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分类及防治新概念_林星虹
- 格式:pdf
- 大小:117.94 KB
- 文档页数:3
202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导言: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为了降低高血压相关的疾病负担,提高基层防治水平,国家制定了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以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高血压的防治工作。
一、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高血压是指静息状态下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根据血压的级别和附加危险因素,可分为正常血压、正常高值、1级高血压和2级高血压。
对于高血压患者,还要进行分级管理,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高血压。
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评估除了血压水平外,还需要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体重指数、吸烟、饮酒、高胆固醇、高血糖等。
在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时,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情况,并进行综合评估。
三、高血压的筛查和诊断对于成年人群体,需要进行定期的血压测量和筛查,包括在健康体检时进行血压测量。
一旦发现血压异常,需要进行多次血压测量以确认高血压的诊断,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
四、高血压的综合干预高血压的综合干预措施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如控制饮食、增加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危险因素来进行个体化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ACEI和ARB等。
五、高血压的管理与随访对于已诊断的高血压患者,需要进行系统管理和定期的随访。
系统管理包括对患者的全面评估、明确治疗目标、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等。
定期的随访包括定期的复诊和血压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不良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等。
六、高血压的并发症防治高血压患者常常伴随着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并发症,需要及时进行并发症的防治。
对于心血管疾病,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和干预,包括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
对于肾脏疾病,需要进行定期的肾功能监测和保护。
202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全球性慢性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已有超过10亿人口患有高血压,而中国已成为高血压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基层是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重要阵地,如何在基层有效防治高血压,已成为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
为此,制定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有利于有效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开展高血压防治工作,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诊治率和控制率,以达到健康中国战略的目标。
一、高血压的定义和危害1.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又称为动脉性高血压,是指在血压测量值超过140/90 mmHg(毫米汞柱)时的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
主要分为原发性高血压(无明显原因的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两种类型。
2.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是全身多脏器的慢性受损病,长期患高血压会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肾脏疾病等。
同时还可诱发视网膜病变、动脉血管病变、心律失常以及心衰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造成极大影响。
二、高血压的筛查和诊断1.筛查对象基层高血压筛查的对象主要包括成年人和老年人群,高危人群包括家族史有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疾病者、肥胖者、酗酒者、吸烟者、代谢综合征患者、糖尿病患者、肾脏疾病患者、心脏疾病患者等。
2.筛查方法基层高血压筛查可采用血压测量、问卷调查、健康检查等方式。
全科医生应具备血压测量的技能,掌握正常血压值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3.诊断标准高血压的诊断主要根据多次血压测量结果来确定,成年人静息状态下静脉压高于140/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三、高血压的评估和分级1.高血压的风险评估除了血压值外,还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喝酒和吸烟习惯、家族史以及其他患病的病史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高血压的分级高血压根据血压值的不同可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轻度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中度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2023-11-09CATALOGUE目录•概述•高血压的诊断与评估•高血压的治疗与管理•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高血压相关研究与进展•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实施与推广01概述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高血压是指成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通常以非同日三次测量为准。
高血压定义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通常有以下分类方法高血压分类主要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高血压,以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指由于某些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压,如肾血管狭窄、肾上腺肿瘤等。
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且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
发病率与地区发病年龄与性别发病因素高血压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略高于女性。
高血压的发病与遗传因素、体重大小、饮食习惯、生活规律、心理状态和药物使用等因素有关。
03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0201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如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
靶器官损害高血压可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如糖尿病、高血脂等。
并发症风险高血压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包括医疗费用、劳动力损失等。
疾病负担高血压的危害与影响02高血压的诊断与评估使用标准化的血压计,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测量,注意双上肢血压的对比测量。
高血压的测量与诊断诊室血压测量在日常生活状态下进行血压测量,可以评估血压的变异性。
动态血压监测鼓励家庭自测血压,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血压水平。
家庭自测血压年龄体型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肥胖和超重人群的高血压发病率较高。
性别饮食男性的高血压发病率高于女性。
高盐、高脂、低钾饮食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家族史心理压力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的人群,其发病率较高。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评估高血压的并发症诊断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部疾病高血压可导致脑卒中、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防治新篇章:中国指南解析一、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我国最新高血压防治指南,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指南还推荐使用诊室血压测量、家庭血压测量和动态血压测量等多种方法进行血压监测,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二、高血压分级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指南将高血压分为三个等级:轻度高血压(1级)、中度高血压(2级)和重度高血压(3级)。
具体分级标准如下:1. 轻度高血压(1级):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 中度高血压(2级):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 重度高血压(3级):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三、高血压治疗策略1. 生活方式干预:指南强调,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
包括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增加体育锻炼、减轻精神压力等方面。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性别、肾功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目前常用降压药物有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
四、高血压防治目标1. 一般患者:血压<140/90mmHg;2. 老年患者:血压<150/90mmHg;3. 糖尿病患者:血压<130/80mmHg;4. 慢性肾病患者:血压<130/80mmHg。
五、高血压防治展望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高血压防治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新型降压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以及更多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加强全民心血管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高血压防治的认识,也是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最新高血压防治指南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迈向高血压防治的新篇章,为全民心血管健康贡献力量。
在我国,高血压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无数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做好高血压的防治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指南旨在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高血压防治管理工作。
一、高血压的基本知识(一)什么是高血压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
当收缩压(高压)≥140 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低压)≥90 毫米汞柱时,就被诊断为高血压。
(二)高血压的分类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占大多数,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继发性高血压则是由某些特定的疾病(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引起的,去除病因后血压有可能恢复正常。
(三)高血压的症状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起病隐匿,缺少典型的症状。
有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头胀、耳鸣、鼻出血、颈项发紧、乏力、心悸、视物模糊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并不特异,不能单纯依靠症状来诊断高血压。
二、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增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衰竭等严重疾病的发生风险,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三、高血压的筛查(一)筛查对象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建议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
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长期吸烟、过量饮酒、长期高盐饮食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增加血压测量的频率。
(二)测量血压的方法测量血压前 30 分钟应避免剧烈运动、吸烟、饮酒、喝咖啡或浓茶等。
测量时应保持安静,采取坐位或卧位,测量右上臂血压,测量 2-3 次,每次间隔 1-2 分钟,取平均值。
四、高血压的诊断(一)诊断标准非同日 3 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 毫米汞柱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对于首次发现血压升高的患者,应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血压暂时性升高,如精神紧张、剧烈运动等。
必要时,可进行 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血压监测以明确诊断。
(二)诊断评估确诊高血压后,应进一步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的临床疾病,以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202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一、引言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基层医疗机构在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预防高血压,制定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是十分必要的。
二、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高血压是指静息状态下的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情况。
根据不同阶段的高血压情况,可分为血压正常、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三期。
三、高血压的危害1.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长期不控制高血压易导致心、脑、肾等脏器的损害;3.高血压还与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有一定的关联。
四、高血压的筛查和诊断1.筛查对象:40岁以上的人群、高危人群、家族史中有高血压病史的人;2.筛查方法:血压检测;3.诊断标准:根据连续两次血压检测结果进行判断。
五、高血压的治疗1.非药物治疗:控制体重、饮食调节、适量运动;2.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的高血压分期,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3.严重高血压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和住院治疗。
六、高血压的管理1.高血压的长期管理:定期复查、监测血压、调整治疗方案;2.并发症的管理:针对高血压并发症进行治疗和预防;3.生活方式的干预:帮助高血压患者调整生活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七、高血压的防治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高血压防治意识;2.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定期监测血压;3.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治水平:加强高血压诊治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诊治水平。
八、结语制定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旨在引导医务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更好地进行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和防治工作。
只有加强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不断完善管理措施,才能更好地减少高血压对人们生命健康的威胁。
健康科普-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我国最新的疾病调查数据显示,18岁以上居民中有超过1/4的患者存在高血压,但控制率仅为16.9%。
高血压的防治形势非常严峻。
高血压能造成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被称为“无声杀手”。
一、高血压的分类如果您有以下症状请注意监测血压:头痛、头晕、头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继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二、预防高血压,从每一天做起1.限制钠盐摄入:钠盐摄入过多,高血压的风险增加,长期限盐可延缓血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速度。
2.减轻体重:超重和肥胖可促使血压上升,增加患血压的风险,腹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
3.适量运动:运动可降低交感活性、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体重,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
4.戒烟:吸烟可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建议戒烟。
5.戒酒:大量饮酒使血压升高,不饮酒对健康最有益。
推荐高血压患者不饮酒。
目前在饮酒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戒酒。
如暂时无法完全戒酒,应尽可能减少饮酒量。
6.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
必要时积极接受心理干预。
三、控制高血压,保护心脑肾1.高血压最主要的危害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积极治疗,控制血压。
治疗策略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2.所有患者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血压或直接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
3.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接受降压药物治疗。
最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笔记摘要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
一、高血压病概念:
1.高血压病(hypertension)是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140mmHg或/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90mmHg且不需使用任何治疗药物的慢性病。
2.动脉硬化性高血压:收缩压(SBP)≥160mmHg或/和舒张压(DBP)≥100mmHg,并有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60ml/min/1.73m2的证据。
二、高血压病的诊断和分型:
1.高血压病诊断:收缩压(SBP)≥140mmHg或/和舒张压(DBP)
≥90mmHg,且不需使用任何治疗药物。
2.高血压病分型:
(1)原发性高血压:无明确的病因。
(2)继发性高血压:由先天或环境因素引起的高血压,例如:肾脏
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食物中毒等。
三、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1.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减少零食的摄入,增加运动量,戒烟限酒,调整饮食,控制体重,控制血糖、血脂水平,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2.药物治疗:应依据患者的最小血压目标,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给药途径,积极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如:ACEI/ARB,AT1拮抗剂,硝酸舒芬太尼,硫酸美托洛尔,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重点内容介绍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是中国医学界权威发布的指导性文件,旨在指导医生和患者对高血压进行科学、规范的预防和治疗。
指南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并且是全国医疗机构高血压治疗的标准参考,下面将对指南的重点内容进行介绍。
一、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指南将高血压分为三个级别:轻度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中度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和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和病因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肥胖、饮食高盐、饮酒、吸烟、缺乏运动、精神压力过大等。
病因包括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三、高血压的预防预防高血压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烟酒等。
对于高危人群可以适当使用药物进行干预。
四、高血压的治疗策略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策略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大方面。
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如限盐、戒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饮酒适度等。
药物治疗方面提出了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原则,包括降压药物的选择、联合用药等。
五、合并症和并发症的防治高血压常常合并有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指南对于高血压合并症和并发症的防治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六、高血压的监测和随访对高血压患者的监测和随访是非常重要的,指南对高血压的监测频率、方法、随访内容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范。
七、特殊人群的处理指南还对孕妇、老年人、儿童、青少年、冠心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高血压处理给予了专门的指导。
总的来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是一部非常权威和实用的指导性文件,在帮助医生和患者正确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于高血压防治的几个新观念
林星虹
【期刊名称】《中国乡村医药》
【年(卷),期】2006(13)3
【摘要】近年来对高血压的循证医学研究层出不穷,国内外对高血压的认识提出许多新的观念。
【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林星虹
【作者单位】350300,福建省福清卫生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高血压防治新观念(一) [J], 陈国伟
2.高血压防治新观念(二) [J], 陈国伟
3.高血压防治的几个误区 [J], 柯元南
4.基层社区高血压防治中需认清的几个误区 [J], 张洪良
5.高血压防治:社区医师需要更新观念 [J], 刘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血压分类及防治新概念林星虹(福建省福清卫生学校,福建福清350300)关键词:高血压;分类;预防;治疗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84(2004)10-0606-03美国国家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价和治疗联合委员会(JNC)在1997年发表其第6次报告,迄今已整整过去了7年。
期间,世界范围内关于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干预研究获得了显著的成果。
医学界对高血压的认识及治疗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针对高血压的循证医学研究层出不穷。
为此,2003年5月JNC吸收了这些新理论和新研究成果,公布了第7次报告[1]。
JNC-7总结了近年来国际上发表的系列大型临床试验的最新成就,提出了高血压分类及防治的多个新观念和新概念,在心血管病学术界引起很大的反响,并将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全球高血压研究、治疗产生深远影响。
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新概念、新思维的不断引进,使高血压的临床防治日趋有效与合理现综述如下。
1高血压分类新概念J NC新分类删繁就简,将血压分为四类,即:收缩压<120 mmHg和舒张压<80mmHg定义为正常血压;收缩压120~139 mmHg或舒张压80~89mm Hg称为高血压前期;收缩压140~ 159mmHg或舒张压90~99mmHg为高血压1级;收缩压\160 mmHg或舒张压\100mmHg为高血压2级。
这个分类将JNC-6及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高血压学会(WHO P IS H)1999年的指南[2]中的理想血压和正常高值分别改称为正常血压和高血压前期;将既往的2级和3级高血压合并定义为高血压2级。
作出这种划分的依据[1]是:与较低血压的人群相比,血压为130~139P80~89mm Hg的人群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大2倍;年龄40~70岁,血压超过115P75mm Hg后发生心血管病(CVD)的危险即开始增加,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则发生CVD的危险加倍;即使年龄在55岁的血压正常者中,90%将在今后25年内进入高血压范畴。
/高血压前期0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和社会公众对预防高血压的认识,推动健康教育和促使人们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主要是改善生活行为。
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对预防高血压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高血压患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此外,由于治疗原则相同,将高血压分为2级和3级已无实际意义。
2收缩压控制和降压达标治疗2.1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预报CVD的危险高血压既是血管异常的一种标记,也是致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CVD的重要危险因子。
高收缩压不但是危险标记,且是左心室阻抗性负荷增加而致左室肥大的重要决定因子[3]。
研究[1]发现,在大多数50岁以上人群中,收缩压是一个较舒张压更重要的CVD危险因素,控制远较舒张压控制困难。
且老年人往往以收缩压增高更多见。
在美国,约2P3的高血压患者未达降压目标,主要是收缩压未获得控制。
高血压最佳治疗(HOT)[4]、抗高血压预防心肌梗死(ALLHAT)[5]等重要临床试验和许多观察性资料中都显示,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能使90%的患者舒张压控制在90mmHg以下,但只有60%左右的患者收缩压能控制在140mmHg以下,即/60P90规则0。
由于收缩压预报CVD危险较舒张压实有过之而无不及,在高血压患者中对收缩压增高的控制已受到高度关注。
近年来,把长期以来以降低舒张压为主要治疗目标的策略,改变为以降低收缩压为主要治疗目标的策略已成共识。
我国在对10076人进行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基线调查中,亦表明我国的收缩压的达标治疗也是势在必行[6]。
2.2降压达标治疗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键高血压降压治疗的总的靶目标仍为收缩压<140mm Hg和舒张压<90mmHg,对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疾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更加严格,必须控制在130P80mmHg以下[1]。
由于5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一旦能控制达标,其舒张压往往也能较好控制。
因此,在老年人中,更强调收缩压的控制达标。
高血压2级患者或血压比上述目标值高20P10mm Hg,即应给予两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作为起始治疗。
对联合用药的强调表明了对控制血压的重视,改变过去开始治疗时一律采用单种药物小剂量,然后递增剂量,再联合治疗的流程,有利于血压在相对较短时间内达到目标值。
而高血压的主要治疗目标是尽可能降低长期心血管致残率和病死率的总危险。
这就需要对所有与高血压并存的其他危险因素及疾病,包括吸烟、高心率、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加以控制,并适当处理相关临床情况(本质上也具有降压效应)。
总之,降压达标治疗是降低CVD危险的关键。
上述的血压目标值是在大量的循证医学试验中确立的,尽管合并有危险因素及相关疾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较为困难,然而,一旦能将血压控制到靶目标水平,他们的获益将是最大的。
3强制性适应证和心血管危险分层概念3.1强制性适应证JNC-7[1]将降压治疗对象分为无强制和强制性适应证。
强制性适应证是指高血压患者所合并的一些强调必须选用某些种类药物的高危情况: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冠心病高危人群、糖尿病、慢性肾疾病和反复脑卒中预防等6项。
提出这一概念的意义,在于将普通无并发症的患者与高危患者区别对待,对有强制性适应证的患者,选用某种降压药物或合用多种药物。
而这些适应证的药物选择均是以目前已有的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1],利尿剂的强适应证是1、3、4、6项;B阻滞剂的强适应证是1、2、3、4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强适应证是全部的6项;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的强适应证是1、4、5项;钙阻滞剂(CCB)的强适应证是3、4项;醛固酮拮抗剂的强适应证是1、2项。
JNC-7对强适应证的强调体现了保护靶器官是防治高血压的核心。
3.2心血管危险分层欧洲高血压学会和心脏病学会(ESH P ESC)在2003年6月发表的首次欧洲高血压指南[7]中,坚持心血管危险分层,继续采用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有关的心、脑、肾、血管并发症情况进行心血管绝对危险性水平分层的指导原则,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四种,分别表示10年内将发生CVD事件的概率为<15%、15%~20%、20%~ 30%、>30%,并对分层的各项标准作了更具体化的规定,增加了一些新进展的内容。
新纳入的危险因素是腹部肥胖(腹部周径:男\102cm,女\88cm)和血浆C反应蛋白增高(CRP \10mg P L)。
将糖尿病从危险因素中分出来,单独作为分层的重要依据。
这样的分层原则有利于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实施不同的降压治疗,也使一部分血压水平在120~139P80~89mmHg 的高危患者接受降压治疗并从中获益。
4降压药物的选择和评价4.1降压药物的选择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一个循证医学的时代,国际高血压治疗的药物试验为高血压合理有效的治疗提供了基础。
WHO P IS H(1999)指南及最新的J NC-7均推荐六类药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即噻嗪类利尿剂、B-阻滞剂、ACEI、ARB、CCB及醛固酮拮抗剂。
由于循证医学的证据不足,推荐药物中未包括A受体阻滞剂。
在高血压用药的选择上提倡:¹采用最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有的疗效,而使不良反应减少至最小。
如治疗有效,可以根据年龄和反应逐渐递增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º为了有效防止靶器官损害,每天24h 血压平稳降低,能防止夜间较低的血压至清晨突然升高而导致的猝死,或脑卒中和心脏病的发作。
为达此目的,最好用长效药物,每天1次给药而维持24h降压作用。
»不同的降压药物,其单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是不同的,要达到血压靶目标值,合理联合用药极为重要。
JNC-7强调采用以利尿剂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有利于提高人群中血压的控制率。
但在降压药物的选择上,不仅是把循证医学的结果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具体患者的血压、疗效和强适应证因人而异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注重降压与靶器官保护并举,二者必须兼顾,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更好控制血压,减少CVD事件。
4.2降压药物的评价4.2.1利尿剂和B-阻滞剂利尿剂和B-阻滞剂已应用于临床几十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至今仍是降压的主要药物。
几十年来国际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证明[8],不论单用或与其他降压药物联用,它们都有明确的降压疗效,且安全、价廉。
70 ~80年代因每天予较大剂量的双氢克尿噻及B-阻滞剂(主要为非选择性),故糖耐量降低、胰岛素抵抗加重及对脂代谢的不良影响等副作用明显,而限制了它们的使用。
近年来较多的临床随机研究重新评价了它们的价值。
如STOP[9]、MRC[10]、INSIGHT[11]等临床试验均显示出利尿剂良好的降压和减少主要临床终点事件的效果。
JNC-7[1]更是强化了噻嗪类利尿剂的基础治疗地位,认为这类药物循证医学证据充分且价格低廉,在大多数患者中作为首选降压药不仅会达到与新型降压药物相似的疗效,而且将大大降低治疗费用,这对于像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高血压患者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最近完成的ALLHAT得到的结果使人们尤其是医生认识到新药并非总是更好[5]。
ALLHAT试验专家顾问委员会副主席Jackson博士说:/ALLHAT研究显示噻嗪类利尿剂可以作为那些开始治疗或已经应用降压药物治疗患者的一线药物,它们有非常显著的降低血压和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效果,另外费用较低,因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好0[12]。
结合我国国情,利尿剂的一线降压药物的地位应得到进一步的肯定,在联合用药中不可缺少。
4.2.2ACEI和ARB ACEI的降压效果和靶器官保护作用已在大量循证医学证据中得以体现,并于1999年卡托普利预防研究[13]中被首次证实,在预防高血压患者的CVD及相关死亡上与B-阻滞剂和(或)利尿剂等传统药物一样有效。
ACEI对高血压合并下列状况者发挥良好的作用[14]:¹左心室肥厚, ACEI能延缓心室重塑,防止心室扩大的发展。
º心肌梗死, ACEI对心肌梗死后的高血压患者益处最大,可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和复发率,故已被列为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基本治疗方法。
»心力衰竭,ACEI显著降低心力衰竭的总病死率,对轻、中、重度心力衰竭均有良好效果。
¼肾功能损害, ACEI可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降低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微量蛋白尿,减缓肌酐清除率的下降,长期应用可使糖尿病患者延缓慢性肾衰竭的发生和进展。
STOP[9]针对的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结果更显优越,并发现ACEI较之CCB更显著地减少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危险。
此外,脑卒中后无论患者血压是否升高,ACEI与利尿剂合用有益于预防脑卒中复发,大大拓宽了ACEI在CVD预防中的应用范围[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