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老师原创: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构建总分总叙事段模式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5
曾老师原创: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第七讲)曾老师原创: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第七讲)中考语文阅读作文第三章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第七讲写出有灵魂的段落上一讲,我们重点学习如何写出有灵魂的句子,这一讲,我们在句子的基础上扩展为段落,重点讲述如何组句成段,写出有灵魂的段落。
第一节横向并列描述组建有灵魂的段落一.横向并列描述组建有灵魂段落的内涵所谓横向并列描述组建有灵魂的段落,就是针对一个特定的时间点,选择我们面对的人、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并列进行记述或描写,呈现同一时间点,不同人、事、物的行为、状态,共同表现同一思想感情的组成段落形式。
例如:写人记事的段落组成——临行前,(1)爸爸忙着捆行李,(2)妈妈忙着装衣服。
(3)爷爷打开床头柜,从一个小手绢包里拿出积攒了很久才攒下的五百块钱,偷偷塞给我。
(4)奶奶将晾干的榛子、葡萄干、花生、瓜子一股脑儿地装进提箱。
(5)一家人(避免从重复用代词代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忙得不亦乐乎。
“临行前”点明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后面并列描述在这个特定时间点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四个人不同的行为,最后总写一家人的整体状态,共同表现——家人对我的关心、牵挂以及我对家人的感激之情这一核心主题。
又如:写景物的段落组成——春天来了。
(1)晶莹剔透的冰雪,收起冷峻的面孔,悄悄融化成潺潺的小溪。
(2)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一丛丛,一簇簇,不知不觉就为大地换上了绿色的春装。
(3)迎春、桃花、杏花、梨花,争先恐后,捧出自己为这个季节准备了许久的礼物,一瞬间,把世界装点得姹紫嫣红,色彩斑斓。
“春天来了”先交代这一段描写景物指向的特定时间,然后并列描绘在这个时间点上冰雪、小草以及迎春、桃花、杏花、梨花多个事物的状态,多角度赞美春天之美,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也可以是并列描述同一时间点,同一个事物不同方面的行为状态:桃花开了。
(1)粉红的桃花,宛如二八美人的脸,娇羞、细嫩,难怪古人愿意用人面桃花来形容美女的容颜,三月里的桃花之色,真的让人在也找不出一种色彩能与之媲美。
曾老师原创:第三章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第四讲)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第四讲)">曾老师原创:第三章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第四讲)中考语文阅读作文<img src="/bmiddle/9e3eeabfhc9092a54576a&690" NAME="image_operate_86761346941181572" ALT="[]曾老师原创:第三章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第四讲)" TITLE="[]曾老师原创:第三章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第四讲)" /> 第三章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第四讲最简单的记叙文——有灵魂的名词有灵魂的记叙文,指的是能够集中表现思想感情的记叙文。
那么有灵魂的词,显而易见就是指能够表现思想感情的词语。
这些能够表达思想感情的词语,就是最简单的记叙文。
一、所有的词语都为名词服务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有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6种;有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6种。
词的种类多样,但无论实词还是虚词,都已名词为中心,为名词服务。
因为所有的语言都是针对具体的人、事、物,并对具体的人事物进行陈述、描摹、判断、评价的表现形式,代表这些人事物的词就是名词。
其他词语都是围绕名词并为名词服务的词语——动词描绘事物的行为、动作、动态和变化,形容词表现事物的性质、状态、属性;数量词再现事物的数量;代词代替事物名称。
而虚词包含的一系列词语又都为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服务。
由此可见,要写好记叙文,让记叙文有灵魂,必须先抓住名词,确保名词成为有灵魂的名词,让有灵魂的名词成为最短的记叙文。
二、名词是怎样与人的主观思想感情联系在一起的(一)客观事物自然唤起人的某种思想感情世界是物质的,公众物质以不同的特征特点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事物具有博大、壮丽、恢弘、细腻、委婉、娇艳、柔软等一系列特点,带给人以美丽、舒适、惬意、悠闲、喜悦、畅快、清爽、激越等美好感受,让然自然生成喜爱、赞美、追求、珍惜、怀恋的思想感情,经过时间的磨合,人们就把这种事物和某种美好的思想感情自觉不自觉地联系在一起。
[转载]曾老师原创这一讲我们学习的重点是记叙文的语言表达。
核心是把握记叙文写作的本质,抛开语言表达的外在形式,从文章整体和语句个体的基本内涵入手,研究语言表达生动、形象的途径和方法。
一、生动形象的基本内涵——文为心生记叙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其目的不是重现客观世界的原貌,而是借助客观世界,表达它带给我们的某种主观感受。
有人,笔意纵横,洋洋千言,描摹门前小院的美景,不过是情由景生,直借花草树木,曲表作者对小院、对生活的一腔真爱之情——写景是假,抒情是真。
有人,灯前泼墨,细说原尾,讲述曾经的动人故事,不过为了教化生命,直写人生百态,曲解高尚、卑劣人品——叙事是假,暗示如何做人是真。
文为心生,其含义就是——写文章无论长短,也无论怎样摹写人、事、物、景,字字句句、层层段段最终都要为表达作者的某种特定的思想感情服务。
一块手表,有多个部件构成,螺钉固定轮轴,轮轴固定齿轮,齿轮牵动指针,各部件均为走时精准服务,才能成就名表。
写文章亦然——组词成句、连句为层、积层为段、累段成篇,只有词、句、层、段,小大同“心”(从最小的词到最大的段,均为表达同一个思想感情而写),才能凸显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词句生动形象的最基本内涵,就是在连词成句的过程中,大到表达方式、修辞方法、描写角度、句式的选择,小到每个词语、标点的筛选,都要直接为这个句子所在的层要表达的重点服务,间接为这句话所在的段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服务,最终为全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服务。
这种服务达到最佳效果,就是语言表达最本质的生动形象。
句为心生,是语言表达生动形象的灵魂所在。
二、生动的语言——首先是有灵魂的语言曾经读过一篇学生的习作,其中有这样一段:桌子上有两个苹果:一个大的,一个小的。
小的那个是红的,大的那个是绿的,不知被谁咬了一口。
桌子正中央放了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些数学计算竖式,已经用了一半。
桌子的一角放着一个笔筒,笔筒擦得很干净,但里面的笔不是十分整齐,其中一个笔帽还破了。
曾老师原创:叙事,可以这样开始叙事,可以这样开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写记叙文,最难的是叙事。
在涉及叙事的众多难题中,叙事如何开始,是我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这一讲,我们重点学习,叙事如何起笔。
一.交代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这种开头形式,单一单独交代某个要素,也可以交代其中的几个要素。
到底交代几个,根据情节发展和表现主题的需要而定。
(一)单一交代式1.只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
例如:这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2.只交代事件发生的地点。
例如:这个令人心动的小故事,发生在东北边陲,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里,村子的名字叫大槐树村。
3.只交代事件中的主要人物。
例如:这个小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是当地的种粮能手。
4.只交代事件的起因。
例如:这是一个曾经轰动全国的大事,谁能想到,引发事件的罪魁祸首,竟是一根不起眼的绣花针。
5.只交代整个事件的经过。
例如: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僧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天竺去取经的故事。
6.只交代事件的结果。
例如:李军考上大学了!这个爆炸性的消息,一瞬间传遍了大街小巷。
(二)并列交代式所谓并列交代式,就是并列交代六要素中的几个要素。
可以是任意两个要素的组合,也可以是任意三个、四个、五个要素的组合,甚至六要素全部交代。
例如:1.这是三十几年前的事了,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刚满十岁的小女孩。
(并列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主要人物)2.这个故事发生在大西北的一个葡萄庄园内。
仅仅因为一个玩笑,三个年轻人先后命丧黄泉,香消玉殒。
(并列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地点、事件中的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和结果。
)二.介绍主要人物通常介绍主要人物的姓名、性别、年龄、外貌、住址、职业、性格、能力、爱好、突出特点、文化水平、生活条件、独特经历、家庭出身等等。
例如:在三江源,有一个小伙子,名叫杜小满。
小满三岁就死了娘,靠一个跛腿的爹一把屎一把尿把他养大。
因为出身贫寒,小伙子非常朴实善良,善解人意,15岁就开始创业。
曾老师原创:略写的技巧——让我们的作品不再废话连篇略写的技巧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内容是文章的肉体。
写作的过程,就是选取最恰当的原材料制作肉体,承载灵魂,并让灵魂透过肉体,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因此写作之前,必须首先确定主题,然后根据主题,选取最佳表现素材,竭尽全力地表现主题。
(目前学生写作最大的问题就是:文章都写完了,还不知道自己的主题是什么。
)着眼整体——事件的略写较为复杂的记叙文,一般要写几件事。
相对既定主题而言,这些事件的表现力不同。
能充分表现主题的事件,要详写;表现力较差的,要略写。
(没有表现力的,当然不写。
)表现力较差的事件,如果详写,就会喧宾夺主,主次不分,冲淡主题。
因此,我们要学会略写事件的技巧。
这类事件如何略写呢?一.概括叙事所谓概括叙事,就是用一句话叙述一件事。
叙事过程中只需要交代清楚三个要素:1.事件是“谁”干的;2.具体干了什么;3.时态是什么。
(时态就是这件事是什么时候干的,是经常干,还是偶尔干,是要干、正在干,还是干过了。
)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背景、目的、结果等不做要求,可根据需要可适当添加。
例如:1.弟弟经常撒谎。
(谁?弟弟;具体做什么?撒谎,时态?经常)2.语文老师正在上课。
(谁?老师;具体做什么?上课;时态?正在)3.妈妈走了。
(谁?妈妈;具体做什么?走,或者离开;时态?了)有时候,可根据需要,略作添加。
添加的目的通常有三个:一.为了语感通顺,表达流畅;二.为下文记述的其他内容做铺垫,让读者觉得情节发展自然合理。
三.呈现人物的个性特点,突出主题。
例如:1.在家,弟弟经常撒谎。
(添加地点。
)2.为了避免爸爸妈妈伤心,弟弟经常撒谎。
(添加目的)3.天冷的时候,他就躲在大桥下面或山洞中御寒。
(添加了时间——天冷的时候;添加了原因——天冷;添加了地点——躲在大桥下或山洞中。
时态隐含在时间里)运用概括叙事法,可以连续略写几件事。
例如:(1)爷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2)晚上不到十一点绝不休息。
曾老师原创: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提炼段落的魂与神曾老师原创: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提炼段落的魂与神中考语文阅读作文第三章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第七讲横向并列描述构建有灵魂的段落第四节段落由并列结构化为总分结构并列结构是构段形式中最简单的结构,一般的文章构段不停留在这种简单的模式上,常常以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形式构段。
这一节,重点来研究如何写好前“总”,将构段模式由并列模式向总分模式化。
要想完成这部分写作,首先要弄懂段落前面的“总”写句的内容和作用。
一.前“总”的内容与作用1.只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链接上文内容,引出下文内容,使文章结构保持严谨,在内容上完成由甲向乙的化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中的两段——(1)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2)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第(2)段采用的是总分式来构段的。
第一句话就是前面的“总”,采用的是省略形式,完整的句子应该是“在东京如此,到别的地方看看如何呢?”。
前面这句总写,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将上文写东京和本段写仙台等其他地方的内容连接起来;在内容上,完成了——由东京留学生的表现向仙台留学生的表现化。
2.整体概括段落的表象内容,充当中心句,在结构上总领全段例如:牡丹花开了。
白的、红的、粉的,一夜之间挤满了古城的每一个角落,那亮丽的花色,纯如雪,艳如火,娇如霞,为沉睡的西安换上了节日的盛装,让一觉醒来的游客惊艳得瞪圆了眼睛,长大了嘴巴。
行走在铺满青石板的巷弄里,到处是甜甜的风,甜甜的空气,那种沁人心脾的感觉,时浓时淡,若有若无,一忽儿近切得就在身边,一忽儿又遥远得仿佛在天际,每走一步,都仿佛踩踏着氤氲的梦幻,呼吸着空灵的诗情。
曾老师原创:纵向叙事构建有灵魂段落的结构形式曾老师原创:纵向叙事构建有灵魂段落的结构形式中考语文阅读作文第三章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第八讲纵向描述构建有灵魂的段落第二节纵向叙事构建有灵魂段落的结构样式纵向叙事段落,根据叙事内容上的差异,可以可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描绘一个主要人物,记叙他做的一件事,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记叙构成事件的不同情节;二.描绘一个主要人物,先后做几件事,按时间顺序来写叙述各事件。
纵向叙事构建有灵魂的段落,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结构形式。
这一讲全部围绕总分总构段形式来讲述——因为以总分总式构段,段落结构最完整、最严谨;同时,去掉前面的总写,整个段落就会变成分总式结构,去掉后面的总写,整个段落就会变成总分式结构,前后的总写都去掉,就变成并列结构。
学会总分总式构段形式,其他的结构形式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一人一事纵向叙事构建有灵魂的段落(一)过渡+ 纵向叙述一件事+事件的结果(或整体感受、或影响、或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过渡引出整个事件,构成段落前面的总写。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描述事件经过,构成中间的分写部分。
以交代事件的结果总结全段、或描写事件(主要人物)给人的整体感受总结全段、或描写事件(主要物)带来的影响总结全段、或点明的写作目的,揭示依托事件要表达的情感(人品、哲理、情趣),也可以用几种方法组合起来,写后面的总写。
例如:有一件事,始终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记忆里。
(过渡,总起)那是一个夏夜,我睡熟了。
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梦里,忽然想起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忘了完成,仿佛有一把锥子一下子扎在我的神经上,我一骨碌爬起来,点亮台灯,开始完成完成作业。
我一道一道题地计算,然后一道题一道题地验算核实,待确准所有的答案准确无误,每个数字都书写得工工整整,才安心的重新躺下睡觉,那时已是凌晨四点了。
(事件先后经过)第二天,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我足有5分钟,并且是班里唯一的一个。
(结果)通过后面总写形式的变化,这个段落还可以演变成以下形式:1.有一件事,始终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记忆里。
曾老师原创:成长作文——六要素齐全的叙事第一单元学会叙事第二讲六要素齐备的概括性叙事上一讲,我们从人物、行为、时态三个要素的角度,讲述了笼统而高度概括的叙事方法极其在写作实践中的运用。
以这种叙事方法叙说事件,只描述了人物及其行为的整体外缘轮廓,是剪影似的叙事。
相对生动的叙事,这种技能的把握和运用,仅仅是完成了最基础的奠基工程,我们还要在此基础上,添砖加瓦,努力把一件事说得完整、讲得明白。
所谓把一件事说完整、讲明白,就是在上一讲的叙事基础上,添加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和结果四个要素,从七个角度把一件事完整讲述出来,强调的是叙事的完整性。
传统叙事教学强调六要素,原因在于人们认为,前面已经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后面描述人物行为时再用具体的词汇表达行为的时态,是多此一举。
如果停留在理论上,我也非常赞同这种说法——时间名词本身,就可以标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在描述行为过程中,再用具体的词去二次标注时态,显然是“重复建设”、“啰嗦表达”。
但一进入写做实践,我们就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例如:昨天,我去了奶奶家。
前面的“昨天”已经标注了“去奶奶家”这种行为是过去时态,根据叙事六要素原理,后面的“了”就不应该再写。
但去掉以后,原句变成“昨天,我去奶奶家”,问题马上就暴露出来了:一.我们无法读出“我去奶奶家”是一种过去完成的动作,让人觉得“到现在还不知道我到没到奶奶家”;二是感觉作者此处要叙述的事件不是“我去奶奶家”,而是我去奶奶家“遇到的另一件事”,把叙述的核心事件,转化成遭遇另一件事的原因。
写作实践证明,在具体叙事过程中,时间和时态,不是彼此替代的关系,而是相互配合、共同描述、不可或缺的关系。
如果有人发现了某个句子前面有时间,后面描述行为过程时没有运用标注时态的词,也不必大惊小怪,并来反驳我的观点——那不过是客观语境提供了时态的隐形表达而已,那是一种省略形式。
在我的记叙要素里,坚持七要素,之所以还以六要素的口径来讲,一是不想标新立异,让人觉得另类;二是不想带来认知的混乱,影响学生理解借鉴传统教学理论。
曾老师原创: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第七讲)第三章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第七讲横向并列描述构建有灵魂的段落第三节描述事物的客观性与主观倾向写记叙文必然要再现客观世界,离开了客观世界的人、事、物、景,我们就无法进行创作。
但因为这种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我们用笔再现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保证这种再现是为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服务。
由此可见,描绘任何客观内容,都必须带着作者的主观倾向。
写记叙文必须以客观世界为内容,必须描述、描绘客观世界,是写作内容的客观性;作者在描述客观世界的时候,不是为了单纯再现客观世界,而是为了表达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这就是描述内容的主观倾向。
没有主观倾向的描述就是没有灵魂的描述。
一、图解描述事物的主观倾向面对这样一片美丽的景象,在作者的笔下,文字再现的风光,是否都是旖旎的景致呢?很多人都认为,那是一定的,其实不然。
甲是这样写的:一条清澈的大河,蜿蜒着穿越苍翠茂密的森林,宛如一条浸润着蓝宝石色泽的飘带,在生命的时空里凌风劲舞!乙是这样写的:一条冰冷的河,佝偻着苍老的身躯跋涉苍凉、荒芜、远离人类文明的原始森林中,好似一条早已麻木说不出历史悲苦的伤痕。
面对同样的风景,两个人同样再现了一条河和一片原始森林,描述出来的画面却截然不同,为什么?因为他们在再现同一客观世界的时候,要表达的主观感情不同,带着截然不同的主观倾向:甲要表达的是一种喜悦、赞美、喜爱的思想感情——因此他要从画面中的事物生成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内心感受中寻找最美第1页共4页的感受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在描绘河水、森林时,是带着美化的主观倾向来描绘的,因此画面充满生机、美丽动人。
而乙正好相反,他要表达的是一种压抑、悲伤、凄苦的思想感情,因此他要描绘那些事物带给自己的痛苦、压抑、凄婉的感受,因此他在描绘河水、森林时,是带着丑化的主观倾向来刻画的,因此画面灰暗、苍凉、沉重。
二、确保并列描述事物主观倾向的一致性再现同一客观世界,带着不同的主观倾向去写,才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正因为作者带着这种明显的主观倾向,读者才能从字里行间准确、明显地把握作者借此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曾老师原创:并列写景段落由并列结构向总分总结构化曾老师原创:并列写景段落由并列结构向总分总结构化中考语文阅读作文第三章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第七讲横向并列描述构建有灵魂的段落第六节并列写景段落由并列结构向总分总结构化并列写景的内涵包括:(一)写一处风景,确定一个时间点,从景物中选出一个事物,作为代表,逐一描写描绘。
例如,描绘一座公园的风景,从构成风景的事物中选出花、草、树木、甬路、和人作为描绘对象,并列进行描写。
(二)描绘一个事物,将事物分成若干个局部并列进行描绘。
如整体要描绘一朵花。
在写作时,对花蕊、花瓣、花托、花茎、花叶并列进行描写。
(三)描绘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并列描绘。
还以描绘一朵花为例,可以从花色、花味、花形、花声、花的质地等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并列描写。
一.并列描写几个事物的段落如何化成总分总段落素淡的云,在蔚蓝的天幕上漫步徜徉,清雅、悠闲,洁白得不见半点瑕疵,仿佛是浮动的灵羽,是飘逸的玉魂。
恬淡的风,若有若无,带着泥土的气息、鲜花的芬芳,轻轻拂过杨柳的枝头、摇曳着带雨的花朵,仿佛是一位年轻的母亲,轻拍着即将入睡的婴儿。
树叶绿得发亮,叶尖上点缀着一粒粒饱满的水珠儿,在阳光下折射着七彩的光晕,仿佛一树树翡翠,一树树珍珠,让人觉得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枝花都是从历史深处款款走来的满身珠光宝气的盛装淑女。
上面这段景物描写,采用横向并列描绘的方法,先后描写了云、风、树叶三个事物构成景物,是典型的并列结构,如何在段首、段位加上总写,构成总分总结构呢?(一)段首总写的四种常规方法1.点明此景是何地之景,概括景物给人的整体感受(用形容词或打比方)例如:风云尽去的劳动公园,透着十二分的温柔和含蓄。
(劳动公园——交代景物地点,温柔、含蓄是多个事物构成的景物给人的整体感受)也可以用打比方的方法来写:经过春雨的洗礼,全新的劳动公园,像一位待嫁的新娘。
2.逐一概括构成景物的每个事物的主要特点,合并后用来描绘整个风景就是将并列描绘的事物,每个概括出一个主要特点,合并到一起,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用来描绘整个画面。
曾老师原创:写人文章的叙事模式第一单元如何写好人物命题作文第七讲写人文章的叙事模式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离不开经典的故事。
叙事既是写人、记事文章的核心内容,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
采用不同的叙事形式,记述同一件事,产生的艺术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要写好人物命题作文,就必须掌握叙事模式。
只有精通各种叙事模式,才能根据命题的要求、事件本身的特点以及主题表达的需要等,选择最适合的叙事形式,达到预期的写作效果。
一、立足全文,确定整篇文章的叙事模式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划分成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着眼全文,可以把叙事模式分为三类:(一)全文叙事模式文章的开头、主体、结尾全部都在叙事。
例如:西尔维娅的沉默六月的某个夜晚,一个小女孩急匆匆跑过一片笼罩着阴影的大森林。
时间已经晚上8点,西尔维娅非常担心祖母会责怪她——她不能回家太晚。
奶牛站在小溪安详地饮水。
西尔维娅把脚伸进清澈的溪水中,一边享受清泉的温凉,一边等待老牛喝完水,然后一同回家。
一声尖锐的口哨,突然从不远处传来。
西尔维娅知道这不是友好的鸟鸣声。
“你好,小姑娘!”一个年轻小伙子高兴地打着招呼向她走过来,“这儿离大路多远?”西尔维娅开始发抖,声音低得自由自己能听见:“两里。
”因为在这样的荒郊野外,她遇到的是一个身材高大的小伙子,而且手里还提着枪。
西尔维娅只好带着这位陌生人,赶着奶牛在森林里穿行。
“我一直在打鸟,”他抱怨道,“但我迷路了,我可以在你家过夜吗?”西尔维娅没有回答,但她很高兴自己就要到家了——祖母正站在农舍门口向她这里张望。
小伙子放下枪,把他遇到的问题讲给始终微笑着的祖母听。
“当然,你可以和我们呆在一起!”她说,“我家里虽然不怎么富裕,但还会非常欢迎你和我们分享我们拥有的东西。
”吃完饭,他们三人坐在屋外聊天,西尔维娅才知道这个年轻人原来是个收集、研究鸟类的科学家。
“你把它们装在一个口袋里?”小姑娘问年轻人。
“不,”小伙子若无其事地说,“我用枪把它们打下来,然后用化学药品把它们制成动物标本保存起来。
曾⽼师原创:写出有灵魂的记叙⽂——纵向描述构段第三章写出有灵魂的记叙⽂第⼋讲纵向描述构建有灵魂的段落第⼀节什么是纵向描述构建有灵魂段落所谓的纵向描述,就是抓住⼀个对象(⼈或事物),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纵向描绘其连续出现的⾏为或状态,或者描述由这⼀对象引起的其他事物的连带变化。
横向并列描述,是在⼀个时间点上,描述不同事物或⼀个事物不同⽅⾯同时呈现出来的状态;⽽纵向描述,时间是变化的,描绘的对象是不变或连带的,呈现的是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
纵向描述有四种形式:单⼀推进式、外因助推式、多⽶诺连带推进式、⼀线串珠式。
⼀、单⼀推进式纵向描述就是抓住⼀个描写对象(可以是⼈,也可以是物),⽬不斜视,⼼⽆旁骛,以⼀个动作或动态为起点,沿着时间顺序,连续描述它先怎样,然后怎样,再怎样,最后怎样,再现某个对象⼀个完整的⾏为过程,通过其中的细节和整个过程来突出这个对象的特点,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种描述形式。
例如:最妙不过下点⼩雪啊,扫开⼀⽚雪来,⽤⼀根短棒⽀起⼀⾯⽵筛,在短棒下端系⼀根长绳,⼈远远地牵着,见鸟雀下来啄⾷,只⼀拉,便罩住了。
解析:这⼀段落,描述的是“雪地捕鸟”这⼀完整的动态⾏为过程,描写的对象始终是“捕鸟解析⼈”,扫雪、⽀筛、系长绳、牵长绳、拉长绳,是捕鸟⼈连续的动作,以扫雪开始,到⾏为结果⽣成——便罩住了结束,没有写捕鸟⼈以外的任何⼈或事物(涉及到的笤帚、雪、⽊棒、⽵筛、长绳、鸟雀,都是⼈的动作作⽤的事物),这些动作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呈现。
作者通过刻画捕鸟⼈的捕鸟⾏为突出孩⼦天真、好奇的特点,以此间接表现⾃⼰热爱⾃然、追求⾃由的思想感情。
注意事项:1.抓住⼀个⼈或事物进⾏描绘。
以描述⼀个⼈或⼀个事物为核⼼,不要关注其他事物,只描述⼀个对象的⼀⾔⼀⾏、⼀举⼀动。
描述⾏为过程要完整。
从⼀个起点开始描述,直到⼀个结果产⽣,整体上要描绘⼀个完整2.描述⾏为过程要完整。
的阶段,或完整的过程,否则,读者不知道作者笔下讲述的是什么⾏为。
曾老师原创:散文化叙事技巧一般的记叙文叙事,整个叙事过程,环环相接,情节连贯丰满,过程冗长,语言很难提升档次。
要想在考场上拿到高分,写记叙文就要学会散文化叙事方法。
散文化叙事的特点是:写事高度概括,事件整体占的篇幅非常小,作者在叙事过程中从事件表现出来的特殊性着眼,只刻画故事情节中最精彩的一环,以点带面,让这最美的瞬间光彩照人,夺人二目,聚焦折射作者的思想光辉。
一般的叙事,如泼墨描绘整个夜空,精雕细琢全部时空;而散文化叙事只着眼这个夜空的特别之处,捕捉其中一个、两个极富个性化的瞬间,如点染河上的一点渔火,如定格夜空中一朵流星,虽然时空短暂,但也会因为她刹那间的熠熠生辉,给人留下唯美的印象。
这种方法在写作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步骤是:(1)以事件发生的大环境入笔,选择两三个有代表性的事物,如写意山水,几笔勾勒出一个富有意境的大环境,营造与事件本身水乳交融的氛围。
在空间的选择上,要指向事件发生的最外围大环境,同步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
(2)高度概括描写整个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地点。
(3)指出主人公做事的不同之处(特别之处)(4)具体描绘这个特别情节(常常以对话形式呈现)(5)具体描绘身边的小环境,营造的氛围要和大环境一致。
(6)刻画主要人物沿着中心事件捎带着做的另一件事,表现人物形象的另一个侧面,使人物形象由扁平化,向立体化发展。
(7)运用主题升华法写经历整个事件的感受,以及这件事对自己未来的影响。
写作时整体表达要像一块石头投入水中,从中心写起,逐步向外拓展成一圈圈涟漪,给人回味悠长的感受。
写作范例演示:整个事件写奶奶给我讲故事,时间是晚上,地点在家门前的小院里。
要表现的主题是——赞美奶奶善于抓住时机,用艺术方式教育自己的子孙,同时表达那你对子孙那种深挚的爱。
(1)夏夜的天空,深邃而遥远。
月华如水,荡涤着灿烂的星河。
浩瀚的宇宙被夜的画笔涂成一种颜色,似乎隐隐地飘着淡淡的墨香。
(2)奶奶悠闲地半躺在一把陈年的竹椅上,一手抚着我的背,在月光下给我讲着一个又一个陈年的故事。
曾老师原创:第三章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第三讲)第三章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第三讲命题作文的选材上一讲介绍的四步选材法,是选材的基本程序,或者说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对命题作文选材而言,还要关注其选材的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受命题作文题目内容的限制。
一、命题作文题目对选材的限制与应对措施一、限定选材的种类以及在这个种类中的最大选择范围。
写记叙文,作者可选择材料的种类包括人、事、物、景,有的标题直接限定了可选择材料的种类。
例如《我的爸爸》、《邻居》、《同桌》,直接限定了选材的类别只能是“人”这一类别,同时,也限定了选材的最大范围。
第一个标题选材的最大范围是“爸爸”并且必须是“我的爸爸”,写“爸爸”以外的人不行,写“别人的”爸爸也不行。
第二个标题同样限定了必须写人,写的人物必须是“邻居”,写谁的邻居都行。
第三个标题限定的选材种类也是人,最大范围是“同桌”,写哪个人的同桌都行。
有的题目限定选材种类是事、物、景等,同样也限定了在每一类中选材的最大范围,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应对措施:高度重视审题环节,一审选材的允许种类,二审选材允许的最大范围。
选材时,要确保所选材料符合题目限定的种类要求,其次要确保所选材料都在题目限定的最大选材范围之内,否则就会“跑题”。
二、限定选材表现的思想感情(主题)种类以及主题的范围。
命题作文,有的题目直接限定了文章主题种类,并限定了主题的范围。
例如《故乡情》、《我爱万泉河》、《天空从来不掉馅饼》、《经历,是一种财富》、《奉献》、《豁达》、《渔趣》、《做山间的一片闲云》等,前两个题目限定了选材表达的主题必须是情感类主题,限定所选材料必须表达对故乡的感情,具体表达哪种感情都可以。
第二个标题限定所选材料必须是我对万泉河的感情,并且这种感情又被限定在具体的“爱”上,写其他的感情不行。
第三、四个题目限定选材表现的主题是哲理类主题,前一篇选择的材料必须表现“天空从来不掉馅饼——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这个哲理,后一篇所选材料必须表现“经历的价值无限”这个哲理。
(12)曾老师原创:中考记叙文阅读考什么记叙文阅读看起来题型众多,但怎样考也离不开三个词,六个字。
过去的典籍称谓是:义理、考据、辞章;现在的称谓叫形式、内容、效果。
形式,是指语言表达的外在形式:包括——词性、词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构成形式、句式、修辞、过渡、表达方式、描写角度、描写方法、文体、人称、线索、记叙文六要素、记叙顺序、叙事方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等等。
内容,是指语言以词、句子、段落、篇章形式存在,客观上传递出来的信息。
它的内涵包括四个层面:一是直接传递的表面信息;二是透过表面,简单分析能够推理出来的隐含信息;三是,联系其他词语、具体语境和其他段落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的表达重点或倾向;四是,分析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终极写作目的。
例如,她站在那里,像一株盛开的牡丹。
第一层含义:这句话描绘的是她的外貌,或者说她的仪态给人的感受。
——表面写了什么;第二层含义:这句话表现她外貌的美丽、仪态给人端庄、典雅感受。
——直接表现什么;第三层含义:如果其他段落写了她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联系起来看就可看出,作者这样表达,是为了表达“她”是一个内外兼修的人,作者以外在美表现其内在灵魂和精神世界的美。
——深层次表现了什么:第四层含义: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喜爱之情和优秀品质的赞美之意。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
效果,是指我们用语言传递信息的时候,会选择不同的形式,选择不同的表达形式,对应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形式一旦确定,效果就已经确定。
形式和效果是一一对应的。
例如,下面三句话,同样是说一个人长得肥胖,选择不同的方式,带来的效果截然不同1、他长得胖。
直接记叙,只对他的形体做了简单的概括,语言平淡,表现力不强。
2、肥胖——是他最突出的特点。
这句话选择了前置倒装句式,加重了“肥胖”二字的语气,对他的形体特征进行了有效强调,给人深刻的印象。
3、他往那一站,如果是黑天,你会误认为那里放了一口腌菜的大缸。
作者选择描写这种表达方式、夸张这种修辞方法,不禁带来了生动形象的效果,而且突出了他形体过于矮小、肥胖、蠢笨的特点,同时把自己的厌恶之情,也融进描写之中。
曾老师原创:成长作文——第三章:备好写作原材料第三章备好写作原材料一个裁缝师,想做出一件精美的时装,必须事前备好布料;一个建筑师,想崛起一座摩天大厦,必须事前备好钢筋、水泥;一个厨师,要烹制一桌美味佳肴,必须事前备好鱼肉蛋菜。
否则,技术水平再高,也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写记叙文也是如此,没有原材料,你就是有再好的写作技巧,也写不出好文章。
记叙文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因而记叙文的原材料必然是人、事、景、物。
又因为写人的文章以叙事为支撑,写景的文章以写物为基础,所以我把记叙文写作的原材料分为两类,一是事件,二是景物。
这一章着重讲的是原材料准备,就是布料、钢筋、水泥、鱼肉蛋菜的准备,是最原始的材料,不是剪裁过后的布料,不是拣摘清洗改刀后经过加工的材料。
第一单元学会叙事叙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叙述复杂的事,更难,能够根据主题需要,并围绕主题叙事难上加难。
我这里要讲解的,是抛开主题的叙事,先后要完成的是:一.高度笼统高度概括性的叙事;二.六要素齐备的概括性的叙事;三.体现事件发展阶段性的叙事;四.事件发展过程较为详细的叙事;五.事件发展过程生动的叙事;六.事件发展过程非常生动的叙事;七.事中有事的叙事;八.倒叙叙事。
第一节高度笼统高度概括性的叙事孩子叙事,开始难度就很高,因为孩子的叙事是从高度概括开始的。
有个孩子,老师第一次要求他写日记,他是这样写的:放学后,我被爷爷接回家,先写完了作业,然后看了一会儿动画片,爸爸妈妈下班后,我们一起吃完了饭,就各自进卧室睡觉了。
这篇日记,用了50个字,写了5件事:一是爷爷接“我”回家;二是(我)写作业;三是(我)看动画片;四是“我们”(全家人)一起吃饭;五是(全家人)睡觉。
剩下的是文字是标注这些事发生的时间和先后顺序。
这篇日记暴露了孩子的叙事起点是非常笼统、高度概括的(概括能力是一种很难培养的能力)一句话一件事。
孩子不会细致、生动地叙事,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家长和教师从来没有给孩子循序渐进的讲解,一件事怎样从概括叙述到细致叙述,最后到生动形象叙述这个逐渐细化的过程,孩子始终停留在高度概括、高度笼统的叙事阶段,自然叙事无话可说,无话可说也自然就不细致生动了!一、高度笼统、高度概括叙事,是叙事的基础(一)它关注了谁在做事叙事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讲清楚自己要叙述的事是谁做的,如果这个人或事物都说不清楚,事件也就无法记叙明白。
曾老师原创:全新的立意,来自故事情节的“延展”与“改道”全新的立意,来自故事情节的“延展”与“改道”优秀的作品,有三个最基本的要求:形式新颖、素材新颖、立意新颖。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100%的语文老师都在理论上反复强调过这三点,然而一旦进入实践层面,当学生问及:怎样才能实现这三个“新”呢?很多老师便会陷入哑口无言、束手无策的窘境。
这一讲,我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让寻常的素材和立意,摇身一变,焕然一新。
一.素材与立意的关系素材和立意的关系,是个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和把握。
为了变抽象为具体,我找了一个命题——《一个陌生人》,让学生进行实际写作,然后进行客观统计,列表如下:写作素材立意1.一个陌生的小学生给一个老奶奶让座赞美小学生舍己为人,助人为乐。
2.一个陌生的叔叔把妈妈丢的钱包还给妈妈赞美叔叔拾金不昧的精神品质。
3.一个买菜阿姨把店主多找的零钱还给回去赞美买菜阿姨讲求诚信,无私正义。
4.新搬来的邻居帮助奶奶提菜上楼赞美新邻居助人为乐、尊敬老人。
5........上面的统计表告诉我们:立意总是随着素材的改变而改变,有什么样的素材,就有什么样的立意,素材一旦确定,立意便无法改变。
从这一点着眼,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论:要实现立意全新,必须在素材的选取上“下功夫”、“动脑筋”。
二、以素材求新实现立意求新的途径(一)故事情节,纵向延展一个故事,讲到某处,停下来,能够表现一个主题(立意),继续向前延伸一个情节,立意就会发生改变,不断延伸,立意就会不断改变,在这种“延伸”中,素材逐步变新,立意也随之逐步变新。
例如:1.一个孩子给一个老奶奶让座。
——立意:赞美孩子尊敬老人,助人为乐。
2.一个孩子给一个老人让座,(一次延伸故事情节)妈妈问他:为什么给老人让座?他趴在妈妈耳朵边告诉妈妈:班主任也坐在车上,自己要评选三好学生,必须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
——立意:揭露孩子为了名利,不惜弄虚作假的品质。
3.一个孩子给一个老人让座,(延伸故事情节)妈妈问他为什么给老人让座,他趴在妈妈耳朵边告诉妈妈,班主任也坐在车上,自己要评选三好学生,必须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
曾老师原创: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构建总分总叙事段模式曾老师原创: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构建总分总叙事段模式中考语文阅读作文第三章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第七讲横向并列描述构建有灵魂的段落第五节叙事段落由并列结构化为总分总结构并列结构,是段落结构中最松散的结构。
而总分总结构,不仅是最常见的一种段落结构,也是所有段落当中,结构最完整、最严谨的段落。
这一节,我们重点讲解横向并列叙事的段落,如何成长为总分总结构的段落。
所谓的并列叙事,就是并列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件,共同表达一种思想感情的段落,这样的段落,化为总——分——总式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事件发生背景或原因(总)+并列叙事(分)+产生的结果或影响(总)那时候,家里很穷。
我本来有九个姐妹,父母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五个,其他的一生下来就被迫溺死了,这在父母心里是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痕。
到了该上学的年龄,有钱家的孩子都高高兴兴地去上学,我们却要留在地里帮助家里耕种,姐姐上学时,已是十三岁了。
家里只有最大的哥哥做过新衣服,剩下的弟弟妹妹只有捡哥哥穿小的衣服来穿,因此一件衣服不分男女,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等传到最小的弟弟身上,常常是补丁叠着补丁。
时至今日,那种生活以及当时拮据感受,依旧刻骨铭心。
解析讲解:段落主体(中间部分)并列叙述了溺死儿女、上学很晚、传递穿衣三件事,其背景和原因都是“家里很穷”,这些事产生的结果或影响是“刻骨铭心”的难忘。
文段用背景或原因总领全段,用事件产生的结果或影响总结全段,形成总——分——总结构。
下面的段落,也是这样构成的:小学六年,我的成绩一直很差。
班里的同学都远远地躲着我,大多时候我一个人上学、下学,更没有人愿意和我玩。
老师喜欢好学生,一提到我的名字就摇头。
学校的事传回村里,很多在家务农从没上过学的同龄人一遇到我就说:狼到天边吃肉,狗到天边吃屎,没那个读书的本事,到学校装什么白脸书生!完了还不忘发出一阵别有韵味的大笑。
这些经历,造成了我今天有些孤僻、有些自卑甚至是自闭的性格。
二.总体评价人、物性格品质(总)+并列叙述几件事(分)+产生的感受、影响、结果(总)班主任是个异常精细的人。
上小学的第一天,下课的铃声一响,她就站在教室的门口,组织大家排队上厕所,待大家排空了“内存”,再排好队把我们带回教室。
后来才明白,老师是担心我们这些新生,找不到厕所,或者上完了厕所又忘了返回教室的路。
每天放学的时候,她都要发给我们每人一个纸条,上面打印着每一科的作业,最后还要求家长签字。
其他班都由各科课代表口头传达,大家记录。
她的做法不仅避免了我们记录遗漏,还用节约的时间,给我们讲有趣的故事,也因此我们的小学时光,即便是放学前,也盛满着快乐。
平日里谁的作业涂鸦得厉害,老师总会要他重写,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直到合格为止,就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因此,学校里进行的书写评比,我们班总是第一。
几年下来,班里的学生虽然性格各异,但每个人都养成了做事严谨的好习惯,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大家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解析讲解:段落主体(中间部分)并列叙述了三件事:老师带我们上厕所、打印作业、关注书写,这些事可以看出老师做事精细的品格,因此用这种品格对老师进行评价,作为段落的第一句,总领全段。
同时这些事,老师的这种性格带来的结果是——让每个学生都形成了做人做事严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好习惯,就运用这种结果作结,总结全段。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句的总写的内容,要在后面并列叙述的事件中得以充分体现,不能签名评价是精细,后面的事件体现的是勤劳、宽容等其他品质,二者要保持高度一致。
最后的结果、影响、感受一定是人物的精神品质产生的主要影响,不能写那些次要影响或者无关的内容,让人觉得牵强甚至无法理解。
下面的段落,也是以这种方式构建的:最令人感动的,是小狗的忠诚。
小狗刚进家门的时候,生活非常拮据,人常常吃上顿没下顿,能剩下来留给它的食物更是少得可怜,狗经常要饿肚子,然而它从没有因为“待遇”差而离家出走。
爸爸开过一间收购站,因为没钱投资,收来的废品就散放房子东边的空地里,小狗自然就成为夜里专门的“打更人”。
一次寒流来袭,气温陡降十几度。
第二天我们一家人来到收购站的时候,狗就趴在收来的物品旁边,身上结着厚厚的一层冰,已经冻僵了,却仍旧恪守着它的岗位。
妈妈和爸爸工作很忙,经常一忙起来就达到一种忘我的境地,经常忘记了时间,把上幼儿园的妹妹丢在幼儿园的门口苦苦地等待。
家里的小狗,便义无承担起妹妹的陪护任务——每次到了时间仍不见妹妹回来,便以最快的速度,奔到幼儿园的门口,陪着孤单的妹妹一同玩耍,直到妹妹惊喜的欢呼着扑倒妈妈的怀抱。
现在,这条小狗已入暮年,连走路都很困难,我们一家人就像老人一样敬重它、赡养它,在每个人的心理,它已经不再是一条狗,而是一个最可信、最可敬的朋友和亲人。
三.概述人物的个性、规律性、共性行为(总)+ 并列叙事(分)+行为结果、影响、感受(或揭示人物品质,表达或他人的情感)(总)记忆中的妹妹始终哼着歌。
妈妈给她买个礼物,无论是她非常渴望的,还是妈妈怕花钱给她带回的地摊货,她都会欢天喜地,一边玩,一边哼着歌儿。
有时候妈妈会问她:为什么我没满足你的愿望,你还这么高兴呢?她总会轻松的回答:有,总比没有强,何况,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偶尔考试失败了,父亲沉着脸,母亲唉声叹气,她仍然没心没肺地哼着歌,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姐姐担心她激怒了父亲挨揍,用眼神儿示意让她闭嘴,她依然故我:失败是成功的妈妈,没有妈妈哪来的女儿,愁眉苦脸也解决不了问题,努力就是了!书房里,歌声依旧。
没用多久,成绩便在这欢快的歌声里扶摇直上!都说女孩怕打针,可妹妹从未怕,更没有哭过鼻子。
有一次小妹病了,妈妈陪着去打点滴。
她平静地看着针头插进血管,哼着歌忍受着红霉素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只有呕吐的时候,才能让她的哼唱停下来。
旁边的大夫病人无不赞叹这个不同寻常的小病人,她却一扭头,轻描淡写来一句:难得有这样的体验,下次写作文不用瞎编了!+总写后面的总写部分,有以下几种写法:1.结尾——用行为结果的方法来写:凡是和她一起学习生活过的人,没有不对她竖大拇指的!也可以写成——她也因为歌声,始终保持着一份别人无法享受的快乐!还可以写成——她也因此获得了好人缘,很多人都愿意和她这个乐天派交朋友!2. 结尾——用行为影响的方法来写:因为她始终这样哼着歌,始终这样快乐着,我们的家庭时时充满了快乐,她的朋友也始终被快乐包围着,所有和她一起学习生活过的人,也始终保持着一份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3.结尾——用行为给人带来的整体感受来写:在我们的心里,她是一只快乐的云雀,是一棵自由生长的忘忧草!4.结尾——用揭示人物品质的方法来写:妹妹就是这样一个始终保持着一份别样乐观、坚强的人!5.结尾——用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来写:我真的为有这样一个乐观、坚强的妹妹而骄傲!或者:从妹妹的身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幸福和快乐不是上天赐予的,而是自己始终拥有一份超然物外的良好心态!6.结尾——用表达他人的思想感情的方法来写:她的同学,因为拥有她这样一个乐观的朋友而骄傲!她的老师,因为拥有她这样一个学生而自豪!解析讲解:概括总写一个人的行为,这个行为要带有明显的符号特征——就是这种表面行为代表着特定的思想意义。
例如他总是皱着眉头,这一行为代表的要么代表善于思考,要么代表悲观消沉;又如: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想当年,我......。
代表着一种自我、骄傲和怀旧。
中间并列叙事,要围绕着这一特定行为来写,否则就跑题了。
结尾可以运用以上六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来写,写作内容不能牵强。
四.内容换过渡(总)+并列叙事(分)+ 事件结果、或影响、或感受(揭示叙事的表达意图)(总)......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
庚子年(一九)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
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
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粱,通年没吃过白米。
特别是乙未(一八九五)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
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
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
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
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解析讲解:开头第一句是一个过渡句,承接上文写“中国农民平和”的内容,引出下文写“灾难降临”的内容,以过渡句作为前面的总写句。
段落结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写的是这些痛苦遭遇直接带来的结果;第二部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是写面对这些灾难母亲的行为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下面的段落也是以这种方式构建段落的:说着聊着,话题便从眼前的生活渐渐回到了曾经的过去。
那时候的年过得很简单,周庄最有钱的财主过年才杀一只鸡,炖两条腥得让人咂舌的小巴鱼,一般的佃户能见到白面的人家都寥寥无几。
那时候,姑娘出嫁对娘家是一件大事,不是现在成家立业的大喜事,而是能从亲家手里要来一点彩礼,解决自家儿子娶媳妇开销的难题。
那时候出门,兜里不是带着白花花的银子或钞票,走到哪里饿了,找个饭店一坐,吆三喝四地点菜,尝尝家里吃不到的异地特产,出门的人每个人都背着一个装干粮的口袋,路上时间长了,那些几乎风干的大饼子会长出长长的毛来......回忆过去那些痛苦的经历,对比着现在的生活,爷爷的脸上总会泛起兴奋、喜悦的红光。
(用结果写后面的总写部分)五.练习实践试试自己能够用其他形式文本段文字结尾,写成总分总式结构:练习1:以事件产生的影响,写后面的总写说着聊着,话题便从眼前的生活渐渐回到了曾经的过去。
那时候的年过得很简单,周庄最有钱的财主过年才杀一只鸡,炖两条腥得让人咂舌的小鲅鱼,一般的佃户能见到白面的人家都寥寥无几。
那时候,姑娘出嫁对娘家是一件大事,不是现在成家立业的大喜事,而是能从亲家手里要来一点彩礼,解决自家儿子娶媳妇开销的难题。
那时候出门,兜里不是带着白花花的银子或钞票,走到哪里饿了,找个饭店一坐,吆三喝四地点菜,尝尝家里吃不到的异地特产,出门前准备好一口袋干粮,路上时间长了,那些几乎风干的大饼子会长出长长的毛来......。
例如:村里的后生小子,听了这些令人咂舌的往事,无不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并越发珍惜自己的青春,珍惜眼前每一个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