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县南谷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二 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3
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认识硫、磷、碳、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让学生体验化学美;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教学资源分析】学生在学习了有关《空气》的知识后,对氧气有了一些了解,但如何认识物质和物质的性质,学生并不熟悉。
所以,本课题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学好本课题,能为今后学习其他物质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遵循了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习掌握了研究物质的基本模式,为今后其他物质的学习提供一个样式和范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策略分析】1、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掌握有关氧气的知识;2、采用自主体验( 自学、讨论、交流、归纳) 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的概念;3、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的化学知识社会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难点: 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让学生体验到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1、准备好教材中[ 实验 2— 2] 、 [ 实验 2— 4] 所需的有关仪器;2、准备好补充实验中化学反应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的实验仪器和药品;3、收集有关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问题与讨论 )[创导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创设和谐轻松、民主的学设入准备哪些必用品 ?为什么 ?讨论、交流、发言。
课题2氧气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氧气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重要课题,主要介绍了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学习本课题,学生能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制法,认识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和制法理解不深,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氧气的性质、制法,掌握氧气的用途;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认识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氧气性质的理解和应用;2.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氧气的性质;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氧气性质和制法的直观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氧气制取装置、实验药品、实验仪器等;2.多媒体课件:介绍氧气性质、制法及应用的图片、视频等;3.教学素材:相关案例、讨论题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氧气的自然现象,如闪电、呼吸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氧气有什么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并通过实验现象展示氧气的性质。
同时,讲解氧气的制法,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氧气的制法和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填空、问答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氧气是九年级学生接触化学的重要物质之一,本节课通过学习氧气的性质,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氧气在生产、生活、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对于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九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化学,对于氧气的性质和应用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行深入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氧气的实验操作。
3.了解氧气在生产、生活、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掌握。
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问题驱动教学法和讲解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氧气的性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氧气瓶、火柴、铁丝、木条等。
2.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过程,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制备方法。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氧气的助燃性、氧化性等。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4.巩固(10分钟)通过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氧气在生产、生活、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讲解氧气的应用实例,如氧疗、氧焊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使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和应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课题2 氧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铁等物质在氧气里的燃烧中所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
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3)知道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并会判断;(4)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5)知道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2)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辨证规律教育;(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1)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即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1)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与学互动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氧气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但是健康的人在正常情况下却不需要吸入纯氧,为什么?(讲解)因为人吸入氧气后在人体内进行的是缓慢氧化,能不断地放出热量,供给体内各个器官的需要,保持体温恒定在36.5℃。
如果长时间吸入纯氧,体内氧化速度过快,放热过多,正常生理机制发生紊乱,使体温升高会出现病态。
所以健康的人不要长时间吸入纯氧。
看来我们还得多了解氧气的知识。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预习导学1、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色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液氧为色,固态氧为色。
氧气一般保存在色钢瓶中。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
3、写出红磷、木炭、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4、化合反应是;氧化反应是。
5、氧化反应可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生活中,缓慢氧化的例子很多,例如:、、等都属于缓慢氧化。
课题2 氧气【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蜡烛、木炭、硫、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而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掌握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在系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准确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
3.化合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学习难点】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课前准备】《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小测验导入:1.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B )A.SO2B.O2C.CO D.NO2世间万物生存都需要氧气,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学习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2.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解读,如果学生解读不准确或不到位,教师再进行补充。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氧气的物理性质阅读课本P33的内容。
提出问题:1.氧气不易溶于水,鱼儿为什么能在水中生存呢?2.登山运动员在攀登高山时为什么要带氧气袋?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相关原因,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归纳总结: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 g/L,比空气的密度(1.293 g/L)略大。
它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 L水中只能溶解约30 mL氧气。
在压强为101 kPa时,氧气在-183 ℃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加压贮存在蓝色的钢瓶中。
知识模块二氧气的化学性质阅读课本P33~P35的内容。
探究实验:做P33~P34实验2-2、2-3、2-4。
投影:硫、木炭和铁丝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视频。
学生:进一步放大观察比较在氧气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点。
《氧气》一、教材分析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实验来验证氧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演示实验和气的性质,因此重点是对实验的分析与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因此采用探究式的教学结合小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而学生主要是观察实验和分析总结实验,组讨论,可给学生较大的思考、讨论空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化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化学学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求知欲,充分激发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方式。
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拟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掌握硫、木1 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过程及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总结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三、教学重点难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四、教学设想、课时安排:1课时1、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要求、实验器材的准备23、教学方法: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12附板书设计:氧气课题2、常温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 3 2 、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二、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硫与氧气的反应 1 32、木炭与氧气的反应3、铁丝与氧气的反应420* 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一、教研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课题2氧气【基础主干落实】一、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水溶性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三态变化气态(无色)液态(淡蓝色)固态(淡蓝色)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能支持燃烧: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木条复燃(检验氧气)。
2.木炭、硫粉、铁丝的燃烧实验实验实验现象文字表达式空气氧气木炭燃烧红热,无焰、无烟发出白光碳+氧气二氧化碳都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硫粉燃烧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氧气二氧化硫都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铁丝燃烧红热,不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实验结论①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②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生活应用】鱼儿能够在水中自由地游动,但家庭饲养金鱼却要常常向鱼缸里通入空气,说明氧气具有什么性质?提示:氧气能供给呼吸,且不易溶于水。
【交流讨论】做铁丝燃烧实验时,要把铁丝做成螺旋状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漫画辨析】助燃性≠可燃性【易错提醒】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蜡烛和氧气反应。
三、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1.化合反应(1)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2)特点:多变一,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剧烈的氧化反应如燃烧;缓慢的氧化反应也叫缓慢氧化,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腐烂、醋的酿造、铁的生锈等。
【重点项目探究】对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如图所示)展开项目式学习,并依据实验进行拓展探究。
任务一:燃烧现象的判断与描述1.对相关的实验或操作中涉及的现象,请用“白光”“火焰”“白烟”或“白雾”填空。
操作现象①燃烧产生白光②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③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冬天打开暖水瓶瓶口有白雾结合上述物质实验现象的不同,尝试总结烟和雾、光和火焰的区别。
课题2《氧气》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能说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并会判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通过实验环节,丰富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所需要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燃烧的现象,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重点
1.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木炭、硫、细铁丝等。
五、教学过程。
探究与交流知识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问题1通常状况下洁净的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你能推测通常状况下氧气的颜色、气味和状态吗?问题2假设空气中的氧气不溶于水,试想水中的鱼类靠什么呼吸?假设空气中的氧气易溶于水,空气中的氧气稀薄,人类又将呼吸什么?试推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
问题3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
429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
试比较二者密度的大小.问题4在通常状况下(温度20℃左右,压强101Kpa),氧气是以气体状态存在的,试推测氧气的熔点和沸点是高还是低?【例1】如图,实验桌上有一个向上放置的集气瓶,其中装有用排水的方法收集到的某种无色无味无毒的常见气体,请你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猜测,该气体可能是 ,由此说明其主要物理性质有.过渡:例1中的气体一定是氧气吗?如何证明它一定是氧气?知识点2 氧气的化学性质问题1首先展示一瓶用排水法收集、正放的氧气,然后出示问题1~4作为导学提纲,经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结合P33第一段的阅读,完成下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归纳小结,进行学法指导: 通常情况下,我们研究气体物理性质的一般顺序是: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
分析指导:在常见气体中,最符合题意的气体是氧气。
其物理性质除了明显的“无色、无味、气体”外,根据它能用排水的方法收集到,说明它“不易溶于水”;根据它能瓶口向上放置,说明它“密度比空气的大".注意“无毒”不能列为物理性质。
参考答案:氧气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由物理性质过渡到化学性质小刚在学习了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两个概念以后,用图示的方式表示了两个概念的关系,并且通过自学完成了A处所表达的内容的填写,请你完成B、C的填写内容.A:是化合反应,不是氧化反应,举例:二氧化碳+水→碳酸。
B: ,举例: 。
C: ,举例: 。
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回答某反应的类型应回答基本类型。
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
.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
原理、装置和操作
)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5Pa
)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
文字表达式:碳(
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
人体有害,吸入纯氧气会损害肺的上皮层。
吸入
替空气供深海潜水员呼吸。
因为用空气供潜水员呼吸时,在压强较大的深液里的氮气将成为气泡释放出来,大量气泡会阻塞微血管,引起病变。