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 格式:pptx
- 大小:4.66 MB
- 文档页数:22
带锁髓内钉在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
方法:自2005年2月—2010年12月应用带锁髓内钉做内固定与植骨治疗50例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结果:全部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8个月),42例6个月内愈合,8例出现延迟愈合,一年以后骨折愈合,按照shelbourne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2%。
结论: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带锁髓内钉是一种较好的固定方法。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骨不连;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植骨股骨干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不论是基层医院或规模大的综合性医院,采用何种内固定方式,都存在骨折不愈合骨不连的可能性,骨不连的发生率约为5%—10%①。
由于骨不连产生的疼痛、肢体功能和心理障碍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我院自2005年2月—2010年12月共收治50例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做内固定加取髂骨植骨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23—71岁,平均37岁,其中股骨下段骨折28例,股骨中段骨折15例,股骨上段骨折7例。
50例骨不连中使用的内固定物,普通钢板20例,加压钢板18例,带锁髓内钉12例,其中普通钢板断裂4例,加压钢板断裂1例,螺钉断裂10例,带锁髓内钉主钉断裂1例,锁钉断裂4例,术前膝关节活动范围80°(50°—110°)。
1.2手术方法患者平卧位,以骨折断端为中心进入将原内固定物取出,骨不连断端的处理:清除骨不连端的结缔组织及游离的死骨,钻通闭塞的隋腔,咬除1—2毫米的硬化骨。
内固定的选择:下段骨折采用逆行带锁的髓内钉,股骨中段及上段骨折采用顺行带锁髓内钉做内固定,精确控制其长度,使其远端尽量靠近关节面,以保证最大的稳定性,纠正骨不连端的旋转畸形及短缩畸形。
逆行带锁的髓内钉先锁近端后锁远端,顺行带锁髓内钉先锁远端后锁近端。
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治疗进展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0-15 发表评论分享作者: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王飞达股骨干骨折是人体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能够有效地防止短缩、移位等并发症,轴向固定有利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及负重,兼具生物学和生物力学优点,已经成为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首选方法。
无菌性骨不连是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的并发症之一,随着高能量损伤、多发伤的增多,加之髓内钉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适应证的扩大,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在最近一些学者的研究报道中,骨不连的发生率可达6.3%~12.5%。
骨不连发生后患者面临着步态异常、无法正常负重行走、不能尽快的回到工作岗位等问题,承受疾病痛苦和社会心理的双重压力,是骨科医生临床工作中面临的巨大挑战。
因此,本文从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诊断、分型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骨不连的诊断与分型目前采用的骨不连诊断标准由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制定:即骨折后9个月仍未愈合,并且已连续3个月没有任何愈合迹象。
骨不连患者体格检查时往往存在骨折间隙压痛,伴或不伴患肢轴向叩击痛,活动或负重后骨折部位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X线检查示骨折端有间隙,髄腔封闭,骨质疏松,骨痂间无骨小梁形成等征象。
Judet,Webe和Cech等将长骨无菌性骨不连分为肥大型骨不连、萎缩型骨不连及营养不良型骨不连(注:营养不良型骨不连虽在分型上属于肥大型骨不连的一种亚型,但该型骨折端为非肥大型,周围缺少骨痂,一般将其单独列出)。
其中肥大型骨不连骨折断端周围有丰富而肥大的骨痂,但骨折线明显,说明骨折端血供丰富但存在力学不稳定。
有报道称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发生肥大型骨不连的主要原因是旋转不稳定,可能与髓内钉选择过细、远端锁钉断裂失效等因素有关。
而萎缩型骨不连和营养不良型骨不连骨折断端都缺乏骨痂,骨折线明显,说明骨折端血供较差。
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治疗方法探究【摘要】目的:探究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30例从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实施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例患者实施更换髓内钉治疗,10例患者实施加压钢板治疗治疗,10例患者实施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对比不同二次手术方式患者治疗后的骨不连的愈合率。
结果:实施不同手术治疗骨不连的效果不同,相比于加压钢板治疗与自体髂骨植骨,实施更换髓内钉治疗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愈合率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更换髓内钉应用于长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研究中推广。
【关键字】带锁髓内钉;长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治疗效果长骨干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经过带锁髓内钉手术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得到治愈,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患者出现骨不连的情况[1]。
目前临床上对长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主要实施更换髓内钉、加压钢板治疗与自体髂骨植骨等不同二次手术方式治疗[2]。
本研究中,分析了更换髓内钉、加压钢板治疗与自体髂骨植骨三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于长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治疗效果。
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此次研究选取从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实施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为21-74岁,平均年龄为(46.52±5.41)岁。
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此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方法对10例患者实施更换髓内钉治疗,具体方法为首先在髓内钉内部穿入球头导丝,然后继续插入一根平滑导丝以充填断钉内部形成崁顿,然后将球头导丝向后牵拉以拔除,重新进行扩髓,插入更大直径的髓内钉。
对10例患者实施加压钢板治疗,具体方法为保留原有髓内钉,切开皮肤分开筋膜与髂胫束,纵行切开骨膜向两侧剥离,显露未愈合的骨折端。
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动力化后骨不连原因分析赵伟超;陶忠生;吕振木;王延杰;刘少华;刘龙刚;王秋生【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动力化后骨不连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7例股骨干髓内钉固定动力化后骨不连的临床资料,对股骨干骨折部位、动力化适应证、动力化时机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导致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动力化后骨不连的原因.结果Ⅰ期使用动力性固定致使骨折断端不稳导致骨不连5例;静-动力型固定转换不合理17例;动力化后过早负重行走导致髓钉断裂2例;髓内钉适应证选择或操作不当,动力化后骨折断端更加不稳定,导致骨不愈合3例.结论尽管很少有客观的证据来支持动力化的疗效,但相对于其他的侵入性大的手术来说,这种手术的风险和费用相对较小,所以,对于力线好、没有缺损的股骨干峡部以外的横断及短斜形骨折,动力化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对患者的负重进行相应的限制.【期刊名称】《实用手外科杂志》【年(卷),期】2018(032)003【总页数】4页(P291-293,299)【关键词】骨折;骨不连;股骨;交锁髓内钉【作者】赵伟超;陶忠生;吕振木;王延杰;刘少华;刘龙刚;王秋生【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手足外科, 河北保定 071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手足外科, 河北保定 071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手足外科, 河北保定 071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手足外科, 河北保定071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手足外科, 河北保定 071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手足外科, 河北保定 071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手足外科, 河北保定 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带锁髓内钉的固定轴线接近长骨的中心轴,所受弯曲应力几乎为零,进而从生物力学方面为骨折提供了稳定性,髓内固定的同时允许应力沿骨皮质向下传导通过骨折断端,骨折端均匀地承受了轴向压力,避免了剪力及扭力等有害应力,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应力遮挡,通过髓腔内髓内针相互多点接触内夹板作用及锁钉的锁固作用,既能保持肢体的长度,又能防止短缩,控制旋转。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第18卷第63期 87·临床研究·0 引言股骨是人体中最结实的长骨,股骨干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骨折以粉碎性骨折更常见。
本次研究为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5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11例,年龄18~66岁,平均(44.75±14.96)岁。
对照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为A型者9例,B型7例,C型9例。
观察组股骨粗隆间骨折为A型者8例,B型10例,C型7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全麻,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肢垫高,C臂X光机闭合复位。
术后均常规监测血红蛋白(Hb)。
术后48h嘱患者床上锻炼股四头肌,根据恢复情况拔除引流管。
术后2周拆线,拆线后可根据具体情况行不负重下地锻炼。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措施的基础上接受桥接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患者接受外侧局部切开,根据骨折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模块和连接棒。
骨折复位困难的患者接受后外侧切口,从骨折中心部位切开,暴露骨折端,彻底清理断端,并于直视下复位。
骨折断端两侧至少使用3枚螺钉固定。
对照组患者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根据骨折面的跨度选择钢板长度,骨折断端两侧至少使用3枚螺钉固定。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4.92±11.57)min、(348.50±30.08)mL和(13.1±2.03)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01.59±12.63)min、(412.91±20.06)mL和(20.1±1.57)d。
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全宸良娄盛涵刘勃陈宇翔张里程唐佩福【摘要】目的探索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9月本院骨科创伤病区住院的股骨骨折术后56例骨不连患者病例资料,选择骨折愈合(在本院行内固定取出术)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并通过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骨不连组吸烟、饮酒、开放伤和多发骨折患者人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
在多变量分析中,饮酒和骨折性质(开放性骨折、多发性骨折)是术后股骨骨折不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有吸烟史、饮酒史、开放性骨折和多发骨折的股骨骨折患者更应警惕术后骨不连的可能。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8)005【总页数】3页(P430-432)【关键词】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危险因素【作者】全宸良娄盛涵刘勃陈宇翔张里程唐佩福【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北京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股骨骨折约占成人全身骨折的32.5%,除病理性骨折属低能量致伤,大多数股骨骨折是由于高能量损伤所导致[1-3]。
一般均应进行外科手术治疗[4-7]。
但无论采用何种术式(微创或切开),股骨骨折术后仍有较高的骨不连发生率[8]。
目前,如何防治骨不连的发生仍是骨科医生面临的重要临床难题之一。
虽然目前很多RCT试验和相关研究证明,骨不连的发生率与的手术方式和骨折时患肢损伤程度有关[9-10]。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12例股骨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骨不连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初步探讨,为临床早期预测、降低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发生率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选取本院骨科创伤病区于2014年1月- 2016年9月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骨不连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18周岁;2)在本院确诊为骨不连;3)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内固定及外固定架);4)术后发生骨不连。
/
股骨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怎么根治!
股骨骨折常见的并发症
股骨干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头骨折、股骨髁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骨折有什么并发症
一、并发病症
可并下以下病症:
1、骨科早晚期一般并发症:包括骨盆骨折、关节脱位、内脏损伤、其他处骨折、大出血、休克等
二、特殊并发症:
包括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
骨折的同时有可能损伤这些血管,造成股骨头坏死,或骨折不愈合。
这些
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为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
1、延迟愈合和不愈合股骨颈骨折经治疗后6个月内仍未完全愈合,应诊断为延迟愈合。
股骨颈骨折后骨不连的发生与年龄、骨折移位程度、骨折线位置和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等有关,不少患者可因此发生再移位。
应根据股骨头存活情况选择再做带血供骨瓣移植或关节置换术,头坏死或已有移位者应做人工关节置换术。
2、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折已愈合、股骨头坏死尚未严重变形、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不必急于手术。
可令其保持正常生活,防止过多负重和运动。
文章来自:39疾病百科 /gggz1/bfbz/。
骨盆及股骨干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因果关系鉴定1例关键词:法医学;交通事故;股骨头坏死:骨盆骨折:股骨干骨折1案例1.1简要案情蔡某,男,60岁。
2009年10月4日因交通事故受伤,致双侧耻骨上支骨折,左侧股骨干骨折,行手术治疗后股骨干骨折愈合不佳。
2016年1月13日X线片示“左侧股骨干骨折植骨、内固定术后改变,骨折大部分愈合,左侧股骨头坏死表现”。
2016年1月25日蔡某要求本所就其左侧股骨头目前病变与本次交通伤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法医学鉴定。
1.2病史摘要2009年10月4日至11月18日入住某人民医院。
主诉:车祸伤致髋部、左大腿肿痛活动受限2h。
查体:左大腿以及双侧髋部明显肿胀、压痛阳性,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阳性,双侧髋关节活动受限,左下肢纵向叩痛阳性,可及骨擦感。
10月4日X线及CT片示:骨盆骨折,左侧股骨干骨折。
治疗经过:入院后于10月7日行“双侧耻骨上支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左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术”等治疗。
2010年10月29日至11月23日入住某人民医院。
主诉:髋部及左大腿外伤术后13个月,要求拆内固定。
查体:左髋活动明显受限,以内收、屈曲受限明显。
治疗经过:人院后于11月3日行骨盆骨折术后骨愈合拆内固定术+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取髂骨植骨术等治疗。
出院时情况及建议:左髋关节活动受限,左股骨骨折愈合后再行髋关节功能训练。
1.3法医学鉴定1.3.1体格检查2016年1月25日进行法医学检验自诉左髋部疼痛,左下肢行走活动不利,左股骨下一直不愈合,医生不让拆钢板。
否认除此次交通事顿以外的其他外伤史。
神清语明,拄单拐缓慢跛行,查体合作。
下腹部双侧腹股沟间、左大腿遗留皮肤瘢痕。
左髋部压痛阳性,左髋关节活动受限。
左下肢较右下肢长2.5cm(脐经髌骨中点至内踝尖间)。
1.3.2阅片所见2009年10月4日骨盆正位、左股骨千正位X线摄片示:左侧耻骨上支骨折、断端临近左髋白关节面,右侧耻骨上、下支骨折伴移位,右耻骨上支骨折近耻骨联合;左侧股骨头完整、未见炎症影像、未见明显退变;左侧股骨干骨折、断端错位,见细小碎骨片游离。
滑槽植骨结合LCP固定治疗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贾逢爽;刘华水;朱礼明;楚万忠;布金鹏;赵国辉【摘要】目的观察滑槽植骨结合LCP固定治疗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收的103例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资料,根据临床医治方案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49例)行常规固定方案医治,实验组(54例)行滑槽植骨结合LCP固定医治,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及骨不连愈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更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骨不连愈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行滑槽植骨结合LCP固定治疗取得确切疗效,可有效提高骨不连愈合效果.【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7(008)016【总页数】2页(P50-51)【关键词】滑槽植骨;LCP固定;股骨骨折;骨不连【作者】贾逢爽;刘华水;朱礼明;楚万忠;布金鹏;赵国辉【作者单位】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山东济南 250113;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山东济南 250113;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山东济南 250113;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山东济南 250113;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山东济南 250113;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山东济南 2501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大多股骨骨折患者因体质差异或医治不当而造成骨愈合的速度缓慢,同时因骨折合并骨坏死、骨感染等情况,进而促使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发生率较高[1]。
为此,研究选取54例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行锁定加压钢板结合滑槽植骨医治,取得显著疗效,现作相关报告。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收的103例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资料,根据临床医治方案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49例)年龄22~54岁,平均(35.26±1.85)岁,男女比28∶21;实验组(54例)年龄23~55岁,平均(36.17±2.96)岁,男女比30∶24;致伤原因:12例高空坠落,24例摔伤,57例交通事故,10例其他;两组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