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学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7.94 MB
- 文档页数:83
幻灯片 1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第五章幻灯片 2第四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2. 在小鼠中,等位基因 A 引起黄色皮毛,纯合时不致死。
等位基因 R 可以单独引起黑色皮毛。
当 A 和 R 在一起时,引起灰色皮毛;当 a 和 r 在一起时,引起白色皮毛。
一个灰色的雄鼠和一个黄色雌鼠交配,F1 表型如下:3/8 黄色小鼠, 3/8 灰色小鼠, 1/8 黑色小鼠, 1/8 白色小鼠。
请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A_R_A_rrAaRrAarraaR_aarrA_rrA_R_幻灯片 3第四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3. 果蝇中野生型眼色的色素的产生必需显性等位基因 A。
第二个独立的显性基因 P 使得色素呈紫色,但它处于隐性地位时眼色仍为红色。
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的眼睛呈白色。
两个纯系杂交,结果如下:AAXpXp aaXPYAXP AXp aXP aXp AXp AAXPXp 紫AAXpXp 红AaXPXp 紫AaXpXp 红AY AAXPY 紫AAXpY 红AaXPY 紫AaXpY 红aXp AaXPXp 紫AaXpXp 红aaXPXp 白aaXpXp 白aY AaXPY 紫AaXpY 红aaXPY 白aaXpY 白AaXPXp AaXpY解释它的遗传模式,并写出亲本、F1 和F2 的基因型。
A/a 位于常染色体上,P/p 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aa 的个体眼睛呈白色,基因型A_XP_ 的个体眼睛呈紫色,基因型A_XpXp、A_XpY 的个体眼睛呈红色。
幻灯片 4第四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4. 一条真实遗传的棕色狗和一条真实遗传的白色狗交配,所有F1 的表型都是白色的。
F1 自交得到的 F2 中有 118 条白色狗、32 条黑色狗和 10 条棕色狗。
给出这一结果的遗传学解释。
分析: 子二代分离为 12:3:1,可看作9:3:3:1 的衍生,白色与有色(黑 + 棕)之比 3:1 ,而在有色内部,黑与棕之比也是 3:1,表明遗传很有可能涉及有两对基因之差。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概述:遗传(heredity or inheritanc® 和变异(variation)是生物体的最本质的属性之一。
遗传即生物的亲代将一整套遗传因子传递给子代的行为或功能。
变异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
基因型(ge no type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表型(phe no type)某一生物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
饰变( modification)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发生在转录、翻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8.1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8.1.1三个经典实验1. 经典转化实验:1928年F.Griffith以Streptococcus pneumoniae为研究对象进行转化(transformation)实验。
1944年O.T.Avery等人进一步研究得出DNA是遗传因子。
S strun A2. 噬菌体感染实验:1952年Alfred D.Hershey和Martha Chase用32P标记病毒的DNA,用35S标记病毒的蛋白质外壳,证实了T2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
3.植物病毒的重建实1956年H.Fraenkel-Conrat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与TMV 近源的霍氏车前花叶病毒(Holmes ribgrass mosaic virus,HRV)所进行的拆分与重建实验证明,RNA也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8.2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基因组(genome是指存在于细胞或病毒中的所有基因。
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单倍体(haploid);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称二倍体(diploid )。
基因组通常是指全部一套基因。
由于现在发现许多非编码序列具有重要的功能,因此目前基因组的含义实际上是指细胞中基因以及非基因的DNA序列的总称,包括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调控序列以及目前功能还尚不清楚的DNA序列。
《遗传学(第三版)》朱军主编课后习题与答案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6)第四章孟德尔遗传 (9)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2)第六章染色体变异 (15)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21)第八章基因表达与调控 (27)第九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31)第十章基因突变 (34)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 (35)第十二章遗传与发育 (38)第十三章数量性状的遗传 (39)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44)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幻灯片 1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第五章幻灯片2第四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2. 在小鼠中,等位基因 A 引起黄色皮毛,纯合时不致死。
等位基因 R 可以单独引起黑色皮毛。
当 A 和 R 在一起时,引起灰色皮毛;当 a 和 r 在一起时,引起白色皮毛。
一个灰色的雄鼠和一个黄色雌鼠交配,F1 表型如下:3/8 黄色小鼠, 3/8 灰色小鼠, 1/8 黑色小鼠, 1/8 白色小鼠。
请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A_R_A_rrAaRrAarraaR_aarrA_rrA_R_幻灯片3第四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3. 果蝇中野生型眼色的色素的产生必需显性等位基因 A。
第二个独立的显性基因 P 使得色素呈紫色,但它处于隐性地位时眼色仍为红色。
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的眼睛呈白色。
两个纯系杂交,结果如下:AaXPXp AaXpY解释它的遗传模式,并写出亲本、F1 和F2 的基因型。
A/a 位于常染色体上,P/p 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aa 的个体眼睛呈白色,基因型A_XP_ 的个体眼睛呈紫色,基因型A_XpXp、A_XpY 的个体眼睛呈红色。
幻灯片4第四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4. 一条真实遗传的棕色狗和一条真实遗传的白色狗交配,所有F1 的表型都是白色的。
F1 自交得到的 F2 中有 118 条白色狗、32 条黑色狗和 10 条棕色狗。
给出这一结果的遗传学解释。
分析: 子二代分离为 12:3:1,可看作9:3:3:1 的衍生,白色与有色(黑 + 棕)之比 3:1 ,而在有色内部,黑与棕之比也是 3:1,表明遗传很有可能涉及有两对基因之差。
假设: 1. 基因 A 控制白色,即基因型A_B_、A_bb 为白色。
2. 有显性基因 A 时,B(黑色)和 b(棕色)不表现显隐性关系;3. 无显性基因 A 即 aa 时, B(黑色)和 b(棕色)表现显隐性关系。
P 棕色×白色F1 白色118 32 10F2 12白色 : 3黑色 : 1棕色aabb AABBAaBbA_B_ A_bb aaB_ aabb在此,显性基因A 对另一显性基因B 是上位性的。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花粉粒?多少精核?多少管核?又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胚囊?多少卵细胞?多少极核?多少助细胞?多少反足细胞?2.玉米体细胞里有10对染色体,写出下列各组织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1)叶(2)根(3)胚乳(4)胚囊母细胞(5)胚(6)卵细胞(7)反足细胞(8)花药壁(9)花粉管核3.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什么不同?用图表示并加以说明。
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如何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2.简述DNA的双螺旋结构及其特点。
3.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DNA合成过程有何不同?4.某DNA的核苷酸中,A的含量为30%,则G 的含量是多少?第四章孟德尔遗传1.纯种甜粒玉米和纯种非甜粒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粒玉米果穗上结有非甜粒的子实,而非甜粒玉米果穗上找不到甜粒的子实。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怎样验证解释?2.光颖、抗锈、无芒(ppRRAA)小麦和毛颖、感锈、有芒(PPrraa)小麦杂交,希望从F3选出毛颖、抗锈、无芒(PPRRAA)的小麦10个株系,试问在F2群体中至少应选择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的小麦多少株?3.设玉米子粒有色是独立遗传的三显性基因互作的结果,基因型为A_C_R_的子粒有色,其余基因型的子粒均无色。
某有色子粒植株与以下3个纯合品系分别杂交,获得下列结果:(1)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子粒;(2)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25%有色子粒;(3)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子粒。
试问这个有色子粒植株是怎样的基因型?4.萝卜块根的形状有长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以下是不同类型杂交的结果:长形×圆形→595椭圆形;长形×椭圆形→205长形,201椭圆形;椭圆形×圆形→198椭圆形,202圆形;椭圆形×椭圆形→58长形,112椭圆形,61圆形说明萝卜块根形状属于什么遗传类型,并自定基因符号,标明上述各杂交组合亲本及其后裔的基因型。
名词解释(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要求掌握)第一章绪论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成为同源染色体。
异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二价体:是指减数分裂前期Ⅰ联会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双价体:在减数分裂的偶线期,各同源染色体分别配对,出现联会现象。
原来是2n条染色体,经配对后可形成n组染色体,每一组含有两条同源染色体,这种配对的染色体叫双价体。
二分体:是指减数分裂末期Ⅰ所形成的两个子细胞。
四分体:是指减数分裂末期Ⅱ所形成的四个子细胞。
四价体:是指同源四倍体在减数分裂时所联会的四条同源染色体。
四合体:是指减数分裂前期Ⅰ所联会的二价体中所包括的四条染色单体。
超倍体:在非整倍体中,染色体数比正常二倍体(2n)多的个体。
兼性异染色质:存在于染色体任何部位,某类细胞内表达,某类不表达。
例如哺乳动物X染色体,雌性其中一条表现为异染色质,完全不表达功能,另一条则为功能活跃的常染色质。
【莱昂化作用:性染色体失活→巴氏小体】第三章孟德尔遗传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单位性状:个体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之后的性状。
相对性状:指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质量性状:表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它的杂种后代的分离群体中,对于各个所具有相对性状的差异,可以明确的分组,求出不同组之间的比例。
数量性状: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杂交后的分离世代不能明确分组,只能用一定的度量单位进行测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加以分析;它一般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异,这种变异一般是不遗传的。
杂交:指通过不同个体之间的交配而产生后代的过程。
异交:亲缘关系较远的个体间随机相互交配。
近交:亲缘关系相近个体间杂交,亦称近亲交配。
自交:指同一植株上的自花授粉或同株上的异花授粉。
第八章细菌和噬菌体的重组和连锁1、为什么说细菌和病毒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答:因为它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繁殖快,世代短,容易操作和分析;2)遗传物质简单,只含裸露DNA或RNA,适于作基因结构和功能研究;3)便于筛选突变基因和研究基因的功能;4)可用作研究高等生物的简单模型。
2、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传递方式与典型减数分裂过程的生物有什么不同?答:大肠杆菌的繁殖方式是一种简单的无性繁殖,亲代细胞遗传物质复制后传递给子代细胞;典型减数分裂过程的生物是有性繁殖,需要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在这个过程中发生遗传物质的重组、染色体数目减半,通过精卵结合传递给子代细胞。
3、解释下列名词(1)F-菌株,F+菌株,Hfr菌株答:携带F因子(游离于宿主基因组DNA)大肠杆菌株称为F+菌株;携带有整合于宿主基因组DNA中的F因子的菌株称为Hfr菌株;不携带F因子菌株称为F-菌株。
(2)F因子,F’因子,质粒,附加体答:F因子是存在于大肠杆菌细胞内的一种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F 因子赋予宿主细胞具备能与F-细胞接合的特征;F’因子是携带部分宿主基因的F因子;质粒是细胞中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单位,非细胞必须组分;附加体是一种既可以游离于宿主基因组外独立存在、又可以整合(插入)宿主基因组中的质粒。
(3)溶原性细菌,非溶原性细菌答:溶源性细菌是指细胞内携带有温和性噬菌体基因组而又不产生噬菌体粒子的细菌。
非溶原性细菌是细胞既无温和性噬菌体基因组、又没有噬菌体粒子的细菌。
(4)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原噬菌体答: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进入裂解途径,大量合成自身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并且组装成子噬菌体,裂解宿主细胞释放子噬菌体,这类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噬菌体进入溶源途径并不裂解宿主细胞,经过诱导可以进入裂解途径,这类可以进入溶源性生活周期的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
存在于溶源性细胞内部的温和噬菌体称为原噬菌体。
细菌和病毒-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细菌和病毒的结构特点。
教学内容:1. 细菌和病毒的定义。
2. 细菌和病毒的结构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入细菌和病毒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
2.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细菌和病毒的结构特点。
教具准备:1. 细菌和病毒的图片。
2. 实物模型或图示。
教学评估:1. 提问学生对细菌和病毒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观察细菌和病毒结构时的反应。
第二章:细菌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的基本结构。
2. 掌握细菌的功能特点。
教学内容:1.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
2. 细菌的功能特点:营养方式、繁殖方式。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细菌的基本结构。
2. 讲解细菌的功能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
教具准备:1. 细菌的图片和实物模型。
2. 教学投影片或图示。
教学评估:1. 提问学生对细菌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观察细菌结构时的反应。
第三章:病毒的结构和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病毒的基本结构。
2. 掌握病毒的特点。
教学内容:1. 病毒的基本结构:外壳、遗传物质。
2. 病毒的特点:无细胞结构、依赖宿主细胞繁殖。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病毒的基本结构。
2. 讲解病毒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病毒的无细胞结构和依赖宿主细胞繁殖的特点。
教具准备:1. 病毒的图片和实物模型。
2. 教学投影片或图示。
教学评估:1. 提问学生对病毒结构和特点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观察病毒结构时的反应。
第四章:细菌的繁殖和生长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的繁殖方式。
2. 掌握细菌的生长条件。
教学内容:1. 细菌的繁殖方式:二分裂。
2. 细菌的生长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等。
教学活动:1. 讲解细菌的繁殖方式,通过图示或动画演示细菌的二分裂过程。
2. 讨论细菌生长的条件,引导学生思考细菌生长所需的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