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四 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5
社会历史的主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高中政治教师的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说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首先一、说教材《社会历史的主体》是高二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二框题。
它包括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三个主要内容。
本框是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观点,也是整本书的落脚点之一,为第十二课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该框内容无论在知识体系方面还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说学情高二学生思维普遍活跃,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术,因此他们能够自主获取信息资料,能做好比较充分的课前准备。
但是,由于学生们生活阅历较少,缺乏必要的社会参与和生活体验,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和误区。
哲学知识又相对有些抽象,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本课中,贴近学生生活,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去充实课堂内容,注重情感陶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本课中通过案例探究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提高学生社会生活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基于教材分析,学生特点以及新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知识素养:识记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能力目标素养:通过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素养:坚持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培养公民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四、说教学重、难点我设计的教学重点: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哲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掌握这一观点,有利于使学生从情感上贴近人民群众,热爱人民群众。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社会历史的主体》是高二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二框题。
它包括个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两个主要内容。
分别介绍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三个表现、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思维普遍活跃,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但是,由于学生们生活阅历较少,缺乏必要的社会参与和生活体验,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和误区。
哲学知识又相对有些抽象,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本课中,贴近学生生活,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去充实课堂内容,注重情感陶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本课中通过案例探究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 (1)人民群众的含义 (2)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分析: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能力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哲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掌握这一观点,有利于使学生从情感上贴近人民群众,热爱人民群众。
难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一方法论要求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较远,加之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使学生在群众观点上比较模糊,因而把它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教学活动过程】:【走进生活】汤灿《情系人民》导入新课【感悟生活】展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社会历史的主体是谁。
2. 让学生掌握社会历史的主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4.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群众观点。
二、教学内容
1. 社会历史的定义
2. 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
3. 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 群众观点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以及他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群众观点的重要性。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投影仪用于展示PPT。
2. 黑板用于列举重点和难点。
3. 教学软件:PowerPoint展示教学内容。
五、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于社会历史和人民群众的理解程度。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社会历史和人民群众的理解。
2. 讲授新课:讲解社会历史的定义,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群众观点的重要性。
3. 巩固练习:给出案例,让学生分析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社会历史的主体》是高二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二框题。
它包括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三个主要内容。
本框是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观点,也是整本书的落脚点之一,为第十二课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该框内容无论在知识体系方面还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思维普遍活跃,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术,因此他们能够自主获取信息资料,能做好比较充分的课前准备。
但是,由于学生们生活阅历较少,缺乏必要的社会参与和生活体验,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和误区。
哲学知识又相对有些抽象,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本课中,贴近学生生活,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去充实课堂内容,注重情感陶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本课中通过案例探究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提高学生社会生活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人民群众的含义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能力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通过探访身边的优秀党员、干部的事迹,体会榜样的力量;(2)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培养公民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哲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掌握这一观点,有利于使学生从情感上贴近人民群众,热爱人民群众。
教学难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一方法论要求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较远,加之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使学生在群众观点上比较模糊,因而把它作为教学难点。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1 、政治认同:通过教学让同学们认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明确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2 2 、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增强学生群众意识,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
3 3 、法制意识:让学生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 4 、公共参与:帮助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教学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学难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向十九大献礼歌曲视频撸起袖子加油干和十九大报告视频片段设问:歌曲中,巨大的物质财富,先进的高铁技术,小康社会的实现都是谁的功劳?学生答:教师过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对人民的地位进行了高度评价,报告中,他一共提到人民203 次,他为什么如此重视人民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共同探究的问题。
出示学习目标【讲授】一、人民群众的概念和地位教师:什么是人民群众,他们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又如何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查找这两个问题。
学生答:概念巩固:判断图片中人物是否是人民群众教师: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下面我们进入合作探究环节。
二、探究主题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探究一:材料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造,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探究问题: 1.谁是物质生产的主体? 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探究二:材料一《人民的名义》于 2017 年 3 月 28 日播出,创造了近十年国内电视剧收视率最高纪录。
编剧周梅森亲自到监狱、反贪侦查指挥中心等地采访调查,与办案检察官、纪检干部、监狱干警、服刑贪官等座谈,获得了第一手的写作素材,并对十八大以来反腐的真实案例做了详细分析,最终完成这一反腐巨制。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熟记并能运用两个知识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坚持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处理问题的能力3、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难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区别。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页内容,对概念、关键词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一、问题导学1.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
这种说法对吗?2.有人认为“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你觉得对吗?3.20多年的农村改革实践证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说明什么?4.国际歌中有这样一段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和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这段歌词对我们青年人成长的主要启示是什么?二、知识梳理(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1、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1)人民群众含义:(书本P93专家点评)①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②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③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
(书本P93勾画)(2)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①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②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精选5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人民群众的含义(2)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分析: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能力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教学重点】: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哲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掌握这一观点,有利于使学生从情感上贴近人民群众,热爱人民群众。
【教学难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一方法论要求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较远,加之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使学生在群众观点上比较模糊,因而把它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对象】: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不是很好,学习的主体性不强,历史知识比较薄弱。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本教学设计运用了相对基础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件进行教学。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ⅰ【走进新课】:情境设置,多媒体展示教材93页的课堂探究问题探究:(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ⅱ【学习新课】:一、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1、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阅读教材93页正文和“专家点评”,明确人民群众的含义。
2、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含义。
①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②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③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
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探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探究第一个方面,多媒体展示第七张幻灯(见课件),思考探究(1)谁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探究提示:(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4.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A)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A)2、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对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正确认识和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处理问题的能力。
(B)3、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牢固群众意识,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A)二、重点、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材料一:有人说:“英雄造时世”、“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天历史。
”也有人说“时世造英雄”。
材料二:马克思、恩格斯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1)结合教材内容,对材料一、二的观点作出评价。
(2)材料二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历史观?2.材料一: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人民来制造,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材料二: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给全世界人民献上了一场丰盛的文化大餐:华丽炫目的灯光效果、源远流长的文化意境以及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更让世人惊叹的是整齐划一,美轮美奂、壮观的人阵制造了震撼的视觉效果。
这些都凝聚了亿万群众的智慧和心血。
据统计,参与的演员及工作人员达28583人。
材料三: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在包产合同书上按下18颗鲜红的手印,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开端的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就在这里起步了。
实践证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最重要的改革,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
(1)材料—说明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什么作用?(2)材料二告诉我们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道理?三、问题引导,自我探究(3)结合材料三,联系我国改革的具体实例,说明人民群众在推进改革中的作用?3.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温家宝总理在两小时后直达灾区最前沿;胡锦涛总书记亲临灾区,慰问抢险救灾人员和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雷霆万钧奔赴现场,各军种十万大军迅速集结灾区。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材分析』《社会历史的主体》是高二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二框题。
共设两目:第一目主要讲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材从社会财富的创造、社会变革的力量角度分析论证了该观点。
第二目是在前一目的基础上得出的方法论思想,要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通过本框的学习,让同学们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了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在实践中实现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推动社会前进。
『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掌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初步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的学习,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培养热爱群众、服务群众、向群众学习的精神,走与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哲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掌握这一观点,有利于使学生从情感上贴近人民群众,热爱人民群众。
)教学难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一方法论要求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较远,加之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使学生在群众观点上比较模糊,因而把它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与探究相结合『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谁书写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传奇?”得出结论: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那种认为社会发展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决定的观点,实质是历史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
(进行新课)(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1.正确理解“人民群众”概念(教材P93“专家点评”)(课件展示辅助教学)①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②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了解人民群众的含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2、能力目标联系历史和现实,分析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持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积极与群众实践相结合,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难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课前预习案一.基础知识(一)填充1.社会历史首先是------------,------------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2.人民群众是指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既包括-------又包括-------,主体是---------------。
3.人民群众是社会----------的创造者,是社会--------------的创造者,是--------------的-----力量。
4.群众观点的内容是-------------,-------------------,-----------------------,--------------------------。
群众路线的内容是--------------,-------------------,-------------------------,------------------------。
(二)判断1.时势造英雄() 2、英雄造时势() 3..劳动群众就是人民群众。
()4.树立了群众观点就是坚持了群众路线。
()5.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三)范围划分在下图恰当的位置填上全体公民、劳动群众、人民群众、脑力劳动者。
(四)知识连连看历史事件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1. 黄道婆改进纺车A、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
第十一课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课前预习案【学习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理解: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学习重点、难点】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基础梳理】〔记住黑体字〕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含义(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方面,其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现象的总称。
2.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有什么样的,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决定着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表现为它有时会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的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和,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3.实践的观点(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的基本观点,是打开奥秘的的钥匙(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的。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_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地位: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2)作用:决定着社会的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1)表现①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②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性质。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2)意义:说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本质的的联系,这是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1)表现①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
②经济基础决定。
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和,否那么就会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2)意义:表达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的必然的联系,这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状况的。
安徽省长丰县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第十一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安徽省长丰县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第十一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安徽省长丰县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第十一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社会历史的主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社会历史的主体
展示图片
问题探究:判断图片中的人物
是否属于人民群众?
讨论:英雄和人民群众之间的
关系是怎样的?
小结:英雄是人民群众中的杰
出人物,本质上是人民群众中
的一部分。
有人认为英雄创造历史,只是因为英雄或杰出人
物比一般的普通人对历史发挥的作用更大,所以,归根结底,
推动社会历史的应是—人民群众
探究:视频中的主人公高凤林
通过勤劳工作,为国家为社会
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种贡献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他通过自己的生产实践活动,
为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1)劳动群众生产实践的重要性。
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
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
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
量。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小组讨论:英雄和人民
群众之间的关系是怎
样的?
认真观看视频,思考并
回答问题
通过图片,帮助学生
加深对人民群众的理
解,通过视频,领会
人民群众的历史作
用。
(1)丰富的物质财富,为社会精神财富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正是有了他的工作实践,才有了央视的这一档专题节目,他的实践是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
(3)工作中的勤劳,面对物质诱惑时的坚守,这一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为社会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三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他用自己的双手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小结:社会的进步就是由一个个如高凤林般的普通人推动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过渡: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所以,党和国家在工作中必须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齐读:习总书记在最新的党的群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党的群众观点
①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
②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2、党的群众路线
①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
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环环相扣的设
疑,引发学生对群众
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思
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