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并肱骨上髁炎三例漏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69.81 KB
- 文档页数:2
骨科病例分析骨科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和治疗与骨骼系统有关的疾病和损伤。
为了更好地了解骨科疾病,本文将对一位患者的个案进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加深对骨科诊断和治疗的理解。
个案背景患者是一名49岁的男性,抱怨双臂疼痛已有三个月之久。
据患者描述,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上臂和肩膀附近,并且疼痛感会随着活动程度的增加而加重。
患者曾尝试过按摩和热敷来缓解症状,但效果有限。
症状分析根据患者的症状描述,可以考虑以下骨科疾病可能性:1. 肩关节周围炎:这是一种常见的肩病变,其特征是肩关节周围的炎症和疼痛,常常与运动和活动有关。
2. 肱骨干骨折:肱骨是上臂骨中的主要骨骼之一,若出现骨折会引起剧烈的疼痛和肿胀。
3. 旋转肌袖撕裂:肩周袖是维持肩关节稳定和正常运动的关键结构,若出现撕裂可能导致肩关节附近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治疗分析为了准确诊断患者的病情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推荐以下步骤:1. 详细询问病史和症状:与患者交谈并了解详细的病史,如有可能,询问患者是否有最近的外伤或剧烈体力活动等。
2. 进行体格检查:仔细检查患者的双臂和肩部区域,包括触摸痛点、测量活动范围以及检查力量和稳定性。
3. 行影像学检查: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超声波和核磁共振等,以评估骨骼结构和软组织损伤。
4. 治疗方案制定:基于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可能的治疗措施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干预等。
预后展望对于患者的预后,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及时性以及患者的遵医嘱程度。
在遵守医生的建议和积极治疗的情况下,患者的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恢复正常功能的时间也会有所减少。
结论本文对一位患有双臂疼痛的男性患者进行了骨科病例分析。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积极配合和遵医嘱是预后的关键。
骨科病例的分析不仅可以增加对骨科疾病的了解,还可以为临床医学提供案例参考,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果。
2例颈椎病被误诊原因分析摘要病例1,杨某某,女,45岁。
以头晕、头痛、恶心、虚汗等症前来就诊。
因其在我校内开有一家小商店,自述早起精神良好,上午因整理所进货比较忙碌,干了约2小时左右,即感觉头有些昏沉不适,于是便自行卧床休息,约一个小时后,不适有所好转,就继续上午的工作,不多久突感眩晕、耳鸣、头胀痛、眼冒金星、平衡失调、头身虚汗等,家人见状忙又扶其躺下,并助其服下所备药物,一小时后自觉症状减轻,但仍有头晕头痛等症。
于是,在家人的搀扶下前来就诊。
询问病史反映,近两年来常有上述症状发生,休息1~2天后缓解。
曾到其它医疗机构就医,被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并给予扩张血管、营养神经和非甾体类镇痛药物,服药和休息后好转,但不知何时又会复发,且复发较以前频繁,近半年多即有三次发病,均与劳累有关,休息和服用上述药物后好转。
根据患者所述,应首先考虑颈椎问题,再逐个排除其它。
于是,为其作颈椎X光片检查,结果X光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稍有反曲,C3-4、4-5间隙狭窄,C4-5、5-6钩椎关节增生,C5、6椎体后缘和相应关节突关节退行性变,C4-5、5-6椎间孔缩小等征象,再根据患者自述的种种症状,即确诊为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相混合的颈椎病。
给予颈椎牵引,手法按摩和超短波治疗后缓解。
后同上方法治疗一个半疗程痊愈,半年多未提再犯。
病例2,王某,男,51岁。
以左肩及肩关节周围疼痛前来就诊,自述近几天左肩及上臂疼痛,晚上睡后不知何种姿势可以疼醒,早起减轻,开始忙碌后又逐渐加重。
因其所述疼痛在左肩及上臂,于是,为其进行了几个简单的肩关节运动方面的检查,似觉肩关节活动有些不便,于是,就按肩关节周围炎行超短波治疗,治疗后疼痛稍有减轻,嘱其明日再来,需治5~8次。
但治疗3次后症状并无明显改善,即感有所失察,于是又仔细进行了一番物理检查,患侧肩关节上举、外展、后伸稍有不便(受疼痛影响),但活动基本不受限制;而有关颈椎病方面的试验如臂丛牵拉试验、压颈试验和伸颈试验均为阳性,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斜方肌颈肩过度处前缘及冈上、下肌有明显压痛点,遂怀疑是颈椎有问题,进而为其作颈椎X光片检查,结果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消失,C4-5、5-6椎间隙狭窄、C5-6关节突关节及钩椎关节增生,相应椎间孔缩小等颈椎病影象,综合患者症状和各项检查结果,即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予以颈椎牵引、中频及超短波治疗,第二天来便告知肩部疼痛明显减轻。
基层医院急诊中骨与关节创伤漏诊原因探究王兴科发表时间:2019-07-17T16:37:17.1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4期作者:王兴科[导读] 随着交通的发达和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的加重,骨与关节创伤在我国的发生率逐年攀升。
(重庆市沙坪坝区香炉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 401331)【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急诊中骨与关节创伤出现漏诊的原因,探讨防止漏诊的方法。
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急诊中出现骨与关节创伤漏诊情况的61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导致急诊工作中出现骨与关节创伤漏诊的原因中,病患不配合、创伤复杂的病患方面因素分别为8例(13.11%)、15例(24.59%),而体格检查不细致、医生经验不足、影像学检查失误、病史采集不全的医生方面因素分别占12例(19.67%)、8例(13.11%)、6例(9.84%)、4例(6.56%),合并多种因素者8例(13.11%)。
结论:在基层医院急诊中导致骨与关节创伤漏诊的原因较多,主要有病患和医生两方面的原因,其中医生方面因素较多,在临床中需提高认识与重视度,提升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基层医院;急诊;骨与关节创伤;漏诊【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4-0093-02 随着交通的发达和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的加重,骨与关节创伤在我国的发生率逐年攀升。
临床中骨与关节创伤的病患通过接受体检、创伤史、骨折专有体征、影像学检查等依据可有效作出正确诊断,但在急诊诊断中,病患往往病情危急、情况复杂,而多发性创伤病患难以诉说情况,在早期诊断中容易将骨折及关节创伤漏诊。
为提高急救工作质量,保证病患生命健康安全,必须避免漏诊,确保诊断正确,进而为病患创伤提供及时、有效的临床处理。
本研究将2015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急诊中出现骨与关节创伤漏诊情况的61例病患作为本实验研究对象,来分析基层医院急诊中骨与关节创伤出现漏诊的原因,探讨防止其漏诊的方法,现具体报告如下。
右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漏诊1例报告关键词右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漏诊教训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是临床常见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外伤后,发生于骨骺未愈合者,又叫肱骨内上髁骨骺分离移位,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以显示,一度骨骺分离患者和经石膏固定后患者,病变可显示不佳。
根据外伤史及X线表现即可确诊。
现就1例右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漏诊的病例报告如下,回顾学习,总结教训,避免类似的失误发生。
临床资料患者,女,15岁,学生,右肘部扭伤后疼痛不适,活动受限2小时,于2010年6月9日来我院就诊,骨科以右肘关节脱位,经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后来我科行X线检查。
右肘关节正侧位片示:右肘关节面对应,关节间隙对称,关节周围骨形态正常,周围石膏包绕影,诊断右肘关节骨质未见异常,见图1、2。
嘱随诊。
图1患者无特殊不适,于2010年7月5日解除石膏外固定术后拍片复查,于侧位片右肱骨髁后上方见小片状骨性密度影,正位片见右肱骨内上髁骨皮质欠自然,见图3、4。
诊断右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
实验室检查:无。
讨论生理病理:肱骨内上髁是肱骨内髁的非关节部分,内上髁骨化中心5岁开始出现,至17~20岁骨骺线闭合,肱骨内上髁骨折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以7~17岁者多见,故又称肱骨内上髁骨骺分离。
图2图3肱骨内上髁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常发生于肘部外伤后,多见于儿童跌倒时手掌着地引起,或青少年的举重、投掷等运动损伤。
受伤时肘关节处于伸直,过度外展位,使肘部内侧受到外翻引力,同时前臂屈肌群急剧收缩,而将其附着的内上髁撕脱,骨折块被拉向前下方,甚至产生旋转。
根据骨折块移位的程度可以分为四度[1]:一度:裂纹骨折或轻度移位,因部分骨膜未完全断裂;二度:骨折块分离和旋转移位,但位于关节间隙水平面以上;三度:骨折块旋转移位,并进入卡入关节间隙内;四度:骨折块有旋转移位并伴有肘关节向桡侧脱位,骨折面朝向滑车。
此类骨折常易被忽略,而认为单纯脱位。
X线表现: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
肱骨外上髁炎住院病历范文
[定义]
肱骨外.上髁炎是指肱骨外上髁伸肌总腱起点附近的慢性损伤性炎症。
属于中医“伤筋”、“筋痹”、”肘劳”范畴。
[诊断]
1、肘部损伤史及前臂伸肌群反复牵拉刺激的劳损史。
2、诉有肘外侧疼痛:肘外侧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在某些方向性动作时疼痛加重, 如拧衣服、扫地、端水壶、打羽毛球等活动。
疼痛有时可向前臂、上臂放散,但在静止时,疼痛减轻或无症状。
3、常因疼痛而使肘腕部活动受限,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落地。
4、肘外侧、肱桡关节处、环头韧带部有明显压痛,多无肿胀。
5、Mill征阳性:即前臂稍弯曲,手半握拳,腕尽量掌屈,前臂旋前,再将肘伸直时肱骨外上髁处明显疼痛。
6、抗阻力腕关节背伸痛阳性。
[辨证分型]
本病多由于风寒湿热邪入侵或者慢性劳损,损伤局部经脉,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停于局部,不通则痛。
(一)风寒阻络
肘部酸痛麻木,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温痛缓,舌苔薄白或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二)湿热内蕴
肘外侧疼痛,有热感,局部压痛明显,活动后疼痛减轻,伴口渴不欲饮。
舌苔黄腻,脉濡数。
(三)气血亏虚
起病时间较长,肘部酸痛反复发作,提物无力,肘外侧压痛,喜按喜揉,并见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
(四)瘀血阻络
肘外侧疼痛日久,逐渐加重,拒按,活动后疼痛加重,舌暗或舌下淤青,脉涩。
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epicondylitis,LE)又名网球肘,起初因网球运动员常患此病而得名,现今此病并非网球运动员的专利,许多长期劳累的家庭妇女也是患此病的重大群体[1],是临床骨科常见疾病。
据流行病学统计,我国肱骨外上髁炎的发病率为1%~3%,中年40~60岁是该病的好发年龄段,且女性较为多见[2-3]。
肱骨外上髁炎是指由于反复劳损所造成的肘关节处伸肌总腱起始部的磨损、充血炎症性病变,以肘外侧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做握拳、伸腕、旋转动作时可加重疼痛,体格检查表现为Mills征阳性。
LE目前临床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短期疗效较好,但根据调查[4],LE患者后期复发率可高达25%~45.5%,若迁延难愈且保守治疗3次以上无效时则形成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obstinatelateralepicondylitis,OLE),一般采取手术治疗[5],但手术疗法创伤较大且成本较高,多不为患者所接受,并非为OLE的首选疗法。
针对OLE的治疗,赵明宇教授基于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提出了“颈肩肘同治”的诊疗思路[6-7],本文拟从颈肩肘的生理病理相关性以及该理论的治疗指导下的诊疗方案进行论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1中西医对LE的认识现状1.1祖国医学对LE的认识祖国医学将LE归类于“肘痹”“伤筋”等范畴,认为LE病因由外邪和内伤共同导致,病机属本虚标实[8]。
对外,该病早期由反复劳损及外感风寒湿邪所致,《黄帝内经》有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风寒湿邪侵袭肘关节处经脉,致使经脉不通,气血瘀滞,加之外伤劳损,发而为痹。
对内,LE病变部位气血瘀滞,发病日久,筋骨失去气血的濡养,发生退变,进一步加重病情,同时肝脾肾等脏腑的病变也与LE密切相关,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筋骨失养,脾主血液生化,脾气不足,血液生化失常,筋骨失养,发而为痹。
1.2现代医学对LE的认识目前现代医学认为,LE的发病机制尚无确切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种主流说法[9]:一是前臂伸肌总腱起始部损伤。
肱骨髁上突临床、影像学特点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髁上突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
方法:收集1998年3月至2016年8月经我院拍摄X线片确诊的6例肱骨髁上突病例,其中在外伤后摄取X线片无意中发现1例,肱骨骨折手术后复查发现1例,因患者触痛就诊4例。
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
发病年龄38~64岁,平均年龄60.5岁。
发生部位,左侧2例,右侧4例。
结果:4例门诊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不等,未见髁上突增大。
2例手术证实。
结论:肱骨髁上突临床罕见,双侧均可出现,而以右侧居多。
诊断需依据临床、X线摄片确诊。
治疗方面:无症状者,无需处理;疼痛明显者,需手术治疗,切除骨突、Struthers韧带及其周围骨膜,以防日后复发。
【关键词】肱骨;髁上突;X线摄影术【中图分类号】R7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6-0179-01肱骨髁上突是发生在人类的罕见解剖变异,属于一种退化结构,具有遗传性[1-10]。
收集自1998年3月至2016年8月间来我院就诊的肱骨髁上突6例,我们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结合文献作一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38~64岁,平均60.5岁。
病变部位;左肱骨2例,右肱骨4例。
肱骨骨折手术后复查发现1例,外伤后摄取X线片无意中发现1例,因患者肘部触痛就诊发现4例。
临床特征:患侧上臂肘内侧触及一硬性突起,包块局部皮肤无红肿,质硬固定,不活动,压痛,肘关节活动度良好,余未见明显异常体征。
1.2 影像学资料6例均摄X线片检查,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显示:肱骨下段髁上约5cm处有一宽基底骨性突起,4例呈鸟嘴状,长约1.5cm,尖部较细,尖端指向肘关节;2例呈锥状,长约0.6cm,垂直于骨干,骨性突起边缘锐利光整,无软骨帽,亦无骨膜反应。
2.讨论肱骨髁上突(Supracondylar process)又称为髁状突、滑车上突、上髁突、肱骨第三髁、肱骨下端钩状突等[1,3-5,7]。
肱骨内上髁炎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前臂屈肌总腱损伤,尺侧屈腕肌损伤所属部位:上肢就诊科室:骨科病症体征:无力,肘痛,肘关节不能屈曲疾病介绍:肱骨内上髁炎是怎么回事?肱骨内上髁炎又称前臂屈肌总腱损伤或尺侧屈腕肌损伤,前臂屈肌总腱起附于肱骨内上髁,与肱骨外上髁炎的病理相似,所不同的是屈指,屈腕肌和前臂旋前肌的损伤,紧张而异症状体征:肱骨内上髁炎有什么症状?肱骨内上髁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肘关节内侧局限性疼痛、压痛,屈腕无力,肘活动正常。
(1)肘关节内侧疼痛或酸痛,尤其是在作前臂旋前并主动屈腕时疼痛加重,可沿尺侧屈腕肌向下放射,屈腕无力,提水桶等困难。
(2)肱骨内上髁处有明显压痛。
肘关节无肿胀,活动正常。
(3)前臂屈肌腱牵拉试验阳性:伸肘腕背伸握拳,然后前臂外旋或后旋,引起肘内侧疼痛。
化验检查:肱骨内上髁炎要做什么检查?肱骨内上髁炎检查时局部无红肿,关节功能不受限。
肱骨内上髁有局限性压痛。
仔细检查可发现敏感的压痛点伸肌腱牵拉试验:肘伸直,握拳、屈腕。
然后将前臂旋前,能诱发肘内侧剧痛者为阳性。
肱骨内伤髁炎由于有肌筋膜炎,做该试验时疼痛明显。
X线片检查能排除感染、损伤、结核及肿瘤等疾病。
鉴别诊断:肱骨内上髁炎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反复发作肘关节外侧疼痛,局部压痛明显,抗阻力伸腕时疼痛加剧,X线无明显阳性体征即可确诊。
若疼痛及压痛点在内侧肱骨内上髁则称内上髁炎又叫高尔夫球肘。
尺骨鹰嘴处疼痛又称矿工肘、学生肘。
由于在发病机理上与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相似,故有时也需与网球肘进行鉴别。
肱骨外上髁炎主要是由于前臂伸肌群的长期、反复、强烈的收缩、牵拉,使其附着处肱骨外髁部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或慢性积累性损伤,肌纤维产生撕裂、出血、机化、粘连,形成无菌性炎症反应而引起的临床症状。
1、肱骨外上髁炎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肘关节外侧局限性疼痛或持续性酸痛,尤其是前臂旋转、腕关节主动背伸时,疼痛更为明显。
可有放射至前臂、腕部或上臂痛。
有的夜间痛。
上颈椎损伤漏诊原因分析(附17例临床报告)
周国顺
【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
【年(卷),期】1992(000)004
【摘要】上颈椎损伤是导致寰枢椎不稳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常合并其它严重创伤,临床上很容易疏漏,延误治疗。
自1983年至1991年3月,我院收治上颈椎损伤44例,其中首诊漏诊17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7例,男性15例,女性2例。
平均年龄37岁。
损伤原因:从高处坠落头部着地8例,车祸5例,石块砸伤4例。
漏诊时间平均14天。
因漏诊骨折移位或寰枢椎脱位加重,并发或加重神经、脊髓压迫症状9例。
16例有明显合并伤(见附表)。
伤后立即昏迷者7例,昏迷时间最长达96小时。
【总页数】1页(P159)
【作者】周国顺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204
【相关文献】
1.创伤性上颈椎损伤早期漏诊原因分析 [J], 杨礼庆;付勤;王海义
2.青少年型青光眼的误诊漏诊原因分析(附32例临床报告) [J], 胡艳波;徐桂春;尚宁;郝玉芝;胡东燕;钟斌武
3.上颈椎损伤的临床分析——附43例报告 [J], 侍德;吴菊
4.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漏诊原因分析(附6例报告) [J], 陈业平;张华
5.在神经内科被误漏诊的主动脉夹层原因分析(附报告4例) [J], 刘玲英; 杨期明; 吴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