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中秋咏月
- 格式:pdf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8
《十五夜望月》学习目标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3积累咏月的诗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传统意识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
咏月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赏析1、诗词大意: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一层霜雪。
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
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高悬,普天之下的人都望月怀人。
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2、《十五夜望月》赏析“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这两句写景。
“中庭”就是庭院的中间,诗人中秋之夜望月的地方;“地白”,写出月色皎洁,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得联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树栖鸦”,树上有鸦鹊栖息。
这三个字,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了了月夜的寂静和月色之明亮。
“冷露无声湿桂花”是说夜色已深人们观赏月色的时间很久,只有露水悄悄降临,打湿了桂花。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这两句写的是静景,写的是容易产生怀人之思的景象。
所以,自然就过渡到后面两句的抒情:“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作者发出感慨:在这样美好的中秋之夜,人们都会遥望明月,但是,到底有谁像我一样,夜晚也在怀念远方的亲朋好友呢?“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一句写得极为感人、新颖。
明明是自己产生怀人的思绪,可是偏偏倒过来说成“秋思落谁家”,诗人就把这种个人色彩极为浓厚的思绪变得有了共性,容易使人产生共鸣。
“落”字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第三单元第13课一、【教学目标】1. 读懂诗歌,体会诗中描写的景色特点,感受诗歌营造的氛围,体悟诗歌抒发的情感。
2. 感受诗人在中秋之夜的怀人情思。
二、【重点难点】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语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在这个传统佳节里,我们会做些什么呢?吃月饼,赏圆月。
确实,圆月,是中秋的象征。
这天的月亮,总是带着些平日里没有的味道,引得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对月提笔一抒己志。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十三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二>诗歌赏析《十五夜望月》1.诗词大意。
中庭地白树栖鸦,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树枝上安歇着鸦鹊。
冷露无声湿桂花。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
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一边?2.诗歌赏析。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这两句是写月上中天时庭院的景色。
如水月华静静地泻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微雪,聒噪了一天的鸦鹊也逐渐消停下来,仿佛不忍惊扰这安详的夜色,悄悄地隐栖在树上。
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
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
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这两句写景,点明了望月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渲染了中秋望月凄清冷寂的特定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意深情长的意境,为后两句抒情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多少人在低徊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咏月诗10首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望月怀远》3.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4.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月夜送客归南溪》5.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月夜》6.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宋·苏轼《中秋月》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10.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魏晋·曹操《短歌行二首其一》1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13.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唐·杜甫《春宿左省》14.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1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1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唐·李白《古朗月行》1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18.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1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0.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苏轼《阳关词三首中秋月》2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22.星稀河影转,露重月华平。
——唐·张仲素《秋夜曲》2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24.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唐代〕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阳关曲·中秋月》
苏轼〔宋代〕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对月》
曹松〔唐代〕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中秋登楼望月》
米芾〔宋代〕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中秋月》
晏殊〔宋代〕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咏月的诗歌1、《中秋》唐·李朴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2、《中秋夜杭州玩月》唐·张祜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
鬼愁缘辟照,人爱为高明。
历历华星远,霏霏薄晕萦。
影流江不尽,轮曳谷无声。
似镜当楼晓,如珠出浦盈。
岸沙全借白,山木半含清。
小槛循环看,长堤蹋阵行。
殷勤未归客,烟水夜来情。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5、《秋宵月下有怀》唐·孟浩然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6、《中秋待月》唐·陆龟蒙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澹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未似初圆欲午时。
7、《中秋月二首》唐·李峤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语言知识积累【音形积累】【字词】1、难读字词。
栖(qī)息琼(qióng)楼玉宇绮(qǐ)丽宫阙(què)2、多音字。
yè(呜咽) diào(调头) shèng(胜利)咽调胜yān(咽喉) tiáo(调节) shēng(不胜)gǔ(骨肉) luò(落花) biè(别扭)骨落别gú(骨头) lào(落枕) bié(别人)3、形近字。
阕 què(上阙)绮 qǐ(绮丽)庭 tíng (家庭)阙 què(宫阙)倚 yǐ(倚靠)廷 tíng (朝廷)4、词语释义。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情绪。
朱阁:朱红的阁楼。
朱:红色。
达旦:到早晨。
树栖鸦:树上栖息着寒鸦。
不胜寒:禁不住清寒。
宫阙:指宫殿。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教材文体感知【品思题目】月亮的称呼月球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趣的美称:玉兔(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夜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屈原)素娥(素娥即月亮之别称——《幼学琼林》)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陆游)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相逢桂香陌——李贺)玉蟾(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方干)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贾岛)顾兔(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李白)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此外,月球还有许多别致的雅号,如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外国人对月亮的称呼:古叙利亚人称月亮为“阿斯泰罗”女神;古罗马人称月亮为“狄安娜”女神;古希腊人称月亮为“阿尔忒弥斯”女神。
【走近作者】1、王建,字仲初,颖川人。
唐人历十年(775)进士,官渭南尉,历秘书丞、侍御史,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从军塞上数年后归,居咸阳。
七年级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练习题一、基础巩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中庭地白树栖()鸦不知秋思落谁()家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庭:_____ 地白:_____(2)今夜月明人尽望尽:_____3、默写诗句。
(1)《十五夜望月》中描写中秋月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
”(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中想象奇特的诗句是:“_____,_____。
”二、诗词理解1、《十五夜望月》(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1)“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中的“玉颗”指的是什么?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2)诗人皮日休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心情?三、对比阅读对比阅读《十五夜望月》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回答下列问题。
1、两首诗所描写的中秋之月有何异同?2、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四、拓展延伸1、除了这两首诗,你还知道哪些与中秋、月亮有关的诗词?请写出一首并简要赏析。
2、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通常会赏月、吃月饼等。
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中秋节的感受。
五、综合运用1、假设你是一名导游,在中秋节带领游客参观一个古寺,此时月亮高悬,你会如何向游客介绍这两首诗,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中秋的氛围?2、请以“中秋之月”为主题,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要求至少引用这三首诗中的一句。
六、能力提升1、发挥想象,将《十五夜望月》改写成一篇 500 字左右的散文。
2、仿照《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的写法,写一首描写其他传统节日的诗。
七年级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三首中秋咏月诗词,体会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掌握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学会欣赏诗词的艺术特色,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吟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诵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古人对中秋明月的赞美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如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
2、教学难点感悟诗词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将诗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体会其中的人文精神。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中秋明月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中秋明月的感受。
然后提问:“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写下了关于中秋明月的诗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首经典的中秋咏月诗词。
”(二)初读诗词1、教师范读三首诗词,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诗词的大意。
2、小组交流讨论,互相补充和纠正。
3、教师重点讲解诗词中的疑难字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四)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这三首诗词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学生自主探究,结合诗词的背景和内容进行分析。
3、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
例如,《十五夜望月》通过描写中秋月色和庭院中的景物,烘托出一种寂寥、冷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既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又展现了他豁达超脱的胸襟和对人生的思考。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通过想象嫦娥奔月的情景,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七年级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及原文【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背诵《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头》。
2.通过朗读,理解诗词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词的意境,感受“月亮”所寄寓的各种内涵。
【学习重难点】1.通过朗读,理解诗词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2.体会诗词的意境,感受“月亮”所寄寓的各种内涵。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同沈从文先生一起,挤在茶峒的河边,观看激烈紧张的赛龙舟;跳到河里进行过军民同乐、笑声不绝的人鸭竞赛,过了个愉快热闹的端午节;接着,从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中,我们闻到了半个世纪前京城地区春节时浓浓的喜庆味儿,听到了热烈的鞭炮声。
今天,我们又要穿越时空,跟着三个不同时代的诗人去赏月,过一个独特的中秋节。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1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人。
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
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
世称“张王乐府”他创作的诗歌多为描写农民日常生活、反映民生疾苦之作,对元稹、白居易的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成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先导。
2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世人合称为“三苏”。
他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散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清新豪健。
代表作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石钟山记》等。
2.文题理解1《十五夜望月》: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作者在夜晚赏月时,怅然于家人离散,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作者用这首诗,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达得非婉动人。
2《水调歌头》:水调歌头,词牌名。
本篇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
作者正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从题序来看,此首词为醉后抒情,怀念兄弟子由之作。
中秋节是汉人节日中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有赏月、团圆两个主题。
3.朗读诗词,解决重点字音。
栖鸦qī冷露lù丙辰chén宫阙què 朱阁gé 绮户qǐ婵娟chán 琼楼玉宇qióng三、合作探究一赏析《十五夜望月》1.二人小组互读诗歌,正音,划分节奏。
中秋咏月思亲的古诗
中秋咏月思亲的古诗有:
1. 《秋宵月下有怀》【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2.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 《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4. 《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5.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 《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