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治文化的个性与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8
日本幕府时代的文化与社会日本幕府时代(1192年-1868年),是日本历史上长达数百年的封建时代。
在这个时期,由于政治权力由朝廷转移到武士阶级手中,日本社会经历了许多变革,文化也得到了独特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日本幕府时代的文化与社会。
一、社会结构在幕府时代,日本社会的结构主要围绕着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这四个阶层展开。
武士阶级是社会的统治者,他们拥有政治和军事上的特权。
农民是社会的主要经济支柱,他们负责生产粮食和农产品。
手工业者是日本的手工业工人,他们生产各种工艺品和商品。
商人则主要从事商品交易和商业活动。
二、文化特点1. 武士道:武士阶级在幕府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奉行着武士道的精神。
武士道强调忠诚、纪律、勇敢和荣誉等价值观,对于武士的品格和行为有着明确的规范。
同时,武士也受到教育,学习武术、文化和礼仪等。
2. 茶道:茶道在幕府时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茶道是一种独特的日本文化形式,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通过泡茶、品茶的仪式,人们可以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自我超越。
3. 歌舞伎:歌舞伎是日本传统戏剧形式的代表之一,在幕府时代得到了极大的繁荣。
歌舞伎舞台上的服装、化妆和表演风格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歌舞伎剧目多样,内容丰富,有时恢弘壮观,有时幽默诙谐,展现了日本人民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
4. 浮世绘:浮世绘是一种流行的绘画艺术形式,也在幕府时代得到了繁荣。
浮世绘以描绘城市生活、风俗人情为主题,形式独特、色彩鲜艳。
著名的浮世绘艺术家有葛饰北斋、歌川庆贺等。
三、对外交流幕府时代日本的政权基本上是封闭的,但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并未完全中断。
在这一时期,日本与朝鲜、中国、荷兰等国家仍保持着一定的贸易往来。
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也为日本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变革。
总结:日本幕府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不仅在政治和社会结构上产生了一系列的变革,也培育出了独特的文化。
武士道、茶道、歌舞伎和浮世绘等艺术形式的发展,丰富了日本文化的内涵。
日本江户时代的社会面貌日本江户时代,也被称为德川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从1603年德川家康开始统治到1868年明治维新期间结束。
这个时期的社会面貌有着独特的特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农业等各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1、政治面貌江户时代的政治制度是以幕府为中心的封建主义体制,幕府是由德川家族领导的,他们被任命为将军。
幕府政治采用了严密的官僚体制,将官员分为不同的阶层,高阶级官员拥有更多的权力。
这种政治制度稳定了当时社会的秩序,改善了国家的治安和经济形势。
但由于幕府权威的压制,限制了人民的发展,导致了部分人权利的受限。
2、经济面貌江户时代到来之前的日本,经济非常贫困,自然资源有限,人民的生产力也很低,经济发展缓慢。
但随着幕府的出现,各地的战乱得到了平息,社会变得相对安定。
在这个背景下,经济开始得到了很大发展。
当时,日本经济主要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
其中,农业生产迅速增长,田地得到了充分利用,铁砂、煤炭等矿产资源得到开发,经济器具与农具得到改进,农民能够获得更高效率和更高产量的收成。
手工业得到了大力发展,生产手工制品,纺织品和陶瓷制品等,逐渐获得了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认可。
3、文化面貌江户时代,日本的文化也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江户时代的文艺复兴为家康时代创造了巨大的机会,因为这个时期京都的城市状况获得了改善和提升。
因此,到了江户时代,日本文学、音乐、绘画等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歌舞伎和浮世绘的出现,逐渐影响着整个日本的文化命运。
在江户时代晚期,日本传统艺术、传统文化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
当时,德川幕府尊重文艺制作和演出的作为,鼓励其发展。
这导致了日本文学、音乐、绘画等传统文化的繁荣,产生了一批文化名人,这些成就也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界的艺术面貌。
4、农业面貌在江户时代,农业是日本最主要的生产领域之一。
幕府政府大力发展农业,贯彻了农业先进化的理念,实施了若干农业改革措施,从而提高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
日本的政治与文化现象日本是一个既有着悠久历史又充满现代元素的国家,其政治和文化现象十分丰富多彩。
从政治上来看,日本是一个以天皇为象征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其政治体系与西方国家有很大不同。
而从文化上来看,日本的动漫、游戏、电影等文化形式已经深入到全球各地,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接下来,我将从这两个方面分别来探讨日本的政治与文化现象。
一、政治现象1. 君主立宪制日本是一个以天皇为象征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家的最高元首为天皇,但实际上天皇没有政治权力,是一位象征性的人物。
政治实权则被内阁、议会等机构所掌握。
这种政治体系与西方国家有很大不同,也是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的不同之处。
2. 党派政治日本的政治是以党派为基础的,每个政党都有自己的纲领和政治主张。
在日本,自民党和民主党是两大主要政党,但还有许多小政党。
在议会中,各个政党之间的协商、争论等情况非常复杂。
3. 和平主义作为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国家,日本对于和平的追求始终是非常强烈的。
日本宪法规定了不进行战争的原则,并将自卫队定位为仅能进行自卫性质的军队。
近年来,虽然有一些人提出修改宪法的议案,但在大部分民众的反对声中还未得到通过。
4. 社会保障日本的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发达,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多个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养老保险是最受关注的,因为日本的老龄化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政府正在加强对养老保险的管理,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二、文化现象1. 动漫文化日本的动漫文化在全球范围内非常流行,包括日本的动画片、漫画、游戏等。
在这些动漫作品中,往往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精美的画面和独特的文化元素。
许多动漫作品也成为了全球流行的文化产品。
2. 游戏文化日本的游戏产业非常发达,包括家用游戏机、移动游戏、电脑游戏等。
许多知名游戏品牌如任天堂、索尼等也是源自日本。
日本的游戏作品往往有着独特的玩法、精美的画面以及紧张刺激的情节。
3. 电影文化日本的电影产业也非常活跃,获得了国际上的许多奖项。
古代日本的政治体制与文化传承在古代日本,政治体制和文化传承紧密相连,共同塑造了日本历史和文化的独特面貌。
本文将从政治体制和文化传承的角度来探讨古代日本的发展和演变。
一、政治体制古代日本的政治体制主要以君主制为基础,其中天皇扮演着中心角色。
天皇被视为神的化身,被认为是日本国家和民众的象征。
然而,在实际政治运作中,天皇的权力相对较弱,由政府中的重臣和贵族阶级掌握。
1. 贵族阶级贵族阶级包括氏族(源氏、平氏等)和官僚集团。
他们是政治和军事力量的主要来源,在政治决策和行政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贵族阶级之间的权力斗争和联姻关系,常常导致政治局势的不稳定。
2. 政府体制古代日本的政府体制以中央集权为主,设有各种部门处理政务。
例如,枢密院负责决策和行政事务,各个官职分工明确。
此外,各地设有府、县、郡等地方政府机构,为地方行政和税收提供支持。
3. 地方豪族在政治体制中,地方豪族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是地方社会的权力代表,负责维持地方治安和收集税收。
地方豪族之间的矛盾和争斗,常常导致政治和社会的动荡。
二、文化传承古代日本的文化传承在政治体制的框架下发展,在政治、宗教、艺术等方面洋溢着浓厚的日本特色。
1. 皇室文化作为政治体制的核心,天皇和皇室成员的宫廷生活和仪式对日本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皇室文化充满着庄严与仪式感,强调礼教和忠诚。
2. 佛教文化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后深深扎根,成为日本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的精神和价值观渗透到日本社会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3. 文艺复兴在政治稳定时期,日本的文艺复兴达到巅峰。
诗歌、绘画、戏剧、建筑等艺术形式都呈现出独特的日本特色。
例如,和歌和能剧就是当时繁荣的艺术形式。
4. 武士道精神武士道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忠诚、勇气和荣誉。
武士道的精神影响了日本的战争观念和道德准则,成为日本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总结古代日本的政治体制和文化传承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日本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现象。
日本幕府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征日本幕府时期是指从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江户幕府,到1868年幕府被推翻为止的近三百年时间。
这段时期被认为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政治制度幕府时期的日本政治制度基于封建主义和武士道道德准则。
在这个制度下,日本被划分为几百个藩,每个藩由一个大名领导。
大名拥有权力和财富,必须服从幕府的高级官员和将领。
同时,幕府还掌握了御览之权和江户城的布置,也就是政治中枢的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这个制度十分封闭和排外。
外国人不能进入日本,只有荷兰人可以在长崎开设贸易站。
同时,除非是从幕府获得批准的外交使臣,否则任何人不得离开日本。
这种封闭程度,在当时的世界上堪称独一无二。
文化特征日本幕府时期的文化特征非常丰富多彩,其中最重要的是和服、茶道、歌舞伎。
和服是日本传统服装,它体现了日本人的优美和谐的审美观。
和服的制作非常复杂,需要用到非常细致的手工技巧和丰富的织锦样式。
同时,和服的质感、形态和花纹都非常凝重和富有意味,追求至臻完美的细节,体现了日本人独特的审美眼光和高贵思想。
茶道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文化和仪式,它强调静坐和自我修养。
茶道讲求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空间、序列下进行仪式,体现了日本人的纪律和井然有序的思维方式。
同时,茶道也是日本文化和艺术的高度结合,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招待,更是一种严谨而和谐的艺术表现。
歌舞伎是一种非常富有特色的日本戏剧,它强调艺术演技和戏剧表现力。
歌舞伎的场景和人物都非常绚丽多彩,饰品和服饰都非常考究和讲究。
同时,歌舞伎中的表演和音乐也非常注重和谐和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
总结日本幕府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征,虽然多个方面都展现了十分封闭和保守的一面,但同时也展示了日本文化的无限奇妙和深邃,不仅能够深入人心,也能够为后代留下深刻的历史印记。
幕府时期在日本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为日本奠定了基础,也培育了日本的独特文化和历史立场。
日本幕府时代的社会与文化日本幕府时代是指从1185年至1868年的日本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多个幕府的统治,对于日本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以及文化发展等方面来探讨日本幕府时代的社会与文化。
一、社会结构在日本幕府时代,社会结构被严格地分为四个阶层: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武士阶层是最高阶层,他们拥有武士道精神,敬重忠诚和勇气。
农民是社会的中间层,他们负责农业生产和支持幕府的经济。
手工业者在社会中扮演着制作各种商品和工艺品的角色。
商人阶层也很重要,他们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贸易活动。
二、政治制度在幕府时代,日本的政治制度被幕府统治所主导。
最有影响力的是骑士团体——武士阶层。
武士们组成了各自的家族,世代相传。
每个家族有一个首领,他们以拥有军事实力和土地为基础来统治领地。
幕府政权的最高领导是将军,代表了统一和权威。
幕府政权通过建立专门的法律和政策来保持社会稳定和秩序。
三、经济状况在幕府时代,日本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
农民们栽种水稻、小麦、蔬菜等农作物,以满足人民的需求。
手工业也很发达,人们制作了许多高品质的陶器、织品和剑具等工艺品。
此外,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逐渐形成了城市和集市。
四、文化发展日本幕府时代是日本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武士文化影响深远,日本传统的武道、茶道和花道等都形成于此。
此外,幕府政权的日益稳定,也使得文化繁荣起来。
诗歌、戏剧、绘画和建筑等艺术形式得到了发展。
在文化交流方面,与中国的交流尤为频繁,翻译了许多中国的著作,并吸收了中国的艺术和哲学思想。
总结日本幕府时代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发展的时期。
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文化发展都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幕府时代的社会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现代日本的基础。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有关日本历史和文化的知识,也可以对比现代社会与幕府时代的异同,从中思考和探索我们自己的社会与文化发展。
日本文化的主要特点日本民族是有独特个性的民族,日本文化的特点也极其明显。
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多重性日本文化是系统各异的东西方文化的并存和混合的产物。
用我的话来说,不妨叫做“杂交文化”。
其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比如政治体制,既学习了西方的议会政治,又保留了传统的天皇制度,属于新旧政治的混合体。
在衣食住方面,和西式结合,西装加和服,和食加西餐,和式房间加西式客厅。
在宗教信仰方面,神佛合一,既拜神又拜佛。
再看其语言文字,既有中国借来的汉字,又有独创的平片假名,近年来又大量增加了罗马字,如此复杂的文字世界罕见。
日本文化产生“多重性”的原因,主要是来自日本人对异国文化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对本国文化也具有异常的保护心理。
身居岛国,不受外侵,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吸收外来文化,这也是日本人长期养成的性格特点。
2.均一性日本文化不受地区和宗教的限制,具有均一性。
有一句话说:「地が変われば品変わる」(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意思是说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
不能说日本各地的风俗习惯没有差别,但是比较之下相对很小。
风俗习惯、人的思维和行为等等大相径庭。
笔者在驻日使馆工作期间,因公到过日本许多地方,南自冲绳北至北海道,对日本人的衣食住行等文化氛围均有切身的感受,觉得没有明显的差异。
比如:日本没有一个地方不把「刺身」(生鱼片)和「お寿司」(寿司)作为美味佳肴的,也没有一个地方不吃「生卵」(生鸡蛋),不喝「味噌汁」(大酱汤)的。
狭窄的国土,众多的人口,日本人长期以来养成了重视集体和国家的习惯,可看成是形成日本文化均一性的主要原因。
3.日本化日本人具有模仿和改造的天赋,具有把外国文化转化为日本独特文化的能力。
早在平安时代,日本人就以中国的汉字为基础创造了自己的假名,完善了日语的书写形式。
镰仓佛教也是日本人把佛教改良为日本佛教的例证。
6世纪,即镰仓时代佛教传到日本,当时的佛教大师法然和其弟子親鸞根据日本人的信仰习惯改良了外来佛教受到广大民众的青睐,深化了日本的宗教活动。
近代日本幕府时期的政治与文化变革近代日本幕府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期。
自17世纪初开始,江户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国内发生了一系列政治和文化变革,这些变革最终奠定了日本现代国家的基础。
本文将重点探讨在这一时期发生的政治和文化转变,以及它们的影响。
1. 幕府政治的崩溃幕府时期的政治体制是以将权力集中于幕府将军家族为核心的封建制度。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体制逐渐变得僵化和腐败。
大名削弱了幕府的权威,农民和城市居民的不满也日益增长。
幕府内部的权力争斗和贪腐更加削弱了幕府的统治。
最终,在19世纪中叶,幕府政权崩溃,让位给了明治维新。
2. 西方思想的传入幕府时期也是日本接触西方思想的时期。
外国传教士和商人的涌入使得日本人有了机会接触到西方的政治、科学和文化。
这种接触引发了对日本传统体制的怀疑和批评。
一些日本学者主张借鉴西方的先进理念来改革日本社会和政治体制。
这些思潮为幕府政权的崩溃奠定了思想基础。
3. 文化变革的兴起在幕府时期,日本的文化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歌舞伎剧团的兴起使得日本戏剧表演从传统的能剧转变为更加精彩和富有创意的形式。
文人墨客则以俳句和短歌为代表,追求着极致的写作艺术。
同时,木版画的兴起也为日本画家创造了更多的表现空间,使他们能够通过版画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和创意。
4. 土佐藩和长州藩的挑战幕府政权的崩溃并不是平稳进行的。
土佐藩和长州藩等一些较强力量的大名对幕府展开了挑战。
他们领导起义,以实现政治改革和民权为目标。
他们的行动在日本引发了巨大的影响,也推动了幕府最终的灭亡。
5. 幕末的战国风云幕府政权的崩溃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和战斗。
各个大名家族之间展开了争夺权力和领土的战争。
这一时期被称为"幕末的战国风云",表现出日本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
大名们纷纷投入这场动荡的战争,期望通过夺取权力来为自己谋求更好的发展。
结语近代日本幕府时期的政治与文化变革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
幕府政权的崩溃为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日本江户时代的政治体制与社会文化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时代,从1603年开始,一直延续到1868年。
这一时期的政治体制和社会文化对于日本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江户时代的政治体制和社会文化,并探讨它们对于当代日本社会的影响。
江户时代的政治体制以德川将军家为中心,实行幕府制度。
德川幕府以削弱大名(领主)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为目标,成功地实现了长期政权的稳定。
幕府设置了一套严密的等级制度,将日本封建社会分为不同的阶层,包括将领、大名、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等。
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导致资源分配不均,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呈现明显的差距。
在江户时代,武士阶层的地位和权力显著提升。
武士成为幕府的核心力量,通过参与统治并担任地方行政职务来获得利益和地位的提升。
然而,正因为幕府强化了武士的权力,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文人士大名的现象,他们不参与政治,但注重文化艺术的追求和修养。
这种新兴阶层为江户时代带来了独特的社会文化氛围。
江户时代的社会文化以城市为中心,发展了独特的庶民文化。
在城市中,人们可以找到不同种类的娱乐活动,如歌舞伎剧,浮世绘等。
浮世绘是江户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它通过描绘不同主题的图画来传播艺术和文化,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
江户时代的社会文化也深受儒家思想和禅宗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和社会秩序,强调道德和礼节的重要性。
严谨的社会等级制度反映了儒家价值观的影响。
禅宗则强调内省和冥想,追求个人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这些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对于江户时代的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尽管江户时代的政治体制相对稳定,但也存在一些内外因素对其产生冲击。
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黑船事件,即美国船只进入日本领海的事件。
这次事件揭开了日本长期与外界隔绝的局面,并且对幕府政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约定促成了幕府的解体,同时也为明治维新的实施铺平了道路。
通过对江户时代政治体制和社会文化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对现代日本社会的影响。
日本的政治文化长期存在并将影响其政治走向作者:张添甜和慧菊来源:《读天下》2017年第07期摘要: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政治系统的深层结构,可以说一个国家的政治走向深受政治文化的影响并体现该国的政治文化。
日本的政治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政治走向与外交政策方面具有一定的两面性和暧昧性,“集团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出强有力的集体力量,一方面被日本“村”意识的狭隘性抹杀,从而致使日本民族性格带有从众性。
如此这些对集体主义无原则认同的观念长期存在,根深蒂固,并将影响日本的政治走向。
关键词:日本;政治文化;民族;集团主义精神;政治走向一、日本政治文化的主要特点(一)“集团主义”思想浓厚:内部追求集体一致说起日本的政治文化,可以发现一个不可轻视的因素,那就是集团主义精神不仅对其国民性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还影响到日本的国家政治和私行领域。
日本著名的社会学家中根千枝从社会集团的角度研究日本人之后,提出了“纵式社会”理论,他认为日本社会是集团社会上的集中表现,体现集团主义精神,集团的和谐高于个人的欲望。
在日本,每个人几乎都要参加一个甚至几个集团,忠于集体并将自己的社会地位与集团紧密相连。
集团主义促使人们无限放大内部团结甚至不惜抹杀个性来迎合集团的“协调”,可以说这是日本民族力量的核心。
集团主义既能把个人的力量放大,也能把个人的责任缩小。
日本人通过集团团结起来,个人在为集团奉献的同时“集团主义”也为整个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吸收性和创新性是日本文化的典型特征日本东临太平洋,北邻朝鲜海,南邻南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吸收外来文化的特性。
世界文明在进步,欧美文化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文化都随之传入日本,但是纵观日本的发展,不论是唐化,还是西化的文化,日本都没有“拿来主义”,而是在吸收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为己所用。
相比中国文化,没有绝对的服从,“忠孝是有条件的,忠孝之上还有更高的道德,那就是‘仁’。
‘仁’是‘忠义’的先决条件,统治者如果不‘仁’,人民就不得不揭竿而起。
日语政治知识点总结日本政治体系日本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政治体系由宪法、议会、内阁和司法组成。
国家元首是天皇,其权力被限制在象征性的范围内。
日本国会分为众议院和参议院,由议会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内阁由首相和其他部长组成,负责行政事务。
政党和选举日本的政党制度多元化,主要政党有自由民主党、立宪民主党、公明党、日本共产党等。
在国会选举中,候选人会提出各自的政策主张,选民通过投票选出代表自己利益的议员。
日本采取比例代表制和单一候选人选区制的混合选举制度,以确保各政党的议席比例与得票率相符。
政治参与日本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他们可以通过选举和政治运动等手段参与政治决策。
此外,日本的政治参与也包括政治献金、请愿活动、集会示威等形式。
政府机构和制度日本政府机构包括内阁、行政机构、监督机构、司法机构等。
日本内阁是政府最高行政机构,由首相和其他部长组成,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
行政机构包括国务大臣、局、厅、官庁等各级机构,负责具体的行政官僚工作。
监督机构包括审计院、行政诉讼法院等,负责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
司法机构包括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地方法院等,负责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
国会和立法日本国会是日本的最高立法机构,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
国会议员通过审议、讨论和表决,制定法律、通过预算、审查政府工作等。
日本议会还设有特别委员会、调查委员会等,用于处理特定问题和调查政府的活动。
政治制度与宪法日本的政治制度是基于宪法的,宪法规定了政府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日本宪法体现了基本人权、民主原则、行政分权等现代宪政原则,对日本政治体系的发展和运行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政治文化和价值观日本的政治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包括平和主义、权力分散、公民参与等。
日本公民普遍具有对政治的兴趣和关注,愿意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对政府的活动进行监督和批评。
政治参与和决策日本政治参与包括各种形式的民主参与、政治献金、请愿活动、示威抗议等。
日本幕府时代的政治和文化特点日本幕府时代(1603年-1868年),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日本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幕府时代的政治和文化特点是什么?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幕府政权与封建制度在幕府时代,日本实行的是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是指一种以土地所有权为基础、由封建主持有、以封建契约关系为纽带的社会制度。
而在幕府时代,日本政权的实际掌握者是幕府,这也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体制。
幕府政权与封建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
幕府的出现正是因为它在封建社会中具有的主导地位。
即使将幕府视为统治者,其实它也只是全国各地一系列封建主和家臣的集合。
幕府利用封建主和家臣之间的竞争和摩擦,向其保证对领地、财物和权力的掌握。
其次,幕府政权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法律,加强了封建制度的运作。
比如幕府规定全日本只有京都、大坂、江户三个城市可以自由通商,其他地方的商人必须在城市长和领主的控制之下经营贸易。
这种政策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打击了其他地区的经济和商业发展。
二、幕府时代的文化特点在幕府时代,日本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文化变革,出现了许多独树一帜的文化现象。
1. 武士文化武士文化是日本幕府时代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
它是建立在封建制度下的文化形态,武士文化崇尚勇气、忠诚、正义,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武士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形式是武士道和武士艺术。
武士道是指武士的精神信仰,讲究忠诚、勇气、正义和纪律。
武士艺术则是包括菊花、鉢盂、床时、芭蕉扇等美术品,它们都符合武士审美的特征和标准。
2. 浮世绘文化浮世绘文化是日本幕府时代发展起来的文化现象。
浮世绘是一种印刷艺术,最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书籍和文化活动中。
浮世绘的主要内容是描绘日常生活、民间风俗和演艺文化。
它通过线条、色彩和形状的处理,呈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特征,尤其是在色彩处理方面,浮世绘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赞誉。
3. 茶道文化茶道文化是日本幕府时代另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
日本江户时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发展的成就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从1603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868年。
在这个时期,日本经历了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文化的繁荣,取得了许多成就。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两个方面来探讨江户时代的成就。
一、政治制度的变革江户时代的政治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日本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江户时代初期,德川家康建立了幕府政权,实行了严格的封建制度。
这种制度下,日本被分为若干个藩,由大名统治,实行世袭制。
这种政治制度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减少了内乱和战争的发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幕府政权逐渐衰落,国内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
幕府政权的衰落主要是由于其内部腐败和外部压力的增加。
在这个时期,西方列强开始进入日本,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面对外来的压力,幕府政权开始实行封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
然而,这种政策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国内的矛盾。
在这种背景下,幕府政权最终崩溃,日本进入了明治维新时期。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结束了封建制度,建立了现代化的国家制度。
明治维新的成功,使得日本能够迅速崛起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并在后来的岁月里发挥重要的影响力。
二、文化发展的繁荣与政治制度的变革相伴随的是文化的繁荣。
江户时代是日本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化艺术家和作品。
在文学方面,江户时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源氏物语》和《浮世绘》。
《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
而《浮世绘》则是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通过描绘日常生活和风景,展现了江户时代的繁荣和多样性。
在艺术方面,江户时代也取得了许多成就。
著名的日本画家葛饰北斋和歌川広重就是在这个时期活跃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而闻名于世。
此外,江户时代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建筑和花道,为日本的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文学和艺术,江户时代的文化发展还涉及到许多其他领域。
日本幕府时代与江户文化日本幕府时代(1603年-1868年)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段时期被统治者划分为多个幕府时期,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江户幕府时期(1603年-1868年)。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日本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一、幕府统治的特点幕府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幕府统治,幕府指的是日本的军事政权,具有非常强大的权力。
幕府将全国分为若干个领地,由武士统治,并实行封建主义制度。
幕府将大量资源用于加强自身的军事力量,并通过相对封闭的政策来保持统治地位。
二、幕府时代的社会经济变革在幕府时代,日本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革。
幕府通过大规模的土地整理和开垦来增加农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力。
此外,幕府还推行了城市规划和城镇化政策,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
这些变革为日本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大量的商人和手工业者。
三、幕府时代的文化繁盛幕府时代也是日本文化繁荣的时期,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江户文化。
江户时代,尤其是18世纪,日本的文化达到了顶峰。
许多艺术形式和文化传统的发展和创新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例如,歌舞伎剧、浮世绘、俳句等艺术形式都在江户时代达到了巅峰状态。
四、幕府统治对文化的影响幕府时代特殊的统治背景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幕府时代的政治封闭性,日本国内没有太多的外来文化影响,因此自成一体的独特文化得以形成和发展。
同时,幕府也通过限制和规范文化产业,保持对文化领域的控制和干预。
五、江户文化的特点江户文化是日本文化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时期,它既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又融入了许多新的元素。
江户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大众化,许多文化活动和艺术表演都大量涉及普通老百姓,而不仅仅是贵族和上层社会。
六、江户文化的遗产虽然江户文化随着幕府时代的结束而逐渐式微,但它在日本文化史上的地位不可替代。
江户时代诞生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传统继续影响着现代的日本社会。
例如,歌舞伎剧、浮世绘等艺术形式一直延续至今,并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代表。
日本幕府与封建社会的特点在日本历史上,幕府可以说是扮演了重要角色。
幕府是一种特殊的政权形式,它的特点体现在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
本文将探讨日本幕府与封建社会的特点,以及它们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日本幕府的政治特点。
幕府制度起源于12世纪末的日本,而最著名的幕府则是德川幕府。
幕府时期,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幕府将军,他们通过将军府掌控全国事务。
幕府将军的权力是继承而来的,这使得政权的传承相对稳定。
而幕府的统治地位则是通过武力和地方领主的支持来确立的。
其次,日本幕府的社会特点也值得我们关注。
在封建社会中,日本的社会结构严格按照等级来组织。
在顶端是将军和幕府,其下是大名和武士,然后是农民和手工业者,最底层则是下级士兵和奴隶。
这种极具等级性的社会结构形成了严格的社会秩序和权力分配。
而幕府还通过实行士辈忠诚度的制度来确保将领们服从幕府的命令。
此外,日本幕府还具有重要的经济特点。
幕府时期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也有一些手工业和贸易活动。
较为特别的是,土地制度在日本幕府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幕府通过土地赋予将领和大名治理地方,从而确保了政权的稳定。
另一方面,土地也是财富的象征,不仅用于农业生产,还用于奖赏和交换。
幕府对土地的控制有助于维持封建社会的稳定。
除了这些特点之外,日本幕府还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幕府统治使得日本成为了相对封闭的国家,削弱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和传统。
另一方面,幕府的统治也导致了地方力量的强大,一些大名扩大了他们的领地和权力,从而威胁到幕府的统治。
这也为幕府衰落和日本进入近代化铺平了道路。
总的来说,日本幕府与封建社会有其独特的特点。
政治上,幕府将军统治全国,拥有稳定的权力传承机制。
社会上,日本幕府的社会结构极具等级性,形成了严格的社会秩序和权力分配。
经济上,土地制度是幕府时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保持政权稳定和财富的交换。
而幕府的统治也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并为日本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日本大正时代日本大正时代(1912年-1926年)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的特点是政治动荡、社会变革和文化繁荣。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四个方面来探讨大正时代的特点和影响。
一、政治方面大正时代最重要的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日本在战争中站在了正义的立场上,并战胜德国取得了占据山东半岛和德属太平洋群岛的权益。
这使得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并且在结束战争后签订了《凡尔赛条约》,成为国际联盟的创始会员国,显示了日本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野心。
然而,大正时代的政治状况也是动荡不安的。
在这个时期,日本经历了多次政治冲突和内乱。
由于军国主义的抬头和贪腐问题的蔓延,政府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
1912年,大正天皇即位后,希望通过政治改革来改变这种状况,对政治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然而,这些改革因为政治利益集团的反对和社会动荡而未能实现,政治局势依然不稳定。
二、经济方面大正时代是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之一。
战后,日本的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汽车、钢铁、电子产品等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
在大正时代,日本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农业和制造业方面。
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稳步增长,而城市中的制造业也迅速发展,工业化的进程使得日本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
三、社会方面大正时代的社会变革体现在教育、女性地位和社会风尚等方面。
在大正时代,日本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公立学校的建立和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得教育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
同时,女性在社会地位上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变。
在大正时代,女性开始获得一些基本的教育权利,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也有所增加。
此外,社会风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正时代的年轻人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氛围。
流行的娱乐活动如电影、音乐会、时装等都成为了大正时代的代表。
四、文化方面大正时代也是日本文化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和音乐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日本幕府的历史和文化特点日本幕府时期,也被称为江户时期,是日本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政治时期,从1603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868年,共计265年。
这一时期在日本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江户时代”,因为江户成为了当时的首都,东京现在的位置。
在这一时期,日本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独特的文化特点。
幕府政治体制日本幕府时期,采取了一种由将军领导下的武士政权,即幕府政治体制。
幕府政治体制构成中心是将军和幕府,造就了为维护地方稳定而建立的很多较小的政治体系,如藩、藩政府和府、行。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藩政府。
藩政府是由大名作为统治者的。
幕期藩境各不相同,有的藩境经济繁荣、百废待举,而另一些则安定、文化重视。
幕府政治有严格的重用和提拔制度,以武士的品德能力而非家族背景、财富地位为主要评价基准。
在这种政治体制的统治下,日本完成了从乱世到和平时期的转变,具有实际效果,称得上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社会制度日本幕府时期的社会制度相对保守,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婚姻制度严格受制于封建礼仪。
同时,也有一定的相关法律制定,如《婚礼切能目出礼之儀》、《妇女法度》等,规范了日本幕府时期社会的行为准则。
另外,藩制度也是幕府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
藩制度是指在幕府统治下,去中央化,实行分权治理。
幕府设立军队和警察,用于维护治安秩序。
同时,幕府又通过增设二十四街诸色役之职、增加禁止私冶之田地等限制农民阶层,使其逐渐边缘化。
文化特征日本幕府时期,受到幕府政治的制约,封建生活系统以皇室贵族和儒者上层与武士和农民下层的地位结构为基础,文化精神集中于哲学思想、文学、生活道德等方面。
其中,“文学”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不过到了江户时期却更加成熟和流行了。
诸如『浮世绘』、『俳句』、『小说』等等都源于江户文化。
小说则被称为“江户小说”。
此外,“歌舞伎”也是江户文化的代表之一,成为一种风靡全国的娱乐形式。
江户文化里的“幽默感”、“漫画感”也影响到了今天的动漫和卡通文化。
日本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日本战国时期,又称为“战国时代”,是指从1467年至1603年,日本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一段混乱和分裂的时期,也是日本封建制度发展、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地的大名们争夺统治权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体系,同时也孕育了日本传统文化的许多珍品。
一、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 大名体制战国时期的日本,由于天皇日渐式微,权力逐渐转到了大名们手中。
大名是指统治一方土地的武士,他们拥有的是土地、军队和钱财,掌握着地方的政治和经济生活。
而大名之间的统治关系是由交换仪式和盟约来确立的。
大名们的军队分为三部分:家臣团、山鹰团以及所属村落的民兵。
家臣团由大名自己的亲信组成,专门为大名服务。
山鹰团是一种招募别的大名家臣的军队,通常由强大的大名所领导,在需要时与家臣团一起战斗。
而民兵则是大名们的本土军队,在被他国侵犯或叛乱时发挥重要作用。
2. 户主制度战国时期的日本,社会结构主要以家族为单位。
家族是战国时期日本人的生命力,而户主是家族的首领,负责决定家族的一切事宜,比如农业生产、纳税、领地范围等等。
户主之间则是以同盟或者宿敌的形式相互关系。
这种户主制度是日本封建社会最为重要的组织形式,也是日本团结力量的来源之一。
3. 借贷经济在战国时期的日本,人们的经济生活以借贷为主。
由于没有铸造铜币,金币银币通行较少,而大量的粮食和布匹又使得交换变得不可能,于是就产生了以交换借贷行为为主的经济活动。
在此期间,金钱变为主要的流通手段,并向着商品化的方向逐渐发展。
二、战国时期的文化1. 陶瓷艺术战国时期的陶瓷艺术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珍品。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柿本人麻呂、千利休、丰臣秀吉等陶瓷大师相继登场,使得陶瓷工艺得以快速发展。
他们的作品大多数都以文化、自然为主题,以细腻的线条和奇异的造型著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陶艺风格。
2. 戏剧艺术日本战国时期的戏剧艺术中,舞踊表演的角色表现被加以大幅度的强调。
摘要:日本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东亚国家,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构成多样、内容丰富的政治文化。
从文化源流的角度看,日本政治文化的起源有三大方面:一、本土生成的传统文化;二、源自中国的儒家文化;三、吸收从西方传来的基督教文化。
这种文化源流的多源性导致了日本文化结构的多重性与复合性。
从文化发展演变的阶段看,上述三个文化源流在日本文化发展史上又先后占据主导性地位,使日本文化的发展演变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从内容构成上看,日本政治文化有以下几大要素:神国思想与民族主义、民主主义与和平主义。
这几大要素虽然不足以涵盖日本政治文化的全部内容,但却构成了日本政治文化最具特色和基础性的本政治文化的结构特征与基本要素林晓光(法学博士)日本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东亚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构成多样、内容丰富的政治文化。
其政治文化的形成既有本国历史文化的积淀和浸润,也有对外来文化、尤其是对于古代东方文化和近现代西方文化的吸收和借鉴,东、西两大文化在日本这样一个岛国上长期交流融合的结果,使其政治文化具有多源、多重、多样的特点。
日本政治文化的起源有三大方面:一、本土生成的传统文化;二、源自中国的儒家文化;三、从西方传来的基督教文化。
文化源流的多源性导致了文化结构的多重性与复合性。
因此日本政治文化的要素构成和结构特征又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与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演变、发展的过程密切相关,而且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二是外来文化的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某些历史时期甚至具有压倒性、主导性的作用和地位。
三是在对于外来文化的学习利用、融会贯通的同时,基本上保持了本土的原生性文化的精髓。
日本政治文化有以下几大要素:神国思想与民族主义、民主主义与和平主义。
这几大要素虽然不足以涵盖日本政治文化的全部内容,但却构成了日本政治文化最具特色和基础性的主体部分。
从这几个角度入手,也许还不能准确而全面地把握日本政治文化的整体框架和丰富内涵,但至少揭示了日本政治文化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和基本特征,多少可以提供一个分析平台,用于解读日本作为一个国家的主要行为特征、日本政府政治运营的核心理念及其对外政策的决策思想等政治行为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基于政治文化的考察视点,我们考察和研究的主要是文化对于国家政治外交、政府政策行为的影响问题,因此基本上不涉及以物质形式表现出来的物态文化,而是兼及文化的制度、行为、精神等三个层面,并集中于文化思想对于政治的渗透和影响,以及政治行为反映出来的文化底蕴。
从这一点考察日本的政治文化,我们就不能不将考察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放在日本的神道思想和民族主义等方面。
因为笔者认为:对日本政治、外交,乃至民众心理、民族文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神道思想和民族主义。
神道思想和民族主义作为复合型的传统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潮,对日本民族的发展和国家和民族的近代化、统一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央政权的建立,无疑产生了巨大的、不失为积极的作用。
但但日本近代历史告诉我们,作为一把“双刃剑”,神道思想和民族主义的过分张扬和推崇,尤其是在国家政治生活和政策理念的全面又使之自我异化,走向极端化、沙文化,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实行扩张主义政策、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理论基础和政治理念,成为法西斯军国主义蒙蔽国民,驱使国民为其侵略战争卖命的意识形态工具。
由此可见,神道思想和民族主义与日本对外扩张的力量和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成为考察和解读日本近代政治文化的一把钥匙、一个切入点。
在对日本的神道思想和民族主义的政治文化进行考察时,笔者并未全面考察神道思想和民族主义的历史源流、发展演变,也没有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它思想渊源或理论观点,而是主要考察民族主义对于日本政治文化的影响,分析在日本政治变动和外交决策的过程中,民族主义作为文化环境所起到的作用。
必须指出的是,在二战以后的在民主改革中,日本的神道思想和民族主义的被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天皇集权、军部擅权的法西斯专政体制被废除,政教分离,神道与国家政治分离,民主、和平思想的传播,议会内阁制的政权体制的建立,普选制的实行,这一切都有助于民主和平的政治文化在日本的形成。
至少在国家政治外交的层面,神道思想和民族主义的影响已经大为削弱,不再发挥主导性的作用。
但也不可否认的是,在社会思潮、民族心理的深层,神道思想和民族主义仍然存在并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也存在着积极与消极、正面与负面的多方面作用,不应、也不可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以偏概全。
不能不注意的是,冷战后在日本政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神道思想和民族主义似乎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
这种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将对日本政治产生何种影响?可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日本政治外交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选择?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日本政治文化的结构特征与基本要素日本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东亚国家,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构成多样、内容丰富的政治文化。
从文化源流的角度看,日本政治文化的起源有三大方面:一、本土生成的传统文化;二、源自中国的儒家文化;三、吸收从西方传来的基督教文化。
这种文化源流的多源性导致了日本文化结构的多重性与复合性。
从文化发展演变的阶段看,上述三个文化源流在日本文化发展史上又先后占据主导性地位,使日本文化的发展演变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从内容构成上看,日本政治文化有以下几大要素:神国思想与民族主义、民主主义与和平主义。
这几大要素虽然不足以涵盖日本政治文化的全部内容,但却构成了日本政治文化最具特色和基础性的主体部分。
从这几个角度入手,多少可以提供一个着眼点或分析平台,用于解读日本作为一个国家的主要行为特征、日本政府政治运营的核心理念及其对外政策的决策思想等政治行为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基于政治文化的考察视点,我们考察和研究的主要是文化对于国家政治外交、政府政策行为的影响问题,因此基本上不涉及以物质形式表现出来的物态文化,而是兼及文化的制度、行为、精神等三个层面,并集中于文化思想对于政治的渗透和影响,以及政治行为反映出来的文化底蕴。
一、日本政治文化的结构与渊源东亚文化发源于中国,中华文化是东亚地区传统文化的源头与核心。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古代中国社会的策源地在黄河流域,它从这里扩展到长江流域。
远东社会的策源地把这两个流域都包括在内,然后一方面沿着中国海岸向西南方扩展,另一方面向东北扩展到了朝鲜和日本。
”[1]这就清楚地描述了古代东亚文化扩展流布的脉络,进而说明了中日文化关系的源与流、原发与继发的联系。
成熟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日本原始文化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尤其是代表古代中国宗法伦理、道德纲常的儒家学说,实际上成为包括日本在内的古代东亚各国社会伦理道德、政治法律制度的精髓和准则,显示了强有力的文化自生创造性。
与此相比,日本文化则具有突出的移植模仿性,日本的儒、佛、道诸家学说思想,甚至文字、习俗、政治法律制度,都是自中国移植模仿而来。
这种移植模仿性又反映了日本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非但不排斥外来文化,反而通过积极地吸收、消化、改造,充分利用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使之适应日本社会的发展需要,成为本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加速日本历史的发展进程。
一旦日本发现西方文化具有比中华文化更先进的成分时,就竭力突破中华文化的封建桎梏,积极向西方文化学习,摆脱中华文化的束缚和局限,推动社会和文化的“蛙跳式”的发展跃进,成为东亚地区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跻身于西方列强之列。
这又反映出日本文化的随机性和应变能力强的特点。
1、外来文化与日本政治文化的结构、源流日本是一个岛国,是公元一万多年以前由于海水上涨才与大陆分离而形成的。
其本土文化一方面受到大陆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在结合大陆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对大陆文化进行改造加工,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日本的传统文化形成于农耕社会确立和统一民族国家成立的弥生时代至大化改新时期。
[2]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日本进入弥生文化时代,稻作农耕获得了迅速地发展,水利的利用,农具的制造,祭祀活动以及对于这些事务的管理,促进了社会的分化大约公元前1世纪,在日本的九州和畿内地区出现了国家。
其中奴国(今福冈县福冈市)出土的西汉铜剑、铜矛和“汉倭奴国王”金印,证明了日本早期国家与中国汉王朝存在的联系。
公元1世纪末—2世纪初,在日本出现了更为强大的地域性国家,邪马台就是其中较为有名的一个。
[3]公元四世纪初,日本的地域性国家逐步发展成为以畿内地区为中心的大和王国。
随着统一国家政权的建立,日本开始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化。
因为日本的传统文化基本上是在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少的情况下,自成一体地发生和成长起来的,相对于其他许多大陆国家而言,日本的早期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国产文化”,具有相当强的“原生性”。
这既是日本文化发展的第一阶段,也是日本文化的源流和组成部分之一。
公元592年12月,推古女王继位掌握朝政大权。
第二年又立圣德太子掌管朝政。
他们两人进行了多项改革,史称“推古朝改革”。
主要的改革内容有:1、制定《冠位十二阶》,按照儒家的德、仁、礼、信、义、智,规定六级十二阶冠位的高低。
2、制定《十七条宪法》,遵循儒家的“礼治”思想,强调“治民之本,要在乎礼。
上不礼而下不齐,下无礼以必有罪,是以君臣有礼,位次不乱;百姓有礼,国家自治;其中14条涉及官吏的行为准则。
3、尊崇佛教,“当今朕世,祭祀神祗,岂有怠乎”,“群臣共为竭心,宣拜神祗”。
4、积极开展对隋朝的外交。
607年,小野妹子使隋所持国书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当年9月大和国使者来隋所呈国书称:“东天皇敬白西天皇”。
是日本统治者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用“天皇”的称号。
[4]通过典章制度和对外交往,极力体现王权的至高无上和国家的尊严地位,是日本国家意识和权力意识的形成与强化。
646年的“大化改新”是日本大力模仿和吸收中国唐朝文化的时期。
随着唐朝的典章制度和文化、文物被大量复制、移植到日本,在日本文化发展史上形成了“唐风化”的热潮。
到平安时代(794—1192年),进入日本的唐朝文化被改造、更新,与日本传统文化结合交融,实现了“国风化”。
幕府时期(1192—1868年),在武士政权的统治下,日本完成了对佛教和儒学的“日本化”。
德川家康曾指出:“吾国乃神国也,尊神崇佛,……佛即神,神亦佛,两者同一。
固君臣之道,坚守国家统一,乃吾日本向神誓忠及崇仰神之明证也。
……仁、义、礼、智、信之理,亦皆含于神意之中。
”[5]这里谈到了神、佛、儒三种文化的关系及其在政治文化上的意义。
神佛同一,但神在佛先,文化思想上的“佛主神从”转化为“神主佛从”。
以儒学之伦理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则皆存于神意之中,而对神的忠诚与崇敬又体现于政治上的君臣之道、国家统一,以及“士农工商”的区别身份尊卑的社会等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