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障碍儿童的感知觉
- 格式:ppt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15
听觉障碍的对象及学情分析一:感知觉方面由于听力损失,听觉障碍儿童主要依靠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途径感知外界事物,而听觉不起或仅起很小的作用。
听觉损伤限制了儿童感知觉活动的范围和深度。
由于缺乏语言活动的参与,使他们的感知活动与学习语言的活动不能同步进行,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出现脱节,造成他们接触的东西多,会说的很少。
二:认知方面1)语言与思维听觉障碍儿童在语言理解和表达方面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他们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经常不通顺,这是因为听觉障碍儿童语言形成的过程与健全儿童不同,由于缺少了听觉的帮助,不能适时形成口语,所以很多儿童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此外,听觉障碍儿童还要学习和运用手语以及看话(亦称看口、唇读),并将之作为与正常人交流的方法。
听觉障碍儿童的抽象思维活动因语言形成和发展的缓慢而受到影响,具有明显的形象性,思维发展水平长期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即人的思维发展整个历程中的初级阶段。
大多数的听觉障碍儿童有正常的智力,当运用儿童所熟悉的符号系统来进行非口语测验时,这些儿童会在正常范围内表现得很好。
但多数听觉障碍者学业成就方面有严重缺陷,尤其是与语言有关的语文能力。
行业比较成熟的听觉儿童认知发展工具有特殊儿童听觉认知与发展平台,除了听觉发展、听觉认知外,还能进行音乐资料、情景交融感知。
2)观察力与想象力听觉障碍儿童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观察力也极为敏锐。
在对语言的理解上,听觉障碍儿童往往借助于”唇读“,来捕捉语言信息。
视觉补偿在听觉障碍儿童的认知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常常集中注意力用来观察,所以他们常常表现出异常的安静状态。
听觉障碍儿童在社会适应方面,会有不易交友的问题和寂寞的自我感觉。
他们容易聚集在一起,彼此提供归属感与自尊心,而形成聋人文化。
三:情绪与行为听觉障碍儿童由于听力和语言的障碍,在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上有一些困难。
他们常常会感到不被理解,不被周围环境所接纳,在对其他人或某一件事的理解上,他们明显地不够敏感甚至有些困难。
听障幼儿的心理特点1、认知发展特点(1)感知觉发展不均衡听障幼儿的视觉、触觉、嗅觉等其他感知觉会在一定程度上代偿听觉的缺失,往往发展得较为敏锐。
例如,他们可能更善于通过观察他人的表情、动作来理解情境,通过触摸来感受物体的形状、质地等。
但听觉感知的缺失也使得他们在声音认知、语言韵律感知等方面存在明显困难,难以像正常幼儿那样自然地感知和分辨各种声音,对语音的音高、音强、音色等要素理解有限。
(2)注意力发展受影响听障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需要更多地依赖视觉等其他感官来获取信息,外界环境中过多的视觉刺激可能会干扰他们;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听觉信息的辅助来明确提示关注重点,他们较难在复杂的情境中迅速聚焦到关键信息上。
不过,当他们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也能表现出相对集中的注意力,比如在进行手工制作、观察喜欢的图片等活动时。
(3)思维发展存在局限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工具,听障幼儿因语言发展迟缓,其思维发展在早期阶段往往受到一定限制。
他们更多地依赖直观形象的事物和具体的动作来思考问题,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
例如,在理解数学概念时,可能更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教具、数具体的物品等方式来进行,较难直接通过语言讲解来掌握抽象的数学原理。
2、语言与沟通特点(1)语言发展迟缓这是听障幼儿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由于听力障碍,他们无法正常接收和模仿语音,导致口语表达能力明显落后于正常幼儿。
在发音方面,可能存在发音不清、发音错误率高的情况,甚至有些听障幼儿在没有经过专业干预的情况下难以开口说话。
同时,他们在词汇量积累、语句组织等方面也进展缓慢,难以用完整、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沟通方式特殊听障幼儿通常会采用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弥补语言的不足,如手势、表情、肢体动作等。
他们会通过观察他人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来理解对方的意图,自己也会用丰富的手势和动作来传达信息。
例如,用手指指向想要的东西表示需求,点头或摇头表示同意或不同意等。
第二章听觉障碍儿童的认知与教育第一节听觉障碍儿童的感知活动与教育一、听觉障碍儿童的感知活动的特点(一)感知活动受到局限1、听觉障碍影响了知觉的完整性2、缩小了感知的范围3、不能利用声音识别物体的某些特性(二)不能利用声音进行定向(三)听觉障碍使视觉发生明显的变化1、视觉反应时2、对物体的视觉认知3、视觉补偿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4、视觉表象更清晰、更完整、更接近实物。
(四)触觉、振动觉和言语动觉更具重要性1、触觉和振动觉部分地代偿听觉功能2、言语动觉对听觉障碍儿童学习口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听觉障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一)听觉障碍儿童观察力的特点1、自觉性差2、缺乏选择性3、整体性不强(二)听觉障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1、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2、激发学生观察的积极性3、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4、尽可能让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感知和观察活动5、应注意直观形象和语言的及时结合6、科学地运用“观察教学”,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
第二节听觉障碍儿童的注意与教育一、听觉障碍儿童的注意(一)引起注意的刺激源主要来自视觉对象(二)无意注意其主动作用,有意注意发展迟缓(三)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四)注意的分配更加困难,较多地用注意的转换代替追的分配(五)注意难以随任务的变化而适时转移(六)有意后注意发展水平较低二、注意规律在聋校教学中的运用(一)从师生双向活动的角度,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1、唤起学生的期待心理迎接上课2、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3、优化教学环境(二)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教室环境要整洁、淡雅、物品放置有序2、教师着装要讲究,课上课下有别3、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适应4、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5、教师的语言要规范化、形象化(三)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1、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任务2、严格要求,形成良好的教学常规3、课堂组织要紧凑4、防止疲劳产生(四)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第三节听觉障碍儿童的记忆与教育一、听觉障碍儿童的记忆1、从记忆所依赖的分析器来看,听觉障碍儿童的视觉记忆优于动觉记忆2、词语——逻辑记忆薄弱(1)对语音的感知困难(2)言语听觉与言语动觉的神经联系不复存在(3)与听觉张障碍儿童掌握语言的程度有关(4)与听觉障碍儿童对语言材料的理解程度有关(5)与强化的机会太少有关(6)与语言的个体保存方式有关二、教育对策(一)打好口语基础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识记活动(二)充分利用无意识记1、教学内容要符合听觉障碍学生的实际需要2、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3、创设情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三)努力培养有意识记1、及时向他们提出识记的目的任务2、要提出较远的识记任务3、培养学生善于自觉地提出识记任务(四)把意义记忆与机械记忆有机结合起来1、及时复习2、边复习边回忆3、复习方式多样化(五)运用科学的复习方法防止过多过早的遗忘第四节听觉障碍儿童的想象与教育一、听觉障碍儿童的想象(一)无意性较强,有意识相对薄弱(二)想象富于形象性、直观性、逻辑性、概括性相对肤浅(三)想象富于再创造,创造性成分不多二、教育对策(一)发展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能力(二)丰富表象、积累想象的素材1、运用直观教学,注重亲身体验2、因地制宜,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参观、游览、实验,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观察事物,进行实际操作,丰富活动经验。
听力障碍儿童的感知觉<1064750202@>时间:2011年12月6日(星期二) 中午12:46一、感知觉的定义1.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举例:面前有一个苹果,看到的它是红色的,吃在嘴里它是酸甜的,拿在手里它是有重量的,所谓的红、酸、甜、重量都是人对苹果的感觉;而苹果的红、酸、甜、重量在人脑中形成的作用就是知觉。
因此,感觉是指事物作用于感官时人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直觉是指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时人脑对事物多种属性或部分加以综合而产生的整体反映。
2、感知觉与听觉障碍儿童的关系直觉是依据反映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感官进行分类的,如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等,各个器官的作用各不相同,其中一个其主导作用,其他起辅助作用。
在正常儿童上课时起主导作用的是听分析器,学生同时还要看教师、看板书、看课本、看挂图、记笔记,即在听觉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视觉、动觉等都参与听课活动。
对于听力障碍儿童来说,上课时不是听课而是“看课”,视觉起主导作用,听觉与其他感官起辅助作用。
二、听力障碍儿童感知活动的特点(一)听力障碍儿童的视觉活动: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下,能看带什么呢?请同学们回答。
正常的我们看到的是大千世界,万物都有,而障碍儿童不是。
对听力障碍来说,突出的特点是“以目代耳”听力障碍儿童视觉特点的表现:1.感知活动贫乏,范围狭窄,缺乏完整性举例:看无声电影2.听力障碍儿童视觉感知能力随年级增长逐步发展分析书上的两个表格3.听力障碍儿童感知活动缺乏选择性、系统性和准确性(1)不善于区分知觉的对象与背景(2)对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比例的认识比较模糊4.分析能力比概括能力强实验:画有轨电车,颜色分组5.感知能力的发展与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不相适应听障儿童不能同时感应物体的声音信号和词语信号,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脱节(什么是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二)触觉1.关于谢切诺夫2.触觉帮助学习模仿语言,感受音乐(声带振动)3.听觉丧失影响触觉发展(N.M.萨拉维约夫的实验)(三)言语运动觉1.是什么,包括什么,怎么理解?2.言语运动觉是听障儿童模仿、检查、监督自己发音器官的重要工具创造条件利用、发展语言能力(1)学语前聋,助听器、电子耳蜗(2)学语后聋,有意识、目的的训练3.讨论:聋哑是否同时出现?4.言语运动觉是看话的主要依据(四)残余听力1.定义2.现状(1)个体之间差异很大(发病原因、时间、程度不同)(2)听觉功能受条件的限制(3)对语音的感知难度大(4)对多样声音刺激的感知受到局限3.利用与训练(1)利用佩戴助听器联系实际谈谈对现今残余听力利用的看法(2)训练a.有意识倾听能力训练b.辨析性倾听能力训练c.理解性倾听能力训练三、听力障碍儿童观察力的特点及培养观察力补偿听觉缺陷,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导语】感知觉:是⼈脑对当前作⽤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感知觉障碍是指学习障碍⼉童在视、听、触等多种感知觉上存在着困难。
其中,最常见的是视觉失调与感知觉整合障碍。
以下是为⼤家准备的⼉童感知觉障碍介绍感知觉常见症状及种类,欢迎借鉴。
介绍感觉是⼤脑对直接作⽤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某物体的颜⾊、⾳调、⽓味、冷热、软硬等个体属性。
知觉则是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作为⼀个整体的综合映象在头脑中的反映。
简单地说,知觉可以被理解为对某客观事物各种感觉的综合。
当然,知觉的这种综合作⽤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各种感觉的相加作⽤,⽽是受到⼤脑⽪质的调节与融合,即在对各种感觉的综合过程中知觉发⽣了变化,它表现在知觉具有的两个特性上:⼀是知觉的整体性,即客观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发⽣变化,不影响对整体的认知。
⼆是知觉的恒常性,即个体对客观事物的知觉与过去的经验有关。
另⼀种与感知觉有关的现象是表象,它是指从前感知过的东西不存在于眼前时在头脑中再现的形象。
它在头脑中的清晰与鲜明程度不及知觉。
表象包括有视觉、听觉以及触--运动觉的表象。
常见症状感知觉过敏为感知觉阈值下降,对各种刺激过分敏感。
如对外部感知觉刺激过敏者表现为不耐强光、噪⾳、⾼温、强烈⽓味等,⽿边轻语便觉得很响⽽头痛,关门声有如枪炮声。
对内部感觉过敏者则表现为不能耐受正常⼼搏或胃肠蠕动等感觉,有多种躯体不适感。
感知觉过敏多见于神经症患者。
感知觉减退为感知觉阈值增⾼,对各种刺激的感受性降低。
如对外部感知觉减退则表现为对外界感知不清晰,图像失去想象的颜⾊,⾳乐失去抑扬的变化,有“雾⾥看花”之感,严重者可发展到觉得外界不真实,虚⽆飘渺,可出现现实解体症状。
内激感减退可表现为对躯体⾃⾝的信息感觉减退,甚⾄觉得⾃⾝不存在,严重者可发展为⼈格解体症状。
感知觉减退多见于抑郁患者或催眠状态。
正常时也见于紧张或激情状态,如战⽃中因痛觉迟钝⽽不知⾃⼰受伤。
感知觉综合障碍为感知觉综合障碍是指对具体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整体能正确认识,但对诸如⼤⼩、形状、颜⾊、距离、空间位置等个别属性出现错误的感知。
听障幼儿心理特征一、正确认识听障幼儿心理1.肯定听障儿童与普通儿童心理发展的共性2.肯定听障儿童与普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二、听障幼儿认知的特点1.感知活动(1)信息加工不完整,对事物概念不清楚,理解不完整。
(2)视觉利用:依靠手势语言和别人进行交往,靠视觉器官的直观形式获得信息并进行交流,因此视觉敏感,形象思维非常发达,而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就相对较差。
(3)伤到前庭和半规管会影响平衡功能2.注意的特点(1)无意注意占主导作用,有无意注意发展到有意注意。
(2)稳定性较差,注意广度受限。
(3)注意力分散,注意力的转移代替分配。
(4)转移过程中容易遗漏某些内容。
(5)引起注意的刺激源主要来自视觉对象。
3.记忆的特点:(1)听障幼儿的一般记忆特点:记得慢,忘的快(2)机械记忆、情感记忆比抽象记忆、逻辑记忆好。
(3)无意记忆胜过有意记忆(4)听障学生的视觉形象记忆特:聋生由于听觉障碍,偏向于使用视觉,所以视觉记忆占优势(5)听障幼儿的形象记忆特点:由于听力的损伤,听障幼儿主要以形象记忆为主。
4.思维特点(1)“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整体发展趋势一样,(2)有思维的特殊性,形象思维阶段往后发展很困难。
(3)分析能力优于综合能力(4)概念的扩大和缩小.由于综合能力不足造成。
(5)听障幼儿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少,从而知识面狭窄,理解力、表达能力和领悟力也处于劣势,这些不足的能力严重影响他们思维的发展,使他们的思维不灵活,常常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5.语言发展的特点(1)从非言辞性语言开始,语言的习得,从理解到表达,同样具有模仿性。
(2)语言发展跟年龄发展是不同步的(3)发展趋势a.如果处于手语环境中,更倾向于手语的学习。
b.处于非聋人环境中,只有简单的体态语c.给听障儿童给予康复训练获得有声语言更倾向于先获得手语,在学习普通话有声语言。
6.学习特点:从模仿开始。
(1)视觉模仿到听觉模仿动作模仿到语言模仿听障:以视觉模仿和动作模仿为主(2)很难获得间接经验习得,大多从直接经验习得(3)知识传授时注意示范作用(4)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