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探索棚户区改造的经验做法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5
推进棚户区改造具体措施
推进棚户区改造是一个复杂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政策、资金、社会稳定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
1. 制定政策,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棚户区改造的
目标、范围、标准和程序,为改造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
2. 调动资金,为了推进棚户区改造,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
政
府可以通过财政预算、土地出让收入、金融机构贷款等多种途径筹
集资金。
3. 社会稳定,在推进改造过程中,要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避
免因改造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需要加强社会稳定工作,做好居民
的安置和补偿工作。
4. 规划设计,在推进改造工作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
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建筑设计、基础设施规划等,确保改造后的区
域能够实现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5. 基础设施建设,改造过程中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升级和改造,
包括道路、供水、供电、排水等,以满足改造后居民的生活需求。
6. 环境保护,在改造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采取科学的施工
方式和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可以考虑在改造后增加
绿化、公共休闲设施等,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7. 宣传教育,在推进改造过程中,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增
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支持度,同时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共同推动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推进棚户区改造需要政策支持、资金保障、社会稳定、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宣传教育等多方面的综
合措施,才能实现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加强棚户区改造经验做法棚户区改造一直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更好地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本文将从经验做法方面探讨如何加强棚户区改造。
经验做法一:制定统一规划首先,加强棚户区改造需要制定统一规划。
通过全面调查和研究,科学制定棚户区改造规划,明确改造目标,明确改造重点和内容,对改造工作进行全面计划和统一指挥,确保改造工作有序进行。
同时,规划需要注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注重环保节能,注重产业发展,提高改造工作的实效性。
经验做法二:强化资金保障其次,加强棚户区改造需要强化资金保障。
改造工作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财政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政府需要加大对棚改资金的拨付力度,有针对性地制定有关政策,为改造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此外,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共同参与到棚改工作中,扩大资金来源。
经验做法三:改进工程质量再次,加强棚户区改造需要改进工程质量。
改造施工需要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工程质量应该优先考虑。
应该明确工程质量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工程的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确保改造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同时,政府应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从源头上杜绝质量问题的发生,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经验做法四:保障群众利益最后,加强棚户区改造需要保障群众利益。
棚户区改造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注重人道主义精神,让人民群众真正受益。
在棚户区改造中,应该注重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尊重群众的意见和选择,采取多种形式提供帮助,如解决搬迁问题、提供工作机会等,以保障群众的切实利益。
总之,加强棚户区改造需综合施策、综合治理,注重方案制定、资金保障、工程质量和保障群众利益等方面的实际效果和长远思考。
只有政府和各方面力量密切配合,精准施策,集中力量推进,才能使棚户区改造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果。
关于棚改项目的经验做法介绍如下:
棚改项目是指针对城市中存在的一些“棚户区”或是老旧小区进行整体改造和提升的项目。
在通过棚改项目对老旧小区进行整体改造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经验做法,以保障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1.立足实际,针对性强:棚改项目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以实现精准
施策。
不同的区域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改造方案,以符合区域的实际情况。
2.听民意,广泛征集意见:在实施棚改项目的过程中,要通过开展征求意见和听取民
意的活动,让更多的居民参与项目改造和决策的过程,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3.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在进行棚改项目的改造过程中,不仅要对外立面进
行整治,还需要关注建筑物的改造和功能升级,改善居住环境,为居民提供更为舒适、安全、良好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品质。
4.加强精细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为了确保棚改项目的实施效果,加强项目的细节管
理,采用标准化工作流程,注重管理规范、便民服务、环境卫生等。
同时,开展一系列的群众工作,如社区服务等,提升服务水平。
5.引导居民保障和维护:在改造过程中,应引导和鼓励居民参与保障和维护,通过建
设业委会或物业管理公司,加强维修和保养,提高老旧小区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总的来说,棚改项目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工程,需要在整体规划时,结合各方实际问题,选定合适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同时,在改造过程中要注重民主参与、公正公平,以达成改造的共识和人人皆有责的共同目标。
只有注重实际、聚焦细节、注重服务和便民,才能取得良好的改造成效。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棚户区改造现场会,共同探讨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推动城市建设和民生改善再上新台阶。
首先,我谨代表市棚户区改造指挥部,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决策部署,把棚户区改造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棚户区改造工作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在此,我结合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实际,谈几点意见: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意义。
棚户区改造是改善人居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的惠民工程,是扩大有效投资、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重要抓手。
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强化责任担当,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部门要成立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棚户区改造工作顺利推进。
(三)创新工作方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探索棚户区改造的新模式、新路径,确保改造工作取得实效。
(四)强化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棚户区改造工作监督检查机制,确保改造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三、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一)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意义和成效,提高群众对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知晓率和支持率。
(二)加强舆论引导。
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化解社会矛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工作水平。
(一)加强业务培训。
组织棚户区改造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作风建设。
严肃工作纪律,强化责任担当,确保棚户区改造工作落到实处。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棚户区改造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推进。
棚户区改造情况总结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棚户区的存在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棚户区指的是在城市中形成的一种非法、非规划、非法地占地建设住房,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缺乏的地区。
为了改善这些地区的居住环境,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工作。
二、棚户区改造的意义1. 改善群众居住环境。
棚户区改造不仅提高了居住环境的质量,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2. 推动城市规划和建设。
通过棚户区改造,能够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促进经济发展。
棚户区改造涉及到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对于推动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棚户区改造的成果1. 住房条件改善。
通过棚户区改造,改善了居民的住房条件,提高了居住品质。
2. 基础设施完善。
棚户区改造重点解决了棚户区地区缺乏水、电、气、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的问题。
3. 社区服务设施建设。
通过棚户区改造,增加了社区服务设施,比如学校、医院、商业设施等,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4. 城市环境改善。
棚户区改造提升了城市环境质量,美化了城市景观。
四、棚户区改造的经验1. 政府主导,企业参与。
棚户区改造需要政府的主导和规划,同时也需要企业的参与和支持。
2. 多方合作,共同推进。
棚户区改造需要城市各部门的协调配合,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3. 积极引导,合理安置。
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居民的参与,同时要合理安置受影响的居民,确保其合法权益。
4. 综合施策,可持续发展。
棚户区改造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五、棚户区改造面临的问题1. 资金不足。
棚户区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因为资金不足,导致改造进展缓慢。
2. 困难户群体安置问题。
棚户区改造涉及到大量的居民安置,有一部分困难户群体难以解决居住问题。
3. 环境污染治理问题。
一些棚户区地区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治理难度较大。
4. 政策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尚无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棚户区改造,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城市棚户区改造实践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棚户区改造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棚户区作为城市中较为贫困的地区,其改造不仅关乎居民的生活质量,更是城市更新、社会和谐的重要一环。
本文旨在通过对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实践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参考。
二、城市棚户区现状分析(一)地理分布与居民结构城市棚户区多分布在老城区、城乡交界处等地区,居民多为低收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等。
这些区域的房屋多以低矮、破旧的瓦房、简易楼为主,环境脏乱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棚户区存在的问题包括:房屋结构老旧,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公共配套不足;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棚户区改造实践(一)改造原则与目标城市棚户区改造应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居民参与、因地制宜的原则。
目标是通过改造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环境,推动城市发展。
(二)改造方式棚户区改造方式包括拆除重建、修缮加固、综合整治等。
拆除重建适用于房屋老旧、结构不安全的区域;修缮加固适用于房屋结构尚可但需要维修加固的区域;综合整治则是对区域进行环境整治、配套设施建设等。
(三)实践案例分析以某市棚户区改造为例,政府通过拆除重建的方式,对老旧房屋进行拆除,建设新的小区。
新小区采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配备完善的公共设施,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政府还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式,吸引开发商参与改造项目,实现了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
四、改造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一)资金问题棚户区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拆迁补偿、新建房屋、基础设施建设等。
然而,政府财政压力较大,资金来源有限,如何筹集资金成为改造的难题。
(二)居民安置问题棚户区改造涉及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如何妥善安置居民是改造的关键。
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安置政策,确保居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三)社会稳定问题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如何维护社会稳定是政府需要面对的挑战。
《城市棚户区改造实践研究》篇一一、引言城市棚户区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其改造与提升是推动城市更新和改善居民生活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通过对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期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城市棚户区现状及问题城市棚户区主要指城市中旧有的低矮、破旧、设施简陋的住宅区域。
这些区域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 基础设施落后: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2. 房屋质量差:建筑结构老化,存在安全隐患。
3. 居住环境差:环境脏乱,绿化不足,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4. 社会问题突出:治安问题、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
三、城市棚户区改造实践为了改善棚户区居民的生活条件,各地政府纷纷开展棚户区改造工作。
以下为改造实践的主要内容:1.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土地、资金等支持,鼓励企业参与改造。
2. 规划设计:请专业团队进行规划设计,确保改造后的区域布局合理、设施完善。
3. 拆迁安置:对需要拆迁的居民进行妥善安置,确保其生活不受影响。
4.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5. 房屋质量提升:对老旧建筑进行加固、翻新,提高房屋质量。
6. 绿化美化:增加绿化面积,美化居住环境。
7. 社会资源整合:整合教育、医疗等社会资源,提高区域整体水平。
四、成功案例分析以某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为例,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1. 政策扶持:政府提供土地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参与改造。
2. 社区参与:邀请居民参与改造过程,听取其意见和建议,确保改造符合居民需求。
3. 产业导入:引入优质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机会。
4. 文化传承:保护和传承区域文化,打造具有特色的居住环境。
经过改造,该区域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房屋质量得到提升,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社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同时,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人才和企业入驻,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
棚户区改造问题及对策探析摘要:棚户区改造旨在优化市容,营造良好舒适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而棚户区改造实践当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日渐突出,本文根据棚户区改造现状出发,分析棚户区改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问题;对策棚户区改造是我国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目的是为了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
它对改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大和深远意义。
棚户区改造有利于消除居住安全隐患,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区落后面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增加社会就业,促进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协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密切党与居民群众的感情,促进社会和谐,也为更好地规划建设城市和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棚户区改造涉及政府、居民、开发商等多方面的利益,只有协调实现多方面利益的统一,才能使棚户区改造真正成为民生工程。
一、棚户区改造的现状城市功能的高度专业化,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资源的需求也更大。
尤其是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棚户区居民与城市分化程度不断加剧,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居住条件不理想,与城市其他区域相比,社会治安与环境明显落后,空间、经济以及生态上被边缘化的程度加深。
棚户区改造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必须要实现的民生工程,但是基于其存在的特点,改造同样还需要面对交通不便、整体规划缺失、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等多项问题。
政府对于棚户区改造问题重视度不断提高,先后出台了各项政策推动棚户区的改造。
就棚户区改造现状来看,居民自身并没有能力自主改善,存在较大的失业率,且收入水平偏低,再加上现在城市商品房价格不断升高,棚户区居民自主改善居住条件无疑存在非常大的难度。
并且棚户区土地多数不具备当期商业开发价值,拆迁成本远远超过土地自身价值,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
同时,棚户区改造建设时间长,相对应的贷款期限也比较长,期限与风险、收益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直接限制了商业性金融的支持,只有通过政府主导,才可以带动市场主动进行棚户区改造,但是对金融支持的需求依然非常大。
棚户区问题整改方案背景在许多城市中存在着棚户区问题,这些区域通常由于历史原因或宅基地等问题形成,住房条件差、环境脏乱、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有效的整改方案,解决棚户区问题,改善居民生活。
目的和意义对棚户区问题进行整改,是加强社会管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
整改后,不仅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条件和质量,还能改善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发展。
方案一、土地使用调整在进行棚户区整改前,需要对土地使用的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
对于存在宅基地问题的棚户区,应当在完成相关手续后进行房屋合法化入户。
对于超占用土地或非法占用的棚户区,应当依法拆除,合理安置居民。
二、房屋加固和改造许多棚户区的房屋都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进行加固和改造。
加强房屋的结构稳定性、消除漏水等问题、加装消防设备等,能够提高房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系数。
在改造过程中,应当注重节能和环保,采用新型建材和设备,降低使用成本和环境污染。
三、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往往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需要进行相关建设和改造。
如加大市政道路的建设、改善排水设施、增加公共照明设施、修建绿化带等等。
建设更合理的基础设施,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社区建设针对棚户区的社区建设,可以推行多种措施,如加强社区管理、提高居民自治能力、促进居民自我管理等等。
同时,也要加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社区的整体环境和氛围。
结论我们需要多方面的参与,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来解决棚户区问题,促进城市整体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政策的引导、经济的投入、技术的支撑等等,最终实现棚户区问题整改的目标,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县城棚户区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各地的县城也开始面临着棚户区改造的问题。
棚户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高城市品质的重要途径。
棚户区改造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县城棚户区改造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棚户区改造中存在的问题1. 资金短缺:棚户区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拆迁费用、补偿费用、建设费用等。
部分县城财政力量不足,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
2. 拆迁难度大:由于棚户区改造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拆迁工作,而一些老旧的居民楼由于年久失修,造成了安全隐患,面临拆迁难度大的问题。
3. 居民安置难题:由于棚户区改造牵涉到大量的居民,如何妥善安置这些居民成为了一个难题。
4. 土地资源紧张:部分县城的土地资源较为紧张,很难满足棚户区改造所需的土地。
5. 环境保护问题:一些棚户区改造项目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导致周边环境恶化的问题。
以上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棚户区改造的顺利进行,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当前县城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解决思路1. 多方筹集资金: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的关键在于多方筹集资金。
可以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发行债券、政府补贴等方式筹集资金。
可以通过建立专项资金和项目融资等方式,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
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支持政策,包括税务优惠、土地供应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为棚户区改造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3. 加强拆迁管理:加强对拆迁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拆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加大对拆迁责任单位的处罚力度,确保拆迁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4. 健全居民安置机制:建立健全的居民安置机制,提供多样化的居民安置选项,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加强对居民安置工作的监督力度,确保居民安置工作不出现问题。
5.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应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城市更新和土地整治项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解决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
棚户区改造经验材料篇一:各地探索棚户区改造的经验做法各地探索棚户区改造的经验做法改造棚户区,意义深远。
城市中一些脏、乱、差的死角得到了治理,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
通过改造棚户区,不仅使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而且促进了存量土地的有效利用,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有利于政府更好地规划、建设城市,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各地探索棚户区改造的经验做法:北京市:探索建设“集中安置区”棚改安置模式近日获悉,北京市将探索建设若干“集中安置区”的棚改安置模式。
由市政府统筹规划,拿出一定规模土地,集中建设安置房,安置核心城区疏解的居民。
与此同时,还将加快房屋征收立法工作,破解征收拆迁难题。
一、2020年前完成总目标“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棚户区改造将坚持“疏”、“堵”并重,调控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疏解非首都功能,积极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探索新的路径。
目前正在组织全市各区和相关企业研究制订20XX、20XX年棚户区改造计划,确保20XX年底前完成15万户改造任务,2020年前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的总体目标。
努力把棚改工作作为疏解人口的重要手段,破解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
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介绍,下一步,将加快房屋征收立法工作,破解征收拆迁难题。
学习借鉴其他省市成功经验,尽快实现地方立法,深入推动棚改工作。
二、探索“集中安置区”模式北京市还将研究难以实现资金平衡项目的实施路径。
针对难以实现资金平衡的棚改项目,由北京市财政局牵头研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制定亏损部分由市、区两级财政分担的原则和办法。
同时,研究市属国有大型企业承担这类项目的相应政策措施。
北京市将探索建设若干“集中安置区”的棚改安置模式。
由北京市政府统筹规划,抓紧研究,拿出一定规模的土地,集中建设安置房,安置核心城区疏解的居民。
此外,还将对接在京央企棚改工作政策。
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棚户区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棚户区面积大、居住环境差、公共设施少是城市棚户区最为突出的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棚户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以及经济发展。
为了改善城市棚户区的居住环境,不断提高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我国不断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
一、城市棚户区改造的意义城市棚户区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它不同于普通的住宅区,往往是由一些低收入人群自行集体建造的房屋群体。
这些地区通常缺乏足够的公共设施,垃圾处理能力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水电供应不稳定,安全隐患较多等问题。
城市棚户区改造不仅可以改善居住环境,促进民生改善,更可以提高城市整体形象,促进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改造后的城市棚户区可提高房屋品质,采用新的建筑材料,增加公共设施,改善周边环境。
这不仅有利于棚户区的居民生活,也有利于增强城市的吸引力,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实践探索城市棚户区改造需要施工、资金、人力等多方面的支持,因此要牵涉到政府、开发商、投资者以及棚户区居民等多个方面的合作。
在实践中,城市棚户区改造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政策支持:必须制定明确的改造政策和实施细则,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涉及到用地、财政、税收、基础设施等方面。
(二)有效融资:大量的资金支持是城市棚户区改造的重中之重,如何在融资方式规范化改革后得到更多的金融支持是关键。
(三)社会参与:城市棚户区改造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居民和社区组织应当充分参与其中。
开展社会调研,根据居民需求展开改造,根据居民情况制定合适方案,落实整改工程。
(四)科技创新:科技不仅是城市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整个城市的科技水平的重要途径。
例如,应用新型建材、新型结构、清洁、绿色节能技术等方面技术都能大幅提高城市棚户区的生活水平。
三、城市棚户区改造的经验总结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辽宁棚户区改造的成功模式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一引言低收入居民住区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普遍性现象、世界性难题。
全球城市发展面临贫民窟及类贫民窟问题的严重困扰,国际社会虽然付出了持久努力但收效甚微,联合国人居署报告显示:2010年世界贫民窟人口接近城市人口的1/4,已达8.276亿人,而且这一数字还在迅猛增加。
[1]并且,在解决贫民窟及类贫民窟问题上尚没有形成成熟的经验模式。
我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加速过程。
城市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面对低收入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的贫困住区问题已经彰显,根据国际经验,中国城市的贫民住房将面临巨大的压力,极有可能产生贫民窟。
各级政府急需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与方略,防止贫民窟现象和问题在中国上演。
棚户区是中国大陆城市“贫民住区”的形式之一,与国际社会的贫民窟极为相似:居民生活环境恶劣、治安混乱、缺乏公共设施、犯罪率居高不下,充斥着贫困、落后甚至是绝望。
由于居民收入水平低、住房消费比重大,受市场排斥(或者说市场失灵)、体制排斥和社会排斥的影响,低收入居民依靠自身力量无法通过市场解决住房特别是住区问题。
因此,棚户区改造应该纳入城市保障性住房体系中来。
住建部住房保障司2010年的统计表明,中国棚户区达1100多万户。
[2]棚户区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和转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中央要求“十二五”期间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但各地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辽宁省于2005年初在中国大陆率先开始探索大规模改造城市及国有工矿棚户区的途径及方式,用4年的时间改造完成1万平方米及以上集中连片棚户区2910万平方米,新建成套住宅建筑面积4400多万平方米,改善了70.6万户211万人的住房问题,大约相当于联合国贫民窟改造千年发展目标年均总量的2倍。
[3]这在全球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是一项巨大的成绩。
辽宁省在棚户区改造(以下简称“棚改”)过程中探索出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贫民住房改造模式。
棚户区改造的主要方法和手段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的住房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棚户区改造成为了一种必要的城市更新方式。
为了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棚户区改造,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搬迁安置搬迁安置是棚户区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棚户区改造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将居民的住房搬迁到新的地方。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旧地与新地之间的距离、居民的职业和生活环境等各种因素,以确保搬迁后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此外,在搬迁安置的过程中,还应该关注到居民的情感需求。
许多居民在长时间生活于一个地方后,与周围的环境和邻居建立了亲密关系,因此要在搬迁过程中尽可能地保证他们之间的联系,并且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协助。
二、金融扶持另一种棚户区改造的手段是金融扶持,并且这种方式已经在不同城市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这种模式,政府将资金借给居民,以支持他们的土地购买和房屋改造。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强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以确保资金的来源可靠。
同时,政府还需要制定详尽的补贴政策,以帮助那些无法获得低利贷款的居民进行改造工作。
三、土地使用规划土地使用规划是棚户区改造的另一个主要手段,它有助于加强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同时防止棚户区再次出现。
通过合理规划区域使用,可以重建社区和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土地使用规划还可以帮助发掘区域内的资源和潜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通过评估和分析,政府可以清楚地了解区域内现有住宅和经济环境,从而制定出更好的改造计划。
四、智能科技应用在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正在推动各个领域的创新和变革,棚户区改造也不例外。
通过智能科技的运用,可以使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和高效。
例如,通过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方式,缴纳物业费等费用就不再需要排队,而是可以在手机上完成。
此外,一些城市已经在改造中开始引入无人机,以检查和监测进度。
这种应用不仅可以加快改造速度,还可以减少人工安全隐患,提高工作质量。
2024年棚户区改造情况总结样本____年是中国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关键之年,全国各地经过多年的努力,棚户区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这一年,我国棚户区改造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下面就____年棚户区改造的情况进行总结报告。
一、棚户区改造的进展在____年,我国棚户区改造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首先,总体改造目标基本实现。
根据中央政府的要求,全国各地积极推动棚户区改造,相当数量的棚户区得到改造,大量的居民从不堪居住环境中脱离出来。
其次,住房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改造后的棚户区住房条件得到显著提升,居民住房面积增加、居住条件改善,同时配套设施逐渐完善。
再次,改造工作注重社会效益。
通过改造,棚户区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提升,社会稳定和社区和谐程度也有所加强。
最后,改造工作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改造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高了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棚户区改造面临的问题在取得进展的同时,棚户区改造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改造资金不足。
随着改造规模的扩大,棚户区改造所需的资金量也大幅增加。
不少地方在资金筹措上存在一定困难,导致改造进展缓慢。
其次,宅基地问题困扰不断。
因为宅基地的使用权归属问题,造成了一些改造项目的推进困难,需要政府加强政策指导和解决方案。
再次,居民迁建问题亟待解决。
虽然有相应政策保障,但棚户区改造中的居民迁建仍然存在困难。
最后,棚户区改造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衔接问题需要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如何衔接改造工作和新城镇建设工作,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三、未来棚户区改造的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推动棚户区改造工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证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中央政府应加大对棚户区改造的资金支持力度,地方政府也要优化财政预算,增加改造项目的资金来源。
其次,要加强政策引导和规范,进一步解决宅基地使用权问题,为改造工作提供便利。
再次,要加强居民参与和利益保障,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和居民权益保护体系,确保改造过程中居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社区治理视角下的民族地区棚户区整体改造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民族地区的棚户区改造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棚户区改造不仅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社区治理的视角出发,对民族地区棚户区整体改造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民族地区棚户区普遍存在老旧、设施落后、安全隐患等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对棚户区进行整体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改造能够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改造有助于推动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形象。
最后,改造过程中需充分尊重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三、社区治理视角下的棚户区改造(一)社区治理理念社区治理强调政府、社区居民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通过协商、合作等方式解决社区问题。
在棚户区改造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改造。
(二)政府角色定位政府在棚户区改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为改造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持。
其次,政府需要投入资金支持改造项目,确保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政府还需协调各方利益,确保改造过程中的公平、公正。
(三)居民参与居民是棚户区改造的主体,应充分尊重居民的意愿和需求。
在改造过程中,应广泛征求居民意见,让居民参与到改造决策、设计、实施等各个环节中。
同时,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居民的需求和反馈,确保改造工作符合居民的期望。
四、民族地区棚户区整体改造实践(一)案例分析以某民族地区棚户区改造为例,分析改造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如通过政府引导、居民参与、社会力量支持等方式,成功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推动了城市更新。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改造过程中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不够、部分居民的参与度不高等。
(二)改造策略针对民族地区棚户区改造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策略:一是加强政府与居民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尊重和保护民族文化,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改造设计中;三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为改造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四是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改造过程中的公平、公正。
各地探索棚户区改造的经验做法改造棚户区,意义深远。
城市中一些脏、乱、差的死角得到了治理,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
通过改造棚户区,不仅使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而且促进了存量土地的有效利用,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有利于政府更好地规划、建设城市,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各地探索棚户区改造的经验做法:北京市:探索建设“集中安置区”棚改安置模式近日获悉,北京市将探索建设若干“集中安置区”的棚改安置模式。
由市政府统筹规划,拿出一定规模土地,集中建设安置房,安置核心城区疏解的居民。
与此同时,还将加快房屋征收立法工作,破解征收拆迁难题。
一、2020年前完成总目标“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棚户区改造将坚持“疏”、“堵”并重,调控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疏解非首都功能,积极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探索新的路径。
目前正在组织全市各区和相关企业研究制订2016、2017年棚户区改造计划,确保2017年底前完成15万户改造任务,2020年前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的总体目标。
努力把棚改工作作为疏解人口的重要手段,破解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
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介绍,下一步,将加快房屋征收立法工作,破解征收拆迁难题。
学习借鉴其他省市成功经验,尽快实现地方立法,深入推动棚改工作。
二、探索“集中安置区”模式北京市还将研究难以实现资金平衡项目的实施路径。
针对难以实现资金平衡的棚改项目,由北京市财政局牵头研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制定亏损部分由市、区两级财政分担的原则和办法。
同时,研究市属国有大型企业承担这类项目的相应政策措施。
北京市将探索建设若干“集中安置区”的棚改安置模式。
由北京市政府统筹规划,抓紧研究,拿出一定规模的土地,集中建设安置房,安置核心城区疏解的居民。
此外,还将对接在京央企棚改工作政策。
建立北京市与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工作协调机制,就央企棚户区改造的立项审批、规划指标、剩余房源使用、属地政府配合支持等问题形成统一政策意见,明确计划任务和责任落实。
三、已搬迁居民4.3万户北京市重大项目办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9年底本市启动棚户区改造工作以来,北京市先后实施门头沟采空棚户区和丰台南、通州老城区等城市棚户区和京煤集团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程,累计建设筹集安置房7.3万套,搬迁居民4.3万户,有效改善了居民住房条件。
2015年北京市国有建设用地的供应已经出现了适度调整,在降低土地供应总量、保持基础设施用地供应规模和比例,减少工业用地供应、保持保障房供应比例不变后,2016年的土地供应将呈现中心城区供地量继续减少、土地集中供应向远郊区转移、保障房的土地供应占比将适度减少等特点。
重庆市:五举措推进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工作重庆市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工作,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大财政补助力度由市城乡建委会同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委、市国资委,报送重庆市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年度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申请中央专项补助资金并及时拨付。
处于城市规划区外的棚户区改造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通过争取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给予支持。
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经济信息委、市国资委、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及有关国有企业,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要求上报项目申请资料,争取中央投资补助。
中央在渝企业应积极争取国务院国资委及所属企业集团的资金补助,市经济信息委要积极协助申请申报。
从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以300元平方米的标准按改造量给予市属国有重点企业补助资金。
由市国资委会同市财政局、市城乡建委按照实际情况下达项目补助资金计划,及时拨付资金。
市属国有重点企业集团及市级主管部门以300元平方米的标准按改造量给予所属企业补助资金。
由市国资委负责督促企业集团落实拨付。
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可安排一定资金支持棚户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对企业当期利润等指标影响较大的,主管部门在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要予以合理考虑。
(二)落实税费减免规费减免。
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地块的土地出让金全额安排用于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支出,同时免收城市建设配套费、水土保持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及安置房项目应按照“以建为主”的原则配套修建防空地下室。
确因地质、地形等条件限制不能配套建设的,免征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
主城区国有企业棚户区项目拆迁及修缮加固完成后,由市城乡建委会同有关区人民政府、市经济信息委、市国资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民防办、市地税局等部门和单位对改造房屋数量及新建项目情况进行审查;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市城乡建委出具的书面审查意见,负责兑现支持政策。
远郊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指定责任部门,明确相应的税费减免流程,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地。
税收政策。
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符合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参与政府统一组织的棚户区改造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规定条件的棚户区改造支出,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由市国税局和市地税局负责落实。
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住房安置过程中,适用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棚户区改造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和《关于企业以售后回租方式进行融资等有关契税政策的通知》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由市地税局负责落实。
主要包括:对改造安置住房建设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对改造实施、经营单位免征与安置住房相关印花税。
单位转让旧房作为改造安置住房房源且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
对经营管理单位回购已分配的改造安置住房继续作为改造安置房源的,免征契税;个人因房屋被征收,取得货币补偿重新购房,以购房款抵减拆迁补偿款后差额计征契税,实行房屋产权调换的,按补缴产权价差部分计征契税,对所承受房屋符合家庭唯一普通住房条件的,可按规定适用1%或者1.5%的契税优惠税率。
(三)加强金融支持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对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的信贷支持。
各有关国有企业要加强同国家政策性银行合作,争取在安排年度专项贷款额度时,依据目标任务,对改造任务重、改造难度大的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项目单列额度、优先安排、重点支持。
对于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项目,由集团公司或企业作为借款人,向国家政策性银行申请棚户区专项贷款。
支持市内国有大中型企业发行债券用于棚户区改造项目。
鼓励企业集团发行企业债券,扩大“债贷组合”,用于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
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国有企业及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申报、发行。
(四)做好搬迁补偿妥善做好搬迁补偿工作。
企业自主组织实施棚户区改造的,应充分尊重棚户区居民意愿,并征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意见后拟定改造实施方案。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作为主体组织实施棚户区改造的,应积极探索群众自主搬迁模式;符合旧城区改建征收项目条件的,可依法采用征收方式推进。
鼓励货币化安置。
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实行实物安置和货币补偿相结合,由棚户区居民自愿选择。
采取货币化安置的,参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的指导意见》执行,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五)强化土地利用及规划保障国土房管部门要将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规划范围内改造项目及安置住房用地纳入各地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予以优先安排。
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用地实行计划单列、优先审批、应保尽保。
纳入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范围的安置房用地,以划拨方式供地,可采取接受社会监督公告方式办理划拨地转出让地手续。
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地块按现行控规依法供地,规划为经营性用地的,应采取招拍挂方式出让。
经营性用地中就地配建安置住房的,将配建的安置住房相关控制要求(户型、套数、建筑面积、土地面积分摊办法、回购价格及建设期限等)纳入土地出让公告条件,并写入土地出让合同。
棚户区改造项目按照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纳入城镇规划区统一规划,科学合理确定容积率,涉及规划指标调整和用地性质调整按规定程序报批,规划部门予以支持。
对具备独立开发条件,且用地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片区(含独立工矿棚户区)应统一规划,避免零星开发,提升实施品质;对用地规模较小的地块,在规划上要与周边风貌协调,注重完善公共配套设施。
天津市:2016年计划实施棚户区改造5万套为有效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提升城市整体环境水平,2016年天津市下大力量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计划实施棚户区改造5万套(户),使中低收入家庭彻底告别低矮简陋的“小平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居。
为了让还迁居民住得更放心、更舒心,天津市还迁安置房全部采用高标准工艺施工建设,将国家惠民利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北仓镇工农新村项目负责表示,小区内所有建筑都将严格执行“四步节能”的绿色能效标准。
“楼体的保温隔热效果更好,户型大多采用明厨明卫的设计,提高了对太阳能的利用率。
给居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住这样的房子冬暖夏凉。
”此外,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小区地下车库为双层机械车库设计,车库夹层内还设有自行车停车库。
2016年,天津市将继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采取“租、售、补”相结合的方式,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
为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市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及时协调,各区县落实工作责任,在用好国开行453亿元统贷资金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棚户区改造服务,加快安置房开工建设进度,加大货币化安置力度。
对已经列入棚户区改造计划而尚未开工的项目,各区县政府已逐项目落实牵头部门,倒排工期,按月制定工作计划,抓紧推进地上物征拆以及规划、立项、用地、建设手续办理等相关前期工作,确保9月底前全面完成2016年5万套(户)棚户区改造任务指标,使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广东省:五项举措助力2016棚改工作3月21日,广东省召开棚户区改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棚改工作。
省委常委徐少华强调,棚户区改造是惠当前、利长远的重大民生工程,全省各地、各部门要突出重点,确保全省棚户区改造工作取得成效。
一是确保完成棚改工作年度目标任务。
2016年国家下达广东省开工棚户区改造住房7.85万套,基本建成5.25万套。
这项任务已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并列为省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当前要抓紧细化分解各项目标任务,加快开展前期工作,千方百计抓落实,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二是大力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工作。
各地要结合实际加快制订具体实施意见,积极通过货币补偿、政府组织棚改居民自主选购商品房、政府购买存量商品房作为棚改安置房等方式。
三是全面推行政府购买棚改服务。
各地要尽快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公开择优选择实施主体,构建多元化棚改推进体系。
四是建立完善约谈问责机制,加强各个阶段的督促检查,对未按时间要求完成目标任务的市、县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并督促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