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给劳动关系带来的变化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劳动合同法》详解(二)《劳动合同法》详解(二)一、劳动合同期限的规定在《劳动合同法》中,对于劳动合同的期限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的期限不同,劳动合同可以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劳动关系在一定的期限内约定,到期后自动终止的劳动合同。
根据法律规定,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10年。
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企业往往会与员工签订1年或3年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后,双方可以继续续签,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劳动关系在合同期限内不设明确的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这类合同在双方协商一致下签订,一般适用于高级管理人员或长期从事特定工作的员工。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解除,需要一方提前通知对方30天,否则需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二、劳动合同终止的方式1. 合同期满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约定的期限届满时,自动终止。
双方可以选择续签劳动合同或解除合同。
在续签劳动合同时,要遵守劳动法规定的程序,并保证劳动条件的合理性。
2. 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双方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的解除条件,随时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提前30天通知对方,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如果一方违反合同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可能需要向对方支付违约金。
3. 经济性裁员企业经营状况不好或者进行结构调整时,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可以进行经济性裁员。
企业经济性裁员需向工会或代表员工的组织提前30天报告,并履行相应的程序和责任。
4. 自行离职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内,员工可以主动提出离职申请,但应提前30天通知企业,并履行相应的义务。
三、劳动合同的续签与变更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到期后,如果员工继续从事本单位工作,需要与企业进行续签。
续签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循合同自愿原则,双方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同时,《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变更劳动合同的条件。
劳动合同法修正对比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不断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权益,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劳动合同法在不断修订与完善之中。
劳动合同法修正对比成为了热点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下面将对劳动合同法修正前后做一对比分析。
一、劳动者权益保护修订前:劳动合同法修订前,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的权益保护相对薄弱,经常处于弱势地位。
特别是在解雇、安全保障、工资支付等方面,劳动者常常处于不利地位。
修订后:劳动合同法修正后,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力度明显加强。
在解雇流程中增加了程序保障,规定用人单位在裁员时需提前与劳动者协商,听取工会的意见,并向社会公示方为即可实施,有效地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在工时、加班和休假等方面也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用人单位责任义务修订前:劳动合同法修订前,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关系时,对于经济补偿的规定相对模糊,用人单位往往可以以较低成本就能解除劳动关系。
修订后:劳动合同法修正后,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给予经济补偿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明确了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的经济补偿标准,对用人单位的责任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增强了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感。
三、法律责任及处罚修订前:劳动合同法修订前,对于违约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相对单一,对用人单位的违法处罚力度较小,实际执法力度不足。
修订后:劳动合同法修正后,对于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规定和相应的法律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也加大了对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保障法律的权威性,提高了用人单位遵守法律规定的意识和责任感。
劳动合同法的修正对比中,可以明显看出对于保护劳动者权益、规范用人单位的行为以及加大违法处罚力度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和完善。
这些变化不仅有利于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社会劳动关系的更加和谐稳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关系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逐渐成为劳动关系管理的重要法律依据。
这两部法律共同构成了我国劳动法律体系,对我国劳动管理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关系,以期为劳动关系的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法),是我国劳动关系管理的重要依据,它既建立了基本的劳动关系体制,又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作出了规定,有效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劳动关系体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关系是以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为基础的劳动法律关系,即由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履行劳动义务,而用人单位也有义务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2)劳动者权利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包括: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享受劳动保护、享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获得正常的劳动报酬等,以及维护自己劳动权益等。
同时,劳动者也应当遵守用人单位的管理规章制度,服从劳动纪律,履行契约义务,不得损害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完成劳动任务,等等。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劳动关系的进一步规范,其主要内容有: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等;劳动者及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劳动者特殊身份的保护等。
(1)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变更劳动合同的,应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书面确认。
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遵循劳动合同解除的规定,未按照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应当予以赔偿。
(2)劳动者及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者及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应当双方尊重彼此合法权益,遵守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共同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如劳动者未按时、认真完成劳动任务,用人单位未按时支付劳动报酬,则可以根据劳动法规以及劳动合同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法扩大了企业的哪些权利和利益?又给企业带来了哪些风险?第一、扩大或保护了企业在试用期的权利。
以前劳动法规定员工在试用期间是可以随时辞工的,根本不考虑企业的利益。
但劳动合同法却规定,员工在试用期辞工必须提前三天告之企业,给企业足够的时间做准备(《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减少了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成本。
原劳动法规定支付补偿金的标准是员工每工作满一年的支付1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那么若某员工只工作了三个月,而企业也应该支付一个月的经济补偿金。
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则发生了变化。
不满半年的只支付半个月的经济补偿金。
最重要的是,对于高薪员工的辞职可能给企业减轻很大的负担。
显然,就不是按高薪员工的工资基数来计算经济补偿金了,减少了企业的支付成本(《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三、扩大了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以前劳动法是允许员工兼职的,企业基本上不得干涉。
但劳动合同法则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当其兼职行为影响了他本的本职工作,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企业可以辞退员工。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第四、另外,也加大了企业对于富余人员职退的权利。
《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作用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体系下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基本的劳动合同正义原则的基础上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法律准则。
它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关系的核心准则之一,是促进就业、鼓励投资、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法律工具。
首先,武汉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形成、运行、终止等方面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政府大力实施政策,提高劳动者权益保护水平的决心。
法律明确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等劳动关系中双方应遵守的义务,从而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规定了和劳动关系有关的用人单位的义务,特别是当双方协议解除劳动合同时,要求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不服从解除合同的补偿,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其次,《劳动合同法》规定了有关用人单位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遵守的手续,以保障劳动者在双方协议解除劳动合同时受到应有的保障。
如规定,用人单位经劳动者本人同意后,可以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但必须使用正式文书,并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达成一致,经用人单位多数签字皆为有效。
同时,《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九不解除”的原则,这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措施;九不解除即是:已付劳动报酬未收回的;职工勤劳劳勤而被降职、辞退、辞职而未经长期劳动考核许可时且未达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者;劳动者未改变劳动实质情形,经申请未被年审同意时;劳动者受孕胎或患有传染疾病未被解除劳动合同者;他人代死者继续履行劳动合同者;其他法律规定的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据此,在上述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以便有效地保护劳动者权益。
最后,《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劳动者双方的赔偿责任,以确保当事人依法履行协议时,不受损害。
规定当劳动关系终止时,由于用人单位原因,造成劳动者损失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以保护劳动者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
总之,《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确立了劳动者有效参与劳动合同的机制,保护、营造劳动者的合法权利环境,进而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劳动合同法实施有什么样的意义1、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新《劳动合同法》详细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以及解除的法律责任,在更大程度上保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
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因为只有在根本上保证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才能有动力更好地工作,社会才能保持稳定,经济也才能健康平稳发展。
《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完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例如《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通过规范双方的行为,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能够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并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以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法不仅明确保护劳动者,也同样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如为了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维护良好的竞争秩序,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密条款;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其约定竞业限制条款;为了让用人单位充分行使经营自主权,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有权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劳动合同法通过规范劳动关系双方的行为,达到“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终极目标。
2、有利于促使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低成本的优势。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无疑将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在劳动力成本提高压力之下,企业应该着力提高效率、产品的创新性及服务质量,以此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新《劳动合同法》7月实施临时工与正式工同酬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劳动者权益意识的增强,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
作为最重要的劳动关系法律之一,劳动合同法的修订和实施一直备受关注。
今年7月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项改变就是临时工与正式工的工资待遇将会实行同酬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劳动合同法》关于同酬制度的规定以及其意义和影响。
1. 同酬制度的概念同酬制度,即同工同酬制度,是指对于同等工作、同等技能、同等劳动价值的劳动者,无论是否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都享有相等的工资待遇。
在过去的劳动关系中,临时工往往因为缺乏正式工的身份,所以无法享受与正式工同等的待遇。
而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有力推动临时工与正式工同酬制度的实施,为劳动者提供更加公平合理的工作环境。
2. 新《劳动合同法》对同酬制度的规定根据新《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临时工和正式工提供同等的工资待遇。
不得因为临时工的身份不同或聘用合同的期限短而降低其工资水平。
这意味着临时工将享有与正式工相同的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奖金、职务补贴等福利待遇。
3. 同酬制度的意义和影响3.1 促进劳动者权益保护通过同酬制度的实施,临时工与正式工之间的待遇差距将被进一步缩小,劳动者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临时工作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一定的劳动力,在工作中承担着同等的责任和义务,应当享有同等的工资待遇。
同酬制度的实施将有效避免因为工作身份的不同而给劳动者带来的不公平和不合理。
3.2 提升劳动力市场竞争力同酬制度的实施将促使企事业单位更加注重临时工的工作质量和表现,给予他们与正式工相同的待遇,这将激励临时工更加努力工作,提升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同酬制度的实施也将减少企事业单位对临时工的滥用和不合理安排,形成更加健康、公平的劳动力市场。
3.3 推动企事业单位用工结构调整同酬制度的实施将促使企事业单位更加理性地进行用工结构调整,减少过度依赖临时工和非正式用工的情况。
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影响-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劳动合同法》是调整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明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
文章分析了我国当前企业劳动关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劳动合同法》对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影响及其对我国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建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合同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On the Labor Contract Law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bormanagement relationsAbstract"Labor Contract Law" is the adjustment and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and safeguard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rkers, employers and workers clear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law.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labor relations problems in management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Labor Contract Law" of China's enterprise management labor relations and its impact on China's labor relations to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enterprise role.Key words:Labor Relations Management Labor Contract Law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companies目录一、劳动合同法较之劳动法有哪些变化 (4)1.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 (4)2.劳动合同法着重解决的问题 (4)2.1扩大了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4)2.2强化书面劳动合同 (5)2.3解决劳动成本探低问题 (5)2.4鼓励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5)2.5解决劳动合同的短期化 (5)2.6将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 (5)2.7赋予劳动者更多的辞职自由 (5)2.8对劳动合同中的商业秘密保护条款、竞业限制条款进行规范 (5)2.9加强工会的力量 (6)2.10加大违法成本,强化国家监管职责 (6)3.在条文上劳动合同法相对于劳动法有哪些变化 (6)3.1关于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与合同主体的变化 (6)3.2关于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变化 (8)3.3《劳动合同法》中有关违约金的变化 (8)3.4关于合同终止经济补偿的变化 (9)三、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积极影响 (9)1.对于员工招聘选拔的影响 (9)2.对于日常管理的影响 (10)3.对于解除合同的影响 (10)1.1《劳动合同法》与现行规定相比,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将有更多法定条件 (10)1.2《劳动合同法》扩大了经济性裁员的范围 (10)1.3《劳动合同法》的竞业禁止和保密协议 (11)四、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消极影响 (11)1.中小型企业面临总体成本上升的新问题 (11)2.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加大 (12)3.将部分导致失业率上升 (12)五、对于消极影响的应对措施 (12)1.转变企业经营方式,加强技术革新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12)1.1应制定科学的薪酬激励政策 (12)1.2应大力推行员工持股计划 (13)2、借鉴国外工会体制,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13)3、应尽快出台《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范企业行为 (13)六、劳动合同法促进劳动关系管理和谐发展 (14)参考文献 (14)致谢 (15)东北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评语 (16)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了新《劳动合同法》,是我国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施行后,劳动法领域最重要的一部法律,它的施行预示着中国劳动关系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化时代的来临,将对企业劳动关系管理产生深远影响,并将有利于推进我国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建设。
《劳动合同法》出台后,有说法认为《劳动合同法》在劳资双方利益均衡的前提下明显偏向了劳动者。
那么加大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法律强制力量对企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实际上,认为《劳动合同法》只是保护劳动者,甚至唱衰《劳动合同法》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短视行为,《劳动合同法》是一部立足于劳资双方利益,稳定劳动关系的法律,是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的。
《劳动合同法》保护企业和劳动者双方利益
劳动条件的改善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出。
劳动者是受到各种外界环境影响的主观个体。
劳动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都影响着劳动的效率。
企业改善劳动环境,对劳动者保障的激励不仅能够使劳动者享受切身的利益,而且也帮助企业自身的创收。
如果劳动者在恶劣的劳动环境下,生理和心理都会受到损伤,影响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损害企业利益。
劳动者的稳定性减少了企业的维持正常运营成本。
有关合同订立的规定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避免了企业以试用期的名义对劳动者进行同工不同酬的侵害行为,同时也保证了合同的及时订立给企业带来的稳定性收益。
企业与劳动者之间达成双赢。
合同的订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劳动者短期内频繁流动的不稳定性,无论是对劳动者还是企业都是好事。
合同的及时订立可以使劳动者快速进入正式用工状态,保障企业与劳动者维持长期稳定的劳资关系,使企业连续正常进行生产经营。
促使企业考虑长期的战略发展。
企业在市场要获得有效竞争力就应该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必须打响自己的品牌,成为讲诚信的经济体。
随着我国市场的开放程度的加深,跨国企业纷纷进入我国,给我国的企业带来竞争的压力和挑战。
中国企业在与跨国企业进行竞争的同时要重视自身实力的提高,不仅在生产技术方面,还应该注重企业自身的形象,维护企业正面积极的形象。
我国的企业应意识到走向国际市场的条件是要加强自身实力,规范标准,而不是采取降低劳工标准的措施。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给当前劳资关系领域带来的变化
法律适用范围扩大。
《劳动合同法》适用本法的对象较《劳动法》增加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及其劳动者,明确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其劳动者适用《劳动合同法》。
与《劳动法》相比,进一步扩大了其适用范围,有法律保障的劳资双方范围扩大。
此外,在对劳动者的定义上,《劳动合同法》中是指除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以外的其他劳动者,相对于《劳动法》中所指的上述单位中签订劳动合同的工勤人员,适用范围也得到了扩大,得到法律保护的劳动者群体进一步扩大。
对试用期劳动者的保护力度加大。
针对现实生活中一些单位滥用试用期、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劳动合同法》限定了试用期期限、试用次数和试用期最低工资标准,并且规定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聘试用期劳动者。
用人单位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加大。
针对一些单位为规避对劳动者的义务而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现象,《劳动合同法》中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加大了用人单位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将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作为用人单位的一项法律义务,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单位裁员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得到明确。
为了减小企业恶性裁员的可能性及其对于劳动市场的负面作用,降低裁员对劳动者本身及社会安定的影响,与《劳动法》相比,《劳动合同法》补充规定了用人单位在裁减员工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抑制劳动合同短期化。
劳动合同短期化问题成为劳动合同制度运行中突出的问题之一,严重危害劳动者的权益。
《劳动合同法》对此作出了多条规定,着力引导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约定服务期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明晰了约定服务期可行的条件,消除了用人单位滥用约定服务期侵害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漏洞: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约定服务期,否则不能约定服务期。
竞业限制规定具体化。
《劳动合同法》对竞业限制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对劳资双方的权责有了进一步的明确,简单说来有以下几点:竞业限制的人员仅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业务范围和地域范围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约定;竞业限制的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约定,但最长不得超过二年;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按月支付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而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到与本单位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工作,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杨玛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