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9
《沁园春•长沙》教案沛县中学高一语文组杨赟【教学目标】1.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观物——及情”的教学目的。
2. 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1、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2、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3、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难点)【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上课前先作个调查:喜欢读小说的请举手。
(多得很);喜欢读诗歌的请举手。
(少得可怜)很多同学不喜欢读诗歌,其实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很高雅的文学样式,有“文学之母”的美称。
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特别是古典诗词。
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位古典诗词爱好者,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今天我们有幸来欣赏学习这“伟大诗篇”中的一篇——《沁园春•长沙》(板书课题)2、这是一首登临词。
年轻的杜甫,登临泰山,有感泰山的巍峨,抒发“一览众山小”的抱负;失意的陈子昂,登上幽州台,追溯燕王的爱才,“独怆然而涕下”,感叹怀才不遇的苦闷;盛唐才子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目睹景物的深广,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诗词,是用来抒写心志的。
(板书:诗言志)一九二五年,三十出头,正值壮年的毛泽东,来到长沙,这个他曾经学习、探索、实践革命真理八年之久的火热土地。
站在橘子洲,他看到了什么呢?抒发了什么呢?找出写景的词句,齐读一遍。
二、诵读1、指名朗读。
点评。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舸遒遏2、指导朗读,然后范读:注意节奏、轻重、快慢、领字。
注意动词:诗人巧妙地用几个动词将内容和感情连接起来:立、看、问、忆、记。
读得连贯。
(点拨:朗读诗词要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节奏和重音。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领会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构思: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作者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导入二、明确学习目标三、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四、诵读诗歌,整体感知1、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生点评,教师补充,明确字音、节奏、语气轻重缓急。
)2、结合划分节奏,听朗读录音。
3、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思路。
4、整体感知,思考:本词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五、再读鉴赏品味鉴赏上阕1、开头三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2、一个“看”字管到哪里?3、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是怎样的?4、哪几个动词用的传神?5、最后一句叩问大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补充时代背景)品味鉴赏下阕1、下阕中的哪个字是领字,一直管到哪里?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稠”“曾”和“忆”两字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下阕主要追忆“同学少年”的往事,作者和他的同学有着怎样的精神风貌?4、“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情景蕴涵着词人怎样的.感情?六、熟读成诵七、小结八、布置作业:发挥想象,把上阕改写成200字左右的情景交融的散文。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7教学目的一、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二、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一、教时:1课时。
二、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三、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四、教具准备:1.投影片2.录音带:范读带、配乐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
高一语文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二高一语文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二【教学目的】1、了解思维的一般规律和构思的一般规律。
(重点)2、认识宋词对唐诗的发展。
(难点)3、与《沁园春?雪》相比,看作者思想的成熟与发展。
【教学方法】讨论为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题解"沁园春",词牌名。
"长沙",是本词的标题。
二、范读一定要带着感情去读,在读中感受其情感与韵味。
三、讨论1、词上阕的陈述对象是什么?"橘子洲"2、词人对这个陈述对象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3、通过哪些局部描绘来表现?大背景:"独立寒秋"。
小背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主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4、总体感受是什么?"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5、上阕以形象思维为主,那么形象思维的一般规律是什么?形象思维的一般规律:整体印象;细节描绘;总体感受。
起:"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承:"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合:"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6、下阕以抽象思维为是,那么抽象思维的一般规律又是什么?抽象思维的一般规律:话题;阐述;结论。
7、下阕前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从形式上讲是一个转折,从记叙转为议论,议论的话题是"峥嵘岁月"。
8、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这个话题的?承"百侣"而来,展示老一辈革命家年青的风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酉。
"转而称颂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热情以及胆识与魄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高一语文教学方案:沁园春长沙范文3篇高一语文教学方案:沁园春长沙范文3篇《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
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
以下是本文库为你整理的《高一语文教学方案:沁园春长沙范文3篇》,学习路上,为你加油!【篇一】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诵好全词。
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吟诵。
学法指导:利用多媒体诵读入境,欣赏诗意,鉴赏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他的作品,给传统的诗词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境界,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坚强的革命意志,博大渊深的胸怀,厚实的文学修养,高超的表现艺术。
"的确如此,我们从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中已经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和磅礴气势。
这堂课我们学习他用"沁园春"作词牌的另一首词"长沙"。
让我们通过诵读,一起来品味这首词的语言,领会它的意境,同时感受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二、写作背景介绍。
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的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
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
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是后作《沁园春长沙》。
三、听录音范读。
四、品评、鉴赏全词:师:诗歌为了押韵,或者为了强化语言的启示性、传神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要明白地读懂诗句的意思,还得读者自己通过想象,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补充。
本词的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就这是这样。
哪位同学能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生:在深秋时节,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此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特定的环境。
师:诗人看到了什么"看"字统领到哪一句生:"万类霜天竟自由"统领下文,这个关键的词又叫"一字领起"。
•••••••••••••••••《沁园春长沙》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在诵读中体会诗歌之美。
【重点难点】诗歌鉴赏的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一提到深秋,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秋天的萧瑟。
如战国楚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逢秋悲寂寥,如被尊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但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
唐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作者另辟蹊径,一反文人悲秋的伤感情调,赞秋气、吟秋色,唤起人们冲破云霄凌空直上的勇气;更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多少年后,有位诗人在长沙奏出了同样的一首秋之壮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内部世界,领悟他对秋的所思、所想,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二、词的有关知识词,又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按照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
“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标题。
三、朗读课文,把握内容,并掌握字词1、重点字词。
百舸橘子洲峥嵘挥斥方遒(qiú)浪遏飞舟怅寥廓沁园春长沙知识全解①[寒秋]即深秋,秋深已有寒意。
【导语】⾼⼀新⽣要根据⾃⼰的条件,以及⾼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的特点,找寻⼀套⾏之有效的学习⽅法。
今天⽆忧考为各位同学整理了《⾼⼀语⽂沁园春长沙教案》,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篇⼀】⾼⼀语⽂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设想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抓住关健词语,理清思路 3、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泽东早年的博⼤情怀和⾰命壮志。
⼆、教学过程(⽤两课时) 第⼀课时 1、板书课题,解题。
2、简介词的有关知识 词: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词”,是配⾳乐的。
后来词也跟乐府⼀样,逐渐跟⾳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不同的规格。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沁⽔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作诗咏其事, 此词牌由此⽽得名。
3、介绍写作背景 这⾸词作于1925年,当时⾰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罢⼯相继爆发,湖南、⼴东等地农*动⽇益⾼涨。
⽑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战线已经确⽴,国民⾰命政府已在⼴州正式成⽴。
这年深秋,⽑泽东去⼴州主持农*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洲,写下这⾸词4 4、教师范读课⽂ 5、学⽣朗读课⽂。
注意读准字⾳: 舸gě怅chàng寥liáo廓kò遒qiú遏è 6、指定2-----3名学朗读课⽂,教师指导。
7、布置练习:要求学⽣背诵课⽂。
第⼆课时 1、检查学⽣背诵课⽂ 2、解释分析课⽂ 独⽴寒秋,湘江北去,橘⼦洲头。
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意是:在深秋的季节,我独⾃⼀⼈站在橘⼦洲头,望着江⽔⽇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寒秋,指深秋有寒意,也可理解为处境险恶。
看万⼭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高一语文教案设计:《沁园春长沙》高一语文教案设计:《沁园春长沙》精选2篇(一)教案设计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文学作品《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2. 理解诗人对沁园春的赞美和对长沙的感情表达。
3.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理解诗人的感情表达。
教学准备:文学作品《沁园春·长沙》的课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对长沙的了解程度和感受,引导学生对长沙的印象进行描述。
Step 2: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简要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和革命经历,引导学生了解《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失败后,感慨万千而写下的一首诗。
Step 3:诗歌欣赏播放诗歌《沁园春·长沙》的录音或视频,在教师的讲解下,逐句解读诗歌的意思和感情。
引导学生理解诗中对沁园春的赞美和对长沙的感情表达。
Step 4:诗歌鉴赏带领学生通过对诗歌的鉴赏,了解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感。
Step 5:个人表达让学生通过写一篇短文或朗读诗歌,表达自己对《沁园春·长沙》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示个性和审美能力。
Step 6:课堂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表达,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回顾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提醒学生重点和难点。
教学延伸:1.了解其他与长沙相关的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2.参观长沙相关纪念馆或景点,体验诗歌所描绘的长沙风情。
3.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比赛或诗歌朗诵比赛,展示学生的文学才华。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讲解导入、课堂讨论、朗诵演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意义并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鉴赏和表达,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精选8篇)一、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一课,能够: 1. 理解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掌握诗的整体结构、词句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3. 学会运用相关的诗歌分析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掌握诗的整体结构和主题; 2. 分析和理解诗中的隐喻、修辞和表达方式。
难点: 1. 理解和诠释诗人的写作意图; 2. 通过诗歌分析方法和技巧探索诗的意义。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篇:《长沙优美的自然景色》1. 教学内容本篇将介绍《沁园春·长沙》中描写长沙自然景色的部分,包括长沙的山水、花草、天空等。
2.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一些图片展示长沙的自然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导入:请学生读《沁园春·长沙》中与自然景色相关的诗句,并让学生讨论这些诗句中的描写手法和意境。
•发展:分组让学生合作完成分析《沁园春·长沙》中自然景色描写的手法和意蕴,选择一段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进行朗读和解释。
•小结:请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巩固他们对自然景色描写的理解。
•拓展: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个自然景色进行描写。
第二篇:《湘江边的闲逸生活》1. 教学内容本篇将介绍《沁园春·长沙》中描写长沙人的闲逸生活的部分,包括湘江边的垂钓、船游和游览名胜等。
2. 教学步骤•引入:播放一段湘江边的闲逸生活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导入:请学生读《沁园春·长沙》中与闲逸生活相关的诗句,并让学生讨论这些诗句中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发展:分组让学生合作完成分析《沁园春·长沙》中闲逸生活描写的手法和意蕴,选择一段描写闲逸生活的诗句进行朗读和解释。
•小结:请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巩固他们对闲逸生活描写的理解。
•拓展:让学生设计一个湘江边的闲逸活动,用诗歌的形式表达。
第三篇:《长沙人民的豪情壮志》…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诗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沁园春长沙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一首词,作于1925年,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叹;以天下为己任,藐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沁园春长沙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词,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
2、强化诗词的诵读,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进程中,感受诗词意境。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4、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控本词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2、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3、指导学生掌控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难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进程一、结合《沁园春·雪》(九年级上),导入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
1.与学生同背《沁园春·雪》,引导学生谈一谈作者情形,并指导学生将两首词比较,看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类似点?明确: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导,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而且是杰出的文学家。
他本身有很高的古典文学修养,对唐“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情有独钟,他的诗作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
他强调以丰富的形象表达丰富的感情,寄寓所表达的事理,其诗词气势磅礴,雄壮美丽,富有极高的思想价值、艺术品位和审美魅力。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字数相同,相应位置的结构类似,韵脚相同。
两首词同属“双调” ,一百十四字。
前段十三句,后段十二句。
一样出现出旷达疏放、豪迈悲壮的风格。
上阙开头三句为“起句”,中间七句叫“铺叙”,最后三句叫“煞尾”或“小结”;下阙开头两句称“过变”或“换头”,下七句是“铺叙”,最后三句是“煞尾”。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篇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篇一第1课时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
教学重难点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酝酿情感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能欣赏诗的人,他决不会感到人生是干枯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板书课题:沁园春长沙]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1、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2、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情境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泛读。
出示毛泽东该词手迹,欣赏。
(设计依据:范读用以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及情感把握的分寸;手迹用以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
4、鉴赏,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并写在笔记本上,然后请两名同学读自己的鉴赏记录。
5、评价,同学们互相评价,互相补充完善,教师引导、点拨。
6、老师总结陈述(作为一种意见供学生参考):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远望层层叠叠的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火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竞相行驶。
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
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令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同许多同学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那时,正值青春年少,风采迸发,才华横溢,意气奔放,遒劲有力,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7、再读,把握词的脉络。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篇一」《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豪情壮志,教育学生要胸怀人民、充满豪情。
教学重、难点1、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革命的豪情壮志;2、作者笔下景、胸中情的关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
教学设想:1、高一学生的学习有一个与初中知识衔接的问题,所以设想在导入中联系初中学过的课文,形成知识的系统联系,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热情。
2、本文相对是一篇比较简单的现代诗词,不准备在字词句的理解上花太多的时间。
考虑学生基本能够读懂文章大意,准备让学生自己研究。
3、在研习中,让学生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教学环节一、导入与准备当代诗人任泽键在《诗人毛泽东》中写道:“你是最了不起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全不在话下,谈笑间,钟山风雨一派豪情,你看重,战地的黄花。
”这首诗中的“你”就是毛泽东,他不但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再由《沁园春雪》导入,引出话题:从词牌介绍到内容,《雪》写于1936.2,红军长征是一次大撤退,牺牲了很多革命战士,处于革命低潮时期,这首词可得出是革命低潮时期所写的吗?简述《雪》的大致内容,可见气魄非同一般,33岁的毛泽东又是如何?展示文章的写作背景和毛泽东其人,展示《长沙》手迹,看着手迹听录音朗读。
1、学生背诵《沁园春雪》2、简介背景其人后,学生谈感受3、展示书法后,从毛泽东的书法上看出他什么品质?二、朗读疏通、品评鉴赏1、开头三句,环境渲染,秋天寒意顿生,下面的情景可能会苍凉,但读后却并无凄寒之感,秋虽肃杀,然心中一片豪情,反衬手法的运用。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①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②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二、重点及难点:①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②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三、学习时间:一课时四、导学流程:1.知识链接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
曹操登上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
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
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2.写作背景192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时,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3.关于词牌词牌是“沁园春”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
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
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4.课前诵读,整体感知、自我鉴赏。
1)利用工具书正音。
舸、寥廓、峥嵘、遒、遏2)在诵读中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①《沁园春·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其突出特点就是塑造了主人公“我”的形象。
同学们课前诵读,找找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动词有哪些?②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份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
那么,开篇前三句的正常语序应该是什么呢?并思考“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直立”?③诵读时再找找“看”字统领了几句?都包括哪些意象?以及词人是如何表现这些景物的,找出哪些字用得好?(如“鹰击长空”,“击”可以改为“飞”吗?再如“鱼翔浅底”,“翔”可以改为“游”吗?以及“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竞”表现了什么?④诵读后想想这一幅绚烂的秋景图,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的呢?⑤面对着绚丽多姿、充满生机的湘江秋景,词人为什么还会感到“怅”呢?(联系时代背景)⑥试着揣摩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么样的情怀?5.整体读完这首词,你有着怎样的感受呢?6.试着背诵全词。
《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
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一、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二、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三、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壮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四、结合《沁园春·雪》,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
与学生同背《沁园春·雪》,并出示此词全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问题:仔细分析这两首词,谈一谈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明确:字数相同,相应位置的结构相似,韵脚相同。
双调,一百十四字。
《沁园春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高中一、知识要点:1.文学体载的种类: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2.中国诗歌发展3.诗歌的分类①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山水诗(代表人王维)边塞诗(代表人岑参)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
②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史诗、哲理诗等③按形成可分:格律诗、民歌体、自由诗、散文诗等④从时间上可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4.诗歌的四个特点: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5.诗歌按表现内容的方法可分:①赋:直接陈述铺叙②比:即打比方③兴: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所咏之词。
6.词:①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②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
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③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
如“长沙”、“游泳”等④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
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⑤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
⑥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⑦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
7.常见词牌前两句的字数①忆江南(3、5)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②忆秦娥(3、7)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③念奴娇(4、3)大江东去,浪淘尽。
④沁园春(4、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⑤清平乐(4、5)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⑥永遇乐(4、8)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⑦水调歌头(5、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⑧西江月(6、6)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⑨蝶恋花(7、4)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
⑩浣溪沙(7、7)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同一词牌,它的总体字数是一样的,句数有时略有不同。
二、内容赏析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是如何构思的?答:这首词分上下两阙。
上阙描写今日独游,观橘子洲头秋景,联想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样事关国家、民族命运的问题。
下阙用“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过渡,承上启下,回忆起与战友们一起从事革命活动的不平凡岁月,形象地概括了早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2.《沁园春·长沙》是如何借景抒情的?答:本文的“景”,由“看”领出。
诗人看到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水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天上“鹰击长空”,水底“鱼翔浅底”,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则从眼前的山、林、水、船、鹰、鱼,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面对如此壮丽的山河和生机勃勃、奋发自强的大自然,作者情不自禁:“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通过询问大自然盛衰荣枯应该由谁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诗人博大胸怀和革命者的凌云壮志。
从而实现了由“景”到“情”的飞跃,达到借景抒情的目的。
三、能力训练1.从文学常识角度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朝人写的新乐府,属于古体诗。
B.现代诗就是近体诗或今体诗。
C.现代人用旧诗体来反映现代生活、思想感情的诗,称之为现代诗。
D.古代人写的一切诗都是古诗。
2.选出字形无误的一项A.上阙激扬典押飞驾B.廖廓荆棘漂泊炫耀C.火钵凄苦淩侮忸怩D.苍茫挥斥石壁截断3.下列诗句节拍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B.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4.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
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5.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和拟人。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
能力训练参考答案:1、B2、D (A、阕,架,B、寥飘,C、凌)3、D.(A看/万山/红遍,B、今日/得/宽馀,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4.C.同学们意气奔放,还遒劲有力。
5.B.(A、“万户侯”与“大军阀”等是同类事物,不能形成比喻。
C.是疑问句和拟人《沁园春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高中一、知识要点:1.文学体载的种类: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2.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3.诗歌的分类①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山水诗(代表人王维)边塞诗(代表人岑参)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
②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史诗、哲理诗等③按形成可分:格律诗、民歌体、自由诗、散文诗等④从时间上可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4.诗歌的四个特点: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5.诗歌按表现内容的方法可分:①赋:直接陈述铺叙②比:即打比方③兴: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所咏之词。
6.词:①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②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
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③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
如“长沙”、“游泳”等④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
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⑤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
⑥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⑦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
7.常见词牌前两句的字数①忆江南(3、5)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②忆秦娥(3、7)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③念奴娇(4、3)大江东去,浪淘尽。
④沁园春(4、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⑤清平乐(4、5)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⑥永遇乐(4、8)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⑦水调歌头(5、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⑧西江月(6、6)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⑨蝶恋花(7、4)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
⑩浣溪沙(7、7)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同一词牌,它的总体字数是一样的,句数有时略有不同。
二、内容赏析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是如何构思的?答:这首词分上下两阙。
上阙描写今日独游,观橘子洲头秋景,联想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样事关国家、民族命运的问题。
下阙用“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过渡,承上启下,回忆起与战友们一起从事革命活动的不平凡岁月,形象地概括了早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2.《沁园春·长沙》是如何借景抒情的?答:本文的“景”,由“看”领出。
诗人看到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水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天上“鹰击长空”,水底“鱼翔浅底”,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则从眼前的山、林、水、船、鹰、鱼,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面对如此壮丽的山河和生机勃勃、奋发自强的大自然,作者情不自禁:“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通过询问大自然盛衰荣枯应该由谁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诗人博大胸怀和革命者的凌云壮志。
从而实现了由“景”到“情”的飞跃,达到借景抒情的目的。
三、能力训练1.从文学常识角度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朝人写的新乐府,属于古体诗。
B.现代诗就是近体诗或今体诗。
C.现代人用旧诗体来反映现代生活、思想感情的诗,称之为现代诗。
D.古代人写的一切诗都是古诗。
2.选出字形无误的一项A.上阙激扬典押飞驾B.廖廓荆棘漂泊炫耀C.火钵凄苦淩侮忸怩D.苍茫挥斥石壁截断3.下列诗句节拍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B.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4.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
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5.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和拟人。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
能力训练参考答案:1、B2、D (A、阕,架,B、寥飘,C、凌)3、D.(A看/万山/红遍,B、今日/得/宽馀,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4.C.同学们意气奔放,还遒劲有力。
5.B.(A、“万户侯”与“大军阀”等是同类事物,不能形成比喻。
C.是疑问句和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