、教材概述《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该课文通过一个小小的农田麻雀的故事,引发孩子们对于坚强与努力的思考和认识。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信向上的品质,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麻雀的成长历程,培养学生欣赏、感悟文学的能力;•学习运用形象描写,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习积极向上的文学感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导读和提问,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利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潜力,激发他们艰苦奋斗的热情;•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的基本意思和核心信息;•理解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文学感悟。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文学感悟,使他们能够从课文中找到力量和勇气。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等;•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教师提供的图片展示小麻雀的形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谈论小麻雀的特点和习性,为课文展开做铺垫。
2. 学习课文(25分钟)a. 第一段首先,教师快速带领学生一起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帮助学生了解小麻雀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状况。
然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鼓励他们尽可能地细化描述小麻雀生活的细节。
b. 读课文接着,学生轮流读课文的第一段,重点聚焦课文中的形象描写,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理解其中的意义,并向学生提问,帮助他们把握文段蕴含的信息。
c.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就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的说课稿范文教材简析:《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文章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小萨沙与一家人外出度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一家人手无足措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芳香扑鼻”“闷热”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设计策略:1、以读为主读写结合“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配乐范读及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着读、边读边做记号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的知识习得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3、想象体验发展个性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及创编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活思维1、关于我(教师)①同学们认识我(认识)②都知道我什么(交流)2、关于“我”(萨沙)①大家认识这个“我”(萨沙)②想知道些什么(讨论)3、学生分组交流二、揭题导读体现个性1、揭题:今天来学习一篇写萨沙的文章题目是《我不是最弱小的》老师相机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教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读出个性教师小结:即使是同一个题目我们用不同的读法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的魅力[阅读应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对学生以后的朗读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2、想想问问初读课题有些疑问(如:还有比我更弱小的谁以为我是最弱小的什么是最弱小的)那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3、教师配乐讲故事学生听后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师、同学交流交流[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给学生强烈的情感熏陶而读后交流又能了解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情况][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学伊始巧妙结合课题以“我”入手由表及里这样既拉近师生之间的课堂距离又自然引入语文教学的主题;既注重课堂说话的训练又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既是师生之间情感的纽带与通道又是实现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构建在揭示教学课题后学生紧紧围绕课题质疑、讨论这同样也是语文课堂自主性的很好体现如此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变得积极探究、勤于思考、勇于表现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因为这一篇课文中有许多生字和新词小朋友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读正确2、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一标[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3、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老师相机出示:(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4、你看到了这一株野蔷薇会想[亲身的朗读实践奠定了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适时想象启发学生和蔷薇花对话则引导他们走进教材走近萨沙]5、萨沙是做的呢(依据学生回答揭示描写萨沙做法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读好句子)[这是教学的一个切入口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6、静静地读读课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边读边把你的体会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一写[语文课需要学生静心体会这也是一个自主探究、知识自我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与人合作、开展交流的基础]7、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来谈8、大堂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指导感情朗读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1)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这里要联系上文他们的做法来谈(2)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这里要抓住萨沙的答话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设计意图: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堂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借助读读、议议的阅读策略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无声的对话与有声的交流一方面凸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样的阅读新理念一方面主张通过阅读使学生学会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四、想象倾诉“链接”生活1、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其实萨沙和你们一样只是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东西呢(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说说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教师适时点评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萨沙的做法将**的话拓展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动物或其他的东西”)[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萨沙的话就能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 2、遐想三四十年后的景象人们常说“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假如时光已经过了三十年、四十年还是这么一家子还是在这样的日子里还是在这样的森林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3、评点小结:时光往往会令许多事物发生变化也许原来的强者若干年后会变成弱者而原来的被关爱者又变成了主动关爱别人的人但不管怎样唯一不变的是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不是最弱小的”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4、齐读课题并把创编的故事写下来[学生通过想象练说、练写将所有的积淀在此倾吐将所有的体会予以表达将课本知识与自身发展紧密结合][设计意图:教学设计中不但要重视文章中萨沙的情感世界、精神风貌还要着重学习者(学生)通过学习内化的情感、精神这里主要借助于说话、写作的方法实现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说话是为了积淀文本中流淌的情感因素而习作则是倾吐学生心中积蓄的情感]。
小学语文说课稿——《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教材简析:《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
文章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
课文讲述的是小萨沙与一家人外出度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一家人手无足措。
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
而萨沙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
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芳香扑鼻”“闷热”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设计策略:1、以读为主,读写结合“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配乐范读及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着读、边读边做记号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的知识习得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3、想象体验,发展个性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及创编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教材简析:《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
文章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
课文讲述的是小萨沙与一家人外出度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一家人手无足措。
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
而萨沙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
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芳香扑鼻”“闷热”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设计策略:1、以读为主,读写结合“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配乐范读及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着读、边读边做记号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的知识习得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3、想象体验,发展个性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及创编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本文是关于《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付老师这节课哪些环节的读的设计是非常有效的,那些环节有待提高?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两处描写蔷薇花的语句以及萨沙与妈妈的对话,特别是后者,既是重中之重,同时又是本课教学的关键和难点所在。
我认为付老师在深入领会“妈妈”两次说的话和萨沙的三次问话这两个部分设计的非常有效。
首先妈妈的两次说话的用意上:第一句话“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意在教育萨沙要懂得同情弱者,保护弱者;第二句话“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是在激励孩子。
付老师变换形式反复让学生朗读,然后进行了句式练习:“妈妈”说的第二句话还可以怎样说?(①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
②要是你能保护别人,那你就不是最弱小的人。
)让学生理解“妈妈”对萨沙的良苦用心。
同时,联系前文一家人递让雨衣的情景,让学生对“妈妈”的话有更深刻的感悟。
其次是重点读好萨沙说的三次问话:第一句“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了我。
你们干吗这样做呢?”指导学生体会萨沙不懂他们为何这样做的心理,读出天真幼稚的语气;第二句“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让孩子们揣摩出萨沙不甘为弱、也想保护弱者的心理;第三句是萨沙把身上的雨衣盖在蔷薇花上之后说的话,“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这一句指导学生体会萨沙的自豪感,因为他已经不是最弱小的了,能够保护比他弱小的蔷薇花了。
这样,通过学生不断深入地朗读,不仅培养了语感,也受到了健全人格的教育。
我觉得描写雨前蔷薇和雨后蔷薇的两段文字如果采用比较阅读,结合画面,巧妙地理解并积累形容雨下得很大的词语,以及形容不同状态下的蔷薇的词语,并乘势配乐指导感情朗读。
同时,让孩子懂得是蔷薇花的娇嫩、弱小引起萨沙不甘当弱者,要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
是不是会更加有效的提高朗读的时效性呢?此环节我觉得具有多元的功能,能够达到词语积累、内容理解和朗读指导的三个方面。
爱,是人类文明永恒的主题,在家爱父母,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文章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
记叙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
而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的蔷薇花上的事。
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熏陶中获得思想启迪。
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弱小”一词为文眼,抓住文章的明线——“谁是最弱小的”;以“保护”一词为情眼,抓住文章的情感暗线——“保护比自己弱小的”,通过“对话”的形式,深化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在师生、生生与文本多向交*的对话状态中,让学生产生领悟,激起语言思维的火花,让学生获得生命的体验。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了解,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生字词、并加以运用,理解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观察力、想象力、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会用“芳香扑鼻”“闷热”造句。
3、情感目标: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本课的教学重点: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难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文章中语言是外在的,情感是内含的,在教学中,我本着让学生领悟课文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史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力求凸显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体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阅读这样的教学理念进行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
“读”是语文学习最有效的方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和课文的特点,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我采用了以下教法:1、以读为主,读写结合“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配乐范读及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读、边读边做记号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的知识习得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3、想象体验,发展个性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及创编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学法指导:1、自读自悟法:以读促讲,以读促悟,以读悟情。
2、不动笔墨不读书法: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勤于动笔,乐于思考。
3、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
根据以上教学策略,就第二节课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成功的导入,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为整节课奠定基调。
在设计中,首先出示课题,“谁来读课题?”,“你重读‘我’这个字,读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滋味,谁再来读?”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有的突出“不是”;有的突出“最”……通过不同的语气,读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意在尊重学生初读课文的独特体验。
其次,通过释疑“我为什么不是最弱小的?”、“谁是最弱小的?”把握文章的脉络,了解故事内容,说说读后的整体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生发探究问题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读中感悟,真情体验本篇课文通俗易懂,但学生虽然很容易读懂课文内容,却不能让自己感动,不能有所体验。
在教学时,变一种方式,让学生以文中角色的身份体验感动,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
2、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一标。
[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老师相机出示:(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
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
)4、你看到了这一株野蔷薇,会怎么想?[亲身的朗读实践,奠定了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适时想象,启发学生和蔷薇花对话,则引导他们走进教材,走近萨沙。
]5、萨沙是怎么做的呢?(依据学生回答,揭示描写萨沙做法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这是教学的一个切入口,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6、静静地读读课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边读边把你的体会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一写。
[语文课需要学生静心体会,这也是一个自主探究、知识自我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与人合作、开展交流的基础。
]7、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8、大堂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指导感情朗读。
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1)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
这里要联系上文他们的做法来谈。
(2)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
这里要抓住萨沙的答话,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
[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堂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借助读读、议议的阅读策略,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无声的对话与有声的交流。
一方面凸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样的阅读新理念,一方面主张通过阅读使学生学会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三)想象倾诉,“链接”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
其实萨沙和你们一样,只是一个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东西呢?(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说说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
教师适时点评,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萨沙的做法,将同学的话拓展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动物或其他的东西。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萨沙的话,就能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
2、遐想三四十年后的景象。
人们常说“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假如时光已经过了三十年、四十年,还是这么一家子,还是在这样的日子里,还是在这样的森林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3、评点小结:时光往往会令许多事物发生变化,也许原来的强者若干年后会变成弱者,而原来的被关爱者又变成了主动关爱别人的人,但不管怎样,唯一不变的是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不是最弱小的”,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4、齐读课题,并把创编的故事写下来。
学生通过想象练说、练写,将所有的积淀在此倾吐,将所有的体会予以表达,将课本知识与自身发展紧密结合。
教学设计中不但要重视文章中萨沙的情感世界、精神风貌,还要着重学习者(学生)通过学习内化的情感、精神。
这里主要借助于说话、写作的方法实现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
说话是为了积淀文本中流淌的情感因素,而习作则是倾吐学生心中积蓄的情感。
整个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文中对野蔷薇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
第二段描写了野蔷薇的美;第八段写出了雨中野蔷薇的娇嫩与弱小。
课文通过前后描写的对比,让学生来理解萨沙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关爱保护的童心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在突破这一难点的设计中,我引导学生先抓住重点词“簇拥”“随风舞动”“芬芳扑鼻”感受野蔷薇的美,在抓住野蔷薇“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感受野蔷薇的弱小。
再重新回到第二段。
在对比读中问:“你若是萨沙,看到这么美的花渐渐凋零,你会怎么做?” 让学生有一种发乎内心的“舍不得”、“可惜”、“不忍心”之情,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强化学生悲天悯人的情怀,实现生命体验。
我这样处理教学的难点,为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准确地把握文本的内涵,但决不是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以篇盖全,而是从整体把握入手,由整体到部分,将整体看作局部意义的整合,将部分看作整体把握下的结构,做到整体与部分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你中有我、互为所用,这便是整体与部分的平衡。
在板书设计上力求简洁,让人一目了然。
15 我不是最弱小的让雨衣爸爸——妈妈——萨沙——蔷薇花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